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流分析资料报告地常用概念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大气环流

高中地理--大气环流

读某地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气压图(单位:hPa),完成2~3题。 2.若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构成热力环流,则流动方向为( ) A.O→M→N→P→O B.M→N→O→P→M C.M→N→P→O→M D.N→M→O→P→N 3.下面图中正确表示N地在垂直方向上, 等温面与等压面配置的是( )
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为了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发挥土地生产优势,我国许多地区发展了 冬暖式温室大棚,极大地提高了农民收入,丰富了我国冬季城乡居民的蔬菜 供应。 (1)图中为我国北方某城郊一大棚蔬菜生产模式图,棚顶密封,背面是冬季用 以御寒提高棚内温度的挡风墙,侧面是唯一一个进出大棚的工作门。在图中 用箭头画出工作门打开时温室内外的空气流动状况。
“风塔”的室内空气是怎样流动的? 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水的比热容较 大,故室内水池使周围气温降低,气压 增高,则垂直方向上空气向下运动,水 平方向上空气由中心流向四周(以水池 为中心),这其实就是利用了热力环流 的原理。
为什么水池要建在塔下中央呢? 一方面使室内水池周围空气温度降低, 气压增高,使室外的空气通过风塔进入 室内; 另一方面,当室外的空气温度比室内高 时,从“风塔”顶部进入室内的空气会 经过水池,池水对空气起到降温作用.所 以水池建在塔下中央,可以最大限度地 起到降温作用。
空气在市区上升 ,在郊区
下沉 ,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
市区,形成城市热岛环流 。
郊区
中心区
郊区
思考:从保护环境而言,化工厂最适宜建在哪里?
布局在城市郊外热力环流之外。
伊朗古城亚兹德位于热带沙漠地区,这里有一种独具特色的建筑——“风 塔”,是建筑物中用来通风降温的结构。风塔高过屋顶的部分,四面镂空, 悬空链接到室内大厅,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 1.“风塔”顶部四面镂空主要是为了什么? 2.塔下中央建一个水池起什么作用? 3.“风塔”内的空气是怎样流动的?这说明了什么?

地球科学中的大气环流研究

地球科学中的大气环流研究

地球科学中的大气环流研究大气环流是地球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了解全球气象现象、预测天气变化、探究全球环境变化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地球科学中大气环流研究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主要研究结果与应用。

一、大气环流的基本概念大气环流指的是在地球大气中,由于地球自转和不同地区气温差异等自然因素作用下,形成的气流作用。

大气环流按照垂直方向划分,又分为纬向环流和经向环流两种。

纬向环流是指南北方向上的气流分布,其主要驱动因素是太阳辐射。

而经向环流则是指东西方向上的气流分布,其主要驱动因素是地球旋转。

大气环流可分为地面层和高空层两个部分,其中的全球环流系统是由热带低气压区、副热带高压带、极地低气压区和极地高压带四个基本成分组成的。

二、大气环流的研究方法大气环流是地球气候系统中的复杂问题,其研究方法也需要多种手段相互结合。

主要的研究手段有:1. 模型模拟:通过数学模型对大气环流进行模拟,可以研究其变化规律和趋势。

模型模拟既考虑到了自然因素的影响,也考虑到了人类活动和人工干预的影响。

2. 观测实验:通过大气探测装置对大气环流进行实时监控和测量,可以获取准确、详尽的大气环流资料。

观测实验分为地面观测和卫星遥感观测两种。

3. 统计分析:通过大量气象资料的分析,可以了解大气环流整体的变化规律和趋势。

统计分析主要依赖于现代化气象仪器的应用。

三、大气环流的主要研究成果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大气环流变化因素也日益成为了气象研究的热点。

地球科学学者通过多年的观测和模拟研究,逐渐揭示了大气环流的主要变化规律,并达成了如下主要研究成果:1. 全球变暖的影响:气候变暖使得全球大气环流受到影响,尤其是北半球的高纬度区域出现了极昼短时增温效应。

2. 太平洋年代际振荡现象的研究:通过模拟和实验研究,揭示了太平洋年代际振荡现象对全球大气环流变化的影响。

3. 沙尘暴天气的研究:大气环流研究对于沙尘暴天气预测具有重要的意义,科学家们通过不断观测和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沙尘暴预警方法和预报模型。

第3课时 大气环流42ppt

第3课时  大气环流42ppt

天气状况 多雨
干旱
气压带
成因
副极地 南北气流相遇,辐合上 低气压带 升。动力原因
极地 气温低,空气冷却收缩 高气压带 下沉。热力原因
天气状况 多雨 干旱
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东风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西 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东北信 风 带
赤道低气压带



