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的方式与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提问的方式与技巧
摘要:在教学中,恰当的提问,对于准确了解教育对象,开发学生智力,启发
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检查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都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课堂提问;方式;技巧
作者简介:黄玲玲,任教于安徽省蒙城县实验中学。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必须要具有一定的提问技巧和选择恰当的提问方式。
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传统教学的弊端
(1)教师的对“问题”的研究角度误区
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观点的影响下,教师对“问题”的研究角度出现了偏差。
在
教学过程中,教师把自己视为课堂的绝对“主宰”,使课堂民主化程度不高,造成学生有问题
而不敢问、不能问。
教师在课堂把知识上掰开、揉碎、深挖、细掘、讲深讲透,使学生不用思考就能明白。
这种结果导致学生在学习中不去追究知识、技能的来龙去脉,长此以往,将使学生将学生定
性为被动接收。
久之,将毫无创造力可言。
(2)学生价值取向误区
从学生方面来看,学习的价值取向进入了误区,学习是获取功名谋得职业,还是为充实
和发展自我?在这两种不同的学习价值取向中,由于学而优则仕的用人选择制度,使得学生
疯狂地追求考试成绩,这种追求使学生对知识的尊重蜕变为对教材和教师权威的崇拜。
因而
只有跟着书本转、围着老师跑、不管有不同的见解和怀疑。
这种接受式学习使学生变成了课
堂的奴隶,思维逐步变得僵化,缺乏自主思维的习惯和独立人格,以致丧失了自我。
2.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必要性
对教学来说,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因而,创新教育是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研究的重
要问题。
作为担负着培育学生重任的教师,更要注重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
才观,鼓励学生创新求异,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千万别举起扼杀
学生创新思维的枪。
(1)问题是创新教育的需要。
创新始于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创新,创新学习的一个重
要环节是让学生提出问题。
因为思维开始于问题,学生的思维活动是伴随着层出不穷的问题
展开的。
(2)“问题”意识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需要。
教学的成败,应不在于教师讲了多少知识,用了多少时间,而在于学生问了多少为什么,不在于课堂上接受了多少知识,学生听了多少内容,而在于学生质疑批判了多少。
二、课堂提问的意义和作用
1.课堂提问的意义
提问是教学语言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启发学生思维的主要方式。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
义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
提问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
提问方式、技巧和艺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也是教学环节中的主要部分。
(2)课堂问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
学习的过程实质上是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从“生疑”到“质疑”再到“释疑”的过程。
在教学实际中,教师下功夫提高课堂提问技巧和艺术水平,
就能保证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有利于学生感悟知识、揭示矛盾、发展思维和发展个性。
2.课堂提问的作用
我国的教育教学十分重视启发式教学,教师要想教好学生必须要做好两件事,一是提问,二是指点。
好的提问,不仅可以启发学生领会教学内容,又能检查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还能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增进师生交流。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而课堂提问,能很好地
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和谐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进行教学提问,讲求提问的态度、方法和技巧,就能保证师生交流渠道的畅通。
(2)集中学生注意。
课堂提问能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像磁石般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从而使课堂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使教师教学目标能顺利实现。
(3)激发学生的兴趣。
好奇是人类的第一美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的最大失败是学生厌学。
教学的最大成功是学生乐学,教学提问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创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4)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课堂教学一个最主要的作用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问题是思维的表现形式。
教学中一个巧妙的提问,常常可以一下子打开学生思想的闸门,使他们思潮千万,引导他们发展智力,提高思维能力。
(5)锻炼学生表达能力。
