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空缺现象的认知和历时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根据D.A.Cruse提出的三种词汇语义结构关系分析了英汉语中的某些词汇空缺现象,并从认知的心理突显、感知突显和原型特征以及语言的历时性来解释这些词汇空缺现象。
关键词:词汇空缺;认知;历时性
长期以来,由于受美国语言结构主义的影响,各语言学家注重对音系和句法的研究,而词汇研究则是被忽视、遭冷眼、甚至是受歧视的。
这种情况不仅仅体现于普通语言学的研究领域,而且也体现于二语习得研究领域(Carter& Mc Carthy 1988)。
然而,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词汇是语言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语言生成和产出的驱动力。
自从认知科学在上个世纪末问世以来,人们对众多的语言现象,包括一些传统的语言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再认识,提出了很多新的见解,如心理词库、概念结构、自然语言范畴化的结构特征、语言构造的功能原则以及句法和语义的认知特征等等。
本文试从人类认知和语言的历时性来解释英汉语言中的一些词汇空缺现象。
一、词汇空缺类型
所谓词汇空缺,指根据某一语言假设的词汇结构规律应该存在,但实际上又不存在的一种词汇化的概念。
为了确定这些词汇空缺,往往需要根据一定的词汇结构理论或方法。
D.A.Cruse(1986) 曾将各种词汇集合的语义关系区分为上下义、同义、反义等词汇结构关系。
事实上,这些语义关系并不仅仅是语言学家的理论归并结果。
心理语言学研究表明这些语义结构关系的建立是以本族语说话者对工具语言的理解为基础的(Aitchson 1994)。
在区分和揭示词汇语义网络结构和关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并确定各语言中所存在的某些词汇空缺现象。
l_比例结构关系
根据D.A.Cruse的定义,比例结构包含四个或四个以上的由类推而构成相关的词位。
最简单的比例结构关系由四个成员组成:
A —— B
1 I
C — D
各成员之间的关系是从其中任何三个可以推断出其中的第四个,从而构成以下的一种比例结构关系:
A is t0
B as
C is to D
B is t0 A as D is to C
A is t0 C as
B is to D
C is t0 A as
D is to B
当这种比例结构关系中的某个成分缺少时,便构成一种词汇空缺。
例如:
(1)animal corpse plant ?
(2) generic(sg.)
horse
sheep
pig
chicken
goose
dog
bear
lion
cat
goat
etc.
(3) generic(sg.)
parent
child
sibling
cousin
2.层级关系结构
层级关系结构指一种分类关系或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层级关系又进一步分为纵向关系和横向关系两种。
其中纵向关系是一种支配关系;而横向关系是一种差异关系。
这种层级关系中也存在着词汇空缺关系。
如:
Move swim run walk crawl hop jump
3.反义系列关系
所谓反义关系,就是指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或两个以
(5)having a sense or having a sense or
faculty(verb) faculty(adj.)
see sighted,? seeing
hear ? hearing
smell ?
taste ?
feel ?
speak ?
walk 7
二、词汇空缺的认知解释
为什么会存在词汇空缺现象?如何解释这些现象?有些词汇空缺现象从结构上看似乎有其合理性,但从人的心理角度和语言的历时性来看,这些词汇空缺现象又对人们的认知构成了一定的困难。
以下试从心理突显、感知突显和原型特征三个方面对此现象加以分析。
1.心理突显
人的心理突显作用可以解释例(1) 中由“dead plant”上的词之间的关系。
在表达分级、互补、对立的不同反义关系时,也存在着某些词汇空缺现象。
如:
not having a sense or
faculty(adj.)