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中纬
西
风带
亚洲1月份等温线分布图
亚洲高压 1036
1024
阿1留00申0低压 1008
西北季风
东北季风
亚洲7月份等温线分布图
亚洲低压
996 1000
东南季风
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夷高压
1028
1024 1020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随季节的改 变,风向有显著变化的风称为季风。
西北季风
东北季风
东南季风
亚洲7月份等温线分布图
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2.移动规律是什么? 在北半球,与两分日相比, 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冰岛低压
全球1月与份同等纬温度线的分海布洋图相比,陆
地气温低形成高压。
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
60°N
与同纬度的陆海地洋相比,气海温 洋气温低高形形成成高低压压。
60°N为副极地低气压带
等温线
【探究归纳】
冬季(1月份),亚欧大陆上形成__亚__洲__高__压__,又叫 __蒙__古__—__西__伯__利__亚__高__压___(这些高低压叫气压中心), 把60°N附近的__副__极__地__低__气__压__带___切断,低压仅保留在 海洋上。太平洋上的是__阿__留__申__低__压___,大西洋上的是 __冰__岛__低__压__。

大气环流定义(精)

大气环流定义(精)

影响大气环流的因子: ①太阳辐射—最基本的因子 ②地球自转 ③海陆分布

THANK YOU
5
2018/9/27
项目一
气象学基础知识
大气环流概念
2018/9/27大范围大气的运行现象; 包括大气运行的平均状况和瞬时状况; 反映了大气运行的基本状态和特征; 各种不同尺度的天气系统基于大气环流 背景场而活动。
大气环流的作用: 各种天气系统是大气环流的组成部分,所 带来的天气过程也以一定的大气环流状态 为背景。大气环流可以促进高低纬度间、 海陆间的热量和水汽交换,调整全球水热 分布。 因此,大气环流不仅决定各地的天气类型, 而且还决定各地气候的形成和特点。

高中地理必修上册大气环流

高中地理必修上册大气环流

2.4 大气环流一、预习导航【预习题】通过预习思考下列问题:1、什么是大气环流?对地理环境有何意义?2、三圈环流形成的条件是什么?3、三圈环流是怎样形成的?形成了哪些气压带和风带?4、气压带和风带季节性移动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规律?5、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气压有什么影响?冬、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有何不同?6、什么叫季风?季风的成因是什么?7、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有什么不同?【资料卡片】大雾立战功1940年7月,德国法西斯企图利用大雾作掩护轰炸伦敦。

他们认为:由于大雾笼罩使英国飞机无法起飞参加空战,而高于大雾之上的楼房、烟囱正好成为他们攻击的目标。

但是德国空军却打错了如意算盘,他们每次利用大雾空袭伦敦,总是在中途就遭到了英国飞机的拦截而以失败告终。

有一次,德国得知伦敦被大雾笼罩的消息后立即命令飞机起飞,可是飞机还没到伦敦上空就被浓雾包围了。

由于能见度差,机群失去了联系。

两架飞机好容易飞出雾区,还没来得及辨方向,就被尾随大雾之后的英国飞机击落了。

德军百思不得其解,怀疑内部出了间谍。

德军为什么弄巧成拙呢?原来西欧地处北半球西风带内,全年盛行偏西风,由于西风的影响,这里的天气变化总是由西向东发展。

英国在德国西部,根据自西向东天气发展变化的规律,很容易预报出德国的天气变化,而英国的气象情报对德军严加封锁,所以德军很难预测出英国的天气变化。

每当德军得知伦敦被大雾笼罩的情报时,实际上雾区已经向东移了。

英军正是利用了西欧地区天气自西向东变化的规律,在每次雾区东移时便派出战斗机尾随雾后攻击德军飞机。

为什么云总是从西向东运动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的卫星云图大家都很熟悉了,在图上,不知你有没有发现,在我国大陆上空,云总是从西向东运动的。

这是为什么呢?这就与全球性大气环流有关:由于我国所处的位置大部分在盛行西风带的下方。

盛行的西风带跨越的地理纬度为30°N~50°N,厚度离地面3~13km。

2022届高考地理高考复习大气运动核心概念总结

2022届高考地理高考复习大气运动核心概念总结

大气运动核心概念总结一级概念概念层级概念名称关键特征基本含义概念列举一级概念大气运动大气进行热量、水分交换,不同性质空气相互交流大气运动是指不同地区,不同高度之间的大气进行热量,水分的互相交换;不同性质的空气得以相互交流,并以此形成各种天气现象和天气变化的总称。

热力环流、大气环流一级概念热力环流由地面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由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一级概念大气环流全球性、有规律具有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单圈环流、三圈环流、季风环流二级概念概念层级概念名称关键特征基本含义概念列举二级概念气压气压的大小与海拔高度、大气温度、大气密度等有关,一般随高度升高按指数律递减单位:hPa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即等于单位面积上向上延伸到大气上界的垂直空气柱的重量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夏威夷高压、亚速尔高压、冰岛低压、阿留申低压、印度低压二级概念等压线反映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分布的状况;同一幅地图上,等压线越密集,气压梯度越大,风力越大。

