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斑斓悠远的创世梦—漫话“中华创世神话连环画绘本系列”创作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绘就斑斓悠远的创世梦—漫话“中华创世神话连环画绘本系列”创作过程
作者:《上海艺术评论》编辑部
来源:《上海艺术评论》 2017年第4期
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伏羲织网、仓颉造字、伶伦制乐、神农尝百草、伏羲创八卦……这些神话故事我们有的依稀听说,有的模糊知晓。
为追溯中华文化之源,糅合文献中的神话资料、考古发现与各族民间传说,着重发掘其中蕴藏着的中华初民之基本宇宙意识与民族主体精神,上海市于2016年推出《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项目,组织全国优秀画家、连环画艺术家参与创作,用三年的时间推出110幅主题画和30本彩色绘本。
为了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项目,了解彩色绘本(连环画)的创作过程,本刊编辑部特邀参与创作的部分画家,在上海中国画院的展厅,进行了一次漫谈。
参与的画家有张培成、马小娟、丁筱芳、洪健、施晓颉,以及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陈翔。
参与创作的南京画家梁川也以书面的形式谈了创作过程中的体会。
陈翔副院长率先介绍了《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项目的背景:以《中华创世纪》一书为基础,参考其他相关文本,努力丰富拓展神话内容,更好地展现中华民族的精、气、神,梳理中华文明的起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文化源头上的支持。
项目创作分两大类:一是追求艺术高度的传世之作,包括采用大型中国画、油画、雕塑、壁画的艺术形式进行创作。
二是创作形式为彩色绘本(连环画),吸纳卡通、动漫等多种形式,体现连环画创作的当代性,主要面向儿童和青少年读者群体,通过生动活泼的设计形象,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采用24开本彩色绘本(连环画),每本30页,共30本。
陈翔副院长表示,这是一个主题性创作项目,但这又是一个让画家有更多的自由发挥空间的主题性创作实践项目。
他感谢画家们的辛勤付出,也告诉我们,部分连环画作品已经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展览,反响热烈。
前不久还进入社区,在上海静安图书馆进行了展览,也受到了观众特别是孩子们的喜欢。
按照既定的时间节点,目前已经出版了17本,剩余的13本正在印刷厂赶制,预计在今年8月的上海书展上隆重推出。
(至发稿时,全套30本已全部出齐)
“为了下一代,我们义不容辞”
虽然是主题性创作项目,但是“因为是面向儿童和青少年,是向他们讲述优秀的中华创世神话故事,作为上海中国画院的画家们义不容辞”。
马小娟认为这一连环画创作项目的工程非常有意义,无论是对文化起源的重新认识,还是对自我的创作生涯都有所助益,上海中国画院拿到这一项目工程不容易,也是一种荣誉,作为画院的画家自然应倾力支持。
和马小娟一样,在座的画家们纷纷表示,虽然创作连环画会被看成是画“小人书”,花的功夫却一点也不少于创作大幅作品。
但是绘制绘本,不仅是美术创作工程,更是文化和教育工程。
为了下一代,画家们义不容辞。
“每一册连环画都是一个完整的创作工程”
连环画尺幅比较小,但是和大画相比,布局、用色和所需的功夫是一样的。
画起来也需要构思、打草稿、勾线上色,一点也不比创作大画轻松。
关于这点,参与过上世纪80年代的神话连环画创作的著名画家张培成深有体会,连环画是他停笔了30年才在今日重拾的记忆。
他坦言
对待连环画创作的态度不因其尺寸小而有任何轻松或随意之处,曾经尝试画在卡纸上,后又试着在宣纸上;先是画小稿,然后用笔勾框架,再上色。
不仅仅是张培成,参加创作的画家都是兢兢业业,一点也不马虎。
每个人从构思到落笔、修改直至完成,前前后后都花费了将近半年时间。
连环画创作和一般的绘画有个很大的不同,需要根据文字内容构思画面,有时候文字表达很简练,画面表达却必须丰富,有时候文字会重复表现,画面却不能一成不变。
