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三3月月考 历史 含答案
云南省昌宁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云南省昌宁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史记·殷本纪》载:“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
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
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子谓之纣。
”材料反映出影响王位继承的主要因素是( )A.血缘亲疏B.地位尊卑C.长幼有序D.先帝遗愿2.英国历史学家约翰·阿诺德在《历史之源》中说,历史并不存在“单一的真相”,“因为没有任何事实和真相可以在意义、解释、判断的语境之外被说出”。
这句话意在强调( )A.任何历史记载都有局限B.文献记载不是历史的真相C.历史论著不是历史本身D.人们解读历史受时代限制3.周恩来曾说:“关于香港,有一个密谋,或者说阴谋,正在策划中,即令香港成为自治领域……中国希望无论如何至少香港现有的状态可以保持不变。
”周恩来处理香港问题的原则是( )A.对香港问题持谨慎态度,避免问题复杂化B.维护中国对香港的主权C.试图警告英国不能破坏香港现状D.承认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4.1992年中国成为不结盟运动观察员国,但此后一直没有主动申请成为正式成员国。
这主要是为了( )A.践行不结盟外交政策B.集中精力发展市场经济C.顺应国际多极化趋势D.保持外交政策的灵活性5.明朝官员谢杰在《虔台倭纂》中指出:“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
禁之愈严而寇愈盛。
片板不许下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人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去……于是海滨人人皆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
”该作者旨在强调海禁政策( )A.加剧内忧外患B.阻断中外经济交流C.激化中日矛盾D.防范东南沿海倭患6.马克思说:“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
西藏2021年高一下学期历史3月月考试卷(II)卷
西藏2021年高一下学期历史3月月考试卷(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每题2分,共50分) (共25题;共50分)1. (2分) (2020高二下·东莞月考) 春秋时期,郑、陈、宋等诸侯国经常参与会盟。
据《左传》记载,楚国就先后两次以土地和重赂求得郑国与之会盟。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 大国争夺有利的战略地位B . 郑、陈、宋诸国实力相对较强C . 周王室努力缓和诸侯争霸D . 中原诸侯合纵连横不利于楚国2. (2分)(2019·浙江模拟) “种麦得时,无不善”;“早种则虫而有节,晚种则穗小而少实”,“桑椹赤,可种大豆”;“凡种大、小麦,得白露节,可种薄田,秋分种中田,后十日种美田”。
这表明中国古代()A . 区域农业比较发达B . 农作物种类有了明显增多C . 政府提倡精耕细作D . 传统农业的生产经验丰富3. (2分) (2016高三上·务川期中) 宋朝范成大诗云:“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诗句中反映的信息不包括()A . 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B . 农村经济存在性别分工C . 农民过着衣食无忧的田园生活D . 当时的纺织材料中有麻和丝4. (2分) (2018高二上·长安期末) 与下表中数字序号①②③对应的地域搭配正确的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地域分布统计表(单位:人)时期地域①②③边疆地区合计春秋战国至北宋912710119南宋至明清16731510114合计1071001610233﹣﹣(据《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A . 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岭南地区B . 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岭南地区C . 黄河流域、岭南地区、长江流域D . 岭南地区、长江流域、黄河流域5. (2分)(2019·定远模拟) 唐初不少部曲和奴婢因征战有功而获得解放,有的上升为均田农民,有的上升为契约佃农。
山东省单县第五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山东省单县五中2021—2022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三历史试题说明: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将第Ⅰ卷的答案代表字母填(涂)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25年5月,《民国日报》报道说:“国民党白改组以来,主见日益鲜亮;国民……挺身加入者,已达百万以上。
”此报道说明A.国民党已经成为人民的政党 B.北伐战斗取得了巨大的成果C.国民大革命得到了广泛拥护 D.国民党已成为国内第一大党2.某份报纸在发刊词中宣布自己的任务是:“发挥中心政府对于中国苏维埃运动的乐观领导作用……组织大规模的革命战斗,推翻帝国主义国民党的统治。
”这份报纸应当是A.国民革命时期的《中华民报》 B.土地革命时期的《红色中华》C.抗日战斗时期的《新华日报》 D.解放战斗时期的《解放日报》3.136年11月,蒋介石非法逮捕救国会七位领导人,李宗仁、白崇禧发出紧急营救电,赞扬“七君子”系爱国热忱之表现,要求政府“对于爱国运动似不应压迫”。
这反映出A.国民党内部派系之间的斗争激烈 B.蒋介石已经遭到社会各阶层反对C.抗日救亡已成为当时的时代潮流 D.李宗仁等主见建立抗日统一战线4.下面是新中国历届政治协商会议代表人数示意图。
此图表明新中国A.政协制度形成经受了长期的过程B.爱国统一战线力气逐步进展壮大C.联合一切力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D.在民主政治建设上已经较为完善5.20世纪50年月中期以后,国际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
苏联提出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的“三和”方针,美国提出了“和平演化”战略。
这表明美苏A.全面“冷战”的局面正式形成 B.双方用“冷战”代替了直接对抗C.“冷战”的方式有了新的扩展 D.“和平”政策取代了“冷战”政策6.宋代周行己说:“物出于民,钱出于官。
