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幻电影为什么能够风靡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科幻电影为什么能够风靡世界
在过去20年里,全球每年票房价值最高的影片,几乎全部为美国所产,可以说,美国电影风靡世界。
这些影片中,除了写实片如《泰坦尼克号》、《加勒比海盗》等外,科幻片占据了极大的比例。
每个国家都拍电影,但能风行世界的似乎只有美国的影片尤其是科幻片。
美国科幻电影之所以引人入胜,主要是其呈现了瑰丽多姿的奇幻世界,给人以种种惊奇的视觉震撼。
美国人的行事风格,可以用他们社会上最流行的两个词来概括:“疯狂”和“酷毙”。
科幻电影可以摆脱现实的束缚,让美国人的这种生活追求达到极致。
以前美国人是在观看西部电影中获得这种情感满足,最近一二十年则转向了科幻片。
然而,对于一般人来说,不大容易搞清科幻电影的故事情节,因为科幻电影是建立在当代科学发展的概念之上的,诸如相对论、黑洞、基因等等,如果没有相应的科学知识背景,就很难领悟电影的寓意所在。
况且科幻电影都是以西方现实生活为基础的虚拟故事,与中国观众的生活经验差别甚大,不容易弄明白其情节发展逻辑,结果很多人就是看个热闹。
科幻电影不同于神话,也有别于志怪文学,突出表现在它是建立在现代科学的概念之上的。
在过去100年里,人类在科学技术上取得的进步比之前整个人类文明史还多,不仅有许多重大的发现,还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科学概念。
然而,科学探索也是有局限性的,会受当时的实验条件和认知水平制约,科幻电影正好可以弥补这一不足,把科学假想在想象的世界里予以充分的演绎。
贰
您知道科幻片里都演绎了什么科学常识?
对于科幻电影,如果一个人不满足于仅仅看个热闹,还想看出个门道,那么就得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应该在当代科学发展知识上补补课。
最近这些年风行世界的科幻电影,都有其科学背景,下面我们略举数端。
《回归未来》:演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自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提出以后,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它让现代人认识到时间不再是绝对的。
从理论上讲,人们可以乘坐超光速运载工具回归到过去,同样也可以超越现在提前走向未来某一时点,让时间倒流。
演绎这种观念的科幻大片特别多,最有名的应属上个世纪80年代的电影《回归未来》,故事从现代大都市——洛杉矶的生活说起,让主角乘坐宇宙飞船一步一步回归到恐龙时代,让人领略地球演化的不同时期的风貌。
这不需要什么故事情节,单单就人能做时间倒流旅行就是一件激动人心的事。
关于时间旅行的科幻片就有一大堆,人们耳熟能详的就有《终结者》、
《时光机器》、《X战警:未来昔日》等。
可以说爱因斯坦的时间观是被科幻片演绎得最充分的一个科学概念。
《黑洞频率》:述说物理学上的“黑洞”理念
宇宙中“黑洞”的存在是人类最伟大的科学发现之一,它是根据广义相对论所预言而做出的假说,推测在宇宙空间中存在的一种质量相当大的天体和星体。
在理论物理学上,黑洞是由质量足够大的恒星在核聚变反应的燃料耗尽后,发生引力坍缩而形成的。
黑洞的质量极强大,它产生的引力场能让任何物质和辐射都无法逃逸,就连传播速度最快的光也逃逸不出来。
《黑洞频率》就是根据“黑洞”概念而演绎的科幻片,叙述一段借助神秘力量使得无线电具有跨越时空的功能,遭遇此经历的父子两人相互影响,进而改变他们之后的一生。
整个剧情跨越两大时空,儿子与30多年前去世的父亲竟然在不可思议的时空重叠中相认,彼此谈起各自的生活环境及遭遇。
如果不了解有关的科学背景,就会觉得剧情荒诞不经,无法领悟剧作者根据科学而驰骋的想象魅力。
《阿凡达》:将基因工程与外星生命体理念化入影片
生命科学是当今最活跃的科学领域之一,转基因技术已经普遍用于各种植物培育,然而对于人类的实验还受到道德伦理的约束而无法全面开展。
可是没有关系,人们可以在科幻电影中做到这一点。
此外,宇宙中是否存在着其他生命体,这一直是科学探索之谜。
有史以来票房价值最高的《阿凡达》,就是把这两种科学理念融为一体,打造成一个艺术丰碑。
故事发生的时间设定于2154年,当时人类正在南门二恒星系生态茂盛的潘多拉卫星上开采珍稀矿产。
采矿殖民者不断扩张,威胁到了当地部落纳美人的生存,纳美人是潘多拉星球上有感知智慧能力的类人种族。
电影的标题“阿凡达”,指的就是经过基因改造而能为部分人类所控制的纳美人身体。
人类利用他们同潘多拉星上的原住民进行交流,由此而演绎出一段人类与外星生命的浪漫故事。
这部影片基于的科学理念是:转基因可以改变人类的智慧,类人类的生命体可能存在于其他星球,而不同星球上的生命体有着不同的基因,他们之间的沟通有障碍。
《复仇者联盟》:述说永动机的物理学梦想
