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中西方婚姻文化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婚姻领域中西方的差异

摘要

由于中西方文化历史的不同,导致了中西方在婚姻、婚俗上产生了一系列明显的差异,本文主要介绍和比较中西方在婚姻方面的差异,并对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以阐述和说明中西方各具独特的婚姻文化

关键词

婚姻;差异;中西方文化

引言

婚姻是人生大事,人们通过婚姻形成各自的家庭和家族,同时也构成了国家的基本单位。而世界上各国,各民族的婚姻文化千差万别,各自包含了其独特文化内涵,同时也就形成了不同的习俗。但婚姻却都具有一个相对统一的内在意义:一是使男女的结合取得社会的承认,二是体现人们对新婚夫妇的美好的祝愿。这说明婚姻礼仪是婚姻的社会性决定的,其作用和意义是客观存在的。

正文

中西方的婚姻文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婚姻观的差异

中国的婚姻观念

一是表现在子女对婚姻的选择和决定权由于受到父母的很大的干涉,其婚姻观实则更多地受到父母的影响。因为中国过去有家族社会的传统,为了让男性家庭的血统得到继承,传宗接代,理所当然,婚姻也就是关系着这个家族的事情。这同样也意味着子女婚姻也是父母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所以子女在选择结婚对象时父母也理所当然地拥有选择和决定权,也因此父母会认为子女的单身情况是自己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分析其原因,我认为可能是源于中国的父系社会,中国世袭是以男子算的,女子出嫁后也就是出家,进入另外一个家族。如果到娶进的媳妇要能融入新的家族,处理婆媳、妯娌等众多的关系,就算是一个不错的儿媳妇,而好的儿媳妇不仅是儿子的福气,也能为整个家添光添彩。所以说选择子女的婚姻关系到整个家族的兴旺和光辉,父母也必然拥有对子女婚姻的选择和决定权,尤其是男方的家族,而女方因加入外族,其选择的慎重性也就相对要弱许多。

二是由于在关系作为重要资源的社会里,婚姻能有效扩充资源,因此人们把婚姻作为扩大交际、壮大家族实力的一种手段。这是由于家族的交往范围毕竟有限,而婚姻可以连接两方的家庭,能有效地扩充关系和资源,所以也就有了西汉朝廷为了拉拢匈奴把王昭君远嫁。这样的婚姻观尤其体现在很多的家庭都希望与拥有很多社会资源(有权、有钱)的家族建立婚姻关系中。实际上在这样的婚姻观作用下,婚姻只是工具,以求通过其获得更多的资源(更高的社会地位,更好的生活环境等)。但这种婚姻观必然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夫妻感情的问题。因为这样的婚姻不是建立在感情的基础上的,所以双方在结婚的时候其双方必然会不那么的亲密,带有很大的陌生感。如果婚后夫妻感情能磨合得很好,那么这种夫妻关系和两个家族将能上升到情感性的关系上来,否则不能转化上升到此程度的话,这也必将只能是一桩痛苦的婚姻结局。

西方的婚姻观念

西方人的婚姻观与中国人的婚姻观有着极大的不同。因为他们认为:婚姻纯属个人私事,任何人不能干涉;同时婚姻不属于道德问题。一个人有权选择和他/她最喜欢的人生活在一起,一旦发现现有的婚姻是一个错误,他/她有权作第二次选择。如果夫妇一方爱上了第三者,任何一方都不会受谴责。在他们看来:强迫两个不相爱的人生活在一起是残忍的。西方式的的婚姻观,在建立家庭之前后,都始终讲究一个“情”字,有“情”便合在一起,无“情”便分开。西方重视个人的社会,他们家是短暂性的抚育社群,子女到能自立的时候,就另立门户建立自己的生育社群。为什么他们是这样的文化呢?这也许可以从《圣经》中寻得些线索,西方社会主要信奉的是《圣经新约》,圣经耶和华是上帝的儿子来到人间,他本人没有父亲,是童贞女玛丽亚所生,他不需要家族负担和责任,所以他告诉众人:我是来让你们众人分离的,远离你的父母兄弟姐妹,你包括你的父母兄弟姐妹都是神的子女,只能信奉主耶稣,在主的过度里大家都是平等的。也许因为这样的文化传统,基督教社会的婚姻建立的情感性关系,不同于中国婚姻的工具性关系。

