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管理与控制实习报告

交通管理与控制实习报告
交通管理与控制实习报告

华东交通大学

交通管理与控制实习》报告

题目名称轨道交通四号线施工期间交通组织分析及设计院系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_____________ 专业交通工程_______________

班级2013 交通工程一班 __________

指导老师_____ 秦鸣__________________

目录

第1 章概述.................................................. 3...

1.1......................................................................................................................................... 交通

调查及设计目的 (3)

1.2.背景资料介绍 (3)

1.3......................................................................................................................................... 分析

范围 (3)

1.4......................................................................................................................................... 实习

与课程设计步骤及分析思路 (4)

1.5......................................................................................................................................... 参考

文献 (5)

第2 章调查内容................................................................ 6.. .

2.1......................................................................................................................................... 站点

周边现状道路情况调查 (6)

2.2......................................................................................................................................... 站点

周边现状交叉口情况调查 (11)

2.3......................................................................................................................................... 站点

周边现状公交站点分布情况调查 (19)

第3 章总述及体会................................................................ 2.. 1.

第1章概述

1.1.交通调查及设计目的

《交通管理与控制》是交通工程专业必修的专业课,课程设计是重要环节,目的在于:巩固课堂上所学过《交通管理与控制》有关知识,锻炼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备简单的交通工程的分析能力和信号控制的设计能力。

本课程设计对象为轨道交通4 号线施工期间区域交通组织及指示标志设计,要求在《交通管理与控制》实习集体调查的基础上,对所调查区域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在此基础完成轨道交通4 号线施工站点附近的交通设施设计。

1.2.背景资料介绍

此次交通管理与控制实习与课程设计的调查站点为南昌市轨道交通4 号线丁公路南站。南昌地铁4号线,又称南昌轨道交通4 号线,是南昌一条拟建的轨道交通线路,规划自望城至昌东大道站,线路长40公里,设站29座,投资286.5 亿元。项目于2015年5 月获国家发改委批复,规划建设期为2016年~2020 年。

南昌市轨道交通4 号线一期工程起点为望城站,线路的主要走向为:江铃大道-希望大道-龙兴大街-过赣江-抚生南路-抚生路-桃苑大街-过抚河-金塔西街- 天佑路-丁公路-省府东三路-贤士一路-青山路-民园路-火炬五路-艾溪湖北路,终点为昌东大道站。

4 号线线路全长约40 千米,其中高架线长约7.1 千米,地下线长约32.9 千米;共设车站29 座,其中高架站

5 座,地下站24 座,平均站间距约1404 米。

工程设一座车辆段和一座停车场,设置3 座主变电站,分别为与1 号线共享的彭家桥主变,以及新增的云天路主变和希望大道主变。据悉,4 号线采用B型车6 辆编组,设计最高时速为80 公里。

1.3.分析范围

此次交通管理与控制实习与课程设计的调查站点为南昌轨道交通4 号线

丁公路南站,如图1-1 所示,调查范围包括在建地铁2号线的永叔路站、火车站东广场站、洪都大道站等,调查范围内的道路主要有八一大道、广场东路、广场南路、北京西路、解放西路、洪都中大道、井冈山大道、丁公路、洛阳路等。

解放西路

图 1-1

1.4.实习与课程设计步骤及分析思路

1.4.1.道路及轨道交通站点周边信息调查

研究范围内所有道路基础设施情况,并在 AutoCAD 平面图表示以上信息(主 要有道路的人行道、车行道、绿化隔离、车道标线、交叉口车道功能划分、 渠化等信息)。

详细调查所分配区域轨道站点所在道路 (若在交叉口, 则为相交的两条道路) 沿线的单位小区的出入口位置情况。调查后的结果在 AutoCAD 中表示出来。 研究区域内公交站点的布置位置,在 AutoCAD 中表示出来,以及每个站点的 公交线路分布。

重点调查现状区域内轨道 2 号线和 3 号线正在施工的站点及周边交通管理、 交通设施设计的相关内容, 包括交通管理情况 (限行、 单行、禁货、信号灯、

广场

南 路

北京西路

广场东路

丁公路

二七南路

洪都中 大道

洛阳路

八一大道

站前路

天佑路

洪都中 大道

二七南路

井冈山大

隔离栏、电子警察等)道路标线,交通标志以及交通设施分布情况。研究范围内主要道路的断面尺寸,并拍照,相片要求横向,拍全道路车道信息。

1.4.3.基本资料CAD 图绘制及交通组织设计

绘制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现状道路基础设施、轨道交通站点沿线单位出入口位置、研究区域内公交站点布置位置、交通管理情况(主要是每条道路的交通交通管理设施设置情况、标志标线情况)(在AutoCAD中表示出来)。绘制研究范围内主要道路的道路横断面图(AutoCAD)。

在交通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各施工站点的施工的工法进行交通组织设计,完成:

(1)绘制轨道交通站点微观交通疏解设计图(交通管理、车道划

分,道路标线、交通设施布设等)。

(2)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宏观交通组织设计图(区域交通组织,主要

是对交通流的分配,设计诱导牌,提前诱导车辆绕行,达到减少站点

附近的交通量)。

1.5.参考文献

1.吴兵,李晔.交通管理与控制.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

2.杨晓光. 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指南.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3.王建军,严宝杰. 交通调查与分析.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4.同济大学.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与设计规程. 上海,2001

5.周商吾. 交通工程. 北京:同济大学出版社,1987

6.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7.城市道路交通标志标线设置指南

8.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9.城市道路施工作业交通组织规范》(GA/T 900—2010)

第2章调查内容

此次调查根据调查范围,对各主要道路分小组进行调查后,“轨道交通站点沿线单位出入口和公交站点布置示意图”见附图2,各道路的“横断

面图”见附

图2 ,调查内容汇总如下:

2.1.站点周边现状道路情况调查

站点周边主要的道路有北京西路、八一大道、广场东路、广场南路、解放西路、洪都中大道、井冈山大道、丁公路、洛阳路、站前路等。各主要道路

的现状情况调查如下:

2.1.1.北京西路

如图2-1 所示,该路为北京西路,该路东接广场北路,西接师大南路,是一条双向八车道,六条直行车道和两条直右车道,道路中央采用隔离栅来分离对向车流,同时采用绿化隔离带的方式将直行车和直右车进行划分,右转车辆可直接右转,其次非机动车道和直右车道并行采用白实线进行隔离,道路运行比较通畅。

2.1.2.洛阳路

由于轨道2 号线的施工,洛阳路的道路断面共有四个不同的断面。

1.原2号线施工路段及部分现行路段为双向四车道,为三块板,机动

车与非机动车道用绿化隔开。如图2-2 所示。

2.目前施工路段中间约20m

图 2-

图 2-

在施工,两边约一条车道其中往广 场南路的方向可供机、 非混行, 另 一边仅供非机动车行驶。如图

2-3 所示。

3. 在火车站以东的洛阳路分 为两个断面。

部分路段为地下隧道,双向四 车道,中间用双黄实线隔离对 向车流,白实线隔离同

向车 流,禁止在隧道内超

车,如图

2.1.

