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做好税收分析工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如何做好税收分析工作

摘要:税收分析是税收管理的眼睛,它贯穿于税收管理活动的全过程,能及时发展税收经济的新动向,准确判断税收收入形式,查找组织收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税收征管水平。本文从税收分析工作的必要性入手,立足基层实际,对当前税收分析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与意见。

关键词:税收分析机制税收征管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和经济发展方式的逐步优化,依法治税逐渐深化,对税收收入的管理要求不断提高。与此相适应,税务部门围绕组织收入、加强征管、优化税制、服务经济等税收中心任务和重点工作,依托税收信息化的数据优势,积极开展税收分析,提高税收分析效能。但也应看到,当前税收分析工作有待加强,亟需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提高,逐步建立一套科学高效的税收分析机制。

一、税收分析的内涵

税收分析是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一定时期内税收与经济税源、税收政策、税收征管等相关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评价,查找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完善税收政策、加强税收征管的措施建议的一项综合性管理活动。

二、税收分析的重要意义

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同志曾强调指出,税收分析是一项基本功。推进这一工作,对上有利于全面真实反映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建议,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对下有利于有针对性地指导纳税服务和税收征管工

作,有效推广好经验好措施,更好服务基层和纳税人;对税务总局机关有利于培养崇学之风,促进“析”以致用,为税务干部提高工作水平和领导能力搭建平台。科学的税收分析,是税源管理工作的核心,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和丰富的数据资源进行税收数据深度分析,建立科学的税收分析工作机制,不断完善税收政策和征管措施,是当前税收分析必须思考的问题。

三、当前税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意识——认识不到位、缺乏主动性

基层单位领导干部认识度不够,实际工作中以收入为导向,“唯任务论”、“唯收入论”现象突出,认为税收分析就是简单地对增减因素和税收进度进行分析比较,将税收分析界定为税务部门内部日常或案头的分析工作,与经济关联度不强。税收分析工作往往缺乏调查研究,与税收管理的实际脱节,习惯于简单的数据对比分析,就数字论数字,未能深入分析影响税收收入增减变化的经济、政策及征管因素,未能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给组织收入工作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难以找到有效揭示情况和问题存在的深层次原因,导致组织收入工作被动,无所适从。

(二)工作基础——数据质量低、不完整

真实、准确、完整的数据是做好税收分析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目前数据的采集主要集中在内部征管系统,数据采集非常广泛,有纳税人网上申报产生、有门征开票产生、有内部产生等,采集面广、采集量大,但缺乏一定的管理与审核,导致基础数据失真,口径不统一,利用率低下。

1.数据不准确,口径不统一

税收分析的基础信息基本来源于纳税人的财务报表和纳税申报资料,由于纳税人会计核算和申报存在部分虚假信息,导致税收分析的结果缺乏客观性和真实

性。各部门数据需求多样,数据指标口径不统一,采集标准要求不一,存在数据需求过多过散过乱的问题,形成一些数据指标同名异义、同义异名,数出多门、口径不一的局面,影响税收分析的质量和效率。

2.数据利用率极低

目前征管系统虽存储了大量的基础数据资料,但数据重复性高,真正对其挖掘、整理、加工和利用的很少,数据严重闲置,税收分析人员难以运用,数据利用率极低。

3.获取第三方数据难度大

由于税务部门未与国税、工商和统计等部门实现横向联网,相互间未建立起信息交换和共享机制,缺乏协调配合,造成一些基础数据不准确、逻辑关系错误,对有关经济指标、纳税人经营与资金活动等信息不能及时完整地采集,可用信息资源有限,经济数据质量不高。

4.数据混乱难剥离

实际工作中以收入为导向,税收被任务捆绑,掺杂了许多人为调剂因素,给真实反映税收变化与经济的关联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基础数据量大,数据繁琐,难以将“人工调剂因素”从数据库中整理剥离出来,导致分离不彻底。

(三)工作基础——分析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税收分析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需要集税收专业知识、计算机软件应用知识、数学分析知识和经济理论知识于一身的高素质税务人员,同时分析人员也要有很强的对大量涉税信息资料进行概况、提炼和综合的能力和扎实的文字功底。目前,基层税收分析人员多是在实践中自行摸索学习成长起来的,缺少系统的培训与学习,由于人事变动等原因,新手上来后又有一个摸索的过程,特别是分析人员的

专业化和综合程度总体与需要存在较大差距,严重影响了税收分析工作的质量。

(四)分析方法——内容单一,方法简单

受传统税收分析影响,税收分析方法一直未有创新,习惯于过去简单的数据对比分析,只停留在数字表面,对影响税收收入增减变化的经济、政策和征管因素没有纵横的广度和深度。不少基层税务部门进行税收分析工作,仍然停留在传统意义的收入增减分析层面,内容不全面,分析面狭窄,固定式框架明显,无非就是各税种完成情况、比上年的增减幅度、主要行业比较、略微点出增减变化差异较大的原因,“就数字解读数字”现象突出,对重点税源发展变化态势把握不到位,对重要增减收入因素分析不透彻,缺乏深层次的实质性分析内容。

(五)分析机制——岗责不明确,联动性低

税收分析工作属于分层次分部门管理体制,系统化、全局化能力要求高,需要建立完善的分析机制,要求各层级和各部门之间纵向与横向协同配合。从实际工作看,税收分析纵向运行相对顺畅,基层分局将税收分析报告上报给县市区级税务机关,县市区级税务机关根据基层分局上报的税收分析,经过提炼、修改、整合后上报地区级税务机关,层层上报,严格把关,税务总局基本能够指导掌握各省级税务机关税收分析工作情况。各部门之间的横向协同相对较弱,部门合作意识有待强化。根据部门职责定位,税务机关业务部门各有分工,开展的工作各有侧重,但都属于税收工作整体一部分,相互之间存在有机联系。计会统部门是整个税收分析工作的只要力量,但因其会统核算、报表编审、重点税源监控,工作量大,花费时间和精力多,而且缺少对企业、税种、行业及经济形势的深入调查,对税收分析工作往往力不从心。税政部门虽然具有专业知识优势了,但重点在落实税收政策方面,税收分析涉及较少。征管部门虽有直接管户优势,但注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