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现代景观设计中的极简主义
走进极简主义风格解读景观设计大师彼得沃克精品PPT课件

LOGO
圣地亚哥市马丁路德金休闲广场城市公园
LOGO
作品特色:
LOGO
彼得·沃克的作品注重人与环境的交流, 人类与 地球、与宇宙神秘事物的联系,强调大自然谜一般的 特征,如水声、风声、岩石的沉重和稳定、飘渺神秘 的雾以及令人难以捉摸的光。他对景观艺术的探索, 达到了当代景观设计的一个新的高度。
1 结构的复杂性及秩序性
哈佛大学唐纳喷泉
LOGO
2 空间上的暗示与场效应
LOGO
❖ 沃克的作品一般没有空间上的明确划分,而是表 现为一种“领域感”,这种领域感的形成有时是 靠改变铺地的材料与颜色, 有时有使用植物,有 时是用设施。
LOGO
❖丸龟火车站广场中, 玻璃纤维制造的相同的石块 如蛇形排开,暗示了广场的走向,石块排成的曲线 一端有意弯成螺旋形, 形成了一种领域感,构成 一个休息空间,在形态上与对面的水池喷泉形成 了空间上的张力。
他有着丰富的从业和教学经验,一直活跃在景观设计教育领域,1978-1981 年曾担任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景观设计系主任。1983年于加利福尼亚州 伯克利市成立了彼得·沃克合伙人景观设计事务所。他最著名的著作是与梅 拉尼·西蒙合作完成的《看不见的花园:寻找美国景观的现代主义》。彼 得·沃克有着超过50年的景观设计实践经验。他的每一个项目都融入了丰富 的历史与传统知识,顺应时代的需求,施工技术精湛。人们在他的设计中可
伯纳特公园
LOGO
LOGO
❖哈佛大学的唐纳喷泉, 由159 块砾石围成多个同 心但不规则的圆圈。这样一个单纯的结构, 造成 其复杂性的是其中心飘浮的捉摸不定的雾,以及 草地、沥青和混凝土小路在圆圈和其附近相互交 叉,使得场地的质感和颜色多样。反过来说, 又 是这些石块组成的圆圈将这三种不同的并且看似 没有规律的“基质”统一起来,组成一个和谐的 整体。
密斯的设计理念

密斯的设计理念
密斯·凡·德罗的设计理念是以极简主义为核心。
他的作品具有简洁、清晰、纯粹的特点,强调形式与功能的完美结合,追求空间的秩序和纯粹性。
首先,密斯强调建筑的纯粹性和简洁性。
他认为建筑应该摒弃所有不必要的装饰和繁杂的细节,追求简单而纯粹的形式。
他的作品中经常使用直线和平面,刻意减少细节和装饰,使建筑的外观简洁大方。
其次,密斯注重建筑的空间感和秩序感。
他强调空间的开放和流动,通过色彩、光线、家具等元素的巧妙运用,打造丰富多变的空间层次。
他的作品中常常使用通透的玻璃墙和无柱的大跨度空间,突破了传统建筑的束缚,给人一种开放、宽广的感觉。
另外,密斯注重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他将建筑纳入到自然环境中,通过灵活的布局和材料的运用,使建筑与周围的景观相融合,形成一种和谐的关系。
他的作品中常常运用钢铁和玻璃等现代材料,利用透明性和反射性打造出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效果。
此外,密斯的设计理念中还包含着人的尊重和舒适性的考虑。
他强调建筑的功能性,追求人的舒适和便利。
他注重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将建筑的功能需求贯穿于整个设计过程中,以提供最佳的使用体验。
总的来说,密斯·凡·德罗的设计理念是以极简主义为核心,追求建筑形式的纯粹性和简洁性,注重空间的秩序感和开放感,追求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同时重视人的尊重和舒适性。
他的设计理念影响了现代建筑的发展,成为国际上广泛流行的设计风格之一。
极简主义