3.八一大道

八一大道作为八一广 场附近的一条主干路, 承担 了重要的交通性功能, 双向 十车道,中间有绿化带隔离 对向车流,部分路段由隔离 栏隔离机动车与非机动车 流,部分路段由绿化带隔离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流, 由于 地铁的修建,对道路的通性 能力有很大影响, 部分地区 压缩为双向六车道, 中间为地铁修筑工地,

部分路段为双向四车道,加上 4m 宽的非机动车道,一般情况下,非机动车 道都是机非混行,如图 2-5 所示

图 2-4 图 2-5

图 2-3

2-4 所示,隧道内图片来自百度

图 2-

起到了隔离对象车流的间接作用。八一大道的现状未压缩路段如图2-6 所示

2.1.4.广场南路

广场南路由于所在地理位置不 同,断面情况也各不相同,一共有 三个断面情况。

1. 在八一广场范围内广场南路 为单行五车道,再加一条非机动车 道,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用隔离 栏隔开,图 2-7 为广场南路在八一 广场范围内照片。

2. 在广场南路与孺子东路交叉 口到广场南路与洛阳路交叉口这 段道路上,广场南路为双向四车 道,中间由隔离栏分割对向车流, 两边有 1.5m 宽的非机动车道,由 白实线分隔同向机动车与非机动 车流,如图 2-8 所示。

3. 在距离广场南路与洛阳路 交叉口 20m 左右的地方,广场南路 中间道路由地面道路转为高架,高 架道路为双向两车道,在高架两边 余有两条道路,如图 2-9 所示,同 向道路间由绿化带隔开。

2.1.5.广场东路

广场东路为位于八一广场东 边的一条支路,一块板,双向两 车道,中间为白虚线隔开,加上

1.5m 宽的非机动车道。如图 2-10 所示。

图 2-

图 2-

图 2-9

图 2-

2.1.6.丁公路

丁公路北接北京西路,南接洛阳路,双向两车道,道路中线为黄虚线,加上3m 宽的非机动车道,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流由白虚线隔开,靠近交叉口处皆为实线,如图2-11 所示。

图 2-12 2.1.7.二七

南路

图 2-

11

二七南路为一条双向四车道的主干路,对向车流用隔离栏隔开,部分路段无隔离栏,加上2m非机动车道,同向车流用白虚线隔开,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流间也是白虚线,路边设有停车位,如图2-12 所示。

图 2-13 2.1.8.洪都中

大道

洪都中大道为双向六车道的主干路,道路中间有隔离栏将对向车流隔开,同向车流之间以白虚线隔开,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道间设有绿化带,分离机动车与非机动

车流,如图2-13

图 2-14 2.1.9.站前路

站前路为双向六车道的主干路,中间由隔离栏分隔对向车流,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流之间也以隔离栏分隔由于靠火车站较近,车流较大,如图2-14 所示。

2.1.10.孺子东路

孺子东路是单行路,拥有七 条车道,一条为单行车道通过隔 离栏与机动车道隔离,其他六条 机动车道中有两条为直行车道, 四条为左转车道,并在距离交叉 口的不远处用隔离栏将两条直行 车道和四条左转车道进行隔离, 保证道路运行通畅。 如图 2-15 所 示。

2.1.11.井冈山大道

就此条道路为井冈山大道,为双 向的六车道,中间采用绿化带进 行隔离,道路上方为立交桥,机 动车道两边用绿化带与非机动车 道隔离。所以此条道路的绿化带 有多个开口供行人和机动车通 行。如图 2-16 所示。

2.1.12.天佑路

图 2-

图 2-

如图2-17 所示,天佑路为双向两车道的支路,机非混行,车流较为混乱,路段上有一学校安全隐患较大,靠近学校道路设有减速带,以降低车行速度,标志标线较为模糊。

图 2-

2.1.1

3.解放西路

解放西路为双向四车道的主干路,对向车流以隔离栏分离,在靠近交叉口处,拓宽为双向八车道,在立交下的道路限高4.5m,车流较大。如图2-18 所示。

2.2.站点周边现状交叉口情况调查

站点周边交叉口众多,尤其是火车站附近,多路交叉,十分复杂,以下为站点周边主要的交叉口的现状情况调查:

2.2.1.八一大道与中山路交叉

口八一广场范围内,由于轨

道交通2 号线的施工,八一

大道与中山路交叉口现状如

图2-19 所示,东进口为单向

三车道,在万达广场门口

处,东进口的右转车辆提前

转出进入北出口道东进口处

图2-

设置有两条直行车道,一条

左转专用车道;西进口机动车是单行,只能驶出,但是非机动车是双向行驶,西进口处设置有一人行横道,北进口相接道路原图本2是-19双向八车道,有的断面是双向十车道,但是由于现在南昌式正在修建地铁,所以现状北进口相接道路是双向六车道,中间是地铁修建区,在北进口处设置有行人过街天桥,所以此处限高4.5m,并在西到北的转角处设置有禁左标志牌,南进口从八一广场的西南角即孺子路与八一大道交叉口从广场北路进入,中山路与八一大道交叉口的南边只接南出口。中山路与八一大道交叉口为信号管控交叉口,西进口的人行横道有两位交警执勤,西接南出口转角处也有两位交警执勤。

2.2.2.八一大道与孺子路交叉口

八一大道与孺子路交叉

口为信号管控交叉口,北进

口为两条直右车道,四条直

行车道,两条左转车道,西

进口为两条直行车道,一条

右转车道,

南进口为两条左转车道,

两条右转车道,南进口处

交叉口有渠化,西进口有

图 2-

2.2.

3.洛阳路与丁公路交叉口

此处为洛阳路与丁公路交叉口,也是轨道交通2 号线的丁公路南站,即此次调查的中心站点,该交叉口是个T 型交叉口,目前无信号管控,西进口只有非机动车进入交叉口,东进口为一条直行车道,一条直右车道,北进口为

两条右转车道。如图2-21 所示。

2.2.4.洛阳路与广场南路交叉口

如图2-22 和2-23 所示,该交叉口为洛阳路与广场南路交叉口,从这个交叉口到洛阳路与丁公路交叉口,这段洛阳路目前正在修建轨道交通2 号线,所以该交叉口的东进口为一条直左右车道,北进口为广场南路,西进口为洛阳路,机动车只能左转和右转,南进口只有一条只有车道。该交叉口为信号控制交叉口,由于施工的原因,车流较并且交叉口在高架正下方,因此车辆行驶不便。图 2-图 2-

图 2-

2.2.5.广场南路与北京西路交叉口

如图2-24,该T 型交叉口为广场南路与北京西路交叉口,交叉口南进口为两条直行车道,三条右转车道,东进口为四条机动车道,一条非机动车道,北出口为五条直行车道,一条非机动车道,有信号控制。

2.2.6.广场南路与孺子东路交叉口

如图2-25 所示,该交叉口为广场南路与广场东

路交叉口,是三路相交交

叉口,西进口为孺子东

路,五条左转车道,一条

右转车道,南进口为广场

南路,一条直行车道,一

条右转车道,东进口为广场

东路,一条右转车道,是

信号控制交叉口,通常有

交警在此执勤,人流、车

流都较大。

2.2.7.北京西路与丁公路交叉口

图 2-图 2-

如图2-26 所示,该T

形交叉口为丁公路与北京西

路交叉口,东进口为两条直

行车道,两条左转车道,西

进口为四条直行车道,一条

右转车道,南进口为一条左

转车道,一条右转车道,

该交叉口为信号管控交叉口。

图 2-

2.2.8.广场东路与丁公路交叉口

广场东路与丁公路交叉口 为信号管控交叉口,是个 T 型 交叉口,人流较大,西进口为 广场东路,有机动车右转渠化, 一条左转车道南进口为两条车 道,车流指向不明,北进口同 样是两条车道,如图 2-27 所示。

2.2.9.广场东路与丁公路交叉口

此处交叉口采用立体交叉 的形式来解决北京西路的大量 车流问题。如图 2-28 所示,北 京西路从桥下通过,桥下限高

4.5 米,双向四车道,两边为人 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用绿化带 隔离。桥上道路为二七南路双 向四车道,南北进口都是一条 直行车道,一条直左车道。

