河道底泥重金属污染程度评价模式探讨
土壤和河流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
土壤和河流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土壤和河流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了环境保护领域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之一。
重金属是指密度大于5g/cm3,并且具有比较强烈的毒性和生物累积性的金属元素。
目前,人类经济活动、工业生产和城市化进程等因素导致了重金属的排放量大幅增加,对于土壤和水体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
因此,本文将从土壤和河流沉积物的角度介绍重金属污染评价的相关知识。
一、重金属分类目前,重金属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指生命必需的微量元素,如铜、铁、锌、锰,这些元素对人体生命活动和健康具有很重要的影响。
另一类是指对人体健康危害较大的有毒元素,如铅、汞、镉、铬等。
这些元素在对人体产生毒害的同时,还具有很强的生物累积性和持久性,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破坏会更加严重。
二、重金属污染评价指标对于重金属污染评价,主要有以下几个指标:1. 污染物含量指标:通常采用重金属含量来评价污染程度,依据其含量水平进行分类,如国家标准中规定地下水中Cr(六价铬)和Cd(镉)的地表水规定限值为0.05和0.005mg/L,为了测定样品中的重金属含量可以采取化学分析法、荧光光谱法等方法。
2. 环境因子指标:包括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水含量等,这些环境因素对于重金属的毒害具有一定的影响,例如土壤PH越低,重金属的毒害就越严重。
3. 生物表示指标:包括植物、动物等生物体对重金属的累积、富集和毒害的影响,通过研究生物对重金属的吸附作用、转化作用等可以揭示重金属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转移过程和危害程度。
三、土壤和河流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的方法1. 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土壤的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人类工业、生产和农业活动等。
如何进行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呢?可以采用评估模型来对样品进行评估,例如PAPE模型、Nemerow综合指数法等。
针对某些特定的土壤,也可以采取植物生长试验的方式进行监测,建立土壤-植物相互作用模型,探究重金属对于植物生长的影响。
2. 河流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随着人类经济活动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导致了河流沉积物的污染,重金属排放量逐年增加。
底泥重金属污染不同评价方法的探讨
底泥重金属污染不同评价方法的探讨【摘要】底泥重金属污染是当前环境污染领域的重要问题,其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评价底泥重金属污染的方法至关重要,本文综合分析了基于化学方法、生物监测和模型模拟的评价方法,并对比它们的优缺点。
结论部分提出了综合评价方法的重要性,展望了未来底泥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研究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底泥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的不同特点,为相关研究和环境保护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关键词】底泥,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影响因素,化学方法,生物监测,模型模拟,优缺点,综合评价方法,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介绍底泥重金属污染问题底泥重金属污染是指在水体底部沉积的泥沙中存在大量重金属元素,如汞、铅、镉等,超出环境容许的安全标准,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的环境问题。
底泥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城市污水、农业排放等,这些重金属元素难以降解,长期积累在底泥中,污染问题较为严重。
底泥重金属污染不仅会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还会通过食物链传递,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重金属在底泥中的富集会改变水体的生态平衡,影响水体的自净能力,加剧水生态系统的恶化。
底泥重金属污染还会影响周边的水质和土壤质量,对生态环境造成长期不可逆转的损害。
了解底泥重金属污染问题及采取有效的评价方法对于保护水体生态环境和维护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通过科学评价底泥中重金属污染的程度和影响,可以为环境管理部门和决策者提供依据,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有效避免和减少底泥重金属污染带来的风险和危害。
1.2 阐述评价方法的重要性底泥重金属污染是当前环境保护领域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其严重程度对于水体和生态系统的健康具有重大影响。
对底泥重金属污染进行准确评价是十分必要的。
评价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的了解和治理方案的制定。
评价方法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评价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全面了解底泥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分布和影响,有助于科学地定位污染源和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
河道清淤中底泥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评价
河道清淤中底泥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评价摘要:近年来,城市河道污染严重,导致底泥中重金属含量大大超过当地环境背景值,成为河流水质二次污染的“源”和“汇”。
