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周边国家经济关系及政策选择

合集下载

中国周边经济外交(最新版)

中国周边经济外交(最新版)

吉尔吉斯斯坦
塔吉克斯坦 阿富汗
巴 基 斯 坦
哈萨克斯坦
俄罗斯
蒙古
朝鲜

度 缅甸
尼泊尔
越南 不丹 老 挝
多国与中国有领土争端
文莱
菲律宾 马来西亚
印度尼西亚
4个世界热点冲突地区
周边乱,则中国损; 周边稳,则中国安。
先天不足、后天可塑 睦邻、安邻、富邻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近10年来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形成了深度依赖关系
基础设施 医疗卫生
第一章 何谓经济外交
遏制中国发展 妄 图 ﹃ 入 常 ﹄
但是,日本对外援助的真相……
第一章 何谓经济外交
实 现典 2、美国式经济外交政 型 治的 美国的经济能力与 目以 经济关系必须服务于美 的经 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目标 济 为 —— 塞缪尔· 亨廷顿 手 段 ,
第一章 何谓经济外交
贸易比重增 长0.5倍以下 尼泊尔、缅 甸、印尼、 新加坡、日 本、哈萨克 斯坦、巴基 斯坦、蒙古 国、俄罗斯 、文莱
中国的亚洲贸易格局在过去几年发生了重大变化
东南亚 南亚 中亚
东北亚地区
中国的亚洲贸易格局在过去几年发生了重大变化
2002年至2009年
2002年至2008年
中国占日本国际贸易比重 从12.6%上升到17.3%
第一章 何谓经济外交
1、日本式经济外交 1952年11月24 日,日本首相吉田茂 ,开始推行经济外交
经 济
第一章 何谓经济外交
1968年 日本经济崛起 1957年 经济外交” 首次进入外交纲领 1952年 缔结通商协定, 发展贸易 经济外交增强 经济实力
第一章 何谓经济外交

中国的外交政策与国际关系

中国的外交政策与国际关系

中国的外交政策与国际关系一、引言中国是拥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其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中国的外交政策以及其与国际关系的发展状况进行探讨和分析。

二、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1. 周边外交政策中国一直重视维护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毗邻的亚洲国家是中国最重要的外交合作伙伴之一。

中国积极参与地区合作机制,并通过经济合作、文化交流等方式增进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2. 多极化战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将多极化战略纳入外交政策架构。

多极化战略旨在促进各国之间的平等、互利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中国通过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机制的建设,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完善。

3. 经济外交政策中国的外交政策中经济合作占据重要地位。

中国积极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倡导自由贸易,加强与各国的经济合作。

中国推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更是为亚洲及世界各国带来了合作机遇。

三、中国的国际关系1. 与大国关系中国积极发展与世界各大国的关系,尤其重视与美国、俄罗斯、欧盟等大国之间的合作。

与美国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两国在经济、贸易、环境等领域保持着广泛合作。

2. 与发展中国家关系中国积极发展与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中国通过南南合作、援助等方式支持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并为其提供经济援助和技术合作,得到了广泛赞誉和支持。

3. 地区合作中国积极参与地区合作机制,在亚洲及其他地区推动合作与发展。

例如,中国与东盟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与东盟国家共同推动地区和平与繁荣。

四、中国外交政策的挑战与应对1. 地缘政治风险中国的外交政策受到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如南海争议、台湾问题等。

中国需要妥善应对这些挑战,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端,维护地区稳定与发展。

2. 经济全球化压力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需要应对来自发达国家的保护主义倾向。

中国应积极参与世贸组织等国际组织,坚持自由贸易,推动建立公平开放的国际贸易体系。

3. 环境与气候变化环境与气候变化是全球性挑战,中国应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推动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可以说是多样复杂的,涉及政治、经济、安全等各个领域。

以下是中国与周边国家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关系情况:
1. 与俄罗斯:中俄关系可以说是中国周边国家中最重要的关系之一。

两国建立了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有广泛的合作。

两国也在互联网安全、地区热点问题等领域保持密切沟通。

2. 与印度:中印关系较为复杂。

两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经济实力都较强。

但两国之间存在领土争议,导致边境冲突时有发生。

双方经常进行高层互访,以增进互信及解决分歧。

3. 与日本:中日关系一直较为紧张,主要是因为历史、领土以及安全等问题。

两国之间存在着由日本侵华战争留下的历史矛盾。

尽管如此,中日经济互补性较强,两国在经贸方面有一定合作。

4. 与韩国:中韩是地理上的近邻,但两国关系也不断受到历史、政治等问题的干扰。

尽管两国存在一些分歧,但中韩经济联系密切,互为重要贸易伙伴。

5. 与东南亚国家: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有着密切的经济联系,中国是东南亚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

尽管在南海问题上存在争议,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仍保持着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在一些问题上存在摩擦和争议,但也有着广泛的合作空间和共同利益。

双边关系的改善和稳定对于地区的和平与发展都至关重要。

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精心整理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力量急剧增长,十多年来经济不断高速增长,国民生产总值和经济总量一再成倍加大,对外贸易的地域和规模也迅猛扩展。

在2009年发生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后,中国的经济总量仍然保持了9%左右的增长。

并且,中国的经济总量于2010年成功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的崛起,引起了世界的密切关注,也引来了诸如“中国威胁论”等影响中国与世界关系的言论。

?,体。

同时伴纪50但变。

俄罗斯和蒙古两个国家,俄远东地区和蒙古的形势相对稳定,不存在重大现实热点问题和安全隐患。

同时,我国和俄罗斯的睦邻友好关系处于良性状态,并且不会在短期内长生重大动摇。

因此,该地区的政治格局是比较稳定的,而且具有一定的持续性。

对美,虽存在跟本性的矛盾和分歧,但在短期之内不会发生直接的冲突和对抗。

在东方,则加强与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全方位关系,同时积极参与朝鲜核问题。

中俄近年的联合军事演习也表明两国的军事合作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是两国政治走向合作的体现,为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奠定了基础。