2.2.10.洪都中大道与北京西

路交

叉口 该交叉

口为信号管控交叉口,

如图 2-

29 所示,交叉

图 2-29

图 2-

图 2-

(完整版)交通控制与管理习题库

一、选择: 1.下列交通需求管理措施可以在出行分布阶段实施的是(A) A.提供交通信息和路线导行 B.替代出行 C.可变方向车道 D.改变工作时间 2.交通感应信号的控制参数不包括(C) A.初期绿灯时间 B.单位绿灯延长时间 C.实际绿灯时间 D.绿灯极限延长时间 3.下列关于现代环形交叉口的特点说明错误的是(C) A.减少了交叉口上的冲突点,锐角运行,提高行车安全 B.现代环形交叉口环内车流优先通行,入环车流必须让行与环内车流 C.车辆绕行距离短 D.增加行人步行距离 4.某交叉口定时信号是两相位信号,已知第一相位的绿、黄、红灯时间分别为32秒、3秒、30秒,则该定时信号的周期时长为( B )。 A.35秒 B.65秒 C.62秒 D.59秒 5.下列无控制交叉口的通行规则中不正确的是(B) A.支、干路不分的,非机动车让机动车先行; B.进入路口前要瞭望,让左方道路的来车先行; C.相对方向同类车相遇,右转弯的车让左转弯的车先行。 D.若相交道路有主次之分,则支路让干路车先行

6.下列无控制交叉口的通行规则中不正确的是( B D) A.支、干路不分的,非机动车让机动车先行; B.进入路口前要瞭望,让左方道路的来车先行; C.相对方向同类车相遇,右转弯的车让左转弯的车先行。 D.若相交道路有主次之分,则支路或干路车先到先行 7.为了提高允许存车地点的存车数量,应在路面上用标线划定存车车位,存车车位的布置方式中占用车道最宽的方式为(A)。 A.垂直式存放 B.平行式存放 C.斜角式存放 D以上三者一样宽 8.在信号控制交叉口的配时设计中,相位越多,周期损失时间则(B) A.越少 B.越大 C.不变 D.无法判断变化 9.快速道路周围的防声屏障位于(C)时屏蔽效果最好。 A.噪声源和接受者中间 B.靠近接受者 C.靠近噪声源 D.离接受者100m 10.下列不属于交叉口交通管理的原则的是(B)。 A.减少冲突点 B.设置导向岛增加合流角 C.公共交通优先 D.选择最佳信号周期,提高绿灯利用率 11.干线交叉口交通信号联动控制中特有的控制参数是(C) A.周期时长 B.绿信比 C.相位差 D.有效绿灯时间

交通管理与控制期末复习.doc

交通管理 1?交通管理是对道路上的行车、停车、行人、和道路使用,执行交通法规的“执法管理”,并用交通工程技术措施对交通运行状况进行改善的“交通治理”的一个统称。 2.交通控制是依靠交通警察或采用交通信号控制设施,随交通变化特性来指挥车辆和行人的通行。 3.交通管理分为全局性管理与局部性管理两大类 4.机动车行驶秩序管理:分道行驶、最高车速和驾驶规则 5.行车管理分为:车速管理、车道管理、禁行管理 6.限速依据:停车视距、道路设计、视野 7.单向交通的种类:固定式单向交通、定时式单向交通、可逆性单向交通、车种性单向交通 8.单向交通的实施条件 ⑴具有相同起终点的两条平行道路,它们之间的距离在350^400m以内。 ⑵具有明显潮汐交通特性的街道,其宽度不足3车道的可实行可逆性单向车道。⑶复杂的多路交叉口,某些方向的交通可另有出路的,才可将相应的进口道改为单向交通。 9.变向交通是指在不同的时间内变换某些车道上的行车方向或行车种类的交通。变向交通又称“潮汐交通” 10.人行横道标线方式分类:条纹式(或称斑马纹式)人行横道线和平行式人行横道线 11?不宜设置人行横道的地方 ⑴弯道、纵坡变化路段等视距不足的地方。 ⑵在信号交叉口附近(英国规定135m范围内)不宜设置斑马线式人行横道,只能设置出信号灯控制的人行横道。 ⑶瓶颈路段,不设人行横道。 ⑷车辆进出口的附近,不设人行横道。 12.停车诱导系统(PGIS),又称为停车引导系统,是通过交通信息显示板、无线通信设备等方式向驾驶人提供停车场的位置、使用状况、诱导线路、停车场周边交通管制和交通拥堵状况的服务系统。 13.平面交叉口按交通管制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全无控制交叉口、主路优先控制交叉口、信号(灯)控制交叉口、环形交叉口等几种类型。 14.主路优先控制交叉口,是在次路上设停车让行或减速让行标志,指令次路车辆必须停车或减速让主路车辆优先通行的一种交叉口管制方式。 15 ?交叉口交通管理的原则 ⑴减少冲突点⑵控制相对速度⑶重交通车流和公共交通优先⑷分离冲突点和减小冲突区⑸选取最佳周期,提高绿灯利用率

交通管理与控制复习题

交通管理与控制复习题 交通管理是对道路上的行车、停车、行人和道路使用,执行交通法规的“执法管理”,并用交通工程技术措施对交通运行状况进行改善的“交通管理”的一个统称。 交通控制是依靠交通警察或采用交通信号控制设施,随交通变化特性来指挥车辆和行人的通行。 现代交通管理与控制的目的:除保障交通安全、疏导交通、提高现有设施的通车效率的传统目的外,着重于采取各种“交通需求管理”措施来减少道路上的汽车交通总量,缓解交通拥挤,保障交通安全与畅通,并降低汽车交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交通管理与控制的原则与方法:分离原则限速原则疏导原则节源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 第一章:个时代陆续产生了种种治理交通的新理念与方法,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传统交通管理交通系统管理(TSM) 交通需求管理(TDM)智能化交通管理 根据交通管理的性质与内涵的不同,交通管理可分为交通行政管理交通执法管理交通运行管理 交通管理规划内容:市交通管理现状问题与需求分析制定城市交通管理发展目标和策略建立交通管理长效发展机制近期交通系统管理改善方案制订智能交通与高新技术发展应用规划拟定交通管理规划实施行动计划 第二章:交通法规按其有效性的范围,可分为三个层次:全国性法规地方性法规局部性管理措施 交通法规的内容:对人的管理对路的管理对车的管理对环境的管理 第三章:对驾驶人日常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技术教育、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对车辆的检验类别:初次检验定期检验临时检验特殊检验 第四章:道路交通安全违法处罚种类:警告罚款暂扣机动车驾驶证吊销机动车驾驶证拘留 根据交通警察对违法行为的发现与处理的场所不同,道路交通安全违法处理程序分为现场处理与非现场处理 根据处罚的轻重程度及处罚的方法步骤不同分为简易程序和一般程序 道路交通标志分为主标志和辅助标志 主标志分为: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指路标志旅游区标志道路施工安全标志 道路交通标志的设计原则:形状颜色图符 道路交通标志的设置原则:根据客观需要设置统一性和连续性相结合设在易见位置昼夜性作用标志的照明或反光性 道路交通标线的类别:(1)按设置方式分:a向标线,沿道路行车方向设置的标线 b 横向标线,与道路行车方向成角度设置的标线 c 其他标线,字符、标记或其他形式标线

交通管理与控制 试题复习

交通管理与控制试题复习 1、在城市路网的一信号控制交叉口,若采用两相位信号控制,各入口渠化 为两车道,各方向车辆到达率为:北方向700辆/小时, 南方向850辆/小时,东方向800辆/小时,西方向1250辆/小时,l =6.2s, A=3s,AR=0,每车道饱和流量S=1950辆/小时。试计算该路口信号控制的有关配时参数,并作出信号配时图。(15分) 简答题 1. 简要分析交叉口实施科学管理的五个主要原则。答:交叉口实施科学管理的五个主要原则有: 1) 减少冲突点――单行线、禁止左转弯、在交通拥挤的交叉口排除左右转弯等方法; 2) 控制相对速度――严格控制车辆进入交叉口的速度; 3) 重交通流和公共交通优先; 4) 分离冲突点和减小冲突区;