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形成和水平的提高总是离不开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情境及其相应的活动。
教师要把学生置于一个正确的位置上,放手发动学生,让他们敢于发言,敢于回答提出的问题,给学生自由表达自己思想的空间,从而使他们在语言上得到锻炼和成长。
(6)提供教学反馈信息。
通过课堂教学提问,师生都能从中获得各自有益的反馈信息。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知识的了解程度,检查学生对所教的重点、内容的掌握情况,探明学生知识链条上的漏洞和产生错误的原因,全面掌握学生的差异和个性特点,反省自己教学中的不足或错误等。
三、提问的方法和技巧
提问的方法和技巧是课堂提问中的重要因素。
教师要采用现代的教学手段,在教学提问的技巧上有所改进,推行自己的提问方式,不管是语文教材、数学教材和其它教材,提问的方法可以有如下几种:
1. 次序法
这种提问是根据教材的逻辑顺序,依次提出一系列的问题,通过提问使学生逐步掌握教材知识和逻辑体系。
2. 铺垫法
教师在讲授一堂新课之前或解决一个主要问题时,可以让学生先完成一些铺垫性的准备题目或在主要问题下设计几个铺垫性的问题,这样可以起到铺路搭桥的作用。
3. 核心法
核心法是为了突出教材重点内容而设计的提问,目的在于解决教学中的主要矛盾。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把握教材重点和难点。
4. 对比法
这种方法是将相互联系或容易混淆观念加以对比而设定的提问,它的优点在于能使学生比较容易地认识和把握相类似的知识或概念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5. 点睛法
所谓点睛法就是根据课文中或者数学问题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解决问题中的点睛之点的所进行的设问,这种设问能有利于学生把握知识的关键。
6. 想象法
有不同的问题,就有不同的想象,而根据问题内容让学生想象提问中的问题,同时也更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情,也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7. 寻求法
对于提出的问题和事件总有前因后果,作为教师,要从对原因的提问开始,逐步引出结果,经过这样的寻求性设问,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8. 破题法
顾名思义就是根据题目设问,因为题目是破解问题的眼睛,它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关键,好的破题法的运用能起到使学生茅塞顿开的作用。
9. 综合法
这种方法是对解决提问中的问题的小结,也是对提问中的题目重点词和重点句的分析。
教师要抓住问题中的重点词句,并进行适当的归纳综合,最后解决问题。
10. 评论法
这是让学生对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进行评点,然后教师在最后对学生进行评点的方
法,也就是说看谁对问题的解决更合理,结果更准确。
四、课堂提问的要点
在教学时,提问是围绕教学的中心点而展开的,在提问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要精心设计,注意目的性
问题要少而精,具有典型性,否则就会偏离课堂教学中心。
所提的问题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2. 新颖别致,注重趣味性
课堂提问时要注意内容的新颖别致,使学生听后产生浓厚的兴趣,继而积极思考,激起探究的欲望。
对于一些学生熟知的内容,要注意变换角度,使学生听后有新鲜感。
3. 循循善诱,注意启发性
启发性是课堂提问的灵魂,缺少启发性的提问,是蹩脚的提问,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综合运用发散性提问和开拓性提问,使学生在提问中受到启迪。
4. 因势利导,注意灵活性
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学生答问中也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而教师在提问时要注意运用机智,根据变化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发问,也不能在学生答不出时一个劲地等待或追问学生,要多运用疏导性提问,铺垫性提问,以适应变化了的情况。
5. 要正确评价,注意鼓励性
当学生答完问题后,教师要给予充分肯定,在充分肯定的同时要指明不足,提出期望,切不可对答错的同学白眼相待,讽刺挖苦,也不能无原则地赞美。
教师应给每个学生以成功的体验,并为他们指明努力的方向。
6. 要面向全体,注意广泛性
教师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然后根据教学目的,要求与问题的难易程度,有目的地选择提问方式。
这样可以吸引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加思维活动,促使每一个学生用心回答问题。
7. 培养创新精神,注意开放性
开放主要指题目的条件不完备或结论不明确,其中蕴含多种可能,这就要求学生开动脑筋,自行解决。
对于开放性问题,学生可以从多种角度去思考,寻求答案。
(作者单位:安徽省蒙城县实验中学233500)
参考文献:
[1]陈玉琨,代蕊华.课程与课堂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3]于漪,陈贤德.教师的修养[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
[4]张仁贤.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997.
Methods and Skills of Classroom Questioning
HUANG Lingling
Abstract: In teaching, adequate questioning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understanding education targets, developing students’ intelligence, inspiring students’ thinking, activating classroom atmosp here, checking teaching effect and improving teaching quality.
Key words: classroom questioning; methods; skil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