强大的邻国是把双刃剑,因此,复兴后强大的俄罗斯对中国安全的影响是其它邻国所无法相比的。

我国与中亚国家之间有着长期的历史友好往来,苏联解体后,中亚一直是中国所关注的重点地区。

中国之所以如此关注中亚地,首先由地缘政治决定的,因为中亚地区是中国的近邻,无论出于本能的想要了解邻居的动机,还是受到中国整个外交战略的支配,中国都一直将中亚视为必须加以关注的地区。

在中亚地区,中国尤其关注哈萨克斯坦,十分重视发展与哈萨克斯坦的关系。

中国与中亚各国发展关系,谋求实现中国与中亚各国的战略利益,谋求实现中亚地区的稳定和繁荣,谋求实现世界多极化和建立新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中国与中亚各国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利益关系,这尤其表现在政治、经济领域和安全方面。

政治上,就像中亚各国谋求与中国发展关系有其战略考虑一样,中国与中亚各国发展紧密关系也是有战略考虑的,是由中国总体外交战略和政策决定的。

中国与周边关系

中国与周边关系

对日基本战略取向
第一, 全面强大自己,中国持续和平发展是应对日本变局、发展 中日关系的基础。 第二,加强战略管理意识, 尽快建立和完善中日双边危机管理机 制。
第三,深入研究日本, 给予日本全面而辩证性的评价, 促使两 国正常化力量的增长。
第四,积极发展中日经济合作, 择机推动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
第五,开展更有效的对日公共外交, 为中日关系稳定和发展打下 较为坚实的社会和物质基础。
五、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分析(以缅甸、日本为例)
一、缅甸
二、日本
1.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甸关系
中缅关系有着中国与周 边国家关系的所有特征:
中缅关系时间谱系
多年来中国一直是缅甸最
大的贸易伙伴、最大的投 资来源地和主要的武器来 源国,中国也是缅甸最主 要的对外援助来源国; 同
时由于中国坚持不干涉内
政原则,中国也是缅甸最 主要的国际支持来源国。
周边外交对中国的发展大局和外交 大局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有 其自身的基础体系和战略架构,并 与大国外交、多边外交存在密切的 互动关系。
七、小结
周边地区有着中国巨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做好周边外交工作,争取 良好的周边环境,成为未来一定时期内中国外交的重中之重。回顾改革开 放以来周边外交政策的发展变化,我们可以发现,目前是中国的综合国力 最为强盛的时期,也是中国最有能力掌控周边环境的时期。
二、当前中国与周边关系的困境 1.经济关系与安全关系的分裂
(1)中国是绝大多数邻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中国与邻国之间存 在着密切的贸易往来。 (2)与相对密切的经济关系相比,中国与邻国的安全关系则要复 杂得多。除了朝鲜、巴基斯坦对中国存在单向的安全依赖,有着“准 同盟”的安全关系之外,其他邻国与中国的安全关系都有着各种各样 的问题。

中国与周边国家发展的关系

中国与周边国家发展的关系

中国与周边国家发展的关系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发展关系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来看,一是政治方面的关系,二是经济方面的关系。

在政治方面,中国与周边国家一直以来都保持着比较友好的关系。

中国秉持睦邻友好、互利共赢的原则,致力于与周边国家建立平等、友好、互信、共赢的合作关系。

中国积极参与区域合作机制,如东亚合作、上合组织等,与周边国家共同推进地区安全和稳定。

同时,中国也加强与周边国家的高层交往,通过互访、对话等方式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

在经济方面,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十分紧密。

中国是亚洲及周边地区最大的经济体,与周边国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经济联系。

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进行了大量的贸易往来和投资合作,客观上促进了周边国家的经济发展。

中国还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与周边国家共同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贸易往来,促
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共同繁荣。

当然,中国与周边国家发展关系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些领土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对双边关系产生了一定影响,需要双方通过对话和谈判寻求妥善解决。

同时,中国的崛起也引发了一些对周边国家的担忧,需要通过平等和合作的方式增进互信,以实现共同发展。

总体而言,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发展关系在政治和经济方面都表现出了积极的态势。

通过加强合作、增进互信和解决分歧,双方能够实现共同繁荣和稳定。

形势与政策——中国周边关系

形势与政策——中国周边关系

形势与政策——中国周边关系中国是当今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维护中国的利益,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消除危及国家安全隐患,加强对战略安全的研究,为中国和平崛起,成为世界强国创造条件。

我国周边关系发展可具体分析为以下八个方面:一、朝鲜半岛进入21世纪后,美国政府对朝鲜采取强硬姿态,最终导致朝美第二次核发机的爆发,半岛局势再度趋紧。

在东北亚地区,朝鲜半岛的局势发展始终牵动着大国利害关系,影响着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朝鲜半岛问题是东亚地区最大的冷战遗产,朝鲜半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缘意义,是各大国利益的交汇点,半岛两国的战略选择,将与大国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虽然朝鲜和韩国都在竭力谋求统一,但是双方存在的理念与利益冲突,造成了一种一致谋求统一却又坚持对抗的局面。

近些年来,双方的各项交流合作逐步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朝韩关系的发展已成大势所趋。

但是新时期初期的半岛局势仍将呈现出复杂多变的发展态势。

一方而,促进和解、推动谈判、制约战争的内外因素继续存在和发展。

特别是“六方会谈”进程的继续为和平解决争端提供了重要机遇,半岛和平进程有可能在曲折中前进;另一方面,朝鲜与美国、朝国之间的矛盾根深蒂固,各自的国家利益和政策目标大相径庭,半岛局势的发展仍存在较大的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不排除出现武力对抗和军事冲突的可能性,朝鲜半岛是中国东北部安全的战略缓冲,半岛局势的紧张将破坏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将影响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综合而论,新世纪初期的半岛局势仍将呈现出时起时伏、复杂多变的发展态势。

