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空间边界及其处理方式浅析
城市灰空间综合利用研究

城市灰空间综合利用研究第一章引言城市灰空间是指城市中未被充分利用或者被忽略的区域,这些区域通常被认为毫无价值,无法为城市的发展做出贡献。
然而,城市灰空间实际上拥有巨大的潜力,如果得到充分利用,可以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撑。
本文旨在探讨城市灰空间的综合利用,希望为城市规划和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第二章城市灰空间的概念和特点城市灰空间的概念和特点是研究城市灰空间综合利用的前提条件。
城市灰空间通常包括城市空地、废弃建筑、闲置土地等。
这些区域通常不被充分利用,甚至成为城市的烦恼源头。
但是,城市灰空间也有一些特点,这些特点需要我们在综合利用中加以考虑。
城市灰空间的特点如下:1.多样性:城市灰空间的种类繁多,从废弃地下铁道到垃圾填埋场都有可能成为灰空间。
2.离散性:城市灰空间常常分散在城市各个角落,缺乏集中分布,这给综合利用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3.处于中心区域:城市灰空间往往是城市中心区域的一部分,这意味着在综合利用时需要考虑周围的状况和需求。
4.持续性:城市灰空间的存在往往是持续的,如果不加以利用,这些区域就会一直占据城市中心地带。
第三章城市灰空间的综合利用方式城市灰空间的综合利用需要有针对性的方案来规划和推进,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城市灰空间综合利用方式。
1.绿化和公园建设:对于一些城市空地和废弃土地,绿化和公园建设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这样可以提高城市空气质量和环境舒适度,同时还能为城市民众提供娱乐和休闲场所。
2.文化和娱乐场所建设:对于闲置的建筑,可以考虑将其改造成文化和娱乐场所。
比如,将废弃的工厂改造成艺术家的工作室和画廊,或者将废弃的仓库改造成书店和咖啡馆。
3.城市综合体建设:城市综合体是指将多种功能结合在一起的综合性建筑群体,可以将城市中的灰空间进行整合和利用。
比如,将废弃的停车场和商场改造成城市综合体,其中可以包括居住区、商业区、文化区等。
4.住房建设:在一些闲置土地上可以考虑建设住房,缓解城市住房短缺的问题。
探讨园林景观中的灰空间

探讨园林景观中的灰空间“灰空间”在现代建筑设计当中被成为过渡空间,属于一种模糊化的空间形式,并且被直接作为建筑空间结构当中的组成部分。
其主要在建筑空间设计当中发挥出铺垫、连接以及过渡和衬托等作用,一般都是以开放或者是半开放的形式来体现[1]。
1.“灰空间”概念概述1.1 “灰空间”的内涵“灰空间”概念的提出,最早是日本建筑大师黑川纪章,其所提出的思想理论主要聚集在两个方面,色彩的使用以及存在于室内外的过渡空间。
其中,在色彩的使用方面,黑川纪章提倡建筑色彩采用江户时期当中所流行的利休灰,这主要也是因为灰色本身就可以对三维实体间的空间关系加以模糊,并以此来以某种不定的形态来直接增加其遐想的空间。
而过渡空间的思想方面则主要体现在其他的多种设计作品当中。
这种“灰空间”的形式和概念在其真正形成之前早已存在,在我国的古代建筑以及园林当中就早已存在,比如我国古代建筑中的柱廊,其中正屋便属于一种附属性空间,因此这也算是一种非常典型的“灰空间”,直接促使建筑方面的屋身、屋顶以及台基等直接形成深邃连续的空间效果。
不但有效的丰富了建筑形体的感觉,同时加强了建筑室内和室外在空间上的完美过渡[2]。
1.2 “灰空间”的主要特征及功能“灰空间”本身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空间类型,打破了封闭空间的形式,并以此获得了空间上的有效联系。
其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特征:1)空间模糊性,由于“灰空间”本身具有不定性的特点,因此其大多数情况下都直接存在于互相渗透的过渡环节当中,并通过相应的空间过渡和转化来实现。
而且“灰空间”本身也具有相应的复杂性特点,通常是由大量的空间因素交错复杂的结合在一起,以此来产生全新的空间属性。
而在园林景观的设计当中,主要是结合不定的围合形式以及相应的错综空间互为交织的空间直接展开,因此在空间上有着非常强的模糊性。
2)空间丰富性,在园林景观当中,“灰空间”通常在形式上直接体现出了多样化的特点,其主要形式也是通过相应的点状、面状或者是线形以及不规则醒来体系的。
《城市规划设计课件-灰空间规划与设计》

2 社区参与
通过引入居民的意见和需求, 灰空间规划能够增加社区参 与,并充分发挥社区的力量。
3 社区活力
利用灰空间打造社区公共设施和场所,为居民提供文化、健康和娱乐 活动。
灰空间的经济价值与社会效益的关系
经济价值
通过规划和设计灰空间,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和 吸引投资,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社会效益
灰空间的规划和设计可以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 质量,提升社会环境和居民的健康幸福感。
3
案例
将废弃的空地转化为城市农业园区, 以提供新鲜农产品和教育机会。
灰空间规划与城市绿化的关系
城市绿化 增加绿地面积 提供休闲与娱乐场所 净化空气和调节气候
灰空间规划 利用灰空间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为市民提供丰富的户外活动空间 利用灰空间提供生态系统服务
城市灰空间的分类和特点
1 分类
2 特点
灰空间可以根据功能、位置和产权等因素 进行分类,如休闲空地、废弃工业区和募 捐图书馆等。
灰空间规划的实践方法和策略
1
方法
进行灰空间规划时,需要进行充分的
策略
2
调研、分析和评估,并结合市民的需 求和参与。
根据城市的发展阶段和特点,制定适
合的灰空间规划策略,包括治理、合
作和创新。
3
实施
将规划方案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包括 资源整合、政策支持和社区合作等。
灰空间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
1 生态保育
利用灰空间进行生态修复和 保护,增加城市的生态多样 性和稳定性。
2 水资源管理
通过灰空间规划,改善城市 的雨水管理和水资源利用效 率。
3 空气质量改善
利用灰空间增加绿地面积,净化城市空气,降低空气污染。
关于“灰空间”的设计之认识