发明永动机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梦想,这类机器不需要补充任何能量就可以一劳永逸地运转下去。
可是这种设想后来被物理学证明是不可能实现的,然而,编剧在科幻影片中让人类这个梦想成真。
《复仇者联盟》讲的是这样的故事:在公元965年,一个拥有永恒能量的神物“宇宙魔方”被一个宇宙
文明封存在地球。
1942年,纳粹神秘科学组织“九头蛇”在挪威滕斯贝格找到了魔方,也在进行历史上第一次能量提炼的同时唤醒了宇宙另一边的一个外星族群,他们由此获知地球的存在。
由此演绎出一则激动人心的史诗般的英雄故事。
科幻片让科学上无法实
现的假说,在虚幻世界里成真。
《机械战警》:表述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的伦理问题
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科学分支,由此而产生的一个科学问题就是:机器人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替代人类的智力?是否可以赋予机器人以情感?将来人类是否会被机器人所统治?《机械战警》就是演绎机器人智能这一概念,故事以2028年的底特律为背景展开,讲述成为机械人科技发展核心的跨国企业欧米公司用超人的力量使得美国在世界各地的战争中取得胜利,但由于对机器人没有人类良知和道德思维的顾虑,美国民众和国会议员大多反对在本土部署机器警察和士兵,然而,欧米公司却希望这种科技更加普及化,由此,演绎出一系列引人入胜的机器人与人类较量的故事。
《量子启示录》:讲述量子力学和暗物质的概念
量子力学是20世纪物理学的最大进展之一,“量子”指不可分割的基本粒子,比如“光的量子”是光的最小单位。
“暗物质”也是人类最伟大的科学发现之一,是指无法通过电磁波的观测进行研究,也就是不与电磁力产生作用的物质。
科幻片《量子启示录》就是把这两个科学概念糅合在一起讲述:一天,美国航天局发现一个彗星离奇地改变了轨道,科学家计算后发现一个暗物质天体将在96小时内撞向地球,它能够吞噬物质、光、引力和时间,因此地球将在随后的三天中消失,于是航天局找来两个科学家来挽救地球免遭毁灭。
可是到了最后两个小时,这两位科学家还是一筹莫展,大难将要降临。
就在这紧要关头,一个患有孤独症的物理学家最终使用了非传统的计算方法,使时间穿梭到过去,最终在时间里把“暗物质天体”消除了。
如果没有现代物理学的知识,就会觉得这部电影有些莫名其妙。
叁
科幻片不仅提示对未来的忧虑和警示,同时也是“科教片”
科幻片只是个笼统的说法,实际上不同的科幻影片的科学成分和幻想成分的比例差别非常大。
不少影片,只是基于一个基本的科学概念而虚构出绝大部分情节。
然而,还有一些科幻片则很接近于真实的科学预测,可以把它们看作“科教片”,比如1993年世界票房价值最高的《侏罗纪公园》,就是把地球生物的演化史的一幕——恐龙时代搬上荧幕。
还有一些科幻电
影属于自然灾难预警片。
美国有一部科教片,讲黄石公园下面蕴藏着一个巨大的岩浆体,历史上曾经爆发过多次,现在仍然十分活跃,预言将来一旦爆发将吞噬整个北美洲。
灾难片《2012》就是根据对美国黄石公园的火山爆发的预测而展开演绎的,最后的结局是先用大型飞机把一些美国人载到世界屋脊——中国的喜马拉雅山,然后再用四个方舟将这些人运向未来某个地方,从而保护住了人类这个品种。
地球变暖和气候改变是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也是最近这些年科学探讨的最大课题之一。
一些美国的大学校长常拿这些问题来勉励新入学的大学生,鼓励他们投身于科学事业中。
过去一年红遍全球的《星际穿越》就是以这个话题开始的,说的是在不久未来,农作物因气候转变和疾病而经常歉收,社会为解决粮食危机而转型为农业社会,人类开始寻找其他出路。
像这些问题是每个普通人所关心的,这也是这部电影的引人入胜之处。
科幻片不仅仅只有娱乐,也有其警醒世人的严肃一面。
中国作家哲夫说:“国外的一些科幻作品,如《阿凡达》、《后天》等,好就好在他们有一种对人性的反思,对于未来的忧虑和警示。
”
肆
科幻片是美国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的国策
在一个国家里,民众的价值观决定了这个国家在哪个领域能人才辈出。
拿体育来说,巴西足球长盛不衰与欧洲足球世界领先,就与这些国家的民众对足球的执著与狂热密不可分。
科学也是如此,一个国家要出科学大师,首先必须要有爱好科学的群众基础。
就拿日本来说,迄今为止,日本本土成长起来的科学家已经有20余人获得了诺贝尔奖,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被3个日本科学家囊括。
看看百年前的日本民众对科学的狂热,就可揭开日本今日科学成就之谜。
1920年,爱因斯坦应日本政府之邀去演讲,日本是亚洲唯一一个曾经邀请这位科学明星的国家。
爱因斯坦在日本的每场演讲的门票都被抢购一空,日方是以门票收入作报酬给爱因斯坦的,爱因斯坦由此发了一大笔财。
爱因斯坦刚到东京的第二天早上打开阳台门,就被眼前的情景吓了一跳:宾馆外的大街上站着一大片黑压压的民众,他们等了一夜要看一眼这位科学巨星,当他们看到爱因斯坦时欢呼不已。