2021-2022学年云南省普洱一中高二(下)3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2021-2022学年云南省普洱一中高二(下)月考历史试卷(3月份)副标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1.宋辽边境“生息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指老年人),不识干戈”。
这说明澶渊之盟()A. 削弱了北宋军事力量B. 使宋辽维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C. 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D. 使宋辽间的民族矛盾彻底消除2.IT市场调查机构发布的北京市家庭信息化应用水平市场调研显示:截止到2015年第一季度,76%的北京市家庭已经接入互联网。
网络在人们工作、生活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下列哪一项的发明为这一现象奠定了基础()A. 有线电报B. 无线电报C. 电子计算机D. 人造卫星3.下列有关宋词繁荣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是()A. 两宋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B. 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扩大及其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有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C. 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D. 政治上实现了大一统,国富民强,文化高度发展4.苏格拉底认为,“对于自然的真理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感觉世界常变,因而得来的知识也是不确定的。
要追求一种不变的、确定的、永恒的真理,这就不能求诸自然外界,而要返求于己,研究自我”。
据此可知,苏格拉底主张()A. 知识即美德B. 拯救人类心灵C. 认识你自己D. 追求生命价值5.文艺复兴……虽然许多新成就的基础是古典文化,但是它们很快地超越了希腊、罗马影响的范畴。
……文艺复兴包括一些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理想和看法,使文艺复兴印上了一个独特社会的标记。
总的说来,这些理想和看法中特别突出的是乐观主义、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
这里面“独特社会”的含义是()A. 工商业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B. 罗马天主教会势力日渐衰落C. 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运动纷纷兴起D. 人们热衷于追求理性、民主、自由6.商鞅之死是悲惨的,其悲惨结局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变法遭到了旧贵族的强烈反对B. 变法失去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C. 商鞅本人具有天资刻薄的性格D. 变法不符合历史发展的总趋势7.1922年,爱因斯坦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2021-2022年高三月考试卷(二)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21年高三月考试卷(二)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钱穆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中指出:“游牧、商业起于内不足,内不足则需向外寻求……农耕可以自给,无事外求,并必继续一地,反复不舍……草原与滨海地带,其所凭以为资生之地者不仅感其不足,抑且深苦其内部之有阻害。
”钱穆认为各种文化形成的根源是A.需求差异B.民族差异C.生活方式D.自然环境2.公元前536年,郑国执政子产鉴于当时社会关系的变化和旧礼制的破坏,率先“铸刑书于鼎,以为国之常法”。
下列有关“铸刑书”的观点表述错误的是A.这很可能是中国首次公布成文法B.肯定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C.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改革成果D.开创了我国古代法制建设新纪元3.金开诚先生在《漫画清高》中说:在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心理中,“清高”是一种与世俗的价值取向相悖离的思想和行为。
据此,下列人物中不属于“清高”的是A.商鞅B.屈原C.贾谊D.郑燮4.“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
”材料中的“它”是指A.三公九卿制B.中外朝制度C.三省六部制D.中书省制度5.清代学者储大文曰“元代分省建置,惟务侈阔,尽废《禹贡》分州,唐宋分道之旧。
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故元、明二季流贼之起也,来无所堵,去无所侦,破一县,一府震;破一府,一省震;破一省,各直省皆震。
”在此他认为A.行省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元代行省制导致了国家分裂割据C.元代行省制克服了唐宋之弊D.行省制不利于维持地方治安稳定6.“自古帝王为治之道,莫先于亲亲。
”下列各项不能作为这一观点佐证的是A.汉初行郡国并行制B.东汉桓帝启用宗室C.晚清重用汉族地主D.清末组建皇族内阁——根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A.清朝初期前,中国科技领先于世界B.鸦片战争使中国科技受到严重打击C.十六世纪前后,四大发明传至欧洲D.新航路开辟后,西方近代科技兴起8.清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黄爵滋曾经指出:“鸦片之害,其终不能禁乎?臣谓非不能禁,实未知其所以禁也。
山东省2021年高二下学期历史3月份月考试卷(II)卷(新版)
山东省2021年高二下学期历史3月份月考试卷(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共24题;共48分)1. (2分) (2020高一上·宣化月考)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关于周人的“维新”,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①建立中央集权制②实行分封制③确立礼制④首创王位世袭制A . ①②B . ②③C . ①④D . ②③④2. (2分)(2020·浙江模拟) 周人后世子孙追述周初分封情况时曾说:“周公吊(痛惜)二叔之不咸(贤),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管、蔡、郕、霍、鲁、卫、毛、聃、郜、雍、曹、滕、毕、原、酆、郇,文(周文王)之昭也。
