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衰竭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呼吸衰竭氧疗护理探讨论文

邓涛

(成都医学院检验医学院1524400120)

内容摘要:临床上不论基础疾病如何,凡动脉氧分压(PaO2)<7.9kPa (60mmHg)以下的状态持续4周以上者称慢性呼吸衰竭(简称慢性呼衰)[1]。无高碳酸血症者为Ⅰ型,伴高碳酸血症者为Ⅱ型,其临床主要特征是低氧伴高碳酸血症[2]。氧疗法是治疗慢性呼衰的重要措施之一,它对纠正缺氧、挽救患者的生命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如果氧疗方法不当,护理不当,也能危害患者。现将慢性呼衰患者氧疗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关键词:氧疗、人工鼻、湿化液、给氧浓度

1氧疗的方法

1.1鼻导管给氧鼻导管给氧为临床上较常用的一种给氧方法。鼻导管插入时应缓慢轻巧,深度相当于鼻尖到耳垂的2/3的距离[3]。李秀美等[4]曾对721例患者进行鼻导管插入长度的调查,结果证实以9cm为最佳,平均长度为9.44cm,最短为8.53cm,此误差并不影响氧气的浓度。此法给氧最大的缺陷是机械刺激引起局部黏膜损伤,甚至引起呛咳、憋气致心搏呼吸停止,大大限制了临床应用。近年来,鼻咽部吸氧逐渐被鼻前庭吸氧法所代替。由于鼻导管为橡胶或硅胶制品对鼻黏膜有刺激作用,因此常出现鼻导管插入深

度不够或患者擅自外拔现象。刘玉琴等[5]对40例开胸术后患者使用鼻导管吸氧插入不同深度进行血氧饱和度监测,发现鼻导管插入4~6cm(鼻尖至耳垂的1/3)即可达到应有效果,还可减轻患者不适感。但<1/3长度时对血氧饱和度影响差异显著,氧疗达不到效果。故笔者认为,鼻导管长度到底对氧疗效果影响如何,可进行大样本量的调查研究,使氧疗有效、舒适。

1.2鼻塞法给氧目前临床上以鼻塞法给氧最为常用。慢性呼衰患者多用此法给氧,给氧时将鼻塞塞入鼻孔,此法无导管刺激黏膜的特点,且鼻毛和黏膜对吸入的气体起过滤清洁的作用,保护呼吸道不受刺激或感染,同时对氧气的温度有调节作用。鼻塞法给氧,是易于推广和应用的给氧方法。其缺点是吸入氧浓度不稳定,不宜于重度缺氧患者使用。

1.3面罩法给氧此法适用于单纯缺氧而无二氧化碳潴留者,将面罩与面部密闭,以橡胶带固定。缺点是耗氧量大,患者有胸闷、憋气感。同时当服药、咳痰、进食时极为不便,故此法不易为患者接受。

1.4呼吸器正压给氧慢性呼衰患者有严重通气障碍,自主呼吸微弱或无自主呼吸者,可通过此法给氧。Bone等认为当PaO2为4.62kPa(35mmHg),血pH值为7.25时,必须插管进行人工呼吸,将供氧的管道与呼吸器相连接,通过人工气道给氧,浓度在30%~50%以内,使PaO2稳定在6.6~7.98kPa 即可。

1.5经气管切开处给氧经气管插管后如果考虑72h仍不能拔管时,可进行气管切开给氧,需注意无菌操作,每日进行1~2次气切护理,保持窦道口的清洁,如被分泌物污染,应及时更换敷料。可选择一次性的吸痰管代替吸氧管,也可用无菌包装的乳胶尿管代替。吸氧管不宜太粗,由于吸氧管太粗使气管导管孔大部分被占据,

一方面不利于肺内气体的交换,另一方面也对气道内的分泌物引流不利。目前临床上应用封闭式吸痰管和湿热交换器(简称人工鼻),使气道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保持气道的湿化,并能有效地防止感染。

1.6经气管导管给氧经气管导管给氧(TranstrachealOxygenDelivery)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输氧新方法,国内尚未见临床报道。1982年Heimlich首先报道应用气管导管给氧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方法是用16号的Teflon导管在第二、三气管软骨环之间插入气管给氧。1985年Heimlich对导管进行改进,组成了微型导管(HMT),配以轻便氧气筒可随身携带,临床使用方便。此法克服了传统氧疗的缺点,并发症少,输氧效果好,耗氧量低,特别是慢性呼衰患者克服了传统的鼻导管和面罩吸氧带来的并发症。

2给氧的浓度

氧浓度可分为低浓度(24%~35%)给氧,中浓度(35%~60%)给氧,高浓度(60%~100%)给氧三种,低浓度给氧适合缺氧伴二氧化碳潴留的患者,中浓度及高浓度给氧适用于PaO2降低,而PaCO2正常或降低的患者。对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必须低浓度氧疗,流量控制在1~3L/min以内,因为此类患者长期二氧化碳潴留,呼吸中枢的兴奋性降低,呼吸主要靠缺氧对颈动脉窦和主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的刺激来维持,此时高浓度给氧使PaO2迅速升高超过8.0kPa(60mmHg)时,自主呼吸受到抑制,故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必须低浓度吸氧。天羽等

认为为了预防CO2麻醉,吸入氧浓度最好从24%开始,密切观察PaO2和PaCO2的上升程度,根据需要,每次以2%的浓度逐渐增加。戴莺南等比较47例肺心病Ⅱ型呼衰患者在持续低流量吸氧的基础上短期给予高流量

4L/min给氧,吸氧后PaO2的增加明显高于单纯低流量给氧,而PaCO2变化不明显。

3湿化液的选择

3.1湿化抑菌液的效果优于蒸馏水传统吸氧法在氧气湿化瓶中加入蒸馏水,而氧气湿化瓶及液体存在大量细菌已有多篇报道。为此,宋金福等利用硫酸铜溶液的抑菌作用,将0.1%的硫酸铜溶液用于湿化氧气,3天更换1次,代替1天更换1次的蒸馏水,结果表明,硫酸铜液的抑菌谱广而有效,可减少湿化液的带菌率和带菌量,延长更换时间,减轻护理工作量,对患者安全实用。胡孝敏等在复方硼砂液作为漱口液的启发下,亦利用其抑菌作用,用作氧气湿化液,得到了类似的结果。谭海兰等报道,在氧气湿化瓶中加入组合药液(生理盐水100mlα-糜蛋白酶5mg地塞米松2mg庆大霉素8万uVitK34mg)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有效率可达9

4.9%,而传统氧疗法仅为69.6%,疗效对比有显著性差异。盛雪春根据病情在湿化瓶中加入所需药液湿化氧气应用158例,达到了预期的消炎、止咳、化痰、平喘的目的,疗效满意,且患者容易接受。

3.2湿化液的温度张德操等发现严重缺氧患者,长时间吸入常规湿化的氧气,易出现气道干燥、痰液黏稠,甚至形成痰栓阻塞气道。将氧气通过加温至60℃

湿化,患者吸入后达到湿化气道,稀释痰液的目的。热水湿化使湿化的气体达到3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