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材料论述题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南北大运河的开凿,使中国的东南沿海,从钱塘江到长江、淮河、黄河及海河等五大水系,连成一片。大运河如同一条纽带,连通了五大水系,实际上就是把长江中下游平原和黄淮平原及华北大平原,也就是整个中国最为富饶的中心地区,都串联起来,使中国大地形成一个自然整体,也就自然使中国的东南沿海及江、浙等经济物产繁富地区和广阔的中原地带,成为一个经济、文化整体,组成中华国家的经济重心;而由这一经济重心地带,向中华大地的东南和西北各地域辐射,遂使中国成为屹立在世界东方的泱泱大国,除了宋、金有过短暂的对峙之外,中华大地从此再也没有出现过分裂的局面。
(1)南北大运河开凿的目的是什么?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1)加强对南方地区的政治控制,便利江南粮食、布帛的北运
(2)观点:南北大运河的开凿加强了中国南北之间的联系/ 南北大运河是联系中国南北的纽带论述:南北大运河的开凿,联结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把中国的东南沿海和中原地带联结成为一个经济、文化整体(材料摘抄),对巩固统一有积极作用。大运河沟通了南北交通,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科举制经宋明两代不断完善,逐渐定型,日趋规范。通过这项制度,不仅满足了王朝政治的人才需求,而且极大激励了士大夫阶层的情绪、向心力。据不完全统计,在实行科举制的一千三百多年中,进士总数接近十万人,举人、秀才以百万计。事实证明,在分
数面前人人平等的科举考试,极大增加了社会的流动性,“朝为田中郎,暮登天子堂”,十万进士、百万举人,相当一部分来自社会底层。这是那个时代的社会公正。
科举体制为唐宋以来输送了大批名臣能相、国之栋梁。至少从宋代以后,中国政治基本上就是文人而非武人的舞台,士大夫阶层的重要职业就是通过科举考试,进入政治,掌控政治。所谓中国社会的“超稳定”结构,十八世纪之前西方人对中国政治秩序的赞美,主要的都是因为科举制为输送了取之不尽的有教养有学识的人才。
——摘自马勇《科举: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2016-09-08 国家人文历史
(1)科举制创立于什么时候?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1)隋朝
(2)观点:科举制的创立是历史的进步。
论述:隋朝创立的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科举取士依据考试成绩,普通士
人不受门第限制,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极大激励了士大夫阶层的积极性(材料摘抄),使中央政府得以网罗天下人才,扩大了政治统治的基础,选官权力收归中央,地方上的门阀势力受到抑制,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3、弗兰西斯培根曾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方
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由此又产生了无数变化,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
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到:“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的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
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1 )指南针是什么朝代发明的?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1)北宋
(2)观点: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中国的科技发明促进欧洲社会的发展)
论述: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发明后,先后传播到世界各地。印刷术变成欧洲新教的工具(材料摘抄);指南针为后来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火药为新兴的资产阶级打败封建贵族起了重要作用,推动了欧洲的社会变革。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4、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是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贞观三年,他从长安出发向西去,基本上都是在单独行走。当他走到沙漠边缘时,有人劝他不要单身进入沙漠,但他已经下定决心,他绝不半途退缩。此人凭借坚强的毅力,艰难前进,经过无数艰难险阻,他终于到达天竺,到处拜访高僧大师学习佛经。后来开始讲经说法,成为天竺水平最高的佛学家。但他放下了所有的荣誉,携带大量的佛
教经典踏上返唐之路,后居长安讲解佛学,并将自己西行所见所闻100 多个国家的风土人情、人文历史撰成一书,成为现在研究古代西域、印度的重要资料。他的足迹遍布印度,但是影响却是全世界的,他的思想与精神如今已是中国、亚洲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1)材料中的这位“伟大僧人”西行的目的是什么?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1)求取真经
(2)观点:玄奘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玄奘西行促进中印文化交流)论述:玄奘历经千辛万苦取得真经并回到祖国(历时十余年,跋涉五万余里,取得
657 部佛教经典回国),在长安专心译经和讲学,对佛教文化在中国的广泛传播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其撰写的《大唐西域记》一书,(记载了古代中亚、南亚的历史、文化、地理的重要资料,成为当今世界研究古代中亚、南亚的重要史料)促进中印文化交流。
5、按照唐代的规定,二十一岁为男丁,需为政府服役。但太宗却下旨征满十八岁未成丁的男子入伍。当时魏征对皇帝这一诏书总是抗拒,顶着不办。于是太宗召魏征上殿质问。
魏征严肃的说:“臣听说,竭泽而渔,不是得不到鱼,而是明年就没有鱼了;焚林打猎,不是抓不到野兽,而是明年就无兽可打了。如果未成丁的男子,都征召入军,那么租赋徭役,将靠什么供给?况且近年来国家的卫士卒,不堪攻战,哪里是因为人数少?都是因为待遇不公,使他们失去了斗志。如果精心选拔健壮的成年男子,对他们以礼相待,人人都会勇敢百倍,何必一定要兵多?自从陛下即位以来,大事才办了三件,是说了不算,不守信用,这样怎么能取信于人?”
太宗听了惊愕的说:“你所说不守信用的事,是指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