实际上中国民居对灰空间有了应用 ,比如 江南水乡 的廊 棚,也是一种灰空间的形式,这些灰空间的应用除了给行人带 来行动上的方便外,还连接了室内外,充分与自然沟通。在徽 州民居的院落中,内部的檐廊就是“灰空间”的形式之一,这些 灰空间的处理手法给人们带来了行动上的便利,也起到了一 个过渡室内外的作用。
第二,灰空间可以营造场所感和归属感。建筑中的底层 架空增强了人们对于建筑的场所感、领域感,让人们内省充满 归属感。诺曼·福斯特设计的香港汇丰银行,用地狭小,其局 部架空空间成为了人们行走交流的灰空间,周末有吸引人们 在此相聚,成为游客的必游地点。
第三,灰空间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情感价值。灰空间 使 人 们 对 空 间 的 审 美 提 升 了 新 的 高 度 ,具 有 独 特 的 审 美 价 值。空间的转变使人们不断地与空间的对话。1976 年建筑设 计师们在墨尔本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住宅与街道之间的这 种前院对人们在户外活动及街头生活的情感上有着重要的意 义[2]。
作者简介:杨露,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学院,空间不仅使建筑空间富有层次,也使得城市界面更有 韵律感。通过灰空间的设计,使得建筑和人的联系更加紧密, 也触发了更多的空间细节,让空间有了更好的延展度。所以 灰空间作为建筑特色,必将得到更深的挖掘和更大的拓展。 参考文献: [1] 常征,陶芳.在现代公共建筑中灰空间的应用探讨[J].理论前 沿,2011(7):271. [2] 曲媛媛.浅析空间构成中“灰空间”设计的潜在价值[J].美与 时代(上),2012(8):67. [3] 熊芬芬.灰空间在现代公共建筑中的作用[J]. 艺海,2011(6): 89. [4] 郑时龄.黑川纪章[M].薛密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35~36.
园林中“灰空间”的设计(精)

园林中“灰空间”的设计背景知识“灰空间”的建筑观点是由日本有名建筑师黑川纪章提出的。
“灰空间”一方面指色彩,另一方面指介乎于室内外的过渡空间。
关于前者他倡导使用日本茶道首创人千利休论述的“利休灰”思想,以红、蓝、黄、绿、白混淆出不一样偏向的灰色装修建筑牷关于后者他大批利用庭院、走廊等过渡空间,并将其放在重要地点上。
在日本建筑中,灰空间是一种过渡的空间,没法明确的界定是室外仍是室内,但它的存在,却在必定程度上抹去了建筑内外面的界线,使二者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空间的连结和设计的一致创建出内外一致的建筑,除去了内外空间的隔膜,给人一种自然有机的整体感觉。
也能够说是“从内部进行的环境设计”。
“灰空间”一说,多数指建筑中的空间观点,属过渡性地带,即半室内,半室外的空间。
但是,关于空间的创建,空间体验占相同重要地位的园林设计而言,即便不提这一名词,过渡性空间的考虑与设计也显得十分突出,其作用亦是不容忽略的。
诸如园林中各因素间的过渡,映托;园林空间与建筑空间,城市大空间的连接;自然空间与人工空间的变换等,灰空间都起着不行代替的作用。
在空间和实体的艺术创建,灰空间的作用表此刻两个方面。
作为景观因素,它能够丰富园林景观的层次,增添园林景观的深度,由此产生有激烈对照成效的虚与实。
留园进口空间“一波三折”的办理手法是极佳的旁证。
基于此,有必需对园林中的灰空间做出商讨、总结。
由于这些地方常常是与人们关系最为亲密又最易被忽略的。
细部表现水平,细部相同表达着对人的关怀。
植被、水体———硬质空间的柔化园林设计中植被、水体的应用关于硬质空间的柔化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同时,也因其自己的特点,为景观供给了富裕活力,充满感性、活力的空间。
不一样形式,不一样色彩的组合、搭配在视觉、听觉上给人以感观的刺激;也由于在形式、色彩上的变化,给园林景观在时间上以空间的变换,不至于单一、无变化。
台阶———不一样高差的转变台阶是不一样高差的地面联合方式之一。
灰空间——现代建筑的设计元素与实践

灰空间——现代建筑的设计元素与实践一、引言现代建筑与设计,天马行空、无拘无束,精致而粗粝并存,是建筑艺术史上的一次革命。
每一栋建筑都是建筑师、设计者与建筑物所处环境三者共同创造的艺术品。
现代建筑的设计元素既包括形式、材料、空间等建筑基本元素,也包括文化、人性、环保等综合因素。
而其中一个特别重要的元素便是灰空间。
本文将从设计元素、思想意义、实践案例等方面,对灰空间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究。
二、灰空间的设计元素灰空间,即未定义的或者不规则的空间,可以理解为“混沌空间”,是现代建筑的重要特点之一。
它是建筑中未定义和半定义的空间,不同于严格定义的空间,如起居室、厨房、卧室等,因此允许建筑师自由发挥,并塑造出真正意义上的空间,打破了传统建筑规则的束缚和禁锢,为建筑设计带来了新的思维和表现方式。
在设计上,灰空间有以下几个重要的设计元素:1、边界不明显:灰空间与其他空间之间的边界通常是模糊的,或者根本没有明显的分界。
这种不明显的边界提供了更宽松的空间定义,让设计师自由发挥。
2、理想状态:灰空间可以是一种自由的状态,通常不会受到传统空间、地形、形式等传统因素的限制。
设计师可以自由地将自己的理想融入灰空间之中。
3、将人本性考虑在内:传统的设计往往忽视了人的需求与人性的元素。
而现代建筑则尝试将人的需求与人性元素融入建筑空间之中,使人们有更好的使用体验。
四、灰空间的实践案例灰空间在现代建筑中被广泛应用,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在不断演进。
下面将介绍一些著名的灰空间实践案例。
1、前途科技大厦:这是一座位于北京中关村核心区域的大厦,建筑面积高达10万平方米,垂直高度达到了338米,是中国第三高楼。
这栋大楼极富特色,其中一个突出的设计元素便是其灰空间。
在前途科技大厦中,建筑师将灰空间设置在大楼底下,有趣的是,在这里大家不但可以乘电梯上楼,还能选择更为有趣的方式——直接在灰空间中攀爬,仿佛攀登一座人工岩壁。
这样的设计既是为了满足人们对乘坐电梯传输的疲劳感,也是为了让办公人员在下班后能在空间中进行休闲运动。
城市灰空间的规划与管理

