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回流强化混凝工艺探讨

合集下载

污水处理中的混凝工艺原理及过程说明

污水处理中的混凝工艺原理及过程说明
(2)分流隔板混合∶分流隔板混合池利用水流的曲折行进所产生的湍流进行混合,一般是设有三块隔板的窄长形水池,两道隔板间的距离为池宽的2倍,通常隔板间距为0.6~1m,两端隔板的中间下部开有缝隙,中间隔板的下部两侧开有缝隙,水池中的水流速度大于0.6m/s,缝隙处流速为 lm/s左右,转弯处的过水断面积为平流部分过水断面积的1.2~1.5倍。为避免进入空气,缝隙必须具有100~150mm 的淹没水深。
(4)组合式∶不同形式的反应池串联使用,可以取长补短、充分发挥每一种反应池的优点。比如往复式隔板反应池与回转式隔板反应池的组合运用,可以避免往复式隔板反应池在絮凝反应后期容易将已结大、容易破碎的絮体打碎的问题。水量较小时,穿孔旋流反应池(折板反应池的一种型式)与回转式隔板反应池组合运用,前段可以避免使用隔板反应池时隔板间距离过小或水深过浅的矛盾,后段可以避免使用穿孔旋流反应池时水流上下左右频繁转弯对后期絮凝产生的不良作用。
实际生产中自动投药系统很多,其中比较准确的是根据加药混合后形成的矾花特性和沉淀或澄清后出水浊度等情况来调整絮凝剂的投加量。其原理是利用以脉动值换算理论为基础的絮凝粒子检测技术,使用光学原理测定絮凝粒子的粒径、密度等特性,同时利用电极测定能反映水中胶体颗粒脱稳程度的电流信号,综合利用以上两种控制信号调整絮凝剂的投加量、为了更准确地反映实际运行情况、有时还要结合沉淀或澄清后出水浊度的高低来对絮凝剂的投加量进行调整和控制。
4.
絮凝设施的基本要求是,原水与药剂经混合后,通过絮凝设施应形成肉眼可见的大的密实絮凝体。反应池类型有水力搅拌式和机械搅拌式两大类,常用的有隔板反应池、机械搅拌反应池和折板反应池三种,也有将不同形式反应池串联在一起成为组合式反应池的。
(1)隔板反应池∶隔板反应池又有平流式隔板、竖流式隔板和回转式隔板三种形式,其原理是在水流通道内设置隔板,使水流在其中上下或迂回流动,而且流速逐渐减小,有利于水中颗粒形成粗大的絮体。隔板反应池的反应时间为 20~30min,进口流速为0.5~0.6m/s,出口流速为0.2~0.3m/s。平流式隔板转弯处的过水断面积为平直段的 1.2~1.5倍,池底向排泥口的坡度为2%~3%。隔板絮凝池的优点是构造简单,管理方便,通常用于大、中型处理厂。当水量过小时。隔板间距过狭不便施工和维修。缺点是流量变化大时絮凝效果不稳定,絮凝时间较长,池子容积较大。

污水处理混凝工艺

污水处理混凝工艺

污水处理混凝工艺污水处理是现代城市建设的必要举措,目的是将由日常生活和工业活动所产生的污水经过净化处理后,达到排放标准,实现对环境的保护和污染的防治。

其中混凝工艺是一种重要的处理方式,本文将对污水处理混凝工艺进行详细介绍。

一、混凝作用原理及机理混凝是指在水处理中,通过添加一定的化学药剂,使其中的悬浮物质、胶体和有机物凝聚成为气泡,从而使它们变得密度大于水体,便于沉淀。

混凝的作用主要是团聚,使水中悬浮的物质聚集成团,更大的团聚体有更大的相互作用力,进一步促进团结。

其原理主要是基于两种力作用:吸附作用和胶凝作用。

化学药剂通过这些力使悬浮的固体物质聚集形成“沉降颗粒”进而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

二、混凝工艺的步骤和流程:1.加药操作:首先将所需的药剂慢慢地加入水中,并进行充分的搅拌,使其均匀分布,以使需要混凝的物质团聚集合。

2.凝固-沉淀过程:当固体碰撞时,吸附和胶凝的能量大于分散力,相互之间就开始聚集成团,逐渐形成沉淀颗粒。

如果药剂的加入和搅拌的速度合适,就可以使凝固-沉淀过程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3.沉淀分离:聚团颗粒的大小已经增大,达到一定的密度,不再继续在水中浮动,开始下沉。

经过一定时间的静置,随着聚团颗粒的增大,最终沉淀到底部,形成污泥层。

清水则从上方流出。

三、需要注意的问题1.选择合适的化学药剂:合适的化学药剂可以提高混凝过程的效率。

例如,在处理胶体和浑浊水时,聚合铁盐是一种比较好的药剂。

而在处理有机物质时,则使用高分子化合物,如聚氯乙烯等。

2.药剂的成分含量:在选择化学药剂的同时,还需注意药剂的使用浓度。

因为如果药剂浓度过高,则可能导致决不会发生的沉淀反应。

相反,如果药剂浓度过低,不仅会浪费药剂,而且影响混凝效应。

3.处理速度需要平衡:为了达到最佳的处理效果,需要根据处理的水的源头,以及污水处理厂的规模和设备的情况,制定合适的处理策略。

在处理速度和处理质量之间需要做好平衡。

四、混凝工艺的应用混凝工艺广泛应用于工业、城市污水处理、饮用水处理、造纸工业等领域。

泥渣回流强化混凝沉淀工艺处理污水厂二级出水

泥渣回流强化混凝沉淀工艺处理污水厂二级出水

泥渣回流强化混凝沉淀工艺处理污水厂二级出水孙力平;姜春杰;王少坡;伏培仟;王建伟;李殿海;李秀敏【期刊名称】《中国给水排水》【年(卷),期】2009(25)5【摘要】通过中试考察了泥渣回流强化混凝沉淀工艺深度处理污水厂二级出水的可行性。

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泥渣回流来强化混凝沉淀工艺是完全可行的,不仅提高了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而且还达到了降低混凝剂投加量的目的。

在确定的试验条件下,泥渣回流强化混凝沉淀工艺对浊度、TP、PO34-、COD、UV254、色度的去除率分别为71.63%、71.21%、82.00%、36.62%、18.85%、47.25%;而且通过泥渣回流还成功地解决了斜板沉淀池的积泥难题,无需安排专人对斜板进行定期清洗,提高了再生水厂的产水率。

【总页数】5页(P24-28)【关键词】再生水;泥渣回流;强化混凝沉淀【作者】孙力平;姜春杰;王少坡;伏培仟;王建伟;李殿海;李秀敏【作者单位】天津城市建设学院环境与市政工程系,天津300384;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江苏南京210008;天津中水有限公司,天津3003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703【相关文献】1.天津纪庄子再生水厂泥渣回流强化混凝沉淀工艺技术研究 [J], 张焱;孙力平;刘文亚;李殿海;姜威;宁皓;周丽媛2.基于MATLAB的泥渣回流强化混凝工艺的水处理研究 [J], 苗艺露;宋子岭;周江3.泥渣回流强化混凝工艺处理城市污水二级生化出水 [J], 王建伟;孙力平;姜春杰;伏培仟4.混凝沉淀工艺深度处理污水厂二级出水的混凝剂优化 [J], 沈耀良;孙立柱;王德兴;杨光冠5.泥渣回流强化混凝沉淀再生水处理工艺条件优化 [J], 吕建波;孙力平;赵新华;姜春杰;王少坡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强化混凝的技术研究

强化混凝的技术研究

水能经济强化混凝的技术研究李安静【摘要】混凝作为重要的处理单元在各种水处理工艺流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决定着后续流程的处理效能以及最终出水水质,在水处理技术中占有重要地位。

混凝过程的影响因素众多,混凝过程的控制难度大。

近年来围绕混凝过程的优化开展了多方面研究,包括多重絮凝、多级微絮凝以及絮体破碎再絮凝等,均有效地改善了混凝效能。

这些混凝过程大多需要在常规混凝的基础上,再进行不同形式的絮凝过程,因此混凝的条件和过程与常规混凝有一定差异,对混凝过程的凝聚阶段与絮凝阶段也会有不同要求。

目前,研究人员已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众多研究成果。

【关键词】强化混凝;技术研究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4300701、强化混凝的内涵强化混凝(简称EC)是指通过在常规处理过程中加入过量的混凝剂、新型混凝剂或助凝剂再或者其他的药物控制一定的pH 值来加强混凝和絮凝,从而提高去除天然有机物的效果减少消毒的副产物,保证饮用水的健康。