等压线越稀疏,气压梯度越小,风力越小。

一定时间内气压相等的地点在平面图上连接起来所成的封闭线。

二级概念等压面反映垂直方向上气压分布的状况等压面是指气压相同的面。

二级概念单圈环流前提是假设地表均匀,不考虑地球自转和公转。

由于赤道与两级之间存在温差,形成赤道与两级间的闭合环流。

二级概念三圈环流前提是假设地表均匀,只考虑地球自转,不考虑地球公转。

是大气环流的理想模式。

只受太阳辐射和地球自转影响所形成的环流圈,称为三圈环流。

低纬环流、中纬环流、高纬环流二级概念季风环流由于地球表面不均匀,受海陆分布和地形起伏等因素影响。

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一个组成部分。

由于海陆分布不均,产生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亚欧大陆与北太平洋之间的气压差异非常大,因而形成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环流。

东亚季风、南亚季风1月海平面气压分布7月海平面气压分布二级概念气候具有稳定性,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洋流因素的影响。

地理大气环流汇总

地理大气环流汇总

地理大气环流汇总地理大气环流是地球大气层中的运动,包括全球性的大尺度环流(大气循环)和小尺度的局地性环流(微观环流)。

大气环流对地球的气候、天气和水循环等作用巨大。

本文将从对大气环流的概念、分类及影响等方面进行综合介绍。

地理大气环流是指大气中水平、垂直运动以及空气质量的重新分配。

它由多种因素驱动,包括地球自转、太阳辐射、地球的形状和地理特征等。

大气环流分为全球大气环流和局地大气环流。

全球大气环流主要有三个环流带: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和极地低压带。

其中赤道低压带是最热的地方,空气上升,形成对流,导致长期性的降雨。

副热带高压带是最干燥的地区,空气下沉形成高压,导致无降雨和干旱。

极地低压带是极地气候的形成地,空气合流,导致长期降雪。

局地大气环流则由各种地理因素如山地、河流、海洋等局地气候的形成。

这些气候系统相互作用,共同维持地球上的气候和天气。

全球大气环流主要受到地球自转的影响。

地球自转形成的科里奥利力导致大气在北半球偏北、南半球偏南的偏转,从而产生高压和低压的变化。

在赤道地区,由于科里奥利力最小,出现低压带,而在副热带和极地地区则因科里奥利力较大,出现高压带。

这种压强差导致了大气的垂直上升和下沉,形成环流。

全球大气环流还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

太阳辐射不均匀地照射地球表面,导致赤道地区接收到的热量比较多,热量从赤道向两极传递。

为了平衡热量分布,大气形成了从赤道到两极的环流,称为热带和极地环流带。

在这个过程中,大气形成了数个环流系统,如赤道气流、中纬度气流和极地气流。

全球大气环流对气候和天气有着深远的影响。

例如,赤道低压带的存在使得热带地区变得潮湿多雨,而副热带高压带则导致了大片的沙漠和干旱地区的形成。

由于地球自转和太阳辐射的影响,中纬度地区在一年中会经历四个季节。

此外,大气环流还影响了风向、风速和气温的分布,从而影响到航海、航空、农业等人类活动。

总结起来,地理大气环流是地球大气层运动的结果,大气环流分为全球和局地两类,受到地球自转和太阳辐射的影响,影响着地球的气候、天气和水循环等。

大气环流和气象学基础知识

大气环流和气象学基础知识

大气环流和气象学基础知识气象学是研究地球大气现象的科学,它涉及到天气变化、气候变化、风向、风速等方面的内容。

大气环流是气象学中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地球大气中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所形成的气流系统。

本文将介绍大气环流的基本概念、形成机制、影响因素和应用。

一、大气环流的基本概念大气环流是指大气中各种气象要素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分布和运动,包括气压、温度、湿度、风向和风速等。

它是地球气候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地球气候的形成和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大气环流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全球大气环流,另一类是局地大气环流。

全球大气环流是指地球大气的广泛运动,包括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极地低压带和南北极高压系统等组成的环流系统。

这种环流系统是由地球自转、太阳辐射、地球表面不同区域的温度差异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局地大气环流是指地球上局部地区的气流运动,包括地方风、海洋风、地形风和山谷风等。

这种环流系统是由地形、海陆分布、地表覆盖、太阳能辐射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大气环流的形成机制大气环流的形成机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地球自转造成的科氏力,二是太阳的辐射和地球表面的温度分布。

