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举例
HSE管理体系危害识别及风险评估
职责考核
• 企业的各级领导、每位员工都负有HSE责 任
• 企业应对各级领导、职能部门和员工的 HSE的职责、表现及业绩进行定期检查、 考核。
培训内容
HSE管理体系标准要求、 如何建立及实施;
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 OHSAS 1800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中石化HSE安全、环境与健康(HSE)管理体系
危害及环境因素识别、 风险评估
安全、环境与健康(HSE) 管理体系
• 是企业管理的一部分,提高 现有的HSE管理水平
• 化被动为主动
三类程序
• 运行控制程序
– 动火作业规程、物料搬运和储存规定、运输 安全规程
– 设备维护保养规程、安全标志、采购控制规 程
• 相关方影响
– 化学品运输要求、建筑施工管理规程
• 设计
– 产品和工艺设计安全规程、机械设计安全规 程
4.5.1 绩效测量与监测
主动、预防性监测的参考指标
–接受OHS培训的人员数; –OHS培训的效果; –员工对于管理层关于OHS承诺的认识; –上层管理人员OHS巡视的次数和效果; –员工关于OHS的建议、提案的数量; –工作场所暴露水平(粉尘、噪声); –个人防护装置及用品的使用情况; –不安全行为的比例;
职业安全健康环境管理
活动 生产 产品 服务
物 人 作业环境 管理
废气、污水排放 固 态或其他废弃物
噪音、气 味 资源与能源使用
伤害、死亡 职业病
财产损失 工作环境破坏
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
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
术语
• 二类危害源 • 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
境不良、管理上的缺陷。 行人被撞.flv
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
术语
• 所有危害因素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从本质 上讲,之所以能造成危险、危害后果(伤亡 事故、损害人身健康和物的损坏等)均可归 结为存在能量、有害物质(一类危险源)和 能量、有害物质失去控制(二类危险源)两 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并导致能量的意外释 放或有害物质泄漏、散发的结果。故存在能 量、有害物质和失控是危害因素产生的根本 原因,都是危害因素。
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
术语
• 危险源 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环境破坏
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和状态。 危险源可以是存在危险的一件设备、一处设施
或一个系统,也可能是一件设备、一处设施或一 个系统中存地危险的一部分。也可以是可能产生 不期望后果的人或物。液化石油气在生产、储存、 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泄露,引起中毒、 火灾或爆炸事故,因此充装了液化石油气的储罐 是危险源;
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
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图片
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
术语
• 风险 某一特定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
的组合。 • 隐患
泛指生产系统中可导致人的不安全行为, 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不良,管理上的缺 陷。
绿灯也要减速.flv
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
术语
• 环境因素 • 是指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与环境发
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
术语
• 危害因素 • 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可能导致
人员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 坏、有害的环境影响或这些情况组合的要 素,包括根源和状态。 • 根源:导致事故的前提。一类危险源。 • 状态:导致事故的条件。二类危险源。
风险评价方法(JHA)说明与举例
风险管理——评价方法说明一、选定的方法二、方法介绍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1)定义:从作业活动清单中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
(2)特点:①.是一种半定量评价方法。
②简单易行,操作性强。
③分解作业步骤,比较清晰。
④有别于掌握每一步骤的危险情况,不仅能分析作业人员不规范的危害,而且能分析作业现场存在的潜在危害(客观条件)。
三、评价过程1 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及风险等级判定1.1 工作危害分析(JHA)1.1.1 工作危害分析流程1.1.2 从作业活动清单中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地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订控制措施。
1.1.3 作业步骤应按实际作业步骤划分,佩戴防护用品、办理作业票等不必作为作业步骤分析。
可以将佩戴防护用品和办理作业票等活动列入控制措施。
1.1.4 作业步骤只需说明做什么,而不必描述如何做。
作业步骤的划分应建立在对工作观察的基础上,并应与操作者一起讨论研究,运用自己对这一项工作的知识进行分析。
1.1.5 识别每一步骤可能发生的危害,对危害导致的事故发生后可能出现的结果及严重性也应识别。
识别现有安全措施,进行风险评估,如果这些控制措施不足以控制此项风险,应提出建议的控制措施。
1.1.6 如果作业流程长,作业步骤很多,可以按流程将作业活动分为几大块。
