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专题总结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湘教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湘教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湘教一、中国古代历史1. 先秦时期- 夏、商、周三代的更替,以及各自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特点。

- 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与争霸,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现象。

2. 秦汉时期-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统一度量衡、文字、法律的重要性。

- 汉朝的开疆拓土,丝绸之路的开辟,以及儒家思想的官方地位确立。

3. 魏晋南北朝- 三国鼎立的局面,以及各自的政治与文化特点。

- 魏晋时期的政治动荡,士族文化与清谈之风。

- 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佛教的传播与发展。

4. 隋唐五代- 隋朝的短暂统一,大运河的建设对经济的影响。

- 唐朝的盛世,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政治、经济、文化成就。

- 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5. 宋辽金元- 宋朝的科举制度完善,经济发展,以及对外关系。

- 辽、金的兴起与对宋朝的挑战。

- 元朝的统一,行省制度的建立,以及对多元文化的包容。

6. 明清时期- 明朝的海禁政策,郑和下西洋的对外交流。

- 清朝的康乾盛世,民族关系处理,以及鸦片战争前的封闭自守。

二、中国近现代史1. 晚清时期- 鸦片战争后的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

- 洋务运动的尝试,戊戌变法的改革与失败。

- 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局限,民主思想的传播。

2. 民国时期- 北洋政府的统治,军阀割据的局面。

- 国民政府的建立,国共合作与分裂。

- 抗日战争的艰苦斗争,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

3. 新中国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 土地改革,工业化进程,以及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实施。

-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以及改革开放的启动。

4. 改革开放至今- 经济体制改革,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

- 对外开放政策的深化,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中国梦的提出。

三、世界历史1. 古代文明- 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文明的兴起与衰落。

- 各大文明的政治制度、文化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9篇)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9篇)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9篇)总结是事后对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进行回顾和分析,从而做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因此好好准备一份总结吧。

但是总结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篇1发展原因:国家统一强盛,经济繁荣(基础);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氛围);民族交流融合,中外文化交往(吸收);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继承)。

一、科学技术的新发展:1、雕版印刷术的发明:⑴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

⑵隋唐时期已经有了雕版印制的佛经、日历和书籍。

⑶唐朝于868年印制的卷子,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2、火药的发明:⑴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火药的国家。

⑵唐朝中期的书籍里,已有了制成火药的配方。

即硫黄、硝石与碳混合。

⑶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器。

3、天文和历法成就:⑴唐朝杰出的天文学家僧一行制订的《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系统周密,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

⑵僧一行还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

4、医学的进步:⑴唐朝杰出医学家孙思邈著的《千金方》,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有许多创见,在我国医药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⑵吐蕃名医元丹贡布编著的《四部医典》,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

⑶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5、建筑的成熟:⑴隋著名建筑师宇文恺主持修建了大兴城,唐朝将大兴城扩建为长安城。

⑵宇文恺采用图纸和模型结合的设计方法,是我国建筑技术上的.一大突破。

⑶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一座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诗歌黄金时代初唐:陈子昂唐诗革新先驱;盛唐:A山水田园诗孟浩然、王维;边塞诗高适、岑参;成就最高:诗仙李白,诗圣杜甫。

中唐:倡导反映生活;白居易《新乐府》、《长恨歌》。

晚唐:咏史诗;杜牧、李商隐。

高考历史50条中国历史常识知识点汇总!

高考历史50条中国历史常识知识点汇总!

引言概述:正文内容:一、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1. 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特征之一。

封建制度是指君主通过封爵制度来管理统治国家的一种制度。

2. 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主要包括皇帝、王公贵族、士人、农民和奴隶等不同阶层的人。

皇帝是最高统治者,王公贵族是统治者的亲属,士人是负责管理国家事务的人,农民是生产者,奴隶是为贵族服务的人。

3. 封建制度的核心是封建家族的血缘关系和封地的分封制度。

4. 封建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持续存在了几千年,直到1911年的辛亥革命才被推翻。

二、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1.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

科举制度起源于隋唐时期,兴盛于宋明两代,直到清朝灭亡。

2. 科举制度通过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考试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三个阶段。

考试内容主要包括经义、史书和文论等。

3. 科举制度的目的是选拔人才,并通过考试来检验考生的学识和才能。

科举制度为中国古代的政治和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4. 但科举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重视死记硬背而忽视实际能力、容易导致腐败等。

三、中国古代的农耕文明1. 中国古代的农耕文明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民从几千年前就开始种植粮食和养殖动物。

2. 农耕文明的特点是以农业为基础,人们从事农业生产,生活方式以农村为主,社会结构以农民为基础。

3. 农耕文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培养了工商业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

4. 农耕文明也为其他领域的发展打下了基础,比如农业技术、工艺制作、交通运输等。

四、中国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1. 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的一条重要的国际贸易通道。

它连接了中国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地区和非洲等地。

2. 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中国的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终点是东南亚、印度、非洲等地。

3. 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商品是丝绸、茶叶、瓷器等中国特产。

同时,中国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引进了外来的文化、物品和技术。

4. 海上丝绸之路不仅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经济交流和文化交流,也为中国的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高考历史涵盖了丰富的内容,从古代文明到现代社会,从政治制度到经济发展,从文化传承到科技创新。

掌握以下必背知识点,将有助于同学们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一、中国古代史1、先秦时期(1)夏商周的更替: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商朝的青铜铸造业高度发达,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

(2)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政治上,诸侯争霸,分封制逐渐瓦解;经济上,铁犁牛耕出现,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思想文化上,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秦汉时期(1)秦朝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实行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

(2)汉武帝的统治:政治上,推行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盐铁官营,加强对经济的控制;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1)政治局势:政权更迭频繁,长期分裂对峙。