THE END
照明设计
照明设计在室内设计中十分重要。光可以 带来丰富的视觉感受,甚至是材料的选用和 家具的设计所做不到的。每个人对光线的敏 感程度和喜爱程度不同,有些人喜欢呆在光 线充足的地方,有些人则喜欢在暗处停留, 而极简主义者对自然光有着强烈的特殊偏好。 光线在空间里自由穿梭,无拘无束,带走一 切空洞和呆板,直接跟大自然亲近,光线随 着白天黑夜的变化而变化着,散发出不同角 度不同强度的光晕,达到他们所追求的舒适 美好的空间感受。
极简主义的主要特征
极简主义最显著的特征当然就是简洁和明 确。追求的是一种纯粹的、无杂质的艺术效 果。极简主义者的宣言是“少即是多”,即 最简单的形式、最基本的处理方法、最理性 的设计手段求得最深人人心的艺术感受。但 “少”并不是一种盲目的削减,而是复杂的 升华,往往表达出耐人寻味的激情,是一种 高品质的体现。
为了避免自然光源的色彩和样式过于单 调,可以使用适量人工光源,但不要使 用款式复杂的花式吊灯,破坏极简主义 的设计原则。通过在天花板上安装素雅 的小射灯来达到使空间更明亮宽敞的效 果。
极简主义向我们证明:无须多余的装饰, 采用极为简洁的、几何化的形式,运用 简单的手法,就可创作出有活力、高质 量的作品。
作为一个城市公共广场, 它就需要有耐用的公共聚会场所、 人行步道、醒目的夜间照明,还要 有明显特征的入口作为商业区的入 口环境。照明3个部分:分散在花岗 岩小路间的正方形地灯,安装在树 林间的灯光,竖立在长方形水池里 一系列5英尺高的水管——小型喷泉, 夜晚看起来就像烛光。 设计中体现出的细心 谨慎和错综复杂,产生了对空间和 功能的一种新认识。 公园似乎是在展示它 划分与利用空间的不同,以提高使 用空间的人对它的了解认识。
极简义
关于极简主义…
极简主义艺术与当代园林景观设计

极简主义是近年来在艺术发展多元化,各流派思想潮流一同涌现的艺术时代背景下异军突起的艺术流派,以简洁、客观、直接和抽象的形式为特点,通过简约的形态极大地冲击观众的视觉感受和心理体验。
极简主义园林景观设计通过有机结合各个流派的特色,创造出形式新颖、个性强烈的当代化、工业化景观园林。
东西方国家在当代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对极简主义艺术的不同应用受到文化历史的影响和形态塑造。
在风景园林的景观设计理念和手法上,极简主义得到不同程度的应用和发展,极简主义艺术的应用也得到陆续的改善,在国内外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极简主义;当代园林设计;景观设计;艺术应用展受到中西方双重文化的影响,西方文化中园林节奏紧凑的特点影响着极简主义园林的形态构造,其天人相融的自然和谐的精神也被极简主义园林加以运用。
东方艺术文化中着重发展“禅意”和“无为而治”的精神守则对其发展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通过“无”来表达无穷的“有”,印证着“物即其本身”的思想。
古代的人与天地和谐统一的思想影响着极简主义景观设计的发展态势,主张阴阳调和,天地万物各得其所,以及格物致知的精神守则,都对极简主义的景观设计具有一定的约束和引导作用。
现代城市的发展,周遭环境遭到破坏,生态环境和城市建筑的关系趋于紧张,而极简主义为景观设计提供了一种更加生态文明化的建设方式,通过采用适合城市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的设计方式,加强对雨水资源、风力资源、自然光线等方面的利用,加强了人们对保护环境和融合自然的生活意识。
按照景观设计积极降低碳排放量,以及对于建筑设计行业和景观设计行业的生态保护要求,在未来的设计发展过程中,都起到良好的促进和引导作用。
战争之后,由于原材料的短缺,该时代的建筑和景观都力求通过使用最少的资源素材,达到最好的建成效果。
建筑领域,极简主义风格的建筑设计主要采用的建筑材料为钢筋、水泥、不锈钢、铝制品和玻璃等典型的工业化材料,几何形体简单,审美趣味倾向于工业化现代美学和时代应用性。
极简主义与彼得·沃克

2 1 简化 和抛 弃 .
一
规则形式 的简洁 在景观设计 中与 自然植 物 的形态形成对 比 ,
人工 的形 式表达出来 , 边缘整 齐 , 体现工业时代 的特征 。
. 极简主义推崇 非关联 构 图 , 只强调 整体 , 消一切 分散 注 意 3 4 理性 和神 秘 感 的交织 取 些极简 主义的景观 作 品共 同展示 了关于 “ 复杂” 的现 代想 力的细节 。在极简主义 的非关联 构图 中 , 构成元 素之 于整体是从
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属 的, 不同元素之间的联系被取消 。
2 4 材料 .
象力和意 图 , 的则表 达 了最本 质 的原动力 相关 的问题 , 有 以此 探 索 自然 的神秘 和不可 言传 的暗示 。有许 多极简 主义 景观作 品是 显示 出人类 与更 大环境交流的本能渴望 , 出对天地神秘关 联 的 发
极简主义艺术 家多选 用非 天然 或工业 材料 , 比如不 锈 钢、 电
暗示 着超 自然的力量 。 镀铝 、 玻璃 。他们认为 , 直到 2 0世纪上半 叶一直 被人们认 作艺术 意识 和探 寻的信号 ,
. 材料 的, 木头 、 像 石材和青铜 , 都在 暗示 人 的存 在 。尽管 它们 已被 3 5 对 四季 与 自然造化 的体 现 与 自然的贴近应该说 是极 简 主义景 观设计 与其 他设计 相 比 艺术家加工成 各种 形式 的 作 品, 纹 和 大理 石纹 这 些 自然 的痕 木
西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发展