常规工艺改造有增加深度处理构筑物,如活性炭吸附技术;加强预处理构筑物,如生物预处理;不增加常规工艺前、后的净化构筑物,在现有工艺上进行改造,如强化混凝、过滤、消毒灯,但强化混凝技术具有投资少、不需要构造新的物质、不占土地和经常运行费用低等特点,更适合改造。

2、强化混凝的优势强化混凝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在进行混凝处理的时候进一步加强混凝与絮凝作用,从而使得常规处理中天然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能够更好,对于消毒副产物的前体物进行最大限度的消除,从而使得饮用水能够满足相应的要求。

通过混凝技术的应用,往往能够取得更好的处理效果,而且相比于增加深度处理方法以及生物预处理方法,强化混凝技术属于强化常规水处理的方式,它的成本更加低,而且也不会占用土地,十分适合对于原有体系进行改造。

表1为强化常规水处理与增加深度处理和生物预处理效果的对比。

表1强化常规水处理与增加深度处理和生物预处理效果的对比3、强化絮凝研究进展3.1 微砂强化絮凝技术当前,研究人员已开展了投加微砂为絮凝核心的强化絮凝相关研究,取得了较好的除污染效果。

活性污泥法回流污泥强化技术的探讨

活性污泥法回流污泥强化技术的探讨

反 应池 ; 利 用 剩余 污 泥控 制 污 泥停 留 时 间 , ④ 使 其 达 到所需要 的值 。
活性 污泥 的性 能在 很大 程度 上决 定着 系统 的
凝 吸 附作用 , 能够 有 效 地 提 高 生活 污 水 的一 级 处 理效 率 J 。对 C D、C D、 O ss O S O B D 、s和 有机 氮 都 有 较好 的去 除效 果 , 总磷 也得 到一 定 的去 除。
又称 接触稳 定 法 , 回流 污 泥 先 进 入 再 生池 进
行 曝气 , 改 善 污 泥 的沉 降 性 能 , 以 降解 吸 附 有 机
物, 保持污泥的好氧状态 , 然后再进入接受进水的 絮凝 池 。未经沉 淀 的生 活 污 水 进 入 絮凝 池 , 机 在 械搅 拌作 用下 与 回流 污 泥 充分 混 合 , 絮 凝 吸 附 经
于计算 值 时 , 应将 超 过部分 直接 回流 到主 曝气 Βιβλιοθήκη , 否则选 择器将 不起 作用 。
关 键词 :回流污 泥
活 性污 泥法是 目前 应用 最广 的污水生 物处 理
于稳定 区 ML S浓度 相 对 比较 高 ( 于 回流 污 泥 S 等
浓度 ) 对 于相 同 的污 泥停 留 时 间 , 附一 再 生 活 , 吸
工 艺 , 4个 基 本 特 点 : 利用 含 微 生 物 的絮 状 有 ① 污泥 ( 混合液 悬浮 固体 MLS 去 除进 水 溶 解性 及 S) 颗 粒态 有机 物 ; 利 用静 置沉 淀 去 除工 艺 流程 中 ② 的 M S , 生含悬 浮 固体物低 的 出水 ; 沉淀 下 LS产 ③
来 的污 泥作 为浓缩 污泥 由沉 淀池 重新 回流人 生物
性污 泥法 比传 统活性 污 泥法 有较 小 的总反 应器体

强化混凝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强化混凝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强化混凝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摘要:强化混凝是指水处理常规混凝处理过程中,在保证浊度去除效果的前提下,通过提高混凝剂的投加量和控制pH 值来实现提高有机物去除率的工艺过程。

依据国内外进行过的试验研究及应用,综述了强化混凝技术的研究进展及结果,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强化混凝技术的研究发展方向。

关键词:强化混凝;水处理;研究进展混凝作为重要的处理单元在各种水处理工艺流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决定着后续流程的处理效能以及最终出水水质,在水处理技术中占有重要地位。

混凝过程的影响因素众多,混凝过程的控制难度大。

近年来围绕混凝过程的优化开展了多方面研究,包括多重絮凝、多级微絮凝以及絮体破碎再絮凝等,均有效地改善了混凝效能。

这些混凝过程大多需要在常规混凝的基础上,再进行不同形式的絮凝过程,因此混凝的条件和过程与常规混凝有一定差异,对混凝过程的凝聚阶段与絮凝阶段也会有不同要求。

目前,研究人员已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众多研究成果。

1 混凝环节在水处理工艺中的重要性近年来,由于水资源短缺及水资源污染的日益严重,增加了水处理和废水处理后重复利用的难度与处理成本。

去除水中悬浮物难度最大的是尺寸小于1µm 的胶体和细微颗粒。

它们的组成极为复杂,如各种微细的粘土矿物质、合成有机物、腐殖质、油和藻类物质等。

细微粘土矿物质作为一种吸附较强的载体,表面常附着各种有毒重金属离子、有机污染物、病原细菌、油等污染物。

这些污染物的存在不仅对人体健康具有直接或潜在的毒害作用(如天然体中的腐殖质、藻类物质,在水净化处理的氯消毒过程中,可与氯形成氯代烃类致癌物质),而且会严重恶化处理水质条件,增加处理难度。

尤其是在当前大规模的城市给水、废水的常规混凝沉淀和过滤处理过程中,造成沉淀池絮体上浮、滤层易穿透,导致出水水质下降、运行费用增加等困难。

大量工程实践表明,目前采用传统的常规处理工艺无法有效去除水中这些细微污染物,虽然一些深度处理技术,如臭氧活性炭、膜滤等能够有效的去除某些纳微米级污染物,由于一次投资及运行费用较高,在城市给水及废水处理回用工程中应用受到极大的限制。

沉淀池排泥水回流强化混凝工艺参数研究

沉淀池排泥水回流强化混凝工艺参数研究

沉淀池排泥水回流强化混凝工艺参数研究刘国烨;童祯恭;胡锋平【摘要】Through coagulation beaker test,research on coagulation effect of sedimentation tank slduge reflux was carried out,and the effects of PAC dosage,sludge turbidity and reflux ratio parameters on sludge reflux coagula-tion were analyzed in this study.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dosage of PAC was less than 30 mg/L, muddy water turbidity was from 16 to 40 NTU, and reflux ratio was from 2% to 10%, the sedimentation tank sludge water can promote the process of colloid flocculation, strengthen the coagulation effect, and improve the water quality.Besides,by way of the orthogonal test,it obtained the optimal reflux conditions:sludge water reflux ratio = 6%, PAC dosage=25 mg/L, sludge water turbidity= 30 NTU, and dosage can be saved 28.6% compared with the sludge water without reflux.%通过混凝烧杯试验进行沉淀池排泥水回流强化混凝效果的研究,分析PAC投药量、排泥水浊度及回流比参数的选择对排泥水回流工艺强化混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AC投药量低于30 mg/L,沉淀池排泥水浊度为16~40 NTU,回流比为2%~10%之间,沉淀池排泥水工艺能促进水中胶体絮凝,强化混凝效果,提高出水水质;并且利用设计正交试验得出,最优回流条件为:排泥水回流比=6%,PAC投药量=25 mg/L,排泥水浊度=30 NTU,比无回流节省投药量28.6%.【期刊名称】《华东交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8(035)002【总页数】5页(P32-36)【关键词】排泥水回流;强化混凝;回流工艺参数【作者】刘国烨;童祯恭;胡锋平【作者单位】华东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江西南昌330013;华东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江西南昌330013;华东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江西南昌330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91净水厂的沉淀池、澄清池排泥水或滤池反冲洗废水等自用水量(排泥水)约占水厂总净水量的3%~7%[1],这些排泥水中含有大量无机泥沙,若直接排放不仅会污染河流、影响生态环境,而且也是种水资源的浪费[2]。

污水处理混凝工艺

污水处理混凝工艺

污水处理混凝工艺污水处理混凝工艺引言混凝工艺的原理混凝是指将污水中的悬浮物通过物理化学方法聚集成较大的颗粒,以便于后续处理步骤的进行。

混凝的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吸附和凝聚。

吸附是指混凝剂与污水中的悬浮物表面发生物理或化学相互作用,使悬浮物吸附在混凝剂颗粒表面。

凝聚是指混凝剂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使其聚结成较大的颗粒。

混凝剂的选择混凝剂的选择是混凝工艺的重要环节。

根据不同的污水特性,可以选择不同的混凝剂。

常用的混凝剂包括无机盐类如氯化铁、聚合物如聚合氯化铝、有机混凝剂和天然混凝剂等。

混凝工艺的方法混凝工艺的方法主要有单级混凝和多级混凝两种。

单级混凝是指将混凝剂加入污水中一次性完成混凝作用。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适用于一些污水浓度较低的情况。