(2)民族融合:少数民族内迁,与汉族相互交流、融合。

(3)经济重心南移:北方战乱频繁,人口南迁,为南方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得到初步开发。

4、隋唐时期(1)隋朝的统一和制度创新:隋文帝统一全国,隋炀帝开凿大运河。

隋朝创立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

(2)唐朝的繁荣: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唐太宗时期的贞观之治,唐玄宗前期的开元盛世,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5、宋元时期(1)宋朝的政治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实行二府三司制。

(2)经济发展:商业繁荣,市坊界限被打破,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3)元朝的行省制度:加强了对全国的有效统治。

6、明清时期(1)君主专制的强化: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2)对外关系:郑和下西洋,宣扬了国威;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二、中国近代史1、鸦片战争(1)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高考历史的知识点总结

高考历史的知识点总结

高考历史的知识点总结一、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1.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等朝代的兴衰2. 诸子百家3.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农家、名家、纵横家等思想流派4. 大禹治水、尧舜禹5. 青铜器文化6. 周公制礼、九家制度7. 春秋时期的政治变革、列国时代的外交政策8. 法家思想和秦始皇的统一战国六国9. 汉初政治制度、汉武帝时期的改革10. 汉朝的丝绸之路和汉帝国的疆域拓展11. 汉唐的科举制度和科举文化12. 汉唐的农田灌溉和农业生产13. 唐朝的外交政策和外国使者14. 唐代的经济繁荣和封建特色15. 唐宋交替的原因和特点二、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总结1. 明清社会经济2. 明清科技文化3. 清初历次政治改革和反清复明运动4. 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签订5. 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6. 辛亥革命和中国民主革命的力量7.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8. 四·一二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9. 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战争10. 解放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改革建设12. 文革和改革开放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14. 中国的对外关系和对外政策15. 中国的世界地位和影响三、世界历史知识点总结1. 古代近东的文明2. 希腊罗马的文化、哲学、政治和军事3. 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和教会权力4. 巴黎公社和社会主义运动5.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结果6. 十月革命和苏联的历史7. 威玛共和国和纳粹党的兴起8. 意大利法西斯和墨索里尼的统治9. 西班牙内战和弗朗哥的政权10.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结果11. 联合国的成立和冷战的背景12. 全球化和国际关系13. 欧洲一体化和欧盟的发展14. 美苏冷战和平竞争的特点15. 中东问题和国际反恐合作以上就是对高考历史知识点的总结,虽然知识点众多,但只要掌握了每一个知识点的核心内容,尤其是对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结果和影响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就能够很好地应对历史考试。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整理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整理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整理一、中国古代史知识点1. 夏、商、周三代的兴亡及其特点2.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与发展3. 秦统一六国和秦朝的建立4. 汉朝的六个时期及其特点5.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6. 隋朝与唐朝的建立及其社会制度、政治制度、经济状况、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特点7. 宋朝及其政治、经济、文化特点8. 辽金夏的兴起与覆灭9. 元朝的建立与统治10. 明朝的兴起、社会制度、政治制度、经济状况、文化特点11. 清朝的建立、封建专制统治、对外侵略及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任务12. 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与政治运动(包括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13. 近现代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二、世界史知识点1. 远古史时期的人类起源与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主要内容2. 古代文明(如伊尼干、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希腊、罗马等)的兴衰及其对人类文明进程的贡献3. 中世纪欧洲的封建社会与教士统治4. 地理大发现及其对于欧洲历史的影响5. 文艺复兴与科学技术革命6. 西方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7. 英法工业革命及工业化的全球扩散8. 近代帝国主义的兴起与扩张(包括殖民体系的建立与扩张)9.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表现和影响10.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表现和影响11. 冷战与两极格局12. 当代世界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三、中国近代史知识点1. 第一次鸦片战争及其影响2. 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其影响3. 戊戌变法及其失败4. 辛亥革命及其意义5. 中华民国政府的建立与北洋政权的统治6. 五四运动及其影响7. 北伐战争及国共合作8.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与政权建设9. 抗日战争的爆发、长期战争与人民抗战胜利10.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战争及新中国的成立四、世界现代史知识点1. 英法美等西方国家的工业化与现代化建设2. 俄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革命3.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战后国际秩序重建4. 法西斯主义的兴起与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5.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表现与战后秩序的形成6. 冷战与两极格局7. 美国的对外扩张与全球跨国公司的兴起8. 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国家的独立运动与发展道路9. 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与发展受阻的原因10. 当代世界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进展五、中国近代史、世界现代史的关系1. 近代中国的开放与世界的联系2. 中国近代史与世界现代史的相互影响3. 世界历史对中国近代史的启示4. 中国近代史对世界现代史的启示以上是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的整理,希望对您复习备考有所帮助。