西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历史与发展
1 2
起源
西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 初的现代主义建筑运动,受到工业革命、社会变 革和美学观念转变的影响。
发展阶段
经历了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等多个 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
3
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西方现 代环境艺术设计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智能化 等发展趋势。
大量运用自然元素如木材、石材等,以及绿色植物和自然光,营 造自然和谐的居住环境。
05
西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元素 与技巧
其他风格及特点
北欧风格
01
注重简洁、明亮和实用性,强调自然光和室内环境的通透性。
地中海风格
02
以白色为主色调,搭配蓝色、黄色等鲜艳色彩,营造清新、浪
漫的海滨风情。
日式风格
03
强调自然融合和简约美感,运用天然材质如木材、竹子等,营
02
西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概述
02
西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概述
西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定义和特点
定义
西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是指在现代主义思想影响下,运用艺术手段对室内外环 境进行规划、设计、装饰和布置,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和使用功能的空间环境。
特点
强调功能性与审美性的统一,注重空间布局与流线设计,追求简洁、明快、抽 象的设计风格,运用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注重环保、节能和可持续发展。
03
研究意义
研究西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设计理念和风格,
为中国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研究背景与意义
01
现代社会对环境艺术设计的需求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环境艺术设计的需求不断增加,环境艺术
解读极简主义的景观设计——以玛莎·舒瓦茨的作品为例

Ke r s mi i y wo d n mMim; a d c p e i n Ma h c wa z s l n s a e d sg ; r a S h r t t Au h rS d r s Do g u C l g , u a i e st, 3 2 2 to ’ a d e s n h o l eW h n Un v ri 4 0 1 , e y W u a , b i Ch n h n Hu e, i a
摘 要 极 简 主义 是 一个 独特 的艺 术类 型 。随着 这 门艺术 类 型 的发 展 . 仅 在 艺 术 审美 和 意 识 观 念 上 产 生 了影 响 , 在 不 更
社 会 实 践 上产 生 了深 远 的影 响 . 使 现 代 景 观 设 计 师深 刻 地 促
思 想 、 观 念统 一 起 来 。 新 极 简 主 义 的主 要 特 征 :
me to i t p fa t n to l n t e s n e o e t ei n n ft s y e o r, o n y i h e s f a s t a d h h c
c n e t a mp c . u lo i o il p a t e h d a p o o n o c p u l i a t b ta s n s c a r ci a r f u d c
( ) 制 作 工 艺 上 主 要 运 用 工 业 生 产 方 式 , 显 出 现代 5在 凸 工 业 文 明 的理 念 和 特 征 。
总之 , 极简主义 的设计是极 少 , 但不 显枯燥 ; 简约 , 但不 失美 感 。
2 玛莎 ・ 瓦茨 的设计 作 品实例 分 析 舒
美国当代景观设计大师彼得·沃克的作品及特点

随着 城 市化 的发 展 ,景 观 自 :Ltkf ̄tb,不 断提 高。i 主义在美国当下景观设计的 位与影响力格外突 景观的代表人物将极 简主义 :术 与其 设计 作 品 觉效果和独特 的心灵体验, 戎了一种 “彼得 ·沃
个 人经 历
彼得 ·沃克1932年 出生于美国,1955年从 加利福尼亚大学获得风景 园林
学士学位,同年进入 哈佛大学攻读硕 土。1 957年从哈佛 毕业并获得硕士学 位,随后在哈佛大学的设计研究院 (GSD)任教。同年彼得 ·沃克与佐佐木 ·英
夫教 授 合 作 成 立Sasaki,Walker Associates(简 称SWA)景 观设 计 公 司,自此 开始 了 他今后戏剧性 的职业生涯。在20世纪60年代g1]70年代,彼得 ·沃克在SWA负
乔木沿周围种植,使 整个平面布局规整。在公园的外侧 ,分布着可供 人饼 的树 池 座 椅 ,在 公 园 西 面的 广场 与 其 对面 的雕 塑 形 成 呼应 ,整 体 上该 广 场草坪在形式
和尺度上恰好呼应,加强了公园的整体性。 伯纳特公园的设计整体,可以分成三个 几何 系统。第一层
该 公 园作 为城 市 中心公 园,给 当地市 民创造了一 个可供 休憩 的自然空间,公园中也有平整的休憩草地、纳荫乘凉的树 池、规则 的水池等 景观形式 。结合公 园的地 理位 置与周边环 境,该公 园又具备一定城 市广场的作用,也可以作为周围市 民 的活动空间。整体上该公 园虽然设计手法简单 、形式简约,但 当人们处于其中却能够有不同的感受体验和视觉变化。
柏林索尼中心 2000年德 国索尼中心的建 造不仅在 建筑界 而且在 景观 界 都 引起 了巨大 的轰动。其 中汇集 了商业、酒 店、办 公、餐饮 等 多种建筑用途,整体 上建筑风格前卫、时尚,景观手法与众
极简主义景观设计