城市灰空间的规划与管理城市灰空间是指城市中那些被忽视或者未得到充分利用的地区,通常是一些废弃建筑物、闲置场地或者缺乏规划的空地。
这些灰空间常常被认为是城市发展的"死角",但实际上它们蕴藏着极大的发展潜力。
因此,对城市灰空间的规划和管理至关重要。
首先,城市灰空间的规划与管理能够提高城市的整体品质。
通过对灰空间的规划和管理,可以充分利用城市资源,提供更多的休闲场所和绿色空间,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例如,将废弃工业厂房改造成艺术区或创意园区,不仅可以活跃城市文化氛围,还能为创意产业提供发展的平台。
其次,城市灰空间的规划与管理有助于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灰空间往往被忽视,容易成为垃圾堆放点或者非法活动的场所。
而规划和管理能够将这些灰空间纳入城市发展的框架中,通过优化设计和合理布局,使其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一部分。
比如,对于一些废弃工厂区,可以进行土地复垦,建设成公园或者社区农场,改善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城市的绿色空间。
同时,城市灰空间的规划与管理能够提高城市的韧性和抗灾能力。
在自然灾害或者紧急情况下,城市灰空间可以充当临时避难所,为居民提供安全的场所。
为了提高抗灾能力,城市规划部门可以对灰空间进行适度的预留,保留一些空地或者场所,以备不时之需。
除此之外,城市灰空间的规划与管理还能促进城市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许多城市都面临着相似的问题,如废弃工厂、空置土地等,通过灰空间的规划和管理,城市之间可以分享经验和资源,互相借鉴,共同解决问题。
例如,城市A成功将废弃码头改造成滨海公园,城市B面临同样的问题,可以学习借鉴城市A的经验,开展类似的规划和管理措施。
然而,要想实现城市灰空间的规划和管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需要加强政府的领导力和规划能力。
城市规划和管理需要政府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只有政府具备较高的领导力和规划能力,才能确保规划与管理的顺利进行。
其次,需要加强社会的参与和反馈机制。
灰空间的规划和管理应该是一个多方参与的过程,需要广泛征求居民、企业和专业人士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建立反馈机制,及时获取社会的反馈和需求,保障规划和管理的可行性和公正性。
灰空间在建筑中的表现及运用

灰空间在建筑中的表现及运用摘要:阐述“灰空间”这一概念 ,介绍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亭、廊等“灰空间”,探讨“灰空间”的处理手法以及对现代建筑的意义,通过实例分析“灰空间”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以更好地利用“灰空间”。
关键词:灰空间建筑设计亭廊1、“灰空间”概念的阐述“灰空间”这一概念是由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提出的 ,一方面指的是一种色彩 ,另一方面指的是介于室内外之间的一种过渡空间 ,可以达到室内外空间融合的目的。
这种空间在周围有很多体现,比如柱廊、檐下、阳台等等。
对于灰空间的第一种理解,黑川纪章提倡使用日本茶道创始人千利休阐述的“利休灰”思想,以红、蓝、黄、绿、白混合出不同倾向的灰色装饰建筑。
对于后者他大量利用庭院、走廊等过渡空间,并将其放在重要位置上。
下面将着重论述对第二种灰空间的理解——作为过渡空间。
在建筑空间中,围与透是相辅相成的。
一个房间,如果皆诸四壁,只围而不透,势必会使人产生封闭、阻塞、沉闷的感觉;相反,若四面临空,只透而不围的空间尽管开敞、明快,但处在这样的空间中犹如置身室外,这也违反了建筑的初衷。
由于灰空间的这种无法明确地界定是室内还是室外的特点,使得它创造了一种建筑空间“围”与“透”的矛盾的完美结合。
它使两者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空间的连贯和设计的统一创造出内外一致的建筑,消除了内外空间的隔阂,给人一种自然有机的整体感觉。
也可以说是从内部进行的环境设计。
灰空间的形式有很多,最常见的是有顶而四面没有实体的围合,这在最初接触到建筑设计时理解为柱廊、雨篷或是底层架空。
2、“灰空间”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体现早在黑川纪章提出“灰空间”这个概念之前,在我国的传统园林建筑和江南水乡中就出现了亭、台、榭、廊、舫、轩等体现灰空间特色的形式。
这说明在中国古代,能人巧匠就已经意识到灰空间给人们带来宜人的心理感受。
从传统建筑中大量使用灰空间的处理手法中也可以看到那时候人们对于它的青睐。
例如 ,中国的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浅谈中国古建筑灰空间

浅谈中国古建筑灰空间摘要:每一座建筑都包括了“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这两种空间类型。
但从空间层次上来说,在中国古代建筑中,还存在着另一个空间层次,即“灰空间”。
中国的灰空间不光指内外空间的过渡,甚至还有外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过渡,狭义外部空间和广义外部空间的过渡之分。
关键词:中国古建筑,灰空间,廊,牌坊空间概念作为一种反映空间特有属性的思维方式,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从对空间的许多属性中,抽出特有属性概括而成的。
人类认识“空间”概念,其实是从哲学开始的。
哲学上的“空间概念”同时反映在了数学、物理学、心理学、艺术学等的空间概念上,它们是相互关联的。
对于建筑空间的类型方面,赛维说:“每一个建筑都会构成两种类型的空间:内部空间,全部由建筑本身所形成;外部空间,即城市空间,由建筑物和它周围的东西所构成。
”也就是说,每一座建筑都包括了“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这两种空间类型。
但从空间层次上来说,在中国古代建筑中,还存在着另一个空间层次,即“灰空间”。
“灰空间”的建筑概念是由日本著名建筑师黑川纪章提出的。
“灰空间”一方面指色彩,另一方面指介乎于室内外的过渡空间。
其特点是既不割裂内外,又不独立于内外,而是内和外的一个媒介结合区域。
在日本古代建筑中,灰空间是一种过渡的空间,无法明确的界定是室外还是室内,但它的存在,却在一定程度上抹去了建筑内外部的界限,使两者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空间的连贯和设计的统一创造出内外一致的建筑,消除了内外空间的隔阂,给人一种自然有机的整体感觉。
其实中国古建筑中“灰空间”概念更为普遍,中国的灰空间不光指内外空间的过渡,甚至还有外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过渡,狭义外部空间和广义外部空间的过渡之分。
中过古建筑中的灰空间极其明显的反映出了中国古人的自然观和哲学思想。
建筑是对空间的人为分割,涉及到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
中国人一向将大自然看作自己的“母亲”与“精神家园”。
人对待天地自然,就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是一种亲情的道德关系,而不是单纯的征服与索取关系。
城市灰色空间管理与可持续利用战略研究