高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归纳大全

高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归纳大全

高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归纳大全高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归纳1一、原因(根源)因素关键条件1.造成北京人过群居生活的主要原因生产能力低下私有制产生的直接原因生产的发展使产品有了剩余出现私有制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氏族公社由母系发展为父系的主要原因男子在生产中取得支配地位5.夏朝出现“家天下”局面的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6.春秋时期是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化时期的根本原因生产力显著提高7.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产生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霸主的主要原因实行管仲改革,齐国经济实力强大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开展变法运动的根本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产生与发展10战国时期,战争不断,而社会经济仍得以发展的根本原因封建生产关系确立战国时期,封建之取代奴隶制的直接原因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法家思想在战国受到统治者重视的主要原因有利于统治者加强统治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最根本原因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秦国之所以能够统一中国的最主要原因经济实力最强迫使陈胜等人在大泽乡起义的主要原因法律严酷、误期当斩楚汉相争中刘邦取胜的主观原因争取民心归顺,军事策略正确汉高祖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客观原因社会十分贫困汉初统治者采取宽舒政策的直接原因秦王的教训19.西汉初年统治者实行“和亲”政策的最主要原因经济军事力量薄弱20.西周和汉初实行分封制都出现“事与愿违”的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诸侯势力增强21.汉武帝能实行“大一统”的根本原因封建经济的发展东汉黄巾起义的根本原因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政治黑暗东汉末年开始出现军阀集团割据局面的根源封建的自然经济形态曹操能够统一北方地区的决定性条件注重农业,保证军粮供应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取胜的最主要原因孙刘结盟抗曹三国鼎立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三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区域发展成均势东吴时代江南发展的主要原因中原战乱,北方人士南迁东汉到西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的主要原因中原文化先进西晋时期能够形成统一局面的主要原因北方经济恢复和发展,实力增强,南方衰落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成风,佛道盛行,造成这一现象最重要的原因社会动荡不安西晋统一为时短暂的根本原因腐朽的门阀掌权,皇族争权夺利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推行了许多汉化政策,这些政策能够推广的根本原因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的趋势祖逖北伐收复中原努力失败的主要原因朝廷没有给予有力支持司马睿能够在江南建立东晋的主要原因得到士族地主的支持淝水之战前秦战败的最重要原因前秦统治不得人心前秦败于淝水之战的主观原因军心离散,缺乏斗志祖逖北伐、淝水之战都未能完成统一的共同原因缺乏统一的经济基础对淝水之战的胜负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人心的向背导致北魏实行均田制的根本原因先进经济形态的影响形成陶潜田园诗风格的思想根源对现实不满东晋至南朝末,朝代更替频繁,政局不稳的最主要原因大将拥兵夺权公元5世纪晚期,北方农民的生产和生活较为稳定的最主要原因政府大力推行均田制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北方劳动人民南迁中国古代民族融合的基本原因各族人民长期的经济文化交流隋朝开凿大运河最重要的客观原因江南地区经济日益重要隋唐以来的历朝统治都沿袭使用科举制度,其根本原因在于科举制度有利于巩固专制地位隋唐时期,中华文化光辉灿烂,光照四邻,这时文化发达的最根本原因国家强盛,经济繁荣唐太宗能够纳谏的主要原因接受隋亡教训唐朝对外关系出现前所未有盛况的根本原因经济、文化世界领先促使唐朝扬州繁荣至极的直接原因交通枢纽地位唐朝中期,均田制无法实行的主要原因封建大土地所有制经济发展唐朝中期以后土地兼并严重,政府五田可授,其根源在于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唐朝募兵之取代府兵制的根本原因均田制的破坏唐朝中期藩镇权力过大的根本原因军事制度的缺陷安史之乱之前,唐朝政府腐败的直接原因唐玄宗不理政事,重用坏人唐朝爆发安史之乱的最根本原因均田制破坏导致军事制度缺陷唐朝两税法得以实施的最主要原因它适应了封建庄园经济的发展两税法是中国古代赋税制度重大变化,其主要原因在于它改变了征税标准唐末和东汉末农民起义的相同原因宦官专权导致唐朝灭亡的直接原因藩镇割据导致贞观之治出现最主要的经济条件农民有一定的土地和生产时间“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最主要的原因轻揺薄赋,重视农业中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自北向南转移的主要原因北方多次战乱形成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根源唐末潘镇割据的延续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经济发展迅速的前提条件社会安危北宋时期出现纸币的根本原因商业活动频繁导致南宋与金对峙局面的原因绍兴与议后,金获得淮河以北广大地区南宋同5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商业往来,其重要原因在于造船技术大有提高导致北宋中期财政危机的根源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五代两宋以后中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以海陆为主的直接原因五代两宋时期战乱导致西北陆路贸易中元朝政府发展长江口至直沽之间海运的主要原因全国经济重心在江南元朝时民族融合进一步的加强主要的原因国家的统一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地方产生资本主萌芽的最主要条件商品经济空前繁荣明朝后期,宦官专权十分严重,导致这一历史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封建专制制度存在郑和下西洋得以顺利进行和完成的主要原因农工商发达,国力强盛商鞅主张“重农抑商”,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形成这两种不同观点的根源社会经济结构的变明清时期产生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主要原因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清朝前期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根本原因封建制度日趋腐朽土尔扈特回归祖国的根本原因强烈的民族意识的驱使清乾嘉期间崇实学风消失的主要原因文网严密,人心自危“重农抑商”政策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适应了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需要造成近代中西科学技术差距的根本原因不同性质的生产关系的作用史学界之所以肯定武则天的主要原因她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元朝的松江成为棉纺业中心的主要原因黄道婆改革面纺织工具促使原始社会人类过定居生活的直接原因原始农业的发展高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归纳2二、目的目标意图用意齐恒公提出“尊王攘夷”的主要目的提高齐国地位秦朝修筑万里长城的直接目的抵御匈奴南下3.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主要目的奠定对外战争的物质基础周初统治者实行封建制的主要目的巩固奴隶主国家政策汗初实行款舒政策的根本目的稳定统治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根本目的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直接目的分割王国的封地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其目的在于维护统一的中央集权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联络大月氏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均田制的直接目的保证北魏政府财政收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巩固对黄河流域人民的统治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观目的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隋唐实行科学举制的最主要目的扩大统治阶级的统治基础唐政府规定农民可以纳绢代役的主要目的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唐太宗注意用人纳谏的根本目的维护统治地位唐朝后期实行两税法的主要目的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五代十国很多政权比较重视发展生产的目的保存实力宋太祖即位后,采取“杯酒释兵权”的直接目的防止“陈桥兵变”重演元朝重视国内陆路水路交通,其主要目的在于有效的管辖空前辽阔的疆域。

