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叙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叙事

平移和旋转是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现象;如拉抽屉、国旗的徐徐上升、螺旋桨、风车的旋转等.孩子的脑海中储存着大量的平移和旋转的具体表象.如何将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对平移和旋转两种不同运动方式的理性认识?

课的导入是动态出示学生喜闻乐见、亲身经历过的游乐项目:小火车、观缆车、摩天轮、大风车、滑梯、转椅.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在学生认识了平移和旋转现象之后.我又启发学生寻找生活的平移和旋转现象.如:司机开车转动方向盘师旋转;开抽屉是平移;拉拉锁是平移;直升飞机的螺旋桨是旋转;钟表上的针在旋转等.巧妙的拉进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了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在教学中尽可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创设情境.让学生学习结合实际.在教平移和旋转的教学中教师需要直观的演示,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拿一个身边的实例让学生充分感知平移、旋转的现象。“平移与旋转”中升旗、房子的平移等等.使学生感受到平移、旋转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

在动手操作中.认识平移、旋转.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在课程安排中不仅使学生加深体验图形变换的特征.提高动手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创新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旋转是一个教学难点.学生在学习顺时针和逆时针的旋转方向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利用直观演示让学生获得新知。教学中要求我们老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学习素材.把学生带到生活中去感悟数学、体验数学、做数学。实际教学中.老师还借助推拉窗户和拉窗帘的对比.帮助学生理解了平移是物体整体的移动.平移过程中.物体的形状、方向都不发生变化。

判断图形在方格纸上开始位置至终止位置间的平移格数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学生常常为认为两个图形中间空了几格.就是平移了几格。新课程指出: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对于数一个图形平移的格数.学生是很难想到只要去数某个部分移动的格数就可以了。因此.教学中.将问题情境化.童趣化.很自然的把学生的注意引向了点的移动。通过两个点平移的距离相等.启发到船上所有的点平移的距离相等。发现:看一个图形移动多少格.只需看某个点移动了多少格。

《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的教学叙事

《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过“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学习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学生已经懂得了相同数位才能相加减的道理.可以说这部分内容不是很难。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教学《整百、整千数学加减法》这节课.我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把获得新知的过程交给学生自己.整节课的设计体现了以学生自主探索活动为主线的思路.注意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例如.我先通过课件演示创设“爷爷家新添了彩电和冰箱.请你们帮爷爷算一算一共花了多少元?”爷爷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再让学生交流、介绍自

己的算法.归纳几种不能的算法.比较方法的优劣.让学生挑选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进行口算。

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时.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识规律.创设学生熟悉的教学情境.鼓励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积极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例12时.通过老师给母亲买了一件衬衣80元.一条裤子50元的情境.给出数据.让学生根据所提供的数据.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这一部分的内容.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引导学生采用类比和推理的方式自己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特别关注学生自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的探索.并切实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开放性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激发了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创设出了一个轻松.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

针对该部分教容易的内容.我在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实践的活动过程.注意问题的探索性.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探索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展现学生的思维方法。在课堂教学中也及时注重了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并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随堂练习中.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整百整千的计算.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万以内数的近似数》的教学叙事

近似数的学习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体验。但近似数在生

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这一内容的教学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因而在教学中.教

师应更多地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去猜测和交流.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它的

含义和作用。

教材没有给出近似数的概念.而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情境.通过对比两个人对

参赛人数的不同看法【即准确人数与近似人数】.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含义.体

会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中结合实际认识万以内数的近似数的相关知识.以及让学生估计一些物品的数量.展示用数来表达、交流的有关内容等.以便于使学生逐步建立数感。

由于现阶段不宜给学生教“四舍五入”法.因而让学生把准确数改写成近似数.

学生往往出现估计离谱的现象。因而.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明白.虽然一个数的近似数有很多个.但最恰当的答案应该是那个更接近准确数且更容易记住的数。要引导学生多结合实际情境.得出易学易记的方法就是对那些不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我们要把它看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就方便多了。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在教学中.教师不要越俎代庖.应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准确数与近似数的特点.在小组内合作探究.充分交流.鼓励他们自己去发现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让学生在比较中体验。比较是常用

的一种数学思考方法。通过比较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便于抽取出事物普

遍存在的规律、区分出个体独有的特征。只有经历这样的过程.让学生把自己个性化的想法说出来.才能使直观感受到的经验得以提升.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