多级混凝是指将混凝剂分多次加入污水中,让其与污水中的悬浮物充分接触,提高混凝效果。

这种方法能够处理浓度较高的污水,混凝效果更好。

混凝工艺的应用混凝工艺广泛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等领域。

在城市污水处理厂中,混凝工艺通常作为初级处理的一步,将污水中较大的颗粒物去除,减轻后续处理工艺的负担。

在工业废水处理中,混凝工艺可以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保护环境和水资源。

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混凝工艺可以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和微生物聚集在一起,方便后续处理步骤的进行,降低对水资源的污染。

污水处理混凝工艺是污水处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步骤。

通过混凝剂的选择和混凝工艺的方法,可以有效净化污水,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在的污水处理工程中,混凝工艺的研究和应用将更加重要。

强化混凝工艺在水处理系统中的应用

强化混凝工艺在水处理系统中的应用

强化混凝工艺在水处理系统中的应用摘要:本论文阐述了混凝是饮用水处理中能有效去除水中有机物的工艺,除了去除浊度等常规指标以外,主要目的是去除水中的有机物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饮用水水质。

关键词:强化混凝水处理有机物水质强化混凝(Enhanced coagulation,EC)是在常规混凝处理基础上提出来的。

强化混凝技术的应用在国内外均有很多成功的实例。

近几十年来,有关混凝技术领域的研究在各方面均取得了较大成果,且面临着突破性的进展,可以说强化混凝是仅次于生化处理的污水处理主流技术。

1强化混凝机理强化混凝主要是通过改善混凝条件使有机物去除范围和去除率进一步扩大和提高,其作用机理阐述如下:胶体稳定性的增加是由于大分子天然有机物在无机胶体颗粒表面形成有机保护层,造成空间位阻或双电层排斥作用。

混凝的主要作用是去除水中悬浮颗粒和胶体微粒。

一般认为混凝过程是混凝剂水解产物对水中胶体进行电中和使其脱稳,从而形成细小的颗粒,继而絮凝为大而密实的矾花,并通过吸附架桥或网捕作用使脱稳的胶体生成粒度较大的絮凝体,再通过沉淀与过滤进行分离去除。

而水中分子质量较小、溶解度较大的有机物(主要是腐殖酸类中的富里酸等)在一般混凝条件下去除率很低。

主要原因是由于其具有良好的亲水性而不易被混凝剂的水解产物——金属氢氧化物所吸附,有机物不但增加了胶体表面电荷,而且造成空间位阻效应。

但是,如果通过改善混凝处理条件,即在低pH、高混凝剂用量的强化混凝条件下形成大量金属氢氧化物,改善混凝剂水解产物的形态且使其正电荷密度上升,同时低pH条件会影响有机物离解度和改变水中有机物存在形态。

有机物质子化程度提高,电荷密度降低,进而降低其溶解度及亲水性,成为较易被吸附的形态。

2强化混凝在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2.1材料及方法2.1.1材料及水质试验污水取自山东某镇生活污水集水井。

污水水质见表1。

表1实验污水水质所用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使用时配成5% (质量分数)溶液;硫酸亚铁(FeSO4),使用时配成5% (质量分数)溶液;阳离子絮凝剂(PAM),实验室合成,使用时配成1% (质量分数)的溶液。

泥渣回流强化混凝工艺处理城市污水二级生化出水

泥渣回流强化混凝工艺处理城市污水二级生化出水
为 29 / .1L h. G 为 2 2~5 . ~ 26S
关 键 词 :泥 渣 回 流 ;再 生 水 ;混 凝 :污 水 回 用
中 图分 类 号 :T 9 1 2 U 9. 2
文 献 标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 0 9 2 5 (0 8 0 — 0 9 0 10 — 4 5 20 )6 0 5 — 4
Ab t a t Us g c n e t n l c e c l c a u a in p o e s a d r c c i g su g n a c d c a u a in sr c : i o v n i a h mia o g l t r c s n e y l l d e e h n e o g lt n o o n o p o e st r a f u n r m e o d r e d me t t n t n fu b n wa t w trte t n ln e p c ie y h r c s o te t f e t o s c n a y s n i n a i a k o r a s a e ame tp a t s e t l,t e el f o e r r v te t n f c sw r o a e . h e u t h we h t h e v l a e o r a me t f t e e c mp r d T e r s l s o d t a :t e r mo a t f ee s r COD u b d t n P b e y l g .t r i i a d T y r c c i y n s d e e h n e o g lt n p o e swe e 4 一 6 。7 a d 8 一 3 % h g e e p ci ey t a a y c n e — l g n a c d c a uai r c s r % u o % % n % 1 ih rr s e t l h n t t o v n v h b t n l o g lt n p o e s T e te t n f c f f u n r m e o d r e d me t t n t n y r c c i g s d e i a a u a i r c s . h r a me t f t f e t o s c n a s n i n ai k b e y l l g o c o e e o el f y o a n u

强化混凝-动态膜工艺处理城市受污染河水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强化混凝-动态膜工艺处理城市受污染河水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强化混凝-动态膜工艺处理城市受污染河水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课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城市排水负荷不断增加,导致城市河流受到污染。

城市河水污染严重影响了生态平衡和人民健康,因此需要研究治理城市污染河水的有效方法。

目前,城市污染河水治理的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等,但这些方法存在着各自的缺点和局限性,如化学方法会产生大量的污泥,生物方法对气候和温度敏感,而对于多污染物种类、浓度高的城市污染水,这些传统方法往往存在处理难度大和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因此,强化混凝-动态膜工艺作为一种新型的河水治理技术被引入其中。

该技术结合了化学混凝和生物膜技术,可以同时去除悬浮性颗粒、溶液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等多种污染物,具有操作简单、处理效率高、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课题旨在研究强化混凝-动态膜工艺治理城市污染河水的可行性和效果,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通过采集城市污染河水样品,分析其水质指标和主要污染物种类及浓度;2、搭建强化混凝-动态膜工艺实验室模型,调整操作参数,优化工艺流程;3、通过反应动力学试验,分析混凝效果和膜分离效果的影响因素;4、采用特征污染物实验,考察工艺处理城市污染河水的抗污染适应性;5、对处理后的水样进行测定和对比分析,探讨强化混凝-动态膜工艺处理城市污染河水的优劣及适用性。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实验室模型、物理化学分析技术、反应动力学分析和特征污染物实验等方法。

三、预期结果预期结果是针对城市污染河水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传统方法难以解决的情况,研究强化混凝-动态膜工艺的可行性和效果,寻求一种更加有效、经济的城市污染河水治理新方法。

同时,通过实验模拟、数据分析等手段,研究强化混凝-动态膜工艺应用于城市污染河水治理的可行性,为其实际应用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四、研究进度安排1-2个月:文献调研和提纲撰写;2-3个月:采集城市污染河水样品,分析主要污染物种类和浓度;3-6个月:搭建强化混凝-动态膜工艺实验室模型,进行试验操作和调整实验参数;6-9个月:运用反应动力学方法,分析混凝效果和膜分离效果的影响因素;9-12个月:开展特征污染物实验,考察强化混凝-动态膜工艺处理城市污染河水的抗污染适应性;12-15个月:对处理后的水样进行测定和对比分析,撰写论文及相关报告。

污水处理混凝工艺范文精简处理

污水处理混凝工艺范文精简处理

污水处理混凝工艺污水处理混凝工艺1. 混凝工艺概述污水处理是一种重要的环境保护工艺,其中混凝工艺作为污水处理的关键步骤之一,其主要作用是将污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物质和溶解物质聚集成较大的团块,通过物理化学反应使其变为稍大的颗粒,便于后续的沉淀、过滤等处理过程。

2. 传统混凝工艺传统的污水处理混凝工艺通常包括以下步骤:2.1 净水操作在混凝工艺开始之前,需要进行净水操作,即去除污水中的大颗粒杂质和可溶性物质。

这通常通过格栅、沉砂池等设备实现。

2.2 加入絮凝剂混凝工艺的核心步骤是加入絮凝剂。

絮凝剂通常是铁盐类、铝盐类等,其作用是将污水中的杂质聚集成较大的团块,方便后续的沉淀。

2.3 混凝在加入絮凝剂后,需要进行混凝操作,将絮凝剂均匀分散在污水中,使其与污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物质发生作用。

2.4 沉淀经过混凝处理后的污水会进入沉淀池,在此过程中,悬浮的团块会逐渐下沉,形成污泥,而上层的清水则会流出。

2.5 过滤沉淀后的清水还可能存在一些悬浮物和微小颗粒,需要进行过滤操作,通常使用滤布、滤膜等设备进行过滤。

2.6 收集和处理污泥在混凝工艺中产生的污泥需要进行收集和处理。

通常将污泥进行脱水处理,然后通过焚烧或填埋等方式进行终端处理。

3. 新兴混凝工艺除了传统的混凝工艺,近年来还涌现出一些新兴的混凝工艺,包括:3.1 高级氧化工艺高级氧化工艺使用一些氧化剂,如过氧化氢、臭氧等,通过氧化反应的方式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质,达到混凝的效果。