每一块为一个大步骤,可以再将大步骤分为几个小步骤。
1.1.7 对采用工作危害分析的评价单元,其每一步骤均需判定风险等级,控制措施首先针对风险等级最高的步骤加以控制。
1.1.8 频繁进行的类似作业,可事先制定标准的工作危害分析记录表。
1.3 工作危害分析法(JHA)等级判定风险度R=可能性L×后果严重性S的评价法四、工作表设计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表部门:工段:工作任务:编号:. 专业word可编辑 .分析人员:日期:审核人:日期:审定人:日期:下面有举例. 专业word可编辑 .案例1 工作危害分析记录表(JHA). 专业word可编辑 .案例2 工作危害分析记录表:. 专业word可编辑 .. . . . .. 专业word可编辑 .案例4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表部门:烧碱分厂工段:电解工段工作任务:隔膜电解事故氯装置编号:. 专业word可编辑 .分析人员:沈来友日期:2007年8月27日审核人:日期:年月日审定人:日期:年月日. 专业word可编辑 .案例5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表部门:氯制品分厂工段:液氯工作任务:液氯包装编号:. 专业word可编辑 .. 专业word可编辑 .. 专业word可编辑 .分析人员:袁先祥日期:审核人:日期:审定人:日期:. 专业word可编辑 .. 专业word可编辑 .案例7氢气柜底板及氢气柜排空管更换作业危险性分析表单元/任务:氢气柜底板及氢气柜排空管更换区域:压缩氢区域编制人员:胡永强瞿建华胡鑫阳、岗位人员等分析日期:2007. 11~2007.1.14。
风险评价方法scl、jha、lec)说明与举例
吊装
场地狭小,设备吊至地面过程中可能碰撞管路、设备和人员
VCM气体外泄污染环境,机械伤人,物体打击
作业区域设置警戒区域和警示标志,专人监护,防止行人随意走动,办理吊装作业证
1.2安全检查表分析(SCL)
1.2.1安全检查表分析方法是一种经验的分析方法,是分析人员针对拟分析的对象列出一些项目,识别与一般工艺设备和操作有关的已知类型的危害、设计缺陷以及事故隐患,查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再以提问的方式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和评审。
(1)定义:安全检查表分析法是利用检查条款按照相关的标准规范等对已知的危险类别、设计缺陷和与一般工艺设备、操作、管理相关的潜在危险性和有害性进行判别检查。
(2)特点:安全检查表是进行安全检查、发现潜在隐患的一种实用而简单可行的定性分析法。
①事先编制,有充分的时间组织有经验的人来编写,做到系统化完整化,不至于漏掉导致危险的关键因素;
巨大风险
20~25
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
重大风险
15~16
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
中等风险
9~12
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交流
可接受风险
4~8
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等,定期检查
可忽略风险
<4
无需采用控制措施,保存记录
2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及作业风险等级判定
3
拆除管子工作
盲目拆除,安全带不挂
Cl2中毒,高空坠落
(1)项目负责人确认管路中无Cl2,可在取样管中观察或取样分析(2)安全带挂好
4
拆除
管路中剩余气体挥发
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范文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是一个组织管理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有助于发现和评估潜在的危害和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保障员工的安全与健康。
为了有效地进行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组织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以下是一个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的范本。
第一章:总则1.1 目的本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组织能够识别并评估工作环境中的潜在危害和风险,并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来保障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1.2 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组织内的所有工作岗位和活动,包括但不限于生产制造、办公、仓储和运输等。
1.3 引用文件1) 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2) 组织内部的安全与健康管理制度文件第二章:危害识别2.1 危害识别的方法危害识别应采用多种途径,包括但不限于:1) 定期的工作场所巡查2) 隐患排查和整改3) 事故和事故近失事件的调查与分析4) 员工的安全意识培训和参与2.2 危害识别的责任危害识别应由责任明确的人员或部门负责,包括但不限于:1) 上级主管部门2) 安全与健康管理部门3) 部门负责人4) 现场安全员或巡检员第三章:风险评价3.1 风险评价的方法风险评价应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包括但不限于:1) 风险辨识:确定可能导致的危害和风险源2) 风险分析:评估危害和风险的性质、严重程度和暴露方式3) 风险评估:确定危害和风险的等级和优先级4) 风险控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降低危害和风险的程度3.2 风险评价的责任风险评价应由责任明确的人员或部门负责,包括但不限于:1) 安全与健康管理部门2) 部门负责人3) 相关岗位的责任人员第四章:风险控制4.1 风险控制原则风险控制应遵循以下原则:1) 风险预防优于事故救援2) 采取集体控制措施优于个体控制措施3) 以技术措施为主,辅以管理措施和个体防护装备4.2 风险控制的措施风险控制的措施应根据风险评价结果采取,包括但不限于:1) 工程控制措施:例如安装护栏、机械设备的防护装置等2) 管理控制措施:例如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培训员工等3) 个体防护措施:例如佩戴防护手套、眼睛和呼吸器具等第五章:监督与改进5.1 监督与检查组织应建立监督与检查制度,监督并检查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工作的质量和效果,确保控制措施的实施和有效性。
