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痰技术操作及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吸痰技术操作标准及相关理论
评估
1、了解病人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及吸氧流量。
2、听诊患者双肺呼吸音,了解呼吸道分泌物的量、粘稠度、部位。
5、了解呼吸机参数设置情况,对清醒患者进行解释取得配合
操作前准备
护士准备:仪表端庄、服装整洁、佩戴胸牌、洗手、戴口罩。
物品准备:中心吸引装置或负压吸引器、治疗盘内置适当型号吸痰管若干、健之素消毒液1瓶,生理盐水500ml两瓶、玻璃瓶内置84溶液(500mg/L)500ml、无菌聚乙烯薄膜手套1包、治疗巾内置装有湿化液注射器,吸引器储液瓶内置200ml “84液”,必要时备压舌板、
吸痰的相关理论及注意事项:
吸痰的目的: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吸痰注意事项:
一、电动吸痰法吸痰瓶中的长短管如何连接,为什么?
答:长管接吸痰管,短管连接机器以保持瓶内负压。
二、吸痰时应注意观察什么?
答:观察吸出痰的颜色、量和气味,并观察口腔粘膜有无损伤及病人的一般情况。
三、一般常用吸痰管的型号?气管插管者用吸痰管的型号?
答:一般病人常用吸痰管为12—14号,气管插管者所用吸痰管的型号应根据病人气管插管的型号而定。
四、电动吸引器连续使用时间不能超过多少小时?
答:2小时。
五、贮液瓶内消毒液应放多少,为什么不宜过满?
答:贮液瓶内消毒液1/3—1/2,吸出液过满不超过2/3应及时倾倒,以免液体吸入马达内损坏机器。
六、经鼻腔吸痰插管的深度是多少?每次吸引时间是多少?
答:深度22—25厘米,先插入一定深度后,再开动吸引器将吸痰管自上而下,左右旋转上提。
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两次吸痰应间隔1—2分钟。
七、人工气道的护理
㈠呼吸道湿化人工气道建立后,加温湿化功能丧失;机械通气量增加时,呼出气增加,水分丢失增多,导致呼吸道分泌物干结,纤毛活动减弱或消失,从而引发气道阻塞或肺不张,以及肺感染。
机械通气时的湿化装置主要有蒸气发生器、雾化器、人工气道内滴注湿化液或定期注入湿化液。
(1)蒸气发生器:金属电极对水加温,水分蒸发对吸入气加温湿化。
呼吸道气温以32~35℃较合适,电极局部水温达50~70℃以上,有一定的消毒作用。
湿化效果与湿化温度、湿化面积、气体流量有关。
温度高、面积大、气流量小时湿化效果好。
目前湿化器内金属导体多做成螺旋状的薄片,内覆虑纸片,从而可增加导热速度和湿化面积,提高湿化效果。
(2)雾化器:在联接管道的吸入气端联接射流或超声雾化器作定期雾化,可单用生理盐水,也可加入药物。
每日湿化液的需要量约350~500ml。
㈡痰液的引流原则是有痰即吸,痰量不多时可2~3小时吸痰一次。
加强翻身拍背,有利于痰液的震动排出。
体位引流也是常用的方法。
吸痰可刺激交感神经,引起反射性心跳加快或心律失常;若迷走神经兴奋可引起反射性心跳减慢或心跳骤停。
吸痰时停止氧气供应,并因局部负压,进一步加重低氧,从而影响心律和导致肺动脉高压。
故吸痰时应先吸高浓度氧气数分钟,吸痰管插入时阻断负压,并超过导管远端,刺激呼吸道粘膜,使患者将痰咳至大气道,释放负压,将吸痰管左右旋转,并逐渐拔出,吸痰时观察患者的面色、心律及血氧饱和度,吸痰时间以不超过15秒为宜。
㈢口腔和导管的护理口腔病原微生物较多,会咽的保护功能丧失,分泌物易流入气道,诱发感染,因此应加强口腔护理。
气管切开导管的内外套管和气管插管的导管应定期更换。
呼吸管路应48小时消毒一次。
并定期做细菌培养。
㈣气囊的管理气囊的气量应以不漏气为原则。
漏气与否与气道峰压直接相关。
气囊间歇性放气有助于气囊上分泌物的排出,并可能有利于局部血液循环的恢复。
必要时进行大流量加压通气或鼓励患者咳痰,也有助于气囊上分泌物的排出。
“高容无压”气囊一般不需注
气或放气。
吸痰操作并发症及处理
一、低氧血症
原因:吸痰过程中氧气吸入或供给中断;负压吸出部分肺内氧气;小气道痉挛;气道湿化阻塞部分小气道
处理:选择合适的吸痰管;提高氧储备;合适的负压吸引;插入不要过深、过频;严密观察病情。
二、呼吸道粘膜损伤
原因:吸痰管质量差;操作不当;动作过粗;鼻腔粘膜柔嫩或炎性水肿、脆弱;刺激过多;患者不能配合烦躁。
处理:对症处理
三、感染
原因:没有严格无菌操作;疾病导致鼻粘膜免疫力降低;鼻粘膜受损。
处理:严格无菌操作;合理的湿化;保护鼻粘膜;加强口腔及气道护理;发生局部感染对症处理。
四、心率失常
原因:吸痰时间过长、缺氧,二氧化碳蓄积;吸痰管插入过深,迷走神经反射;吸痰管刺激使儿茶酚胺释放增多。
处理:增加氧储备,快速有效吸痰;发生心率失常时,停止吸痰必要时心肺复苏。
五、阻塞性肺不张
原因:吸痰管外径过大,吸引时氧气被吸出空气进入过少;吸痰时间过长、压力过高痰痂阻塞,无效吸痰
处理:选择合适的吸痰管;间歇吸引,次数<3次;加强肺部体疗,合理有效湿化;有效吸痰,肺部听诊;酌情抗感染,必要时纤维支气管镜灌洗。
六、气道痉挛
原因:插管刺激;哮喘病史者
处理:吸引前适当应用解痉药物;痉挛发作时停止吸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