当问到如何将文字和画面有机统一,洪健就说到了文字与画面的有趣关系,他视之为“如同导演般掌镜”。
画面之间的节奏感、编排都是要由画家来决定。
文字和绘画在表达上肯定是有差距,特别是远古神话故事,单纯从文字上看很平淡,但画家在创作时需要表达画面以外的东西,需要用画面去丰富意蕴。
比如在画《神农尝百草》时,虽然是神话故事,但人和人性其实都很实在,对于今天来说也很有启示意义,所以他尽可能赋予这些原本“幻想”的人物以有血有肉的灵魂,尽量“人性化”“接地气”一些。
用他的话说就是:“在内容并不‘神’的前提下也要加些神秘色彩” 。
关于运用有限的绘本页面来表现神话故事的庞大叙事结构的问题,梁川认为这涉及艺术媒介和现实内容如何有效对应的问题。
在短短几十页的绘本当中,需要运用各种手法来达到以小见大、以短见长的艺术目标。
在《大禹出山》的设定里,他确定在时间上、空间上作出相应的处理,尽量让故事的存在显得更加宽阔和悠远。
比如第一页:“一年又一年过去了……”。
画面的处理是幽暗的、流逝的、斑驳的,以这些感性的特征对应着时间空间的漫长和无限。
最后一页:“……开启治水大业”。
画面则是光明的、涌动的、壮阔的,用这样的气场去升华大禹将来道路的广达、事业的巍伟、影响的深远。
一头一尾的在时空拓展的设定,就是希望达到故事具有来去无尽结构的艺术目标。
“神话人物可触可感,平易近人”
中国的神话不同于西方神话,后者的故事性特别强,有好几条脉络分支;相比之下,中国神话故事就和自古以来的文人画一样,倾向于“写意”的表达,在于中国神话所置身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体系和价值观构架。
无论是生命的状态、生活的智慧、生死轮回,都包孕于神话的故事中。
而创作连环画,就是要把这条主线表达出来。
张培成回忆起前一个月去甘肃天水采风的印象,看到伏羲的形象,并不是什么恢弘的“东方天地”,而是亲切的、有智慧的普通人形象,是可触可感的。
这种亲切其实包含着一种伏羲对子民的关切和爱,是一种“大爱”的领袖精神。
今天,我们重读神话,体悟的正应该是这种传统的精神,作为艺术家应该为社会创造这些精神的图像表达,而不是仅仅追求故事的各种“八卦”。
在《易·系辞》(下)中爱伏羲“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的功业,作为雷神之子、东方天帝的伏羲在这则神话中带领先民织网捕鱼,而在“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连环画绘本”系列中张培成所绘的“伏羲织网”主题,为伏羲赋予了普通人的性情与特征,而龙王、龟丞相等形象又令读者忍俊不禁,这些画面大多来自张培成对古代美术资料的发掘,并在其中融入了绘本特色。
因而,张培成完成这一30幅画面左右的绘本耗时半年——其中大多数时间是用来查阅、研究资料。
同去天水采风,丁筱芳和张培成有着同样的感觉,在他的眼里,伏羲庙的伏羲就像一位普普通通的老农民,和善而平易近人。
丁筱芳说:远古的神话故事在代代相传的演绎中都注入了每一代人的解读,就像自己今天做的解读也是希望能对传承做点微渺的助力。
人文情感,学术研究,具象与抽象
如同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画家心目中的神话人物都有着他自己的理解和表现形式。
马小娟所绘的《炎帝的三个女儿》是美丽而哀伤的故事,经由马小娟灵动的笔触而拥有了柔美的力量。
马小娟真诚地说,画画的时候并没有想那么多,她比较随性,看重感觉和感知。
可能正因为女性的天赋敏感,使得她在绘制这一故事时倾注了更多的人文情感,人物造型娓娓动人。
丁筱芳笔下的后羿不复惯常印象中后羿射日的英气勃勃,而是饱含沧桑和无奈。
同样,丁筱芳也是以“人文关怀”去解读《嫦娥奔月》这段神话故事的,他甚至幽默地谈到现在很多人提到“嫦娥”或许脑海中最先蹦出来的是杏花楼的嫦娥商标,但是嫦娥是后羿的夫人,那个年代怎么会有锦衣襦裙的装扮?难道不是粗布麻衣更符合?这是在提请我们应以学术研究的精神去创作视觉绘画作品,特别是对今天的图像时代来说尤其如此。
施晓颉说自己原先就对这些神话故事比较熟悉和喜欢,在创作过程中有了系统性研究,最后是被伏羲时代“四海八荒”的精神力量打动了,他的画带有一些神秘感,以及由这种神秘感而来的无穷想象。
而这份想象除了表现神话故事本身的形象,在用现代人审美元素表达的时候既要“美”又要“变化无穷”。