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范文(4篇)
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本单位的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管理工作,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与安全,提高生产经营效益,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内部所有相关人员,包括但不限于职工、管理人员以及外来人员。
第三条本制度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基础,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
第四条本单位在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管理工作中,应综合运用理论和实践中的科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第五条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是指通过对工作场所、工作任务、工艺流程等进行系统分析,确定工作环境与工作行为中存在的危害,并评估可能导致的风险。
第二章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的程序第六条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应由专业人员进行,程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一)收集相关信息:详细了解工作场所、工作任务、工艺流程等相关情况,包括设备设施、物料材料、人员组成等内容。
(二)识别危害:通过实地考察、专家咨询、数据分析等方式,识别出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如化学品、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
(三)评估风险:根据已经识别出的危害因素,结合相关的风险评估方法,评估可能导致的风险程度。
(四)制定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个体防护措施等。
(五)实施监控与检查:按照制定的控制措施,对危害因素进行监控和检查,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六)修订与更新:定期对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的结果进行修订和更新,以适应工作环境的变化。
第七条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应与工作环境的每一项任务相结合,全面、系统地进行,并将结果以书面形式记录下来。
第三章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的要求第八条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应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要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一)化学危害:对可能接触到的化学品进行识别和评估,确定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和风险。
(二)物理危害:对可能产生的噪声、振动、辐射等物理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估,确定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和风险。
倒闸操作的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电气高压)
倒闸操作的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电气高压)倒闸操作是电力系统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操作,它对电力设备和人员安全具有直接影响。
因此,进行倒闸操作时必须进行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以便有效地控制和减少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潜在危险。
本文将从电气高压倒闸操作的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两个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危害识别1. 电击危害:电气高压倒闸操作涉及到高压电力设备,一旦发生失控、操作失误等情况,有可能造成电击事故,严重时甚至会危及人员生命安全。
2. 热危害:电气高压倒闸操作时,设备可能会因为短路、电弧等引起过载、过热等问题,导致设备损坏,甚至引发火灾。
3. 毒害危害:电气高压设备中可能存在有害气体,如SF6等,在操作过程中,如果未采取有效的措施,有可能导致人员中毒。
4. 机械危害:在电气高压倒闸操作中,操作人员可能需要使用各种工具和设备,如绝缘棍、万用表等,一旦使用不当或设备故障,就会引发机械伤害。
5. 后果严重:一旦电气高压倒闸操作失控或失误,就会导致电力系统停电,影响到电力供应的可靠性,给生产、工作、生活带来不便。
二、风险评价1. 标识风险源:对电气高压倒闸操作中存在的危险区域和危险设备进行标识,以便操作人员能够识别和注意。
2. 制定操作规程: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明确操作程序和要求,避免操作人员操作失误。
3. 操作人员培训:对参与电气高压倒闸操作的人员进行培训,使其具备必要的技术和知识,提高操作水平。