城市灰色空间管理与可持续利用战略研究城市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高速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使得城市“灰色空间”的存在和规模持续增加。
所谓灰色空间,是指不在地图上标注的城市空间,即不受建筑和道路形成的,类似于“泛滥”的城市边缘、荒地、废墟等。
这些灰色空间的存在不仅给城市的形象带来负面影响,而且还会给城市环境带来诸多问题,包括环境污染、交通拥挤、公共服务不足等等。
因此,如何管理和利用城市的灰色空间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长期任务。
一、城市灰色空间的管理城市灰色空间的管理涉及到多方面,从政策制定到实施都需要全面考虑。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管理城市灰色空间:1. 制定灰色空间管理规划灰色空间管理规划是城市灰色空间管理的基础。
通过制定管理规划,可以明确管理的目标和措施,规范城市的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达到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高城市环境质量的目的。
2. 强化城市更新城市更新是一种通过拆迁、重建、改造等手段来重新规划城市空间布局的方式。
通过实施城市更新,可以有效减少灰色空间的数量,提高城市空间品质,解决一些现有的空间使用问题。
3. 采用灰色空间利用创新创新利用灰色空间可以有效提升城市的空间使用效率。
例如,可以将废弃工厂改造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将废机场改造为城市公园,将废旧建筑改造为众创空间等等,实现无土地新建设施的目的。
二、灰色空间的可持续利用战略城市灰色空间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实际上,如何把灰色空间变成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和支撑点,是一项系统工程。
以下是可持续利用灰色空间的几个主要研究方向:1. 建设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措施之一。
城市绿地系统的构成是建设城市生态体系的重要形式之一。
通过利用灰色空间,在城市中形成各种类型的绿地系统,构成城市生态体系,达到了减少城市内部碳排放的目的,还能有效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2. 建设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是城市生活保障的基础设施,如何在灰色空间中建设公共服务设施也是解决城市发展问题的重要环节。
探析住宅空间设计中灰空间的运用

探析住宅空间设计中灰空间的运用摘要:住宅已经成为城市中居住者们日益关注的话题,它既是一个私密空间,又是一个共同的空间中不同空间。
作为住宅不同空间的设计,是一个体现人们生活感受的问题。
灰空间在住宅设计中的应用,就在此展现其应有的魅力。
本文将探析住宅空间设计中灰空间的运用,以此展开阐述。
关键词:概念;重要性;作用;运用策略1、“灰空间”的概念灰空间的概念一词,通过网络大家应该能够了解,它是起源于一个日本的建筑设计者。
从建筑上我们可以理解为是建筑与建筑的过度空间。
例如:阳台、庭院、走廊、门楼、过道等,它既是一种封闭性的,又是一种封闭性的过度空间,这种空间从小区的角度应该理解为广场、绿地等空间设计。
虽然这一词出自日本,但是从我华夏文明的古建筑中,要早于日本上千年的时间,所以我不认为是日本优先发明的;中国的四合院就是典型的灰空间的设计模式。
只不过是日本人重新起了名字吧了,总之灰空间就是建筑空间的的过度区域。
2、住宅空间设计中灰空间运用的重要性;伴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大,城市的建筑在慢慢的将人们原有的空间所占据。
纵观我国的建筑模式,基本都是传统的田园风貌,这种风貌特点就是能够让人们能够时刻感受到空间旷野的自然生态。
但是城市建筑的兴起,尤其是城市建筑将原有的传统风貌逐渐取代,而形成了如今高楼林立的城市,建筑之间没有了原始的自然绿色。
再就是城市管理者为了获取更大的土地资源,随意的增加容积率,是建筑与建筑之间的空间在慢慢的减小,使居住者在视觉中找不到任何的平衡感和自由感空间模式。
尤其现在的设计者,在原有红线边缘进行设计,考虑的是建设者的利益,而忽略居住者自由空间的感受。
一个建筑如果缺少了与室外过度的空间,无形之中剥夺了人们的秘密空间。
一个好的住宅应该考虑给居住者在室外、室内空间的过度视觉,建筑与建筑之间没有过度空间,这样的住宅无法满足居住者的精神要求,也没有了空间之间的互动安全感受。
所以在这种居住环境下,应该着重考虑灰空间在建筑设计中融入于运用,让人们能够感受到人与环境的自然融入和和谐,正是我们当前城市所需要考虑问题,此问题充分体现了灰空间在设计运用中的重要性。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灰空间设计与利用方法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灰空间设计与利用方法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发展迅猛。
而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和提高利用效率,灰空间的设计和利用愈发重要。
本文将从灰空间的概念、设计原则以及利用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灰空间概念灰空间指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未被正式开放使用的内外部空间。
由于其暂时性和功能泛化特点,使得这些空间可以在施工结束后转变成各种功能区域,如办公室、商业区域或娱乐休闲区等。
灰空间的设计与利用对实现资源最大化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二、灰空间设计原则1. 弹性布局考虑到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调整尺寸或布局的情况,灰空间应具备弹性布局能力。
采用可移动隔断墙体或活动家具等手段可以使得灰空间适应不同功能需求,并根据使用者需求进行定制。
2. 空间流通灰空间的设计应考虑到人员和物品的流通,避免死角或过多的障碍物。
合理规划通风、照明等设施,并设置合适的出入口,以保证空间内部的舒适度和使用便利性。
3. 多功能性由于装配式建筑对空间的灵活利用要求较高,在设计灰空间时应尽可能提供多种功能和使用方式。
例如,一个暂时性办公区域可以在施工结束后作为会议室或休闲区使用,实现资源共享与最大化利用。
三、灰空间利用方法1. 办公场所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常常需要提供临时办公场所。
因此,可以将灰空间设计成满足员工办公需求的临时办公区域。
通过配置适当的办公桌椅、储物柜和会议设备等,使得办公环境相对独立和舒适。
2. 储存仓库在施工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材料和工具需要暂时存放。
因此,可以将一部分灰空间设计成储存仓库,用于分类、摆放和管理这些物资。
通过采用合理的储物设备和仓库管理系统,提高物资利用效率和施工效率。
3. 休闲区域装配式建筑的施工环境通常较为单调,为了提升员工的生活品质和工作满意度,可以在灰空间中设置休闲区域。
通过布置舒适的沙发、茶水间或音乐播放器等设施,提供一个放松休息的场所。
四、案例分析1. 一次性使用办公区域某装配式建筑项目在施工过程中采用模块化办公室构建方案。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灰空间管理与施工协调方法分析