半岛南北双方真正走向和解,只有在中美等大国的支持下,才能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二、日本2009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7周年。

中日关系显现出改善和发展的良好势头。

但是日本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并且目前正处于转型过程,其走向将直接牵涉到我国的东部安全。

而近几年日本在对外政策上加快谋求政治大国或“正常国家”的步伐,强化日美同盟,防范和牵制我国的行动不断升级,使日中关系在发展中却有存在着许多隐患。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与发展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与发展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与发展近年来,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备受关注。

作为一个拥有庞大经济体量和强大影响力的国家,中国在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从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多个方面探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与发展。

首先,经济合作是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周边国家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日益加深。

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不断增加,投资合作也在不断扩大。

例如,中国与东盟国家建立了自由贸易区,成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贸区。

此外,中国还与韩国、日本等国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促进了区域内贸易的发展。

这种经济合作不仅有助于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共同发展,也为世界经济的稳定与繁荣做出了贡献。

其次,政治合作也是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重要方面。

中国积极推动与周边国家的政治对话与合作,通过高层互访、外交磋商等形式增进了政治互信。

中国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提供了指导。

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政治合作不仅有助于解决地区争端与矛盾,也为地区和平与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例如,中国与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就南海争议进行了对话与磋商,为地区和平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文化交流也是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重要方面。

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相互影响深远。

中华文化的传播与影响力在周边国家得到了广泛认可。

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不仅有助于增进相互了解与友谊,也为地区和平与稳定提供了文化基础。

例如,中国与韩国、日本等国的文化交流活动频繁,增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感情,也促进了地区的文化多样性与繁荣。

然而,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也面临一些挑战与困扰。

一方面,历史遗留问题、领土争端等仍然存在,这些问题对于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另一方面,经济发展不平衡、资源争夺等问题也给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因此,中国与周边国家需要共同努力,通过对话与合作解决分歧,促进共同发展与繁荣。

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和对策

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和对策

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和对策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剖析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并探讨中国在此背景下的应对策略。

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作为国际关系的两个重要维度,对于中国和平发展、维护国家利益和地区稳定具有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中国周边地区的政治经济形势进行全面分析,包括重要邻国的政治经济动态、地区安全形势的演变、以及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走向等。

通过深入研究,本文旨在揭示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的复杂性和动态性,分析各种因素对中国国家利益的影响。

本文还将探讨中国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周边环境时应采取的对策,包括加强经济合作、深化政治互信、推进地区安全合作等。

通过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本文旨在为中国在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中谋求更大发展空间和更高国际地位提供有益参考。

二、中国周边地缘政治格局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周边地缘政治环境复杂多变,与多个国家和地区接壤或存在海洋争端。

这一地区的政治格局呈现出多元、交织和动态的特点,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陆地接壤国家众多,地缘政治竞争激烈。

中国北部与俄罗斯、蒙古接壤,西部与中亚五国相邻,南部则与印度、缅甸、越南等国交界。

这些国家之间因历史遗留问题、领土争端、民族矛盾等引发的冲突和摩擦不断,给中国周边地缘政治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例如,中印边境争端、中缅边境的毒品问题等,都是中国需要面对和解决的挑战。

海洋争端频发,海洋权益保护形势严峻。

中国周边海域广阔,与多个国家存在海洋划界和岛屿争端。

东海、南海等海域的争端尤为突出,涉及领土、渔业资源、能源开发等多个方面。

这些争端不仅影响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也对中国的海洋权益保护和国家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再次,大国博弈加剧,地缘政治风险上升。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周边地区的大国竞争也日趋激烈。

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国在该地区都有重要的战略利益,对中国的崛起持有一定的防范和制衡心态。

浅谈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浅谈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浅谈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随着经济全球化速度的加快,全球经济飞速发展,同时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频繁。

因此,各国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错综复杂,处理好国际间的关系,不仅关系到我国自身的利益,同时也关系到人类的和谐发展。

我国领土面积广阔,海岸线长,邻国多,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与邻国的关系,对双方共同和谐发展尤为重要。

二、中国对邻国的新战略与政策(一)合理对话,积极主动地处理争端问题怎么解决藏南、南海、钓鱼岛等涉及领土领海问题,如何处理涉及地区安全的朝鲜核问题等等,需要我们用新的思维来智慧地解决。

前提是,化解争端,加深友谊,增强邻里间共同发展、互惠双赢的可能性。

对南海问题,中国都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还与东盟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以维持该地区的稳定,这在减少摩擦,特别是避免发生可能的军事摩擦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通过这些努力,南中国海形势得以缓解和稳定,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关系也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对于中日问题,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不容争议,中国将势必争取主权完整。

其实,只有周边国家都发展起来了,它们的眼界与胸襟才会更加开阔,中国发展的环境才会更加友好,双边关系才能真正走向和谐。

(二)坚持奉行“尊重历史,与邻为善,着眼未来,和平发展”的准则中国是一个重友谊、守信用、有尊严的民族,平等对待对我们友好的民族,也是我们最重要的出发点。

因此“尊重历史,与邻为善,着眼未来,和平发展”至始至终是我国坚持奉行的外交政策。

今天,已经走到国际舞台中央的中国,前途命运已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结合在一起。

我们在致力于推动和谐世界的建设,高举起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的同时,也在坚持原则,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

三、总结对于我国与邻国关系的认识,我们认识到,国际关系复杂多变,所以我们在看待国际关系时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认识国际间的关系,对于好的我们应该予以支持和肯定,对于破坏国际间关系的行为我们也要抵制,共同为创造良好的睦邻友好关系尽自己的一份力。

