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我国首都北京城区中心,有一座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群,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两个封建王朝——明代和清代留下来的宫殿,过去叫做紫禁城,现在被称为故宫。这座辉煌壮丽的宫殿始建于15世纪初期,那时正是明朝永乐皇帝时代。永乐皇帝名叫朱棣,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四子,于1402年在南京登基。在他继位的第四年,即公元1406年(永乐四年),他下诏筹建宫殿,对他原称燕王时的封地北平府(即北京)加以整饬,并分遣大臣采集木材。北京临时政权用了十余年的时间在元大都宫殿废墟上筹建宫殿,到1420年(永乐十八年),主要建筑才建造完成,朱棣即下诏书迁都北京。据文献,新建的北京宫殿的规模仿照了朱元璋在南京所盖的宫殿,并且更加宏伟。若考其实,北京宫殿的蓝图,仿照的是明代中都临濠的布局,而南京宫殿布局也是临濠的摹本。
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南北长960米,东西长760米,呈一个长方形,四周围绕着高达10米城墙,城墙外还有宽50米的护城河。这就是著名的紫禁城。紫禁城内各组大小宫殿都有高高的宫墙围护,官墙外密设警跸值房,明代名红铺,清代称朱车,月夜传筹,往来巡警,整座宫殿称得上是金城汤池。
这座宏伟的明清故宫是最典型的符合《倜礼·考工记》中王城规划的宫殿建筑,它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在世界建筑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明清故宫的建筑布局强调皇权至尊无上,其本身也是统治工具。紫禁城的前门是端门,正门是午门,北门叫神武门(明代叫玄武门),东门叫东华门,西门叫西华门,在72万平方米的区域里,安排着若干座大大小小的殿堂、楼阁、亭台、轩斋等各种不同形式的建筑。紫禁城四隅各有角楼一座,结构奇丽,俗称九梁十八柱。宫殿分外朝内廷两大部分,殿堂都呈现出左右对称的格局。从午门进入,是一片宽阔的广场,广场上内金水河蜿蜒曲折,上面架着五座汉白玉栏杆的桥梁,形似玉带,因此得名玉带桥。广场的正北面是太和门,门内就是外朝部分主要殿座。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联称为三大殿,所谓皇宫中的金銮宝殿,指的就是这一组建筑。保和殿以北为内廷部分,以乾清官、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坤宁宫北面是御花园,花园正中坐落着钦安殿。御花园再往北就到了紫禁城的北门——神武门。这些骨干建筑构成了故宫贯穿南北长约1公里的中轴线。在中轴线两边对称排列着其他一些建筑:外朝三大殿左右有文华殿、武英殿,为三大殿的两翼建筑;内廷三宫东、西有格局相同的东、西六宫,也就是旧日民间俗称的三宫六院。
重重殿宇层层楼阁,万户千门金碧辉煌。古代劳动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创造的紫禁城,确实是宏伟壮丽。走出北宫门,登上景山中峰,鸟瞰故宫的全貌,就像是欣赏一卷错落有致的长画。绚烂的屋顶在阳光照耀下霞光四射,好一个气象万千、金海似的琉璃世界。
故宫的建筑依据其布局与功用分为“外朝”与“内廷”两大部分。“外朝”与“内廷”以乾清门为界,乾清门以南为外朝,以北为内廷。故宫外朝、内廷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3]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位于整座皇宫的中轴线,其中三大殿中的“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也称为“前朝”。是封建皇帝行使权力、举行盛典的地方。此外两翼东有文华殿、文渊阁、上驷院、南三所;西有武英殿、内务府等建筑。
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后三宫为中心,两翼为养心殿、东六宫、西六宫、斋宫、毓庆宫,后有御花园。是封建帝王与后妃居住、游玩之所。内廷东部的宁寿宫是当年乾隆皇帝退位后养老而修建。内廷西部有慈宁宫、寿安宫等。此外还有重华宫,北五所等建筑。
明清宫廷五百多年的历史,包含了帝后活动,等级制度、权力斗争、宗教祭祀等。当时普通人连走近紫禁城墙附近的地方都算犯罪。由于明清宫廷是封建制度高度完备的最高统治中心,不寻常的大事,往往都是围绕皇权的传承与安危展开的。如明代正统皇帝复辟的夺门之变、嘉靖皇帝被宫女谋刺的壬寅宫变、万历四十三年梃击太子宫的“梃击案”、泰昌皇帝因服丹丸而死亡的“红丸案”、泰昌帝病死后围绕着新皇帝登极的“移宫”风波。清朝初诸王大臣为确立皇权的三官庙之争、清末慈禧太后谋取权力的辛酉政变等等。
1911年辛亥革命后,紫禁城宫殿本应全部收归国有,但按照那时拟定的《清室优待条件》,逊帝爱新觉罗•溥仪被允许“暂居宫禁”,即“后寝”部分。溥仪在此居住14年后,即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将溥仪逐出宫禁,同时成立“清室善后委员会”,接管了故宫。溥仪被迫出宫后,段祺瑞以及清朝遗老们都策划着让溥仪再次回宫,形势紧迫,为了防止这一现象的发生,在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对外开放。1925年以后紫禁城才被称为“故宫”。随着清王朝的没落,特别是1949年前的38年中,故宫建筑日渐破坏,有多处宫殿群倒坍,垃圾成山。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61年,国务院宣布故宫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五六十年代起进行了大规模的修整。1987年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现辟为“故宫博物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职工以崭新的精神面貌投入工作。拔除杂草,疏通河道,清理垃圾。50年代初,从宫内清除出去的上百年的垃圾竟达250,000立方米,自此院容焕然一新。故宫博物院制定了“着重保护、重点修缮、全面规划、逐步实施”的古建维修方针,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许多残破、渗漏、濒临倒塌的大小殿堂楼阁得到了修复和油饰,愈显金碧辉煌。院内各处高大宫殿都安装了避雷设施,又以巨额投
资建设了防火防盗监控系统和高压消防给水管网,使这座古老的宫殿建筑得到了更加有效的保护。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在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彻底整治了环绕故宫的筒子河,更好地凸现了昔日皇城的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