邗、晋、应、韩,武(周武王)之穆也。
凡、蒋、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
”(注:昭、穆、胤指宗庙次序),据此说明西周()A . 以同姓宗族为主层层分封B . 专制主义体制初步建立C . 在原有邦国内建立诸侯国D . 以土地为基础实行分封3. (2分)对于“当仁不让于师”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 . 要求学生实事求是B . 主张学习与思考相结合C . 独立思考,敢于坚持正确意见D . 有教无类4. (2分) (2019高一下·上海期中) 郑成功收复台湾和康熙帝设置台湾府的相同作用是()A . 驱逐了殖民势力B . 加强了边疆管理C . 维护了国家主权D . 巩固了清朝海防5. (2分)中唐后,汴州(开封)、宋州(商丘)、楚州(淮安)、广陵(扬州)、苏州和杭州等城市遂渐繁起来,其主要原因是()A . 运河航运的兴盛B . 长江航运的发达C . 江南经济的发展D . 对外贸易的兴盛6. (2分) (2018高一上·哈尔滨期末) 在某古代史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甲戌,命江浙行省明年漕运粮二百八十万石赴京师”。
该史书有可能是()A . 《汉书》B . 《旧唐书》C . 《宋史》D . 《元史》7. (2分) (2019高三上·颍上月考) 读表,中国市场金、银比价变化表反映了()A . 政府推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B . 明清两朝农民经济负担减轻C . 中国传统农耕经济高度发达D . 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大量外流8. (2分)监察制度的存在,使中央权力不断得到加强。
湖南省平江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
湖南省平江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月考试题(时量:90 分钟总分: 100分)(一)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武王灭商后,封商纣子武庚于殷,修葺被纣杀害的比干之墓.打开监牢释放被囚的百姓,并散发府库中的财物、粮食,赈济饥民和贫弱的百姓。
这些举措说明()A.商朝的势力被彻底消灭 B.推行分封制势在必行C.以殷治殷方略成效显著 D.周武王具有仁德之心2.黄留珠《秦汉仕进制度》中载:武帝元光元年,初行孝廉之举,不是举孝与廉各一人,而是各郡国各举一人或孝或廉或兼有孝廉二德者。
据此可知()A.汉代的选官制度逐渐完备 B.孝、廉是不同的选官依据C.儒学独尊局面的完全形成 D.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3.汉末以来许多世族聚族而居,形成“坞堡”。
南北朝时北方农民为维持生计大量依附于“坞堡”中,仅关中就有“坞堡”三千多个,这种耕战兼备的生产模式被史家称作“坞壁经济”。
南北朝“坞壁经济”的出现()A.导致了农耕经济的衰落 B.遏制了士族门阀政治的发展C.不利于大一统局面形成 D.加速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4.唐朝定制是中书省掌草拟诏令,门下省掌审议封驳,尚书省掌承旨执行。
后唐太宗发现中书省、门下省长官颇多龃龉扯皮之事,于是在门下省下面设政事堂,形成统一的中央行政决策机制,集体商议并处理军国事务,由是鲜有败事。
这说明当时政事堂的设立()A.扩大了封建君主的权力 B.提高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C.解决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D.缓和了各部门之间的矛盾5.元代行省所掌行政、财赋、军事、刑名等庶政,采用圆署会议和专官提调相结合的方式处理。
圆署会议即行省官员集体参与的会议,圆议结果要以与议者押署的形式成为某种定议。
行省的军事权专门由佩金虎符的丞相、平章等官提调,钱谷财赋也由朝廷指定的一二名官员掌管。
其他官员一般不得随意干预。
这段材料主要表明()A.行省权力大而不专 B.中央加强对地方的军事统治C.行省所握权柄颇重 D.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6.明太祖朱元璋终其一生都认为蒙元政权“奉天承运”“顺天应人”“元祖功德在人”,并把元祖牌位列入历朝帝王庙,世代祭祀。
2021届天津市耀华中学2018级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及解析
2021届天津市耀华中学2018级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祝考试顺利★(含答案)第I卷一、单项选择题1. 《论语·为政》中,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据此判断,十世可知的原因是A. 宗法制和王位世袭制的因袭B. 儒家思想逐渐成大宗C. “礼”的传承使文明得以延续D. 父系血缘关系得以发展【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礼制传承的影响。
解读材料信息可知,子张问:“十代以后的社会制度和道德规范可以知道吗?”孔子说:“商朝继承夏朝的礼仪制度,改动了多少,可以知道;周朝继承商朝的礼仪制度,改动了多少,也可以知道;以后的朝代继承周朝的礼仪制度,即使百代,同样可以推测。
”,结合所学可知,这说明“礼”的传承使得文明得以延续,因此C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礼”的传承对文明延续的作用,不是宗法制和王位世袭制的因袭,两者并不相同;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礼”的传承对文明延续的作用,并未体现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大宗,结合所学可知,中国早期儒家思想并未成为大宗;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礼”的传承对文明延续的作用,不是父系血缘关系的作用。
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2. “唐无论社会、经济、选举、交通等,较之西汉,其繁杂程度又何止十倍!旧体制不足以取新社会,于是政务决策则由丞相一人转为中书门下两省合议,谨慎大政之决策在此行政过程中,宰臣与君主有俱不可得而专擅。
”从以上材料可以知中书和门下两省设立的最大意义是有利于A. 正确决策 B. 限制皇权C. 分权制衡D. 推翻旧制【答案】A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唐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根据材料“政务决策则由丞相一人转为中书门下两省合议,谨慎大政之决策在此行政过程中,宰臣与君主有俱不可得而专擅”可知,唐朝设立中书和门下两省有利于正确决策的实行,故A正确;B项表述错误,不是限制了皇权,而是加强了皇权;C项不符合题意;D项不符合史实。