城市河道治理过程中,防止底泥二次污染已成为工程设计中的关键问题之一。
本文就此展开了探究。
关键词:河道清淤;底泥重金属;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评价1概况重金属元素与河道底泥结合对水生态环境造成了长期的恶劣影响。
因此,对河道底泥污染情况进行试验研究和生态风险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探究河道底泥重金属污染生态情况,本文以某河道区域为例,对此展开了分析。
某河湖水域占据区域面积的四分之一,且在示范区三地中水域面积最大,现有河道2600多条,湖泊320多个。
然而,区域河湖碎片化程度较高,物理连通性不足,纲目欠合理,集约化、组团化的高效河湖生态功能没有凸显[1]。
一方面,改善河道联通状况,恢复河道生态流量,放大重点河湖清水、蓄水、行洪等生态功能,彻底解决黑臭水体问题,实现等量河湖产品供给的最优生态效能;另一方面,水岸同步、高效优化区域空间,一体贯通、提升岸线景观品质,为一体化发展赋予新的空间和动能。
由于吴江区存在较多大型工厂及垃圾废物处理站,因此,及时清理区域内河道污染底泥,对提升水质、改善水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2河道清淤中底泥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评价2.1样品采集与室内检测本次研究选取某河道段进行研究,试验段全长4000m,对该试验段选取41个测试点进行河道底泥取样,每个测试点间距100m。
河道底泥取样按照HJ/T91—2002《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中相关标准进行操作,将试样妥善保存后送回实验室进行试验研究。
针对某河道底泥试样展开重金属污染情况,遵照CJ/T221—2005《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检验方法》等相关标准,对Hg、Cd、As、Pb、Cu、Zn、Cr和Ni共计8种重金属元素成分及其含量展开了检测,其中,Hg和As元素采用原子荧光法检测,Cd、Pb、Cu、Zn、Cr和Ni元素采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进行检测。
河流底泥重金属(铜、锌、镉)的污染现状分析及评价.doc
2012届分类号:X522单位代码:10452本科专业职业生涯设计--绿水长流、江山如画姓名刘如学号200810830124年级2008专业环境工程系(院)资源环境学院指导教师邱继彩2012年4 月25 日目录题目:绿水长流、江山如画—我的职业生涯规划第一部分职业生涯设计 (1)绿水长流、江山如画 (1)1 毕业后找工作 (1)2 环境工程专业概述及培养方向 (1)2.1 专业概述 (1)2.2 专业要求 (1)3 社会就业基本状况 (2)3.3 就业前景 (2)4 个人能力分析 (3)4.1 个人性格分析 (3)4.2 专业知识背景 (4)5 工作计划 (4)6 结语 (4)第二部分技能展示(毕业论文) (6)摘要 (6)ABSTRACT (7)引言 (8)1 临沂市祊河河流概况 (8)2 实验部分 (8)2.1 监测点布设即河流监测断面布设 (8)2.2 样品的采集和保存 (9)2.3 实验方法及样品的预处理 (10)2.4 实验试剂及仪器的简介 (10)2.5 铜、锌、镉测定的实验结果 (11)3 环境影响评价部分 (11)3.1 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11)3.2 环境影响评价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12)3.3 污染等级划分标准 (14)3.4 结果和分析 (14)4 结束语 (17)参考文献 (18)谢辞 (19)第一部分职业生涯设计绿水长流、江山如画1 毕业后找工作我是一个当代本科生,是家里最大的希望——成为有用之才,自认为性格外向、开朗、活泼,业余时间喜爱交友、听音乐、外出散步、聊天还有上网。
喜欢看励志文学、经典小说,也喜欢看科普类的杂志或图书。
平时与人友好相处,同学感情基础较好。
喜欢创新的东西,动手能力较强,做事认真、投入,但缺乏毅力、恒心,学习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以致一直不能成为尖子生,有时多愁善感,没有成大器的气质和个性。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社会,我希望找份工作,在实践中提高自己,在工作中完善自己,在生活中展现自己,未来几年就业门槛越来越高,我觉得应该抓住机遇,找一份适合自己,而且是能学到很多东西的工作,弥补自己在学生生涯中的不足,减少短板效应带来的弊端。
2023年湘江长沙段底泥重金属污染现状评价钱慧琳
2023年湘江长沙段底泥重金属污染现状评价背景介绍湘江是中国重要的河流之一,其流域涉及湖南、湖北、广西等多个省,是这些省份的重要供水源之一。
然而,由于工业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湘江的水质一度受到严重污染,成为全国32条重点监测河流中污染最严重的之一。
底泥是河流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可以反映水体中污染的历史和现状。
底泥中的重金属污染物是一种常见的污染物,对水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很大的危害。
因此,对底泥中的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评价,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保护湘江水质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目的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湘江长沙段底泥中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评价,了解其污染来源、污染程度及空间分布规律,为环境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方法样品采集选择沿湘江长沙段的重要采样点,从距离底部10-20cm处采集底泥样品,并用不锈钢工具将其装入铝箔袋中,标注好采样点和采样时间等信息。
样品处理将样品进行空气干燥、过筛、破碎和混合等处理,制备成样品粉末。
然后,将粉末放入石英烧杯中,在高温下进行干燥处理,并取出后进行样品制备。
实验分析运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原子荧光光谱仪等实验设备对样品进行分析和检测,得出样品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及其组成。
研究结果污染物种类湘江长沙段底泥中主要检测到的重金属污染物包括铅、镉、铬、汞、铜等。