中国的对外经济政策

中国的对外经济政策

中国的对外经济政策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经济发展和对外经济关系是国际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中国成立57年以来,中国的对外经济关系及政策变迁大体分为两大时期:第一时期为前30年,是封闭半封闭时期。

由于中国国内外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经济选择了内向型发展经济的模式。

中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经济发展道路。

这一时期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特征,前期主要与前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保持经济联系,而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处于经济隔绝状态。

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1966—1976)时期,中国经济日趋封闭,对外经济交往基本停顿甚至倒退,与世界经济的联系基本隔离。

第二时期为后27年,是改革开放时期。

以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开端,中国告别了比较封闭的经济发展战略,实行全面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对外经济关系迅速发展,对外经济联系不断扩大。

中国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形式日益丰富,进出口贸易和利用外资规模越来越大,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基本形成。

对外经济联系已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改革开放以来的27年,是中国经济走向世界、融入世界经济的27年,是中国经济从封闭走向开放的27年。

中国的进出口总额,从1978年的206.4亿美元增长至2004年的11547亿美元,增长了55倍,年均增长15.6%。

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排名,从1978年的第32位,上升到1997年的第10位,贸易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9%; 2004年,又进一步上升为第3位, 贸易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5% ,这表明中国已经是世界贸易大国之一。

对外贸易在中国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外贸依存度由1978年的9.8%上升到2000年的43.8%,2004年进一步上升至70%。

其中出口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由 4.6%上升到20.3%,进口总值所占比重由 5.2%提高到15.8%,对外贸易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关系与合作前景

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关系与合作前景

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关系与合作前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崛起,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也逐渐增强。

中国逐渐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经济大国和国际合作伙伴,与世界经济的关系和合作前景备受关注。

一、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人口大国,其经济总量和增长潜力巨大。

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3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总量的15%左右,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贡献者。

同时,中国在国际贸易、投资和金融等领域的地位和作用也不断提高。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贸易国和外资吸引国,其进出口总额超过4万亿美元,在国际贸易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此外,中国持续扩大对外投资和合作,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使中国与周边国家和沿线国家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中国通过各种渠道,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合作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也在不断加强。

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和其他国际经济组织,承担起了更多的国际责任和义务,并且积极与其他国家展开双边和多边合作。

中国与美国、欧盟等经济体之间的经贸关系也非常紧密。

中国是美国和欧盟的重要贸易伙伴和出口市场,同时,美国和欧盟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投资来源地。

这种相互依存的经济关系,必须通过互利合作和共赢发展来加强和深化。

在全球经济治理方面,中国也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多边机制。

中国是二十国集团和金砖国家组织的成员,与其他国家就重大国际经济议题展开讨论和协商。

同时,中国也倡导和推动建立更加公平、合理、有效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平衡和包容性发展。

三、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合作前景未来,中国与世界经济之间的合作趋势仍然向好。

随着中国国内经济结构和动力的转型升级,中国将更加倚重创新、绿色低碳和高质量发展。

这种发展模式将进一步提高中国经济的竞争力和吸引力,也将为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创造更多机遇和空间。

同时,中国还将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优化营商环境和投资环境,为国内外企业提供更加稳定、透明和可预见的投资和合作环境。

论中国在崛起的过程中如何与周边国家搞好关系,避免冲突。500-800字

论中国在崛起的过程中如何与周边国家搞好关系,避免冲突。500-800字

论中国在崛起的过程中如何与周边国家搞好关系,避免冲突。

中国在崛起的过程中与周边国家搞好关系、避免冲突是非常重要的。

1. 坚持和平发展:中国应继续坚持和平发展的外交政策,强调与周边国家和平共处、互利共赢的原则。

通过和平、合作的方式,推动地区繁荣和稳定。

2. 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应尊重周边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干涉其内政事务。

通过遵守国际法和双边协议,解决争端和分歧,维护地区稳定和和平。

3. 加强经济合作:中国可以通过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共同推动地区发展。

通过共建基础设施、促进贸易和投资,实现互利共赢。

此外,中国还可以提供援助和技术支持,帮助周边国家提升经济水平。

4. 加强人文交流:中国可以加强与周边国家的人文交流,促进相互了解和友谊。

通过教育交流、文化交流、旅游等方式,增进民间友好关系,减少误解和偏见。

5. 多边合作:中国可以积极参与地区多边合作机制,如东盟、上合组织等,通过这些平台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共同应对地区挑战和问题。

6. 确保对话和磋商:中国应积极推动对话和磋商机制,解决与周边国家的分歧和争端。

通过坦诚、平等的对话,寻求共同的解决方案,避免冲突升级。

总之,中国在崛起的过程中,与周边国家搞好关系、避免冲突是一个长期的任务。

通过坚持和平发展、尊重主权、加强合作、加强人文交流、参与多边合作和积极对话,中国可以促进地区稳定和和平,实现共同繁荣。

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和对策

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和对策

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和对策【摘要】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极为复杂,各个区域存在不同的特点和挑战。

在亚太地区,美中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需要中国制定灵活的对策以维护国家利益。

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紧张,中国需平衡各方利益以确保能源安全。

南亚地区存在着印巴冲突等问题,中国可以通过加强合作来推动地区稳定。

东南亚地区的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发展迅速,中国应加强与东盟的合作来促进共同繁荣。

中亚地区受到俄罗斯和欧美的影响,中国需要增强与中亚国家的合作以拓展经济版图。

在未来发展中,中国应坚持和平发展理念,积极参与周边地区事务,推动地区合作与发展。

【关键词】中国周边地缘政治、地缘经济、亚太地区、中东地区、南亚地区、东南亚地区、中亚地区、对策建议、发展趋势、总结。

1. 引言1.1 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和对策概述中国地处亚洲东部,拥有众多周边国家,这些国家的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对中国的安全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中国周边地缘政治多样复杂,其中亚太、中东、南亚、东南亚和中亚地区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格局尤为重要。