4.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操作人员必须佩戴符合标准的个人防护装备,如绝缘手套、绝缘服等,以提供必要的安全保护。
5. 定期检查设备:定期检查和维护电气高压设备,确保设备运行正常,减少设备故障的风险。
6. 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在电气高压倒闸操作前,要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如检查电压、断路器状态、环境条件等,确保操作的安全性。
7. 采取事故应急措施:在倒闸操作过程中突发意外情况时,操作人员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确保人员安全,并及时报告和处理。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的重要性和方法范本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的重要性和方法范本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在各个行业和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潜在危害进行辨识、评估和控制,可以有效地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降低事故和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并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本文将介绍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的重要性和方法,以便为相关行业和领域的从业人员提供指导。
一、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的重要性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是预防事故和风险事件发生的重要环节,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保护人员生命安全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可以识别出工作场所或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通过将这些危险因素与潜在的事故风险联系起来,可以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降低事故风险,从而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
2. 保护财产安全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可以帮助企业或组织识别出可能导致财产损失的潜在风险,并在事前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减少财产损失的可能性。
通过降低事故风险,还可以减少因事故导致的生产中断和停工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3. 保护环境安全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不仅能够防止事故和风险事件对人员和财产造成的直接伤害,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通过对潜在的危险源和污染源进行辨识和评估,可以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从而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二、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的方法1. 风险辨识风险辨识是危害辨识的一个重要步骤,它的目的是确定工作场所或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
常用的风险辨识方法包括:(1)检查法:通过现场检查和观察,发现可能存在的不安全行为或环境因素。
(2)访谈法:与从业人员进行访谈,了解工作场所或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潜在危险因素。
(3)分析法:通过对工作场所或生产过程进行分析,识别出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源。
2.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对辨识出的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估,以确定其严重程度和可能性。
常用的风险评估方法包括:(1)风险矩阵法:将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可能性进行编码,绘制成矩阵图表,以便对风险进行分类和评估。
生产管理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范文(3篇)
生产管理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范文1目的为识别活动、产品和服务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通过评价分析,确定最大危害程度和可能影响范围,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消除或减弱危险、有害因素,把风险降到最低或控制在可以承受的程度,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全公司活动、产品和服务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评价和控制。
3职责与分工主管部门:安环技术部。
负责公司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____并监督检查各相关部门、单位的具体实施。
相关部门、人员:专职安全员;负责____实施本系统内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
部门、车间:负责本单位的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
