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既有隧道爆破振动监测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科学技术为客户规避风险,创造价值
——四川交博环境检测有限公司
瓦日线南吕梁山隧道应急抢险专项工程爆破振动检测专项方案
编制:凌正东、林圆贵
审核:宋平军
批准:张杰
四川交博环境检测有限公司
二O一七年十二月
目录
一、编制依据及范围 (3)
1.1编制依据 (3)
1.2.编制范围 (3)
二、工程概况 (4)
2.1南吕梁山隧道概述 (4)
2.2南吕梁山隧道整治 (5)
2.3南吕梁山隧道钻爆作业面与保护物位置关系 (5)
三、测试理论 (9)
3.1爆破振动机理 (9)
3.2安全质点振动标准 (10)
3.3振速、距离和药量的关系 (11)
3.4监测目的与测点布置 (13)
3.5监测仪器与原理 (14)
四、监测方案 (18)
4.1监测对象及项目 (18)
4.2检测目的 (188)
4.3监测点布置 (19)
4.4监测方法及精度 (23)
4.5监测频率及时间安排 (244)
4.6监测预警指标 (255)
4.7监测联控联动机制及数据反馈 (255)
4.8个别质点振速过大和振动波形失真分析及应急处置 (255)
4.9监测各工序质量控制措施 (266)
4.10监测成果及提交形式 (26)
4.11.拟投入本项目设备仪器及人员 (27)
五、监测实施 (28)
5.1.监测前的准备工作 (28)
5.2设备安装 (300)
5.3客户端安装及配置 (322)
5.4振动监测 (333)
5.5系统维护 (355)
5.6特殊情况 (37)
六、监测量及报价 (39)
6.1监测总量 (39)
6.2委托报价 (400)
附件1既有隧道监测布点剖面图 (411)
附件2:爆破与保护物位置关系图 (422)
附件3:上下行线断面布设图 (433)
附件4:《爆破振动检测原始记录表》 (44)
附件5:《爆破振动检测简报格式》 (445)
附件6:爆破振动检测资质 (46)
附件7:检测机构近期业绩 (482)
一、编制依据及范围
1.1编制依据
(1)《南吕梁山隧道应急抢险施工程段落分布图》
(2)现场勘察及相关咨询的分析;
(3)本工程设计、施工及管理的依据和有关法律法规:
《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14);
《铁路隧道监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
《铁路工程爆破振动安全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GB10204);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4)南吕梁山隧道应急抢险施工程设计说明及相关施工图。

(5)相关同类工程资料。

1.2.编制范围
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ZNTJ-7标南吕梁山隧道上行线及下行线特殊地质灾害应急抢险工程施工。

二、工程概况
2.1南吕梁山隧道概述
南吕梁山隧道设计为双洞单线隧道,上行线全长23468.5M,下行线全长23441M。

ZNTJ-7标施工范围K297+184~K308+002,全长10818M。

南吕梁山隧道灾害主要由复杂地质构造、地下水变化、含膏盐岩等特殊地质灾害因素所致。

对严重病害段落先行进行处理,施工过程中根据监测情况动态调整专项段落及措施。

上行线整治段落共计4490M(见表2.1-1上行隧道处理段落统计表),原设计当中,Ⅳ级围岩2292M,Ⅴ级围岩488M,其中初支有钢架段共1051M,二衬有钢筋段有22M;下行线整治段落共计3962M (详见表2.1-2下行隧道处理段落统计表),原设计当中,Ⅳ级围岩1693M,Ⅴ级围岩645M,其中初支有钢架段共830M,二衬有钢筋段有55M。

表2.1-1上行隧道处理段落统计表
序号线别运营里程段落长度
1
上行线K298+180~K298+980800
2K300+000~K300+630630 3K302+200~K302+770570 4K303+120~K303+960840 5K304+870~K305+750880 6K298+980~K299+400420 7K302+770~K303+120350 84490
表2.1-2下行隧道处理段落统计表
序号线别运营里程段落长度
下行线K298+100~K299+3501250 K300+240~K300+700460 K301+325~K301+525200 K301+980~K302+210230 K302+628~K302+853225 K303+105~K303+850745 K305+181~K305+781600 K302+853~K303+105252
3962
2.2南吕梁山隧道整治
根据设计方案,隧道处置采取全环拆换处理方式,并按照先加固后拆换的原则,对已破损衬砌及背后围岩进行预加固后再拆除;对拆换段落围岩进行扩挖,增大二次衬砌净空横断面及仰拱混凝土厚度。

