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与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与思考

关心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业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被人们誉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的心理健康至今尚未引起社会的重视。

一、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我们运用国际通用量表,对3000名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试调查,结果发现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48%;其中12%有明显心理症状,2%较为严重,其余有轻度的心理症状。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用同样的量表对辽宁省城乡中小学2292名教师的检测结果是:有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

这些研究表明: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的严峻性是毋庸臵疑的。我们再从最近刊登在教育报刊上,教师心理障碍的一些典型个案中也可加深这一印象:湖南省某校优秀教师张志红因不满领导对他班主任工作的调动,竟然将校长的两个儿子和一位班上最优秀的学生杀死;北京一位语文教师与学生发生纠纷,失去理智,一气之下将学生的右耳咬下……

据有关专家调查统计,教师中患神经症的占10%以上,

而在其它职业人群中平均仅为2%左右。由于心理健康知识在大众中尚未普及,致使患神经症的教师大多不被人理解,有的被领导认为是严重的“思想问题”,甚至被当作是“精神病”来对待,把这些辛勤耕耘的园丁无情地推向精神崩溃的边缘。

二、为什么教师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1.我国的心理学工作者提出了六项教师心理健康的指标:

1.正确的角色认知。即能恰当地认识自己,并能愉快地接受教师的角色。2.具有健康的教育心理环境,即在教育中教师的情绪稳定,心情愉快,反应适度,情绪自控,积极进取。3.教育的独创性。不人云亦云,能创造性地工作。

4.抗教育焦虑程度高。能忍受困难与挫折的考验

5.良好的教育人际关系。能正确处理学生、家长、同事与领导的关系

6.能适应与改造教育环境。善于接受新事物、新理念,不断适应改革与发展的教育环境。

反之,则认为是心理不健康。

那么,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原因何在呢?

台湾心理学家何永钰教授曾提出一个心理健康公式: B =P/E。B指症状出现率;P指内外压力总和;E指自我强度(个体对内外压力的承受能力)。他告诉我们,人的心理健康与内外压力和自我强度有关:心理健康程度与自我强度成

正比;与内外压力成反比。

笔者认为,这个公式也同样适用于教师心理健康。

为什么教师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根据以上原理,原因有两条:工作繁重、压力过大;“自我强度”不够,心理素质欠佳。

其一,工作繁重、压力过大。

教师职业本身有其特殊性:教育对象的多样性,要求教师有多维度的心理取向;教育工作的示范性,要求教师加强自我形象的塑造;教育内容的广泛性,要求教师博大精深,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教育任务的复杂性,要求教师有较强的心理调节与适应能力。

正因为做一个合格、称职的教师难度大、要求高,无形之中就增加了教师的心理负重与压力,势必造成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比一般人群要严重。国内如此,国外也一样。美国全国教育协会报道:在教师中有37.5%的人常对工作效率感到极度忧虑;有30%社会适应不良,有情绪问题;有 20%的教师需要心理医生特别关心;另有30%不易与人相处,无疑,这与教师这一特殊职业有关。

在我国教师工作繁重,压力过大,心理状况不佳的现象,更有其特殊的背景:我们是穷国办大教育,虽然“科教兴国”已成为基本国策,但政府不可能投入更多的经费来发展教育事业,教师面;临的工作环境与生活环境极为艰

苦。据报道,农村教师工资拖欠率达31.5%,城市学校也有不能全额发放现象。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加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这与教师原有的认知结构、业务能力。身心素质发生尖锐的矛盾,在如此重压之下,我们的教师怎能忍受得了?

工作繁重、压力过大是造成我国教师心理健医问题的主要因素。

其二,“自我强度”不够,心理素质欠佳。教师不仅工作繁重、压力过大,而且承受各种压力的“自我强度”不够,心理素质欠佳,据我们调查,教师抗教育焦虑的能力普遍较差,遇事容易紧张、神经过敏,产生恐惧心理,不少教师时时担忧身体健康状况不佳,表现出许多躯体症状;相当数量教师强迫症状明显,常常出现明知没有必要但又无法摆脱的无意义的思想j中动、行为,表现出谨小慎微、求全求美、自我克制、优柔寡断、墨守成规和苛求自己等症状,尤其是由于社会的偏见,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好胜心常常被现实所挫伤,所以在教师中普遍存在着消极的自我意象,扮演“红烛”角色:照亮别人,牺牲自己,他们没有自我,不要索取,只有无私奉献,久而久之,必然严重地损害自身的心理健康。

教师外部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内部又缺乏承受压力

的能力,这样的结果,按照柯永钰教授的公式:B=P/E,心理症状的出现率出)自然要比一般人群要高出许多。

三、全社会都要为教师营造一个支持教师职业威望的社会心理氛围,创造一个融洽、温馨、积极进取的工作环境,减轻他们过重的工作与心理负荷教师的心理健康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也是教师自身健康生活的需要;教师的心理健康更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在少年儿童心理的健廉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的除父母之外,排在第二位的就应该是教师,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和他们的心理健康程度。增进教师心理健康的措施有:

其一,全社会都要为教师营造一个支持教师职业威望的社会氛围,创造一个融洽、温馨、积极进取的工作环境,减轻他们过重的工作与心理负荷。根据我们的调查,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第一位因素是不良的社会环境,它对教师个人需要的满足、动机的激发与目标的实现关系颇大,影响深远。因此,全社会都要树立“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尊重教师的劳动,理解他们的苦衷,少说空话,多办实事,切实解决他们工作与生活中的各种困惑,特别要减轻他们过重的工作与心理负荷,学生要减负,教师更要减负,他们的心灵同样需要社会的呵护和慰藉,作为政府领导,应该启动“教师心理健康工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