污染程度通过分析底泥样品的重金属元素含量,发现湘江长沙段底泥中存在铅、镉等重金属元素超标的情况,其中铅和镉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80.89mg/kg和13.57mg/kg,超标程度较为严重。
空间分布在湘江长沙段的不同采样点中,底泥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其中,铅和镉的含量在流过市区的区域较高,超标程度也更为明显。
结论与建议通过本文的研究评价,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湘江长沙段底泥中存在重金属污染严重的情况,其中铅和镉的污染程度较为严重。
2.不同采样点的底泥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存在差异性,中心城区的含量高于周边地区。
黄河上游干流内蒙古段底泥重金属污染分析与评价毕业论文
黄河上游干流段底泥重金属污染分析与评价毕业论文目录摘要 (4)Abstract (4)1 绪论 (5)1.1.1 重金属污染的危害 (5)1.1.2 重金属污染的特征 (6)1.2 底泥金属污染特点、危害及其来源 (6)1.2.1水体底泥 (6)1.2.2 底泥重金属污染及其危害 (7)1.2.3 底泥重金属来源 (8)1.3 底泥重金属污染国外研究进展 (8)1.4重金属污染的评价方法 (9)1.5 研究容、目标及意义 (9)1.5.1研究容 (9)1.5.3 研究目标 (10)1.5.3 研究意义 (10)2. 实验材料与方法 (10)2.1 黄河上游干流段概况 (10)2.1.1 自然地理特征 (11)2.1.2 污染现状 (11)2.1.3 主要污染来源 (12)2.2 实验材料与分析方法 (12)2.2.1 采用点布设 (12)2.2.2 样品采集 (13)2.2.3 样品预处理 (13)2.2.4实验试剂与仪器 (13)2.3实验方法 (13)2.3.1底泥pH值、电导率的测定 (13)2.3.2底泥烧失率的测定 (13)2.3.3底泥中重金属含量测定(四酸消解) (14)2.4 实验数据分析 (14)3. 结果 (14)3.1 黄河段底泥相关参数分析 (14)3.2黄河段底泥重金属特征分析 (15)3.2.1 底泥重金属沿程分布特征分析 (15)3.2.2 底泥重金属含量特征分析 (16)3.2.3 底泥重金属相关性分析 (17)3.3黄河段底泥重金属污染评价 (18)3.3.1 地质积累指数法评价 (18)3.3.2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 (21)4 结论与讨论 (21)参考文献: (21)黄河上游干流段底泥重金属污染分析与评价摘要本文以黄河上游段底泥为研究对象,开展重金属元素对底泥的污染研究,从段市,经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市等地区,到段下游流出口托克托县,沿着这样的路线共设置38个代表性的样点,系统地采集该段上游底泥样品, 分析其中重金属元素Cu、Mn 、Ni 、Zn、Cr和Pb的含量。
济源市石河底泥重金属污染现状调查及评价
关键 词 : 重金 属 : 底泥 污染 ; 现状评 价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0 3 4 2 . 2 0 1 4 . 0 3 . 0 2 1
中图分类 号 :X 5 2
文 献标识 码 : A
( 三) 底 泥 浸 出 实验 试 剂
从 河段 纳 污情况 、 污染 深度 、 河 道治理 工程 实
际需 求等 因素综 合 考 虑 , 自石 河某 冶炼 企 业 下 游 至亚桥 段共 设 置 了 6个监 测 断 面 , 该 企 业 上 游设
置 2个 参照 断 面 。为 了考 虑重金 属 在底 泥 中的垂 直 迁移 规律 , 分别 在表 层底 泥 ( 0~ 4 0 c m) , 中层底 泥( 4 0~8 0 c m) 及 深 层 底 泥 (>8 0 c m) 设 置 采 样
作者简 介: 焦玉字 ( 1 9 7 6一) , 女, 河南延津人 , 济源市环境保护局职工 , 研究方 向为土壤 重金属污染防治。
第1 3卷
第3 期
济源职业 技术 学院学报
J o u r n l a o f J i y u a n Vo c a t i o n a l a n d T e c h n i c a l C o l l e g
Vo 1 . 1 3 No. 3 S e p. 201 4
为 了科学 、 准 确地评 价 石河 底泥 现状 污染 , 必
须 有恰 当 的评 价 标 准 , 目前所 颁 布 的环 境 质 量 标 准 中尚无河 流沉 积 物 的质 量 标 准 , 所 以将 测 定 结
水 体纳 污和 自净 能 力 差 , 污 染 物很 难 稀 释 、 降解 , 使该 河 道底 泥淤 积严重 , 底 泥又被 重金 属等 污染 ,
湘江长株潭段底泥重金属污染分析与评价的开题报告
湘江长株潭段底泥重金属污染分析与评价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湘江长株潭段是湘江干流的重要段落,是湘江中游扩流段,区域性水利枢纽和综合交通枢纽,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价值。
然而,湘江长株潭段也面临着底泥重金属污染的问题,这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潜在风险。
因此,对湘江长株潭段底泥重金属污染进行分析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对湘江长株潭段底泥中的重金属污染进行分析与评价,了解重金属污染的程度和分布规律,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具体目标如下:1.分析湘江长株潭段底泥中的重金属污染物种类和含量;2.评价湘江长株潭段底泥重金属污染的严重程度;3.探究湘江长株潭段底泥重金属污染物的来源和影响因素;4.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以减少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1.采集湘江长株潭段的底泥样品,并对样品进行样品处理和化学分析,分析底泥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
2.根据分析结果,评价湘江长株潭段底泥重金属污染的严重程度,确定污染严重区域。
3.研究湘江长株潭段底泥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和影响因素,包括人类活动、自然过程和气候变化等。
4.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以减少底泥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四、研究方法1.采集湘江长株潭段的底泥样品,对样品进行干燥、筛分、粉碎等样品处理,以得到符合实验要求的样品。
2.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对样品中的重金属元素进行分析。
3.通过计算样品中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系数和各种重金属元素相互之间的相关性,评价湘江长株潭段底泥重金属污染的严重程度。