科氏力是指地球自转所产生的一种力,它会使运动体沿着所在纬度线上的方向偏转。

太阳的辐射和地球表面的温度分布也会影响大气环流,太阳辐射量最大的地区温度较高,温度低的地区空气比较稠密,从而产生气压差,空气会沿着气压差的方向向低压区移动。

三、大气环流的影响因素大气环流的运动和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球自转、大气温度、太阳辐射、地形、海洋潮汐等,通过这些因素的作用,大气环流会不断发生变化,导致天气和气候的变化。

气候变化会影响到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因此对大气环流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四、大气环流的应用大气环流的研究对于气象预测、气候变化、大气环保、农业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气象预测依靠大气环流的分析和预测,能够预测出未来的气象变化,帮助人们更好地制定出行计划、农业生产计划等。

大气环流概念

大气环流概念

大气环流概念
大气环流是指大气系统中不同地区之间的气流运动。

这些气流可以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地移动和交换气体、热量和水分,并且对全球气候和天气的变化产生着重要影响。

大气环流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包括太阳辐射、地球自转、地球表面的温度差异、水蒸气、海洋和陆地的地形等。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大气层内的气流运动。

大气环流可以被分为三个主要的环流带:赤道低压带、中纬度带和极地高压带。

赤道地区的气流受到热带太阳辐射的影响,导致气流向上升,并形成赤道低压带。

中纬度带的气流则是由于温暖的空气向北极方向移动,与来自南方的冷空气发生碰撞,形成中纬度带。

而极地高压带则是由于极地地区的空气向下降落形成的。

大气环流的运动方式有两种: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水平运动是指气流在地球表面上的移动,通常由于地形、温度和水汽等因素影响而形成。

垂直运动则是指气流在高度上的移动,通常由于大气压力差异和温度差异引起。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大气环流的变化对全球气候和天气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科学家们正在不断研究大气环流的运动规律,以更好地理解气候变化和天气预报,并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 1 -。

地理知识大气环流系统

地理知识大气环流系统

地理知识大气环流系统教案一、引言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环境的学科,其中大气环流系统是地理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大气环流系统是指大气中空气质量和温度、气压分布以及风向风速的总体变化和规律。

了解大气环流系统对于理解天气现象和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以大气环流系统为主题,分为几个小节进行讲解。

二、大气环流系统的定义及基本概念大气环流系统是指地球大气中因温度差异造成的气压差异,从而引发了大规模空气运动的系统。

其基本概念包括高气压和低气压区域、风和风向、水平气压倾斜等。

高气压区域是指气压较大的地区,主要表现为下沉气流和稳定的天气状况;低气压区域是指气压较小的地区,主要表现为上升气流和不稳定的天气状况。

风是空气在地球表面上水平流动的结果,不同气压差异形成的风具有不同的风向。

三、大气环流系统的主要类型大气环流系统的主要类型包括全球性环流、区域性环流和局地性环流。

全球性环流是指在地球整体范围内产生的大气运动,包括赤道低气压带和副高带等。

区域性环流是指在特定地区内形成的大气运动,如季风环流等。

局地性环流是指在局部地区形成的大气运动,如海陆风、山谷风等。

四、大气环流系统的形成原因大气环流系统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地球自转、地球形状不规则以及太阳辐射差异等。

地球自转使得地球表面的各个区域受到不同的离心力影响,迫使空气偏离原来的运动轨道,从而形成了环流系统。

地球形状的不规则性导致赤道附近空气上升,极地地区空气下沉,形成了大气环流系统的基本结构。

太阳辐射差异是大气环流系统形成的主要驱动力,太阳辐射的不均匀分布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差异,进而引发大气运动。

五、大气环流系统的影响大气环流系统对地球上的气候和天气现象有着重要的影响。

它通过水汽的输送、能量的传递以及物质的迁移等方式,调节了地球不同地区的温度分布和降水分布,进而影响着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

同时,大气环流系统还会对天气现象产生影响,如台风、龙卷风等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与大气环流系统的变化密切相关。

气象学中的大气环流模型

气象学中的大气环流模型

气象学中的大气环流模型气象学是对大气现象的研究,其中大气环流是最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大气环流模型是气象学中的一种工具,可以用来描述大气环流的运动规律和特征,以及预测天气和气候变化。

本文将简要介绍大气环流模型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

一、基本概念大气环流是指在地球大气层中由太阳辐射加热和地球自行旋转等因素所致的空气运动,它是全球性的、循环性的、整体性的。

大气环流包括垂直环流和水平环流。

垂直环流是指大气向上或向下的运动规律,水平环流则是指大气的水平运动规律。

大气环流模型是根据物理学和数学原理所建立的数学模型。

其基本原理是根据大气物理、动力学等因素,建立一系列方程式来描述大气环流的运动规律和特征。

大气环流模型的基本方程式包括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热力学方程等,其中最常用的是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式,它描述了大气在三维空间中的速度、压力和密度的变化。

