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创伤性充填技术治疗龋齿的应用体会

合集下载

无创伤性修复技术治疗恒牙龋齿的临床观察

无创伤性修复技术治疗恒牙龋齿的临床观察

无创伤性修复技术治疗恒牙龋齿的临床观察
沈家平;张光东
【期刊名称】《口腔医学》
【年(卷),期】2001(021)004
【摘要】@@ 无创伤性修复技术(Atraumatic RestorativeTreatment,简称ART)是世界卫生组织专家近年来开发的一种早期充填龋洞的方法.
【总页数】2页(P201-202)
【作者】沈家平;张光东
【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210029;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210029【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8
【相关文献】
1.无创伤性修复技术治疗儿童乳牙龋齿的临床观察 [J], 田维彦
2.无创伤性修复技术治疗乳牙龋齿的临床观察 [J], 陈歌杨
3.无创伤性修复技术在乳牙龋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J], 程刚
4.儿童乳牙龋齿治疗中非创伤性修复技术的临床应用 [J], 韦瑞丹
5.非创伤性修复技术对老年龋齿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J], 王晓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非创伤性充填技术在龋齿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非创伤性充填技术在龋齿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sr e t r lHe ao 9 : 8 — 8 to n e o p t ll 7 9 5 5 7 9 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周 世 亮, 东风 , 重 阳 , . 离子 凝 同束 治 疗 消 化 道 出 血及 息 陈 刘 等 氩
肉 的 疗效 观 察. 庆 医 学 , 0 . () 1 重 2 3 23: 3 0 3 3
6 . 8
中 周现 代 医 药 杂 志 2 0 0 8年 l O月 第 1 0卷 第 1 O期 MMJ ,O t2 0 , l 1 ,N .0 C c 0 8 Vo 0 o 1








毛振彪, 黄介 飞, 静 娴 , . 镜 下 氩 离 子凝 同术 治 疗 胃肠 息 肉. 陆 等 内
世 界 华 人 消 化杂 志 .0 41 ( :8 2 0 .22 4 1 )
Jhn sW, us JnsnJ Ag npam oglt nA C i o an L i W, ase . ro ls acauao (P ) n i
g sre trlg :x ei na n l ia e p re c s Eu — ato neoo ye p r me tla d ci c l x e n e . rJGa n i
ART治 疗 适 合 于 浅 、 、 中 深龋 的 充填 , 洞 的 大 小 应 允许 龋
质 , 可 能 保 留 牙 体 组 织 , 止 龋 损 的进 一 步 发 展 , 形 不 必 尽 阻 涧
提供 足够 的机 械 嘲他 力 . 无 需 太 除所 有 的 无 基釉 。 吹 十 制 也 备后 的窝 洞 ,f底 隔 离 唾 液 。按 比例 蒯 拌 玻 璃 离 子 粘 固粉 , iJ J 把

非创伤性充填治疗技术在儿童龋病的临床评价

非创伤性充填治疗技术在儿童龋病的临床评价

p i . th o d e e t o p v n i g n o rl n e t l ai si ep mep r d an I a g o f c s n r e t a d c u o i g d n a r n t r e o . s e n t c e h i i
M/ o Y n J a g Zh mi Du Bi g a ig in i n n T e Fr t e p e s i lo o h n, a g o g 5 8 0 h is P o l ’ Ho p t fF s a Gu n d n 2 0 0 S a
a c p e a a ma i r soai e te c e t t t u tc e tr tv mme .C onc us on ART s a i a t d fr c idr n a a is wi o v nin e a d wih u h r r m l i i n de meho o h l en de t c re t c n e e c n t o t l l h
M e ho s 4 r r lr - e r l hl r n we e f ld i ta mai et r t ete t d 1 7 p i y moa so 4 7 y a sod c i e r e n a u t rso ai mme Haf y a , n e r a d t e r a— ma f d l i r c v r m. l e r o e y a , n - woy a s1t e , e c n i o ffl g n o s q e tc r s w r e o d d d r g t e r vst r t o d t n o l n s a d c n e u n a i e e r c r e u i e ii h i ii e n h .Re u t S c e s rt ff i g wa 5 , 3 8 , 9 5 s l s u c s he o l n s 9 % 8 . % 6 . % i

非创伤性修复治疗儿童乳牙龋齿的护理配合

非创伤性修复治疗儿童乳牙龋齿的护理配合
质 量 、 全 的 护 理 服 务 。城 市 流 浪 乞 讨 人 员 是 一 个 特 殊 的 群 安
23 2 流 浪 乞 讨 儿 童 护 理 对 于 弃 婴 应 全 面 体 检 , 看 有 .. 查 无 危 及 生 命 的 先 天 性 疾 病 。若 生 命 体 征 稳 定 , 好 人 工 喂 做 养 。 止 过 热 或 冻伤 。 儿 童应 根 据 其 心 理 特 点 [ , 情 关 心 , 防 2同 一 以“ 姐 姐 ” 色 与 其 沟 通 , 助 做 好 个 人 卫 生 , 得 病 儿 信 大 角 帮 取 任 , 除其恐惧心理 , 消 以保 证 诊 疗 工 作 顺 利 进 行 。 ‘
猞 面洞 的成 功 率 为 7 . 。 成 功 率 为 8 . 。 结 论 治 疗 前 心 理 疏 导 可 有 效 提 高 患 儿 的 合 作 程 度 , 时 、 确 的 护 理 配 合 是 73 总 47 及 准
非 创伤 性 修 复 治疗 儿 童 乳 牙龋 齿 的 护理 配 合
朱 玲, 陆怀 秀 , 刘 宇, 明烨 , 张 刘世 森 , 惠秀 丽 , 林松 杉
( 放 军 海 军 总 医院 口腔 科 , 京 1 0 3 ) 解 北 0 0 7
摘 要 : 的 探 讨 非 创 伤 性 充 填 (ta mai rsoaietet n, RT) 术 治 疗 低 龄 儿 童 乳 牙 龋 齿 过 程 中护 理 配 合 的 特 点 和 作 目 aru t etrt rame tA c v 技 用 。 方 法 选 择 乳 磨 牙 患 龋 齿 的 儿 童 5 5例 , 用 AR 技 术 用 玻 璃 离 子 水 门 汀 充填 。记 录 每 例 患 儿 的 护 理 要 点 , 采 T 随访 患 牙 的 治 疗 效 果 。 结 果 治 疗 过 程 中 , 龄 儿 童 配 合 良好 , 有 龋 齿 的 非 创 伤 性 充 填 均 一 次 完 成 。 治 疗半 年 后 , 低 所 骆面 洞 的 成 功 率 为 9 . , O 7 邻