4.采用多元统计方法(主成分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探究底泥重金属污染物的来源和影响因素。
5.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五、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预期达到以下成果:1.得到湘江长株潭段底泥中的各种重金属元素含量数据,并评价底泥重金属污染的严重程度。
2.揭示湘江长株潭段底泥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和影响因素。
底泥重金属污染不同评价方法的探讨
底泥重金属污染不同评价方法的探讨底泥重金属污染是指水体底部的沉积物中含有高浓度的重金属物质,这些重金属物质会对水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对底泥重金属污染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不同的底泥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并分析它们各自的优缺点,旨在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底泥重金属污染的评价方法可以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大类。
定性评价主要是通过观察和调查来判断底泥中是否存在重金属污染,比较常用的方法有底泥采样分析、物种敏感性评价和生物指标评价等。
定量评价则是通过实验室分析和数学模型计算来确定底泥重金属的具体含量和分布特征,常见的方法有化学分析、生物监测和地统计学方法等。
下面分别对这两大类评价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二、定性评价方法1.底泥采样分析底泥采样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定性评价方法,主要是通过采集底泥样品,然后进行一系列的化学分析和实验室测试,来判断底泥中是否存在重金属污染。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客观准确,可以直接获取底泥中各种重金属的含量和分布情况。
但缺点也很明显,采样、分析和测试的过程需要大量时间和金钱成本,且只能反映当前时刻的情况,难以全面地反映底泥重金属污染的持续情况。
2.物种敏感性评价物种敏感性评价是通过对一些特定水生生物种群的生长和生态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来判断底泥重金属污染的程度。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响应速度快,可以及时了解水生生物对重金属的敏感程度,但仅仅依靠少数水生生物的反应来评价整个水体的底泥重金属污染程度,可能存在判断不够客观和准确的问题。
3.生物指标评价生物指标评价是通过分析水生生物体内和周围环境中的重金属含量和分布情况,来判断底泥重金属污染的程度。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客观准确,可以直接反映水生生物对重金属的蓄积和影响情况,但缺点也是明显的,需要大量样品和数据,且对于底泥中有机质和胶体物质的干扰比较敏感。
3.地统计学方法地统计学方法是一种通过采用数学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来评估底泥重金属污染程度的定量评价方法。
河流底泥重金属污染现状分析及评价——以湘江衡阳段为例
第29卷第6期2008年12月衡阳师范学院学报Jo ur nal of Hengya ng Normal Univer sity No.6Vol.29Dec .2008河流底泥重金属污染现状分析及评价———以湘江衡阳段为例唐文清1,2,刘 利3,冯泳兰1,曾荣英1,许金生1,张 幸2(11衡阳师范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系,湖南衡阳 421008;21衡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系,湖南衡阳 421008;31衡阳市环境监测站,湖南衡阳 410082)摘 要: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集约化的发展影响着河流底泥环境和健康质量。
本文以湘江(衡阳段)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对区内18个监测点底泥的7个指标(Cu 、Zn 、As 、Hg 、Cd 、Cr 、Pb )进行监测调查,参照国内有关标准,建立了适合该区域的底泥污染评价标准,运用单因子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对检测结果进行污染程度评价。
结果表明:湘江衡阳段底泥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为281456,达到5级,为重度污染,其中松柏断面的底泥污染最为严重,说明河流底泥重金属含量与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集约化程度有着密切关系。
关键词:河流底泥;重金属;污染;评价;湘江中图分类号:X144;X 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313(2008)06—0055—05 随着湘江流域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三废”的排放及居民生活垃圾污染和含重金属的农药、化肥的施用量都逐渐上升,导致该流域内底泥中重金属含量不断增加。
目前,湘江流域已成为中国重金属污染最为严重的河流之一。
重金属具有毒性和持久性,为河流底泥中污染最严重的一类。
在自然环境中过度积累,导致河流底泥以及地表水和地下水甚至空气污染,污染结果不仅造成一些水生生物的灭绝;由于它们不能被土壤微生物降解,在土壤和植物体内不断积累,通过生物链最终人体内积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如人体摄入过量的锌则会出现胃肠炎、贫血、高血压、冠心病,摄入过量铬会导致肝肾受损、鼻穿孔、肺癌等等[1]。
底泥重金属污染不同评价方法的探讨
底泥重金属污染不同评价方法的探讨底泥重金属污染是指由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排放物的不当处理,导致水体底泥中重金属超标的情况。
底泥重金属污染对水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都构成了严重威胁。
评价底泥重金属污染的程度和风险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保护水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前提。