2021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1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之所以说梭伦改革是雅典历史发展的必然,原因是A.贵族政治已成为雅典政治发展和政治进步的障碍B.奴隶反对奴隶主的斗争渐趋激烈C.雅典奴隶制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D.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形成并提出分享权利的要求2.恩格斯说:“在梭伦所进行的革命中,应当是损害债权人的财产以保护债务人的财产。
”这针对的是梭伦A.实行按财产多寡划分公民等级并规定相应的政治权利的制度B.颁布“解负令”,解除债务和废除债务奴隶制C.创立了一个新的机构——四百人会议D.创立了陶片放逐法3.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艾尼图斯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家庭贫穷,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资格,当时他要想获得政治权利,下列哪种途径可行A.参军,争取立下战功B.经商致富C.收买人心,多拉选票D.接受教育,提高自身文化素质4. 商鞅变法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这表明商鞅实行A.农商皆本政策B.奖励耕战政策C.重农抑商政策D.中央集权政策5.商鞅变法是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它产生的历史影响包括①进一步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②促进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的产生③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④使法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6. 变法中,有人批评商鞅:“相秦不以百姓为事。
”其中主要的体现是①“为井田开阡陌封疆”②重农抑商③法律严酷④在一定程度上剥削严重A.①②③B.②④C.③④D.①②③④7.北魏孝文帝改革直接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改革措施是①俸禄制②均田制③三长制④租调制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②④8.北魏孝文帝改革政策之所以能够实施,是因为①它适应了当时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力②得到鲜卑贵族的广泛支持③孝文帝个人改革的态度坚决④广大北方人民支持政府改革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9.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为改革的深入进行提供条件的是A.整顿吏治B.推行均田制C.迁都洛阳D.提倡与汉族通婚10.北魏孝文帝改革作用显著,下列说法不符合这一观点的是A.有利于封建化B.有利于民族融合C.有利于统一黄河流域D.有利于对外贸易发展11. 北宋初的政治改革最终形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这从反面证明了A.分权、强兵弊端无穷B.政治改革要注意精兵简政C.加强中央集权弊大于利D.机构改革要量财力而行12.王安石设想其变法的理财方针是“民不加赋而国用饶”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有①清查逃避土地税的“隐田”②向享有特权的官僚地主征收免役钱③农户按户等的高下出资兴修水利④向农民贷款,收取较低的利息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13.王安石在讲学时,曾经给学生出了一道问题:“异时多兵矣,而不以兵多故费财;今民之壮者多去而为兵,而租赋尽于粮饷,然亦不足于兵。
江苏省苏州市某校2020-2021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有答案)
江苏省苏州市某校2020-2021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一、单选题1. 某古代文明具有如下典型特征:①有自己的文字体系,②以灌溉农业为基础的经济,③有迄今所知的第一部成文法典,④在文学方面成就突出。
该文明是()A.古埃及文明B.古罗马文明C.古希腊文明D.两河流域文明2. 中世纪以来的英国乡村惯例,穷人可以捡拾贵族庄园收割后土地上遗落的麦穗,贵族不得反对,富人则无此权利。
许多穷人赖拾穗为生。
但到了18世纪末,高等民事法院应农场主的诉讼,否定了拾穗的合法性。
这一变化()A.强化对私有产权的保护B.不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C.体现资产阶级统治的残酷性D.反映了英国社会道德的沦丧3. 中世纪人们普遍谴责谋利的行为,教会禁止放贷取利,认为这是“一个在上帝看来可恶可厌的罪恶”。
但到了16世纪,人们已经承认“温和的、可以接受的高利贷行为”。
人们观念的改变源于()A.商品货币关系发展B.宗教改革的影响C.地理大发现的推动D.商业革命的需要4. 有学者指出:作为对人类最重要献礼之一的马铃薯,最初其实是颇低贱的食物,根本不受投资者青睐。
一系列的战争、饥荒替马铃薯打入欧洲,打开了一个更大更长久的开口。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①马铃薯原产于美洲②马铃薯由葡萄牙人带回欧洲③马铃薯的“发现”得益于新航路的开辟④马铃薯等作物的传播一定意义上也是一次文明的链接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 “图说历史”是解读历史的一种方式。
下图地图中白色区域的不断扩大,反应了()A.天主教的传播B.西方人眼中的世界C.罗马帝国的扩张D.“日不落帝国”形成6. 下图取材于欧洲画家斯泰达努斯的画作《新发现》(NOVAREPERTA)。
图中所描绘的新发现()A.有助于罗马帝国的海外扩张B.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C.宣告了人文主义思想的诞生D.标志着英国海上霸权的确立7. 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远洋航行,甩开了横亘东西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开辟了欧洲与亚洲贸易交通的新通道,终结了欧洲与东方陆路隔绝的状态。