在亚太地区,中国与日本、韩国等国家存在着领土争端和地缘政治冲突。

美国的存在也给亚太地区带来了不确定性。

在地缘经济方面,中国与亚太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但也存在贸易摩擦和竞争。

中东地区是中国能源进口的重要来源地,因此在中东地缘政治中的稳定与动荡对中国能源安全至关重要。

而在地缘经济方面,中国与中东的合作不仅限于能源领域,还涉及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

南亚是中国重要的邻国,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直接影响着中国与南亚国家的关系。

东南亚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日益密切,但也面临着地缘政治上的挑战。

中亚作为中国的重要战略合作伙伴,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对中国的区域安全和发展至关重要。

中国在中亚地区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中亚国家的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

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的分析至关重要,为制定科学的对策和策略提供了重要参考。

我国与周边国家经贸关系

我国与周边国家经贸关系

我国与周边国家经贸关系【内容提要】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是我国顺利崛起的重要保障,为此必须积极推动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关系和经济合作,着重处理好经济与外交、政治利益与经济利益、国家利益与地区利益、周边与非周边、现在与将来等几对重要关系,有针对性地制订我国对周边主要国家,包括日本、韩国、东盟、俄罗斯、中亚和印度的贸易战略。

发展与周边国家经贸关系对我国崛起的重要意义1.在我国崛起的过程中,首先要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我国是一个有众多周边邻国的亚洲大国,与我国直接接壤的邻国就有14个,加上邻近的其它国家,周边国家就超过20个。

这种情况在世界大国中并不多见。

例如,美国这个超级大国只有加拿大和墨西哥两个接壤邻国,处理与邻国的关系就较简单,再加上通过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确定了美国的中心地位,美国完全没有了后顾之忧,从而可以放手去实施其全球战略。

无疑,从地缘关系来看,一个国家邻国越多,处理彼此间关系就越困难。

但另一方面,在邻国众多的客观条件下,只要通过主观努力,实施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也可以把不利因素化为有利因素,利用邻国的比较优势来发展自己。

反之,如果盲目自大,横行霸道,邻国必群起而攻之,从而麻烦不断,内外交困,何谈发展与崛起?我国是一个正在崛起中的大国,在崛起过程中,首先要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崛起意味着国力的扩张,首先是经济规模上的扩张,也包括贸易规模上的扩张。

另外,崛起还表现在外交舞台的扩大上,对地区事务与全球事务参与范围的扩大上。

这样,在崛起这个相对较长的过程中,我国不可避免地会与周边国家产生各种各样经济、政治利益上的摩擦和碰撞。

所以,首先受到中国崛起直接影响的就是地缘上与中国接近的周边国家。

我国周边国家虽然多,但大部分是经济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

真正的富邻惟日本一国而已。

另一个特点是,除日本、俄罗斯、印度外,大多数周边国家都是经济、人口规模不大的中小国家。

它们对我国有与生俱来的心理恐惧。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与周边国家特别是中小发展中国家拉开了距离。

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

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

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中国与周边的国家的关系是竞争与合作同在,利益与分歧共存,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整体态势呈友好型,但局部也不乏摩擦对抗。

国与国之间的来往通常是以本国的利益为核心,在这个大前提下彼此互通有无,友好往来。

一、中国之所以与周边国家关系整体友好,是因为中国一贯主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而且中国本身的国情决定自身必须与各国处理好关系,尤其是与周边国家处理好关系。

新时期,中国坚持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这也决定中国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来发展自己。

为此中国大力改善与邻国关系:1、其中突出表现是促成“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

其组织宗旨在于维护地区和平安定,促进共同繁荣。

在这政策方针的指引下,中国与周边国家联系日益密切。

大部分邻国经济落后,但资源丰富;日韩科技发达,但国内市场狭小;中国廉价劳动力丰富,商品物美价廉,经济强劲发展,只是资源相对短缺。

各个国家互有优势与短板,因此存在很强的经济互补性,这是中国之所以能与周边国家友好往来,合作共赢的基础。

2、中国在文化,政治,科技、军事、反恐等诸多领域和外国展开合作。

文化上如在外国建成立孔子学院,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等多个国家互设文化年,使彼此相互了解,加强互信。

政治上,求同存异,撇开政体谈实际问题。

军事上中国实行军事透明,与多国展开联合军事演习,加强军事互信等。

二、中国与一些周边国家产生摩擦对抗的根源主要是利益的冲突,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两国优势雷同,彼此商品对本国市场造成冲击及对本国就业造成危害,所以国与国互设贸易壁垒,摩擦不断。

不过彼此通过国际法解决纠纷和协商谈判来磋商矛盾。

2、领土主权的争端,如钓鱼岛问题和南沙群岛争端。

在处理这个问题上,中国始终坚决维护领土主权,依靠政治经济军事等多种手段来维权。

但是为了灵活处理国际争端,走和平发展之路,中国在一定程度上作出牺牲,像在南沙问题上就抛出了“主权属我,但可以考虑共同开发”的政策。

周边国家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合作与竞争

周边国家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合作与竞争

周边国家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合作与竞争尽管商业全球化使得许多人感觉到企业与国家之间的差别越来越模糊,世界经济对于许多新兴市场的国家和地区仍然有着强烈的影响。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周围的国家在一定程度上无法逃避和集中受到该国的影响。