底泥重金属污染的评价方法却是一个相对复杂且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目前,有多种评价方法被用来评价底泥重金属污染的程度和风险,本文将对这些不同的评价方法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物理化学方法物理化学方法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底泥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之一。
该方法主要通过分析底泥中重金属的总量、形态、分布等物理化学性质来评价底泥重金属污染的程度。
其优点在于检测方法相对简便、成本相对较低,可以快速获取底泥中重金属的总体情况。
物理化学方法在一般情况下是一种较为有效的评价方法。
该方法也存在其局限性,比如无法直接反映出重金属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程度,同时也无法准确评价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和生物毒性。
物理化学方法只能作为评价底泥重金属污染的一种辅助手段,不能独立作为评价的唯一依据。
二、生物学方法生物学方法主要利用底栖生物、水生植物等生物指标来评价底泥重金属污染的程度。
生物学方法的优点在于其能够直接反映底泥重金属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生物的富集或者毒性反映了底泥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和生物毒性。
生物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更准确地评价底泥重金属污染的影响程度。
生物学方法也存在其局限性,比如受到环境因素干扰较大,实验过程复杂,结果解释相对困难等。
生物学方法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来观察生物的生长和变化情况,不能满足一些紧急环境监测的要求。
生物学方法通常需要结合其他评价方法一起使用,以获取更全面的评价结果。
三、数学模型方法数学模型方法是一种较为先进和复杂的底泥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
该方法主要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模拟底泥重金属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和归趋过程,以及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价。
河道清淤中底泥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评价
[4] 王磊ꎬ 向甲甲ꎬ 殷瑶ꎬ 等. 河道底泥重金属的含量特征与潜在生
态风险[ J] . 净水技术ꎬ 2020ꎬ 39(10) : 162 ̄167ꎬ 172.
[5] 陈建民ꎬ 李东灵ꎬ 肖合顺ꎬ 等. 城市黑臭河道底泥内源污染控制
的固 化 与 稳 定 化 技 术 [ J] . 净 水 技 术ꎬ 2020ꎬ 39 ( 8 ) : 154 ̄
mg / kgꎮ 河道底泥中其余四种重金属元素 As、 Cu、
Cr 和 Ni 的平均含量分别为 8 82、 24 27、 17 42、
13 10 mg / kgꎮ
表 3 河道底泥重金属元素含量 单位: mg / kg
元素
浓度范围
平均值
G ir —第 i 种重金属元素的毒性响应系数ꎬ 能够反映
试验确定了河道底淤泥的主要污染物成分及生态风险程度ꎮ 研究发现该河道底泥中 Cd、 Pb 和 Zn 元素的超标率最
高ꎬ 分别为 80 49% 、 75 51% 和 78 05% ꎻ 河道底泥的低风险占比为 31 7% ꎬ 中风险占比为 29 3% ꎬ 较高风险占
比为 2 4% ꎬ 极高风险占比为 36 6% ꎮ
Cr 元素的超标率最低ꎬ 为 12 20% ꎮ 由此可见ꎬ 河
道底泥中检测的 8 种重金属均超过相关标准及背景
值ꎬ 对河道进行底泥清理十分必要ꎬ 可以有效改善
水生态环境ꎮ
61
2021 年第 5 期
理论研究
水利技术监督
污染情况及生态风险展开了综合研究ꎬ 主要结论
如下:
(1) 苏州市吴江区河道底泥中 Zn 和 Pb 元素的
159ꎬ 166.
低风险占比为 31 7% 、 中风险占比为 29 3% 、 较
全国河流湖泊水库底泥污染状况调查评价解读
全国河流湖泊水库底泥污染状况调查评价任务来源: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专项主要完成人:周怀东郝红王雨春吴培任吴世良获奖等级:应用二等内容简介:本次《全国河流湖泊水库底泥污染状况调查评价》对全国水系(主要是水源地) 906 个监测断面的底泥重金属和营养物质进行了检测和质量评价。
对底泥样品的铜、锌、铅、镉、铬、砷和汞七项重金属指标,以及总有机碳、总氮、总磷等营养组分进行了分析测试。
尽管工作量大任务紧,检测工作中严格质量控制,以保证数据质量。
在高质量分析数据的基础上,根据《全国土壤背景值》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分别以十个水资源一级区和全国省级行政区为区划单元进行评价和统计。
工作报告形详细描述了各水资源区和省级行政区底泥七种重金属以及营养组分的含量特征、质量状况和空间分布特点,同时以地理信息系统图件形式对成果进行了直观表达。
本次工作对全国范围水系(水源地)底泥质量状况的调查和评价,在我国尚属首次。
通过系统工作对我国水系,特别是大型供水水源地底泥的重金属污染程度和空间分布状况有了全面的认识。
水体富营养化是当前我国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次工作还进行了底泥营养组分(有机质、氮、磷)含量的等级评价。
通过本次工作,初步揭示了我国水系(水源地)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为全国水资源规划提供了科学数据和技术依据。
同时,本项目在全国尺度下开展底泥调查,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研究空白,为我国的水环境管理和科学研究,积累了宝贵的资料。
发现发明及创新点 :本次《全国河流湖泊水库底泥污染状况调查评价》工作最主要的创新点在于:首次在全国尺度下进行统一的水系底泥重金属和营养组分质量状况的环境评价,填补了我国在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
本次工作的监测重点是大型集中供水水源地,因此工作成果不仅为现在正在进行的全国水资源规划提供了大量科学数据,同时对我国用水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次工作对全国十大水资源一级区(水源地)的 906 个监测断面的底泥重金属和营养物质进行了检测和质量评价。
重金属底泥的污染现状及处理方法
LOGO
sampler) 表层底泥的采样可使用抓取式采样器( 表层底泥的采样可使用抓取式采样器(Grab sampler)或 钻取式采样器( sampler) 钻取式采样器(Core sampler),深层底泥之采样仅能使用钻 取式采样器水器。底泥之采样必须依其采样目的, 取式采样器水器。底泥之采样必须依其采样目的,以及考量 底泥、污染物质和现场周围环境等特性而定。 底泥、污染物质和现场周围环境等特性而定。