非创伤性充填技术治疗小儿龋齿的临床效果

非创伤性充填技术治疗小儿龋齿的临床效果

非创伤性充填技术治疗小儿龋齿的临床效果龋齿是小儿口腔常见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是通过钻孔取除龋齿组织,然后再通过填充材料填充龋洞进行修复。

这种治疗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牙齿的健康组织,而且对小儿的身体有一定的伤害。

近年来,非创伤性充填技术逐渐应用于小儿龋齿的治疗,具有无痛、不创伤、不影响健康组织等优点。

本文探讨了非创伤性充填技术治疗小儿龋齿的临床效果。

一、非创伤性充填技术的原理非创伤性充填技术就是利用一种特殊的黏附剂将充填材料粘结在牙齿表面,从而修复龋洞。

这种技术的最大优点是不需钻孔,因此不会破坏牙齿的健康组织。

治疗过程中,医生首先利用抛光机将龋洞表面清理干净,除去阻碍黏附剂和充填材料黏结的杂质。

然后再将黏附剂均匀涂在龋洞表面,待黏附剂干燥后再涂上充填材料,最后再利用光照仪将充填材料固化并进行修整。

1、无痛治疗相对于传统的龋齿治疗方法,非创伤性充填技术不需要进行钻孔或挖龋洞,因此治疗过程中不会引起疼痛或不适感,对小儿来说十分温和。

2、不创伤传统的龋齿治疗方法需要钻孔和填充,需要破坏健康组织,而非创伤性充填技术则避免了这种情况的发生。

它能够利用黏附剂和充填材料形成一个牢固的连接,从而进行修复。

3、保护牙齿的健康组织由于非创伤性充填技术不需要进行钻孔和挖龋洞,因此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牙齿的健康组织,从而减少小儿不必要的牙齿损伤。

1、美观度高非创伤性充填技术中使用的充填材料为树脂,它的颜色可根据患儿牙齿的颜色进行匹配。

因此,非创伤性充填技术对于修复牙齿的美观度具有非常大的优势。

2、修复龋洞效果良好非创伤性充填技术应用于小儿龋齿的修复效果也非常优秀。

通过临床实践,可知小儿龋齿经过非创伤性充填技术修复后,不仅消除了龋洞,而且修复牢固,对龋齿的保护效果比传统的方法更为出色。

三、结语综上所述,非创伤性充填技术是一种非常适合小儿龋齿治疗的技术。

它具有无痛、不创伤、不影响健康组织、美观度高等优点,同时对于龋齿的维护和修复效果也十分出色。

非创伤性修复治疗儿童乳牙龋齿的护理配合探析

非创伤性修复治疗儿童乳牙龋齿的护理配合探析
50 8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吉林 医学 2 1年 91 2 0 ) 第3 卷第 2 期 1 7
非创伤 性 修 复治疗 儿 童乳 牙龋 齿 的护 理配 合探 析
张琼芳 ( 东省 深圳 市第 二人 民医院 中西医结合分 院 口腔科 ,广东 深圳 5 82 广 10 7)
[ 要 】目的 :分析 非 创伤 性修 复 治疗 儿 童乳 牙龋 齿 中的 护理 配合 措施 。方法 :选 取 18 摘 2 例非 创伤 性 修复 治疗 乳牙 龋 齿 的患儿 为研
Z A GO og agS eze eod e l' s i l It rt rdt nl n et n rnh e t, un dn hnhn Jo 7 H N in - n (hnhnScn P o e Ho t o ne a dTa ioa adW s r B ac D na G ag ogS eze 82) f p s pa f g e i e l 5
究对 象 ,分析 其一 般 资料 、治 疗方 法 、护 理配 合措 施及 结 果 。结果 :18 患 儿均 一次性 完 成修 复治 疗 ,随访 半 年 ,18 中19 补 料 2例 2例 0例
完 好 ,成 功率 为8 . 6 %。结论 :结 合 儿童 难配 合 、修 复过 程操 作复 杂等 特点 进 行有 针对 性 的护理 配合 能够 较好 的提 高 患儿 的配 合治 疗 , 9 顺 利完 成 修复 过程 ,提高 非创 伤性修 复 治疗儿 童 乳牙 龋齿 的成 功 率。
近 年来 ,龋 齿 的发 病 率 明 上 升 ,有 报道 称 儿 童 的 龋 齿发 病 率 高 达 7 %左 ”。 由于 儿 童 对 牙 钻 噪 声 、疼 痛 等 的不 配合 0 】 性 ,在 治疗 中的 护 理 配 合 显 得格 外 重 要 。 而非 创 伤 性修 复技 术 (R A T)是采 用 手 1器械 进行 龋坏 组 织 的清 除 ,抗 压 、黏结 、耐