3.2 电化学混凝电化学混凝利用电解作用将污水中的杂质聚集成团块。

与传统的混凝工艺相比,电化学混凝具有处理效果好、操作简单等优点。

3.3 微生物混凝微生物混凝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性和胞外聚合物的作用,将污水中的杂质聚集成团块。

与传统的混凝工艺相比,微生物混凝更加环保。

4.污水处理混凝工艺是污水处理中的重要环节,通过混凝工艺可以将污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物质等聚集成较大的团块,方便后续的处理操作。

污泥回流强化混凝处理印染废水二沉池出水

污泥回流强化混凝处理印染废水二沉池出水

㊀第37卷第9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硅㊀酸㊀盐㊀通㊀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Vol.37㊀No.9㊀2018年9月㊀㊀㊀㊀㊀㊀㊀BULLETINOFTHECHINESECERAMICSOCIETY㊀㊀㊀㊀㊀㊀Septemberꎬ2018㊀污泥回流强化混凝处理印染废水二沉池出水吴佳欢1ꎬ2ꎬ延克军1ꎬ2ꎬ王㊀璇1(1.盐城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ꎬ盐城㊀224001ꎻ2.内蒙古科技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ꎬ包头㊀014000)摘要:为了有效提高混凝效率和印染废水出水水质ꎬ对常州市某工业园集中印染废水处理厂的二沉池出水进行了深度处理ꎬ通过投加无机高分子聚合混凝剂ꎬ同时回流二沉池污泥增加水样悬浮物浓度强化去除污染物质ꎬ研究中考察了混凝剂投加量㊁悬浮物浓度及PAM投加量对水样CODCr㊁色度㊁SS的去除效果影响ꎮ研究结果表明在悬浮物浓度40mg/L㊁双酸铝铁投药量0.36g/L时混凝效果达到最优ꎬ此时二沉池出水CODCr去除率为50%较原厂现有工艺处理效果提高了20%~30%㊁SS去除率为92.5%较原厂现有工艺处理效果提高了50%~60%㊁色度去除率为72.65%ꎮ此外强化混凝技术与传统混凝工艺相比减少了混凝剂和助凝剂的投药量ꎬ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ꎮ关键词:无机高分子混凝剂ꎻ强化混凝ꎻ印染废水ꎻ活性污泥ꎻ深度处理中图分类号:X791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1 ̄1625(2018)09 ̄3007 ̄05SludgeBacktoStrengthentheCoagulationTreatmentofPrintingandDyeingWastewaterSecondarySedimentationTankEffluentWUJia ̄huan1ꎬ2ꎬYANKe ̄jun1ꎬ2ꎬWANGXuan1(1.CollegeofCivilEngineeringꎬYanchengInstituteofTechnologyꎬYancheng224001ꎬChinaꎻ2.CollegeofEnvironmentalandEnergyꎬInnerMongolia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ꎬBaotou014000ꎬChina)㊀㊀㊀㊀㊀㊀基金项目:江苏省产学研前瞻性项目(BY2016065 ̄61)ꎻ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科技项目(2013 ̄M5 ̄2)ꎻ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资助(16KJB560018)作者简介:吴佳欢(1993 ̄)ꎬ女ꎬ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工业废水处理研究.通讯作者:延克军ꎬ教授ꎬ硕导.Abstract:InordertoeffectivelyimprovethecoagulationefficiencyandtheeffluentqualityofprintinganddyeingwastewaterꎬthisexperimentwasconductedonadvancedtreatmentofanindustrialparkinChangzhoucityonthetwoprintinganddyeingwastewatertreatmentplanteffluentꎬbyaddinginorganicpolymercoagulantꎬandrefluxingtwosludgeincreasedwatersuspendedsolidsconcentrationenhancedremovalofpollutantsꎬtheeffectsofthecoagulantconcentrationandtheamountofPAMꎬsuspendedinvestmentdosageeffectontheremovalofwaterCODCrꎬchromaꎬSS.Theresultsshowthattheconcentrationofsuspendedsolidsin40mg/Lꎬaluminumferricaciddosagein0.36g/LcoagulationeffecttoachieveoptimalꎬthetwoeffluentCODCrremovalrateis50%comparedwiththeoriginalexistingprocessimprovestheeffectof20% ̄30%ꎬtheremovalrateofSSwas92.5%comparedwiththeoriginalexistingprocessimprovestheeffectof50% ̄60%andchromaremovalrateof72.65%comparedwiththeoriginalfactorythetreatmenteffectisimprovedby35.6%ꎻinadditiontoimprovethecoagulationeffectrequiredcoagulantdosagereducedꎬwithbettersocialandeconomicbenefits.Keywords:inorganicpolymercoagulantꎻenhancedcoagulationꎻprintinganddyeingwastewaterꎻactivatedsludgeꎻadvancedtreatment1㊀引㊀言印染废水是指以加工棉㊁麻㊁化学纤维及其混纺产品为主的印染厂排出的废水ꎬ其水质多为:水量大㊁有3008㊀试验与技术硅酸盐通报㊀㊀㊀㊀㊀㊀第37卷机污染物浓度高㊁色度深㊁碱性和pH值变化大以及水质变化剧烈[1]ꎮ同时由于染料㊁助剂㊁织物染整要求的不同ꎬ印染废水的pH值㊁CODCr㊁BOD5浓度㊁颜色等也各不相同ꎬ但其共同的特点之一是mBOD5/mCODCr值均很低ꎬ通常在0.2左右ꎬ可生化性差ꎮ目前用于印染废水二级处理的工艺主要以物理化学法和生物法为主[2 ̄3]ꎮ而生物法主要针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ꎬ但对色度㊁浊度的去除不理想ꎬ去除率一般只有50%~60%ꎬ所以对色度㊁浊度的去除以物理化学法为主[4 ̄5]ꎮ陈越等[6]将PAC作为混凝剂㊁PAM作为助凝剂ꎬ将沉淀池的污泥回流到絮凝池前端与加混凝剂后的原水混合在中试条件下对沈阳北部污水厂二级出水进行深度处理ꎬ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污泥回流高效絮凝工艺处理沈阳北部污水厂二级出水效果良好ꎬ出水CODɤ30mg/L㊁浊度ɤ0.9NTU㊁色度ɤ29度㊁ρ(TP)ɤ1mg/L㊁ρ(NH3 ̄N)ɤ10mg/Lꎬ均达到了回用标准ꎮ本研究通过回流二沉池污泥的方法提高二沉池中悬浮物浓度以改变颗粒密度ꎬ同时利用回流污泥聚沉特性来强化混凝处理效果ꎬ考察了回流污泥量与悬浮物浓度分别对COD㊁色度㊁剩余悬浮物浓度的去除效果的影响ꎮ2㊀试㊀验2.1㊀试剂、材料和仪器聚合双酸铝铁溶液(总质量分数30%):ρ=1.48g/cm3ꎬAl2O3含量8.95%ꎬ盐基度10.21%ꎬpH=3.55ꎬFe2O3含量10.12%ꎮ印染废水:取自常州市某工业园集中印染废水处理厂二沉池出水ꎬ该污水处理厂集中收集和处理纺织工业园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ꎬ其中80%来自纺织印染厂ꎬ20%来自炼钢企业的炼钢废水ꎬ日处理量3000t/dꎬ该厂混沉池双酸铝铁投药量为1g/Lꎬ聚丙烯酰胺投药量为0.5mg/Lꎮ该污水厂二沉池出水水质如表1所示ꎮ表1㊀二沉池出水水质及允许排放标准Tab.1㊀Waterqualityandpermissibleemissionstandardsofsecondarysedimentationtank项目CODCr/(mg/L)色度SS/(mg/L)pH二沉池出水水质110 ̄15012810 ̄207 ̄7.5回流污泥:取自常州市某工业园集中印染废水处理厂二沉池回流井ꎮJJ ̄4A六联电动搅拌器:江苏省金坛市友联仪器研究所ꎻ250mL全玻璃回流装置ꎻ722N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精密仪器仪表有限公司ꎻ电子分析天平:上海精密仪器仪表有限公司ꎮ2.2㊀试验方法图1㊀常规混凝沉淀工艺(上图)和强化回流混凝沉淀工艺(下图)对比Fig.1㊀Comparisonofconventionalcoagulationsedimentationprocess(upperdrawing)andintensifiedrefluxcoagulationsedimentationprocess(below)二沉池出水一般悬浮物浓度较低但又无法满足排放标准ꎬ将二沉池回流污泥井中的污泥以适当比例加入到混凝进水阶段ꎬ可以增加悬浮物浓度ꎬ提高颗粒的碰撞几率ꎬ还能利用污泥中的矾花颗粒吸附污染物质ꎬ从而提高混凝效果ꎮ每天同一个时间段取的水样和污泥ꎬ将一定量的二沉池回流污泥井中的污泥拌入二沉池出水ꎬ充分搅拌后取1000mL水样于烧杯中ꎬ加入一定量的双酸铝铁混凝剂ꎬ先用300r/min的转速快速搅拌1minꎬ再用70r/min的转速慢速搅拌20minꎬ然后将水样静置沉淀30min后取水样上清液对其CODCr和SS㊁色度进行分析ꎮ研究探讨常规混凝沉淀工艺和强化回流混凝沉淀工艺ꎬ其与常规混凝沉淀工艺的具体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ꎮ2.3㊀分析方法按照HJ828 ̄2017«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7]测定废水CODꎬ计算COD去除率ꎮ按照GB11903 ̄1989«水质色度的测定»测定废水的色度ꎬ计算色度去除率ꎮ按照GB11901 ̄1989«水质悬浮物(SS)的测定重量法(103~105ħ烘干的不可滤残渣)»测定废水的重量ꎬ计算悬浮物的去除率[7 ̄8]ꎮ㊀第9期吴佳欢等:污泥回流强化混凝处理印染废水二沉池出水3009㊀3㊀结果与讨论3.1㊀混凝剂投加量对混凝效果的影响在常温下按2.2试验方法在原水二沉池出水中加入不同剂量的质量分数30%的双酸铝铁溶液ꎬ试验主要考察在不提高悬浮物浓度的情况下ꎬ混凝剂投加量对混凝效果的影响及最佳投药量ꎬ试验结果如图2所示ꎮ由图2可以看出ꎬ当双酸铝铁投加量小于0.45g/L时ꎬ随着双酸铝铁投加量的增加ꎬ处理后水样的CODCr㊁浊度和色度的去除率均呈上升趋势ꎻ而当双酸铝铁投加量大于0.45g/L时ꎬ随着投药量的增加ꎬ水样CODCr㊁浊度去除率反而降低ꎬ而色度色去除率则趋于平稳状态ꎮ这是由于试验期间ꎬ原水悬浮物浓度在10mg/L左右ꎬ属于低浊水ꎬ较难处理ꎮ当投入双酸铝铁时ꎬ其有效成分会迅速吸附在水中悬浮胶体表面ꎬ从而导致胶体表面电位下降ꎬ废水中的胶体颗粒相互碰撞在吸附 ̄电中和作用下产生絮体ꎬ絮体不断增大后沉降ꎬ而水中胶体颗粒吸附碰撞存在一个饱和状态ꎬ于是就有一个最佳混凝剂投加量ꎮ当混凝剂投加过量后ꎬ废水中的胶体颗粒被过多的混凝剂吸附ꎬ胶体表面因吸附相反电荷导致电位又开始上升ꎬ粒子间斥力增加ꎬ使水中已经脱稳的胶体颗粒发生再稳现象ꎬ不易与其他胶体颗粒相互碰撞形成絮体ꎬ过量的混凝剂使得水中悬浮细小颗粒增多ꎬ沉降效果变差ꎬ水中悬浮物浓度增大ꎬ从而导致混凝效果变差[9]ꎮ因此ꎬ综合考虑CODCr㊁SS和色度去除率等因素ꎬ该二沉池出水双酸铝铁的最佳投加量为0.45g/Lꎬ此条件下水样CODCr去除率为35.5%ꎬSS去除率为62%ꎬ色度去除率为73.68%ꎮ图2㊀双酸铝铁投加量对混凝效果的影响对比Fig.2㊀Influenceofthedosageofaluminumferricacidonthecoagulation图3㊀不同悬浮物浓度双酸铝铁对SS的去除效果Fig.3㊀RemovalofSSbyaluminumferricacidwithdifferentconcentrationofsuspendedsubstance3.2㊀悬浮物浓度对SS去除率的影响在常温下按2.2试验方法ꎬ通过将二沉池回流污泥井里的污泥回流进二沉池出水的方法改变水样悬浮物浓度ꎬ考察不同悬浮物浓度下双酸铝铁对SS的去除效果及用药量ꎬ试验结果如图3所示ꎮ由图3可以看出ꎬSS去除率与悬浮物的浓度有关ꎬ在浓度一定时ꎬSS去除率的变化趋势是随着投药量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ꎻ在悬浮物浓度偏低时ꎬSS去除率随着投药量的增加变化并不剧烈且很容易达到SS去除率的峰值ꎬ随后随着投药量的继续增加ꎬSS去除率呈降低趋势ꎻ而随着悬浮物浓度的增大ꎬSS去除率的峰值点基本稳定在投药量0.35g/L左右ꎬ因此通过污泥回流使水样悬浮物浓度控制在40mg/L范围时ꎬ混凝效果最好ꎬSS去除率最高可达92.5%且最佳投药量由0.45g/L降至0.36g/Lꎬ此时出水水样悬浮物浓度为3mg/Lꎻ而当水样悬浮物浓度低于30mg/L时ꎬSS最高去除率仅为60%ꎮ这是由于当二沉池出水悬浮物浓度较低时ꎬ水中颗粒分布散乱且颗粒粒径级配单一ꎬ不利于水中颗粒物脱稳形成大而密实的矾花ꎬ而将二沉池回流污泥井中的污泥回流进二沉池出水后ꎬ加入的回流污泥与出水的悬浮颗粒相比属于不同的颗粒级配ꎬ是一些大而密实的颗粒物ꎬ因此回流污泥的加入不但使水样中的颗粒级配变得丰富ꎬ有利于形成大而密实的矾花ꎬ同时还由于回流污泥本身带有一定自重可以在自身沉降的过程中吸附一部分水中的细小颗粒进一步提高SS的去除率ꎮ二沉池回流污泥是复杂的聚集体ꎬ由废水中吸附或者絮体产生的无机颗粒和有机颗粒㊁菌胶团和单个细胞㊁丝状菌等物质组成ꎬ这些物质镶嵌在由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polymericsubstancesꎬ简称EPS)构成的网状结构中[10]ꎮ当悬浮物浓度高于40mg/L时ꎬSS去除率虽然也能达到90%左右ꎬ但是其剩余颗粒的含量增加了ꎬ这是由于投入污泥絮体过高时其EPS浓度过高ꎬ将出现大量稳定的分散细菌ꎬ不利于生物混凝[11]ꎮ同时由于该厂采用的是活性炭 ̄延时曝气工艺ꎬ其向回流污泥中含有大量悬浮活性炭颗粒物ꎬ颗粒物的过多会3010㊀试验与技术硅酸盐通报㊀㊀㊀㊀㊀㊀第37卷导致混凝剂的需要量增加的同时也会影响后续的沉淀效果ꎬ因此当加入污泥悬浮物浓度过高时ꎬ处理效果反而下降[12]ꎮ3.3㊀悬浮物浓度对CODCr去除率的影响在常温下按2.2试验方法ꎬ通过将二沉池回流污泥井里的污泥回流进二沉池出水的方法改变水样悬浮物浓度ꎬ考察在不同悬浮物浓度下双酸铝铁对CODCr的去除效果及用药量ꎬ试验结果如图4所示ꎮ图4㊀不同悬浮物浓度下双酸铝铁对CODCr的去除效果Fig.4㊀RemovalofCODCrbyaluminumferricacidwithdifferentconcentrationofsuspendedmatter由图4可以看出ꎬCODCr去除率与投药量之间的关系为随着投药量的增大去除率也在增大ꎬ而当投药量达到一定程度时ꎬ去除率反而降低ꎮ当悬浮物浓度大于40mg/L时ꎬ对应最佳投药量增加ꎬ且最佳去除率降低ꎮ当双酸铝铁投药量在0~0.36g/Lꎬ悬浮物浓度在30~48mg/L时ꎬCODCr的去除率随悬浮物浓度的增加而提高ꎬ最高可达50%ꎬ此时处理后水样CODCr值为56mg/Lꎮ这是因为当悬浮物浓度增大时ꎬ悬浮颗粒数量的增加提高了颗粒间碰撞的机率ꎬ颗粒表面附着了双酸铝铁的水解产物之后ꎬ其附近的悬浮颗粒也附着了这份混凝剂的水解产物(共同作用)ꎬ提高了混凝效果ꎬ这样CODCr中有一部分悬浮性慢速可降解有机物可以在这些絮体颗粒沉降的时候被带走[13]ꎮ同时ꎬ可以利用回流污泥中的一部分EPS降低细胞表面电荷ꎬ从而在两个邻近的细胞之间形成架桥[14]ꎬ这些架桥会与细菌或者无机颗粒某些部位产生 