多因子综合污染指数 Pn
Page 11
LOGO
污染等级划分标准
综合污染指数全面反应了各污染物对底泥污染的不同程 同时突出了高浓度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度,同时突出了高浓度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因此用综合污染 指数判定底泥污染的现状较为客观,污染指数分级见下表。 指数判定底泥污染的现状较为客观,污染指数分级见下表。
Page 17
LOGO
以太阳能为驱动力, 以太阳能为驱动力, 能耗低
涉及植物学和微生物学 等多学科的交叉
以植物为载体, 以植物为载体,修 复工艺简单,对环 境的扰动小
植物修复的特点
单季生物积累量有限, 单季生物积累量有限, 需要年限较长
成本低, 成本低,可对重金属进 行回收, 行回收,易于推广
4.水流紊
厚度
3.溶出碱
度变化
度强度
5.混合污
6.底泥污 6.底泥污
染底泥
染物浓度 污染物浓度与水相平衡浓度存在相关关系 染物浓度
温度的升高,有利于重金属的释放 温度的升高,
7.温度 8.pH值
酸度增高,重金属释放量增大 酸度增高,
Page 5
2.我国主要河流湖泊的底 2.我国主要河流湖泊的底 泥重金属污染现状
底泥重金属污染不同评价方法的探讨
底泥重金属污染不同评价方法的探讨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底泥污染问题日益受到重视。
底泥重金属污染是城市底泥环境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评价结果的准确度直接影响到底泥治理的方向和效果。
本文将探讨底泥重金属污染不同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一、单因子评价法单因子评价法是指通过检测底泥中重金属元素浓度,然后对各种元素进行直接比较评价的方法。
由于该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被广泛应用于底泥环境质量评价中。
该方法的优点是易于操作,生成的数据直观易懂。
但是,单因子评价法存在着忽略不同元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缺点,无法考虑多重重金属的综合效应。
因此,应用于底泥的研究中,会导致评价结果偏差较大。
二、综合评价法综合评价法是指通过多种评价指标,综合考虑不同重金属元素、污染物特性和环境容量等因素,进行全面评价的方法。
综合评价方法能够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得到综合的污染程度,适合于考虑多因素的现场实际情况。
该方法的优点是能够较好地反映现实情况,全面综合各种因素,综合评价更具客观性。
但是,该方法需要更多的检测数据和专业知识作为补充,一定的分析能力才能顺利完成。
三、地理信息系统评价法地理信息系统评价法是指通过建立底泥污染评价模型,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模型进行计算和分析,得出污染情况的科学评价。
该方法集合了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和统计分析技术等多种优点,能够快捷、高效地评价底泥重金属污染情况。
该方法的优点是能够建立整体化的信息系统,并且可以不断进行数据和模型的升级,具有智能化和自动化的特点,一定程度上使得底泥污染评价更为准确和可靠。
但是,该方法需要依赖于大量的信息和数据,因此数据完整性的检验成为了实施过程中重要的一环。
综上所述,底泥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的选择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对于底泥污染问题非常严重的区域,建议采用综合评价法或地理信息系统评价法进行评价解决;而对于污染程度较轻的区域,单因子评价法较为合适。
无论采取何种方法,对底泥重金属污染进行及时严谨的监测和评价,是保障城市环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中国湖泊底泥的重金属污染评价研究
中国湖泊底泥的重金属污染评价研究
中国湖泊底泥的重金属污染评价研究
摘要:本文根据相关研究,搜集了中国不同区域湖泊底泥重金属含量及其某些湖泊底泥中重金属含量背景值,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统计了中国湖泊底泥中重金属含量的范围,分析了不同湖泊底泥重金属的'浓度情况,对几个重点湖泊底泥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提出了防治湖泊底泥重金属污染的措施. 作者:滑丽萍华珞高娟张振贤尹逊霄朱风云王学东HUA Li-ping HUA Luo GAO Juan ZHANG Zhen-xian YIN Xun-xiao ZHU Feng-yun WANG Xue-dong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GIS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7 期刊:土壤 ISTICPKU Journal:SOILS 年,卷(期): 2006, 38(4) 分类号: X524 X82 关键词:湖泊底泥重金属污染评价中国。
黄河上游干流内蒙古段底泥重金属污染分析与评价毕业论文
黄河上游干流段底泥重金属污染分析与评价毕业论文目录摘要 (4)Abstract (4)1 绪论 (5)1.1.1 重金属污染的危害 (5)1.1.2 重金属污染的特征 (6)1.2 底泥金属污染特点、危害及其来源 (6)1.2.1水体底泥 (6)1.2.2 底泥重金属污染及其危害 (7)1.2.3 底泥重金属来源 (8)1.3 底泥重金属污染国外研究进展 (8)1.4重金属污染的评价方法 (9)1.5 研究容、目标及意义 (9)1.5.1研究容 (9)1.5.3 研究目标 (10)1.5.3 研究意义 (10)2. 实验材料与方法 (10)2.1 黄河上游干流段概况 (10)2.1.1 自然地理特征 (11)2.1.2 污染现状 (11)2.1.3 主要污染来源 (12)2.2 实验材料与分析方法 (12)2.2.1 采用点布设 (12)2.2.2 样品采集 (13)2.2.3 样品预处理 (13)2.2.4实验试剂与仪器 (13)2.3实验方法 (13)2.3.1底泥pH值、电导率的测定 (13)2.3.2底泥烧失率的测定 (13)2.3.3底泥中重金属含量测定(四酸消解) (14)2.4 实验数据分析 (14)3. 结果 (14)3.1 黄河段底泥相关参数分析 (14)3.2黄河段底泥重金属特征分析 (15)3.2.1 底泥重金属沿程分布特征分析 (15)3.2.2 底泥重金属含量特征分析 (16)3.2.3 底泥重金属相关性分析 (17)3.3黄河段底泥重金属污染评价 (18)3.3.1 地质积累指数法评价 (18)3.3.2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 (21)4 结论与讨论 (21)参考文献: (21)黄河上游干流段底泥重金属污染分析与评价摘要本文以黄河上游段底泥为研究对象,开展重金属元素对底泥的污染研究,从段市,经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市等地区,到段下游流出口托克托县,沿着这样的路线共设置38个代表性的样点,系统地采集该段上游底泥样品, 分析其中重金属元素Cu、Mn 、Ni 、Zn、Cr和Pb的含量。