名校卷 天津市耀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含解析)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清末官僚政治的变化,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据材料可知,晚清捐纳的官员中大多数有商业背景,熟悉洋务,这些官员与传统官员有很大的不同,有些人后来主张建立民主政治、反对君主专制,因此,清末捐纳制度的实施在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的政治近代化,故选B项;清末科举制度被废除的主要原因是其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而不是因为捐纳制度的推行,故排除A项;清朝推行捐纳制度主要是为了解决清朝的财政困难,不属于自救运动,故排除C项;清朝推行捐纳制度确实是为了解决财政危机,但并不表明捐纳制度的推行就解决了财政危机,故排除B项。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近镇人家多业机杆,间有业田者……”可知,清朝前期濮院镇农家的经营重心从农业转移到手工业,且把农田耕作看作副业,因忙于手工业而无暇顾及,不得不雇佣邻近的石门、桐乡农民来种“跨脚田”,C项正确;濮院镇农民雇佣邻近的石门、桐乡农民来种“跨脚田”,说明当时确实存在雇佣关系,但仅凭材料信息不能得出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这一结论,排除A项;材料中“人地矛盾”严重是指石(门)(桐)乡邑界,濮院镇没有体现这一现象,排除B项;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排除D项。故选C项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变,顾炎武经世致用的思想符合当时时代和学术的需要,因此晚清顾炎武地位的提升,故C项正确;材料“清初顾炎武名号并不高”说明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士大夫的文化品位,故B项排除;“博极群书,精于考证”“清初顾炎武名号并不高”说明D项错误。
【详解】依据题干“依照旧时粮册征收田赋”可知反映了太平天国采取比较务实的政策,以确保太平天国的财政收入,C项正确题;《天朝田亩制度》虽然没有真正实施,但题干并没有反映太平天国已明确废除《天朝田亩制度》,排除A项;题干反映了太平天国的政策相对务实,而非对基层治理力不从心,排除B项;依据题干“士农畏其虎势,无不输钱完纳”可知反映了太平天国的这一政策得到了贯彻执行,并没有反映下层民众对新制度的抵制,排除D项。故选C项。
2021届西藏山南二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山南二高2020—2021学年高三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历史一、选择题1. 西周的刑法中规定有不孝、不悌、不睦、不敬祖等许多犯罪种类,这些犯罪行为被视为罪大恶极。
这反映了西周A. 宗法关系和政治密切结合B. 宗法制度趋向瓦解C. 血缘关系决定宗法等级D. 血缘纽带已被打破【答案】A【解析】【详解】“不孝、不悌、不睦、不敬祖”体现的是宗族内部关系,西周刑法中将此类犯罪作为罪大恶极的罪行,说明当时对宗法关系极为重视,即宗法关系和政治密切结合,A正确;B不符合史实,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度逐渐瓦解,排除;血缘关系是宗法制度的纽带,但不能决定宗法关系的等级关系,排除C;西周刑法强调宗族关系,说明重视血缘关系,排除D。
2. 春秋时期开始有“县、郡”名称,原指直属于国君的土地。
楚国灭国很多,曾把县分封给功臣贵族,后来改为重要地区都掌握在国君手里,其他地区的贵族、功臣封地也逐渐由永远世袭改为两代以后就收归国家。
材料说明楚国A. 逐渐走向中央集权B. 率先废除了分封制C. 最早实行了郡县制D. 具备了称雄的实力【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信息,楚国曾把县分封给功臣贵族,后把重要地区掌握在国君手里,且贵族功臣封地也逐渐收回,这说明楚国逐渐废除分封制,加强对地方的掌控,逐渐走向中央集权,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楚国是第一个废除分封制的,故B项错误;材料中县最早作为封地分封给功臣贵族,说明并没有推行郡县制,秦朝时才真正确立郡县制,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体现楚国的国力,D选项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背景3. 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郡。
某同学在考评秦朝设郡的具体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A. 《汉书》的记载B. 民间的传说C. 史家的研究论文D. 秦简的记载【答案】D 【解析】【详解】最能证明历史的真伪性的史料应该是当时历史时期的资料,秦简是秦朝时期记录事情的载体,为第一手史料,所以是研究秦朝历史最直接可信的证据,故选D;ABC均为二手史料,不是最可信的的史料,排除。
2021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为 100 分钟) 出卷人:党军红试卷说明:本试卷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第Ⅰ卷选择题(共54分,每题1.5分)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指出:“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
”其中“天定”的是( )A.殷周成败 B.嫡庶亲疏 C.分封远近 D.爵位高低2、军机处最主要的职掌是所谓的“承旨书谕”,上谕下发有“明发”和“廷寄”两种。
明发上谕指交内阁发抄,宣示天下的谕旨;廷寄上谕是由军机大臣直接密寄具奏人的谕旨,需封入信函,交兵部加封,加急传递。
这表明( )A.军机处成为内阁的上级机构 B.军机处直接参与机要政务的决策C.“廷寄”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管 D.“廷寄”减少了中央决策的失误3、罗马法规定,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自然人必须具有人格,即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
人格由自由权、市民权和家庭权三种身份权构成。
罗马法规定,只有同时具备上述三种身份权的人,才能在法律上享有完全的权利能力,才属于具备完整人格的人。
罗马法的此项规定( )A.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提供了理论武器B.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法律形式C.为资产阶级的民权理论提供了思想渊源D.为资产阶级国家的法律体系树立了楷模4、《英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的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
”这种革命性主要表现为( )A. 国家权力的重心决定性地自国王转至议会B.推翻了封建专制王权,建立了议会制共和国C.实现了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全面转变D.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5、美国1787年宪法以分权与制衡为出发点,确立了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