二、方法大气环流模型的建立需要考虑大量的因素,包括地球自转、地形高低、海洋分布、季节变化等。

因此,大气环流模型是一个复杂的数学模型,需要用计算机进行运算。

针对不同的问题和应用,大气环流模型可以分为全球模式、区域模式、数值天气预报模型等。

全球模式是对全球气候的模拟和预测,它需要将整个地球都划分成一个又一个的网格,然后根据模型的方程式进行计算,从而预测出未来数天、数周或数月的气候变化。

而区域模式则是以某一个特定的地区为研究对象,模拟该地区的气候变化。

数值天气预报模型则是对气象要素进行预测,如温度、湿度、气压、风向等。

三、应用大气环流模型在气象学和气象预测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不仅可以用来预测天气和气候变化,还可以用来研究大气环流的动力学、水平和垂直分布、上升和下沉机制等。

大气环流模型还可以用来解释一些气象现象的形成和演变规律,如台风、气旋和厄尔尼诺现象等。

总之,大气环流模型是气象学中一个重要的工具,它可以用来描述和预测大气环流的运动规律和特征,以及研究气象现象的成因和演变。

大气环流的形成

大气环流的形成

大气环流的分类
要点一
总结词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大气环流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大气环流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按照 尺度的不同,可以分为行星尺度的大气环流和局地尺度的 大气环流;按照形成原因的不同,可以分为动力性环流和 热力性环流;按照表现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显式环流和 隐式环流。这些不同类型的环流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 同构成了地球大气层中的复杂气流运动。
温度梯度
气候变化导致不同地区之间的温度差异减小,破坏原有的大气环流 模式,导致气候异常。
人类活动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温室气体排放
人类活动大量排放温室气体,如 二氧化碳、甲烷等,导致全球变 暖,进而影响大气环流。
土地利用变化
城市化、森林砍伐等土地利用变 化影响地表反照率,改变地表能 量平衡,进而影响大气环流。
季风环流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在夏季,季风环流从海洋吹向内陆,带来丰富 的水汽和热量,促进降水;在冬季,季风环流从内陆吹向海洋,干燥寒冷的气流使得内陆地区降水减 少。
热带气旋和反气旋
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低气 压系统,也称为飓风或台风。热带气 旋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受到多种因 素的影响,如温度、湿度、风速和地 形等。热带气旋具有强大的旋转力和 上升气流,能够引发暴雨、巨浪和风 暴潮等灾害。
地球公转的影响
地球公转导致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两侧移动,进而影响大气 的运动。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性移动导致气压系统发生季节 性变化,形成季风环流。
地球公转还影响大气中的温度和湿度分布,进而影响大气 的运动和降水。例如,在夏季,北半球的高压系统和南半 球的气旋活动增多,而在冬季则相反。
பைடு நூலகம்

大气环流的概念

大气环流的概念

大气环流的概念
大气环流是指地球上大尺度的空气运动模式。

大气环流是由多种因素所驱动的复杂系统,包括地球自转、地形、太阳辐射、地球表面特征等。

它对全球气候和气象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大气环流中,热量从赤道地区的热带地区向高纬度的极地地区传递。

这是由于赤道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最多,导致空气加热,从而升起形成对流,形成热带低压带。

而高纬度地区由于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最少,空气冷却,下沉形成高压带。

这种水平气压差异驱动了大气环流的形成。

此外,地球自转也影响了大气环流的方向和强度。

地球自转产生了科氏力,使得大气流动在赤道附近转向东方,在高纬度地区转向西方。

大气环流可以分为纬向环流和经向环流。

纬向环流指的是南北方向的大气运动,包括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赤道附近的热带低压带以及北半球的副热带低压带。

经向环流指的是东西方向的大气运动,包括赤道附近的东风带、中纬度地区的西风带和高纬度地区的极地东风带。

大气环流对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副热带高压带和赤道附近的热带低压带影响了季风气候的形成;西风带和副热带低压带影响了温带地区的气候变化。

大气环流还与气象现象密切相关,如气旋、锋面等。

总而言之,大气环流是地球上大尺度的空气运动模式,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对全球气候和气象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大气环流概念

大气环流概念

大气环流概念
大气环流是指地球大气中的运动方式,它是由于太阳辐射和地球自转
所产生的温度差异而形成的。

大气环流是地球上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
之一,对于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大气环流主要分为两种类型:水平环流和垂直环流。

水平环流是指在
赤道附近较为强烈的东西向风,以及在中纬度和极地区域较为明显的
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等。

这些水平风向和风速不断变化,受到多种因
素影响,如海陆分布、山脉、季节等。

垂直环流则是指在某些特定地点上升或下沉的空气运动。

例如,在赤
道附近,由于太阳辐射强烈,空气会上升形成对流圈;而在极地区域,则会出现下沉运动。

这些垂直运动也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海陆分布、山脉、季节等。

大气环流对于全球天气和气候变化有着重要影响。

例如,在赤道附近
的对流圈会形成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等气候类型;而在中纬度地区,
西风带则会影响到欧洲、北美等地的气候。