5) 选取最佳周期,提高绿灯利用率。 2. 简述单向交通的优点。 答: 单向交通在路段上减少了与对向行车的可能冲突,在交叉口上大量减少了冲突点。故单向交通在改善交通方面具有以下较为突出的优点: 1) 简化交叉口交通组织,提高通行能力; 2) 提高路段通行能力; 3) 降低交通事故; 4) 提高行车速度; 5) 有利于实施各交叉口间交通信号的协调联动控制。 3. 简要说明优先发展策略的内容和意义。 4.答: 优先发展策略的内容是:优先发展道路利用率高, 污染低的交通出行方式, 并实施优先通行策略,以减轻道路交通压力。例如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策略的意义是:确立各种交通方式在交通环境中的地位与作用,有意识地引导人们合理选择交通出行方式,优化城市的交通方式组成与结构。 4. 比较说明区域集中式控制结构和分层式控制结构的原理和特点。 答: 集中式控制结构的原理是:将网络内所以信号联结起来,用一台中、小型计算机或多台微机联网对整个系统进行集中控制。特点:全部控制设备只位于一个中心,操作方便,且维护和维修都比较容易;但通信系统庞大,数据存储和计算量巨大,控制实时性较差,范围受限。 分层式控制结构的原理是:把整个控制系统分成上层与下层控制,上层接受从全系统战略目标出发修改下层的决策,执行战略控制任务;下层根据修改后的决案作必要调整,执行交叉口合理配时的战术控制任务。特点:可以避免集中结构的缺点,且可有降级控制的功能,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但需增加设备,投资提高。 6.请作图说明一个双向交通道路交叉口的视距三角形。答: 双向交通道路交叉口的视距三角形图如下: \ 为了提高无控制交叉口的交通安全性,它通过绘制交叉口的视距三角形保证在交叉口前,驾驶员对横向道路两侧的可通视范围,它是全无控交叉口设计和设置的基本依据。必须注意,“视距线”应画在最易发生冲突的车道上。在双向交通的道路交叉口,对从左侧进入交叉口

交通管理与控制复习上课讲义

交通管理与控制复习

名词解释 1.局部性管理指仅在局部范围内,在较短时间内有效的交通管理措施 2.变向交通、潮汐交通是指在不同的时间内变换某些车道上的行车方向或行车种类的交通。变向交通又称“潮汐交通” 3.全无控制交叉口具有相同或基本相同重要地位,从而具有同等通行权的两条相交道路,因其流量较小,在交叉口上不采取任何管理手段的交叉口。 4.冲突指当一辆车到达停止线时,如果在交叉口内有别的车辆正在行驶,致使该到达停止线的车辆减速等待,不能正常通过交叉口,这便是一个冲突。 5.临界车道: 6.绿信比是一个信号相位的有效绿灯时长与周期时长之比,一般用λ表示。 7.感应控制感应控制是在交叉口进口道上设置车辆检测器,信号灯配时方案由计算机或智能化信号控制机计算,可随检测器检测到的车流信息而随时改变的一种控制方式。 8.相位差绝对时差:是指各个信号的绿灯或红灯的起点或中点相对于某一个标准信号绿灯或红灯的起点或中点的时间之差。 相对时差:是指相邻两信号的绿灯或红灯的起点或中点之间的时间之差。相对时差等于两个信号绝对时差之差。 9.通行能力指的是在一定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道路上某一路段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最大车辆数。 10.服务水平是指道路使用者从道路状况、交通条件、道路环境等方面可能得到的服务程度或者是服务质量。 11.有效红灯时间显示红灯时间加上黄灯末期时间

12.交通管理是对道路上的行车、停车、行人、和道路使用,执行交通法规的“执法管理”,并用交通工程技术措施对交通运行状况进行改善的“交通治理”的一个统称。 13.交通需求管理通过影响出行者的行为,而达到减少或重新分配出行对空间和时间需求的目的。 14.禁行管理为了调节道路上的交通流,或将一部分交通流量均分到其他负荷较低的道路上去,或满足某些特殊的通行要求,根据道路条件和交通条件,实行对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某种限制通行的管理。 15.集中匝道控制: 16.会车视距指两辆对向行驶的汽车能在同一车道上相遇及时制动并停车所必须的安全视距。 17.相位每一种控制状态(一种通行权),即对各进口道不同方向所显示的不同灯色的组合,称为一个信号相位。 简答 1.试分析可逆式单向交通与变向交通的区别与联系?(p61 62) 区别:可逆式单向交通是指道路上的车辆在一部分时间内按一个方向行驶,而在另一部分时间内按相反方向行驶的交通。变向交通是指在不同的时间内变换某些车道上的行车方向或行车种类的交通。 联系:均充分提高道路的利用率,提高了道路的通行能力。单向交通可用于解决潮汐交通。 2.对于一两单向道路(只有一条车道)相交的交叉口和两条双向两车道道路相交的交叉口,画图分析这两种交叉口的复杂程度。(p63) 3. 为确保行人安全,在哪些地方不宜设置人行横道?路外停车场对道路交通影响最大的是出入口,为降低对道路的影响,停车场出入口设置应考虑哪几点?P69

交通管理与控制

交通管理与控制 得原则与方法:分离原则、限速原则、疏导原则、节源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 交通管理得演变与发展:传统交通管理--交通系统管理--交通需求管理--智能化交通管理。 事故黑点:某一时期内,发生事故数量或特征比其她地方明显突出得位置。 道路交通标志:用图形符号、颜色与文字向交通参与者传递特定交通管理信息得一种交通管理措施。标志板+支架标志板得支托部分,柱式、悬壁式、门式、附着式) 单向交通单行线):道路上得车辆只能按一个方向行驶得交通。 优点:简化交叉口交通组织,提高通行能力;提高路段通行能力;降低交通事故;提高行车速度;有利于实施各交叉口间交通信号得协调联动控制;有助于解决停车问题。 缺点:增加车辆绕道行驶得距离,增加附近路段上得交通量;给公共车辆乘客带来不便,增加步行距离;容易导致迷路,特别就是对不熟悉情况得外地驾驶员;增加了为单向管制所需得道路公用设施。 实施条件:具有相同起终点得两条平行道路,她们之间得距离在350~400以内;具有明显潮汐特性得街道,其宽度不足3车道得可实行可逆性单向车道;复杂得多路交叉口,某些方向得交通可另有出路得,才可将相应得进口道改为单向交通。 变相交通:不同得时间内变换某些车道上得行车方向或行车种类得交通。 优点:合理使用道路,充分提高道路得利用率,提高了道路得通行能力;对解决交通流方向与各种类型得交通在时间分布上不均匀性得矛盾都有较好得效果。

缺点:增加了交通管制得工作量与相应得设施,且要求驾驶人有较好得素质,注意力集中,特别就是在过渡地段。 不宜设置人行道得地方:弯道、纵坡路段等视距不足得地方;信号交叉口附近;瓶颈路段;车辆进出口得附近。 停车诱导系统:通过交通信息显示板、无线通讯设备等方式向驾驶人提供停车场得位置、使用状况、诱导路线、停车场周边交通管制、交通拥堵状况得服务系统。 功能:提高停车者得使用方便性;促进交通顺畅、确保交通安全;提高停车场得使用效率;增加商业区域得经济活力。 组成: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传输、信息发布。 交叉口交通管制得原则:减少冲突点;控制相对速度;重交通车流与公共交通优先;分离冲突点与减少冲突区;选区最佳周期,提高绿灯利用率。 交通组织优化:在有限得道路空间上,科学地分配通行时间、空间,合理地限制车种、流向得交通管理方案。 原则:分离冲突点、改变冲突性质; 时间分离法:在信号周期内拿出专有相位放行非机动车; 空间分离法:只设置机动车信号灯,让非机动车按照机动车相位走; 时空分离法:在路口中间划定一块面积卫非机动车禁驶区,左转非机动车在区外二次停车等待,让直行机动车先行通过,通过拉长左转非机动车得通过距离,避免左转弯非机动车对直行机动车得冲突。 常规公共交通优先通用管理:公交车专用车道;公交车专用街、公交车专用道路;公交车专用进口车道;公交车自行车专用道路;交通信号得公交车优先控制;公交车优先转弯;车站设置与换乘衔接优化;公交车辆运营智能管理。