高中必知古代历史常识

高中必知古代历史常识

高中必知古代历史常识1. 中国古代历史概述- 中国古代历史可分为三大时期:夏商周、秦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

- 夏商周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孕育了伟大的先秦思想家和文化传承。

- 秦汉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较为频繁的时段,也是中央集权强化的阶段。

- 隋唐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较为繁荣的时期,文化、经济、科技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 元明清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巅峰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朝代更迭和马、洪、文三次入侵。

2. 中国古代文化艺术- 中国古代文化具有悠久而丰富的历史,其中包括有名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

- 中国古代文学以诗、词、曲为主要形式,代表作品有《诗经》、《论语》、《红楼梦》等。

- 中国古代绘画以山水画、人物画和花鸟画为主要表现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理念。

- 中国古代音乐以宫韵、雅乐和曲乐为主要类型,体现了中国人对音乐的独特追求和审美观念。

3. 中国古代科技和发明- 在古代科技领域,中国人在农业、冶金、纺织、航海等方面有很多重要发明和贡献。

- 造纸术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信息传播和学术发展,后来被传播到世界各地。

- 火药不仅用作军事武器,还在医学、矿业和烟花爆竹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 指南针的出现对于海上航行的改善和推动世界贸易产生了重大影响。

4. 中国古代历史名人- 中国古代历史涌现出许多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化名人和科学家。

-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被尊称为万世师表。

- 刘备、关羽和张飞是三国时期蜀国的重要人物,被誉为“桃园三结义”。

- 李白和杜甫是唐代两位杰出的诗人,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

以上是高中必知的古代历史常识的完整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考历史中 国古代史重点梳理

高考历史中 国古代史重点梳理

高考历史中国古代史重点梳理中国古代史是高考历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从远古时期到明清的漫长岁月。

以下为大家梳理一些重点内容。

一、先秦时期(一)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夏朝开启了“家天下”的局面,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而周朝则推行分封制和宗法制。

分封制通过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建立起了等级森严的统治秩序;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确定了嫡长子继承制,巩固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这一时期,政治上,诸侯争霸,分封制逐渐瓦解;经济上,铁犁牛耕的出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遭到破坏,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思想文化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纷纷提出自己的治国理念和人生哲学。

二、秦汉时期(一)秦朝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他推行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如实行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等,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汉朝的政治与经济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后来汉武帝通过推恩令等措施削弱了诸侯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经济上,汉朝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农业得到进一步发展,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中外贸易和文化交流。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一)政治格局的变化这一时期政权更迭频繁,长期处于分裂状态,但也在民族融合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二)经济重心的南移北方战乱频繁,大量人口南迁,为南方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四、隋唐时期(一)隋朝的统一与制度创新隋朝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再次实现统一。

隋文帝创立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对后世的政治制度和人才选拔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唐朝的繁荣与开放唐朝政治开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唐太宗时期的贞观之治、唐玄宗前期的开元盛世,使唐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唐朝的对外交流频繁,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加强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五、宋元时期(一)宋朝的政治与经济宋朝加强了中央集权,通过分化事权、重文轻武等措施,巩固了统治。

高考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考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考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一、古代历史1. 史前时期:了解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特点,包括人类生活方式的变迁、农业的起源等。

2. 夏商周时期:掌握夏朝的传说与考古发现,商朝的甲骨文、青铜文化,西周的分封制、礼乐制度。

3. 春秋战国时期:理解春秋五霸的兴起与衰落,战国七雄的竞争,以及诸子百家的思想争鸣。

4. 秦汉时期:秦朝的统一六国、法家治国理念,汉朝的郡县制、丝绸之路的开辟。

二、中古历史1. 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鼎立的局面,晋朝的八王之乱,南北朝的民族融合。

2. 隋唐时期:隋朝的短暂统一,大运河的建设;唐朝的开元盛世,科举制度的完善。

3. 宋元时期:宋朝的经济发展,理学的形成;元朝的大一统,行省制度的建立。

4. 明清时期:明朝的海禁政策,郑和下西洋;清朝的康乾盛世,晚清的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

三、近现代史1. 晚清时期:鸦片战争后的不平等条约,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争与辛亥革命。

2. 中华民国时期:北洋政府的统治,国共两党的合作与对抗,抗日战争与国共内战。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新中国的建立,土地改革,五年计划的实施,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4. 改革开放至今: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政策,现代化建设的成就。

四、世界历史1. 古代文明:古埃及、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爱琴海文明的特点与发展。

2. 古典文明:希腊城邦制度,罗马法的创立与发展,基督教的产生与传播。

3. 中世纪:欧洲封建制度的形成,教会影响,十字军东征,文艺复兴运动。

4. 近现代史: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两次世界大战及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

五、历史思维与方法1. 历史唯物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社会形态的更替。

2. 历史分析方法:因果分析,比较研究,历史评价。

3. 历史资料的运用:第一手资料与第二手资料的区分与应用,史料的批判性分析。

六、历史知识点的串联与整合1. 时间线索的梳理:从史前到现代的历史发展脉络。

最全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最全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最全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一、古代历史1. 中国古代历史- 夏商周时期:中国最早的三个朝代,以青铜文化和封建制度为特征。