此外,大气环流还会影响
到全球海洋循环、生态系统、气候变化等方面。

总之,大气环流是地球上重要的自然现象之一,它对于全球天气和气
候变化有着重要影响。

了解大气环流的运动规律和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全球变化所带来的挑战。

【地理】大气的运动(知识梳理) 高二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地理】大气的运动(知识梳理) 高二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第三章知识梳理一、大气的基本运动——热力环流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大气环流。

(1)概念: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常称为大气环流。

(2)形成大气环流的因素:高、低纬度地区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3)意义:使高纬度和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

2.三圈环流。

(以北半球为例)(1)三圈环流{①低纬环流圈②中纬环流圈③高纬环流圈(2)七个气压带{ A 为赤道低压带C 为副热带高压带E 为副极地低压带G 为极地高压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3)六个风带{ B 为信风带D 为西风带F 为极地东风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 [提醒] 气压带、风带均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而且高压与低压相间分布。

同一半球信风带与西风带风向相反,与极地东风带风向相同。

【重点解析】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和季节移动地球高低纬度之间的冷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形成了三圈环流,从而形成了全球性的气压带和风带,突破该知识点应注意“四抓”:1.抓“热力”“动力”——突破气压带形成。

2.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

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原始风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

3.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断。

(1)记忆——看纬度位置:纬线0°、30°、60°、90°分别是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高压带的中心纬线。

(2)辨别——看相间特点: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

(3)判断——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侧视图北半球俯视图南半球俯视图4.抓“移动”——突破季节影响。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如下图所示:二、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1.成因:海陆的热力差异影响海陆的气压分布。

3.3大气热力环流说课课件高中地理必修一

3.3大气热力环流说课课件高中地理必修一

03
通过分析、理解、观察热力环流和局地环流,培养学生生活实践中发 现问题的意识,及 探索自然、热爱科学 的精神。( 地理实践力 )
➢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分析绘制山谷风、 海陆风、城市风的形成。
➢说教法
① 问题探究教学法 ② 图表分析法 ③ 演示法 ④ 分组讨论法
知识掌握
03
相比初中生,高一学生的认 知更具目的和精准。也具备
高更加一敏学锐生的观充察满力青和系春统活的 力并学一准习学。,对能生也实周力的具践围,认备相知更活的比更加动地初具敏能理中目锐生的的力现,和观强象高精察, 充力和满系探统索的学欲习望能。力,但对
抽象内容的理解,理论的应 用实践还比较欠缺。 但对抽象内容的理解,理论 的应用实践还比较欠缺。
➢说学情
01
相比初中生,高一学生的认
相知比更具初目中的生和精,准高。一也具学备 生更学的加习敏能认锐力知的,更观相察比具力初目和 中的系生统,和的高 精一准学生。的也认具知更备具更目加的和敏精 锐准的。也观具察备力更加和敏系锐统的观的察 学力抽习和象系内能统容力的的,学理习解但能,对力 理抽,论但的象对应 内用容实践的还理比解较欠,缺理。论的 应但用对抽实象践内还容的比理较解欠,理缺论。
的应用实践还比较欠缺。
学生特点
02
相比初中生,高一学生的认
通知更更加过具敏初目锐中的的和观地精 察理准力以。和也系及具统高备的 中学习必能修力一,相地比球初大中生气,成高 分一学和生垂的直认知分更层具、目的大和气精 受准力。和热也系过具统程备的更学的加 习学敏能习锐力的,,观但学察对 生抽象对内气容温的理气解压,的理论垂的直应 变用实化践特还点比较及欠热缺胀。冷缩 有但的对应所抽用认象实识内践容还。的比理较解欠,缺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环流分析的常用概念
环流是大围天气形势和全球气候特征的主导因子。

环流分析有助于了解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的本质原因,是天气预报的根本方法。

现对环流分析经常用到的基本概念简述如下:
一、阻塞高压
1 概念
阻塞高压:在西风带长波槽脊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在脊不断北伸时,其南部与南方暖空气的联系会被冷空气所切断,在脊的北边出现闭合环流,形成暖高压中心,叫做阻塞高压。

