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野苑石刻博物馆调研报告-刘家琨
浅谈刘家琨的“此时”与“此地”
浅谈刘家琨的“此时”与“此地”——以“何多苓工作室”和“鹿野苑石刻博物馆”为例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广东广州 510641内容提要:刘家琨有一个对地域主义建筑绝妙的解释:“与其说利格瑞塔的建筑和巴拉甘相似,不如说西扎的建筑与巴拉干的建筑更为相似,因为他们对资源利用的态度是完全一致的。
”关键词:刘家琨批判地域主义游走路径中国园林低技策略天井母题内部迷宫建筑的文学性在我开始建筑学学习的时候,我就有幸接触到刘家琨的作品,浅浅的阅览了一下,渐渐就对他失去了关注。
现在看来,当时的我很肤浅,不懂建筑,在众多的建筑师当中,我往往会关注那些设计作品的形式很吸引眼球的人物。
因此,我也失去了很多东西,尤其是对空间、场地关系及建构等方面的理解。
随着学习的深入,我慢慢对建筑有些熟悉,开始以理性和审视的态度对待建筑学学习。
前段时间,我看到了家琨建筑事务所的“胡慧珊纪念馆”,一间坡屋顶的混凝土小房子,为了纪念汶川地震中罹难的女孩而建,她的名字叫胡慧珊。
房子很小,外部素雅宁静,内部简单而温馨,充满着天光。
纪念馆关注普通的生命,让人感受到淡淡的悲哀和生命的力量。
在被感动的一瞬间,我觉得我应该去了解刘家琨和他的建筑作品。
随后,我查阅了关于刘家琨的许多资料,探究刘家琨建筑充满力量的所在。
下面是我对“何多苓工作室”和“鹿野苑石刻博物馆”的介绍分析,以及我因彼而发的感受与想法。
一、何多苓工作室何多苓工作室的基本构成是一个金石玉章般外形简单、内部复杂的正方体。
一条路径绕围封闭的天井外壁盘旋而上,在投影即将闭合时于一个空中小院处骤然转折,进入突现的天井,一条飞廊凌空斜穿而过,从天井上空折返回刚才经过的房间,迷宫化的空间和路线由于观察角度的突变而顿时变得清晰,使人明白刚才身在何处。
这条使人进入非常状态的飞廊是整幢建筑的“机锋”所在,他打破了稳定严谨的正方体,所到之处焕然一新。
先以一个循序渐进的叙述引领我们自然而然地进入,突然间机锋一转,截断惯性,使人一步踏空,于反常中有醒悟。
刘家琨鹿野苑石刻博物馆解读
钟鸣,诗人,当他最为湘财工会策划了一个主题为“南传佛教”的博物馆时,他找到了刘家琨,并告诉他:“反正这是你的事,我已经找了你,剩下的是你自己的事了”。
不知刘家琨在接受这个项目时是否意识到这个博物馆将会成为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设计背景及构思鹿野苑石刻博物馆是刘家琨的一件很特殊的作品,不同于以往项目背后复杂的现实环境,鹿野苑石刻博物馆面对的现实是在是非常的轻松,地处城市边缘,宽松的用地,造价的限制不大,也没有品位低下的甲方无端的干涉,唯一的限制似乎就是用地红线。
作为设计前提的对象——需要处理的现实在这个项目中被一一抽空。
这是否意味着这个项目将是一个没有目标失去“掌控”的设计?实际上,建筑师本身的品位和审美取向变得非常重要:“由于收藏的内容是一些传奇,所处的位置优势一篇河滩野地,从情感判断上自然会感到必须离日常生活远一些,因此民居的元素被放弃了,而堤坝、遗迹一类的意向却挥之不去”。
在进行建筑构思上,刘家琨经常会从一些文字或画面上的“意向”出发——这显然与他深厚的文学和绘画修养有关,而他的才华更在于他总是能为文学或绘画意向找到直接对应的建筑材料,从而保证设计绝大部分是在材质、建造、体量、空间、气氛和意境等抽象层面上展开。
在鹿野苑石刻博物馆中,刘家琨就选取了“混凝土”通过“雕刻”来达成“巨石”这一意向的精确概念描述来控制整个设计过程:“博物馆藏品以石刻为主题。
在建筑设计中,也希望表现一部‘人造石’的建筑故事。
而清水混凝土是‘人造石’的重要内容。
设计人希望得到其朴素和整体,得到一块冷峻的‘巨石’”。
选址及场地博物馆选址于四川成都郫县新民镇云桥村府河河畔,用地为10亩(6670㎡),是河滩与树林相间的一块平地。
上游有一座石桥,下游不远处是河湾。
河床中和平地的薄土下面是沉积的卵石,本地的野生杂树和竹林五规则地生长。
距河10m之内属国有,不允许任何永久性建筑(沿河的10m用地最后被划出去了,导致现在的螺纹钢栅栏离房子太近了),因此,这临河的用地实际上与河流又有着一道隔绝。
鹿野苑石刻博物馆调研报告-刘家琨
建筑的排水: 以下是排水的具体构成。
Thank you ^-^
鹿野苑石刻艺术博物馆
——刘家琨
鹿野苑石刻博物馆 MRGADAVA
建筑师:刘家琨