这篇文章将探讨周边国家如何与中国在各自的经济领域内进行合作和竞争,以“合作在竞争中”作为主题。

在这个主题之下,首先探讨的问题是国与国之间在经济领域内的合作。

即便是大国之间也不会避免涉及百分之百的经济依赖。

与中国发展关系极其密切的韩国和日本就是典型的例子。

过去三十年中,这两个国家借助便宜的劳动力和技术创新的优势与中国发展贸易往来。

而中国则得益于其庞大的消费者市场和增长仍然持续的工业生产力。

然而,尽管这些国家与中国在某些方面的合作是相互协同的,它们在决策政策上对于中国的战略目标可能会有所不同。

例如,日本发现自己因为中国成为了国际市场的价格领导者而处于困境之中,这也导致了许多日本公司会将生产基地转移到那些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地方。

与此同时,周边国家往往会通过竞争的方式,以亲自测试他们自己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并挑战已经已经建立的中国企业的竞争优势,以使自己的经济成长更为坚实。

印度、越南和台湾都在试图利用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其本地资源来成为高价值的生产地点。

他们中的许多人在一些方面都比中国更具有竞争力。

越南和印度所产生的技术和产品,例如,已经吸引了许多产品行业的巨头们,其中就包括苹果公司。

想要在全球市场更有竞争力的中国自己则在创新和新技术方面投入大量资源,以缩小与周边国家的差距和整体提高其公民的生活质量。

中日韩三国之间的经贸关系也反映了合作和竞争的平衡。

尽管韩国和日本同为中国这个巨大的消费市场服务,并协作于某些技术产业,但这两个国家还是会利用中国这个目的市场来寻求彼此之间的合作和竞争。

比方说,韩国和日本与中国的贸易量都高达千亿美元。

即便如此,这两个国家与中国之间的互动还是带有不断的联系和竞争,特别是在电子和汽车产业这些高科技领域上。

中国“睦邻、安邻和富邻”政策解读

中国“睦邻、安邻和富邻”政策解读

中国“睦邻、安邻和富邻”政策解读中国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要取得成功,必须要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营造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

但由于历史、国际政治等方面的原因,中国与周边地区国家一直存在很多问题: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参与国际和地区合作的经验也不够丰富,周边地区国家对中国也不够了解,中国与周边地区关系也时起时伏。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与周边地区和国家的关系都有了极大改善,并逐渐由初动参与地区合作到主动推动地区的合作。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一直强调“与邻为善”、“与邻为伴”。

近几年来,中国进一步提出了“睦邻、安邻和富邻”的外交思想,并在实践中逐步发展和完善。

首次提出“睦邻、安邻和富邻”概念二○○三年九月十九日,国务委员唐家璇在中国云南省召开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部长级会议”上指出,“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是中国政府外交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首次提出了“安邻”和“富邻”的概念,他说:中国只会做“安邻”、“富邻”的事,绝不会做“欺邻”、“扰邻”的事。

(注1)第一次完整地提出“睦邻、安邻和富邻”政策的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二○○三年十月七日,温家宝总理出席了在印尼巴里岛举行的首届“东盟商业与投资峰会”,并发表了题为《中国的发展和亚洲的振兴》的演讲。

在讲演中,温家宝总理提出了“睦邻”、“安邻”和“富邻”的外交理念,并详细阐述了“睦邻”、“安邻”和“富邻”政策的具体内涵:“睦邻”,就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亲仁善邻、以和为贵的哲学思想,在与周边国家和睦相处的原则下,共筑本地区稳定、和谐的国家关系结构;“安邻”,就是积极维护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坚持通过对话合作增进互信,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分歧,为亚洲的发展营造和平安定的地区环境;“富邻”,就是加强与邻国的互利合作,深化区域和次区域合作,积极推进地区经济一体化,与亚洲各国实现共同发展。