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灰空间管理与施工协调方法分析一、引言装配式建筑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方法,它具有快速、高效、环保等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认可。
然而,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着灰空间管理与施工协调方面的挑战。
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展开探讨,并分析相应的解决方法。
二、灰空间管理的问题与影响1. 灰空间概念和特点灰空间指的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未得到充分利用或没有正确定位、规划导致被浪费的空间。
这些空间通常出现在无法安置组件或模块时产生,包括屋顶下和外墙与内墙之间等位置。
2. 问题与影响灰空间存在一定的问题与影响。
首先,这些未合理利用的空间会增加装配式建筑项目在占地面积和成本上的开销;其次,灰空间可能会给后期使用及维护带来困扰,例如可能引发潜在安全隐患;最后,不合理利用灰空间还可能影响建筑的整体美观度和可持续性。
三、灰空间管理与施工协调方法为解决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灰空间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管理与施工协调方法。
以下是几个可以考虑的方法:1. 灰空间管理流程优化通过优化灰空间管理流程,可以提高对灰空间的规划和利用。
首先,施工前要进行全面的测量和分析,以确定所有潜在的灰空间位置。
其次,在设计阶段就要考虑如何合理利用这些灰空间,并征求相关专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
最后,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监督与管理,确保按照预定计划进行。
2. 模块化设计与制造模块化设计与制造是一种将建筑组件或模块预先制造好再进行快速安装的方法。
通过采用模块化设计与制造,可以减少施工现场对灰空间需求,并大幅提高装配速度。
此外,模块化还可以提高构件的精度和质量控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由于误差而导致的灰空间产生。
3. 空间多功能利用在灰空间利用方面,可以考虑将其设计成多功能区域。
例如,在屋顶下的灰空间可以规划为储物室或者天然采光通道。
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可以实现对灰空间的最大化利用,提高建筑整体的使用价值。
4. 施工协调与沟通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施工协调与沟通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建筑灰空间的再利用与优化设计

建筑灰空间的再利用与优化设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建筑物被兴建起来。
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大量的旧建筑物、废弃厂房和工业遗址被遗忘在城市的角落里。
这些废弃的空间被称为“灰空间”,它们一直以来都是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中的一大难题。
然而,近年来,一种新的思潮逐渐兴起,即将这些灰空间重新利用并进行优化设计。
建筑灰空间的再利用是指将废弃的建筑物重新改造、改建或重建,使其成为具有新功能和价值的场所。
这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城市的资源,还可以为城市带来经济和环境效益。
例如,将废弃的工厂改造为艺术中心、将废弃的仓库改造为咖啡店,这些再利用的案例已经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然而,建筑灰空间的再利用并不简单。
首先,要对这些空间进行仔细的考察和评估。
对于一座废弃的建筑物,需要了解其历史、结构、环境等情况,以及它所处的位置和周围的环境。
这将有助于确定再利用的潜力和目标。
其次,需要进行详细的规划和设计,以确保再利用后的空间能够满足新的功能需求。
这不仅涉及到建筑外观和内部布局的改变,还需要考虑到空间的流动性、环境友好性和可持续性等方面。
最后,还需要解决一系列的技术和管理问题,包括工程施工、装修装饰、设备设施等方面。
优化设计是建筑灰空间再利用的关键步骤。
这是通过对空间进行合理的布局和设计,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力和价值。
在优化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空间的功能、形式、材料和技术等方面。
功能上,要结合建筑物所在的地理环境和城市背景,选择合适的功能。
形式上,要根据空间的尺度、形态和特点,进行相应的设计和改造。
材料上,要选择环保、耐用和易于维护的材料,以提高空间的品质和可持续性。
技术上,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智能化控制系统、绿色能源系统等,提升空间的舒适度和效能。
值得一提的是,建筑灰空间的再利用和优化设计并不仅仅是建筑师和设计师的任务,它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和参与。
政府部门应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鼓励和支持建筑灰空间的再利用。
灰空间边界及其处理方式浅析

灰空间边界及其处理方式浅析摘要:灰空间作为室内外空间的过渡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抹去了建筑内外部的界限,使二者成为有机整体。
边界不仅起到分割两个空间的作用,也是相邻两个主题空间的联结和过渡的关键,对人感知核心空间和在灰空间的过渡作用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边界安属性分类,并提出一些处理建议,有利于对灰空间的研究。
关键词:灰空间,边界,积极空间,消极空间Abstract: The grey space as the indoor and outdoor space transition space, to a certain extent wiped out the building internal and external boundaries, making two as an organic whole. The boundary is not only to the segmentation of two space, and it is the key point of two adjacent theme space connection and transition, it is crucial on person perception core space and in the gray space transition. This article will border security attribute classification,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in favor of the gray space research.Key words: grey space; boundary; the active space; the negative space灰空间及其边界1灰空间的概念灰空间的概念最早由黑川纪章提出:“灰空间”一方面指色彩,另一方面指介乎于室内外的过渡空间。
城市规划中的灰空间利用策略