4术语4.1危害: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4.2风险。
特定危险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
4.3危险因素。
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4.4危害识别。
认知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特征的过程。
4.5风险评价。
依照现有的专业经验、评价标准和准则,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风险是否可容忍的全过程。
4.6事故。
造成死亡、职业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的事件。
4.7事件5.2危害识别的方法根据评价对象的特点和复杂程度,选择一种或多种评价方法。
如安全检查表(scl)法、工作危害分析(jha)法、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法以及直接经验判断法等。
5.3危害识别应考虑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时态,同时也应考虑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
5.4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分为____类: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高处坠落、灼烫、火灾、坍塌、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同时也要考虑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高温与低温、辐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及其它有害因素____类。
国家有关安全法律、法规、标准;企业的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本公司管理体系文件;合同书、任务书、协议书、公司目标中规定的内容;本公司以往发生事故统计资料等。
危害识别风险评价
4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的相互影响可以提 高安全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共同作用
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是相互关联的, 危害识别是风险评价的基础,风险评 价是危害识别的延伸。
危害识别是对潜在危害的识别和评估, 风险评价则是对危害可能导致的后果 进行评估。
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共同作用,可以 更好地识别和评估潜在的危害和风险, 为制定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的共同作用,有 助于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效果,降 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
提高安全水平
01 危害识别:识别潜在
的危害和风险,为风 险评价提供基础
03 安全措施:根据风险
评价结果,制定相应 的安全措施,降低危 害和风险
02 风险评价:评估危害
和风险的严重程度和 可能性,为制定安全 措施提供依据
03
三个等级 危害等级划分依据:危害程度、影
04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响范围、持续时间、发生频率等
2
风险评价
风险评估方法
1
定性风险评估:通 过专家判断、经验 分析等方法进行评
估
2
定量风险评估:通 过数学模型、统计 分析等方法进行评
估
3
半定量风险评估: 结合定性和定量方
法进行评估
4
风险矩阵法:将风 险发生的可能性和 影响程度进行矩阵 分析,确定风险等
风险规避:避免 或减少风险发生
的可能性
风险减轻:降低 风险发生的概率
或影响程度
3
危害识别与风险 评价的关系
相互影响
1
危害识别是风险评价的基础,只有准确 识别危害,才能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价。
2
风险评价的结果可以指导危害识别,帮 助确定需要重点关注的危害。
2.风险评价方法(SCL、JHA、LEC)说明与举例
风险管理——评价方法说明一、选定的方法二、方法介绍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1)定义:从作业活动清单中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
(2)特点:①是一种半定量评价方法。
②简单易行,操作性强。
③分解作业步骤,比较清晰。
④有别于掌握每一步骤的危险情况,不仅能分析作业人员不规范的危害,而且能分析作业现场存在的潜在危害(客观条件)。
2、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1)定义: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衡量人们在某种具有潜在危险的环境中作业的危险性的半定量评价方法。
该方法以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风险的大小,并将所得作业条件危险性数值与规定的作业条件危险性等级相比较,从而确定作业条件的危险程度。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是以所评价的环境与某些作为参考环境的对比为基础,将作业条件的危险性作因变量(D),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E)及危险严重程度(C)为自变量,确定了它们之间的函数式,根据实际经验,给出了3个自变量的各种不同情况的分数值,采取对所评价的对象根据情况进行“打分”的办法,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出其危险性分数值,再在按经验将危险性分数值划分的危险程度等级表查出其危险程度的一种评价方法。
(2)特点:①是一种半定量评价方法。
②简单易行,操作性强,危险程度的级别划分比较清楚、醒目。
③有利于掌握企业内部危险点的危险情况,有利于促进改措施的实施。