交通管理与控制期末试题

简答题 1.简要分析交叉口实施科学管理的五个主要原则。 答:交叉口实施科学管理的五个主要原则有: 1)减少冲突点―― 单行线、禁止左转弯、在交通拥挤的交叉口排除左右转弯等方法; 2)控制相对速度―― 严格控制车辆进入交叉口的速度; 3)重交通流和公共交通优先; 4)分离冲突点和减小冲突区; 5)选取最佳周期 ,提高绿灯利用率。 2.简述单向交通的优点。 答 : 单向交通在路段上减少了与对向行车的可能冲突,在交叉口上大量减少了冲突点。故单向交通在改善交通方面具有以下较为突出的优点: 1)简化交叉口交通组织,提高通行能力; 2)提高路段通行能力; 3)降低交通事故; 4)提高行车速度; 5)有利于实施各交叉口间交通信号的协调联动控制。 3.简要说明优先发展策略的内容和意义。 答: 优先发展策略的内容是:优先发展道路利用率高 , 污染低的交通出行方式 , 并实施优先通行策略 ,以减轻道路交通压力。例如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优先发展策略的意义是:确立各种交通方式在交通环境中的地位与作用,有意识地引导人们合理选择交通出行方式,优化城市的交通方式组成与结构。 4.比较说明区域集中式控制结构和分层式控制结构的原理和特点。 答: 集中式控制结构的原理是:将网络内所以信号联结起来,用一台中、小型计算机或多台微机联网对整个系统进行集中控制。特点:全部控制设备只位于一个中心,操作方便,且维护和维修都比较容易;但通信系统庞大,数据存储和计算量巨大,控制实时性较差,范围受限。 分层式控制结构的原理是:把整个控制系统分成上层与下层控制,上层接受从全系统战略目标出发修改下层的决策,执行战略控制任务;下层根据修改后的决案作必要调整,执行交叉口合理配时的战术控制任务。特点:可以避免集中结构的缺点,且可有降级控制的功能,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但需增加设备,投资提高。 5.简述闸门控制的目的及方法。 答: 闸门控制的主要目的是限制交通向敏感地区流动,以便防止该地区形成过长车队或发生堵塞;限制流入敏感地区,而把车队重新分配到能容纳更长车队的道路上。 方法:为了实现闸门控制, SCOOT 必须能够修改交叉路口的信号配时,这么路口可能离相关区域很远甚至可能在另外的子区,闸门逻辑允许把一条或多条连线定义为临界连线或瓶颈连线。闸门连线是指被指定为储存车队的连线,瓶颈连线将被堵塞。当瓶颈连线到达一个预定的饱和度时,闸门连线的绿灯要减少。 9. 简述入口匝道控制方法及其目的。 答: 入口匝道控制,一般被认为是高速干道的主要交通控制措施,它的控制方法有: 1)封闭匝道法,其目的在于高峰交通量条件下,起到对交通量的控制作用; 2)匝道定时限流控制法,其目的在于改善高速干道的交通状况或改善车流汇合时的安全; 3)匝道感应交汇控制法,其目的在于根据不同的控制方案,通过就地控制器或中心计算机,实施限流控制,限流率可依据交通信息作相应地调整; 4)匝道系统控制,其目的在于将一系列匝道集中起来作为一个整体统一考虑交通控制的系统,使整个系统的车流保持最佳化。

交通管理与控制

交通管理与控制复习资料(仅供参考) 1、车速管理的概念:车速管理是指运用交通管制的手段,强制性地要求机动车按照规定的速度范围在道路上运行,以确保道路交通安全。 2、85%V (85%位地点车速):地点车速累计频率分布曲线中,对应累计频率为85%的地点车速,记为85%V ,表示观测路段有85%的行驶车辆,其地点车速小于等于85%V 。 3、减速让行标志定义,停车让行标志定义。 停车让行标志控制也称停车控制:指的是进入交叉口的次路车辆必须在停止线以外停车观察,确认安全后,才准许通行。、 减速让行标志控制:是指进入交叉口的次路车辆,不一定需要停车等候,但必须放慢车速瞭望观察,让主路优先通行,寻找可穿越或汇入主路车流的安全“空当”机会通过交叉口。 4、交通组织优化基本概念。 是指在有限的道路空间上,综合运用交通工程规划,交通限制和管理等措施,科学合理地分时、分路、分车种、分流向使用道路,使道路交通始终处于有序、高效运行状态。 5、饱和流量的概念 在一次连续的绿灯信号时间内,进口道上一列连续车队能通过进口道停止线的最大流量。 6、冲突的概念:是指当一辆车到达停止线时,如果在交叉口内有别的车辆正在行驶,致使该到达停止线的车辆减速等待,不能正常通过交叉口,这便是一个冲突。 7、停车诱导系统:又称停车引导系统,是通过信息显示板、无线通信设备等方式向驾驶人提供停车场的位置、使用状况、诱导线路、停车场周边交通管制和交通拥堵状况的服务系统。 8、绝对相位差和相对相位差的基本概念 绝对时差:是指各个信号的绿灯或红灯的起点或中点相对于某一个标准信号绿灯或红灯的起点或中点的时间之差。 相对时差:是指相邻两信号的绿灯或红灯的起点或中点之间的时间之差。 9、交通信号的概念:是在道路空间上无法实现分离原则的地方,主要是在平面交叉口上,用来在时间上给交流分配通行权的一种交通指挥措施。 10、绿波系统的概念:把干道上若干连续交叉口的交通信号通过一定的方式联结起来,同时对各个交叉口设计一种相互协调的配时方案,各交叉口的信号灯按此协调方案联合运行,使车辆通过这些交叉口时,不至经常遇上红灯,称绿波信号控制。 11、交通控制的本质?:是依靠交通警察或采用交通信号控制设施,随交通变化特性来指挥车辆和行人的通行。 12、单向交通的种类:固定是单向交通、定时式单向交通、可逆性单向交通、车种性单向交通。 13、车速控制方法哪三种:法规控制、心理控制、工程控制。 14、主路优先控制定义:给主路车辆以优先通行权,次路车辆必须让主路车辆先行的控制方式的交叉口。 15、感应信号单位延长时间概念?P176(一句话) 单位绿灯延长时间(go):是初期绿灯时间结束后,在一定时间间隔内,测得有后续车辆到达时所延长的绿灯时间,如果在这段时间内,没有测得来车,即被判为交通中断而可结束绿灯。因此。单位绿灯延长时间也是判断车流是否中断的一个参数。单位绿灯延长时间对于感应信号控制的效率起决定性的作用。 16、数解法的本质?:通过寻找使得系统中各实际信号距离理想信号的最大挪移量最小。 17、交通管理与控制的概念? 交通管理:是对道路上的行车、停车、行人、和道路使用。执行交通法规的“执法管理”,并用交通工程技术措施对交通运行状况进行改善的“交通治理”的一个统称。