城市规划中的灰空间利用策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面临着日益紧张的土地资源和空间利用问题。
在城市规划中,灰空间指的是那些未被充分利用的、被遗忘的或者被忽视的空间,比如废弃工业区、停车场、空地等。
这些灰空间在城市发展中占据了相当大的面积,如果能够有效地利用起来,将会为城市带来巨大的潜力和机遇。
本文将探讨城市规划中的灰空间利用策略,并提出一些创新的思路。
一、灰空间的概念和特点灰空间是指那些在城市规划中被忽视或者未被充分利用的空间。
这些空间通常是由于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历史原因、功能转型或者规划失误导致的。
灰空间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面积庞大:灰空间在城市中占据了相当大的面积,有些甚至超过了城市中其他用途的空间。
如果能够有效地利用起来,将会为城市带来巨大的发展潜力。
2. 多样性:灰空间的形态和功能多样,有的是废弃的工业区,有的是停车场,还有的是空地。
这些多样性为城市规划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3. 位置优势:灰空间通常位于城市的中心地带或者交通便利的区域,具有良好的地理位置优势。
如果能够将这些空间转化为具有活力的地区,将会为城市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
二、灰空间的利用策略1. 活化历史遗产:城市中的一些废弃工业区或者历史建筑可以通过活化利用的方式,将其转化为具有文化和艺术特色的地区。
例如,可以将废弃的工厂改造成创意产业园区,吸引艺术家和创意人才聚集,形成独特的文化氛围。
2. 建设公共空间:在城市中,有很多空地或者停车场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可以将这些空间改造为公共广场、公园或者体育设施,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这样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活环境,还可以增加市民的幸福感。
3. 发展创新产业:城市中的一些灰空间可以用来发展创新产业,吸引高新技术企业和创业者入驻。
例如,可以将废弃的厂房改造成孵化器,为创业者提供办公空间和创业支持,促进创新创业的发展。
4. 建设社区设施:城市中的一些灰空间可以用来建设社区设施,满足居民的日常需求。
浅析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灰空间”形式

浅析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灰空间”形式摘要:“灰空间”也称过渡空间,是一种较为模糊的空间形态,作为建筑空间构架的一部分,“灰空间”在建筑空间序列中起到过渡、连接、铺垫、衬托的作用,其形式多以开放和半开放为主,作为一种空间形态,“灰空间”在园林景观空间组织上同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使人们从“绝对空间”进入到“灰空间”时感受到空间的转变,享受在“绝对空间”中感受不到的心灵与空间的对话。
“灰空间”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的角色,值得进一步认识并利用它。
关键词:“灰空间”;表现形式;园林景观设计;应用“灰空间”的建筑概念是由日本著名建筑师黑川纪章提出的。
“灰空间”一方面指色彩,另一方面指介乎于室内外的过渡空间。
对于前者他提倡使用“利休灰”思想,以红、蓝、黄、绿、白混合出不同倾向的灰色装饰建筑,对于后者他大量利用庭院、走廊等过渡空间,并将其放在重要位置上。
“灰空间”是一种过渡的空间,无法明确的界定是室外还是室内,但它的存在,却在一定程度上抹去了建筑内外部的界限,使两者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空间的连贯和设计的统一创造出内外一致的建筑,消除了内外空间的隔阂,给人一种自然有机的整体感觉。
也可以说是“从内部进行的环境设计”。
1关于“灰空间”1.1“灰空间”的含义“灰空间”的概念,首次由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提出,其理论思想集中在二部分:色彩的使用和介乎于室内外的过渡空间。
关于色彩,黑川纪章提倡建筑色彩使用江户时期流行的“利休灰”,因为灰色可以模糊三维实体的空间关系,从而以一种不定的形态增加了遐想空间。
关于过渡空间的思想则体现在其许多设计作品中,如名古屋市美术馆,在一块三角形的地段上,采用南北主轴和向西的辅助轴线构筑整个建筑平面,由梁、柱和墙体形成建筑框架,位于建筑前部轻轻弯曲的幕墙构筑了一个下沉式的花园,形成了中间地带,该地带既不是室内也不是室外,其空间的暧昧属性构成了“灰空间”。
其实,“灰空间”的形式在它的概念和理论形成之前就已经存在,从中国古典建筑和园林中可以窥见一斑,中国古建筑中的柱廊,是正屋的附属空间,也是一种典型的“灰空间”,它使建筑的台基、屋身和屋顶形成了一个深邃而连续的空间效果,在其丰富了建筑形体和立面的同时也形成了建筑室内与室外在空间上的良好过渡。
探析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灰空间表达——以颐和园为例

2019·07一、灰空间概述及其表现形式(一)灰空间的相关概念在色彩中,灰是白与黑的过渡色。
在空间表达中,灰空间也是一种过渡,它是两个不同形式空间的过渡。
在建筑中,灰空间是建筑内空间与建筑外空间的过渡。
在园林中,灰空间的界限更加宽泛,成为建筑空间与自然空间的过渡。
总的来说,灰空间是封锁型空间与敞开型空间的媒介。
灰空间具有不同于其他空间的意义。
它具有很强的丰富性和功能性,起到了提升空间层次的作用,并且它消除了封锁型空间与敞开型空间之间的隔阂,将封锁空间与敞开空间紧密联系,使其成为一个整体,给人们带来更完整统一的体验。
在现代建筑及现代园林中,人们越来越注重灰空间的营造。
(二)灰空间的由来与发展在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著名建筑师黑川纪章最先提出了灰空间的观点,他在《日本的灰调子文化》一文中首次提出:“既不割裂内外,又不独立于内外,而是内和外的一个媒介结合区域。
”这一观点一经提出,立刻得到建筑界的关注,人们开始对这个“过渡空间”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其实,我国建筑师们早在古代就已经开始了对灰空间营造的探索。
在我国古典园林、古代建筑中已经有很多典型的灰空间。
例如大量使用的凉亭、前廊、回廊、半山亭、山墙上的各种漏窗等等。
这些灰空间除满足一定的功能需求外,还具有很强的观赏性。
在现代建筑和园林中,人们在发挥灰空间过渡作用的同时,赋予了灰空间更多的功能性和艺术性。
用丰富的功能设施来吸引人们的互动,增强空间的活跃感。
(三)灰空间的表现形式整体而言,空间可分为内部空间、外部空间和灰空间,内部空间为封锁型空间,其形式十分灵活。
外部空间为自然空间,其范围十分广阔。
作为两者之间的过渡空间,灰空间的表现形式就更为多样。
我们可以根据灰空间的位置不同所造成不同的感官体验将灰空间大致分为四种形式:“内镶式”灰空间、“交织式”灰空间、“临近式”灰空间、“毗连式”灰空间。
1.“内镶式”灰空间灰空间整体被建筑内部空间或建筑外部空间包含的这两种情况即是“内镶式”灰空间(图1)。
建筑设计中的灰空间利用研究