④缺点:由于它主要是根据经验来确定3个因素的分数值及划定危险程度等级,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能作为作业的局部评价,不能普遍适用。
3、安全检查表方法(SCL)(1)定义:安全检查表分析法是利用检查条款按照相关的标准规范等对已知的危险类别、设计缺陷和与一般工艺设备、操作、管理相关的潜在危险性和有害性进行判别检查。
安全危害因素识别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安全危害因素识别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范文一、概述本管理制度旨在识别和评价组织内部的安全危害因素,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该制度适用于所有岗位和部门,并有助于提高组织的整体安全水平。
二、定义1. 安全危害因素:指能够对员工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环境安全造成潜在威胁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物理、化学、生物、人为因素等。
2. 风险评价:对安全危害因素的可能发生的严重性和概率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以便确定风险等级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三、识别与评价流程1. 收集信息:组织应收集与员工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环境安全相关的信息,包括事故案例、行业标准、法律法规等。
2. 识别危害因素:根据收集到的信息,组织应开展危害因素的识别工作,包括对工作场所、设备、操作流程等进行全面检查,记录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
3. 评估风险:对识别到的危害因素进行风险评估,根据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并给出相应的风险等级。
4. 制定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宣传教育、安全培训、设备改进、操作规程等。
5. 实施控制措施:组织应组织相关人员对制定的控制措施进行实施,并确保措施的有效性。
6. 监督检查:组织应定期对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和改进。
7. 评估效果:定期对安全危害因素的识别与风险评价工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完善管理措施。
四、责任与义务1. 组织领导应高度重视安全危害因素的识别与风险评价工作,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和权限,推动工作的顺利进行。
2. 各级管理人员应履行安全管理职责,组织和推动安全危害因素的识别与风险评价工作。
3. 员工应遵守安全规章制度,积极参与安全危害因素的识别与风险评价工作,提出改进建议和意见。
五、违规处理对违反本管理制度的行为,按照组织的规章制度进行处理,包括但不限于责令整改、停职检查、降职处理、劝退等。
六、附则1. 本管理制度的解释权归组织所有,并在必要时进行修订和补充。
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控制程序范文
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控制程序范文一、概述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控制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之一,其目的是识别潜在的危害、评估危害的风险水平,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避免事故和伤害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一个典型的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控制程序的范文,帮助企业建立科学、系统的安全管理体系。
二、程序内容1. 危害辨识阶段(1)确定危害辨识的范围和目标:确定需要进行危害辨识的区域、设备、工序等范围,并明确辨识的目标,例如发现潜在的危害源。
(2)收集资料:收集和整理与危害相关的资料,包括设备手册、工艺流程图、事故案例、相关法规等。
(3)现场调查:对危险区域进行现场调查,了解工艺过程、设备状态、操作方式、人员行为等因素,记录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4)制定辨识方法:根据目标和范围,制定适合的辨识方法,常用的方法包括风险矩阵法、层次分析法等。
(5)执行辨识工作:按照制定的辨识方法,对辨识范围内的区域、设备、工序进行辨识工作,记录和整理辨识结果。
2. 风险评价阶段(1)确定风险评价的范围和目标:根据危害辨识的结果,确定需要进行风险评价的范围,明确评价的目标,例如评估危险源对人员健康和安全的可能影响。
(2)收集资料:收集和整理与评价相关的资料,包括危害辨识结果、人员暴露限值、相关研究报告等。
(3)评价风险水平:根据危害辨识结果和相关资料,评估危险源的风险水平,常用的评价方法包括定量风险评估和定性风险评估。
(4)确定控制目标:根据评价结果,确定控制目标,例如降低风险水平至可接受范围。
(5)制定控制措施:根据评价结果和控制目标,制定适当的控制措施,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个人防护措施等。
3. 控制措施实施和监测阶段(1)制定实施计划:根据控制措施,制定实施计划,包括责任分工、时间安排、资源计划等。
(2)实施控制措施:按照计划,实施控制措施,例如改造设备、更新工艺、培训操作人员等。
(3)监测效果:对实施的控制措施进行监测,评估措施的有效性,例如定期检查设备状态、监测工作环境等。
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方法
为研究要点评审查设计原方案
选择向导性文字
列出可能出现有意义的偏差 列出原因、后果和现有保护措施 重复所有的偏离,然后 给出所有的文字向导
评价风险控制并提出建议
确定研究要点:工艺单元或分析节点
原理 ——选择研究要点 (类似研究范围) ——在每一个容器或管道 ——在每一转换或连接线
MORE(过量/更)
LESS(减量/少)
同标准值相比数值偏大,如高温、高压。
同标准值相比,数值偏小,如流量低。