南海岸中心广场
皮特·沃克为西萨·佩 里的广场大厦(加利 福尼亚州)入口设计的 不锈钢双池成为建筑 物成功而不可分割的 一部分. 同时人行与
车行入口区及路边停 车区并非与双池隔 离. 因此双池形同城 市雕塑。
皮特·沃克结合草地、 水、 鹅卵石以及弓形正立面建 筑所用的不锈钢材质,
水池反光的“水面”映衬 着天空, 并因风吹和人 的触摸而波光鳞动, 大 石块铺在清浅水池底部,
圆形石阵跨越了草地 和混泥土道路,包围 着两颗已有的树木。 这个由天然石块和雾 喷泉构成的简单、质 朴偷着原始的神秘美 感的唐纳喷泉使这一 小片地方从周遭的匆 忙嘈杂中分离出来, 形成了一个相对静谧 的空间。
春、夏、秋三季,水雾像 云一样在石上舞蹈,模糊 了石头的边界、白云阳光 的反射令水雾产生彩虹; 晚上水雾在灯光的控制下 发出神秘的光。冬天当水 雾冻结时,利用建筑的供 热系统喷雾,当喷泉完全 静止时。则成为白雪优雅 表演的舞台
4、从精神的角度而言, 雾喷泉的细腻、朦胧与 天然石块的粗糙、质朴 的原始美感共同组合而 成的这个空间,试图给 予人们一种特别的相互 交流以及世界交流的方 式
索拉纳IBM研究中心园区
该景观总面积344公顷,主 体是起伏的草地,相间有小 树林和洼地,还种植了柳树 和胡桃等树木。设计师根据 这里自然条件布置道路,建 筑和停车场等。设计方案还 融合了文化模式,让人联想 起该地区曾经的样貌。高速 路出口坡道被改为花园,还 有许多其他的普通建筑特点 也经过了类似的改建,以唤 起人们对该地区农业背景的 记忆。类似的改建方式数不 胜数,最终将该区域变为一 个美观实用的公共空间。沃 克在建筑旁使用了一些极端 几何的要素,与周围环境形 成强烈的视觉反差。
沃克在它周围建立了 两套系统,一是由两 个水池,两条水渠和 一条贯穿前两者的自 然式小溪组成的水的 系统;二是由一条笔 直的主路和垂直于建 筑的三条平行的小路 组成的道路系统,两 套系统交织在一起, 将三组建筑有机地联 系了起来。
西方20世纪70年代以来景观设计的新思潮

西方20世纪70年代以来景观设计的新思潮(1)“后现代主义”与景观设计20世纪60年代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进入全盛时期,而在文化领域出现了动荡和转机。
一方面,50年代出现的代表着流行文化和通俗文化的波普艺术到60年代漫延到设计领域。
另一方面,进入60、70年代以来,人们对于现代化的景仰也逐渐被严峻的现实所打破,环境污染、人口爆炸、高犯罪率,人们对现代文明感到失望、失去信心。
现代主义的建筑形象在流行了三、四十年后,以渐渐失去对公众的吸引力。
人们对现代主义感到厌倦,希望有新的变化出现,同时,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成为普遍的社会心理,历史的价值,基本伦理的价值,传统文化的价值重新得到强调。
其特征:历史主义、直接复古主义、新地方风格、因地制宜、建筑与城市背景相和谐、隐喻与玄学及后现代空间。
(2)“结构主义”与景观设计结构主义大胆向古典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提出置疑,认为应当将一切既定的设计规律加以颠倒。
如反对建筑设计中的统一与和谐,反对形式、功能、结构、经济彼此之间的有机联系。
认为建筑设计可以不考虑周围环境或文脉等,提倡分解、片段、不完整、无中心、持续地变化…… 结构主义的裂解、悬浮、消失、分裂、拆散、位移、斜轴、拼接等手法,确实产生一种特殊的不安感。
(3)极简主义与景观设计极简主义通过把造型艺术剥离到只剩下最基本元素而达到“纯粹抽象”。
极简主义艺术家认为,形式的简单纯净和简单重复,就是现实生活的内在韵律。
极简主义的特征:①、非人格化、客观化,表现的只是一个存在的物体,而非精神,摒弃任何具体的内容、反映、联想;②、使用工业材料,如不锈钢、电镀铝、玻璃等,在审美趣味上具有工业文明的时代感;③、采用现代机器生产中的技术和加工过程来制造作品,崇尚工业化的结构;④、形式简约、明晰,多用简单的几何形体,具有纪念碑式的风格;⑤、颜色尽量简化,作品中一般只用黑白灰色,色彩均匀平整;⑥、在构成中推崇非关联构图,只强调整体,重复、系列化地摆放物体单元,没有变化或对立统一,排列方式或依等距或按代数、几何倍数关系递进;⑦、雕塑不使用基座和框架,将物体放在地上或靠在墙上,直接与环境发生关系。
园林景观设计——中西方传统园林设计风格解析