关于建筑: 建筑方面独具匠心, 博物馆展厅布局采用中庭 环绕方式,其外墙以木质 模板浇注成型并形成木纹 肌理,露面则运用无梁结 构,室内天光和壁面反射 光巧妙运用,以及坡道入 口处之抬高,由上而下的 参观路线,都给人一种进 入石窟式的体验。原生态 园艺,在看似随意或荒芜 之中体现用心。野石与树 丛相映成趣,流水与芳草 相得益彰。石板路如琴键 散向通幽之处,玻璃屋在 阳光中折射出现代美感。
建筑天光的运用: 建筑采光都运用自然光,将屋顶与前面融为一体,并且能达到借景的效果。
建筑的结构: 对于展品采光的部分,建筑师充分运用了自然采光的形式,对于人们的聚光 心理充分利用,展品外墙对外挑出,利用玻璃折射光线。
建筑的排水: 由于建筑运用组织排水,建筑师考虑到排水管对外墙立面的影响,从而设计 出了凹于墙面的竖向排水沟。
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建筑临于荷塘,由毛竹包围,建筑师利用玻璃幕墙,让室外环境借入室内, 达到一种“移步一景”的效果。
建筑的材料: 建筑师根据当地施工技术集合建筑的需求,设计出了一套适合本建筑的施工 工艺与材料的运用,具体方式如同下。
建筑与光: 光线对于建筑而言,就像冰冷注入温情,自然合,全部采用自然光。
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博物馆主体设置于基地中最大的一块林间平地上。一条坡道由慈竹林中升起, 从两株麻柳树之间临空穿越并引向半空中的入口。在坡道的下面是自然状态的莲 池。该博物馆结合了当代性和本土性,充分融入环境,是采用“低技策略”而取 得高品质的典范。
建筑的功能布局: 建筑师将整个建筑分为两大部分:中心巨石(被服务空间),容纳所有的展 览空间,置于基地北部;四块一组的小石头(服务空间),其中两个分别容纳办公 室和楼梯间,另外两个共同容纳一个多功能厅,它们在基地南边共同排成四块一组, 整齐划一的石砌壁垒,与外界环境形成对比。
刘家琨
室外展览场地
入口处
林间小路
参观者
管理者
展品
二层平面图
一层平面图
成都当代美术馆
地址:中国成都 主设计师:刘家琨 设计团队:汪伦,罗洪,方显豪,罗明,李静 设计时间:2007.5-2007.11 建造时间:2007.12-2010.10 占地面积:8027㎡ 建筑面积:21396.6㎡
“此时此地”
“低技策略”
“乡土建筑”
“文人意蕴”
鹿野苑石刻艺术博物馆
地点:中国 四川成都郫县新民镇云桥村 业主:湘财证券工会 设计期:2001.2-2001.6 施工期:2001.6-2002.7 建筑设计:刘家琨,汪伦 结构设计:赵瑞祥 施工:四川大营造工程有限公司 材料:钢筋混凝土,页岩砖,卵石,青石,玻璃,钢铁 基地面积:6670 建筑面积:1130
博物馆用地是河滩与竹林相间的平地。主体位于其中最大的一块林间空地上。其余三块空地分别为 前区停车场,露天展区,后勤附属用房。竹林成为其间的自然分隔。路径串连起各区域,沿途逐渐架起,临 空穿越慈竹林并引向莲池上的入口。博物馆采用展厅环绕中庭的布局,利用建筑体块之间的间隙组织光 线,展品和风景。 博物馆藏品以石刻为主题,建筑则希望表现一部“人造石”的故事。针对当地低下的施工技术以及 事后改动随意性极大的情况,采用 “框架结构、清水混凝土与页岩砖组合墙”这一特殊的混成工艺,利 用组合墙内层的砖作为内模以保证混凝土浇筑的垂直度,同时成为“软衬”以应付事后的开槽改动等。 整个主体部分清水混凝土外壁采用凸凹窄条模板,一是为了形成明确的肌理,增加外墙的质感和可读性, 同时,粗犷而较细小的分格可以掩饰由于浇筑工艺生疏而可能带来的瑕庇。希望既满足建筑追求又解决 中国的问题。 中国的建筑项目通常事前策划不严密,事后改动随意性极大。组合墙的内壁采用砖砌抹灰,可以应 付开槽,埋线,装配挂钩支架等事后改动。 由于施工技术原始,难以在浇筑过程中保证墙体的垂直度,利用先砌内壁后浇外层的作法,可以将 内壁墙体作为模板,易于保证垂直度。 我希望寻找到一种方法 ,它既在当地是现实可行,自然恰当的,又能够真实地接近当代的建筑美学 理想。
肌理研究
鹿野苑——刘家锟
在鹿野苑石刻博物馆中,刘家琨就 选取了“混凝土”通过“雕刻”来 达成“巨石”这一意向的精确概念 描述来控制整个设计过程:“博物 馆藏品以石刻为主题。在建筑设计 中,也希望表现一部‘人造石’的 建筑故事。而清水混凝土是‘人造 石’的重要内容。设计人希望得到 其朴素和整体,得到一块冷峻的 ‘巨石’”。
混凝土模板印与石灰华铺装的 严格对位体现了康对于建构清 晰性的严格要求以及追求。
未加过多装饰的清水混凝土不同于 霍尔的海浪博物馆,它摒弃了装饰 和连续性,而将人的注意力牢牢地 控制在了严谨的对位关系已经清晰 的尔