补牙不用钻:ART技术

补牙不用钻:ART技术

补牙不用钻:ART技术……很多人牙齿有了龋洞却不去医院看,是他们没有看牙的意识吗?是治疗牙病的费用贵,他们看不起吗?都不是。

原因是他们害怕补牙时医生用的牙钻,特别是牙钻钻牙时那种酸痛的感觉。

那么,有没有一种办法既能让患者把牙补好,又可以免于牙钻钻磨牙齿的痛苦呢?现在这种方法已经有了,这就是近几年来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非创伤性修复治疗技术,简称ART技术。

龋病是由口腔中的致龋菌产生的酸使牙齿脱矿形成的。

龋病最常见的症状是牙齿上有龋洞形成。

我们知道一旦龋洞形成,就必须经过充填治疗才能阻止龋病的继续发展,恢复牙齿的外形和咀嚼功能。

龋洞的充填治疗俗称补牙,实际上是一个手术过程。

首先应当清理创面,去除腐坏的牙体组织,然后再用充填材料进行修补。

如果不去除腐坏的牙体组织,就像在松软的即将倒塌的建筑物上对其进行维修一样,补的牙就会不结实。

因为传统的龋洞充填材料与牙体组织之间没有黏结性,医生在为患者补牙时不仅要用牙钻磨除腐坏的牙体组织,而且还需要按照设计制备成一定形状的窝洞才能进行龋洞充填,以至于在补牙时不得不磨除一部分正常的牙体组织。

在去除腐质和制备洞形的过程中,牙钻会刺激敏感的牙本质和牙髓,使患者产生酸痛的感觉,这是很多人难以忍受的。

同时高速牙钻旋转时发出的声音,也容易引起人们的恐惧。

由于采用非创伤性修复治疗技术为患者治疗龋齿时,用的是手动器械,在去除腐质的过程中,对牙本质和牙髓的刺激很小,因此,不会使人有酸痛的感觉。

同时由于手动器械比较轻巧,操作中没有噪声,也不会造成患者的恐惧。

非创伤性修复治疗技术所用的充填材料是与牙体组织具有黏结性的玻璃离子,因此补牙时不用制备洞形,能更多地保留健康的牙体组织。

而且这种玻璃离子充填材料在凝固后还能持续缓慢地释放出氟,有助于防止被充填牙齿的进一步龋坏。

当然,任何一项技术都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都有一定的适应症。

并不是所有的龋齿治疗都可以采用非创伤性修复治疗技术。

只有龋病只波及牙本质而且手动器械能够进入的龋洞,才能选择应用这项技术治疗。

基层医院ART技术治疗儿童龋齿临床应用分析

基层医院ART技术治疗儿童龋齿临床应用分析
存 在 , 边缘轻度 缺损 < . 洞 05 mm;: 填 物 存 在 , 边 缘 缺 2充 洞 损 >05 m;: . m 3充填物存 在 , 修复物折 断 ;: 但 4充填物 存在 ,
但牙体折裂 ;: 5充填物存在 ( 大部分或所有修复物丧失 )6 ;:
充填物不存在 , 已应用其他修 复物充填 ;: 物不 存在 , 7充填 牙 齿 己缺 失 ;: 能诊 断 。 8不
A T技术是一种无任何 令人恐 惧的 口腔操作程序 , R 特 别 易 被 儿 童 接受 。Mcoad 【】 对 乳 牙进 展 龋 研 究 中发 dnl 等 l 在 现, 只有 采 用 手 用器 械 去 除 龋 坏组 织 , 对牙 造 成 的损 伤和 引 起病人的疼痛最低 ,同时还认为不必去除所有的龋坏牙本 质。通过 2年的临床结果观察 , 充填效果是满意 的, 2年的 玻璃离于保留率达 7 .5 45 %。K m t [] o a u2用玻璃离子粘固剂 s 封闭窝沟后每 6个月评价 1 , 次 结果发现 , 年后仍有较高 3 的保 留率 7 . 出现 8 03 %, 例充填物折裂 , 2例牙 体折 裂而充 填 物 存 在 ,7例 充 填 物脱 落 , 未 发 现 有 牙髓 症 状 出现 , 1 但 无 明显继发性龋。鉴于此 , 笔者认为 : ) ( 玻璃离子于与牙釉质 1 和牙本质发生化学结合 , 提供 良好 的洞缘密合性; ) ( 由于病 2 例选择时严格筛选的病例大多为浅 、 中龋 , 尽管玻璃 离子在 凝 固过程 中 ,材料可 能引起牙髓感觉敏感 ,4 2 h后完全凝 固 , 不 会 出现 这种 反 应 , 以研 究 中 出现 的牙 髓症 状 较 少 就 所 [】 3由于玻璃离 子在其 固化后能缓慢 地从材料 中释放 3;() 氟, 以预 防和阻止龋病 ; ) ( 玻璃离子与银汞合金相 比, 4 其抗 磨 、 压性 差 , 面 有磨 损 , 至边 缘 缺 损 。 因此 , 性 能有 抗 表 甚 其