整治工作总体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上行线封锁整治阶段。

开通下行线,封锁上行线。

封锁时间为8个月。

封锁施工内容:拆除K298+100~K309+259段四电及钢轨后,上行线封锁整治施工,完成全环拆换4490M(第一、二、三、四、五、六、七段分别完成拆换施工800M、630M、570M、840M、880M、420M、350M);完工后恢复线路及四电设施,验收开通上行线。

第二阶段:下行线封锁整治阶段。

开通上行线,封锁下行线。

封锁时间是5个月,计划2018年7月23日~2018年12月29日。

封锁施工内容:完成全环拆换3962M(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段分别完成拆换施工1250M、460M、230M、225M、745M、600M、252M);整治完成后,恢复线路及四电设施,验收开通线路,完成全部整治施工任务。

施工设计方案中,本工程拟定采用钻爆法施工为主,机械及人工开挖为辅的施工方式,一方面钻爆作业点邻近运行铁路,需全程进行爆破的控制,避免爆破施工诱发的振动将对围岩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和破坏,另一方面铁总公司要求13个月内完成病害治理工作,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预先挖4#斜井和5#斜井辅助施工。

2.3南吕梁山隧道钻爆作业面与保护物位置关系
根据施工设计方案获取,南吕梁山隧道整治工程施工过程中,爆破振动主要影响四个区域(下述关系图中,蓝色箭头表示爆破作业,黑色箭头表示影响区域)。

①:4#和5#斜井上跨通道(新建)开挖对下行线运行铁路的影响
②:4#和5#斜井平导(新建)开挖对下行线运行铁路的影响
③:上行线整治阶段对下行线运行铁路的影响
④:下行线整治阶段对上行线运行铁路的影响
图2.3-14#斜井上跨通道与保护物位置关系
图2.3-25#斜井上跨通道与保护物位置关系
图2.3-34#斜井与保护物位置关系
图2.3-44#斜井平导与保护物位置关系
图2.3-5上行线整治区域与保护物位置关系
表2.3-1上行隧道整治阶段与保护物的位置关系表
邻近隧道(下行)里程范围既有构筑物既有隧道延米

净距范围
K298+180~K298+980隧道80030
K300+000~K300+630隧道63030
K302+200~K302+770隧道57030
K303+120~K303+960隧道84030
K304+870~K305+750隧道88030
K298+980~K299+400隧道42030
K302+770~K303+120隧道35030
图2.3-6下行线整治区域与保护物位置关系
表2.3-2下行隧道整治阶段与保护物的位置关系表
邻近隧道(上行)里程范围既有构筑物既有隧道延米数净距范围
K298+100~K299+350隧道125030
K300+240~K300+700隧道46030
K301+325~K301+525隧道20030
K301+980~K302+210隧道23030
K302+628~K302+853隧道22530
K303+105~K303+850隧道25230
K305+181~K305+781隧道74530
K302+853~K303+105隧道60030
三、测试理论
3.1爆破振动机理
在岩土介质中,由于高能量震源的瞬时激振(如爆破、打桩、强夯等),使岩土体产生剧烈的振动,这种振动在岩土介质中,依靠介质相邻点间的相互作用,以激振点(区域)为中心,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外围传播。

一般而言,地震波的振幅(或能量)随着离开震源的距离增加而减小,这一现象称为振动的衰减;其衰减的原因有两个方面:其一、地震波离开震源的距离越远,其波阵面越大,即引起振动的区域越大,致使波阵面上能量密度减小,导致振动衰减;其二、介质发生振动,相邻介质或相邻介质的质点间发生摩擦,将传播至此的动能转变为热能而消耗掉,导致振动衰减。

地震波的传播与衰减,不仅会在三维空间内表现出来,而且会在时间上表现出来。

当我们沿着离开震源的矢径方向在介质表面布置拾振器时,地震波就会在拾振器上反映出来。

从理论角度出发,假设振动的速度变化规律符合F(X,T)关系,则振动的位移和加速度的变化规律分别为∫F(X,T)和Fˊ(X,T)。

但是在实际的工程中,速度、位移和加速度之间,这种严格的积分和导数关系是难以确定的。

在实际工程中,是以数理统计方法配以数据处理进行研究分析的。

通过对监测点拾振信号的研究分析,即可确定地震波的振动速度幅值,从而根据这种已知区的振动,推断爆破施工振动对已有建(构)筑物的影响。

图3.1-1振动监测工作示意图
3.2安全质点振动标准
爆破测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研究爆破地震波的衰减规律,地质构造及地形条件对它的影响,地震波参数和爆破方式的关系;另一方面是研究建(构)筑物,对于爆破振动的响应特征,这一响应特征与爆破方式、构筑物结构特点的关系。