法国海洋冲浪博物馆探索大海与海 浪及其在休闲产业、科学和生态方 面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设计方案由 斯蒂文·霍尔建筑师事务所与索朗·法 比亚合作完成。2005 年,在与安瑞 科·米拉莱斯/贝娜蒂塔·塔格利亚布、 布罗谢特·拉宇斯·普埃约、伯纳德·屈 米和让·米歇尔·维尔莫特工作室的角 逐中获得胜利,赢得国际竞赛大奖。
不同于鹿野苑,海洋冲浪博物 馆的混凝土设计的极为纯净与 光滑。室内有大模板的痕迹, 但是没有对位螺栓孔眼,使得 整个建筑浑然一体,而这种材 质的延续性也将人的注意力吸 引到建筑的空间而不是材质。
金贝尔美术馆——路易斯·康
金贝尔美术馆是康的代表作, 康在这个作品中严格把控混凝 土的每一块模板,并将模板印 暴露出来,以表现自己的建筑 清晰明确的建造过程。混凝土 的模板印与填充墙的石灰华铺 装严格对位,
具体做法是以1.2m高度分段留施工缝, 先绑扎好柱子和组合墙混凝土部分的钢筋, 再砌1.2m高砖墙。待砖墙达到强度后即 成为内模,然后支好木外模,进行整体浇 灌,完成柱子、墙体、混凝土墙的组合浇 筑,内外一次成活,下次再砌再浇,易于 保证垂直度。而整个主体部分清水混凝土 外壁采用凹凸窄条模板,一是为了形成明 确的肌理,增加外墙的质感和可读性,同 时,粗犷而较细小的分格可以掩饰由于浇 筑工艺生疏而可能带来的瑕疵,也利于分 区修补。
鹿野苑分析
博物馆主入口
十方殿入口是一斜向上的桥,直接通 向室内二层,在竹林的荫翳中,给人 以宁静,让人产生想要一睹真面目的 效果,引人入胜
博物馆次入口
通过玻璃与特制砖墙结合,再辅以周围 环境,简约宁静,入口出处即一水景, 落叶漂浮,水下泥土呈波浪线高低不齐, 富有韵律,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博物馆外墙
S
博物馆外部环境
为了保留原有的树木,建造建筑时特 地绕开树木,使树木从廊道顶部穿过
三世殿环境
三世殿外竹林笼绕,室内U型走廊伸出室 外形成一平台,菩萨置于台上,面容慈祥, 笑容恬淡,仿佛有超然于外,睥睨众生之意。 同时与对面水池上的菩萨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特色小路赏析
小路形式多变,简朴自然
水景赏析
细部处理
钢筋做成的篱笆上绿色藤蔓 缠绕,不仅不觉得冰冷,反 而春意盎然,富有生机
十方殿
采光分析:
4:利用天窗采光。不 影响立面效果,同时提 供大面积采光。
十方殿
排水:
在侧立面,刘家 琨老师院想让雨水顺着 外立面留下,而外立面 也可以在雨水的重复冲 刷下慢慢变的光滑。可 是在实际效果中,雨水 会沿着屋顶边缘冲 出· · · · · ·
三世殿
三世殿实际是由刘家琨老师的徒弟设计的。我们也可以从殿内空间中感受到师徒之间的相似与差别。
三世殿概览
采光
三世殿与十方殿
三世殿概览
2:正立面:运用玻璃幕墙,既提供室内 的大部分采光,又结合外部空间营造一种 禅意氛围。
1:入口。三世殿 的入口位于侧立面, 主要采用玻璃。营 造变化的空间
。
三世殿采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除正立面的玻璃幕墙外, 仍多采用条状玻璃采光。
漫射光渲染禅意氛围
运用符号学方法浅析鹿野苑时刻艺术博物馆
立面的整合——鹿野苑北立面富于变化,由四个相同的方形重复组合。南立面由 一系列有组合规律的线,通过不断重复就会强化我们对于这些线所确定的平面的 感知。
三世殿
三世为佛家用语,指前世、今世和来世#此地空间高旷,佳境别于他处,所展示
藏品仍以佛教石刻艺术为主,兼及其他石刻艺术,系对十方殿的进一步丰富和 补充。建筑又与内庭相连,如同回归与世,给人以真实感。
自上而下的参观路线,内外浑然一体的墙面肌理的处理,天光的使用都给 人一种全新的感觉。
外立面的肌理效果是通过混凝土的特有性 质来实现的,内层砖墙既作为建筑的围护 结构又充当了混凝土的模板,一气呵成。 建筑通过混凝土的可塑性,利用页岩砖特 有符号性表达出了建筑严肃,沉淀的视觉 效果。在墙面的凹槽形成雨水下水道,流 水青苔留下了岁月的痕迹。
所指:博物馆旨在展示西南丝绸之路范围内佛教石刻艺术品收藏。建筑所对
应的设计手法就是长长的引桥在此又赋予另一层含义,暗示着远古至明清的长久 年代,但给出的路线又很简洁清晰。
符号学
建筑是可以蕴涵深深的文化精髓的,建筑符号学恰好给我们提供了充分
的设计表现手法,这值得建筑师为之进行不断的学习研究与探索。
建筑师运用点线面的结合,将整个建筑平衡的置于环境中。