阻塞形势:阻塞高压出现后的大围环流形势称为阻塞形势。

基本特征是有阻塞高压存在并且形势稳定。

它是一个富有特征的经向环流,它的建立、崩溃、后退常常伴随着一次大围(甚至是整个半球围)的环流形势的强烈转变。

它的长久维持会使大围地区的天气反常。

2 阻高概述
具备以下几个条件的高空高压为阻塞高压:
①中高纬度(一般在50°N以北)高空有闭合暖高压中心存在,表明南来的强盛暖空气被孤立于北方高空。

②暖高至少要维持三天以上,但它维持时期,一般呈准静止状态,有时可以向西倒退,偶尔即使向东移动时,其速度也不超过7~8经度/天。

③在阻塞高压区域,西风急流主流显著减弱,同时急流自高压西侧分为南北两支,绕过高压后再会合起来,其分支点与会合点间的围
一般大于40~50个经度。

结构:
①它出现在对流层中上层,是深厚的暖性高压系统,在它的东西两侧盛行南北气流,其南侧有明显的偏东风。

②暖高凌驾于地面变性冷高之上,地面图上高压的东西两侧都有气旋活动,常以西侧更为活跃。

③暖高压对应着冷的对流层顶,200hPa图上高压中心附近为冷中心。

高压轴线自下向上向暖的西北倾斜,高层轴线近于垂直。

3 出现的地区、时间
阻高最常出现在大西洋、欧洲及北美西部阿拉斯加地区,而且在大西洋上空比太平洋上空出现得更多些。

在亚洲地区,阻塞高压经常出现在乌拉尔山及鄂霍次克海地区。

欧洲:维持到20天左右,至少也在5天以上;
亚洲:平均则为8天,最短为3~5天。

4 阻塞高压形成的共同点:
阻塞高压形成的上游地区,有较强的冷空气向南爆发,冷平流使低槽加深,槽前出现较强的暖平流与明显的暖舌。

高脊西侧有槽向东南伸展,成为西北-东南走向的槽,高脊东侧的槽向西南伸展,成为东北-西南走向的槽,使得高压脊断开,成为阻塞中心。

这种槽的斜伸,常与冷平流造成的负变高相联系。

在平流层下部200hPa的脊线上和脊线以西,为冷平流。

而在500hPa的脊线上和脊线以西为暖平流,这种冷暖平流随高度的分布,
有利于高压脊的发展
5 阻高重建与后退
阻塞高压重建:阻高在某地建立相当长时间又趋于消失后另一个阻高又相继建立起来,这个新阻高若是在旧阻高的原地建立,称为阻高重建。

阻高后退:如果一个阻高的西侧为正变高,东侧为负变高,那么阻高将西退。

这种后退是连续的,称为连续后退。

如果一个阻高趋于消失,而在消失的阻高西侧一段距离的地方又新生一阻高,看起来好像阻高也在后退,其实是一个生成,另一个消失。

阻塞高压位置作幅度较大后退,称为不连续后退。

阻塞高压的建立和崩溃常常伴随着一次大围甚至半球围的环流型式的剧烈转变。

它的建立,标志着纬向环流向径向环流的转变;它的持续,标志径向环流处于强盛阶段;它的崩溃,标志着径向环流向纬向环流的转变。

因此,研究阻塞高压对了解环流型的转变,冷暖空气的活动和天气预报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阻塞高压常呈准静止状态,移动缓慢,有时甚至西退。

阻塞高压维持的时间平均为5~7天,有时可达20天以上。

所在地区往往形成持续的单一天气,其东部多为持久的晴朗天气,西部多为降水天气。

乌拉尔山和鄂霍次克海常有阻塞高压,当它们稳定维持时,中国南方多连阴雨天气;当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减弱崩溃时,常引起中国的寒潮爆发。

阻塞高压是高空深厚的暖高压系统,西侧盛行偏南气流,东侧盛
行偏北气流。

阻塞高压直接控制下的天气一般是晴朗少云,但是在其东西两侧,由于盛行经向环流,天气表现不同。

在阻高东部常常有冷平流和下沉运动,天气以冷晴为主;在阻高西部一般为暖平流和上升运动,天气较暖而多云雨。

二、切断低压
1.含义:在槽不断向南加深时,高空冷槽与北方冷空气的联系会被暖空气切断,在槽的南边形成一个孤立的闭合冷性低压中心,叫切断低压。

2.结构:
①它出现在对流层中上层,在300百帕上表现最清楚。

②地面图上有一冷性高压与它对应。

我国最常见的切断低压是东北冷涡。

它一年四季都可能出现,而以春末、夏初活动最频繁。

它的天气特点是造成低温和不稳定性的雷阵雨天气。

切断低压形成过程的温压场演变示意图
实线为等高线,虚线为等温线
三、极涡
1 定义:
北半球冬季极区对流层中上层500hPa上的绕极区气旋式涡旋,称为极涡。

它是大规模极寒冷空气的象征,地面为浅薄冷高压,700hPa 转为低压环流。

2 极涡的活动围和维持时间
极涡中心出现频数最多且最集中的地区是以极地为中心向亚洲
北部新地岛以东的喀拉海、太梅尔半岛和中西伯利亚伸展,另一端则伸向北美洲的加拿大东部。