二、生活中夫妻关系上的差异

1.在传统的中国婚姻中,丈夫往往在婚姻中处于主导地位,而妻子则是处于从属地位。这种婚姻结构是由于传统的文化分工造成的,即“男主外、女主内”的文化分工。丈夫是一家之主,是全家的顶梁柱,承担着家庭生活的主要经济责任;而妻子的任务是管理家务,侍奉公婆,相夫教子,“男子无妻家无主,女人无夫房无梁”。而现代的中国社会,男女在婚姻中的地位差距不似以前那么悬殊。但对于社会中出现的极为个别的全职丈夫的情况,大家总是投以鄙视的目光,认为男人围着锅台转是很没骨气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自古以来的父系社会思想观念的影响。

2.西方人则认为婚姻中的男女应是一种平等的关系——西方社会中,妻子和丈夫均可在外谋职,共同承担家庭的经济责任。家中的大小事情均由夫妻二人共同商定。对于纷繁的家务琐事,夫妻也共同承担,如果去西方人家里做客,便不难发现,男士下厨房是常有的事儿,他们的手艺可能比妻子还要好。而社会上并不会认为这是一种羞耻、不荣耀的事情。另外,对于照顾孩子的责任,双方也要共同分担,女子无需为照顾孩子而放弃自己的职业角色,丈夫也需承担抚养教育孩子的责任,夫妇同时承担双亲身份,不再有父、母在与子女关系中角色的分担和隔离。究其原因,这种平等的婚姻关系是受到社会变革和转型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从西方工业革命以来,工业社会对劳动力需求的增长促使妇女进入劳动力市场。妇女投身到家庭以外越来越多的领域参加工作、参与交往.由于重新获得为家庭做出经济贡献的机会,妇女们自然要求自身地位的相应提高。因此,轰轰烈烈的妇女解放运动在西方社会遍布起来。这些女权运动提出了“男女平等,妇女解放”的纲领,要求妇女在社会中与家庭里取得与男子同等的地位,使妇女从传统的习惯、观念和价值观中解脱出来,实现真正的平等。

三、婚姻礼仪上的差异

中国的婚礼礼仪

自古以来,我国婚姻礼仪都遵循着周代即确立的“六礼”,即“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六种从议婚至完婚过程中的仪式和礼节。虽然各地的婚俗不尽相同,但其演化趋势都是由繁到简。近现代以来,我国的婚姻礼仪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纳彩:又称之为提亲,是六礼之首,男方属意女方时,男家乡女家求婚,请媒人做媒,待女家同意后,再收男家送来的订婚礼物,称之为纳彩

2、问名:就是男方探问女子的姓名和生日时辰,以卜吉兆,即所说的“合八字”。问名的目的有;一是防止同姓近亲结婚,二是利用问来的生辰年月日,占卜当事人的婚姻是否适宜。

3、纳吉:即问名后,若卜得吉兆,男女双方八字合得来,没有相冲,男方就派媒人送薄礼到女方家,告知女方议婚可以进行,称之纳吉。通常在婚礼前一个月举行。男家择定良辰吉日,携备三牲酒礼至女家,正式奉上聘书。

4、纳征:即正式送上聘礼,男方送上礼金,礼饼,礼物及祭品等到女家,又称过大礼,只是定亲程序中最隆重的仪式,约在婚前15至20天进行。南家择定良辰节日,携带礼金和许多礼品到女家。(在对偶婚制时期,聘礼是新郎对女方表示好意或尊重的赠物,表现出男子能承担家庭和社会责任)

5、请期:就是男家请算命先生择日,确定娶亲吉日后,即派人告知女家,征求女家意见,又称“乞日”或“择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