(注2)温总理提出了“睦邻、安邻和富邻”的政策主张,既是对近年来中国周边外交实践的总结,又是对中共十六大提出的“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方针的进一步阐述。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发展关系及其策略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发展关系及其策略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发展关系及其策略在纷繁复杂的当今社会,国家与国家的关系变得尤为重要,我国地处亚洲东部及太平洋西岸,这里人口密集,国家众多,仅与我国接壤的国家就多达14个,如哈萨克斯坦,蒙古,朝鲜印度,巴基斯坦,韩国,日本等,想要使我国的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友好、稳定的国际环境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中国,韩国,日本作为亚洲的经济强国,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关系,日韩两国在历史上都曾与中华古国有着密切的来往,高丽国还曾是中国的附属国,每年都会定期来中原朝贡,而与日本的关系更为微妙,相传,秦始皇时期,秦始皇为寻得长生不老药,曾命徐福外出找寻,第一次未果,第二次徐福带走了3000童男童女,越过了太平洋,从此再也未归,不知是魂归大海,还是其它,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在其后的100年时间,中华古国东部突然冒出来一个弹丸小国,最后这个弹丸小国经过几次变革,维新后,渐渐强大起来,形成了今天的日本,而早期的日本人也与秦始皇时期的人十分神似,而他们的祖宗更是与徐福十分相像,当然,对于日本过的起源我们无心追踪,我们更需要关心的是在21世纪的今天如何发展壮大,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复兴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素有礼仪之邦之美称,建国初期,国家领导人周恩来等就坚持奉行和平友好的外交政策,与许多国家都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而与我们最近的日本却始终与我国的外交之路充满阻碍,众所周知,中国与日本的关系十分复杂,“南京大屠杀”是国人心中永远的痛,然而几十年过去了,日本却始终毫无悔改之意,一直努力的想要掩盖和美化历史,每一位日本首相新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参拜靖国神社,使得原本就紧张的中日关系频频擦出火花…而发生在今年的日方恶意扣留我方船长的事件更是将事件进一步升级,钓鱼台主权之争越演越烈,最终在我国态度鲜明,暂停与日本在外交会晤,经济贸易往来之下,日本才勉强将船长放回,但却拒绝赔偿我方损失,我们赢得并不彻底,所以国内频繁出现许多抵制日货的行为,这或许有那么一点点冲动,但可以看出国人的拳拳爱国心但仅仅凭抵制日货就能解决问题吗?答案是否定的,首先,日货已经融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小到家庭用品,大到电器,汽车,而且最关键的一点是他们的产品无论外观还是性能上,的确要比国内同行业高处许多,这是不争的事实,盲目抵制并不能解决我国产品质量低下的局面,甚至萎靡不前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中说我们在对待外国问题上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想面对日本这个强国,我们也应有这样的态度,观邻邦韩国,他们同样也恨日本,但日本人却反而尊敬他们,韩国人说在韩国街上你看不到一辆日本产的汽车,而屹立北京街头,看着川流不息的车辆,日货比比皆是,我想韩国人之所以有那样的底气,依赖于自身经济的发展,韩国拥有许多世界名牌,反观国内,有多少企业能屹立世界呢?美国一位学者曾形容,中美关系就像结婚几十年的夫妻,会不断争吵,但不会结婚,其实中日关系未尝不是如此,中日两国牵涉了太多的共同利益,双方谁也离不开谁,但若想在这种关系处于上风,提升国力,走品牌创新之路才是硬道理,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谴责,盲目抵制的层面上,我觉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011 年, 中国对外投资流量为 746.5 亿美元, 其中对香港地区的投资为 356.5 亿美元。 参见商务部:《2011 年度中国对外投资公报》,第 30-31 页。 [2] 同上,第 9 页。 [3] 商务部条约法规司:“我国对外签订双边投资协定一览表”,. cn/article/Nocategory/201111/20111107819474.shtml。
一、周边贸易
中国是周边若干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也是不少国家贸易顺差的最 大来源国。[1] 对华贸易及对华出口是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随着 中国政府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扩大内需以及推动国际贸易平衡等经济发展战 略的持续推进,中国将从国外进口更多的商品,中国市场对于周边国家的重 要性将愈发明显。 总体而言,周边国家在对华贸易中享有巨额顺差。如表一所示,2011 年, 23 个周边国家对华贸易顺差达 1150 亿美元。在这个意义上,周边国家充分 分享了中国市场的利益。但是,中国与不同周边国家之间的贸易也存在严重 的不平衡现象。其一,海上邻国和陆上邻国不平衡。在 6 个海上邻国中,日 本、韩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菲律宾均有对华巨额贸易顺差,仅有文 莱对华贸易略有逆差。在 14 个陆地邻国中,只有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 和老挝 4 国对华贸易顺差,而朝鲜、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阿富汗、 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越南和缅甸 10 国对华均为贸易逆差。其二,政 治关系和贸易关系的失衡。 一些和中国有着密切外交关系和政治合作的国家, 比如巴基斯坦和柬埔寨, 对华贸易存在巨额逆差, 且占其对外贸易比重较大。
中国与周边国家经济关系及政策选择
中国与周边国家经济关系 及政策选择 *[1]
宋国友
〔关键词〕周边国家、周边外交、经济外交、经济政策 〔提 要〕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上升,与周边国家的经济联系日益 增加,经济手段为中国开展周边外交提供了更多的政策选择,其在服务 周边外交工作中的作用值得关注。本文从具体经济政策入手,分析中国 与周边国家经济关系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就贸易、投资、自由贸易区 建设等经济政策调整提供思路,以更好地服务于周边外交工作。 〔中图分类号〕F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2 8832(2013)3 期 0033-11 〔完稿日期〕2013 年 4 月 30 日 〔作者简介〕宋国友,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教授
[1] 刘友法:“未来 10 年中国周边经济安全形势及对策思考”,《国际问题研究》, 2012 年第 4 期,第 873 期