桥联 作用ꎬ从而导致生物絮凝的发生[15]ꎮ当悬浮物浓度继续增加到40mg/L以上时ꎬCODCr的去除率有所降低ꎬ这是因为悬浮物浓度继续增加时ꎬ其带走水中悬浮颗粒的同时会有少量大颗粒残留从而影响水样CODCr值ꎬ因此当悬浮物浓度大于40mg/L时的水样所需混凝剂的药量要比浓度小于40mg/L的水样大大增加ꎬ同时由于少了污泥颗粒的沉降作用ꎬ从而造成CODCr的去除效果不降反升的情况ꎬ因此在双酸铝铁投加量为0.36g/L时混凝效率最高时对应悬浮物浓度范围在40mg/Lꎮ3.4㊀悬浮物浓度对色度去除率的影响在常温下按2.2试验方法ꎬ通过将二沉池回流污泥井里的污泥回流进二沉池出水的方法改变水样悬浮物浓度ꎬ考察在不同悬浮物浓度下双酸铝铁对色度的去除率ꎬ试验结果如图5所示ꎮ由图5可以看出ꎬ不论悬浮物浓度在什么范围ꎬ色度的去除率都随着投药量的增加而提高ꎬ其中悬浮物浓度在40mg/L的时候ꎬ色度的去除率在相同投药量下均高于其他悬浮物浓度范围的原水ꎬ当投药量为0.36g/L时ꎬ其色度去除率为72.65%ꎬ此时出水色度为35度ꎮ这是因为加入双酸铝铁后能够产生絮体颗粒从而吸附形成色度的有机胶体颗粒ꎬ同时双酸铝铁本身与色度物质能有一定的结合[16]而由于生化池采用的是活性炭 ̄活性污泥法ꎬ因此回流污泥中会有游离的活性炭小颗粒ꎬ通过活性炭颗粒的表面吸附能使色度物质与水分离ꎮ图5㊀不同悬浮物浓度下双酸铝铁对色度的去除效果Fig.5㊀Chromaticityremovaleffectofaluminumferricacidwithdifferentconcentrationofsuspendedmatter图6㊀PAM投加量对混凝效果的影响Fig.6㊀EffectofPAMdosageoncoagulationeffect3.5㊀PAM投加量对混凝效果的影响在常温条件下ꎬ将双酸铝铁投加量控制在0.35g/Lꎬ悬浮物浓度控制在40mg/Lꎬ在加入混凝剂快速搅㊀第9期吴佳欢等:污泥回流强化混凝处理印染废水二沉池出水3011㊀拌1min后分别加入0㊁0.1mg/L㊁0.2mg/L㊁0.3mg/L㊁0.4mg/L㊁0.5mg/L的PAM溶液以转速120r/min搅拌2min后慢速搅拌20minꎬ静沉30min后取上清液分析ꎬ结果如图6所示ꎮ由图6可以看出ꎬ在投加PAM后ꎬ处理后水样CODCr㊁色度和悬浮物去除率均有所提升ꎬ随着PAM投加量的增加其变化趋势也基本一致ꎮ以出水悬浮物浓度为例ꎬ投加PAM后悬浮物的去除率为95.45%ꎬ提高了2.95%ꎮ这是因为由于水中胶体颗粒和有机物均带负电ꎬ通过污泥回流的方法增大二沉池出水悬浮物浓度的时候有部分污泥颗粒会通过自身沉降形成少量带负电的絮体ꎬ同时投加PAM后其水解产物对带负电的絮体产生排斥作用ꎬ不利于絮体的聚集ꎬ并会产生 胶体保护 作用ꎮ而由于 胶体保护 作用使得PAM水解产物在胶体表面附着增加了表面能使得有一部分胶体在同等时间内沉降速度变慢ꎬ影响了相同沉淀时间下出水水样悬浮物浓度的去除效果ꎬ而由于水中悬浮胶体颗粒的影响其余水质指标如色度和CODCr等也受到影响[17 ̄19]ꎮ但少量的投加PAM对混凝效果还是有着进一步的提升ꎮ综上所述ꎬ双酸铝铁投药量在0.36g/Lꎬ悬浮物浓度在40mg/LꎬPAM投加量在0.1mg/L时色度㊁CODCr和SS去除率最佳ꎬ分别为75%㊁52.8%㊁95.45%ꎬ和不投加PAM相比分别提高2.35%㊁2.8%㊁2.95%ꎬ并没有明显的提升ꎬ而不投加PAM时出水已经达到相关水质指标ꎬ因此采用回流污泥强化工艺可不投PAM也能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ꎮ4㊀结㊀论(1)综合SS㊁色度㊁CODCr和经济性指标得出最佳在悬浮物浓度范围40mg/L㊁双酸铝铁投药量在0.36g/L时可以达到最佳的混凝效果ꎬ在此范围内CODCr最佳去除率为50%㊁SS最佳去除率为92.5%㊁色度最佳去除率为72.65%ꎮ处理后水样的CODCr为56mg/L㊁SS为3mg/L㊁色度为35度ꎮ(2)通过将二沉池回流污泥回流到二沉池出水中的强化混凝技术对该工业园印染废水集中处理厂出水的SS㊁色度㊁CODCr的去除效果较好ꎬ其水质完全符合«太湖地区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32/T)和«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 ̄2012代替GB4287 ̄92)ꎮ参考文献[1]温沁雪ꎬ王㊀进ꎬ郑明明ꎬ等.印染废水深度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J].化工环保ꎬ2015(4):363 ̄369.[2]王洪涛ꎬ李翠娥ꎬ李太平ꎬ等.混凝沉淀 ̄两级生化工艺处理印染废水[J].工业水处理ꎬ2016ꎬ36(8):101 ̄103.[3]戴日成ꎬ张㊀统ꎬ郭㊀茜ꎬ等.印染废水水质特征及处理技术综述[J].给水排水ꎬ2000(10):33 ̄37.[4]陈㊀红ꎬ李㊀响ꎬ薛㊀罡ꎬ等.当前印染废水治理中的关键问题[J].工业水处理ꎬ2015(10):16 ̄19.[5]胡必清ꎬ朱亚伟.印染废水的化学法处理研究进展[J].印染ꎬ2016(13):46 ̄50.[6]陈㊀越ꎬ张㊀琳.高效絮凝工艺深度处理污水厂出水的中试研究[J].水处理技术ꎬ2014(3):84 ̄86.[7]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ꎬ2002.[8]国家环保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ꎬ1997.[9]谢远红ꎬ李红莲.聚合双酸铝铁对印染废水的混凝效果研究[J].资源环境与工程ꎬ2008(6):622 ̄625.[10]NeyensEꎬBaeyensJꎬDewilRꎬetal.Advancedsludgetreatmentaffectsextracellularpolymericsubstancestoimproveactivatedsludgedewatering[J].JournalofHazardousMaterialsꎬ2004ꎬ106(2 ̄3):83 ̄92.[11]LiaoBQꎬLinHJꎬLangevinSPꎬetal.Effectsoftemperatureanddissolvedoxygenonsludgepropertiesandtheirroleinbioflocculationandsettling[J].WaterResearchꎬ2011ꎬ45(2):509.[12]王㊀俊ꎬ崔俊峰ꎬ唐㊀启ꎬ等.高铁酸钠 ̄聚合双酸铝铁处理亚硫酸盐法制浆中段废水[J].中国造纸ꎬ2013(6):17 ̄20.[13]柯水洲ꎬ涂家勇ꎬ朱㊀佳ꎬ等.不同混凝剂对污泥回流效果和絮体特性影响研究[J].水处理技术ꎬ2016(2):19 ̄22.[14]潘万贵ꎬ蒋军荣ꎬ沈央儿.聚丙烯酰胺 ̄膨润土复合物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ꎬ2007ꎬ27(1):114 ̄118.[15]VriezeJDꎬDevooghtAꎬWalraedtDꎬetal.EnrichmentofMethanosaetaceaeoncarbonfeltandbiocharduringanaerobicdigestionofapotassium ̄richmolassesstream[J].AppliedMicrobiology&Biotechnologyꎬ2016ꎬ100(11):5177 ̄5187.[16]王果庭ꎬ沈㊀钟ꎬ赵振国.胶体与表面化学(第3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ꎬ2004.[17]万㊀涛ꎬ冯㊀玲ꎬ杜仕勇ꎬ等.两性聚丙烯酰胺对印染废水脱色的研究[J].水处理技术ꎬ2005(9):39 ̄41.[18]潘万贵ꎬ蒋军荣ꎬ沈央儿.聚丙烯酰胺膨润土复合物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ꎬ2007ꎬ27(1):114 ̄118.[19]孙㊀杰ꎬ赵新正ꎬ曾㊀沛.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改性膨润土对靛蓝的吸附性能[J].环境科学研究ꎬ2013ꎬ26(9):1001 ̄1006.。