极涡活动平均持续天数超过5天。

3 极涡的移动路径
①经向性运动
②纬向性运动
③转游性运动
4极涡的分类(依据100hPa环流)
①绕极型:北半球只有一个极涡中心,位于80°N以北的极点附近的环流称为绕极型。

②偏心型:北半球只有一个极涡,中心位于80°N以南,整个半球呈不对称的单波型,有位于西伯利亚东部到阿拉斯加暖脊,欧亚大陆高纬度为一个椭圆型冷涡。

③偶极型:极涡分裂为两个中心,分别位于亚洲北部和加拿大,整个北半球高纬环流呈典型双波绕极。

④多极型:北半球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极涡中心,整个北半球形成三波绕极分布,波槽的位置与冬季平均大槽位置接近。

极涡对我国寒潮天气的指示意义:
只有极涡分裂变形,才有利于寒潮冷空气的形成
四、极地高压
1定义:
①500hPa图上有完整的反气旋环流,能分析出不少于一根闭合等
高线;
②有相当围的单独的暖中心与位势高度场配合;
③暖性高压主体在70°N以北;
④高压维持三天以上。

2 极地高压的形成
由中高纬度的阻塞高压进入极地而形成,与中、高纬阻塞形势的建立过程类似。

极地高压的天气意义:由于中高纬阻高形成并加强,进入极地并维持而使极涡分裂变形,有利于寒潮冷空气形成,而中高纬阻高进入极地是由于极地高压向南衰退,与西风带长波脊叠加造成(正变高叠加使脊加强,利于阻高形成)。

五、东亚大槽
东亚大槽是北半球中高纬度对流层西风带形成的低压槽,因常位于大陆东岸及其附近的海上而得名。

冬季东亚大槽位于大陆东岸,槽线一般稳定在120~130E;夏季,槽线离开大陆移到海上。

就年平均而言,东亚大槽是一个稳定且强度较强的西风大槽,属于行星尺度天气系统。

由于东亚大槽的气压槽和温度槽相对应,温度槽往往落后于高度槽。

所以,东亚大槽的东面即槽前盛行暖平流,槽后即槽的西面盛行冷平流。

槽线位置能暗示大围冷暖气团的交界及其交汇地区,反应到地面即是锋面的存在。

随着槽的发展加深,冷暖空气交汇强烈,导致一连窜气旋族活动。

气旋在槽前西南气流引导下,不断向东北方向移动而发展。

阿留申群岛位于东亚大槽的槽前偏北方向,经常为一低压控制,称为阿留申低压,是北半球永久性大气活动中心之一。


亚大槽后部是冷平流,反应到地面上就是冷高压,也是一个高压中心,成为西伯利亚高压(蒙古高压)。

横槽是指稳定的平直西风环流下近似东西向的低压带。

东亚横槽多出现在40N到60N,80E到120E的区域,是东亚重要的天气系统之一。

除了盛夏外,全年均有出现,但以冬春两季最为频繁。

不过,只有当横槽槽线在50N以南时,才对我国天气带来影响。

在横槽形势下,由于横槽底部维持一道东西向的锋区,致使中国江淮流域或江南地区常常是天气阴沉,多阴雨。

东半年,横槽的形式常导致冷空气的聚集,往往酝酿一次强寒潮的爆发。

横槽由于固有的特点,一般都比较稳定,槽线缓慢南压,这是因为北方冷空气不断转移到南面引起的。

当槽线接近40N时,就要考虑到转向的问题。

横槽转为竖槽向东南移动时,全国往往有大围寒潮。

东亚横槽形成过程比较复杂,多于阻塞形势的建立有关。

一开始,乌拉尔山以西的暖平流使高压脊发展,在一定的环流背景下,往东北延伸。

这个暖平流往往来自里海附近。

高压脊在向东北延伸时,脊后有中间尺度以上的西风槽东移,西风槽在高压脊的阻挡下,只能沿脊后西南气流东北上,于是西风槽在移动中减弱了,但也使高压脊东南压迫,类似的过程反复几次以后,就在脊前形成一条东北西南的槽线,这就是横槽。

如果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形势在向东北延伸的同时,鄂霍兹克海或白令海峡有高压脊西伸,两者反气旋打通后形成东北-西南走向的高压脊,常表现为阻塞高压脊。

原在西伯利亚的冷空气被压到蒙古、一带,亚洲变出现东西向横槽。

在槽中往往有小扰动东移,并
夹带一股股冷空气南下,高空锋区也逐渐南移,形成江淮流域低温阴雨雪天气过程。

当乌拉尔山北部出现强冷平流时,阻塞暖脊崩溃,脊前由东北风转为西北风,横槽转为近似南北向,成为横槽转竖。

转竖后的横槽是形成东亚大槽的一种重要形势。

横槽在转向时,引导聚集在蒙古和的冷空气大举南下,于是东亚寒潮爆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