非创伤性修复技术治疗儿童乳牙龋病疗效观察

非创伤性修复技术治疗儿童乳牙龋病疗效观察
1 1 临床 资料 . 乳牙 龋 病 患儿 8 6例 ( 2 8颗 龋 共 0 齿 )男 4 , O例 , 4 女 6例 ; 年龄 3~ 0岁 。所有 患儿符 1
13 统计 学方法 .
2 结 果
采用 SS 1. PS 10统计软件 。数 据
比较 用 t 检验 。P .5 ≤00 为差异有 统计学 意义 。 治疗过 程 中 A T组患 儿 合作 3 R 6例 ( 18 ) 8.% , 对 照组 合 作 2 3例 (4 8 ) 两 组 相 比 , <00 。 5. % , P .5
山东 医药 2 1 0 0年第 5 0卷第 l O期
非 创伤 性修 复技 术 治疗儿 童乳 牙龋病 疗 效 观 察
刘海波
( 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 河北秦皇岛0 60 ) 600
摘要: 目的
评 估 非 创 伤性 修 复 治 疗 ( R ) 术 治 疗 儿 童乳 牙 龋 病 的疗 效 。方 法 AT技
去除腐质过 程 中对 牙本 质和 牙髓 的刺 激 ¨ 】 。在本
无瘘管形成; ⑤排除牙髓及根尖周病变; ⑥龋洞位于 观察 中 ,R A T组 因无创 伤 及 明显 疼 痛 , 易 取 得 患 更 颊面、合 牙 面或 颊牙 面 , 台 龋坏范 围不超 过牙 床 面的 2 儿 的配合 。A T技 术所 采 用 的有 黏 结 性 的 玻 璃离 / R 3 。将患儿 随机 分 为 A T组 4 R 4例 和对 照 组 4 2例 , 子材料凝 固收缩性小 , 复体边缘 密合度 高 , 修 生物 相 各 14颗患 牙 。 0 容性 好 , 髓 刺 激 性 小 , 料 与 牙齿 间 的 黏 附 力 对牙 材 12 治疗 方 法 及评 价 A T组清 洁 牙 面 , A T . R 用 R 强 ; 中的氟 离子可 以缓慢 释 出 , 其 与周 围牙 本质 中的 专用 器械 扩大 龋 洞 人 口, 除腐 质 , 温 水 清 洗 窝 羟基 进行交换 , 祛 用 增强 了牙本 质 的抗龋 能力 , 减少 了牙 洞, 处理 窝洞及 咬牙 面 , 合 近髓 的深洞用 D cl 护牙 齿 与材料 的微 间隙 , ya保 边缘 封闭效果好 , 提高 了充填 治 】并 髓 。调合玻 璃离子粉 液 , 填 , 整成 形 , 查 咬牙 疗 的成功率 , 有抑 制牙 本质 过 敏 的作 用 。本 观 充 修 检 合 关系, 在修复体上涂凡士林。对照组使用高速涡轮 机钻, 常规 制备洞 型 , 除腐 质 , 温水 清洗 窝洞 , 去 用 银 汞合 金充填 。

非创伤性修复治疗技术在儿童乳牙龋齿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非创伤性修复治疗技术在儿童乳牙龋齿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非创伤性修复治疗技术在儿童乳牙龋齿治疗中的应用研究发布时间:2022-05-27T02:31:22.122Z 来源:《健康世界》2022年5期作者:杨蕾[导读] 目的:研究儿童乳牙龋齿患儿接受非创伤性修复治疗的效果杨蕾沂源县南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沂源县南麻卫生院)山东淄博256100【摘要】目的:研究儿童乳牙龋齿患儿接受非创伤性修复治疗的效果。

方法:自2021年10月起,至2022年1月,共有54例儿童牙龋齿患儿在我院接受治疗,随机分为采用常规修复治疗的对照组及采用非创伤性修复治疗的实验组,对比两组治疗修复时间及V AS评分。

结果:实验组修复时间及V 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非创伤性修复治疗技术对比常规修复治疗术,不仅仅修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带给患儿的疼痛感也较低。

【关键词】非创伤性修复治疗技术;儿童乳牙龋齿;前言龋齿是含糖食物,进入口腔后在牙菌斑内经致龋菌,主要有变形链球菌、乳杆菌及放线菌等发酵产酸主要是乳酸,从牙齿表面结构的薄弱处开始,逐渐溶解破坏牙的无机物而产生的[1]。

发生在小儿及婴幼儿时期的乳牙的龋病通称为儿童龋齿,主要有奶瓶龋、环状龋[2]。

本文主要研究非创伤性修复治疗技术在儿童乳牙龋齿治疗中的应用,具体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自2021年10月起,至2022年1月,共有54例儿童牙龋齿患儿在我院接受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及实验组27例,对照组中有男童12例,女童15例,年龄2-8岁,平均年龄(5.00±0.06)岁;实验组中有男童14例,女童13例,年龄2-7岁,平均年龄(4.50±0.05)岁。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修复治疗,首先确定龋齿所在位置及程度,对龋齿损坏部分进行彻底清洁,隔湿操作,并且保持龋齿干燥,填充进合适的材料,调整咬颌后随即进行打磨、抛光及定型。

乳磨牙龋非创伤性充填临床疗效分析

乳磨牙龋非创伤性充填临床疗效分析

乳磨牙龋非创伤性充填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比较非创伤性充填(ART)与传统车针法在乳牙龋治疗中的充填效果。