建筑设计中的灰空间利用研究灰空间,是指建筑设计中的一种被忽视和未被充分利用的空间。
在建筑设计中,人们常常关注建筑物的主要功能空间,而忽视了一些边角、走廊或过渡空间,这就是灰空间。
然而,这些灰空间实际上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利用价值。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灰空间的利用及其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首先,灰空间可以提供额外的功能和增添设计的趣味性。
设计师可以将灰空间转化为创造力的发源地,融入不同的功能。
比如,在住宅设计中,走廊常常是被忽视的空间,但如果合理利用,它可以成为一个小型的图书馆或展示区。
在商业建筑中,走廊可以设计成艺术长廊,增加空间的美感和艺术氛围。
这些例子展示了如何通过利用灰空间来为建筑带来额外的功能和趣味性。
其次,灰空间的利用可以改善建筑物的布局和流线。
在很多情况下,建筑设计中的灰空间可以起到连接不同功能区域的作用。
通过设计和改变灰空间的形状和布局,可以更好地实现场所之间的过渡。
在大型商业建筑中,如购物中心或办公楼,可以利用灰空间来连接不同商铺或办公区,提供更高效的流线,使人们能够更方便地穿越整个建筑。
此外,灰空间还可以为建筑带来更好的自然采光和通风。
这些被忽视的区域往往位于建筑物的边缘,很少有机会受到自然光线的照射或通风。
然而,通过合理利用灰空间,例如设置天窗或通风口,可以将自然光线引入这些区域,并有效改善室内环境。
这不仅提高了空间的舒适度,还减少了能源的消耗。
此外,灰空间的利用还可以为建筑带来更好的人性化设计。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更加关注舒适性和健康。
通过将灰空间转化为休息区或小花园,可以为居住者提供更好的社交与休闲场所,为建筑增添人情味。
在商业建筑中,灰空间可以被设计成休闲区,供员工或顾客放松身心。
这种人性化设计不仅增加了空间的实用性,还提高了用户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灰空间的利用在建筑设计中具有重要意义。
灰空间可以提供额外的功能和趣味性,改善建筑的布局和流线,增加自然采光和通风,以及创造更好的人性化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灰空间边界及其处理方式浅析摘要:灰空间作为室内外空间的过渡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抹去了建筑内外部的界限,使二者成为有机整体。
边界不仅起到分割两个空间的作用,也是相邻两个主题空间的联结和过渡的关键,对人感知核心空间和在灰空间的过渡作用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边界安属性分类,并提出一些处理建议,有利于对灰空间的研究。
关键词:灰空间,边界,积极空间,消极空间Abstract: The grey space as the indoor and outdoor space transition space, to a certain extent wiped out the building internal and external boundaries, making two as an organic whole. The boundary is not only to the segmentation of two space, and it is the key point of two adjacent theme space connection and transition, it is crucial on person perception core space and in the gray space transition. This article will border security attribute classification,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in favor of the gray space research.Key words: grey space; boundary; the active space; the negative space灰空间及其边界1灰空间的概念灰空间的概念最早由黑川纪章提出:“灰空间”一方面指色彩,另一方面指介乎于室内外的过渡空间。
对于前者他提倡适用日本茶道创始人敢利休阐述的“利休灰”思想,以红﹑蓝﹑黄﹑绿﹑白混合出不同倾向的灰色装饰建筑;对于后者他大量利用庭院﹑走廊等过渡空间,并将其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1]一般指后者,半室内﹑半室外﹑半封闭﹑半开敞﹑半私密﹑半公共的中介空间。
1.2空间的创建与边界通常为了创造空间,人们必须介入数学—物理空间进行,以获得能被人们体验的建筑空间。
而这种界定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定义。
一种是,空间的限定元素通过设定边界、限制、包围、环绕、容纳,将一块数学——物理空间限定出来,使其可以被感知。
空间的外围或空间的边界需要被创造出来,空间限定的感觉,通过空间边界所带来的维和尺度来实现。
这样一来,人们就可以区分室内、室外、“里面”的和“外面”的空间,以及处于物体之间的空间。
另一种是:一个空间界定元素,被其自身的体量激活,成为数学—物理空间某处的一个存在物,它占有空间,并由此“排挤了空间”,从而让我们感受到空间的存在。
[2]这两种空间分别指出了两种边界在空间创建中的作用,一种是按照预设的想法来用边界来围合出所需的空间,另一种是由空间来自然生成边界。
但无论哪一种,边界突出了空间的领域感和虚实强弱。
1.3灰空间边界的形成依据灰空间的定义,灰空间通常用来作为连接两个相邻的异质空间,如室内外空间,在既满足人们亲近自然的心情,又满足遮风避雨的生活需要的基础上,使二者尽量缩短空间的转换感,模糊二者清晰的分界线。
所以灰空间的边界和相邻两个异质空间的存在息息相关。