中西方传统园林设计风格解析园林是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过程中,以营造理想生活环境为目的所应用的美学认识和思维的集中体现。
在悠久的文化发展过程中,中西方的园林因不同的历史背景、不同的文化传统而形成了迥异的风格。
一、不同的自然观中西方对待自然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
西方人善于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积极进取,他们在与自然的抗争中获得快感和乐趣,并且认为这是一种文明的进步;而中国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因此,不同的自然观在造园艺术上地体现出风格迥异的特点。
中国自古地大物博,建筑艺术源远流长。
不同地域和民族其建筑艺术风格等各有差异,但其传统建筑的组群布局、空间、结构、建筑材料及装饰艺术等方面却有着共同的特点。
西方园林所体现的是人工美,布局对称、规则、严谨,从而呈现出一种几何图案美,从现象看西方造园主要是立足于用人工方法改变其自然状态。
西方园林注重外在几何秩序的形式美感,同时,更注重外在几何秩序的功能性,以人为本,例如很早就有了功能明确的剧场、庭架、迷园、泳池等户外娱乐场所,充分体现了一切为人服务的观点。
二、中国传统园林设计风格分析(一)皇家园林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建设,历时近百年,在北京西北郊建成了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畅春园、圆明园共计五座皇家园林,统称为“三山五园”。
与这几座大园同时建造的还有一批专门赐给皇子、皇亲的小型赐园,例如圆明园附近的熙春园、勺园、朗润园等,使北京西北郊出现了一个迄今世界上最庞大的皇家园林区,它们表现了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最高成就。
这些皇家园林其特点主要有:1、规模大。
2、帝王苑囿的建筑布局与形式除宫室部分较工整严谨外,其他多较活泼,随意布局建筑式样多变,与地形结合紧密,建筑体量比较小巧素雅,常不用斗拱,但同私家园林相比,又显得堂皇壮丽。
苑中的中心建筑,为了与空间相称,体量尺度都很高大。
3、帝王苑囿主要依靠堆土来形成山丘涧壑的地形起伏,再适当点缀山石,形成真山与假山相结合的方式。
浅析彼得.沃克的极简主义景观

浅析彼得.沃克的极简主义景观摘要:极简主义(Minimalist)是在早期结构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艺术门类,又称最低限度艺术,是20世纪世界最伟大的建筑大师之一的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的一个重要设计理念。
极简主义艺术被彼得·沃克这位先锋园林设计师运用到他的设计作品中去,并在当时社会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和争议。
他的每一个项目都融入了丰富的历史与传统知识,顺应时代的需求,施工技术精湛。
人们在他的设计中可以看到简洁现代的形式、浓重的古典元素,神秘的氛围和原始的气息,他将艺术与景观设计完美地结合起来并赋予项目以全新的含义。
关键词:极简主义;彼得·沃克;简洁;自然;设计思想:彼得沃克将极简主义解释为:物即其本身。
(The object is the thing itself)。
“我们一贯秉承的原则是把景观设计当成一门艺术,如同绘画和雕塑。
所有的设计首先要满足功能的需要。
即使在最具艺术气息的设计中还是要秉承功能第一的理念,然后才是实现它的形式。
例如:柏林的索尼总部首先是一个公共广场,它的设计十分别致,令人难忘。
但是它的设计与形象是在相互依赖中共存的。
”设计特点1现代材料的运用极简主义景观设计大师对于现代材料的应用得心应手,通过这些在建筑、机器、城市设施中司空见惯的物质表达对现实生活的呼应和对现代感的认同,金属、反光玻璃、混凝土、钢架、油漆甚至橡胶轮胎,当然还有传统材质的新魅力,通常所用的自然材料都要纳入严谨的几何秩序中,岩石、卵石、砂砾、木板等都以一种人工的形式表达出来,边缘整齐,体现工业时代的特征。
 2自然植物与规则式的对比 规则形式的简洁在景观设计中与自然植物的形态形成对比,产生纯净的美感和张力 ,并与建筑的体量形式呼应协调 ,从而进一步强化了自然要素的重要性。
极简主义代表人物