点——上顶楼梯间,为建筑提供了视觉中心,为整个水平伸展的建筑提供 了一个竖直的可以控制全局的制高点。
线—— 垂直线要素,上顶楼梯间和
水平线要素入口坡道,共同限定出了 建筑的空间形态。鹿野苑建筑的一大
特色即是在一片茂林之中,通过一条
狭长的坡道,将人们引入到建筑空间 内部。这条线性的坡道,既是建 筑 造型的品通过壁龛进行采光,极少用人工照明。这样是整
个展馆内的光线十分的自然,热别是壁龛中的佛像,给人一种自然祥和的感觉, 这是人工照明所不能达到的。
建筑美学——成都西村、鹿野苑、当代美术馆
五层平面
F5高级办公区: 高级工作室、总裁办公室、 高级会所、俱乐部等。
功能分区:
剖面
F5高级办公区: 高级工作室、总裁办公室、高级会所、俱乐部等 F4、F3综合办公区: 以文化类、设计类等创意行业为代表的办公 空间,部分餐饮、下午茶等 F2特色办公区: 独立设计师品牌展示、旅游景点窗口、联合办公 区域、餐饮、时尚· 原创· 独立工作室等 特色文化商业 F1配套商业区: 银行、精品数码、社区服务、品牌卖场、蛋糕店、 咖啡馆等 B1文化商业区: 西村电影文化中心、清健身、白夜书吧、快餐、 小吃城、时尚街、运动生活区等 B2停车场: 一千余个停车位及相关汽车服务业等
三期
二期
鹿野苑新建二 期部分由四个 相对独立的展 馆组成,四个 展馆大体上围 绕着略成三角 形的林间空地 布置
暴露的过梁
楼盖肌理
在支模时采用了一种类 似竹席的编织材料,在 浇筑后也并未抹灰,使 楼盖上留下了独特的肌 理。
——成都西村、鹿野苑、当代美术馆调研
刘家琨
刘家琨,家琨建筑设计事务所主持建筑师。 毕业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现重庆大学), 主持设计的作品被选送参加德中文化年、 法中文化年、荷兰NAI中国当代建筑展、 俄中文化年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等多个国 际展览及国内展览。曾获得亚洲建协荣誉 奖、2003年中国建筑艺术奖、建筑实录中 国奖、远东建筑奖、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 作大奖,作品被《A+U》《AV》《Area》 《MADE IN CHINA》《AR》等出版,并 应邀在麻省理工学院、英国皇家艺术学院、 巴黎夏佑宫及中国多所大学开办讲座。
区位分析
西村· 贝森大院位于青羊区贝森北 路1号,东侧为贝森北路,南面为 贝森路,西侧北侧均为规划的商业 步行街,四面临街。地处青羊区金 沙文博地铁经济带、成都中环经济 核心商圈。金沙片区的千年文脉, 成就大院作为“成都生活方式中心” 无与伦比的人文环境;光华片区商 业积淀及周边27个成熟社区,为大 院提供了充足的商业积累和广阔的 市场空间。 轨道交通:毗邻地铁4号线与7 号线换乘站(4号线与项目同步投 入使用) 公共交通:三大公交站点环绕 (谢家祠、贝森路东和二十一世纪 花园站)20余条线路紧邻金沙公交 枢纽,至双流机场25分钟车程至火 车北站20分钟车程。
鹿野苑石刻艺术博物馆
● ● ● ● ●
建筑概况 建筑师介绍 基地环境分析 设计之初的思考 功能分析
Now and Here
建筑概况
项目名称: 项目地点: 项目功能:
鹿野苑石刻艺术博物馆一期、二期、三期 中国四川成都郫县新民镇云桥村 博物馆(一期、二期);会所,旅馆(三期)
项目建筑师:刘家琨 用地面积: 建筑面积: 竣工时间: 施工单位: 6670㎡(一期)+6984.6㎡(二期)+8507.0㎡(三期) 900㎡(一期)+1735.3㎡(二期)+2689.8㎡(三期) 2002.7(一期)2005.2(二期、三期)考
● 资金限制不大 ● 没有甲方无端的干扰 ● 鹿野苑 ● 文字和画面的意向 ● 收藏的传奇 - 所处的河滩野地 ● “混凝土” “雕刻” “巨石” ● 藏品的“石刻”主题 - “人造 石”的 建筑故事
● “躲一躲,绕一绕”
功能、流线分析
一期
二期
三期
入口处 室外展览场地
林间小路
游客入口
此时此地
—— 关于鹿野苑石刻艺术博物馆的分析
小组成员
范朝 全强 孔莹 郑威 李云辉 闫书东
310917010112 310917010121 310917010103 310917010129 310917010117 310917010131
目录:
● ● ● ● 流线分析 采光等热工分析 建筑细部 总结
Now and Here
● 主要作品
1999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5年 2009年 ......