江苏大学交通管理与控制期末考试

交通管理与控制复习资料周宇林专用 1、交通管理:利用交通法规、工程技术性措施和交通安全教育对道路设施的使用进行管理,属于静态特性。 2、交通控制:依靠交通警察或采用信号控制设施,随着交通特性的变化对道路设施的使用在空间和时间上进行动态分配,属于动态特性。 3、交通管理的目的:保障交通安全,提高交通效益。 4、交通管理的前提:要有相关法规、相关设施。 5、交通管理与控制的原则:分离、限速、疏导、节源、可持续发展(前四个是主要的原则)。 6、交通管理演变与发展的四阶段:传统交通管理、交通系统管理、交通需求管理、智能化交通管理。 7、驾驶人管理:详见新版课本P22 8、交通秩序管理的主要设施包括:道路交通标志、道路交通标线以及其他交通秩序管理设施。 9、道路交通标志:分为主标志和辅助标志,其中主标志分为警告、禁令、指示、指路、旅游区和道路施工安全标志。 10、道路交通标志设计规定:详见新版课本P41 11、平面交叉口交通管理按交通管制方式不同可分为全无控制交叉口、主路优先控制交叉口、信号(灯)控制交叉口、现代环形交叉口。 12、交叉口交通管理的原则:减少冲突点、控制相对速度、重交通车流和公共交通优先、分离冲突点和减少冲突区、选取最佳周期,提高绿灯利用率。 13、优先通行管理的三个层次:大容量交通优先、公共电汽车优先、自行车优先。 14、公共交通优先通行管理六大原则:公交车专用车道、路、街、公交车专用进口车道、交通信号的公交车优先控制、公交车转弯优先、车站设置和换乘衔接优化、公交车辆运营智能管理。 15、交通系统管理的主要措施: 1、公共交通辅助系统:有合乘车辆、小公共汽车、电话约车等; 2、公共交通运行管理:有改善路线及行车时刻表、改善终点站及停靠站、开辟直达快车、改善收费方法、改善车辆维修等; 3、存车管理:有路边存车管理、街外存车管理、换乘系统存车管理、优先存车管理、存车路线引导等; 4、行人、自行车管理:有行人过街、行人专用区、自行车专用车道、交叉口自行车管理等; 5、优先通行管理:有优先车行道、优先通行街、优先交通信号等; 6、交通工程技术措施:有改善交叉口、单向交通、可变方向车道、交通监控、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等; 7、交通限制措施:有限制汽车去、凭证进入区、行人和公交车辆专用道、住宅区车辆限制管理等; 8、货运交通管理:改善行驶路线、改善装卸操作、建立货运枢纽、采用高峰时间限制、实行电话叫车等; 9、改变上班方式:有错开上班时间、实行弹性工作制、家中上班等; 10、收费管理:有加收牌证费、汽油税、过路桥费、存车收费管理,电子收费、拥挤收

交通管理与控制 课程考试试卷3

基础理论 概念题 1、交通秩序管理 2、静态交通 3、全无控制交叉口 4、交通信号 5、饱和流量 简答题 2、车道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分) 3、为什么要采用交叉口主路优先的控制方式?(4分) 4、公共交通车辆优先通行管理的主要措施?(4分) 5、快速道路交通管理的原因是什么?试就成都市三环路的有关情况进行说明。(6分) 6、为了确定线控系统的配时方案,必须调查收集哪些必要的基础数据?(5分) 7、“城市交通信号控制中,面控总是要比线控好,线控总是要比点控好。” 这种说法对吗?请分析说明。(6分) 综合应用 计算题 1、在城市路网的一信号控制交叉口,若采用两相位信号控制,各入口渠化 为两车道,各方向车辆到达率为:北方向700辆/小时, 南方向850辆/小时,东方向800辆/小时,西方向1250辆/小时,l =6.2s, A=3s,AR=0,每车道饱和流量S=1950辆/小时。试计算该路口信号控 制的有关配时参数,并作出信号配时图。(15分) 论述题(共35分) 1、问题由头:近日,世界银行中蒙局局长杜大伟认为成都私家车过多是一件 非常糟糕的事情,不仅造成交通问题,直接影响成都投资环境和生活质量,

同时还因为大量汽车尾气排放造成空气污染,直接引发近年来成都肺病发病率增加。据统计,截止6月,成都市机私家车保有量已达146万辆,并连续多年保持25%左右的增长。截止今年9月末,每100户成都家庭拥有9辆私家车,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一辆。(20分) 问题一:私家车多了会给成都带来什么问题? 问题二:如何有效解决交通瓶颈问题?是否要限制私家车的发展? 问题三:如何减缓成都私家车的增长速度? 2、试分析论述高速公路入口匝道控制的作用及其实施的条件。 (15分) 一:概念题(每小题3分,其中分要点给分,用其他方式表述相同意思也可给分)1.交通秩序管理:依照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1分)对交通参与者 及车辆(1分)进行行驶规范化管理(1分)。 2.静态交通:相对于行驶中的车辆,把车辆的停放(3分)称为静态交通 3.全无控制交叉口:是指具有相同或基本相同重要地位,从而具有同等通行权 的两条相交道路(1分),因其流量较小(1分),在交叉口上不采取任何交通管理手段(1分)的交叉口 4.交通信号:在道路上用来传送具有法定意义指挥交通流通行或停止的光、声、 手势等。 5.饱和流量:在一次连续的绿灯信号时间内,进口道上一系列连续车队能通过 进口道停车线的最大流量。 6.绿信比:一个信号相位的有效绿灯时长与周期时长之比。 二:简答题 1、交通管理的发展历史可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管理的主要特征是什么?(4分) 答:交通管理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传统交通管理:建新路、配以提高老路通车效率措施的交通管理来满足汽车交通需求的增长(1分) 第二阶段:交通系统管理:以提高现有道路交通效率为主(1分) 第三阶段:交通需求管理:对交通需求加以管理、降低其需求量以适应现有道路交通设施能够容纳的程度(1分) 第四阶段:智能交通运输系统:将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及通信技术应用到交通管理中(1分) 2、车道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分) 答:通过设置单向车道(1分)、变向车道(1分)和专用车道(1分)等的方式来减少由于交通的方向性不均衡而造成道路资源的浪费,减少交叉口的冲突点,提高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 3、为什么要采用交叉口主路优先的控制方式?(4分) 答:之所以要采用交叉口主路优先的控制方式,是基于如下背景的:全无控制交叉口的延误是较小的,即使流量增加,延误增加也有限(1分)。但鉴于安全

交通管理与控制_罗霞_课程考试试卷3

第一部分基础理论 一:概念题(3′×6 共18分) 1、交通秩序管理 2、静态交通 3、全无控制交叉口 4、交通信号 5、饱和流量 6、绿信比 二:简答题(共32分) 1、交通管理的发展历史可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管理的主要特征是什么?(4分) 2、车道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分) 3、为什么要采用交叉口主路优先的控制方式?(4分) 4、公共交通车辆优先通行管理的主要措施?(4分) 5、快速道路交通管理的原因是什么?试就成都市三环路的有关情况进行说明。(6分) 6、为了确定线控系统的配时方案,必须调查收集哪些必要的基础数据?(5分) 7、“城市交通信号控制中,面控总是要比线控好,线控总是要比点控好。” 这种说法对吗?请分析说明。(6分) 第二部分综合应用 三:计算题(共15分) 1、在城市路网的一信号控制交叉口,若采用两相位信号控制,各入口渠化 为两车道,各方向车辆到达率为:北方向700辆/小时, 南方向850辆/小时,东方向800辆/小时,西方向1250辆/小时,l =6.2s, A=3s,AR=0,每车道饱和流量S=1950辆/小时。试计算该路口信号控 制的有关配时参数,并作出信号配时图。(15分)