方法选择105例双侧同名乳磨牙龋患者,共210颗患牙。

同一患者一侧为传统车针法去龋银汞合金充填,一侧仅使用手工器械去除龋坏牙体组织,再用fujiⅡ玻璃离子充填修复牙体。

观察充填体脱落,继发龋及牙髓炎发生情况。

结果经过1年临床观察, ART法成功率达85.7%.传统车针法功率达90.9%,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ART方法是治疗乳牙龋简便有效的方法.【关键词】乳牙龋非创伤性充填对于乳牙龋病的治疗,能否得到患者的配合是治疗的关键。

非创伤性修复治疗(atraumatic restorative treatment,ART)使用手用器械清除龋坏组织,然后用有粘结、耐压和耐磨性能较好的玻璃离子材料将龋洞充填[1]。

该方法操作简单易行,不需要电动牙科设备,不磨牙,患儿易于接受。

笔者于2004—2007年用ART治疗乳牙龋病并与传统充填技术修复效果进行对比,跟踪观察1年,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门诊2004—2007年4-8岁双侧同名乳磨牙患龋患儿共96例计210颗牙,其中男53人,女43人。

Ⅰ类洞78例,Ⅱ类洞132例。

1.2材料日本而至公司生产的富士Ⅱ型玻璃离子水门汀;胶囊包装的银汞合金1.3方法210颗患牙一侧用于实验组(A组),使用牙用较锋利的挖匙,尽量挖去龋坏组织,清洁干燥窝洞;按比例调拌好玻璃离子,充填。

用雕刻刀去除多余的充填材料,维持干燥30 s后调合,嘱患儿禁食1 h。

另一侧同名牙用作对照组(B组),按常规用牙钻除去软化的龋坏组织,制备洞型,清洁干燥窝洞,用银汞合金充填修整[3]。

2 结果2.1疗效评价标准成功:充填物完整表面光滑,边缘密合,轻微磨耗、不需重补,无继发龋、无自觉症状,牙髓活力正常。

失败:充填物大部分脱落或折裂、有继发龋,有牙髓炎症状。

非创伤性修复技术治疗乳牙龋病临床研究论文

非创伤性修复技术治疗乳牙龋病临床研究论文

非创伤性修复技术治疗乳牙龋病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讨非创伤性修复技术对治疗乳牙龋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09年4月——2011年4月在我院诊断为儿童乳牙龋病的患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非创伤性修复技术治疗,对照组应用高速涡轮机钻。

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患儿乳牙龋病的疗效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讨论非创伤修复技术可以很好治疗乳牙龋,患儿配合治疗,痛苦小,值得推广。

【关键词】非创伤修复技术;乳牙龋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07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2878-01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排名,癌症、心血管疾病、龋齿分列一二三。

乳牙龋齿在儿科牙病中最常见,严重妨碍儿童的口腔健康:影响恒牙的正常萌出及口腔、面部的正常发育,因此应加强对乳牙龋防治的关注力度。

儿童因年龄幼小,对钻牙的耐受性极差,表现明显的抗拒,传统的牙科治疗对儿童不适用。

非创伤性修复技术(atraumatic restorative treatment,art),针对儿童设计,采用刮匙等手动器械去除龋坏牙体,再用与牙体有粘接性的材料修复。

这种修复技术避免了儿童对传统牙科器械的天然恐惧,非常适用于儿童牙科。

非创伤性修复治疗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称为治疗龋病的一项革命性新方法[1-2],并已为临床广为应用。

1 材料与方法11 选择2009——2011年在我院口腔科就诊的80例儿童乳牙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及家属均在知情同意情况下,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平均年龄55岁。

对照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平均年龄67岁,入选者均为一颗或者多颗牙齿的牙釉质或者牙本质龋,排除牙髓及根尖周病变、牙脱落、牙痛、牙髓暴露患者。

12 治疗方法及评价观察组清洁牙面,用art专用器械扩大龋洞入口,进行干燥处理,保持干燥,调拌好玻璃离子,用雕刻刀钝端将之引入备好的洞内,用控匙凸面压紧玻璃离子材料。