这种分权制衡的机制体现在( )①各州和联邦政府之间②联邦政府的立法、行政、司法之间③国会参众两院之间④总统与内阁之间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6、鸦片战争后,钦差大臣耆英认为英国人“以通商为性命,准其贸易则恭顺如常,绝其贸易则骄骞难制,故自明至今,羁縻夷人皆借通商为饵”。
安徽省桐城十中2021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桐城十中2021届高三其次次月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商朝的王位继承,自其次代以下,以兄终弟及为主,王子无嫡庶之分,皆有继位的资格,至无弟可传,然后传子。
这一继承制度()A.与分封制互为表里B..易导致权力纷争C.有利于社会稳定D.使政权趋向严密2.科举制自隋朝实行至清末(1905年)废除,历经一千多年,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下列关于科举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实行加强了中心集权B.北宋时期大规模科举取士是重文轻武政策的重要体现C.明清时期八股取士禁锢了学问分子的思想D.清末废科举得到当时学问分子的全都拥护3.与下面两幅地图相对应的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朝代是()A.秦、西汉B.唐、元C.西汉、元 D 秦、元4.《宋书》卷九十四载:“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中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
因此相沿,遂为成法,自魏至晋,莫之能改。
”材料说明九品中正制()A.是士族地主垄断政权的工具B.选官用人只留意门第出身C.能依据人才优劣确定品第D.促进了社会的公正和公正5.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大,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岂得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此语针对的是()A.宰相专权乱政B.君主决策闭塞C.分裂势力坐大D.百司效率低下6.康熙曾创行密折制度,经常指令一些亲近大臣、内务府出差官员如织造曹寅、李煦等人,刺探绅民动向,查访某些官员的言行,留意所在地区雨水、米价,用折子随时隐秘奏闻。
这些状况说明密折制度() A.提高了中心政府的行政效率B.为皇帝决策供应了信息来源C.制约了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D.为巩固统一国家供应了条件7.“权耙扫帚扬场掀,碌碡簸箕使牛鞭;筛子抬筐麻袋囤,胶轮条筐和车绊……锄镰锨镢样样有,各种农具要健全。
2021年高三第三次月考试题历史(普通班)缺答案
2021年高三第三次月考试题历史(普通班)缺答案注意:1、本试题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6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小题,60分)1.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A.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B.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严重削弱C.社会主义越出一国的范围,形成一个世界体系D.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2.1961年9月,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说:“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
”这番话反映了A.两大阵营开始对立B.多极化世界格局开始形成C.不结盟运动正在兴起D.冷战局面开始出现3.《奥巴马执政百日》一文对中美关系的概述:美国是中国之民国立宪的榜样、二战抗日的盟军、朝鲜战争的对手、七十年代制衡苏联的新盟友、改革开放的模仿对象,九十年代制裁中国的牵头人.世贸组织的介绍者,台湾现状的维持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总统制②朝鲜战争是冷战背景下的局部“热战”③制衡苏联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重要因素④美国的干涉是中国分裂的重要国际因素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4.1949年,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指出:“在今日的欧洲,世仇完全不合时宜了,我决心使德法关系成为我政策的核心。
”这番话强调A.德法应吸取多次战争的教训B.德法联盟是避免战争的有效途径C.德法关系决定欧洲的形势D.德法和好是时代的需要5.美国著名国际问题专家布热津斯基在他的《大棋局》中说道:“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格局开始出现。
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两极格局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在发展。
”当时冲击世界两极格局的新力量是①西欧的联合②日本的重新崛起③不结盟运动的兴起④国际恐怖主义势力猖獗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6.日本外务省次官粟山尚一在《动荡的90年代与日本外交的新展开》中写道:“当今世界20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美欧各占5万亿美元,日本为3万亿美元……这也是共同分担国际责任的结构比例,要建立国际新秩序,就离不开5:5:3的合作”。
2021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21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命题、制卷:向拥军 2015年10月22日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答题卡交回,试卷由自己保存研习。
第I卷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读史举要》中说“他们一部分是从旧贵族下降而来,大部分则由庶人上升而成。
他们走公室、跑私门,不狩不猎,不工不商,靠知识糊口于四方,纷纷要求参加政治活动。
此外,还有以当兵为职业的‘武士’,又有所谓‘隐士’和‘任侠’之士。