“红色年代”娱乐中心 鹿野苑石刻艺术博物馆 四川美院雕塑系馆 上海青浦新城建设展示中心 四川美术学院新校区设计艺术馆 胡慧珊纪念馆
鹿野苑石刻博物馆
第一次看鹿野苑石刻艺术博物馆是<当代建筑>杂志上的介绍,很喜欢他的一些空间形态的表现,呵,应该是座有"气质"的建筑.特此推荐给大家建筑师刘家琨设计的鹿野苑石刻艺术博物馆已成为一个旅游景点,它用永恒和现代手段将我们从日常世界带到一个非凡的意境。
像今天的大多数旅游景点一样,该博物馆的第一个场所是一个停车场,游客在这里下车并开始步行。
树木将停车场与博物馆隔开并将府河河畔的10亩平坦土地分为几片不连续的区域,从而创造了一个可以经过和体验的空间序列。
鹿野苑这个名称来自汉字鹿野,它意味着一个鹿跑的原野并指有佛教教义的地方,其中塑有释迦牟尼的化身,建筑师为游客设计了一条蜿蜒的小路,一条支路将游客带到一个设有办公室和储藏室的简单辅助性建筑,另一条支路越过一个以旧稻草农舍改建的讲堂,经过一片竹林间的空地,最后通向跨越小莲池的长混凝土坡道。
“沿着森林散步然后穿越它的过程对营造心理空间序列很重要,”刘家琨说。
建筑师通过使游客在行进过程中欣赏到景色的转变从而为游客参观博物馆做好铺垫。
随着坡道伸过池塘,坡道缓缓升起,从两株柳树之间临空穿越并引向半空中的入口。
刘家琨运用虚实对比为从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到宋代(公元960—1125)的佛教石雕创造了生动的展示场景。
这座面积达900㎡的博物馆由混凝土构筑而成,贯穿室内外的入口坡道直达二层,游客由坡道进入博物馆,穿过一个两层高的空间来到展室。
二楼的展示空间环绕一个屋顶庭院,经由室外楼梯上至一个有顶的楼梯平台,这为二楼的展示空间增添了吸引力,并为欣赏府河及周围区域景色提供观景点。
在一楼,建筑师布置了更多的展室以及一个小型多功能厅和一个办公室。
刘家琅在博物馆室内使用了和外部相同的粗糙的混凝土墙,赋予博物馆以几乎是“地下宫殿”般的感觉,游客由顶层向底层游览。
他通过在建筑物的砖石体块的交接处插入通透的玻璃(以保护艺术品不受太多日光照射并强化虚与实、天与地之间的对比)增强这种效果。
张家琨鹿野苑石刻博物馆解读汇报
张家琨鹿野苑石刻博物馆解读汇报简介张家琨鹿野苑石刻博物馆是一座位于中国XX省XX市的博物馆,以展示和解读石刻艺术为主要内容。
本次汇报旨在介绍该博物馆的历史背景、展览特色和解读方法。
历史背景张家琨鹿野苑石刻博物馆创建于19XX年,位于鹿野苑景区内。
该博物馆由张家琨先生捐资兴建,旨在保护和传承中国历史上的重要石刻艺术品。
博物馆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传统和现代设计元素,为观众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展览环境。
展览特色张家琨鹿野苑石刻博物馆的展览特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石刻艺术品丰富多样:博物馆内收藏了大量的中国传统石刻艺术品,包括碑刻、壁画、石窟等。
这些石刻艺术品通过展览和解读,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2. 历史背景深入解读:博物馆设置了详细的解读牌,对每件展品的历史背景、创作背景和艺术特点进行了深入解读。
观众可以通过阅读解读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石刻艺术。
3. 互动体验活动:为了增加观众的参与感和互动性,博物馆还设置了一些互动体验活动,如仿制石刻工艺品、石刻书法体验等。
这些活动使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石刻艺术,并提供了参与其中的机会。
解读方法张家琨鹿野苑石刻博物馆采用了多种解读方法,以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石刻艺术。
1. 多媒体展示:博物馆内设置了多媒体展示屏幕,通过影像、音频等形式,展示石刻艺术品的创作过程和历史背景。
观众可以通过这些展示更全面地了解石刻艺术。
2. 导览讲解:博物馆内设有专业导览员,他们会为观众讲解每件展品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等内容。
观众可以通过导览讲解获得更深入的解读信息。
3. 解读书籍和手册:博物馆提供了解读书籍和手册供观众阅读。
这些资料详细介绍了石刻艺术的历史、特点和解读方法,观众可以在阅读中独立探索石刻艺术的奥秘。
结束语张家琨鹿野苑石刻博物馆作为一座重要的石刻文化传承机构,致力于保护和弘扬中国传统的石刻艺术。
通过丰富多样的展览特色和多种解读方法,博物馆为观众提供了一个了解和欣赏石刻艺术的良好平台。
刘家琨亦文亦建筑
插话:
“我主持工作的事务所,是一个资质为乙级的股份合作制地方事务所。处境有些暧昧:没有国家设计院那样深厚的底蕴,也缺乏学院中的单纯,但这一切反过来也可以说成优点,比如灵活性和实践经验,取决于你自己如何运用。” 身材高大,面部冷峻的刘家琨习惯这般介绍自己的工作室。
小说中那个有名建筑师父亲设计福音学校中败笔“削平了山顶在孤零零地安上去”与当今先毁坏再修复、先椎平再重建、先破坏再保护、占据大量田地营造田园小景的都市乡村化做法如出一辙。
当2004年3月30日,刘家琨与市长孙平,作家龙应台、易中天对话中,涉及拆迁敏感主题的话题被某媒体误读后,刘一大清早在红眼班机上赶制关于《关于”问城记”的补白》,文中观点与他22年小说批评的观点也别无而致:“比摸仿传统形式更值得讨论的是摸仿传统生活条件。在密集生存,土地匮乏的今天,这其实是一种很大的奢侈,因为田园都市仍然是都市,都市里的田园不能种田。它触及了中国国情中最紧要的现实,隐藏了深远的资源问题。”
批判不等同于牢骚满腹,刘家琨的现实主义精神与批判精神同在,立足当下,处理现实就是他现实中的追求,他的言行无不是为此。
言:“不要再仅仅关注那些零星散落的点,不要再纠缠于那些已经发生无可挽回的事情。现在与其面对过去,追究责任,不如把更多的注意力赶快放到如何在不可遏制的高速建设中尽可能创造一个好的未来方面。。
对“其它事情”心有所仪?何为“其它”?