中韩自贸区、中日韩自贸区谈判持续推进。2012 年 11 月,东盟十国与中国、 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共同发布《启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 关系协定〉(RCEP) 谈判的联合声明》,正式启动这一覆盖 16 个国家的自贸 区建设进程。[1] 中国当前的自贸区谈判重点集中在东亚地区。在美国努力推进跨太平洋 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日韩加速推动东亚区域内自贸区谈判以及 东亚经济体经济总量较高等因素下,以东亚为重点的自贸区谈判策略可以理 解。但中国在自贸区谈判战略上存在“东重西轻”的失衡情况,与东亚国家 展开谈判或业已签订自贸协定较多,而对与中亚国家、俄罗斯以及蒙古等关 注较少。从布局大周边、建设全方位自贸区网络角度看,俄罗斯、中亚国家 和蒙古等周边国家与中国经济互补性较高,与这些国家订立自贸区协议不仅 有利于扩大双边经济,也有利于中国在全方位自贸区建设中取得先机。 如何进一步细分和深化现有的自贸区值得关注:其一,在东亚地区诸多 自贸区谈判中,中国要重点考虑与韩国达成双边协定,并以此来带动中日韩 以及 “10+3” 自贸区谈判。 其二, 中国可对与东盟国家的自贸区协定进行梳理, 在继续推动中国 - 东盟自贸区“10+1”运行的同时,思考与泰国、老挝、柬 埔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签订更为深入的双边自贸协定,着力打造 升级版的“10+1”。当然,这并不意味对原有“10+1”的否定,而是一种继 承性的更新和发展,即在中国与东盟现有的“10+1”基础上,根据中国和相 关东盟国家的意愿和选择,订立不同的双边自贸协定,进一步密切中国与这 些国家的双边经贸关系。 从可行性看,上述设想与中国 - 东盟自贸区并不矛盾。现有的“10+1” 并未规定中国不能与东盟成员国之间订立新的双边自贸协定。2008 年,中国 已与新加坡订立了中新自贸协定,双方在“10+1”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了 贸易自由化进程,拓展了双边自由贸易关系与经贸合作的深度与广度。 对中国而言,升级版的“10+1”意味着更多的外交选择。在现有“10+1” 框架下,某些东盟国家无论其与中国的政治和安全关系如何,或对中国采取
36
中国与周边国家经济关系及政策选择
距,需要来自中国的相关产业投资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对中国企业而言,将 部分产业布局至周边国家具有相对的经济地理优势和文化传统优势,总体上 也能够获得经济利益。因此,中国向周边地区进行产业转移能够形成双赢的 互利局面;[1] 同时,通过主动对周边国家进行投资,有助于中国向地区产业 链的上游和高端方向发展,逐步形成以中国为中心、辐射周边国家的地区产 业分工模式。这种模式与上世纪 80 年代东亚地区的“雁行模式”相类似,但 由于中国的地理位置和经济总量,这种产业分工模式更具影响力和辐射性, 能够带动东南亚甚至南亚和中亚等周边国家的经济发展。 从周边外交的角度看,中国对周边国家的投资政策还存在进一步调整的 空间:其一,投资国别调整。要引导增加对东南亚地区的马来西亚、南亚地 区的印度和中亚地区的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投资。截止到 2011 年底, 中国对这些国家的投资总额仅有数亿美元。与这些国家的经济潜力及其与中 国的双边关系相比投资过少,投资所能产生的政治效应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 发挥。其二,投资行业调整。中国对周边国家的投资集中于资源型行业和能 源型行业,比如,中国对俄罗斯的投资集中于农、林、牧、渔行业,对中亚 国家为能源行业,对东盟国家则集中于电力、煤气行业。此类投资虽然符合 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也契合周边国家的比较经济优势,但容易招致环境破 坏或资源攫取等批评。未来,中国对周边国家的投资可从资源、能源行业逐 步转向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开发和制造业领域,相对减少对当地资源和能源 的开采,更好地帮助周边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周边自贸区建设
2001 年,中国与东盟达成建立自贸区共识,并于次年签署《中国与东盟 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自贸区建设正式启动。2008 年,中国与新加坡签 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加坡共和国政府自由贸易协定》。2009 年,中 国与巴基斯坦订立了《中国-巴基斯坦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协定》。此外,
二、周边投资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在国际竞争激烈、成本压力上升以及发 展方式转变的大背景下,中国国内正在进行大规模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随 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推进,产业转移成为必然趋势,并大致通过国内转移 和周边转移两条路径实现。在实施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的区域协调发展战 略背景下, 中西部承接东部的产业项目成为国内产业转移的重要选择。 同时, 中国还可放宽视野,超越国内产业转移的局限,考虑将部分产业转移至周边 国家,此即为产业转移的周边路径,亦能理解为对周边国家的投资。 事实上,从非金融的直接投资角度看,周边国家一直是中国对外投资的 重点。2011 年,按照投资流量计算,中国对周边国家的投资为 91.88 亿美元, 占全部对外投资(317.4 亿美元)的 28.9%(不包括港澳台)。[1] 在对外直 接投资存量排名上,新加坡、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缅甸、巴基斯坦、蒙古、 柬埔寨和印度尼西亚八国均在中国对外投资存量的前 20 位国家和地区中,投 资额达 269 亿美元(不包括港澳台)。[2] 在投资政策的制度推进上,中国已 与除文莱以外的所有周边国家签定了双边投资保护协议。[3] 大多数周边国家,特别是陆地周边国家,与中国经济发展尚存在一定差
[1] 本文所指的周边国家,是小周边,即 14 个陆上邻国和 6 个海上邻国。需要说明的是, 为研究方便,本文在论述中将东盟作为一个整体,其所有成员国均作为中国的周边国家。
34
中国与周边国家经济关系及政策选择
巨额贸易逆差成为这些国家对外经济的重要问题,也因此构成这些国家与中 国双边关系中的消极性因素。但某些对华不友好的国家,却享受了大量的对 华贸易顺差。
33
《国际问题研究》2013 年第 3 期
共生性发展,把自身在周边地区的经济影响力转化为政治影响力,并借此更 好地维护国家利益、提高外交影响力,成为中国面临的重要战略议题。 经济政策是开展经济外交的抓手。中国需要通过实施一系列经济政策, 让周边国家分享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壮大、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以及对外投资 不断增加的红利, 从而形成总体上互利互惠、 相互依存的格局;在特定条件下, 甚至可以通过经济影响力来影响和塑造周边国家的对华政策取向。中国在周 边地区开展经济外交主要涉及贸易、投资、自由贸易区、货币、金融以及援 助等方面的经济政策,学界对于此类具体经济政策的讨论不多。本文将在分 析中国与周边国家在各经济领域关系的基础上,重点阐述在周边外交工作中 具体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应用。
周边外交在中国外交布局中处于首要位置。经济外交也日益成为中国外 交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周边地区推进经济外交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当前,中国处于与周边国家关系矛盾多发期、美国重返亚太的敏感期以及自 身和平崛起的瓶颈期交汇的特殊时点,如何实现与周边国家的包容性增长和
*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美国的亚太布局与我国的亚太方略》(项目批准号: 12&ZD083)阶段性成果,同时受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资助。
(数据来源:作者根据《中国统计年鉴 2012》和《2011 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计算所得)
[1] 负数表示中国对该国贸易逆差,数据为四舍五入数值。
35
《国际问题研究》2013 年第 3 期
贸易领域的这两大错位性失衡是部分周边国家“经济上依赖中国、政治 和安全上依赖美国”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对此,中国需要通过贸易结构优 化改变失衡格局。虽然贸易顺差或者逆差在很大程度上是产业结构等客观经 济因素作用的结果,但可以通过关税调整、通关安排、政府大宗采购以及企 业引导等政策措施加以优化。 对于那些与中国有着巨额贸易逆差的周边国家, 中国应重视其关切, 采取相关措施改善逆差情况。 而对那些对华不友好的国家, 可以适当控制其对华贸易顺差的幅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