就具体内容而言,爆破振动测试的内容包括:地表质点振动速度、振动位移、振动加速度测试;结构、建筑物的反应谱测试。

根据《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14)规定:建(构)筑物的爆破振动判据,采用保护对象所在地质点峰值振动速度和主振频率两个指标。

一般建(构)筑物的爆破地震安全性应满足安全振动速度的要求,并对主要类型的建(构)筑物的安全质点振动速度有如下规定:
序号保护对象类别安全允许质点振动速度V,CM/S
F≤10H Z10H Z<F≤50H Z F>50H Z
1土窑洞、土坯房、毛石房屋0.15~0.450.45~0.90.9~1.5 2一般民用建筑物 1.5~2.0 2.0~2.5 2.5~3.0 3工业和商业建筑物 2.5~3.5 3.5~4.5 4.2~5.0 4一般古建筑与古迹0.1~0.20.2~0.30.3~0.5 5水工隧洞7~88~1010~15 6交通隧道10~1212~11515~20 7矿山巷道15~1818~2520~30 8永久性岩石高边坡5~98~1210~15
9新浇大体积混凝土(C20):
龄期:初凝~3D
龄期:3D~7D
龄期:7D~28D
1.5~
2.0
3.0~
4.0
7.0~8.0
2.0~2.5
4.0~
5.0
8.0~10.0
2.5~
3.0
5.0~7.0
10.0~12
注1:表中质点振动速度为三分量中的最大值;振动频率为主振频率。

注2:频率范围根据现场实测波形确定或按如下数据选取:硐室爆破F<20H Z;露天深孔爆破F=10~60H Z;露天浅孔爆破F=40~100H Z;地下深孔爆破F=30~100H Z;地下浅孔爆破F=60~300H Z。

注3:爆破振动监测应同时测定质点振动相互垂直的三个分量。

在按上表选定安全允许质点振速时,应认真分析以下影响因素:
——选取建筑物安全允许质点振速时,应综合考虑建筑物的重要性、建筑质量、新旧程度、自振频率、地基条件等;
——省级以上(含省级)重点保护古建筑与古迹的安全允许质点振速,应经专家论证后选取,并报相应文物管理部门批准;
——选取隧道、巷道安全允许质点振速时,应综合考虑构筑物的重要性、围岩分类、支护状况、开挖跨度、埋深大小、爆源方向、周边环境等;
——对永久性岩石高边坡,应综合考虑边坡的重要性、边坡的初始稳定性、支护状况、开挖高度等;
——隧道和巷道的爆破振动控制点为距离爆源10~15M处;高边坡的爆破振动控制点为上一级马道的内侧坡脚。

——非挡水新浇大体积混凝土的安全允许质点振速按本表给出的上限值选取。

3.3振速、距离和药量的关系
(1)振速、距离和药量的关系
爆破振动安全允许距离,按下式计算。

安全允许质点振速
式中:R——爆破振动安全允许距离,M;
Q——炸药量,齐发爆破为总药量,延时爆破为最大单段药量,KG;
V——保护对象所在地安全允许质点振速,CM/S。

K,a——与爆破点至保护对象间的地形、地质条件有关的系数和衰减指数,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在无试验数据的条件下,可参考表3.3-1选取。

13-2爆区不同岩性的K、a值
表3.3-1岩性
K a 坚硬岩石
50~150 1.3~1.5中硬岩石
150~250 1.5~1.8软岩石250~350 1.8~2.0
①在复杂环境中多次进行爆破作业时,应从确保安全的单响药量开始,逐步增大到允许药量,并按允许药量控制一次爆破规模。

②核电站及受地震惯性力控制的精密仪器、仪表等特殊保护对象,应采用爆破振动加速度作为安全判据,安全允许质点加速度由相关运营单位和仪器、仪表说明书给出。

③高耸建(构)筑物拆除爆破安全允许距离包括建(构)筑物塌落触地振动安全距离和爆破振动安全距离。

(2)测量和计算K、a 值
振动衰减规律与场地地质、地形条件等因素有关,根据位于直线上的各振动监测点振动幅值变化可以计算表征振动衰减规律的K、a 值,计算方法一般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计算。