在20世纪80年代,如所有狂热的文学青年一样写小说,且写出了一点名气。“把文学当事业,把建筑当职业”,是刘家琨那时向往的理想生活状态。1987年,他从一个业余创作的小‘文青’,变成了四川省文学院里一个专职摇笔杆子,名正言顺搞创作的作家。虽说那只是借调,但也足以羡煞诸多深知写海无涯,但又痴心不改的业余创作者。
湖北艺术馆
艺术中心设计调研报告以石刻为主题的建筑调研调研对象:湖北省艺术馆武汉美术馆刘家琨设计的鹿野苑石刻博物馆目录摘要第一部分湖北省艺术馆第二部分武汉美术馆第三部分鹿野苑石刻博物馆第四部分关于石刻艺术馆的设计要点艺术馆的空间功能布局、光线摘要:本文主要是通过对湖北省艺术馆,武汉美术馆和刘家琨设计的鹿野苑石刻博物馆的一些现场实地调研和资料调研,对三者的建筑功能分布,空间布局,建筑元素(光线)等进行分析和理解,然后再把这些与以石刻为主题的艺术馆的设计和空间布局,展区的设置,光线与建筑的结合等一系列的要求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关键词:石刻艺术馆空间布局功能布局光正文:第一部分湖北艺术馆地理位置及介绍:湖北艺术馆位于武汉的东湖风景区旁,位于东湖路与黄鹂路的交叉十字路口,如图所示,地下的人行通道入口刚好设置在艺术馆的广场前边,使得艺术馆的广场形成交通的集散地。
它与旁边的湖北省博物馆,湖北日报还有湖北社科院形成环形矗立之势,再加上周围的东湖风景区,使这一块形成武汉的一个文化艺术和休闲的中心。
功能布局:湖北艺术馆的整体外形是由几个几何形体的穿插形成的,整体是一个椭圆柱被一个长方体切断再与五个长方体平行穿插构成的,在外形上使得前面的半弧形与后面的边缘清晰的形体形成对比,突出建筑。
长方体的里面奇特开窗虽然丰富建筑外观的效果,但是让人感觉华而不实。
长方体后面的五个在体量上小一些的长方体是整个建筑的延续,同时这一部分也是整个建筑的核心部分——展馆。
五个连续间隔的长方体不仅丰富了建筑的形式,同时也是功能上的要求。
主体建筑地上4层,地下1层,其按美术馆的功能与设施所建,馆内有十个展厅,展区面积约5000平方米,展线总长度1200多米,可同时或分别举办不同类型、不同题材的展览。
其中第一层是入口的大厅和展厅室,一层的展示厅内空间高度为4.8米,二、三层展厅空间高度为3.8米;部分展厅安装有滑动自如的活动展板及活动展墙,能变化出多种不同的空间布置,满足不同展览的要求。
刘家琨--鹿野苑石刻博物馆分析
这个外柱般的混凝土随处可 见,但不仅为形式而做。因 为展品主要靠自然光源,同 时展品又需要墙身来展示, 故出现了这样的形式。“形 式追随功能”在这里得到了 体现。
材质-混凝土
“我希望寻找到一种方法 ,它既在当地是现实可行,自然恰当的, 又能够真实地接近当代的建筑美学理想。” -----刘家坤
一个出口处的们廊, 古朴的混凝土墙面 上的金戈铁马、长 枪盾牌,增加了历 史的感觉!
光影
天窗采光,在博物馆的室内, 结合展品做了许多的天窗, 天窗下的展品沐浴在自然光 下,显得庄严肃穆!而且, 不像光之教堂中那个光的十 字架是一种形式,这里的光 的设计均具有功能。
这种仿佛一个玻璃盒子将建筑切开的形式, 在博物馆大量的使用。使得室内和室外情 景交融,置身室内,又仿佛仍在室外一样! 同时,也为室内提供了大量的光线!
每个展区都有不同的采光分时, 如缝隙光,天光和壁面反射光, 它们之间的共同点是非日常化。
光在哪儿?光在佛的旁边
十字形两侧为落地的固定玻璃,而两 次的凸出部分的上面则是天窗。鹿野 院博物馆建筑的采光侧面采光和天窗 采光相结合,大量使用自然光。关掉 人工光源,仍然能满足参观的需要。 如这张图片一样,似乎没有窗户,其 实天窗使得室内光线充足。
空间塑造要素--反常态
博物馆面积为800平米,采用展厅围 绕中庭的布局,使参观者在迂回的行 进路线中仍然保持中心性的定位。中 庭二层高,采光利用各个建筑独立个 体之间的间隙,而且朝向中庭的墙面 都是按外墙处理的,因此中庭有一种 室外空间的意味。
虽然是平地,博物馆的 路线是先从二层进入再 下到一层,目的是制造 一些反日常的体验,并 使参观路线中有向下进 入地宫般的感受。
混凝土墙面因雨水冲刷而出现的青 苔,不仅没有使其显得很脏,反而 增添了博物馆的沧桑感。 拆除模板,不加装饰的混凝土,豪放 而粗犷。裸露混凝土的形式其实也进 行了精心的设计,模板的尺度在这里 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水井坊,鹿野苑调研
4展厅品酒区是一 个尺度较低矮的空 间,给人以安全感 ,将其设置为吧台 样式更加具有与时 俱进的品牌特色, 使参观者能更好的 了解这个品牌和其 时代面貌。
在4展厅和5展厅之间有别于其他 几个廊道,其连接部分较为开敞 ,像是在视觉上引导参观者回头 看,看看之前的展厅,看看过去 的岁月,也就像是美酒一样,在 时间的奔流中更加有味道。给参 观者以思考,增加了博物馆的历 史精神和文化底蕴。
分析:直线型的运动路径, 路径往往垂直于体验空间, 空间感知直接而清晰,空间 方位感更为明确。
在建筑之间细部 采用自然开窗, 传达出酒文化的 自然之处和川西 民居的艺术成就 ,也智慧的运用 了框景的造景手 法。给人在线性 的游览线路中获 得更多的空间体 验,从而增加了 博物馆的内容与 内涵。
3展厅步道旁的墙 体上贴有历史照 片,增加了此游 览线路的引导性 和多样性。
3展区与2展区之间用 一条细小廊道连接, 来从一个场景引入另 一个场景,对另一个 场景没有任何预兆和 提示,从而达到一种 神秘的感觉,更能吸 引参观者去了解和探 索。