污水处理中的混凝技术的研究进展

污水处理中的混凝技术的研究进展

污水处理中的混凝技术的研究进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持续增长,污水处理成为了一个日益严峻的问题。

传统的污水处理方法难以完全满足对水质的要求,因此混凝技术在污水处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污水处理中的混凝技术的研究进展。

一、混凝技术的基本原理混凝是处理污水的一种重要工艺单元,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物质和溶解物质。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混凝剂与污水中的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使其凝聚成较大的颗粒,便于后续的沉降和过滤处理。

混凝剂的选择和投加量的控制是混凝技术的关键。

二、传统混凝技术的不足之处传统的混凝技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混凝剂的选择受限。

传统的混凝剂如氯化铁、硫酸铁等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很好地适应不同水质的处理需求。

2. 混凝剂投加量的控制难度大。

传统混凝技术往往需要经验调整混凝剂的投加量,缺乏可靠的自动控制方法。

3. 混凝效果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

传统混凝技术对于温度、pH值等环境因素较为敏感,难以在各种条件下保持稳定的混凝效果。

三、新型混凝技术的研究进展为了克服传统混凝技术的不足,研究人员们不断探索新型混凝技术,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进展。

以下介绍几种具有潜力的新型混凝技术:1. 磁性混凝技术。

通过将磁性材料引入混凝剂中,可以实现对混凝剂的磁性控制和回收利用,提高混凝效率和经济性。

磁性混凝技术有效解决了传统混凝技术中混凝剂回收难的问题。

2. 电化学混凝技术。

利用电场作用加速混凝剂与污水中污染物的反应,可以显著提高混凝效果。

电化学混凝技术具有投加量自动控制精确、对环境因素适应性强等优点。

3. 纳米材料辅助混凝技术。

纳米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高的吸附能力,可以提高混凝剂与污染物之间的接触机会,从而增强混凝效果。

纳米材料辅助混凝技术在提高混凝效率的同时,还可以对废水中的微量有机污染物进行去除。

四、混凝技术的应用前景和挑战新型混凝技术的研究进展为污水处理带来了新的希望,但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

污泥回流在海水淡化强化混凝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污泥回流在海水淡化强化混凝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污泥回流在海水淡化强化混凝处理中的应用研究摘要:强化混凝技术是在现有常规水处理工艺基础上,不另增加处理单元,以提高出水水质为目的的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传统的强化絮凝工艺大多需要以增大混凝剂投加量为代价,提高了制水成本,不符合当前行业节能降耗的主题。

某沿海燃煤电厂海水淡化前端预处理反应沉淀池在海水退潮过程中出现絮凝体大量上浮,严重影响出水水质。

此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海水密度和浊度变化使池内水流产生异重流。

因此,我公司通过对沉淀池进行改造,增设污泥回流系统,通过试验加强对沉淀池污泥的有效利用,提高沉淀池出水水质,降低混凝剂投加量,同时也节省部分污泥处理费用。

关键词:沉淀池;海水;潮汐;污泥回流The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Sludge Resuing in the Enhanced Coagulation Experimental of the DesalinationZhang Hao1(1.Zhejiang Energy Marine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Hangzhou 311100,China)ABSTRACTEnhanced coagulation technology is one of the most effective methods to reduce the water organic matter content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output water, but most of the traditional enhanced coagulation process need to increase the dosage of coagulant cost, thus increasing the cost of water,which does not conform to the current system of energy saving industry of water.During the course of seawater falling tide, a mass of flocculated granules floated upward to upside of seawater sedimentation tanks in a coal-fired power station on the coast, which influences the effluent water seriously. It is found that the basic causes are that the changes of density and turbidity of sea water result in the density current in sedimentation tanks. Therefore, our company has upgraded the sedimentation tanks, added a sludge return system, through testing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 utilization of sludge sedimentation tank, improve the effluent quality, reduce the dosage of coagulant, while saving part of the sludge treatment costs.Keyword:Sedimentation tank, seawater, tidal, sludge return1.海淡预处理系统概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时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近十多年来随着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日益严重,我国电厂建设已进入多元化水资源时代,沿海(近海)地区的新建电厂向大海要水,北方地区的新建电厂采用中水(城市污水再生水/其他行业排水等)[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污泥回流强化混凝工艺探讨发表时间:2018-07-09T11:26:48.43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2期作者:盛雅琼[导读] 摘要:随着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饮用水水质问题受到高度的关注。

广东省冶金建筑设计研究院摘要:随着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饮用水水质问题受到高度的关注。

污泥回流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强化混凝技术。

首先,本文从单独污泥回流、投加混凝剂和与其他工艺联合的污泥回流三方面介绍对污染物的强化去除;其次,阐述了污泥回流的絮体特性及对污染物的去除机理;最后,评估了污泥回流的安全性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展望了污泥回流技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单独污泥回流;投加混凝剂的污泥回流;污泥回流和与其他工艺联合;强化混凝: Researchadvancement of enhanced coagulation by sludge refluxing Abstract:Enhanced coagulation by sludge refluxing technology which have good social,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can improve the concentration of Particulate impurities in raw water,increase the cohesion adsorption sites,improving coagulation effect,reduce the coagulant dosage,thus reduce sludge production.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progress in the procession of turbidity,organics,ammonia,phosphates and heavy metals in the enhanced coagulation by sludge refluxing,analysis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enhanced coagulation by sludge refluxing technology. Keyword:sludge return;enhanced coagulation;Turbidity;organic matter;Ammonia;Phosphate;heavy metal 1、前言随着人类社会的日益发展,每天有大量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产生,部分污废水排入河流,导致我国河流水环境的污染严重。

有研究表明水资源问题成为我国21世纪国民经济发展中第二大困扰难题 [1]。

因此,强化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已刻不容缓。

强化混凝技术是指通过在水源水中投加过量的混凝剂并控制PH范围,从而使常规工艺的污染物去除率提高。

污泥回流就是将经混凝沉淀后的絮体回流到混合或絮凝阶段,提高原水中颗粒杂质浓度,增大絮体颗粒的有效碰撞几率,为絮凝反应提供大量的絮凝核心,减少絮体形成时间,改善絮凝效果,从而达到强化混凝的目的。

回流污泥中含有大量的不溶性金属氢氧化物[2],可以充当部分混凝剂,充分发挥金属盐混凝能力,减少混凝剂用量,减少污泥产量,大大降低污泥处置费用。

有研究表明污泥回流是可行的并且有很好的成本效益[3-5]。

另外,还能使用回流污泥强化生活污水一级处理,可以减少二沉池的浮渣和污泥膨胀问题,增加污泥消化过程的产气量,提高污泥脱水性能[6-7]。

2、污泥回流的处理效果污泥有多种回流方式:单独污泥回流、加混凝剂的污泥回流、粉末活性炭(PAC)+污泥回流、混凝剂+PAC+污泥回流、污泥回流和与其他工艺联合等。

2.1 单独污泥回流单独污泥回流:一是污泥直接回流;二是污泥经处理后回流。

污泥经处理后回流是指将沉淀池污泥经过酸化、碱化和置换等方法来重复利用污泥中的铁盐或铝盐。

ChuW[8]采用直接污泥回流来处理含铅废水,研究表明网捕卷扫机理对重金属的去除起重大作用。

Xiao-Hong Guan等[9]采用污泥回流强化污水初级处理,当污泥回流量为18–20 mg Al/L时,对SS和COD去除率分别提高了20%和15%。

G.R.Xu等[10]采用污泥回流强化污水一级处理,研究表明将混凝污泥酸化后回流对浊度、UV254和COD的去除率分别为96%、46%和53%。

单独污泥回流能最大程度的节约药剂投量,减少污泥产量,降低处理成本。

由于沉淀池污泥吸附包裹了大量的污染物,经破碎后大量的污染物释放到水中,当污染物的释放量超过回流污泥对污染物的去除量时,效果反而会变差。

WEI CHU[11]采用污泥回流处理印染废水,表明污染物水溶性较强时,回流污泥会导致原水的二次污染。

对于污泥回流的污染物反馈现象,可以通过在回流过程中投加少量的混凝剂来解决。

2.2 混凝剂+污泥回流在污泥回流过程中投加混凝剂能控制回流污泥的污染物反馈现象,使得污泥回流技术的应用范围更广。

刘继平利用污泥回流法处理低温低浊水,研究表明低温低浊水难处理是因为浊度低,污泥回流提高了原水浊度,提高了沉淀效果。

微污染水因含有较高的有机物,在水处理过程中具有处理难度大、药剂消耗量大、污泥含量高、出水安全性差等缺点。

大量的研究表明混凝剂+污泥回流对有机物有强化去除效果:Shaojiejiang等[12]采用污泥回流工艺去除长江低温低浊水,在污泥回流量为8%,PAC投量为3-6mg/L时,CODMn的去除率为32.5%-38.6%;饶明等[13]的研究表明,污泥回流对CODMn去除率提高了3%。