复杂充填术病例范文

复杂充填术病例范文

复杂充填术病例范文复杂充填术病例范文1. 引言在口腔医学领域中,复杂充填术是一项旨在修复牙齿结构的重要技术。

它可以解决各种牙齿问题,包括龋齿、牙体缺损和磨损等。

本文将以复杂充填术病例为例,介绍该技术的应用,探讨其价值和挑战。

2. 病例背景我们的病例是一位40岁女性患者,她就诊时抱怨左上前牙有不适感。

患者经过口腔检查和拍片后,被诊断为龋齿引起的牙髓炎和牙体缺损。

经过与患者详细沟通,我们了解到她希望能够修复牙齿,并且希望术后的效果自然而美观。

3. 治疗方案与步骤3.1 术前准备在开始治疗之前,我们首先进行了全面的口腔检查,以确定牙齿的健康状况和治疗方案。

我们还为患者拍摄了口腔X光片,以全面评估牙齿的情况。

3.2 治疗过程我们给患者注射了局部麻醉剂,以确保她在治疗过程中不会感到疼痛。

我们使用高速手术钻移除了龋齿和病变牙体组织。

接下来,我们使用3M的复合树脂材料对牙体进行了充填,并形成了牙齿的外形和解剖结构。

我们对充填的牙体进行了修形,并使用牙釉质粘结剂进行了光固化。

3.3 术后护理术后,我们为患者提供了详细的口腔护理指导,包括正确的刷牙和使用牙线的技巧。

我们还建议患者定期回诊,以确保充填物的稳固性和牙齿的健康。

4. 术后效果与讨论患者接受了复杂充填术后,牙齿的外观和功能都得到了恢复。

充填物与周围牙体无缝融合,使得修复部位与自然牙齿几乎无法区分。

患者对术后效果非常满意,并表示没有不适感。

在本次病例中,复杂充填术的应用对于修复牙齿结构和恢复牙齿功能起到了关键作用。

通过精确的诊断和治疗计划,我们能够在充填过程中还原牙齿的自然外貌和解剖结构,使患者重获美丽的笑容和舒适的咀嚼功能。

5. 个人观点与总结作为一名牙医,我深知复杂充填术在口腔修复中的重要性。

通过综合应用尖端技术和精确的治疗计划,复杂充填术能够有效恢复受损牙齿的功能和外观。

然而,复杂充填术也面临着挑战,比如操作的复杂性和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牙医需要具备丰富的经验和深入的专业知识,以确保治疗的成功。

无创伤性修复技术治疗儿童乳牙龋齿临床观察

无创伤性修复技术治疗儿童乳牙龋齿临床观察

无创伤性修复技术治疗儿童乳牙龋齿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适合儿童乳牙龋齿的无创伤性修复技术(atraumatic restorative treatment, art),并评价其修复乳牙龋齿的临床疗效。

方法 50例乳磨牙患龋齿的儿童,采用art技术用玻璃离子水门汀对86颗乳牙龋齿进行充填,其中牙合面洞53颗,邻牙合面洞33颗。

结果治疗6个月后,86颗修复牙中成功81颗,成功率94.2%,失败5颗,失败率5.8%;治疗12个月后,86颗修复牙中成功77颗,成功率89.5%,失败9颗,失败率10.5%。

结论 art技术在治疗儿童龋损中,近期及远期疗效均较显著,是临床修复儿童龋齿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无创伤性修复技术;乳牙龋齿;玻璃离子水门汀近年来,龋齿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儿童龋齿发病率高达70%[1],且患儿对治疗中引起的疼痛、牙钻噪声等不良刺激的恐惧感,对治疗的配合性差,因此寻求一种创伤小、不良刺激少的龋齿修复技术是目前治疗儿童龋齿的关键。

无创伤性修复技术是使用手工器械清除龋坏组织,采用黏结、抗压及耐磨性能较好的玻璃离子材料修复龋洞的操作技术,可有效减少或避免儿童牙科畏惧症的产生[2,3]。

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1年8月,对收治的50例患儿,共86颗龋齿,采用无创伤性修复技术进行治疗,获得满意的近期和远期疗效。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8月我院收治的50例8岁以下患儿,共86颗乳磨牙龋齿,其中牙合面洞53颗,邻牙合面洞33颗。

所有患牙均符合以下纳入标准:患牙存在1个或多个龋洞,龋洞洞口直径>1 mm,允许最小刮除器械进入龋洞,龋坏未影响牙髓及根尖周组织。

排除有牙髓及根尖周疾病、存在窦道或备洞过程中可能暴露牙髓者,以及龋坏范围超过牙面2/3者。

50例患儿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3.5~ 7.5岁,平均(4.8±2.6)岁,单个龋齿19例,多个龋齿28例。

非创伤性修复技术在龋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非创伤性修复技术在龋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16.11临床经验117非创伤性修复技术在龋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吉廷亮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新天中心卫生院 甘肃省张掖市 734505【摘 要】目的:探究非创伤性修复技术在龋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在我院就医的龋齿患者中选择92例定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观察组46例与对照组46例。

使用非创伤性修复技术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使用常规窝洞填充术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龋齿修复效果。

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修复成功率分别为93.48%,78.26%,两者间有显著差异(X 2=4.39,P<0.05),并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于龋齿患者而言,非创伤性修复技术的疗效比常规窝洞填充术更为有效,前者能够提高患者的龋齿修复成功率,值得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关键词】龋齿;非创伤性修复技术龋齿即蛀牙、虫牙,是一种细菌性疾病[1-2]。

该疾病能够引发根尖周炎与牙髓炎,进而发展为颌骨炎症与牙槽骨,严重者的牙冠则会被破坏,甚至消失。

产生龋齿的人群主要为儿童与老人,其生活质量也遭到影响。

本文探究了非创伤性修复技术在龋齿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在我院就医的龋齿患者中选择92例定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观察组46例与对照组46例。

观察组男26例,女20例;年龄3~72岁,平均(40.58±15.89)岁;病程2个月~4年,平均(2.12±0.23)年。

对照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4~71岁,平均(40.67±15.45)岁;病程1个月~5年,平均(2.78±0.99)年。

在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方面,两组患者无较大差异(P>0.05),可以进行对比。

1.2 方法使用非创伤性修复技术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具体为:①叮嘱患者在术前使用清水漱口,并用洁治器取出患者患牙的软垢或嵌塞的食物,并将龋坏部分暴露;观察龋洞大小后,为患者选择使用的匙型刮治器,对龋齿内部已坏死的软化组织进行刮挖,直至露出乳白色或浅棕色的牙本质。

儿童乳牙龋齿非创伤性修复治疗中的护理配合措施

儿童乳牙龋齿非创伤性修复治疗中的护理配合措施

儿童乳牙龋齿非创伤性修复治疗中的护理配合措施摘要:目的:临床分析儿童乳牙龋齿非创伤性修复治疗中的护理配合措施。

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60例乳磨牙患龋齿患儿,选择art技术治疗,选择玻璃离子谁们汀进行充填,记录护理要点、治疗效果。