黄河上游典型区域底泥重金属的含量分析与污染评价
黄河上游典型区域底泥重金属的含量分析与污染评价黄河上游典型区域底泥重金属的含量分析与污染评价1. 引言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流,不仅是中国重要的水源地,也是黄河流域的经济中心。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展,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黄河,导致黄河上游典型区域底泥中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本文将对黄河上游典型区域底泥中重金属的含量进行分析,并对其污染程度进行评价。
2. 方法与材料2.1 样品采集选取黄河上游典型区域的数个采样点进行采集,保证样品的代表性。
采集时间为晴朗的天气,避免降水对样品的影响。
采集底泥样品时需避开污染源,使用塑料袋或无铁制品的容器储存样品,保证样品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2 实验室分析将采集到的样品进行处理,去除杂质和有机物质,以减少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然后,使用ICP-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器对样品中的重金属元素进行分析。
同时,还利用标准物质进行定量分析,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3. 结果与讨论3.1 各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分析通过ICP-MS分析,得到了底泥样品中各重金属元素的含量数据。
结果显示,在黄河上游典型区域的底泥中,镉(Cd)、铅(Pb)、砷(As)的含量较高,尤其是在靠近污染源附近的采样点。
3.2 污染评价根据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我们对各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进行了污染评价。
将底泥样品中各重金属元素的含量与国家标准进行对比,发现其中部分采样点的底泥中镉、铅、砷的含量超过了国家标准限值,表明底泥受到了重金属污染。
4. 影响因素分析4.1 工业排放与底泥污染该典型区域附近存在大量的工业企业,这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物质,进而导致附近底泥的重金属污染。
4.2 农业活动与底泥污染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也是导致底泥重金属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
农药中常含有铅、砷等重金属元素,而肥料中的磷会增加底泥中铅的含量。
5. 污染治理建议5.1 加强治理措施加大对工业企业和农业生产的监管力度,严格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减少底泥污染的源头。
城市排水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研究评价方案
城市排水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研究评价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排水处理成为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
城市排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物质,其中重金属污染对土壤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对城市排水造成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科学研究和评价是十分必要的。
一、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城市排水中的重金属物质对土壤的污染情况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建立城市排水造成的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为制定相关环境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内容1.调查城市排水对土壤的污染现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和排水出口进行采样,测定排出水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分析土壤的重金属污染情况,并根据不同排放路径和土壤类型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
2.研究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过程: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模拟实验,分析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研究排水对土壤重金属的累积效应及其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3.探索城市排水对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利用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特定酶活性作为指标,研究城市排水对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分析重金属对土壤生物多样性和功能的破坏程度。
4.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研究结果,建立城市排水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重金属含量、污染级别、污染锁定能力等,以评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严重程度。
三、研究方法1.采样分析法:选取不同城市和排水出口代表性地区进行采样,测定排水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分析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程度。
