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市场的问题、现状、完善对策分析及我国货币政策选择、当前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打印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市场是市场经济国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子市场,也是一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成熟的金融市场不仅能够满足各经济主体多元化、多层次的融资需求,而且对金融体系乃至经济体系的稳定、健康运行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金融市场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金融市场是指所有金融交易及资金融通的总和,狭义的金融市场是指进行金融产品买卖交易的场所。通常所说的金融市场主要指后者,本文从狭义金融市场的角度对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研究。

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金融市场有了长足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由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和期货市场等构成的,具有交易场所多层次、交易品种多样化和交易机制多元化等特征的金融市场体系,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支持国家宏观调控实施、推进国有企业和金融改革、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和维护金融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货币市场已成为中央银行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平台,也是各类金融机构调节资金头寸、管理流动性和进行资产投资的主要场所。

(二)资本市场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和发展,市场规模不断壮大,交易品种不断丰富,市场运行的机制、制度不断完善,资源配置功能不断增强,优化了社会融资结构,推动了国有企业和金融改革,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的地位不断提升10%。

(四)黄金市场是国内发展较完善、与国际金融市场紧密联动金融市场。

(五)期货市场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创新与发展增加了我国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为我国经济金融稳定发展提供了避险机制。

二、我国金融市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金融市场市场规模较小,对外开放水平低,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占比低,国际影响较小

(二)金融市场发展不均衡,市场结构不合理,市场之间相互分割,缺乏联动。金融市场发展不平衡、结构不合理的主要表现:一是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发展不平衡。2二是债券市场发展落后于股票市场,企业(公司)债券发展更加滞后。三是上市公司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国有企业比重过高,而民营企业比例偏低。

(三)Shibor的应用范围较小,形成机制还不完善,受现有市场制度和宏观经济环境影响较大。

(四)股票市场缺乏弹性,层次结构不合理,不能真实反映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趋势。(五)外汇市场规模小,交易品种较少,市场广度和深度不够,市场功能欠缺。

(六)黄金市场的对外开放水平还不高,对商业银行黄金业务监管法律法规缺位。务监督管理的规定。

(七)金融期货产品尚未推出,商品期货国际影响力小。

三、进一步发展完善金融市场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建设,加快金融市场发展。我国金融市场体系建设要以推进产品创新和制度建设为抓手,以增强市场功能为着力点。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特别是公司债券市场,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和比重。同时,重视货币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以及农村金融市场等的协调发展,建立完善各市场之间资金流动的渠道,使各市场之间联通互动,提高金融市场整体效率,最大限度地发挥金融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作用。(二)加快Shibor作为我国市场基准利率的培育建设进程,进一步巩固Shibor的基准地位,推进利率市场化,促进金融市场发展。

(三)大力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完善市场交易机制,满足多元化的投融资需求,

避免市场大幅波动。大力发展主板市场,加快推出创业板市场;创新金融衍生产品,建立健全资本市场的做空机制;规范上市公司运作,提高上市公司回报股东的意识,引导投资者进行长线投资,减少短期行为,降低市场对政策的依赖,避免资本市场大起大落。(四)积极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加快外汇市场发展。加强外汇市场自身建设,培育货币经纪公司,引入更多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金融企业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促进外汇供求结构的多元化;。

(五)完善黄金市场发展与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促进黄金市场健康发展。(六)积极推进期货市场特别是金融期货市场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金融的避险机制。

我国货币政策框架中的问题与选择

1.我国货币政策面临的选择。长达20余年的高速增长(平均年率9.8%)和其中几次严重的经济波动教训,让我们认识到了可持续的稳定增长的重要性,而且,法律也对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给出了清晰的定义,那就是

首要任务是保持物价的稳定。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国目前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操作目标,通过货币、信贷等传递渠道,实现稳定价格的最终目标。在实践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是,满足货币供应量是比较容易的,因为有市场工具和市场容量可以利用,但是,这种操作却不一定能够很好地满足价格稳定目标。我们面临着改变中介操作目标的选择,对中央银行的物价稳定目标赋予更有效的操作途径、更大的透明度、更严格的责任制,以便在实现主要目标的同时,更有效地保障经济的平稳健康运行。

2.采纳通货膨胀目标制度有待改善的条件。我国目前已经具备了采纳通货膨胀目标制度的部分法律和操作条件,在法律方面,稳定物价为货币政策的法定首要目标;法律禁止中央银行为财政赤字透支或货币化。在操作方面,我国连续5年物价基本稳定,宏观经济和金融体系运行稳定,公开市场操作越来越规范,银行间同业拆借、债券市场也基本建成,利率处在较低水平,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流动性充足,这都是实施通货膨胀目标法的重要操作条件。

但是,我国目前实施通货膨胀目标法也还缺乏一些制度安排和操作条件。

首先是汇率浮动的范围不够,人民币汇率基本上是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这样就好像存在着双重的名义锚。为了维持汇率的稳定,不得不经常地干预汇市,并直接影响到人民币的供应量。

其次,利率市场化改革还未完成,利率体系结构不完善,部分利率还不能完全反映市场资金需求状况,不得不依赖于人为地调整。利率还未能成为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和宏观经济调整的主要工具。

第三,货币市场、资本市场有效性有待改善,相当部分的市场主体对利率变化还不够敏感,利率作为市场需求和投资、消费决策主要参考指标的作用还有待完善。

第四,金融体系还存在一定程度的潜在风险,表现在不良资产存量较大、金融机构的治理结构不完善、融資渠道不畅等方面。

上述的不足还有待在改革进程中解决,但实施通货膨胀目标法也不必等到所有的条件度完全具备以后,只要主要的条件具备了,就可以在改革的同时,实施通货膨胀目标法。目前需要改革而且在短期可以完成的,是实行真正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改货币供应量为短期利率为货币政策操作目标,建立货币政策效果分析机制,完善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如利率)与通货膨胀之间计量模型,建立利用各种信息预测通货膨胀的方法和手段,调整发布正是渠道和载体,为实施通货膨胀目标法创造条件。在上述条件基本具备后,就可以在继续金融改革的同时,先采取宽松模式,再过渡到完全模式,把通货膨胀目标制度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新框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