根据萨道夫斯基公式:
α)(3/1R
Q K v =式中:
Q ---齐爆药量(KG ),
R ---爆心距(M ),
V —地振动质点最大速度(CM /S ),
K、a 为与点至保护对象间的地形、地质条件有关的系数和衰减指数。

对上式两边取对数,则得:
)(R
Q K v 3/1log log log α+=引入变量:v
y log =K k log =)(R
Q x 3/1log =x k y α+=上式为一元线性回归方程,K 、Α为回归方程的回归系数。

根据最小二乘法,将各监测点的质点振动速度值及齐爆药量Q、爆心距分别代入上式,进行回归分析计算,得到该地质与地形条件下的K 和Α值。

必要时,可分别计算竖向、水平径向和水平切向质点振动参数K 和Α值。

3.4监测目的与测点布置
①用于测评爆破振动对建(构)筑物的影响,测点应布设在爆破安全距离范围内,靠近爆源区的建(构)筑物部位,且能够全面的反映各个监测区域振动影响情况,传感器的安装见图3.4-1:
爆破区
图3.4-1振动监测点布置图
②用于研究爆破地震波的衰减规律,地质构造及地形条件对的影响,地震波参数和爆破方式的关系;测点应布设在同一直线上,且遵循近密远疏和同一高程得原则布置测点,测点布设见图3.4-2:
图3.4-2测点布置图
3.5监测仪器与原理
(1)基本工作原理
仪器由独立的采集模块和一内部计算机系统相连组成,每一模块均含有一个时基控制器和3个采集通道。

模块间以时钟、触发总线来同步,可保证各通道同时触发和同时记录。

采集通道把采集的数据分别存入各自的存储器中,CPU通过统一的系统总线来存取指定的通道数据,并控制各采集模块的参数和状态。

由于每个通道自带24位A/D和存储器,在并行采集时,通道间相差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图3.5-1仪器工作示意图
当爆破激发测点质点振动时,拾振器感知和量化该振动信号,最终将振动信号转为可存储可分析得数字信息,测试系统示意图如下:
①测试系统
②分析处理系统
③现场检测与信号处理过程
测试系统
(2)基于4G 通讯得分布式爆破振动测控系统
系统主要由传感器、振动记录仪、数据中心和客户端四个部分构成。

在爆破现场测试前,固定好传感器后打开记录仪电源即可离开现场,通过远程计算机客户端完成参数设置和启动采集后,记录仪进入工作状态。

当爆破振动信号传来时,系统会自动记录和存储振动信号,并将采集到整个动态波形实时上传至数据中心,测试人员在异地通过客户端控制仪器和管理文件。

拾振器数据存储体振动记录仪数据存储体测振仪计算机分析打印机
专用分析软件专用
软件
专用软件
图3.5-2.分布式爆破振动测控系统示意图
(3)L20-N型爆破测振仪
品牌:交博科技产地:四川成都厂家:成都交博科技有限公司
爆破测振仪L20-N内置4G通信模块,在任何有手机网络的地方,可以将仪器采集到的爆破振动数据与波形实时上传至专用服务器内,用户可在异地通过客户端或智能手机控制仪器和管理文件,该仪器具有能耗低、耐久性优、操作简便的特点,适用于既有线隧道、输油管道、桥梁、地铁等需要长期振动检测的场合。

技术参数
许可证:国家制造计量许可证书(CMC)川制00000488-1通道数:三通道并行采集
A/D精度:24Bit
采样率:1K-100KSps,多档可调
频率范围:1Hz-500Hz
幅值量程:0.01cm/s-35.5cm/s
测试精度:测试精度±5%,读数精度0.01%
记录模式:波形模式、电平模式、时间模式
记录长度:1秒-99秒,连续可调
触发电平:0.01cm/s-35.5cm/s,连续可调
时间间隔:0-3600s
上网方式:支持LAN/WAN/ADSL有线网络接入
WI-FI局域网接入
电信、联通、移动2/3/4G手机网络接入
报警:仪器异常或幅值超标时主动以短信/电邮报警
通信接口:LAN/USB接口,支持U盘导出数据
存储容量:16GB固态硬盘,超10240次爆破事件存储
显示屏: 3.7寸LCD屏,全中文显示
工作环境:-30-75℃,90%RH
尺寸/重量:175*108*72mm(长宽高),含手提箱重3.1Kg
质保期:叁年
四、监测方案
4.1监测对象及项目
(1)监测对象
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加强邻近既有线施工安全管理的通知》(铁总安监电〔2015〕75号)、《太原铁路局关于落实总公司加强邻近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的通知》(太铁安监函[2015]380号)以及《爆破安全规程》(GB6722—2014)的规定,为了保证既有隧道二衬结构及运营安全,新建隧道爆破施工时,需对既有隧道二衬爆破振速进行全程监测,确保爆破施工的安全性。