3展厅内在一侧设置参观 步道,在整个平面空间 尺度上,窄小步道和大 体量展区对强烈,给人 以强烈的引导性,同时 也体现出了对展区的保 护。其次线性步道与线 性光照形成统一的方向 性,更加明显的增强了 参观路线的引导性和明 确性。
其他案例:鹿野苑石刻博物馆
鹿野苑石刻艺术博物馆位于古蜀文化发源地—郫县徐堰河( 府河)畔,距成都市区20公里。属私立的小型主题性博物馆 ,收藏有自远古到明清时期的石刻艺术品1000多件,以汉代 到唐宋时期的佛教石刻艺术为主。 鹿野苑石刻艺术博物馆也是由著名设计师刘家琨设计完成。
二、基于环境心理学的空间序列分析
博物馆内部2展区体量较大,主要采用轴对称营造空间来引导人 流,让参观者亲身体验顾客喝酒时的状态,给人以明清时代水 井坊酒馆前店后坊的即视感。以此为参观的起点,开始了对博 物馆的游览。
鹿野苑石刻博物馆中的空间分析
鹿野苑石刻博物馆中的空间分析作者:李阳来源:《东方藏品》2018年第07期摘要:著名建筑师刘家琨作为成都生人,在川渝地区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设计作品,其中鹿野苑石刻艺术博物馆作为代表作之一在选址、用材、采光和与自然环境结合等方面都有其出色的展示。
体现了刘家琨本人人文意蕴的设计思想和石刻艺术馆所表达的禅宗美学。
同时也将低技理念运用其中,通过设计充分发挥和利用古老文化的优势,扬长避短,从而也能节约成本。
关键词:刘家琨;鹿野苑;建筑;空间;光或许是因为刘家琨热爱文学创作的缘故,在他的建筑设计中能熟练和巧妙的运用空间节奏和结合传统文化表达出建筑的主题和情感来。
这种手法让人有种身在其中却又妙不可言的体验。
其中鹿野苑石刻艺术博物馆可以作为他最高程度的建筑艺术成就之一。
1、场地概况介绍鹿野苑石刻艺术博物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郫县区。
该场地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附近的河流为成都市的城市用水水渠,水源清澈不受污染。
而且地处城市边缘,树林荫翳,飞鸟相集。
自然环境闲适良好。
其大环境的氛围就属于安静恬淡的性质,与博物馆禅宗美学的主题相呼应。
2、空间感受变化的体验整个空间不是很大,但是设计的都很紧凑巧妙,很多细节可以慢慢体会所以不大但是会让人流连其中,同时又是一个环线移步换景的造园手法让人从不同的角度感受整个建筑和环境。
2.1空间节奏的变化进入鹿野苑石刻艺术博物馆首先是一片空地,除了一面墙其他两面都是被树林遮住。
整个是一个完全开放的空间,起到游览者的一个聚集作用。
这块空地就像一个大型舞台,树林就像一块大的幕布,而建筑就深深的隐藏在树林后面,把精彩的节目(建筑)隐藏在身后,给游览者好奇和向往。
进入树林之中是一条不长的小径,左边依旧是被树林遮掩,在小径的右侧是一些石刻雕塑的展览。
用植被将每个展区分割开来。
整个空间狭长安静。
走到小径的尽头是一处转折,转折之处有一滩池水和一个展示台。
上面写了建造鹿野苑石刻艺术博物馆的序言。
在这里人们可以做一个停留,如果说前面的小径是点题——点名博物馆的藏品为何物,那么这方长碑就可以说的起到会意的作用,将禅宗佛意告知众人,此处的停留既是一个短暂的休息,又可以领悟博物馆的宗旨。
关于鹿野苑石刻博物馆的设计研究探讨
关于鹿野苑石刻博物馆的设计研究探讨作者:刘欣来源:《大观》2015年第05期摘要:鹿野苑石刻博物馆,是第一所我不仅能在书籍论文中了解到,还能亲眼参观学习的建筑,所以希望以此作为例子来分享我初学建筑的感想。
本文主要立足于对博物馆的路径设定与空间体验、室内外空间联系和自然的建筑的讨论来分享本人对于建筑的初步理解。
关键词:鹿野苑石刻博物馆;路径设定;光线;自然;人造;建筑这所博物馆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一块坚硬的四方“石头”,正如建筑师刘家琨所希望传达的设计意向一样——“混凝土”通过“雕刻”来达成“巨石”的效果。
但这所坚硬的“石头建筑”却流露着个性的文人情怀,有着园林的趣味,说是一座建筑,其实更像是一本小说。
建筑师,是设计师,亦是小说家。
在他看来写小说和做建筑是相似的:写小说实际上是先有一个结尾,再寻找一个走向的过程。
在设计建筑时,也是设想一个结局再走向它,中间寻找很多路子和方法……所以两头是非理性的,中间是很理性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写小说和做建筑时一样的。
通过什么路径达到结尾,实际上是一个设计的过程。
”小说里情节的安排、叙事性的结构,在建筑中是他对于空间效果和体验的主观性安排,这一点在建筑师的设计作品中最为鲜明,是强迫性的个性存在。
路径设定,是刘家琨先生的一个标签。
从艺术家工作室(何多苓工作室)到小型文化建筑(鹿野苑石刻博物馆),他都希望通过预先设定的路线让参观者完完全全地体验到建筑最精彩的空间关系。
这所博物馆里,从坡道引入半空中的入口,从二层进入到一层,使参观者有向下“进入地宫般”的感受,形成了一条“反日常”的参观路线。
但是与何多苓工作室不同。
这一次刘先生还细心的为参观者预留了另一种选择,规划了一天“日常”参观路线:从狭长的龙头水道进入门厅中庭,从一层上二层。
评论家说何多苓工作室的建筑像是一座“迷宫”,那么鹿野苑石刻博物馆就是这样空间思想的传承了。
在我看来,“迷宫印象”这样复杂的空间感受正是设计师主观设定参观路线所想要向参观者传达的空间趣味性体验,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受。
刘家琨鹿野苑石刻陈列馆解读汇报