因此施晓颉采用了较为抽象的表达方式去加载《伏羲创八卦》这一主题。
而毕业后就在少年儿童出版社做编辑的经历让他对儿童绘本有着天然的亲切感,因此创作的过程比较轻松愉快,一气呵成。
对于下一代,引导迫在眉睫
谈及连环画对青少年儿童的定向问题,张培成从自身生活经验出发,感叹信息时代的日新月异对我们下一代的成长影响是根本性的。
由此,我们更需要做好引导工作。
特别是在今天,比起漫画,连环画实际是处于一种边缘地位。
而今,我们—无论是家长,还是一些媒体,对孩子的审美培养还存在误区,有些浮躁。
我们作为艺术家和长辈更应该在引导上下功夫。
而作为此番创作工程中较年轻的一辈,施晓颉对如今年轻人的审美取向还是比较了解的。
他对如今孩子们热衷日本“二次元”美学持相对宽容的态度,虽然他本人并不喜欢日韩漫画。
他的观点是与其堵不如疏,引导他们并且给他们看好的东西,只是现在很多人太急功近利,还是要耐心一些,这也是需要一个过程。
而谈到神话体系的问题,施晓颉的口气严肃了许多,他认为我们中国的神话系统一直都比较松散,不像希腊神话是由一代代的诗人传播修改(比如《荷马史诗》)。
当然我们也有《山海经》,但也是挺久远的了。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今日重拾我们民族的源起亦是重新认识我们的民族精神,也是希望带个头,将这一创作工程传递下去。
而绘本作为孩子们最喜闻乐见的方式,是非常值得去做的事情。
梁川觉得不管什么题材,不外就是创作一种以书籍阅读方式进行的以文字、画面结合起来讲述故事、表达情感的精神产品。
只要符合这个基准,则每个成熟的品种都有存在的价值和合理性,绘本有,连环画也有,都有各自的闪光点或共通点,互相之间既可以相互影响和吸纳,集各大成,也可以强调自身,凸显个性。
编辑部的同志感谢画家们冒着酷暑来画院参加访谈,如同陈翔副院长所说:我们都是真爱艺术。
等到8月杂志出版的时候,也是全套30本连环画绘本在上海书展闪亮登场的时候,我们在此预祝凝聚着数十位画家心血的《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连环画绘本》得到广大读者小朋友的欢迎和喜爱,这是画家们的心愿,也是我们大家的心愿
链接:“梦开始的地方: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连环画绘本作品展”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展览成功举行
2017年5月4日至23日,由上海中国画院、比利时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主办的“梦开始的地方: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连环画绘本作品展”在布鲁塞尔中国文化中心举行。
此次展览展出的68幅作品选自由上海市委宣传部主办的重大工程“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文艺创作和传播工程”连环画作品部分。
展览为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向世界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精髓,把中国的创世神话故事讲给世界听,在世界的语境中寻求一个文化的共振点,展现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树立起坚定的文化自信。
展览引起比利时观众和漫画家的广泛关注,也打开了了解中国艺术和文化的窗口。
《比利时自由报》在报道中对展览的趣味性大加赞赏:“访客可以凭借一种充满趣味的方式来探访中国创世神话传说中的神祖、英雄、帝王、灵龙以及其他异兽,正是他们凝聚了身份认同,让(华夏)人拥有归属于同一世界、受养于同一文化的感觉。
”《比利时晚报》在报道标题中形容绘本作品展为“不可不看”的“融合民俗传统与现代性”的展览。
去年曾荣获比利时最佳漫画创作奖的比利时漫画家表示,出乎他的意料,中国的连环画风格与欧洲传统意义的漫画印象截然不同,此次展览所展示的中国漫画艺术作品风格清逸独特,别具一格,东西方文明之间的差异所带来的丰富多样性让人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