具体范围
①南吕梁山隧道上行线(下行线封锁施工)K298+100~K299+350、K300+240~K300+700、K301+325~K301+525、K301+980~K302+210、K302+628~K302+853、K303+105~K303+850、K305+181~K305+781、K302+853~K303+105;
②南吕梁山隧道下行线(上行线封锁施工)K298+180~K298+980、K300+000~K300+630、K302+200~K302+770、K303+120~K303+960、K304+870~K305+750、K298+980~K299+400、K302+770~K303+120;
③4#、5#斜井跨通道施工期间,南吕梁山隧道下行线。

K302+280~K302+510(左右有延长)、K295+879~K295+989,
④4#、5#斜井平导施工期间,南吕梁山隧道下行线K302+770~K302+510、K295+934~K295+044;K302+210~K303+244,K298+684~K298+884(施工未确定区域,)(2)监测项目
既有线隧道结构爆破振速监测。

4.2检测目的
南吕梁山隧道应急抢险施工程爆破施工对邻近既有营运铁路存在爆破振动影响,本次对既有铁路的隧道进行爆破振动监测,目的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提高隧道开挖爆破施工的安全程度和安全管理水平,减少和控制施工中的危险、有害因素,降低施工安全风险,预防事故发生,及时反馈监测结果,进一步优化爆破参数,确保邻近既有铁路的安全运营。

(1)通过快速、准确检测质点振动强度,积累相关数据,为指导施工方案修正、限制和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2)通过爆破试验数据划定原隧道钻爆施工方案的影响范围,结合邻近铁路隧道的安全允许标准,验证原方案的可行性。

(3)对特定区域进行质点振动检测,以保证既有铁路的安全运营。

严格将爆破及其他施工活动引发的振动危害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对监测对象进行安全评价。

(4)对特定位置、可能引起生成安全问题的地段或建筑物进行质点振动检测,为工程验收和可能发生的司法程序提供依据。

4.3监测点布置
(1)布点原则
结合本项目的开挖特点、施工方法、测试条件以及振速控制要求等内容,测点布设如下:
第一阶段:斜井上跨通道
①断面布置:与既有线交叉处布置一个监测点,以该点为中心两侧各设置4个断面,断面间距离依次是5m、10m、20m、20m,同时根据病害严重点位置局部调整监断面。

②测点布置:
上跨前,每个监测断面的迎爆侧边墙上布设1个爆破振速监测点,每个测点布置垂直方向、水平方向和水平切向3个传感器,爆破作业点距既有隧道距离小于30m时增加观测点。

上跨后,每个测点布置垂直方向、水平方向和水平切向3个传感器,爆破作业点距既有隧道距离小于30m时增加观测点。

交叉期间,每个监测断面的两侧边墙上各布设1个爆破振速监测点,每个测点布置垂直方向、水平方向和水平切向3个传感器,测点应在允许范围内靠近拱顶位置。

第二阶段:斜井平导新挖阶段
①断面布置:在垂直于爆破点位布置一个监测点,以该点为中心每30m设置一个监测断面,同时根据病害严重点位置局部调整监测点。

②测点布置:每个监测断面的迎爆侧边墙上布设1个爆破振速监测点,每个测点布置垂直方向、水平方向和水平切向3个传感器。

第三阶段:上行线病害治理阶段
①断面布置:既有线的病害区段内,在垂直于爆破点位布置一个监测点,以该点为中心每15m设置一个监测断面,既有线的非病害区段内,垂直于爆破点位布置一个点位,以该点为中心每20m设置一个监测断面,同时根据病害严重点位置局部调整监测点。