-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百家争鸣的时代,孔子、老子等思想家活跃。

- 秦汉时期:秦朝统一六国,汉朝开疆拓土,丝绸之路开通。

- 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鼎立,晋朝短暂统一后,南北朝分治。

- 隋唐五代:隋朝统一中国,大运河开通;唐朝达到鼎盛,文化繁荣。

- 宋元明清:宋朝商业经济发达,元朝蒙古族统治,明清两朝为汉族统治,封建制度逐渐走向衰落。

2. 世界古代历史- 古埃及文明:尼罗河流域的农耕文明,金字塔和法老是其代表。

- 两河流域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苏美尔、巴比伦等国家相继兴起。

- 印度河流域文明:哈拉帕文明,城市规划先进。

- 古希腊文明:城邦制度,哲学、科学、艺术和民主政治的发源地。

- 古罗马文明:罗马共和国到罗马帝国,法律体系和建筑艺术影响深远。

- 中世纪欧洲:封建制度确立,基督教文化盛行。

二、近现代历史1. 欧洲文艺复兴- 14至17世纪,人文主义兴起,艺术和科学取得重大进展。

2. 工业革命- 18世纪末至19世纪,英国开始,随后扩展至欧洲和北美,标志着现代工业社会的形成。

3. 法国大革命- 1789年爆发,推翻波旁王朝,确立共和制,对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

4. 亚洲近代变革- 日本明治维新:19世纪末,日本实行西化改革,迅速成为亚洲强国。

- 中国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晚清时期尝试自强改革,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建立中华民国。

5. 两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以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阵营对抗,导致奥匈帝国和俄罗斯帝国解体。

-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年):轴心国与同盟国的全球性冲突,战后联合国成立,世界格局重塑。

6. 冷战时期- 1947年至1991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与苏联为首的东方阵营对峙,核武器竞赛和太空竞赛。

三、当代历史1. 信息技术革命- 20世纪下半叶,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标志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高中常用古代知识点总结

高中常用古代知识点总结

高中常用古代知识点总结古代知识点总结是我们学习历史的基础。

通过了解古代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明和人类社会的发展。

以下是关于古代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古代中国1. 夏商周时期夏朝是中国的第一个王朝,建立于公元前二千年前后,在黄河流域和中原地区。

夏朝是中国古代社会聚落扩大的产物,也是中华民族演化和统一的开始。

夏朝时期,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得到了显著的发展。

商朝是中国的第二个王朝,建立于公元前16世纪前后,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个体历史时期。

商朝时期,中原地区的城市得到了显著的发展,对村落甚至整个县域的管理都从实践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周朝是中国的第三个王朝,建立于公元前11世纪前后,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大一统时期。

周朝时期,中原地区的国家形态、社会形态和宗法制度得到了深刻改革,对中原地区甚至整个华夏民族的历史命运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2.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混乱的时期,却也是最为丰富多彩的时期。

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的文化得到了明显的繁荣,政治得到了显著的改革,对中原地区甚至整个中国历史命运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从公元前722年齐乱到公元前651年,这段时期,楚、吴、越三个诸侯国逐渐削弱了周王朝的统治地位,反过来又争夺各自之间的霸权,从而形成了春秋时期的格局。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从公元前475年晋齐战争到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这段时期,诸侯国之间相互争斗,战国七雄争霸,形成了一个充满战争和冲突的局面。

3. 秦汉时期秦朝是中国的第一个大一统时期,建立于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在秦朝统治时期,中原地区的人文和自然资源得到了大规模整合,同时也形成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征服性的统一方式,对中原地区和整个华夏民族的历史命运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汉朝是中国的第二个大一统时期,建立于公元前206年,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王朝之一。

历史重要知识点高中

历史重要知识点高中

历史重要知识点高中
1. 中国古代史
- 夏商周时期: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周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

-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时期,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时期。

- 秦汉时期: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西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强盛的朝代,东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时期,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时期。

- 隋唐时期: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时期,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时期。

- 宋元时期: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时期,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 明清时期: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王朝,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2. 中国近现代史
- 晚清时期:晚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时期。

- 民国时期: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时期。

- 新中国成立:1949 年10 月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3. 世界史
- 古代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希腊文明、古罗马文明等。

- 中世纪欧洲:封建制度、基督教、文艺复兴等。

- 近代欧洲:地理大发现、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等。

- 现代世界:两次世界大战、冷战、全球化等。

关于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关于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一、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可以分为先秦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

以下是对这些时期的主要历史知识点的总结:1.先秦时期(1)原始社会: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

(2)夏商周: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周朝(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

(3)春秋战国:诸侯争霸、百家争鸣。

2.秦汉时期(1)秦朝:统一六国、秦始皇、焚书坑儒、修建长城等。

(2)汉朝: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

(3)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魏、蜀、吴)、两晋(西晋、东晋)、南北朝(南朝:刘宋、萧魏、萧梁、陈朝;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3.隋唐时期(1)隋朝:隋文帝、隋炀帝、大运河。

(2)唐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安史之乱等。

4.宋元时期(1)宋朝:北宋(赵匡胤)、南宋(赵构)。

(2)元朝:成吉思汗、忽必烈、元大都等。

5.明清时期(1)明朝:朱元璋、明成祖、明嘉靖等。

(2)清朝:顺治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等。

二、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可以分为鸦片战争时期、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洋务运动时期、戊戌变法时期、辛亥革命时期、五四运动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期。

以下是对这些时期的主要历史知识点的总结:1.鸦片战争时期:鸦片战争、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等。

2.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洪秀全、天京事变、北伐和西征等。

3.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自强学堂、江南制造局等。

4.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六君子等。

5.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武昌起义、南京临时政府等。

6.五四运动时期: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等。

7.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合作、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等。

8.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战争、南京大屠杀、百团大战等。

9.解放战争时期: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渡江战役等。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超全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超全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超全一、古代历史1. 史前时期- 旧石器时代:人类使用打制石器,以狩猎采集为生。