2.室内模拟实验法:通过构建人工土柱或模拟排水样品,模拟重金属的迁移转化规律,并通过分析土壤中的各种指标,研究排水对土壤的影响。
3.生物学指标法:采用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特定酶活性等指标,分析城市排水对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程度。
4.统计分析法:通过对采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建立城市排水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的评价指标体系。
四、预期成果1.建立城市排水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的评价方法,为相关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制定环境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e t ,a d P lu in Lo d I d x t a u e t e c n rb to ae o h e v tl o t e n s n ol t a n e o me s r h o ti u in r t ft e h a y mea st h o s d me te vr n e t a d P t n ilEc l gc lRik I d x t s e st e e oo ia n io — e i n n io m n , n o e t o o ia s n e o a s s h c lg c le vr n a
me t W e t si e h ain lt ft e e me h d y e p rme t n n l ee mi e n. e tf d t e r t a i o h s t o sb x e i n s a d f a l d tr n d a i o y i y p a tc le au to d 1 r c ia v l a in mo e . Ke wo d :h a y measo e i n ,e au t n meh d,e au t n mo e y r s e v tl fs dme t v l ai to o v lai d l o
m e a l i n o ie e m e t t lpol o frv r s di n ut
J oga , n i g Li u seg i H nyn WagQo , e Jnhn n n
( o ee f t osr nyadE v om n l nier g C l g e C nev c n ni n et g e n , l o Wa r a r aE n i Z eghuU i rt, hnzo 50 1 C i ) hnzo n esy Z eghu 0 0 , h a v i 4 n
到 大 家的 重视 。合理 的评 价 方 法是 人 们 治理污 染流域 的前提 和指 导 , 于反 映 河道底 泥 污 染程 度 对
至 关重要 。文 中用地 积 累指数 法反 映 底泥 重金属 的 富 集程 度 ; 用污 染 负荷 指数 法反 映重 金属 对 底 泥环境 的贡献 率 ; 用潜在 生 态危 害指 数 法 进 行 环境 生 态评 价 。通 过 实验 来验 证 方 法的合 理 性 , 以
Absr c : He v tlp l to frv rs d me th sb c me t e wo l ' mo th r u n i ta t a y me a ol in o ie e i n a e o h rds u s a mf le v-
r n n a ol to n n fm o td fiu tp o lm s a d ata td m o e a d mo e at n o me tlp l in a d o e o s i c l r b e u . n t c e r n r t — r e t n .A rc ia eh d o v l a i g t e h a y i s p a t l m t o f e au tn h e v mea ol t n o ie e i n s i h o c tl p lu i f rv r s d me t s t e o p e s o e p et r a h o l td rv r n loi mp ra t rU o g t h no main r mief rp o l o te tt e p lu e ie ,a d as si o tn St e ei fr t o f t o t a x e tt e s d me t a e n p l t d b h e v tl . I h sa t l we u e o wh te tn h e i n s h sb e ol e y t e h a y mea s n t i ri e, u c sd t e I d x o o— a c m u ain t e e l h e v t l n i h n e r eo erv rs d ・ h n e fGe - c u lt or v a eh a y me ase rc me t g e f h ie e i o t d t -
Hale Waihona Puke 底 泥重金 属 以其 毒 性 、 集 特 性 和难 降解 的特 的方法 有很 多种 , 如地积 累指数法 、 在生 态 危害 富 例 潜 性对 人类 健 康 和 生 态环 境 造 成 危 害 。研 究 表 明 , 底 指 数 法 、 染 负 荷 指 数 法 等 。 是 每 种 评 价 方 法 都 污 但 泥 中重 金属 含量 比水 相 中的 重 金 属 含量 要 高 很 多 , 有 各 自的局 限性 , 如何 综合运 用 多种评 价方 法 , 对河 甚 至高 数百倍 , 不 断积 累… 。因此 , 底泥 重金 属 道 底 泥 污染 程 度 进行 更 全 面 、 理 、 效 的评 价 , 并 对 合 有 对 污染 程度 的评 价 很 有 必 要 , 可 以为 治 理河 道底 泥 指 导 治理流 域 的重金 属污染 至关 重要 。本 文通 过对 也 重金属 污染提 供参 考 。 国内外评 价 底 泥重金 属污 染 多种评价方法的优化组合 , 以期为污染流域的重金
21 0 1年第 4期
环
保
科
技
V 1 7 04 0 1 N . .
河 道 底 泥 重 金 属 污 染 程 度 评 价 模 式 探 讨
靳 红 艳 ,王 琼 ,雷 军胜
400 ) 50 1
( 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 , 郑州
摘
要 :河道底 泥重金 属 污染 已成 为 当今世 界 环境 污 染 中危 害 最大 、 最难解 决的 问题 之 一 , 逐渐 受
确 定合理 的评 价模 式 。
关键 词 : 泥重金 属 底
评 价方 法
评 价模 式
中 图分类 号 : 8 5 X 2
文献标 志 码 :A
文章 编号 :17 0 5 ( 0 1 0 0 3 0 6 4— 2 4 2 1 )4— 0 7— 5
Ex o e o e a ua i n m o la o t he v pl r n v l to de b u a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