结果:在治疗过程中,患儿配合性均良好,全部龋齿的非创伤修复均一次性完成。

经过半年随访,颌面洞成功率高达92.5%,邻颌面洞成功率78.7%,总成功率86.3%。

结论:针对乳牙龋齿患儿,实施精心护理配合,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修复成功率,加强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乳牙龋齿非创伤性修复护理配合【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225-01近年来,乳牙龋齿的病发率正在逐年提高,病发率高达72%,患儿由于治疗关系引牙钻噪声、疼痛等不良反应,导致恐惧感极高。

非创伤性修复术是指选择手工器械对乳牙龋齿损坏组织进行清除,选择耐磨性能好、抗压、黏结好玻璃离子材料进行填充修复,可有效降低art技术恐惧症。

同时,加强护理配合是治疗的重要环节[1]。

选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60例乳磨牙患龋齿患儿,探讨护理配合,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60例乳磨牙患龋齿患儿,选取标准:低龄患儿、乳磨牙邻颌面中龋、浅龋、龋洞开口直径大于1mm、多个龋坏牙齿、未波及根尖周组织。

排除标准:龋坏范围大于2/3、根尖周病变、牙髓病变。

其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2.7~5.8岁,平均年龄4.5±0.3岁,给予ari技术治疗,共有100颗龋坏牙齿,其中31例单龋牙齿、29例多龋牙齿。

完成治疗后,6个月后进行复查。

2结果在治疗过程中,患儿配合性均良好,全部龋齿的非创伤修复均一次性完成。

经过半年随访,颌面洞成功率高达92.5%,邻颌面洞成功率78.7%,总成功率86.3%。

乳磨牙龋非创伤性修复技术的临床应用分析

乳磨牙龋非创伤性修复技术的临床应用分析

I Ke y wo r d s 1 At r a u ma t i c r e s t o r a t i v e t r e a t me n t t e c h n o l o g y ; P i r ma y r t e e t h c a r i e s ; A p p l i c a t i o n
I A b s t r a e t l Ob ] e c t i v e T o a n a l y s i s t h e e f f e c t o f a t r a u m a t i c r e s t o r a t i v e t r e a t me n t t e c h n o l o g y u s e d i n t h e p r i m a r y t e e t h c a r i e s . Me t h o d s 1 5 0 c a s e s o f p a t i e n t s
2 0著 ・ 1 5
乳磨牙龋非创伤性修复技术的临床应用分析
赵 世 娟 秦 娜
( 山东省 日照市东港区秦楼 街道社 区卫生 服务 中心 ,山东 日照 2 7 6 8 0 0 )
【 摘要】目的 分析非创伤性的修 复技术/ A R T技术在乳磨牙龋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乳磨 牙龋惠儿 1 5 0例, 研 究组 ( 7 5 例 )采用A R T
t h e r a t e o f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w a s 7 8 . 7 %; t h e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e f f e c t o f t h e r e s e a r c h g r o u p wa s b e t t e r ( P < 0 . 0 5 ) . C o n c l u s i o n T h e r e p a i r e f f e c t i s i d e a l o f

非创伤性治疗技术充填和窝沟封闭乳牙2年效果观察

非创伤性治疗技术充填和窝沟封闭乳牙2年效果观察

非创伤性治疗技术充填和窝沟封闭乳牙2年效果观察[摘要]目的:评价非创伤性治疗(art)技术充填和窝沟封闭的效果及其可接受性’探索适合我国学校和农村开展龋病防治的方法。

方法:采用日本富士gc-fujiⅸ型玻璃离子水门汀材料完成220颗受试牙的充填和窝沟封闭’治疗后1年、2年复查’记录art充填体、封闭物及继发龋坏情况。

结果:对130颗牙进行art充填治疗’1年和2年成功率分别达85.6%及81.1%;90颗牙进行了窝沟封闭’3月、1年、2年成功率分别为83.2%、79.1%、64.9%;art 充填和窝沟封闭后2年继发龋发生率分别为6.1%和3.6%。

art治疗为92.1%的儿童所接受。

结论:art技术操作简单方便’易学’成功率高’继发龋低’患者易于接受’可以培训中初级口腔卫生人员开展此项工作’适合于大规模地推广应用。

1995年第2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5岁儿童城市患龋率75.69%,农村为78.28%(1)。

选择适宜的措施以提高乳牙龋病充填率,从而有效地防治乳牙龋病,是摆在口腔医务工作者面前的难题。

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为改变农村及不发达地区龋病充填率极低的状况,推荐使用简单手用器械及改进的玻璃离子材料作为充填材料及封闭剂进行预防性充填,该技术被称为非创伤性充填治疗(atraumatierestorative).现就对农村儿童开展art技术的基本方法、效果及其可接受性的总结报道如下。

1材料和方法1.1研究地点及对象杭州郊区某幼儿园在基线调查基础上的2-6岁儿童共115人,符合纳入标准的观察对象87人。

其中男40人,女47人.2-3岁24人,4-6岁63人,受试牙数220颗。

1.2研究程序及器械治疗前作龋病患病基线检查’了解龋患状况’根据纳入标准选择art充填及窝沟封闭的适宜牙齿’然后在1个星期内完成充填及窝沟封闭。

治疗后3月’了解受试者对进行art治疗的可接受情况并对窝沟封闭物保存情况进行复查;治疗后1年、2年分别对art 充填体、封闭物以及继发龋坏情况进行复查。

龋齿工作总结

龋齿工作总结

龋齿工作总结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一直在从事龋齿工作,通过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我深刻体会到了龋齿工作的重要性和挑战。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些我在龋齿工作中的总结和体会。