- 新石器时代:农业革命,开始种植作物和驯养动物,陶器制作技术出现。

- 龙山文化、仰韶文化等是中国史前时期的代表性文化。

2. 夏商周- 夏朝:中国历史上传说中的第一个王朝,有待考古学进一步证实。

- 商朝:出现了甲骨文,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

- 西周:分封制确立,形成了宗法社会;春秋时期,诸侯割据,战国纷争。

3. 秦汉- 秦朝:统一六国,实行中央集权,推行标准度量衡、文字、法律。

- 汉朝:开疆拓土,丝绸之路开通,儒家思想成为官方意识形态。

4.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鼎立:魏、蜀、吴三国分治。

- 两晋:西晋短暂统一后,东晋与十六国并存。

- 南北朝:南北分裂,佛教进一步传播。

5. 隋唐五代- 隋朝:隋文帝、隋炀帝两代,大运河的开凿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 唐朝: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国力强盛,文化繁荣,与外国交流广泛。

- 五代十国:唐朝灭亡后,中原地区政权更迭频繁,地方割据。

二、中世纪历史1. 宋辽金元- 宋朝:科技发展,经济繁荣,商业兴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 辽、金:北方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宋朝多次战争。

- 元朝:蒙古族建立,统一中国,实行民族政策,推动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2. 明清- 明朝:洪武、永乐年间国力强盛,郑和下西洋展示了海上实力。

- 清朝:康乾盛世,疆域达到历史最大范围,晚清时期遭遇西方列强侵略。

三、近现代史1. 晚清与民国-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但国内战乱不断。

- 抗日战争与国共内战,最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 中华人民共和国- 土地改革、社会主义改造、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

- 改革开放,经济体制转型,对外交流合作不断扩大。

- 21世纪以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四、世界历史1. 古代文明- 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河流域、古希腊、罗马帝国等文明的兴起与衰落。

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及总结

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及总结

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及总结一、古代历史1. 史前时期:了解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特点,包括工具的使用、农业的起源和人类社会的初步形成。

2. 古代文明的起源: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的文明发展。

3. 古代中国: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特别是西周的分封制和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4. 希腊与罗马:古希腊的城邦制度、哲学思想和科学成就;罗马共和国与帝国的兴衰,以及罗马法的影响。

二、中世纪历史1. 欧洲封建社会:封建制度的形成、领主与农奴的关系、城市的发展和商业的兴起。

2. 亚洲的帝国: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蒙古帝国的扩张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3. 中国的统一与分裂:隋唐时期的盛世、宋朝的商业繁荣、元朝的统一以及明清两代的政治与文化。

三、近现代历史1.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欧洲文艺复兴的背景、主要人物和作品;宗教改革的起因、过程和影响。

2. 工业革命:起源、发展及其对经济、社会、政治的影响。

3. 近代国家的建立与扩张: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以及它们在全球的殖民扩张。

4. 中国的近代化:鸦片战争后的不平等条约、洋务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5. 两次世界大战:一战的爆发、过程和后果;二战的原因、主要战役和战后国际秩序的重建。

四、当代历史1. 冷战与国际关系: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冷战的发展和结束,以及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

2.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现代化:各地区在20世纪下半叶的政治变革、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

3. 中国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变革。

4. 全球化与国际合作:全球化的趋势、挑战和国际组织的作用,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

五、历史思维与方法1. 历史资料的辨析:了解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的区别,学会辨别和利用不同类型的历史资料。

2. 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结果,理解历史发展的复杂性。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

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一、远古时代与早期国家原始社会:河姆渡原始居民在长江流域种植水稻,居住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在黄河流域种植粟,居住半地穴式房屋。

华夏族的形成:黄帝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之战中击败蚩尤,形成华夏族。

夏、商、西周的更迭: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原始社会的结束和奴隶社会的开始;商朝由汤建立,盘庚迁殷;西周由周武王建立,实行分封制以巩固统治。

二、春秋战国与秦汉时期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春秋时期的著名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战国时期则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剧烈变革,各学派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秦朝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秦朝灭六国,实现统一,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与隋唐时期三国鼎立与两晋的兴替: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鼎立;两晋时期,西晋短暂统一后陷入动荡,东晋偏安江南。

南北朝对峙与民族融合: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与南方汉族政权对峙,同时民族融合趋势加强。

隋唐的统一与繁荣:隋朝结束分裂,实现统一;唐朝继承并发展隋朝制度,开创盛世局面。

四、宋元明清时期宋代的科技文化成就:宋代在科技、文化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如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等发明。

元朝的统一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元朝灭南宋,统一全国,建立多民族国家,促进民族融合。

明清时期的专制主义与闭关锁国: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主义加强,同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五、古代文化与制度古代思想文化: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法家思想等的发展演变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古代政治制度:包括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行政制度、选官制度等的演变及其对古代社会的影响。

这些只是高三历史中国古代史的部分关键知识点,实际上还有很多细节和深层次的内容需要学习和掌握。

在备考过程中,建议结合教材和辅导资料进行系统复习,同时注重理解和记忆相结合,以提高学习效果。

高三古代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三古代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三古代史知识点归纳总结古代史是了解人类文明发展和演变的重要学科,也是高中历史课程的重点内容之一。