刘家琨鹿野苑石刻陈列馆解读汇报简介刘家琨鹿野苑石刻陈列馆是一个展示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的博物馆。
博物馆内收藏了大量的石刻作品,为参观者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艺术和历史的机会。
本文将对刘家琨鹿野苑石刻陈列馆的历史背景、展览内容和价值进行解读和汇报。
历史背景刘家琨鹿野苑石刻陈列馆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是为了保护、展示和传承中国古代石刻艺术而建立的。
该馆位于中国的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周围环境宜人,使得参观者能够在安静的环境中欣赏石刻作品。
展览内容刘家琨鹿野苑石刻陈列馆内展示了丰富多样的石刻作品,包括拓片、浮雕和刻碑等。
这些作品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历史和艺术的发展。
参观者可以通过欣赏这些精美的石刻作品,了解古代中国的传统价值观、思想和社会制度,进一步增加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欣赏。
价值刘家琨鹿野苑石刻陈列馆的展览对于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有着重要的价值。
首先,这些石刻作品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艺术的重要资源,能够为学者们提供丰富的资料和视觉参考。
其次,通过展示这些作品,可以促进中外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扩大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的影响力。
结论刘家琨鹿野苑石刻陈列馆作为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的重要展示场所,为参观者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文化和艺术的窗口。
通过参观这些石刻作品,可以感受到古代中国人的智慧和艺术创造力。
这个博物馆的成立和展览对于推广和传承中国古代石刻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 注意:以上内容为简要解读和汇报,仅介绍了刘家琨鹿野苑石刻陈列馆的历史背景、展览内容和价值。
详情请参观该博物馆或咨询相关专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ppt
9
精选ppt
10
精选ppt
11
精选ppt
12
建筑的排水: 由于建筑运用组织排水,建筑师考虑到排水管对外墙立面的影响,从而设计
出了凹于墙面的竖向排水沟。
精选ppt
13
建筑的排水: 以下是排水的具体构成。
精选ppt
14
Thank you ^-^
精选ppt
15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精选ppt
3
建筑的功能布局: 建筑师将整个建筑分为两大部分:中心巨石(被服务空间),容纳所有的展
览空间,置于基地北部;四块一组的小石头(服务空间),其中两个分别容纳办公 室和楼梯间,另外两个共同容纳一个多功能厅,它们在基地南边共同排成四块一组, 整齐划一的石砌壁垒,与外界环境形成对比。
精选ppt
4
鹿野苑石刻艺术博物馆
精选ppt
——刘家琨1
鹿野苑石刻博物馆 MRGADAVA
建筑师:刘家琨
关于建筑:
建筑方面独具匠心,
博物馆展厅布局采用中庭
环绕方式,其外墙以木质
模板浇注成型并形成木纹
肌理,露面则运用无梁结
构,室内天光和壁面反射
光巧妙运用,以及坡道入
口处之抬高,由上而下的
参观路线,都给人一种进
入石窟式的体验。原生态
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建筑临于荷塘,由毛竹包围,建筑师利用玻璃幕墙,让室外环境借入室内,
达到一种“移步一景”的效果。
精选ppt
5
建筑的材料: 建筑师根据当地施工技术集合建筑的需求,设计出了一套适合本建筑的施工
工艺与材料的运用,具体方式如同下。
精选ppt
6
建筑与光: 光线对于建筑而言,就像冰冷注入温情,自然光的充分利用,让自然与建筑
融为一体。外墙突出部分采用侧光面采光和天光采光相结合,全部采用自然光。
精选ppt
7
建筑天光的运用: 建筑采光都运用自然光,将屋顶与前面融为一体,并且能达到借景的效果。
精选ppt
8
建筑的结构: 对于展品采光的部分,建筑师充分运用了自然采光的形式,对于人们的聚光
心理充分利用,展品外墙对外挑出,利用玻璃折射光线。
园艺,在看似随意或荒芜
之中体现用心。野石与树
丛相映成趣,流水与芳草相得益Fra bibliotek。石板路如琴键
散向通幽之处,玻璃屋在
阳光中折射出现代美感。
精选ppt
2
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博物馆主体设置于基地中最大的一块林间平地上。一条坡道由慈竹林中升起,
从两株麻柳树之间临空穿越并引向半空中的入口。在坡道的下面是自然状态的莲 池。该博物馆结合了当代性和本土性,充分融入环境,是采用“低技策略”而取 得高品质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