首先,龋齿工作需要我们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术。

在诊断阶段,我们需要准确地判断患者的龋齿情况,包括龋洞的大小、深度和位置,以及对周围牙齿的影响。

在治疗阶段,我们需要熟练掌握龋齿的修复技术,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方法进行修复,确保患者的牙齿恢复健康。

其次,龋齿工作需要我们具备耐心和细心。

在与患者沟通和诊断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倾听患者的描述和反馈,耐心地解答他们的疑问,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关心和专业。

在治疗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细心地操作,确保每一个步骤都做到位,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和损害。

最后,龋齿工作需要我们具备团队合作的精神。

在诊断和治疗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与其他医护人员紧密配合,共同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我们还需要与患者的家属和社会各界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共同关注和促进患者的口腔健康。

总的来说,龋齿工作是一项需要我们具备扎实专业知识、耐心细心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工作。

通过不断总结和提高,我相信我能够在龋齿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为患者的口腔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创伤性充填技术治疗龋齿的应用体会
发表时间:2009-03-13T12:11:02.763Z 来源:《中国医药卫生》杂志供稿作者:陈文归翁柔慧
[导读]
陈文归翁柔慧
陆丰市碣石人民医院口腔科(广东陆丰516545)
[中图分类号]R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0-5734(2008)5-0031-02
非创伤性充填(ART)技术主要是运用手工器械来去除龋损,不需大型牙科综合治疗台,在简陋条件下就可以进行龋齿治疗的简便和有效的途径。

我科对256例接受ART治疗3年以上的在校青少年和行动不便的离退休老干部进行了回访,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大、中、小圆刮匙1套,锐利的新月形、锄形、斧形器1套,常规洁牙器1套,口腔常规检查盒l套。

含氟的玻璃离子充填材料1套,酸蚀剂1套,釉质和牙本质处理剂1套,窝沟封闭剂1套。

1.2 方法:
先通过转动刀刃法去除无基釉扩大洞口,再用勺形刮匙进一步去除龋洞内的软龋和腐败组织、脱钙的无基釉质,尽可能保留牙体组织,阻止龋损的进一步发展,洞形不必提供足够的机械固位力,也无需去除所有的无基釉。

吹干制备后的窝洞,彻底隔离唾液,按比例调拌玻璃离子粘固粉,把充填材料置于洞型内成形,待充填材料结固后,用微型电机打磨、抛光,最后用窝沟封闭剂涂于患牙。

1.3 复查标准:
成功:充填物完整,无脱落、松动,无磨损或轻度磨损,表面光洁;无牙髓刺激症状。

继发龋:充填物完整,无脱落、松动,无磨损或轻度磨损,边缘不密合,有新龋产生,可探到明显的缺损,有或无牙髓刺激症状。

脱落:充填物完全脱落,龋洞无明显发展或有新龋产生。

2 结果
经统计,采用ART技术3年成功率达65%,继发龋23%、脱落12%,表明ART技术是一种临床上可行的新型技术。

3 讨论
随着牙科新材料的不断出现,对传统的洞型制备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

因此,人们开始从Black倡导的预防性扩展和洞型制备原则转向最小限度介入治疗和最大限度的龋齿预防治疗的新概念 [1] 。

其特点是人员配备简便,操作方法简单,治疗时间较短,为边、散、远单位、中小学生、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提供了基本的口腔医疗和保健服务。

ART技术可以同步完成龋病早期充填治疗和窝沟封闭,将预防和治疗有效地结合,使牙医能离开诊疗室,脱离牙科综合治疗台,走进学校、军营、老年公寓、福利机构、医院病房、甚至患者家中为其服务,使行动不便的老年人、肢残人、惧怕牙医的儿童和成年人 [2] ,得到及时的预防和治疗。

在ART治疗中,应用含氟的粘结材料是很重要的。

对256例患者的回访发现,继发龋的比例仅占23%,龋患的累及面都不大,并没因为接受ART治疗,使龋病进一步发展,以致患牙不能保留的情况。

发生继发龋的牙,经过常规治疗后,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ART治疗适合于浅、中、深龋的充填,龋洞的大小应允许手工器械的进入,凡牙髓受累或龋洞角度影响手工器械进入的牙齿,不宜选用ART治疗。

对于部分老年人伴有牙周病松牙、残根、缺牙,发现龋齿时常常已累及牙髓,错过了ART治疗的时机。

因此,对边、散、远地区及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定期普查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粘结材料的强度和耐磨性还有待提高,临床上观察,对小的或中等大小的单面洞效果较好,对大的复面洞效果较差。

调拌过程中会产生气泡,粉液比例不合适会影响材料性能及微渗漏等问题。

因此,选择ART治疗的患者,一定要有回访复查,避免治疗失败而影响或耽误了患牙的治疗,错过了进一步治疗的机会。

治疗后有牙髓刺激症状的牙,一定要改用传统的方法作进一步的治疗。

参考文献
[1]Hu JY, Chen XC, Lj YQ, et al. Radiation-induced root surfacecaries restored with glassionomer cement placed in conventional and ART cavity preparations: Results at two years. AustDent J, 2005, 50(3): 186
[2]Deery C. Atraumatic restorative techniques could reducediscomfort in children receiving dental treatment. Evid BasedDent, 2005, 6(1): 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