1.3.1物理灰空间边界从物理空间上来讲,一方面,灰空间边界取决于相邻异质空间自身的边界。
一般来说,室内空间由实体围合而成,灰空间与这个实(体量、体块)空间相接时,其边界往往就是这个实空间的边界。
而在与室外这个虚(空间)相接时,其边界就来自创建灰空间的边界。
另一方面,灰空间也会由自身的空间界定元素形成,与相邻的空间相交形成边界。
1.3.2心理上灰空间边界灰空间营造的目的,一方面丰富了空间的层次,另一方面重在心理感受和人的人体感官体验。
也因为人为活动的介入,灰空间也更强调场所感,更注重空间精神的意义。
心理上的灰空间边界就要依据人对建筑空间的体验来决定,而非完全和物理空间的边界等同。
二、灰空间边界的属性2.1灰空间及其边界的属性灰空间边界的性质,取决于灰空间本身以及和灰空间相邻的空间性质,还有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也导致不同的边界属性。
所以研究边界的属性先从空间的属性进行研究。
在芦原义信关于积极空间和消极空间的定义中,灰空间就是要将有计划性、内向的积极空间和没有计划性、无限的、扩散的消极空间相结合,一般没有严格的计划,并且是半扩散状态,属于消极空间的范畴。
然而在考虑到黑川纪章对灰空间的定义,在对灰空间的认定上可以不采用非黑即白的二元论方式。
所以这里我们认为这样的积极空间和消极空间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积极空间或者消极空间,而是偏有某种倾向。
2.2灰空间边界属性从以上两个意义来讲,我们在这里将灰空间分为积极性灰空间和消极性灰空间。
那么,相对应的,积极性灰空间的边界属性偏向于明确清晰,而消极性灰空间的边界偏向于模糊和不稳定。
同一灰空间,与积极空间相邻的边界偏向于明确清晰,与消极空间相邻的边界则偏向于模糊和不稳定。
灰空间边界的处理方式从以上对灰空间边界属性的分析,我们明显可以看出对于积极性灰空间和消极性灰空间边界的处理法师有很大不同。
因此我们分开进行讨论。
3.1消极性灰空间边界的处理方式这里我们可以形象的借用“场”的概念,诺伯格·舒尔茨认为:“建筑空间也同存在空间一样,形成场所、路线、领域所统一的一个整体,即这些要素一起构成一个可称为场的东西。
”[3] 借用物理学中“磁场”的概念,灰空间可以视为两个或者多个场的叠加作用,其性质和强度取决于周边场的性质和强度大小,并且无限接近于零地减弱,这个叠加作用的场也没有明确的边界。
灰空间的气氛需要同时延续相邻空间的气氛,同时在原有气氛上进行连续性的减弱。
人对空间的使用终究要落实到人的感受中,在此我们将这些感受分为视觉和其他感觉进行分析处理。
视觉是我们进行建筑设计时最容易重视并且应用最普遍的感觉,透光与透视都是通过视觉来进行处理的。
而在人们亲近自然,体会建筑与自然关系的时候,其他感觉,如嗅觉,听觉,触觉甚至记忆也是微妙而重要的,直接影响到人对空间的心理感知。
隈研吾曾提到:“主体与世界的连接存在两种方式。
一种是以框架为媒介的连接,另一种是以地面为媒介的连接。
”[4] 这就反应了他对于人们和外界沟通的两种主要方式的理解。
3.1.1以视觉为基础第一种方式即以视觉为基础的方式的使用最为普遍,是以人的视觉为主要基础,将另一个空间加以画框而引入到人所在的空间里,实现二者的融合和模糊。
这样窗洞口的形式,柱廊的形式就作为这个画框成为灰空间的一条边界,对他们的处理就影响到观者欣赏另一个空间。
3.1.2注重视觉之外的体验的戈尔杰·凯普斯在《视觉语言》一书中讲到:“……除了视觉特征之外,透明性还意味着同时对一系列不同的空间位置进行感知。
在连续运动中,空间不仅在后退,也在变动。
透明的图形的位置是模棱两可的,人们同时看到一组交叠图形中的每一个,对于近处的图形如此,远处的也是如此。
”[5] 从人在空间行进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来模糊空间界限,给空间赋予第四维度属性。
这种方式在隈研吾的“水/玻璃”的设计中有充分体现。
“主体会从物质的边缘来读取它的全部。
”[6]所以为了处理好边缘的细节,隐藏边框,隈研吾设计了用水做的边,水向外不断溢出,从而失去边框,消解了清晰的边缘。
溢出去的水落入排水的侧沟,再被水泵抽取循环。
地面的连接也可以表现在铺地上,例如日本茶庭入口前的土间,采用由土、泥灰、混凝土,或者相似材料混合制成的俗称tataki的地面,保留了人对回音、质感的体验甚至是回忆。
3.2积极性灰空间边界的处理方式积极性灰空间的应用更多贴近于交流交往的空间。
这样的灰空间的边界处理就需要一定程度的加强,以使人意识到灰空间的存在,所以要适当加强内聚性,同时强调流动性,以防将空间封死而失去灰空间的属性。
在具体的处理方式上,一方面可以利用双重边界。
在此,室内室外之间的矛盾表现为内衬与外墙所形成残余空间的形状、位置和大小等。
另一方面,在转换的过程中可引入第三者———媒介物。
或者强化穿插延伸的手法,使边界域具备成为独立媒体或连接键的基本特征。
以这种局部的强烈变化,构成总体上和谐、平顺的感受。
诸如有特色的雨棚、拱廊、连廊、格栅以及小院、小亭等等。
结语综上所述,对灰空间边界的研究能够更明确的研究灰空间的性质和表达,而以积极性和消极性灰空间的分类,能够更加清晰的理解不同灰空间的不同表达方式,有助于对灰空间的处理更加有针对性。
参考文献[1]郑时龄等.黑川纪章[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9一10[2](美)柯林·罗、罗伯特·斯拉茨基,透明性,金秋野王又佳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第90页[3](挪)诺伯格·舒尔茨,场所精神,施植明译,台湾:台湾田园城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85.05[4]隈研吾,反造型——与自然连接的建筑朱锷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第67页。
[5]戈尔杰·凯普斯著,视觉语言,芝加哥:保罗·西奥布雷德,1944,第77页。
[6]隈研吾,反造型——与自然连接的建筑,朱锷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第7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