AS WELL AS(伴随/也/ 在完成既定功能的同时,伴随多余事件发生,如组 而且) 分掺入杂质。 只完成既定功能的一部分,如组分的比例发生变化, PART OF (部分) 无某些组分。 REVERSE(相逆) OTHER THAN(异常) 出现和设计要求相反的事物,如反向流动,加热而 不是冷却。 出现和设计要求不相同的事或物,如破裂、腐蚀或 磨蚀。
建立管线的更换机制;更换 耐腐蚀管线
工作/任务 :油罐进罐防腐作业 分析人员:
序 号
1
区域/工艺过程:库区油罐 日期:
现有安全控制措施 可 能 性
1
工作步骤
工艺条件确 认
危害/偏差
与储罐相连的管线、阀门 未加置盲板断开,没确认 油罐未经过、置换或通风
潜在事件及主 要后果
没确认,物料泄漏 进罐 人员进罐容易中毒 窒息 中毒、火灾爆炸事 故 现场实际情况不明 确,易发生事故
建议改正 控制措施
1
内漏
蒸汽带油, 着火爆炸
备用换热 器;蒸汽、 2 5 10 考核检修质量 炉水分析 备用换热 器 备用换热 器 有备用换 热器 备用换热 器 2 5 10 考核检修质量 选用优质垫片 设备升级、选 择好的供应商 选择质量好的 油浆阻垢剂 选择质量好的 油浆阻垢剂
风险隐患识别、评价、控制管理制度范文(二篇)
风险隐患识别、评价、控制管理制度范文一、引言本文档是针对企业风险隐患识别、评价、控制管理的制度范本,旨在帮助企业全面了解和掌握风险隐患管理的重要性,并提供一套规范、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以便企业能够主动识别、评价和控制风险隐患,从而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二、风险隐患识别1.目标风险隐患识别的目标是通过对企业的经营、生产活动进行全面、系统的识别,找出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隐患,为后续的评价和控制提供依据。
2.识别方法(1)组织内部信息收集:通过与各部门、岗位的沟通和交流,收集企业内部风险隐患信息。
(2)整合外部信息:积极关注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技术资料等外部信息,了解行业风险特点。
(3)统计分析:利用统计学方法对历史事故、事故原因、风险事件等数据进行分析,找出规律和规模,以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隐患。
3.识别内容(1)设备设施方面的风险:包括设备老化、设备故障、设备维护不及时等风险。
(2)作业环境方面的风险:包括作业场所的安全、卫生条件、作业操作规范等风险。
(3)人员行为方面的风险:包括人员操作不当、违章操作、酒后作业等风险。
(4)管理机制方面的风险:包括管理制度不健全、执行不严格、责任不明确等风险。
4.识别工具(1)风险矩阵:根据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将风险进行分类和评估,确定重点控制对象。
(2)风险辨识表:记录风险的基本信息,包括风险名称、风险来源、风险等级、可能的后果等。
三、风险隐患评价1.目标风险隐患评价的目标是通过对识别出的风险隐患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估,确定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可能造成的影响,为后续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2.评价方法(1)定性评价:根据经验和专业知识,对风险隐患进行描述和分析,确定风险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2)定量评价:借助参数和模型,对风险隐患的概率、影响、后果等进行测算和分析。
3.评价内容(1)风险概率评估:评估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包括历史数据分析、专家判断等方法。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3篇)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通常情况下,二者并不加以区分而统称为危害因素,是说明事故发生的原因,即人、物、环境、管理几方面的缺陷,危害是造成事故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源指可能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危害辨识指识别危害在什么情况下发生,为什么能发生,怎样发生的过程。
危害辨识的两个关键任务是辨识可能发生的特定的不期望的后果;辨识导致这些后果的材料、系统、过程和设备的特性。
风险评价利用系统工程方法对拟建或已有工程、系统可能存在的危险性及其可能发生的后果进行综合评价和预测,并根据可能导致的事故风险的大小,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以达到工程、系统安全的过程。
指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
负责公司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的组织领导工作,并提供重大危险控制所需的资源。
安全环保部负责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及重大风险因素控制计划的制定。
对不可承受风险控制计划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负责环境污染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
负责环境污染不可承受风险的治理和控制计划。
生产技术部负责组织生产工艺、工程项目的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
负责生产工艺、工程项目方面的不可承受风险治理项目的立项管理。
按照“三同时”的要求,保证防止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职业安全健康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负责组织电气、机械设备设施的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
负责电气、机械设备设施不可承受风险治理项目的立项管理。
负责本单位作业范围内的危险辨识与风险评价。
负责作业范围内的不可承受风险治理项目的立项管理。
实施本单位评价出的风险因素的控制计划。