极简主义代表人物 ———彼得沃克
• 个人简介: 彼得·沃克,1932年生,当代国际
知名景观设计师,“极简主义”设计 代表人物,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 (ASLA)理事,美国注册景观设计师 协会(CLARB)认证景观设计师,美 国城市设计学院成员,美国设计师学 院荣誉奖获得者,美国景观设计师协 会城市设计与规划奖获得者。他有着 丰富的从业和教学经验,一直活跃在 景观设计教育领域,1978-1981年曾担 任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景观设计系 主任。1983年于加利福尼亚州伯克利 市成立了彼得·沃克合伙人景观设计事 务所。
--
他最著名的著作是与梅拉尼·西蒙合作完成的《看不见的 花园:寻找美国景观的现代主义》。彼得·沃克有着超过 50年的景观设计实践经验。他的每一个项目都融入了丰 富的历史与传统知识,顺应时代的需求,施工技术精湛。 人们在他的设计中可以看到简洁现代的形式、浓重的古 典元素,神秘的氛围和原始的气息,他将艺术与景观设 计完美地结合起来并赋予项目以全新的含义。
--
春景
--
夏景
--
秋景
--
冬景
--
唐纳喷泉景观的优点
• 唐纳喷泉开放且美好的景观,易于大众亲近,人们可以在 这儿游玩、休憩、学习等等。
• 它是一种非传统式的喷泉景观,呈现四季变化。 • 简洁,同时富有秩序的现代感,还可以从这个喷泉感受到
极简主义景观设计作品解读

常活跃 ,具有十分重要 的影响力。本 文通过 对 当代极 简主 义 景观设计 作品的解读和 对比分析 ,探 索其 深层的设计 思想和 理论作为对现代景观设计 的指 导。
该 设 计 以三个 水平 几何 层来 构 思 ,该 园的最 高层 由一
个 直交 和斜 交 的道路 网来 组成 ,并 且在 绿色 草坪 部分 投 下
1.德克萨斯州沃斯堡伯纳特公 园 彼得 ・ 沃克用一个 多维度的平面来设 计这个项 目为社 区 服务 ,这 是一个传统意 义上的可 以找 到 自然空间来休息和 沉
=、设计作品解读 当代景观 设计师 中受极 简主义影 响的最具代表性 的人 物
彩。
唐纳喷泉 与传统 喷泉不 同,水是从位 于石头圈 中心 的3 2
是彼得 ・ 沃克 。他的景观作 品在构图上强 调几 何和秩序 ,多 用简单 的几何 母题如 圆、椭 圆、正方 、三 角或者这类母题 的
重复 ,以及不 同几何系统之 间的交叉和重 叠。下面就对他 的 几个具有代表性 的作 品进行详 细的介 绍 :
极 简 主 义 景 设 计 作 品 读 观 解
苏 欢 张娜 朱 文有
摘 要 :现 代 极 简主 义帚 观 是 一 种 非 比喻 、 无 主 题 、 以 简 洁 的 形 式 为 特 征 的 景 观 设 计 流 派 ,在 当代 景 观 设 计 中表一 个 公 众 城 市 广 场 , 它 需 要 硬 质 聚 会 场 所 、 步 行 路 、有 效 的 夜 间 照 明 以作 为 城 市 商 业 区 入 口 的存 在 及标 志。
个 喷嘴喷 出来 的。春 、夏、秋三季 喷出来 的是 雾气 ,悬 浮在
圆圈上方。阳光折射 呈现出一道道 的彩虹 。到 了夜晚 ,从 下
面反射上来的灯光 照射 雾气 和空 间产 生神 奇的光线。到 了冬 季 ,从哈佛大学 中央供 热系统提供 的蒸汽将这些石头完 全笼 罩着。这些蒸汽仅仅 从一圈喷嘴 中喷出 ,它看上去 比水 雾更 加短暂 ,漂浮在空 中造成一种神秘的感觉。 ( ~5) 图4
彼得·沃克与极简主义-风景园林艺术原理