四:论述题(共35分) 1、问题由头:近日,世界银行中蒙局局长杜大伟认为成都私家车过多是一件 非常糟糕的事情,不仅造成交通问题,直接影响成都投资环境和生活质量,同时还因为大量汽车尾气排放造成空气污染,直接引发近年来成都肺病发病率增加。据统计,截止6月,成都市机私家车保有量已达146万辆,并连续多年保持25%左右的增长。截止今年9月末,每100户成都家庭拥有9辆私家车,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一辆。(20分) 问题一:私家车多了会给成都带来什么问题? 问题二:如何有效解决交通瓶颈问题?是否要限制私家车的发展? 问题三:如何减缓成都私家车的增长速度? 2、试分析论述高速公路入口匝道控制的作用及其实施的条件。 (15分) 一:概念题(每小题3分,其中分要点给分,用其他方式表述相同意思也可给分)1.交通秩序管理:依照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1分)对交通参与者 及车辆(1分)进行行驶规范化管理(1分)。 2.静态交通:相对于行驶中的车辆,把车辆的停放(3分)称为静态交通 3.全无控制交叉口:是指具有相同或基本相同重要地位,从而具有同等通行权 的两条相交道路(1分),因其流量较小(1分),在交叉口上不采取任何交通管理手段(1分)的交叉口 4.交通信号:在道路上用来传送具有法定意义指挥交通流通行或停止的光、声、 手势等。 5.饱和流量:在一次连续的绿灯信号时间内,进口道上一系列连续车队能通过 进口道停车线的最大流量。 6.绿信比:一个信号相位的有效绿灯时长与周期时长之比。 二:简答题 1、交通管理的发展历史可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管理的主要特征是什么?(4分) 答:交通管理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传统交通管理:建新路、配以提高老路通车效率措施的交通管理来满足汽车交通需求的增长(1分) 第二阶段:交通系统管理:以提高现有道路交通效率为主(1分) 第三阶段:交通需求管理:对交通需求加以管理、降低其需求量以适应现有道路交通设施能够容纳的程度(1分) 第四阶段:智能交通运输系统:将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及通信技术应用到交通管理中(1分) 2、车道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分)

交通调查与分析考试试题完整版

交通调查与分析 第一章 1、交通调查:是一种用客观的手段,测定道路交通流以及与其有关现象的片断,并进行分析,从而 了解与掌握交通流的规律。 2、交通调查与目的: 为了向交通,城市建设规划和环境保护以及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提供优化,改善 道路交通的实际参考资料和数据。主要对象是交通流现象。 第二章 1、交通量调查目的在于通过长期连续性, 短期间隙性和临时性观测, 搜集交通量资料, 了解掌握交 通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为交通规划,道路建设,交通管理和控制,工程经济性分析提供 必要的数据。 2、交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路面某一断面的车辆数。 3、平均交通量:某一时间段内的交通量平均值。 MADT 一月内连续交通量累计值之和除以该月的总天数所得的交通量。 WADT 一周之内连续交通量累计值之和除以一周天数 7所得的交通量。 AMDT 一年内连续交通量累计值和除以一年的月份数 12所得的交通量。 以 1h 为计时单位连续观测若干小时所得结果中最高的小时交通量。 10、高峰小时交通量 一天 24 小时内交通量最高的某一小时的交通量。 11、年最高小时交通量 一年 8760 个小时内交通量最高的某一小时的交通量。 12、 第 30位年最高小时交通量 又称为第 30小时交通量, 是一年内 8760 个小时交通量按从大到小 的顺序排列位于第 30 位的小时交通量。 13、 道路分布系数 是指用分数表示的道路主要行车方向交通量占双向行车方向总交通量的比值。 14、 第 30位交通量系数 :第 30位小时交通量与年平均日交通量的比值。 15、 月(周)交通量变化系数 月平均日交通量与年平均日交通量的比值。 16、 高峰小时流量比 高峰小时交通量与该天的日平均交通量的比值。 17、 高峰区间:是指高峰小时内连续 5min 或15min 累积交通量最高的区间称为高峰小时区间。 18、 扩大高峰小时交通量: 将高峰区间的累计值扩大推算为 1h 时间内的交通量为扩大高峰小时交通 量。 19、 高峰小时系数:高峰小时时间内实际交通量与扩大高峰小时交通量之间的比值。 20、 交通量调查的地点和时间选择:交通量的地点选择随调查目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主要是考虑交 通量集中且具有代表性,方便调查与统计,具有控制性的点:一般选择远离交叉口的平直路段,交 叉口某一进口道的引道,交通设施,枢纽的出入口。调查时间,日期,范围随调查目的不同而不同, 作为了解全年的交通量变化趋势的一般性调查,必须选择在一年内有代表性的交通量日期进行,作 为一周来说,最好选择在星期二到星期五,避免周末及星期日前后。从日期来说以商业活动比较活 跃的日子,节假日,休息日,以及无大型文化活动日的晴天为宜。 21、 交通量调查的方法:人工观测法,机械观测法,实验车法,浮动车法,基于 GPS 的方法,航摄 法,录像法。 22、 区域境界线交通量调查方法:是在一个完全被一条假设线封闭的特定区间内,对进入该区域的 所有道路进行交通量调查,以检测出入的交通量和该区域的交通量的比例关系,又称为小区出入交 通量。 23、 分隔查核线交通量调查法:是为了记录跨越一个主要地理障碍物或行驶于两期区间的交通量, 4、 5、 量 日平均交通量 ADT 任意期间的累计交通量之和除以该期间的总天数所得的交通量 年平均日交通量 AADT —年内连续交通量累计值和除以一年的总天数 365(或 366)所得的交通 6、 7、 8、 9、 月平均日交通量 周平均日交通量 年平均月交通量 最高小时交通量:

(完整版)《交通管理与控制》日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交通管理:是对道路上的行车、停车、行人和道路使用,执行交通法规的‘执法管理’,并用交通工程技术措施对交通运行状况进行改善的‘交通治理’的一个统称。 全局性交通管理在全国范围内,在较长的时间内有效的管理措施。 局部性交通管理:仅在局部范围内,在较短时间内才有效的一些措施。 传统交通管理:通过大量建设佳通基础设施,不断增加交通供给来满足交通需求的交通管理方式,即“按需增供” 交通系统管理:以提高现有道路交通设施的效率为主,改善交通供给能力来满足交通需求的交通管理方式,即“按需管供”,管理交通流交通需求管理:引导人们采用科学的交通出行方式与行为,限制不必要的交通需求,理智的使用交通设施资源,使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相适应的一种科学交通管理方式,即“按供管需”,管理交通源 ITS: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管理,是集现代信息技术、控制技术、数据通讯技术、传感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运筹学、系统工程和交通工程等技术于一体,有效的综合应用于交通工具、交通服务、交通管理和控制体系,从而建立智能化的、实时的、准确的、广泛的交通运输管理控制系统,改善交通运输系统运行质量,保障交通安全、高效、便捷、低公害。“人性化”管理 交通行政管理:指政府和交通行政机构在有关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交通事务所进行的决策、计划、组织、领导、监督和控制等的处理、协调活动 交通秩序管理:也叫交通执法管理,指找交通法规对道路上的车流、人流与交通有关的活动进行引导、限制和协调 交通标志:是用图形符号,颜色和蚊子向交通参与者传递特定交通管理信息的一种交通管理措施。 可变标志:是一种因交通、道路、气候等状况的变化而改变现实内容的标志 交通标线:是由标画于路面上的各种线系,箭头,文字,主面标记,突起路标和轮廓标等所构成的交通安全设施。 视距三角形:指的是平面交叉路口处,由一条道路进入路口行驶方向的最外侧的车道中线与相交道路最内侧的车道中线的交点为顶点,两条车道中线各按其规定车速停车视距的长度为两边,所组成的三角形。 禁行管理:为了调节道路上的交通流,或将一部分交通流均分到其他负荷较低的道路上去,或满足某些特殊的通行交通,根据道路条件和交通条件,实行对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某种限制通行的管理 渠化交通:利用各种标志、标线、交通岛、导流岛或其他物理设施分隔交通车道,使车辆运行就像渠道里的水一样沿一定方向互不干扰、高效、高速的运行 专用车道(街道):指的是规定只允许某种车辆行驶或只限某种用途使用的车道。专用车道可以分为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道。 单向交通:又称单行线,指道路上的车辆只能按一个方向行驶的交通。 变向交通:在不同的时间内变换某些车道上的行车方向或行车种类的交通 交通控制:也叫交通信号控制,或城市交通控制,就是依靠交通警或采用交通信号控制设施,随交通变化特性来指挥车辆和行 人的通行 点控(单点信号控制):每个交叉口的交通控制信号只按照该交叉口的交通情况独立运行,不与其邻近交叉口的控制信号有任何联系 单点定时控制:信号配时方案固定不变的控制 单点感应控制:是通过车辆检测器测定到达进口道的交通需求,使信号显示时间适应测得交通需求的一种控制方式 线控(干线绿波协调控制):把干道上若干连续交叉口的交通信号通过一定的方式连接起来,同时对个交叉口设计一种相互协调的配时方案,各交叉口的信号灯按此协调方案联合运行,使车辆通过这些交叉口时,不至经常遇上红灯 面控(区域协调控制):以某个区域中所有信号控制交叉口作为协调控制的对象 同步协调控制:在同步式协调系统中,连接在一个系统中的全部信号,在同一时刻,对干道车流显示相同的灯色。 交互协调控制:在交互式协调系统中,连接在一个系统中相邻交叉口的信号,在同一时刻,对干道车流显示相反的灯色。 续进式协调控制:根据路上的要求车速与交叉口的间距,确定合适的时差。用以协调相邻交叉口上绿灯的启亮时刻,使在上游交叉口上绿灯启亮后开出的车辆,以适当的车速行驶,可正好在下游交叉口绿灯启亮时到达。 饱和流量:在一次连续的绿灯信号时间内,进口道上一列连续车队能通过进口道停止线的最大流量,单位是pcu/绿灯小时 相位:在信号控制交叉口,其每一种控制状态(一种通行权),即对各进道口不同方向所显示的不同灯色的组合,称为一个信号相位 周期:对应于某一进口道的信号灯各种灯色轮流显示一次所需的时间,及各种灯色显示时间之总和,或是某主要相位的绿灯启亮开始到下次该绿灯再次启亮之间的一段时间 相位差:两个频率相同的交流电相位的差 绝对相位差:指各个信号的绿灯或红灯的起点或中点相对于某一个标准信号绿灯或红灯的起点或中点的时间之差 相对相位差:指相邻两信号的绿灯或红灯的起点或中点之间的时间之差 绿信比:是一个信号相位的有效率的时长与周期时长之比 相位损失时间: 周期损失时间:

交通管理与控制试题

《交通管理与控制》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交通感应信号的控制参数有( 初期绿灯时间) ( 单位绿灯延 长时间)和( 最短绿灯延长时间)(绿灯极限延长时间)三个。 2.人行横道的标线方式有两种:( 条文式)人行横道和( 平行 式)人行横道。 3.道路交通标志的设计原则主要从( 形状) ( 颜色)和(图符)三个因素进行考虑。 4.交通信号控制按控制范围可以分为( 单个交叉口的控制) ( 干道交叉口信号联动控制)和( 区域交通信号控制)三类。 5.干道交叉口信号定时式协调控制系统的基本参数有( 周期时长) ( 绿信比)和( 时差)。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 1.单向交通是指道路上的车辆只能按一个方向行驶的交通。 (对) 2.变向交通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变换某些车道上的行车方向或行车种类 的交通。( 错) 3.道路交通标志的视觉性要素有形状、颜色和文字。(错) 4.警告标志的颜色为白底、红边、黑图案。( 错) 5.在正常的周期时长范围内,周期时长越长,通行能力越大,但车辆延误及油耗等也随之增长。( )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以下哪项不是交叉口实施科学管理的主要原则之一?C A 减少冲突点 B 重交通车流和公共交通优先 C 提高相对速度 D 提高绿灯利用率 2.交通感应信号的控制参数不包括 C A 初期绿灯时间 B 单位绿灯延长时间 C 实际绿灯时间 D 绿灯极限延长时间 3.以下哪个不是车辆运行的主要规则? B A 分道行驶 B 运行车速 C 最高车速 D 驾驶规则 4.道路交通标志的视觉性要素不包括 B A 形状 B 文字 C 颜色 D 图符 5.下列哪个不是控制行驶车速的办法? A A 标志控制 B 法规控制 C 心理控制 D 工程控制 四、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绝对时差各个信号的绿灯或红灯的起点或中点相对于某一个标准信号绿灯或红灯的起点或中点的时间之差 2.交通秩序管理是人们维护交通安全和畅通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3.全无控制交叉口具有相同或基本相同重要地位,从而具有同等通行权的两条相交道路,因其流量小,在交叉口上不采取任何管理手段的交叉口 4.饱和流量在一次连续的绿灯信号时间内,进口道上一列连续车队能通过进口道停止线的最大流量

《交通管理与控制》重点

绪论 1.交通管理:是对道路上的行车停车、行人和道路使用,执行交通法规的“执法管理”,并用交通工程技术措施对交通运行状况进行改善的“交通治理”的一个统称。是一种静态管理。 2.交通控制:是依靠交通警察或采用交通信号控制设施,随交通变化特性来指挥车辆和行人的通行。它是一种动态的管理。 3.交通管控的目的:保障交通安全,疏导交通、提高现有设施的通车效率。更着重于采取各种交通需求管理措施来减少道路上的汽车交通总量,缓解交通拥挤,保障交通安全与畅通,并降低汽车交通对环境的污染影响。 4.交通管控的原则:分离原则,限速原则,疏导原则,节源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 5.通行权:在平面分离上,车辆、行人按规定在各自的道路上有通行的权利;在时间分离上,车辆、行人按交通信号、标志或交通警察指挥指定在其通行的时间内有通行的权利。 6.先行权:各种车辆或行人在指定平面和时间内共同有通行权的前提下,对车辆、行人在通行先后次序上确定优先通行的权利。 7.问:为什么要进行交通管理?答:交通管理能整合现有的道路资源,在不投资建设新道路的情况下,挖掘道路资源的潜力,在节省投资的同时增加道路的通行能力,进而保证道路畅通。 8.交通所带来的问题:安全问题,能源问题,土地问题,环境问题。 9.TSM:Transportation System Management交通系统管理 10.TDM:Transportation Demand Management交通需求管理 11.ITS: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智能交通运输系统 第一章 1.交通治理五阶段:传统交通管理,交通系统管理,交通需求管理,智能化交通管理,可持续交通发展阶段 2.交通管理分类:交通行政管理,交通执法管理,交通运行管理。 3.交通管理规划内容:城市交通管理现状问题与需求分析,制订城市交通管理发展目标和策略,建立交通管理长效发展机制,近期交通系统管理改善方案制定,智能交通与高新技术发展应用规划,拟定交通管理规划实施行动计划。 4.交通规划编制原则:保持与城市总体规划、交通规划相一致原则。体现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公共交通优先的原则。应遵循远期讲战略、中期粗、近期细与标本兼治的原则。可实施性和滚动原则。 第二章 1.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政策、技术标准规范所赋予和规定的交通管理职权和事权,是国家各级交通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施行交通管理权力的主要依据。 2.全局性管制:在全国或某地区范围内,在较长的时间内有效的那些措施。 3.局部性管理:仅在局部范围内,在较短时间内才有效的一些措施。 4.交通法规的层次:交通法规按其有效性的范围,可分为三个层次:全国性法规。(全国性法规应具有全局意义,是一种必须在全国统一执行的一些规定。全国性法规是制订地方性法规的依据。)地方性法规。(地方性法规应是当地具有全局性含义的管理措施。可根据当地自然环境、城市建设及交通特点,在全国性法规为依据的前提下,制订当地必须统一执行的一些补充规定。地方性法规是对全国性法规作的一些不矛盾的补充。)局部性管理措施。(可认为是交通法规的补充和外延。) 5.交通法规的内容:对人的管理,对路的管理,对车的管理,对环境的管理。 第三章 1.交通行政管理的内容:交通行政管理是最高层次的交通管理,它的内容涉及交通管理的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