可见,混凝剂+污泥回流工艺对低温低浊水强化效果较好,对有机物虽然有强化去除效果,但对有机物总去除率依然较低。

2.3 污泥回流与粉末活性炭的组合工艺对污染物的去除污泥回流与PAC的组合工艺有两种方法:一、混合污泥回流(PAC+污泥回流);二、高锰酸钾预氧化与混合污泥回流(PAC+污泥回流)组合工艺。

在常规混凝工艺中PAC的有效停留时间只有10~20min[13]。

粉末碳与污泥回流混凝工艺不但延长了PAC在水中的停留时间,还提高了污泥和PAC的利用率,可以进一步强化去除水中污染物。

李晓等[14]采用PAC与聚合氯化铝污泥回流工艺去除微污染东江原水,在混合污泥回流比为7%~8%时,对氨氮、UV254的最高去除率比常规工艺高56.6%和20%。

周志伟等[20]采用混合污泥回流强化混凝低温地浊水,表明混合污泥回流对污染物的强化去除效果是由于回流污泥中剩余金属氢氧化物沉淀的吸附和卷扫作用与PAC最大限度吸附作用的协同效果。

氧化剂预氧化与混合污泥回流组合工艺可以充分利用氧化剂的氧化、助凝、吸附等能力和活性炭的吸附能力。

饶明等[15]采用预氧化联合污泥回流处理低浊微污染水,发现组合工艺对CODMn的去除比常规工艺提高了5%。

因此,污泥回流与PAC组合工艺充分利用了污泥中金属氢氧化物沉淀和粉末活性炭的吸附作用,能显著提高氨氮和有机物的去除效果。

3、污泥回流絮体特性及对污染物的去除机理表征絮凝体特性的参数有:絮凝体的密度、强度、孔隙度、沉降性和粒径分布等。

污泥回流增加了絮凝反应的颗粒浓度,提高了絮体有效碰撞几率,形成的絮体强度大、颗粒大、密实性高、沉降性能好且絮体表面更光滑。

张焱等[16]通过污泥回流实验观察发现泥渣回流形成的矾花颗粒硕大,结构紧密。

污泥回流后絮体再絮凝性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混凝剂种类及投量,阳离子助凝剂的投加,PH,水温、快速搅拌速度及时间等。

其中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混凝剂种类及投量、PH和快速搅拌速度。

Weiying Xu等[17]研究表明Al13的聚合物形成的絮体强度较PAC弱,而Al13的聚合物比PAC更好的恢复性;在酸性条件下形成的絮体比在碱性条件下形成的絮体强度更大。

快速搅拌速度在较大范围内时,回流污泥破碎后的粒径越小,释放的污泥颗粒越多,污泥颗粒的比表面积越大,生成的絮凝核心越多,形成的絮体越多,吸附去除污染物的能力越强,且大量絮体沉淀能够产生网捕卷扫现象。

综上所述,污泥回流增强了了絮体强度、密实度,增加了絮凝核心,依靠物理吸附和网捕卷扫机理去除水中的污染物质。

4、污泥回流的安全风险金属盐污泥中吸附和网捕卷扫了大量的污染物质,在污泥回流过程伴随着污染物的释放,会造成水体的再度污染现象,特别是在饮用水处理产生的污泥中可能会含有病菌,像隐孢子虫、甲第虫等,存在一定的生物安全性的风险。

Chu的研究发现当污泥回流浓度超过一定的范围时截留在污泥中的污染物质释放的现象[8],但是只要加入少量的混凝剂就可以克服这种现象。

美国自1984年以来爆发的12次与饮用水有关的隐孢子虫病,其中3次就与滤池反冲洗水回用有关[18]。

针对污泥回流对饮用水处理过程的生物安全性隐患,吴灿东[19]通过微生物安全性及致畸致突变性的试验研究,表明强化混凝和优化过滤,生产废水直接回用不会造成贾第鞭毛虫和隐孢子虫等原生动物的累积。

虽然回流污泥中的污染物质会范扩散进入水体,但是污泥中含有的大量不溶性金属氢氧化物对污染物的去除量大大超过其释放量,能强化去除水中的污染物,不会造成水质安全性风险。

5、总结和展望污泥回流就是将经混凝沉淀后的污泥回流到混合或絮凝阶段,提高原水中颗粒杂质浓度,增加更多的凝聚吸附位点,增大絮体颗粒的有效碰撞几率,从而达到强化混凝的目的。

污泥回流能与我国现行的常规工艺相结合,适用于现有水厂的改造,不增加基建费用和运行费用,便于在我国现有中小型水厂的技术改造推广应用。

将污泥回流应用于实际污水一级处理系统,可以减少二沉池的浮渣和污泥膨胀问题,增加污泥消化过程的产气量,提高污泥脱水性能,具有很好的经济、环境效益。

综合目前的研究成果,今后污泥回流的研究和发展应用将集中于以下方面:(1)未来污泥回流工艺研究的方向是研究污泥回流工艺的絮凝体的密度、强度、孔隙度、沉降性和粒径分布等絮体特性和通过研究污泥回流工艺絮体的电镜扫描照片来观察絮体表面的不规则度。

(2)污泥回流虽然可以节约混凝剂的投量,减少了污泥产量,但也增加了提升设备等装置,是否经济,应视实际水厂运行情况来定。

参考文献: [1] Wang D S.1999.Mechanism and Compute Model for Inorganic Polymer Flocculants(IPF)[D].Beijing:Res Center for Eco-Envir Sc,i CAS(in Chinese) [2] CHU W. Dye removal from textile dye wastewater using recycled alum sludge[J].Water Research,2001,35(13):3147-3152. [3]Wang L.K.and Yang J.Y.Total waste recycle system for water purification plant using alum as primary coagulant[J].Res.Recovery Conserv,1975,1,67–85.[4] Ben H.H.,Chen R.M.,King P.H.and Randall C.W.(1976)Alum recovery from representative water-treatment plant sludges[J].Am.Water Works Assoc.68(4),204–208.[5] Krofta M.and Wang L.K.Recycling of filter backwash water and alum sludge for reuse in water treatment plants[J].National Water Supply Improvement Association Biennial Conference,San Diego,CA,1988,July 31 August 4,vo1.1,no.(46).[6]Hsu,D.Y.,Pipes,W.O..Aluminum hydroxide effects on wastewater treatment processes[J].Water Pollut.Control Fed,1973,45,681–697.[7] Culp,R.L.,Wilson,W.I.,1979.Is alum sludge advantageous in wastewater treatment[J].Water Wastes Eng.16,16–19.[8] Chu,W.Lead metal removal by recycled alum sludge[J].Water Res.1999,33(13),3019–3025.[9] Xiao-Hong Guan,Guang-Hao Chen,Chii Shang,Re-use of water treatment works sludge to enhance particulate pollutant removal from sewage[J].Water research,2005,39(15):3433-3440.[10] G R Xu,Z C Yan,Y C Wang,N Wang.Recycle of Alum recovered from water treatment sludge inchemically enhanced primary treatment[J].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09,161,663-669.[11] GUAN X H,CHEN G H,SHANG C,et al. Re-use of watertreatment works sludge to enhance particulate pollutant removalfrom sewage[J].Water Research,2005,39(15):3433 -3440. [12] Jiang Shao Jie,Long Xia Yi,Wang Peng Fei.Pilot Study of Yangtze River Water Treatment in the Winter by Sludge Return[J].Applied Mechanics & Materials,2012,209(211):1915-1922.[13]饶明等.预氧化联合污泥回流处理低浊微污染水试验研究[J].供水技术,2010,02.004[14] AWWA,Water Quality and Treatment[M].A Handbook of Community Water Supplies,American Water Works Assoc.,4th ad.McGraw—Hill Ine.,1990.[15]饶明,操龙安等.预氧化联合污泥回流处理低浊微污染水试验研究[J].供水技术,2010,4(2):12-14.[16]孙力平,张炎等.天津纪庄子再生水厂混凝沉淀工_艺技术研究[J].工业水处理,2007,27(9):60-65[17] Effect of shear force and solution pH on flocs breakage and re-growth formed by nano-Al13 polymer.Water Research,2010,44:1893-1899.[18]Chevallier M L.Giardia and cryptosporidium in filtered drinkingwater supplies.Applied & Environ Microbiol,1991,57(9):2617~2618[19] 吴灿东.给水厂生产废水回用对水质安全性的影响[J].给水排水,2008,34(8):13-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