②测点布置:每个监测断面的迎爆侧边墙上布设1个爆破振速监测点,每个测点布置垂直方向、水平方向和水平切向3个传感器。

(2)下行隧道主要监测点布置
下行线断面布设
里程K304+870~K305+750,长880米范围内共布设54个断面,其中K305+181~
K305+750,长569米范围内每15米设置一个断面,共计38个断面,K304+870~K305+181,长311米范围内每20米设置一个断面,共计16个断面;
里程K302+210~K303+850,长度1640米范围内共布设110个断面,其中K303+850~K303+950,长110米范围内每20米设置一个断面,共计6个断面;K302+628~K303+850长1222米范围内每15米设置一个断面,共计82个断面,K302+200~K302+628长428米范围内每20米设置一个断面,共计22个断面;
里程K300+050~K300+630,长度580米范围内共布设37个断面,其中K300+240~K300+630,长390米范围内每15米设置一个断面,共计27个断面;K300+050~K300+240长190米范围内每20米设置一个断面,共计10个断面;
里程K298+180~K299+080,长度900米范围内每15米设置一个断面,共计61个断面;
第三部分:4#斜井上跨通道和平导断面布设
4#斜井上跨通道和平导施工主要影响区域为K295+879~K306+044,该区域共布设,13个断面,K295+879~K295+989布设9个断面(上跨原则布置),K295+934~K296+044监测断面6个断面,
第四部分:5#斜井上跨通道和平导断面布设
5#斜井上跨通道和平导施工主要影响区域为K302+280~K302+770,该区域共布设27个断面,其中K302+280~K302+370,长90米范围内每隔30米设置一个断面,共计4个断面,K302+370~K302+510,长140米范围内工设置12个断面(上跨原则布置),K302+510~K302+770,长260米范围内布设11个断面。

4.4监测方法及精度
(1)爆破振动监测
①爆破振动监测采用成都交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爆破测振仪L20-N型测量。

②每次测量3个断面,每个测点测量3个方向振速。

③爆破振速监测精度为0.01cm/s。

(2)主要技术要求
①为了真实反映爆破对既有隧道的影响程度,原则上每次爆破最少同时监测3个断面,即在病害影响区为区域内距离开挖面最近一个监测断面和前后15m各一个监测断面;在非病害区域内距离开挖面最近一个监测断面和前后20m各一个监测断面。

在无临空面的开挖区域及易出现险情的病害区域应增加观测点。

②测点安装在隧道侧壁,距地高度约1m,使用传感器夹具与膨胀螺栓把传感器固定在侧壁上。

③检测过程中应保持断面及测点环境的整洁,安装过程中严禁破损目标保护物,离场前清点物品,严禁遗漏物品在检测作业点;
④断面布设前后需对断面及邻近断面进行宏观调查,填写宏观调查表并留影像资料,经过敏感区域时应增加洞内巡查频率;
4.5监测频率及时间安排
爆破监测时间应贯穿瓦日线南吕梁山隧道应急抢险专项工程及4#和5#斜井开挖过程,具体要求:
(1)爆破监测频率为每次爆破进行测量。

(2)首次安装仪器需在试爆开始前2周做好准备工作,在取得工务段许可后,在火车运行空窗期进隧道安装和移动仪器。

每次爆破前1小时做准备。

(3)由于铁路路线繁忙,不宜每次都进入洞内进行拾振器的安装和测振仪的开关,因此,利用天窗时间将传感器和测振仪在洞内安装好。

根据需要,定期进入洞内进行传感器和测振仪的移位和检修。

(4)结束标准:爆破作业面移出影响区域,隧道结构无异常情况时,可结束爆破振动监测工作。

4.6监测预警指标
(1)爆破振动监测预警一般以爆破振速变化量进行控制。

(2)爆破振动控制值与预警值根据杭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ZNTJ-7标,瓦日线南吕梁山隧道应急抢险施工程专项爆破方案规定施行;
(3)当监测发现营业线振动速度大于控制值时,须立即组织对既有铁路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并停止爆破,重新研究爆破方案。

4.7监测联控联动机制及数据反馈
(1)爆破前向相关设备管理单位提交爆破计划安排,根据批复的计划、爆破方案进行爆破作业,埋设监测装置和连接监测网络,进行爆破施工;监测单位填写《爆破振动检测原始记录表》并将《爆破振动检测原始记录表》数据反馈给施工现场,进行参数优化调整;形成试爆成果报告。

过程中设备管理单位、监理单位全过程见证、监控作业。

(2)监测数据达到预警值、控制值时分别及时向相关单位发送预警报告,并加强现场巡视。

(3)定期形成日报、周边及月报等资料,报送相关单位。

4.8个别质点振速过大和振动波形失真分析及应急处置
爆破监测过程中可能出现个别质点振动速度过大或振动波形失真的情况,造成振速过大的主要原因和应急处置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