有热爱科学的民众,就会出现科学巨星。
果不出其然,到了上个世纪40年代,汤川秀树成为日本本土第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尔后日本不断在诺奖上有所斩获。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科学技术最发达的国家,它的成功秘诀之一就是培养热爱科学的民众。
在美国政府众多职能中,提高民众的科
学素养已自觉成为其重要职能。
此外,美国的各大科研机构,都肩负着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的职责,每年都设开放日。
乔布斯就是得益于美国的这种文化。
在他不满10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带他到住地附近的美国国家航天局基地参观。
乔布斯就是在那里第一次看到电脑,引起了他的极大好奇心,这为他日后走向电子产业埋下了种子。
美国的大型游乐场所都设有科学教育项目。
像洛杉矶的迪斯尼乐园,那里就有很多根据动漫而建造的游乐设施,诸如《人猿泰山》、《海底总动员》等;此外,还有一个“现代科技馆”,展示现代科技的最新成果,目的是为了向民众特别是青少年普及科技知识。
影视是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的最佳手段。
美国的电视节目有很多是专门讲科技的,最著名的就是“发现”频道。
自从电影被发明后,科幻片就成为美国电影的永久主题。
在无声电影刚刚产生不久,科幻电影就出现了。
现代电影使用的很多题材,像外星人、太空旅行、未来战争、人兽变异、机器人、
人工智能等,在最初的科幻电影中都有体现。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就有《月球旅行记》、《科学怪人》、《海底两万里》、《大都会》、《金刚》等影响世界的影片。
一个国家科学的强盛离不开大众对科学的热情和想象力,科幻片在这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强大作用。
未来中国的科幻片要走向世界,一定要提高编剧和导演的科学修养。
迄今在中国走红的导演几乎清一色是文科出身,中国的电影学院也都是以表演艺术为主,顶多学一些人文方面的课程,学员得不到很好的科学训练。
因此,要提高中国影视的科技含量,就必须首先提高编剧和导演的科学修养,下一代的科幻导演,或许要有理工科的背景。
伍
科幻电影的强大必须要有发达的科幻文学做后盾
科幻电影依附于科幻文学,没有发达的科幻文学做后盾,科幻电影是难于腾飞的。
美国科幻电影的强大,就得益于其异常活跃的科幻小说创作。
美国人在科幻小说家的培养上有很多方式,其中最重要的渠道来自大学正规教育。
北美地区有数百所大学开设和科幻小说有关的专业。
可以说,美国几乎所有州的大学都有科幻小说的相关课程,其中密苏里大学罗拉分校早在1959年就开设了科幻小说课。
不仅是普通州立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美国名校现在也设有科幻小说课程。
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科幻小说知识还走进研究生课堂。
除大学教育外,科幻小说研究协会、科幻诗人协会以及小说写作培训中心等社区机构,也是推动美国科幻创作的重要力量。
最
著名的是堪萨斯大学的GUNN科幻小说学习中心,这个中心提供全方位的创作培训,一些课程是研究生必修科目。
该中心还举办创作评选,为学员颁发奖学金以资鼓励。
在美国,很多科幻小说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选择成为专职写手或电影编剧。
无论如何,科幻小说在美国拥有坚实的读者基础,从事相关创作的人也受到全社会的尊重。
在德国,许多高校设立有科幻文学课程,众多的理科生驰骋科幻文坛。
目前,德国有数万人进行科幻文学创作,其中一半不是职业作家。
德国图书市场报告显示,科幻文学位列“读者最喜欢的文学作品”第二位。
在英国的不少大学,科幻小说创作是从本科到博士阶段贯穿始终的研究方向。
法国是科幻文学的发源地之一,百年来科幻大家层出不穷,但法国大学并没有开设专门的科幻专业,法国科幻作家多为“半路出家”。
相比而言,出版社和杂志社是法国科幻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它们为有志于科幻文学创作的新
手提供练习平台和谋生之路,让他们中的佼佼者可以一路走下去,这也是战后大多数国家科幻类作家的主流培养途径。
而在中国,科幻文学作为专业,是不登大学的大雅之堂的。
今年,北京师范大学将正式招收“科幻文学”方向博士生,填补国内高校在科幻领域的研究空白,被视为中国培养科幻人才的“全新起点”。
我们希望以此为契机,带动我国的科幻文学和电影有一个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