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病虫害防治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梅病虫害防治技术
杨梅的病虫害相对较少,病害主要有褐斑病、癌肿病、干枯病、枝腐病、赤衣病、肉葱病、果实采前腐烂病等。害虫主要有介壳虫、蚜虫、白粉虱、卷叶蛾、松毛虫、金龟子、蓑蛾、白蚁、小蠹虫等。现将温州常见病虫害的无公害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一、主要病害的防治技术
(一)杨梅褐斑病
真菌性病害,每年4-5月份侵染新叶,8月份开始发病,潜伏期长达3个月以上。严重发病后,造成大量落叶、枝条枯死,对第2年的产量和树势影响很大;由于树势变弱、花芽分化差,对第3年的产量仍有很大的影响。防治该病并不难,只要在采果前喷2次保护性杀菌剂、采果后喷1次治疗性杀菌剂,就可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保护性杀菌剂有:80%万生可湿性粉剂800倍液、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治疗性杀菌剂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
(二)赤衣病
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杨梅主干、主枝和侧枝,一般多从分枝处发生。发病后明显的特征是被害处覆盖一层薄的粉红色霉层,故称赤衣病。发病初期在枝干背光面树皮上可见很薄的粉红色脓疱状物,次年3月下旬开始在病斑边缘及枝干向光面出现橙红色痘疮状小疱,散生或彼此相连成病斑,可布满整个主干主枝向光面。约50天后,整个病斑上覆盖粉红色霉层,干燥时到处飘散。病菌以菌丛在病部越冬。次年春季气温上升,树液流动时恢复活动,开始向四周蔓延扩展,从杨梅伤口侵入为害。该病一般从3月下旬开始发生,5-6月盛发,11月后转入休眠越冬,整个生长季节出现5月下旬至6月下旬和9月上旬至10月上旬两个发病高峰期。病害的发生与温度和雨量有密切关系。7-8月高温、干旱季节发病减缓。气温在20-25度时菌丝扩展迅速,因而在4-6月温暖多雨季节发病严重。其次,树龄大、管理粗放的杨梅园发病也较重。
防治该病的具体措施有:主要做好春、夏季果园排水工作;多施有机肥和钾肥,以增强树势;在3月中旬至6月上旬和9月上旬综合防治其他病虫进行涂药防治,先用刷子刷净枝干,然后涂上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每隔20-30天再涂一次,共涂3-4次,可获得较好效果。同时对健康的杨梅树喷药保护,预防病害发生。
(三)肉葱病
生理性病害,俗称“杨梅花”、“杨梅火”、“杨梅虎”。主要在东魁、荸荠种和深红种杨梅品种上发生。发病初期,一般症状表现为幼果表面破裂,果肉呈不规则凸出,并且失水绽开,裸露的核面褐变,果实提早脱落。一般长势过旺(特别是春梢抽生很多的树)的树冠中、下部或长势过弱、结果较多的树,肉葱病发生特别严重。该病在硬核后至果实成熟时,肉眼最易发现,因此,应引起果农的高度重视。杨梅肉葱病的防治措施主要是:控春梢和严格疏果。一般年份通过抹除结果枝顶端的春梢或短截修剪剪去结果枝顶端的叶芽控制春梢抽生,并及时进行严格疏果,可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
二、主要病虫的防治技术
⑴杨梅癌肿病。又称杨梅疮。主要是发生在2-3年生的枝干上,也发生在多年生的主干、主枝和当年的新梢上。原因一是机械损伤(虫咬伤,硬底鞋踏上树干,碰伤后),病菌从伤口侵入植株体内,过一个月时间开始出现症状,由初期乳白色小突起,表面光滑,以后逐渐增大形成癌瘤,有褐色变为黑褐色,质地坚硬,癌瘤呈近球形,造成大树上树皮粗糙开裂,凹凸