安全专业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小组组长由安全环保部部长兼任,副组长由安全环保部主管人员兼任;生产工艺、工程项目专业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小组组长由生产技术部部长兼任,副组长由生产技术部副部长兼任;电气、机械设备设施专业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小组组长由生产技术部部长兼任,副组长由生产技术部主管电气、机械设备人员兼任;专业小组成员:安全技术管理人员、生产技术管理人员、电气、机械设备技术管理人员、环境保护技术管理人员。
安全危害因素识别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范文(4篇)
安全危害因素识别与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司安全危害因素识别与风险评价工作,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公司的财产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公司安全危害因素识别与风险评价工作的相关单位和人员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认真履行职责,确保安全危害因素的全面识别和风险的合理评价。
第三条安全危害因素识别与风险评价工作应当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公司相关规定,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在现有安全管理体系基础上,全面识别和评价因素致危害的风险。
第四条安全危害因素识别与风险评价工作应当实行全员参与、动态管理的原则。
第五条对于具有较大危害性或者较高风险的安全危害因素,应当制定专门的风险管理措施和应急预案,并组织实施。
第六条公司应当加强对安全危害因素识别与风险评价工作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要求。
第二章安全危害因素识别与风险评价工作的组织管理第七条公司应当成立安全危害因素识别与风险评价工作小组,负责全面组织、管理和推进公司的安全危害因素识别与风险评价工作。
第八条安全危害因素识别与风险评价工作小组的成员应当包括公司相关部门的代表和专业技术人员,人数不少于5人。
第九条安全危害因素识别与风险评价工作小组的主要职责包括:(一)制定运行目标、工作计划和工作任务。
(二)组织和协调相关单位和人员开展安全危害因素识别与风险评价工作。
(三)制定安全危害因素识别与风险评价方法和标准,进行技术支持和指导。
(四)对安全危害因素识别与风险评价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要求。
第十条公司应当向安全危害因素识别与风险评价工作小组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三章安全危害因素识别与风险评价的方法与标准第十一条安全危害因素识别与风险评价应当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全面识别和评价因素致危害的风险。
第十二条安全危害因素识别阶段,应当采用以下方法:(一)查阅相关的行业标准、法律法规和技术文件,了解和掌握安全危害因素的基本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害因素识别与风险评价举例:
某部门有员工张三、李四,其中张三是体系联络员。
整个识别与评价过程分以下几步:一、首先由每个员工填写(手填)表一:《岗位危害因素调查表》(填写条数不限):
岗位危害因素调查表岗位:XX岗位填表人:张三时间:2009.9
岗位危害因素调查表岗位:XX岗位填表人:李四时间:2009.9
二、每个员工调查完毕后,由部门体系联络员负责汇总,填写表二:《岗位危害因素调查汇总表》
岗位危害因素调查汇总表
单位:XX部门填写人:张三审核人:部门经理填写时间:2009.9
注:1、危害因素类型分物理性、行为性两种类型;
2、危害事件分对人的危害、财产损失、环境影响和声誉损失四种类型;
3、一种危害因素可能存在不同的状态和时态。
三、部门体系联络员汇总完各岗位的危害因素调查表后,由各部门风险评价小组对所有的危害因素进行评价(风险小组由部门相关成员组成),填写表三:《风险评价表》
风险评价表
单位:XX部门填写人:张三审核人:部门经理填写时间:2009.9
评价说明:危害因素风险等级的确定采取重要性准则评价法和矩阵评价法两种方法确定。
1、重要性准则评价法
1) 含油废水排放没有进入污水处理系统或城市污水管网直排地面的或外排废水超过国家标准的(《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2)有组织排放废气(用排气筒集中排气的,高度超过15米的)排放浓度超过国家标准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和《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3)造成库区边界噪声高于所在区标准分贝值的噪声源(《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
4)有毒有害废液就地排放的;
5)危险化学品(化验试剂等)在采购、运输、储存、使用、废弃过程中可能有重大环境影响的;
6)危险废弃物与一般固体废弃物混放的而无相应处置措施的;
7)物料、能源消耗大,有节能降耗潜力,并在短期内有能力实现的;
8)有放射性物质的;
9) 经风险评价出的重大风险,一旦发生会带来严重健康损害或环境影响的;
凡属于以上9条评价准则范围的,均列为重大危害因素,其余危害因素按矩阵评价法进行评价:2、矩阵评价法:
对人的危害
财产损失
环境影响
声誉损失
通过以上评价说明确定了危害因素的后果严重性和发生可能性后,用如下的风险评价矩阵表确定危害事件的风险等级:
风险评价矩阵表
四、各部门风险评价小组评价完所有危害因素后,由部门体系联络员形成表四:《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汇总表》
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汇总表
单位:XX部门填写人:张三审核人:部门经理填写时间:2009.9
五、《危害因素辨识与风险评价汇总表》填写完毕后,筛选出风险等级5级(含)以上的危害因素形成表五:《重大风险控制台帐》,没有5级(含)以上
的危害因素,此表可以没有。
重大风险控制台帐
单位:XX部门填写人:张三审核人:部门经理填写时间:2009.9
注:按照专业化管理,零售管理部要识别加油站所有岗位的危害因素,中心油库要识别油库所有岗位的危害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