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反应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应对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液反应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应对措施

【摘要】目的分析引起输液反应产生的原因及其预防,减少临床输液反应的发生。方法搜集查阅资料,了解输液反应产生的原因并进行分析总结预防措施。结果输液反应产生的原因很多有药物因素,操作因素,输液器具,患者及气候因素等。结论加强管理措施,增强无菌观念,严格操作程序,减少临床输液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输液反应;因素;预防;处理措施

输液反应是指患者在临床输液过程中所引起的一系列非治疗性

效应。输液反应给患者带来一定痛苦和经济精神上的负担,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据统计,约有80%的输液反应为发热反应,是因静脉输液时由致热源、药物、杂质、药液温度过低、药液浓度过高及输液速度过快等因素引起。临床症状主要是发热、寒战、呕吐、过敏反应,甚至休克等。因此我们医护人员,患者及陪同家属也需要对输液反应能有清楚的认识,以便及时发现症状,妥善处理,最大限度降低输液反应带来的伤害。

分析发现发生输液反应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1.1药物因素

1.1.1微粒异物研究表明,微粒异物注入人体后,可引起热原样反应、过敏反应等疾病,甚至危及生命。鉴于微粒异物的危害性,各国药典对大容量注射剂的微粒数限度都有要求。但对小容量注射剂及粉针剂至今仍没有规定。现今,静脉给药时常常是多种药物配伍,研究表明,药物配伍后输液中的微粒数会增加,尤其是加入中草药注射剂和粉针剂。许多中药注射剂与大输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明显增多,其原因是中草药成分复杂,各厂家制备工艺不同,使有效成分的提取和杂质除尽有较大差异。一些成分如色素、鞣质、淀粉、蛋白质等以胶态的形式存在于药液中,药物与输液配伍后发生氧化、聚合反应,

也可能有些生物碱、皂苷在配伍后pH改变而析出产生大量微粒。另据报道:将28个厂家有效期内青霉素等62种粉针剂溶配于100ml氯化钠注射液中发现不同粒径的微粒都明显增加,而且不同厂家、来源、批号的产品差距很大。造成的原因是粉针剂溶解不全,输液pH改变、复配过程操作不当等。不单只配伍药物可直接带入或反应产生沉淀而引起微粒迭加超标,同样,操作不当、输液器具、输液环境也是引起微粒迭加的重要原因。如临床上习惯于静脉点滴前后将一次剂量抗生素粉针剂溶解于0.9%氯化钠注射液10ml中静脉推注,这样污染更严重。模拟实验证实微粒数增加25-100倍,且静脉推注微粒不经任何过滤直接进入血管;研究还发现用16号针头2次穿刺时,橡胶脱率为40%,6次几乎达100%;在切割安瓿时,瓶身若消毒不正确或未做消毒处理,锯开即掰,由于安瓿内负压,会将大量玻璃微粒吸入药液。另外,输液器、注射器带入的微粒也不容忽视,有文献报道,通过实验检测证实不同厂家、不同规格的一次性注射器其不溶性微粒都有超标,加药时带入输液引起微粒迭加,同时30-50ml注射器的润滑剂硅油可形成不溶性微粒。

1.1.2大输液的质量与输液反应由于生产工艺的改进,输液一般整批不会出现质量问题,但在搬运、贮存、使用过程中,若发生碰撞瓶身出现细小裂纹,或瓶口松动就会造成漏气而污染微生物,特别是含糖的输液,上述情况下极易长霉引起热原反应。

1.1.3热原迭加静脉给药时,联合用药比较多。各药的热原,加之输液器具迭加在一起,就有可能超过阈值而发生热原反应。如我院

曾发生的几例热原反应,对其残液检查细菌内毒素反应均为阳性,而分别取同厂家同批号的输液、配伍针剂及输液器具,其细菌内毒素检查均符合规定,但在无菌条件下操作,将以上药物模拟配伍后混合液检查细菌内毒素反应为阳性,由此可知是各合格注射剂中的,内毒素迭加超过了阈值而致热原反应。

1.1.4所加药品热原不合格

1.1.5药品稳定性输液贮存的环境不当或时间过长,可发生分解、聚合而产生杂质。如水解蛋白注射液、人血液制品等。再如碳酸氢钠、复方氯化钠等盐类注射液,贮存过久会与玻璃瓶发生反应,产生硅酸类物的细微沉淀,引起输液反应。研究表明,葡萄糖注射液贮存48个月后5-羟甲基糠醛*5-HMF)含量增加60倍,从而引起输液反应。

1.1.6输液中的特异物质输液中的某些特异物质,可引起人体类热原反应,如葡萄糖注射液中若含有锌化物,可使血液蛋白质变性而引起热原反应。再如大输液含氨高可引起某些患者发热、发冷、寒战、手足抽搐,尤其是肝病患者。另外,水解蛋白注射液和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等所含的低分子氨基酸在体内经代谢后产生氨,使血氨含量过高而引起恶心呕吐、发热等输液反应。因此,使用这类药物时,应注意有效期,给肝病患者应用时还应密切观察,防止发生输液事故。输注这类药品一旦发生输液反应,除进行常规热原和微粒检查外,还应考虑患者是否有肝脏疾患,必要时可检测血氨浓度。

1.1.7中草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文献报道,中草药注射液静脉输注引起的不良反应占14%,且呈逐年增加趋势。不良反应中的溶血反应与某些过敏反应证状非常类似,应引起临床注意。

1.1.8稀释剂选择不当由于中草药提取制剂成分较为复杂,与含有离子成分的输液配伍后可能会因盐析作用而产生大量不溶性微粒,提高输液反应的发生率。因此,复方丹参、双黄连等中草药针剂,一般采用5%或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滴,而不选用生理盐水、乳酸林格注射应付、林格氏注射液等含离子成分较多的输液作为稀释剂。患者生理及病理情况也应是选用稀释剂时要考虑的一个因素。如脑梗死病人对Na+较敏感而不宜选用含Na+的输液,以减少输液反应的发生率。

1.2输液操作因素

1.2.1输液环境输液时,若由于进气针过滤装置不良或使用短针头,经过药液的洗涤,可将空气中的细菌和尘粒随之带入药液而造成污染。有资料显示:输液环境中带入的微粒是显著的。另外,操作前不注意洗手或洗手后用白大衣或不洁毛巾擦手造成二次污染;配药间及输液间空气洁净度不符合要求;碘酒、酒精浓度过低,消毒剂不合格以及细菌对消毒剂的抗药性等都可使输液被细菌污染,从而诱发输液反应。

1.2.2输注速度中国药典2000版规定静脉给药的内毒素阈值为5EU/(kg.h)。经细菌内毒素检查合格的产品,如果静脉滴注速度过快,单位时间内进入人体内的内毒素量有可能超过阈值,对体质虚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