在高三阶段,学生需要对古代史的知识点进行全面的归纳总结,以便更好地备考。

本文将对高三古代史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供学生参考。

一、古代人类的起源与演化1. 人类起源理论:进化论与创造论2. 原始社会的特点与演化: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3. 大河流域文明:尼罗河文明、底格里斯-幼发拉底河文明、黄河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二、古代国家与政权的兴起1. 早期古代国家: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2. 希腊城邦与波斯帝国3. 罗马帝国与汉帝国三、古代文明与科技发展1. 古埃及文明与金字塔2. 古巴比伦文明与太阳神崇拜3. 古印度文明与古代数学4. 古中国文明与科技发明(丝绸、造纸、指南针、火药)四、古代帝国的兴衰与文化1. 罗马帝国的崛起与衰落2. 希腊城邦的兴盛与灭亡3. 印度古代帝国的兴衰4. 中国秦汉帝国的崛起与分裂五、古代文化的交流与融合1. 丝绸之路与古代东西方的交流2. 古希腊与古罗马的文化传承3. 佛教的传播与影响4. 印度文化的传播与东南亚文明的形成六、古代战争与军事1. 中国战国时期的兵器与战争2. 古罗马军团与征服战争3. 斯巴达与雅典的军事制度七、古代思想与哲学1. 古希腊的哲学思想与哲学家2. 古印度的宗教与哲学思想3. 中国古代的儒、释、道思想总结:高三阶段,学生需要对古代史的知识点进行全面的归纳总结,以便更好地备考。

本文对古代人类的起源与演化、古代国家与政权的兴起、古代文明与科技发展、古代帝国的兴衰与文化、古代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古代战争与军事以及古代思想与哲学等知识点进行了归纳总结。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高考古代史试题,取得好成绩。

希望本文对广大学子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中国古代史知识点专题总结(大邑中学赵洪波整理)®中国古代政治史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和发展趋势秦朝————汉朝————隋唐————宋朝————元朝————明清确立巩固完善强化加强顶峰集权专制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 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维护国家统一,有积极意义加强专制,消极作用多发展趋势:不断加强,从集权到专制二、分裂与统一1、分裂的原因⑴封建自然经济的分散性。

(占主导地位)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削弱和地方割据势力的膨胀。

(政治腐败)⑶封建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激化矛盾)⑷各族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2、统一的原因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原因:⑴秦汉以来,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有效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⑵从思想上看,中华民族很早就产生了统一的思想要求,经儒家发展为“大一统”思想,成为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的思想根源。

⑶民族融合使民族之间的凝聚力加强。

⑷中原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强大吸引力,使少数民族向往中原。

(被征服)3、评价:⑴分裂是历史发展的支流,处于短暂的、次要的地位。

①从时间看,封建社会分裂时间不超过几百年。

②从朝代看,重要的朝代都是统一的王朝,影响巨大、深远。

③从分裂时期看,分裂孕育着统一,出现局部统一。

⑵对分裂与统一要具体分析,尤其是国家分裂不能一概而论,不能对分裂简单地加以否定。

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处于主要地位。

要充分肯定国家统一的历史进步作用。

三、治乱兴衰1、产生治世的原因⑴统治阶级调整统治政策在长期战乱、分裂,新王朝建立之后,统治者一般都能认识到人民的力量和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而调整统治政策,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采取修养生息政策,使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出现治世。

⑵统一的局面下,政局稳定,政治清明,经济繁荣。

(开元盛世)⑶在社会出现严重危机之后,经改革调整而出现中兴局面。

(光武中兴)⑷开明的民族政策使各民族之间和睦相处,友好交往。

(贞观之治)⑸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2、出现乱世的原因⑴统治黑暗、腐朽。

如皇帝不理政事,重用奸臣、宦官等人,造成外戚或宦官专权的现象。

(汉、唐、明)⑵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激化。

(或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激化)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割据势力膨胀的现象。

ex:东汉、唐末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矛盾激化。

ex:西晋⑶农民战争的作用。

地主大量兼并土地,造成农民流亡,引起农民起义。

⑷自然灾害。

3、认识⑴对治世肯定其进步作用,但也要看到,各阶级的地位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这一社会基本矛盾没有改变,正是统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使社会出现治世。

⑵乱世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民生活造成很大危害。

但是:①处于乱世的各族人民共同生活、共同斗争,有利于民族融合。

②在局部统一地区,统治者为了自身的生存而加强恢复和发展经济,有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③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七国之乱和安史之乱,虽然都是叛乱,但结果不同。

七国之乱之后,中央集权加强;安史之乱之后,中央集权被削弱。

四、调整和改革1、相同点⑴背景相同。

都发生在推翻前朝的大规模农民战争之后,统治者都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认识到人民的力量。

⑵目的相同。

都是为了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巩固封建专制统治。

2、措施(相同与不同)⑴经济:①解放生产力。

前期-解放劳动者本身和释放奴婢;后期-放松人身依附关系、②减轻人民负担——从十五税一到三十税一。

③把人民和土地紧密结合起来——安置流民,更名田等。

⑵政治:①约束统治者,生活节俭,澄清吏治(隋文帝、唐太宗、明太祖)②减轻刑罚,缓和阶级矛盾③加强中央集权,解决内部矛盾3、评价⑴调整或改革后,从经济上看,推动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国力富强(不同朝代富强的程度不同,东汉较差),多出现治世。

⑵从政治上看,调整或改革后稳定统治秩序,保证社会安定,完善封建统治制度,推动封建社会的发展。

⑶从文化上,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促进文化繁荣发展。

4、历代改革⑴管仲改革——奴隶社会富国强兵的改革⑵商鞅变法——地主阶级封建化的政治改革⑶王安石变法——封建社会调整统治政策的改革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分裂与统一、治乱兴衰、调整和改革之间的关系⑴中央集权的加强、调整和改革与分裂统一、治乱兴衰是密切相关的。

联系起来认识:分裂时期多乱世,说明改革或调整不成功;而不成功的改革造成分裂、乱世。

统一时期多为盛世,说明改革或调整成功;反过来,成功的改革促使统一、盛世出现。

⑵调整和改革、分裂统一、治乱兴衰与中央集权的加强与削弱密切联系。

⑶体现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六、政治思想1、法家的法治思想⑴法家思想顺应了由分裂到统一的历史发展趋势,反映了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⑵法家提出具有发展进化因素的历史观,体现出新兴地主阶级改革旧制的进取精神。