5,对四季与自然造化的体现。与自然的贴近应该说是极简主义景观设计与其他设计相比的独到之处,利用四季和时间产生的变化可以极大程度地丰富景观,使景观充满时间参数的变量,使简单的设计充满趣味和魅力。
个人简介
彼得·沃克于1932年出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帕萨德纳市。1955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了他的风景园林学士学位。上学期间,他曾经在当时著名的设计师劳伦斯·海尔普林的事务所工作过一段时间。毋庸置疑,这一切为他今后的成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毕业后,他去了哈佛大学研究生院攻读硕士学位。一年后,他与另一位著名的设计师佐佐木·英夫(sasaki)合伙成立了事务所,这也就是现在著名的SWA集团的前身。1976年,在完成了大量单一风格的作品后,感到有些厌倦的彼得·沃克决定去哈佛大学教授风景园林设计课程,并担任了系主任一职(1979-1981)。在那里,他遇见了他后来的妻子玛萨·舒瓦茨(当时玛萨·舒瓦茨还是他的学生)。由于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两人结合并合作成立了彼得·沃克-玛萨·舒瓦茨事务所。但是,数年后由于他们各自的设计思想存在着巨大分歧,事务所宣告解散,沃克与其他人先后成立了几家事务所,包括目前他与威廉·约翰逊合作的事务所。
简洁现代的布置形式、古典的元素、浓重的原始气息、神秘的氛围。
彼得·沃克的景观设计风格受到很多艺术和历史流派的影响,特别是极简主义艺术和法国古典主义诺特尔式园林,沃克从极简主义艺术的爱好者和收藏者转变为极简主义的实践者并将艺术的领域扩大到城市空间、广义的室外空间的巨大范畴内,从极简艺术的绘画、装置厦大地艺术中获取了很多灵感。另外.沃克从曰本传统园林以及法国诺特尔式园林中看到了景观设计的内在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Þz[\8O=613åæ#
关 键 词 !!"#$?@+Þz[\+ëì ) íî
!"#$%&’$&H57 N7B7+4O)7(- 4P )4N7/( +*(N,D*O7 */D5’-7D-8/7 ’, /44-7N ’( -57 /’D5 -/*N’-’4( 4P D+*,,’D*+ @*/N7( *(N ’, *+,4 N77O+Q ’(P+87(D7N RQ -57 ’N7*, *(N -57 )7-54N, 4P )’(’)*+’,- */-G MQ *(*+QF’(@ -57 4/’@’(S )7*(, *(N D5*/*D-7/’,-’D, 4P -57 )’(’)*+’,- */-S -57 */-’D+7 7TO+*’( -57 /7P+7D-’4(, *(N D5*/*D-7/’,-’D, ’( )4N7/( +*(N,D*O7 N7,’@(G ()* +,%-#&&’(’)*+’,- ./-+U*(N,D*O7 V7,’@(+67-7/ :*+;7/
中 图 分 类 号 $%&’()#"""""""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 ,.##/#,,01,!- ,,0#- ,#
!"" 引言 !"#$%&’()*+ !" ,-./01! 23 ’45"67#$%&89:);<-= # > #" *+ ?@ABCDE$F)?@GHIJKL%MNOPQ$ %&RSTUVWXOKL$YZ45%&[\]^_ &‘a&$% *+O%&bc?@# !"#$%&deO a’bc!"#$?@!&’(’)*+’,- ./-"# !"#$?@ $ fghi &’(’)*+ ’ ’ !" ( jk $ lAmc 01!" ,7noO45pq $ ’:r!s" t%uvwxO$yzO=6{|#’!"#$(’}~ O C $."9% O |=6RO$8O|Vc O ¡¢£Ok$# !"#$>¤¥¦<8§ ¨©ªO«$¤¥O¬$®¯°Oª±%t²O³ ´V"µO|$¶·FI¸¹º¥OIJ¸»VN ¼½# ?@¾¿ÀqÁ ) ÂÃ2345( 67/*8+-9ÄÅdÆ ¯°w!"#$?@$Ça&’! :ÈÉÊËÌ! # $8ÍÎ?@$3ÏÐÑ**ÒÓ=6#$VÔÕ? @IÄ$ ! #$?@8C Ö×ØC O’ÙÚ $ Ð’ÛÜ8O?@(# #""" 极简主义景观设计的特征
ZÞz[\] >? OÛÜ n $ | å# 011I ,týO Ô;d n $tu(ð7=èOª± ¡O¢ 8/$>£¤¥O¦§$: ¨Òª±ý J= 4 ©- O Ð2ª«V ¬O®¯³°±Ý¡8²³# ¢´ c°±O:¨µ¶h·$¸¹ý’Ú$Ûsº»# ¼¡ çð½O!"#$V ¾?@Oåæ$>Ô ; .uª % 1úsåæO ¿QR 8 $ lOÞz!ç )è# $G$ nÑÀêÒÁÂ|OÃÄ Á |O"µ>Þz[\8Ò n Ñ À êO Ä ýÃÄ$DE²ÅO4ÆVÇ$ÈÒtOÉÊ% |ËÌÍy$Ý]Î:϶wnÑкO¨Ðè# / ’67?@Ò!"#$OÑ‘># Zíî>ÒÓOÔ ÕÖ´× %[\8 &Á ×ØV Ù³ ÚÛ O Ã Ä ÜEÝÞÆVè+45ß;àO LM& áâÅã 8 $ Á ÂäVåæOÃÄÜEçèÆV# $GJ 67Oé& !"#$Þz[\ ] Ãc67 O Ì& ì ê ÌÙ$/J>t%ëì%í[î8â¤zïOê ð=¡Ã6ÏEñOËÌVÃ67Æ Oò2$ óm %e