不平,有更多的癌瘤。二是病菌在树上和脱落在地上的病枝癌瘤内过冬,翌年春季4-5月初内溢出以后,并通过雨水上下流动传播开来,另外又通过空气和叶蛾取食及传播病菌,在6月中旬以后增多,温暖多雨,老树伤口多,树势衰弱,容易发病。防治方法:①在春季用刀割除癌瘤,涂以50-100倍液“402”抗菌剂;②新梢抽生前剪除病小枝;③烧毁病枝;④采收季节,宜赤脚或穿软鞋上树采摘,尽量减少人为造成的树体机械损伤;⑤禁止在病树上采接穗、嫁接、繁殖苗木;并加强培育管理。
⑵杨梅干枯病。属真菌性病害,大多数产生在衰弱的老树上,发病后造成枝干枯死,主要为害枝干。防治方法:①加强培育管理,增施有机肥和钾肥,增强树体抗病力;②积极防治害虫,保护树体;③早期刮去病斑,在伤口涂抹50倍“402”抗菌剂;④锯去枯死枝条,作稻草烧毁,锯掉刮平后涂上“402”,消毒保护。
⑶杨梅枝腐病。属真菌性病害,一般以老树发病较多,发病后造成枝干腐烂枯死。防治方法:①增施有机肥和钾肥,增强树势,加强对病菌侵染的抵抗力;②剪去病枝,及时烧毁,减少病原。③刮去病斑、伤口,涂以402抗菌剂50-100倍液消毒保护。
⑷杨梅褐斑病。属真菌性病害,为害叶片,一年一次,进而使花芽和小枝枯死,严重影响树势和产量。防治方法:杨梅采收前一个月和采收后用甲基托布津可温性粉剂700倍液或多菌灵1000倍液喷洒叶上。
⑸杨梅赤衣病。初期在背光面树皮上出现很细的白色丝网,然后产生白色脓胞状物,第二年春季在病症边缘及向光面见橙红色症状小泡,不久覆盖一层粉红色霉层,以后龟裂成小块,树皮脱落,露出木质部,其上部的叶片发黄枯萎。防治方法:①先将树干、大小枝上的红色粉末刷下,喷播1000-2000倍液的灭枯灵;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洒树枝干,一个月后再喷1-2次,效果较好。②增施有机肥和钾肥。
⑹杨梅肉葱病,俗称杨梅花。深红种,荸荠种、东魁杨梅等都有发生,是一种生理性病害。起初幼果表皮破裂,果肉呈不规则凸出失水绽开,裸露的核面褐变。果实成熟后,蝇虫吮汁,鲜果不能吃。一般出现在树冠中下层。防治方法:①加强培育管理,及时增施有机有和钾肥,并及时疏删顶部直立或过强的春梢(开天窗),使中下部通风透光;②5月中旬喷播浓度为33-50PPM的赤霉素,可得到防治效果。
(7)杨梅采前果实腐烂病
真菌性病害,是由杨梅轮帚霉、橘青霉、绿色木霉、子囊菌分别为害引起的4种杨梅果实采收前腐烂病的总称。杨梅果实受害后,即失去食用价值。是近几年出现的杨梅主要病害。及时进行严格疏果,控制结果量,及时防治果蝇,可显著减轻杨梅采前腐烂病的发生。发病初期喷施施保克、施保功、扑霉灵、抑霉唑、万利得等农药1500倍液,可有效控制杨梅采前果实腐烂病的发生,但果实中农药残留量是否达到无公害标准,尚无人研究,有待进一步研究。
(8)杨梅采前生理落果是生产上普遍存在的,喷施低浓度的2,4-D水溶液,可有效减轻损失。2,4-D本身毒性并不大,但在合成过程中生成了剧毒物质二恶英,二恶英在极微量的情况是致癌物质。科技人员经过多年大量的试验,还无法找到取代2,-D的无公害化学品。我们在实践中发现,杨梅采前生理落果的严重程度与品种、着果量、树势等有一定相关性,即着果少、树势强,采前落果也轻。因此,及时进行严格疏果,可有效减少杨梅采前生理疏果。
2、杨梅的害虫防治
⑴杨梅毛虫:一年发生一伏。4月中旬孵化幼虫,群集于新梢上吃嫩叶。防治方法:①小树一有发现,人工捕杀;②用杀灭菊酯2000倍液或敌敌畏1000-1300倍液喷射。
⑵蓑娥虫:俗称蓑衣虫、袋皮虫、背包虫。防治方法:①及时人工摘除虫块,冬季结合修剪;
②喷播杀灭菊酯乳剂2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