”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A.士是分封制下的血缘世袭的统治阶层B.士是各阶层的分化集结而派生出的一个知识分子阶层C.士的出现不利于经济的发展D.士的形成标志着早期血缘政治制度的瓦解2. 如下图是西汉初年实行的地方管理制度。
这一体制A.吸取前朝教训,否定了秦的郡县制度B.吸取前朝教训,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一致,巩固了刘姓王朝统治D.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背离,容易造成了地方割据势力3.柏扬在《中国人史纲》中说“三省职掌的划分,十分有趣,却也非常无聊,它只不过是皇权一权的琐碎分配。
实质上中书省只是皇帝私人的秘书室,门下省只是皇帝私人的收发室。
只有尚书省有其存在的价值,但没有象国会之类或象罗马元老院之类会议性质的制衡机构。
”这说明A.三省体制不利于提高中央集权制度的职能B.三省体制不能真正地制约皇权C.三省体制分工不明确,职责不明,权力不清D.三省体制使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4.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资金广泛的流通、企业在所有人之外雇佣经理、技术上的全面合作三个条件一经展开,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把它们向历史里退化的推回去。
2021届金太阳河北高三3月联考历史试卷及答案3.27-2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高三3月月考历史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左传》中记载周武王分封天下,封了兄弟十五国和同姓四十国;《荀子》中记载周公分封的全部七十一国中,同姓国就占了五十三国。
下列评述符合这两则记载的一项是①分封的目的在于拓展疆土,护卫宗周②反映了宗法制与分封制关系密切③指出了血缘纽带在周初政治中的作用④周初两次分封都是以同姓分封为主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2. 依据以下图片,能够直接说明的是新石器时期石犁战国铁犁铁冠汉代牛耕画像石A.播种方式的变革 B.土地私有的确立 C.农耕文明的演变 D.精耕细作的形成3. 隆兴元年,朱熹对宋孝宗进言:“陛下虽有生知之性,高世之行,而未尝随事以观理,即理以应事。
是以举措之间动涉疑贰,听纳之际未免蔽欺,平治之效所以未著。
”下列与其认识论思想一致的是A、“大学之道在乎格物以致其知”B、“存天理,灭人欲”C、“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D、“学者须先立志”4.1845年,御史刘良驹奏称:“银价之昂未有甚于今日者,京中纹银每两易制钱乃二千文,外省则每两易制钱二千二三百文不等”,而且“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
“其势日就增加”的原因主要是A.因鸦片走私白银开始出现外流B.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中国即将进入半殖民地社会D.中国自然经济面临着解体的危机5. 孙中山曾评价太平天国:“满清窃国二百余年,明遗老之流风余韵,荡然无存,士大夫又久处异族笼络之下,习与相忘,廉耻道丧,莫此为甚,虽罗、曾(国藩)、刘、郭号称学者,终不明春秋大义,日陷于以汉攻汉之策,太平天国遂底于亡。
岂天未厌胡运乎?抑汉子孙不肖欤?其当时战略失宜有致之欤?”其评价凸显了A.满汉矛盾,春秋大义B.惋惜失败,指责曾国藩C.怜惜明朝,分析得失D.理性分析,战略失误6. 1912年9月8日,《申报》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
”对此理解较为准确的是A.20世纪初中国服饰种类繁多,应有尽有,体现经济繁盛B.辛亥革命导致中国人失去了价值评判标准,着装杂乱C.当时中国服饰最流行的是中山装,上海等地有西装D.推翻旧政权解除各种枷锁,从穿着可见民众获得自由7.“中国共产党愿当此时机,向全国同胞提出我们奋斗之总的目标……争取中华民族之独立自由与解放。
首先须切实地迅速地准备与发动民族革命抗战,以收复失地和恢复领土主权之完整。
”中国共产党提出上述奋斗目标,是为了A.团结各阶层力量推翻北洋军阀统治B.实现民族团结抗击日本侵略C.实现民族团结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D.团结各阶层力量反对蒋介石8. 《新华日报》曾发表毛泽东的讲话:“中国人民的面前现在有困难,将来还会有很多困难,但是中国人民不怕困难,国共两党与各党各派团结一致不怕困难,不管困难有多大,在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方针下,在蒋主席领导下,彻底实现三民主义的方针下,一切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
”这段讲话最可能发表于A.国民大革命时期B.西安事变之后C.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际D.抗日战争胜利后9、1985年邓小平接见外宾时说:“我们的经济改革,概括一点说,就是对内搞活,对外开放。
对内搞活,也是对内开放,通过开放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
”其中,对内开放是指A.改变生产关系,发展生产力B.解除对国内经济的控制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0. 右图是1979~1991年我国对日贸易(单位:百万美元)示意图,导致对日贸易变化的主要因素有(据徐中约教授所著的《中国近代史:1600~xx,中国的奋斗》)①中日关系正常化的推动②中国对外开放引进技术③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发展到城市④中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②11. 智者学派是公元前5~前4世纪希腊的一批收徒取酬的职业教师的统称。
他们以雅典为中心,周游希腊各地,对青年进行修辞、论辩和演说等知识技能的训练,教授参政治国、处理公共事务的本领。
由此可见公元前5~前4世纪的希腊A、诸侯割据,城邦民主制发达B、社会剧变,政治派别众多C、思想自由,人文色彩很浓厚D、中央集权,重视思想统一12. 某学者写道:“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是外部力量的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
……拿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
”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A.世界市场的形成 B.殖民争霸战争的失败C.贸易通道的改变 D.西班牙、葡萄牙的竞争13. 独立之初的美国名义上是一个国家,但实际上是13个州的松散联盟。
华盛顿曾比喻邦联就如同当时美国是“用沙子扭成的绳子”。