J±K$ 34mLMNOP9QR ’ ST?UV PWX 9 Y£® Z ß [\]^_ µ‘ab xy cdef g!9Ph$ !#& ²ij¯A2°k9fg ¯A29lmnop) ÌÍÎÏ®z{¯¸© z{±q9rìMs"M@ijid 9tkºW Ìuuv£wx®" ¨®yzid{|9t:"¨ Í}9z{yz;<$ Þ / fgWqkl9 ) nop "’(’ B z{9 ~ u9E÷()*++,- ./0+1*2+""’3$)$ o÷ "3#45 9""&’ <PhÑ¹Ü þ"\]IJ\$ ÿ 4! ÖPþ9 h‘""Z!"\$ cd" ! ¡"\ÇÈ¢£$ ÷¤¥m"¦ Zm§"p ¨9©3"Ü%ª "«¬Ö® 9u ¯ N $ ¤¥3¯°±"²Y m ³ * ¦3 i£q´z¢µ ¶ "é ·¸ "¹qº» * ©3 u ¼½¾ ÔP < "* Ó‘ X¿ÀÁÂÃ9ÇÄ$ ÅjÆ9E÷Ç4¹Ñ9 ®"ÿÈ»Zª®ÉA2+ÉÊu£/Ë9Ìf$ !"" 极简主义对当代景观设计的意义 ÌÍÎÏ9®z{p ÍÎ2 Ò Ï qñ4¹º Ð Ñ9ÒÓ$ ÌÍÎÏ®z{=Ô²\]9êÕ "7B
0167Þz[\8O!"#$
!"# $%&%’()%*+ ,-+ %& $./0-& 12&/*324# 50*%6&
郑星 刘旸
7"0&68%&6
9%: ;2&6
摘
要 !0167Þz[\ö÷ÀcGO%& 3b$øS!"#$ù£V1O! KL# úiÃ!"#$ù£O³û%Ù1åüO¹ä$ýÌþ!"#$>6
参考文献!
!"# 89 " :;<= $ é ÍÎ u ó > × ? now¸ÌÍÎÏ Í Î$NÍÎ:%&&& @ ’A$ ((((((!%#;BC:ÎD$gjEF¯gj®z{$(sGHI %&&% J )A$ ((((((!*#KD$ÌùÎÏL÷¯EF$sGHI "++, J "A $ ((((((!’#ÎM$NOÌùÎÏÍÎ$qruP J QRSTA"++, J -A$
作者单位 !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4
万方数据
西方现代景观设计中的极简主义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引用次数: 郑星, 刘旸, Zheng Xing, Liu Yang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中外建筑 CHINESE AND OVERSEAS ARCHITECTURE 2005,(1) 3次
!"# !$%& !’( !)*+,-./0"12345 6789:;<"=>?@9A27BCDEFGH9 IJKLMN "OP !QP !RS!TUVCWXYZ[ 9\]^_‘a"bcde"fg[hij9kl# mn opqr !" stuvwxyz{N@|4}*9~ |}9 "9$$ 3 4p9:Fxyz{N @9 ~¡¢£w~¤¥U¢£\]$ ¦§ 7B9@¨©ª9«¬pA2®¯Z°®±² ³9gj´µN¶4XY%·¸¹º»¼»M&9½¾" ¿°‘ÀÁ!ÂÃ!Ä2¼ÅÆ9CµA2$ !#$ ÅÆÇÈÉ9ÊË X§ÌÍÎÏ9®«¬ÐÑÒÓÔÕÖ %×Ø& 9gjÙÚ<ÃÛ"49Ü^ÝÔÞß89àá<± Õ9âã"WäåæA29Çȹºç59èÓ$ ¦ §«¬9éºêëìíîï8ðñ4òpóôÕõ 9ö÷"mÈø9ùúûüý!9Pþ "ÿªC ! "ÔZ#$ß¼ÐÑ9%&u£9’á$ 4(ÌÍÎ Ï®«¬)*Ó‘Z#¯+u,-Ê.9ß/01 " 2‘²3£ÇÈÕõ9Ã4å5967"èÓ 89A 29< : $ mno@O ; P < 9 = > ¯ ? @ A !%%% BCnDE9³P FWw9GPHIIX
Ý!"#$OÞz[\]ßàáâã.ä!" #$Þz[\Oåæ# x7Þz[\]8S!"#$K LOCç7=èOéê’ëì ) íî !67-7/ :*+;7/"# Ç’45:ïçð <= ,ÏñOòóÞz[\]# >1!=,7ô $íîõbw!"#$Þz[\Oö÷ $ ø oùúûüýþ# ÇOÞzÛÜ>ÿ!(¶"#$V $%&"tO’$()Z*%+*%Y1%,-Ö./H( )O¨0$.1Ð2’$»3j¥O45V¨6# 78 ) 9 úà:; !?74/@7 A*/@/7*B7,"% <= ) >?@!&*/-5* CD5E*/-F"A[\]BC!"#$DEwFGHI# Y’/JÞz[\]âC!"#$?@OK!ö÷$ LMNO$.:råðO1PN¦QR$STýw!"#$ Þz[\OUB$V3çðÐ2cTUVWXOåæ# $G0 X=6VXYZ !"#$Þz[\ [OÐ \’Ó ]^ ’ _C ÛÜ $‘a Ò bc Od »$ Ð=6Öefghi . b O j$k0$ÐYZBÐklj$mcnÑVopO Ö$ .qårsO|tumcnvOwxQR$ ¶yz.‘z{sÛÜO|Ï}>$~blê# ÿý #$?@À å& !H*-+’(" O ’ | Ϥ¥8O | Ï ($!"#$Þz ]O|Ï’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