blind
deaf
num b
dumb/mute
lame
构成的词汇空缺。
从人的情感因素来说,如果是某个人死了,人们会感受到比较强烈的悲伤心情,而如果是某个动物死了,人们的悲伤情绪则不会那么强烈。
而如果是植物类的东西死了,人们则难以感受到悲伤的心情,顶多也就是心痛惋惜之情。
此外,例(3) 中的有关亲属词汇的空缺现象也是和人的心理突显作用密切相关的。
由于是直系血缘关系,因此,有
parents,siblings,child这类正式或半正式的类别词,而作为旁系血缘关系的词汇uncle/aunt,nephew/niece则没有表中性的类别词。
同样。
由动作动词构成的词汇空缺也同样可以归因于人的心理突显作用。
人的自然活动方式是在陆地上,这种活动方式有很多,而且容易被人感知,因而有像walk、run、jump、hop等位于第三级层面的动词。
相比较而言,人们在水里和空中的活动方式则显得不太寻常,距离人的心理感知较远,因此,只有两个普通的动词swim 和fly来反映这些活动方式。
2.感知突显
感知突显在解释词汇空缺现象时虽不是很重要的因素,但它和心理突显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上述例(5)中的感官动词和相应的形容词之间的词汇空缺可以解释感知突显的作用。
如果某个人眼睛瞎了或者腿瘸了,人们通常很容易发现其身体的残疾;而如果某个人是哑巴或是聋子的话,人们只要和他交流,也很容易发现其缺陷;但假若某人的嗅觉或者味觉出了问题,除了患者本人能感知以外,外人恐怕很难感知到。
因此,无论英语和汉语中都存在着这一词汇空缺现象。
3.原型特征
原型特征指由心理学家兼语言学家Eleanor Rosch提出的原型理论。
原型就是一个概念中最典型的、最具代表性的成员。
人们在解释某种现象时将属于这类现象的某个个体视为原型,并在对这个原型总体特征认识不变的情况下,把握这类现象的其他个体特征。
这些特征的每一个个体都不一定是“必需” 的,其特征集合也不一定是“足够” 的。
一个语词包含的这些特征越多,它就越接近其概念范畴的原型,反之,就是非典型成员。
在原型理论的引导下,人们轻易地就能想象猫、马和鸭的原型。
但难以想象似牛类的动物原型像什么?因为公牛有长而大的角,短而粗的脖子,但显然没有乳房;而所有的母牛则都有乳房。
根据同样的道理,人们难以描写一个公鸡兼母鸡的原型,因为公鸡有鸡冠、鸡垂肉和独特的鸡尾,和母鸡有着截然不同的区别性特征。
正因为鸡和牛这两类动物缺乏原型特征,这似乎可以解释为什么在英语中缺乏表示这两类动物的单数种类词汇。
三、词汇空缺的历时解释
Andreas Fischer(1998)从语言的历时性角度来分析,词汇空缺现象可分为四种类型:(1)永久空缺型;(2)先缺后补型}(3)暂时空缺型;(4)先有后缺型。
永久空缺型词汇主要指前文中列举的由人的认知动机因素造成的词汇空缺。
既然人的认知动机是稳定不变的,那么,这些词汇空缺现象便会在整个语言历史中存在着。
因此英语中自古以来一直没有表中性的普通单数名词来表不…father—or—mother‟,…brother-or—sister‟,或…uncle— or—aunt‟。
同样,在汉语中,学生可以称呼男老师的妻子为“师母”或“师娘”,但学生如何称呼女老师的丈夫则是一个难题,显然,我们不能仿照上述的例子称呼其为“师爷?师父?师公?”。
究其原因,似乎跟中国历史上没有或很少有名正言顺的女老师有关,从而造成了这一概念的词汇空缺。
与由人的认知动机因素造成的词汇永久性空缺不同的是,暂时性空缺只是偶然的,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会有“补救” 措施来弥补。
中世纪时期的英语语法中的第三人称单数变化即是很好的例证。
无独有偶。
汉语语法中的第三人称起初也只有一种“他”,根本没有性别以及人与动植物代称的区分,汉语中有“他、她、它”的区分是在五四运动以后。
所以,从语言的历时性来说。
有些词汇空缺现象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是隐性的。
但当语言有所发展和变化时,某些词汇空缺便成为了显性的现象。
在一定的条件下,会产生一个新的词汇来填补这一词汇空缺。
认知科学为词汇语义研究提出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
由于中西方在自然条件、生活环境、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汉语和英语在词汇空缺现象上存在着一些相同点,但更多的是彼此之间的差异。
有关这一领域的一些问题值得对比语言学、跨文化交际、翻译以
及词典学的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Julie Coleman,Christian J.Kay.Lexicology,Semantics and Lexicography [C].John Bc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1998.
[2]Aitchison,Jean.Language Chang:Progress or Decay[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1.
[3]Aitchison,Jean.Words in the Mind:An introduction to the Mental Lexicon.[M].Oxford:Blackwel1.1994.
[4]Cruse,D.A.Lexical Semantic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 986.
[5]Lyons,John.Semantic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6]王文斌.英语词汇语义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7]贾彦德.汉语语义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8]束定芳.现代语义学[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