⑶法家思想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封建制度的建立,而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被后世沿袭了两千多年。

⑷法家思想提倡严刑苛法,不利于长治久安,加之统治者滥用民力,超出了农民阶级所能承受的程度,使阶级矛盾激化,秦王朝二世而亡。

2、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实践证明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是统治阶级实行的一种宽松的政策。

⑴它适应当时的社会需要,起到促进生产恢复与发展的作用,出现治世。

秦汉以后,每逢大乱,人民贫困时,统治者多采用“修养生息”政策——道家的治国之策。

如汉、唐、明等朝。

⑵在社会稳定,生产发展以后,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就不再适应政治、经济的发展,如汉朝“文景之治”时出现了王国问题、匈奴问题等,西汉政治思想从无为到有为,从道家到儒家。

3、儒家的“大一统”思想孔子“仁”和以德治民→孟子“仁政”和民贵君轻→董仲舒“大一统”思想儒家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巨大。

它客观上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巩固;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及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封建社会的长治久安。

从此,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正统思想。

4、政治(统治)思想发展的趋势百家争鸣→一家专制(秦)→独尊儒术5、统治者的思想控制⑴秦朝焚书坑儒、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八股取仕;清朝文字狱。

⑵利用宗教(西汉以后,统治者利用宗教加强思想控制)®中国古代经济史一、经济发展的原因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政局稳定2、统治阶级注意调整统治政策,鼓励发展生产。

3、大规模农民战争的推动。

4、中原人民的迁移,使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传播,使所到之处经济发展。

5、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和中外交流6、科学技术的发展。

7、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二、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一般表现1、农业农业发展一般表现为:生产工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提高、水利工程的兴修、治河工程、农作物的引种、开垦土地的亩数(增加多少)、产量数(增加)、人口数(增加)。

2、手工业手工业发展表现为:⑴手工业部门的多少:纺织、冶铁、制瓷、造纸等。

⑵分工扩大、花色品种的增加。

⑶产量的提高,技术水平的提高和质量的提高。

书上讲到的手工业的发展包括:西汉开始用煤冶铁;北宋也用煤,徐州是冶铁中心;明朝用焦炭炼铁(佛山)。

3、商业商业发展的表现为:商品种类的增加、商品质量的提高、城市的出现和扩大、对外贸易的发展和货币的变化。

4、重大水利工程⑴秦朝灵渠。

⑵汉武帝治河。

⑶隋朝大运河。

⑷唐朝大面积治河。

⑸五代钱塘江海塘。

⑹元朝漕运修建运河。

三、中国古代经济发展阶段特征1、奴隶社会——匹马束丝。

2、封建社会⑴战国、秦汉时期的阶段特点①商品种类繁多;②中原市场形成;③封建城市兴起。

⑵隋、唐时期的阶段特征①城市繁荣,唐中期后商业日益发达;②政府对商业市场在时间、地点上有严格限制;③对外贸易发达,政府设置市舶使。

⑶五代——元朝时期的阶段特征①北,南宋商品经济发展及特点;②城市经济繁荣,打破时、空限制;③出现新型货币——纸币;④设置边贸易市场——榷场;⑤粮食、农副产品(茶等)和手工业原料(丝等)大量进入市场;⑥海外贸易发达。

⑦元大都、漕运、海运和海外贸易(泉州港等)。

⑷明清时期的阶段特征①出现专业性的城市②明初对外贸易发达——郑和下西洋;③互市;④资本主义萌芽。

⑤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四、重要的经济制度和经济政策1、重要的经济制度和经济政策⑴征税依据的变化:人头税→土地财产税→田亩为主(汉)(唐)(清)说明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放松,封建制度逐渐衰落。

⑵征收物的变化:实物+劳役→货币地租。

用银两收税,说明商品经济发展。

⑶税种的变化:税种繁多→逐渐减少。

征税手续简便。

⑷农民由必须服一定时间的徭役、兵役到可以代役。

以庸为标志。

⑸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商品征收重税。

2、与政治联系历代经济政策,都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当这种调整适应当时生产力水平时,就推动生产力发展,促进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发展,阻碍社会进步。

五、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评价:①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农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②到了封建社会末期,在生产力发展,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坚持重农抑商政策,把商、农发展对立起来就违反了经济发展的规律,对经济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

六、江南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1、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有三个明显的特征:⑴北方人民大批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及劳动力),体现了当时劳动力的最高水平。

⑵南移趋势在国家处于分裂或割据、战乱时期最为突出。

⑶政治中心南移对经济中心南移有一定影响。

2、历史的启示⑴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必备条件。

⑵充分合理地利用外来劳动力、先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⑶经济发展必须得到领导者的重视。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一、民族关系的基本特点1、汉族与少数民族交错杂居,呈现出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

2、由于各民族经济发展方向不同、水平不同,农业民族与周边游牧民族之间存在矛盾,有时发生战争。

二、民族关系的主要类型1、同一国家内部的民族之间的关系2、不同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

三、民族关系的表现形态1、和平和亲——作用是削弱民族偏见,促进经济文化交流。

互市——由官方控制的民族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

互市场所一般在边境地区。

会盟——两个民族政权以缔结“和约”或“和议”的办法来约束双方的行动。

2、民族关系的主流、总趋势是友好交往、和平共处。

是各民族人民在共同创造中华民族的文化,共同开发祖国。

各民族人民在互相学习和交流中,在共同的劳动中,共同反抗斗争中相互融合,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四、民族融合的概况1、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民族大融合的初步发展时期。

兼并战争加强了华夏族同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促进民族融合。

2、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确立、发展时期。

在统一的国家范围内,各民族之间得到更充分的交流,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汉族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