华盛顿这样的比喻主要是针对A.独立初的各邦联出现不团结、常内讧的现象B.邦联政府是有名无实的空架子,缺乏统治各州的法律C.基础独立后存在南方奴隶制经济和北方资本主义经济两种类型D.《独立宣言》本身就是以13州的名义发布的,而非邦联14.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要确切认识西方的历史或非西方的历史,没有一个包括这两者的全球性观点是不行的;只有运用全球性观点,才能了解各民族在各时代中相互影响的程度,以及这种相互影响对决定人类历史所起的重大作用。
”与这一观点不.一致的评析是A.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从分割到密切联系B.活字印刷术促进宋代文化发展C.工业革命的新技术在世界各地传播D.西方民主思想影响中国近代化进程15. 罗斯福新政中,为建立社会保障体系,通过了一系列法律,如《社会保险法》、《全国劳工关系法》、《公用事业法》、《公平劳动法》、《税收法》等法规,同时推动工会建设。
其价值在于A.确定法治为社会发展的基石B.使自己的政策通过立法得以长期推行C.稳定资本主义,遏制社会主义D.为保障国民生存权转变政府职能16. 有学者这样评析马歇尔计划:美国政府为了石油公司的利益,努力迫使欧洲经济从以煤为基础转变为以石油为基础,这样就可使煤碳资源丰富而缺石油的欧洲国家将更多地依赖于美国。
这说明马歇尔计划A、改变了能源结构B、以援助来控制西欧经济C、以控制石油为核心D、恢复和发展了西欧经济17. 赫鲁晓夫曾说:“自行编制计划的制度,对于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来说是争取巩固集体农庄经济的强有力手段。
他能够从单位面积上获得最高产量出发进行安排。
”这一“制度”的出台说明A.赫鲁晓夫希望调动农庄的积极性B.当时的农业生产趋于停滞C.赫鲁晓夫依然迷信斯大林的经济体制D.当时的农业政策脱离实际18. 人类有史以来经历了两次革命,第一次是瓦特改良蒸汽机的问世增加了人类的臂力,第二次是电子计算机的问世伸展了人类的脑力,使人类拥有了无穷的智慧和力量,下列有关这两次革命的说法错误的是A.电子计算机能够取代人脑拓展智慧B.科学与技术越来越紧密结合为一体C.人类在动力、能源等问题上不断创新D.动力时代和信息时代缩短了世界的距离19. 德法是西欧的两个大国,普法战争埋下了相互仇恨的种子,又经过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民间矛盾与仇恨并存。
然而,20世纪中期以后却走向合作。
两国最终走向合作说明了A.国际形势是影响其关系走向的重要因素B.区域集团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C.意识形态相同的国家最终会达成谅解D.大国竞争主要是综合国力的竞争20. 2011年9月24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公布一项研究结果:中微子以比光速还快的速度运行。
而据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光速是宇宙速度的极限,没有任何物质可以超越光速。
“科学理论的发展往往并不意味着新理论摧毁旧理论,而是限制和缩小旧理论的作用范围,把旧理论作为新理论的某种特例包含在其中。
”下列选项最能说明此观点的是A.神创论与进化论B.经典力学与相对论C.经典力学与量子论D.相对论与量子论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满分60分,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
其中第21题~第23题为必做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24题为选做题,包括A、B、C、D四小题,请选定其中两小题,并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若多做,则按作答的前两小题评分。
21、(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对于建筑与政治的关系有很多说法,如建筑是政治理念的纪念碑;政治文化融合在各类建筑风格之中;政治权力的样子总会在人们的生活中体现出来。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据《周礼》,周代王侯都城的大小、高度都有等级差别;堂的高度和面积,门的重数,宗庙的室数都逐级递降。
只有天子、诸侯宫室的外门可建成城门状,天子宫室门外建一对阙,诸侯宫室门内可建一单阙;天子宫室的影壁建在门外,诸侯宫室的影壁建在门内;大夫、士只能用帘帷,不能建影壁。
——北大未名网站材料二:明清故宫建于北京城的中央,以南北为中轴线,坐北朝南,皇城外又有北京城,层层包围,显示了严谨规范的风格。
明清故宫古希腊雅典卫城材料三:雅典卫城是古希腊公民集会的场所,被设计成半圆形的砖石建筑,并且是能够容纳几千人的剧院式结构,目的在于确保每一个参加者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见其他出席的人。
(1)依据材料一,指出周代建筑的主要特点。
(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特点出现的主要原因。
(3分)(2)依据材料二,说明故宫体现怎样的政治风格?(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材料一到材料二,古代中国建筑所体现的政治制度发生了哪些变化?(3分)(3)比较材料一、二和材料三,说明其反映的政治制度有何不同?(4分)22. (14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
……除了法律以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我不同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愿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伏尔泰语录》材料二: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
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机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互相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材料三: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
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
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
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
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
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各受法律制裁各方面的平等。
政府官员只是人民委派的工作人员,不享有主权。
随着政府职位诱惑力的加大,人民应采取更有力的监督手段。
人们在行使自由权时,绝不允许损害他人的自由,否则他自身也就不自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