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心身疾病考点总结
医学心理学讲解:第七章 心身疾病
医学心理学第七版第七章 心身疾病目 录第一节 心身疾病的概述第二节 常见心身疾病掌 握 熟 悉 了 解 重 点 难 点 心身疾病的概念及特点;心身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影响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的心理社会因素与诊疗对策。
临床心身疾病概念的演变;心与身的关系;心身疾病的分类;各学派所提出的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各种心身疾病的社会心理危险因素、发病机制和基本的干预措施。
心身医学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心身疾病的概述(一)心身疾病的定义1. 心身疾病 (psychosomatic diseases)或称心理生理疾病(psychopsysiological diseases),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
2. 心身疾病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含义(1)狭义的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如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和肠易激综合征等。
(2)广义的心身疾病:范围要广些,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功能性障碍。
(3)心身关系分为三类:①心身反应(psychosomatic response);②心身障碍(psychosomatic disorder),指精神刺激引起的功能障碍,但没有器质性变化;③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 diseases) 。
(二)心身疾病的特点1. 以躯体症状为主,有明确的病理生理过程。
2. 某种个性特征是疾病发生的易患素质。
3. 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心理社会应激(如生活事件等)和情绪反应有关。
4. 生物或躯体因素是某些心身疾病的发病基础,心理社会因素往往起“扳机”作用。
5. 心身疾病通常发生在自主神经支配的系统或器官。
6. 心身综合治疗比单用生物学治疗效果好。
(三)心身医学和心身疾病1. 公元前400年的古希腊2. 中世纪时代(500—1540年)3. 文艺复兴时代(1500—1700年)4. 19世纪现代实验基础医学迅速发展(四)心身疾病概念的演变随着对心身相关研究的深入和心身疾病概念的无限扩展,造成疾病分类方面的混乱,于是各种疾病分类系统的观点也在不断的改变中。
医学心理学第三章 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的预防不能只着眼于生物学因素, 要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强化人们的自我心理 保健意识,讲求心理卫生,塑造健康的人格, 学会情绪的自我调节技术,学会行为的自我 塑造的技术。要综合考虑生物、心理、社会 因素,采取全方位的立体的措施,才能真正 收到预防的效果。
30
(二)心身疾病诊断原则与方法
13
6个亲人同时丧生的 巨大悲痛
痛失爱子的母亲 14
俄罗斯潜艇 沉没一年后 的祭扫情境
15
社会因素
人降生后总要属于某一社会,成为那 个社会的成员,其身心总要受到其所 处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社会文化因素 在心身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 重要作用 。
16
天灾人祸
17
紧张的生活节奏
竞争的压力
超负荷工作
37
• 心理社会层面的干预可采取下列措施: • 1、改变环境 • 2、精神药物治疗 • 3、心理治疗
38
冠心病
头号杀手
冠心病是多种致病因素综合作 用的结果,其中心理社会因素
起着重要的作用。
39
冠心病发作
40
• 研究证实: • A型性格的人容易发生冠心病
41
A型性格个体的主要性格特征
过分的抱负及雄心勃勃; • 过高的工作标准,常对自己的工作成就不满
44
27
(三)心身疾病发病机制的现代假说
• 在心身疾病的发病机制中,有四个关键环节: (1)心理社会因素→(2)生理反应→(3) 器官脆弱性→(4)心身疾病。
• 1、心理社会刺激信息传入大脑。 • 2、大脑皮质联合区的信息加工。 • 3、传出信息触发应激系统引起生理反应。 • 4、心身疾病的发生。
28
富于感情,情绪易波动; 有闯劲和进取心且表现好斗; 过分的竞争性和好胜性; 时间紧迫感与匆忙感 变幻不定的敌意;
医学心理学第八章 心身疾病
2020/6/28
2020/6/28
2020/6/28
2020/6/28
心身疾病的分类
• 狭义心身疾病:
–原发性高血压、支气管哮喘、溃疡性结肠炎 、消化性溃疡、甲状腺功能亢进、神经性皮 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
• 广义心身疾病:
–狭义的心身疾病 –狭义的心身障碍
2020/6/28
事哦,但对女的就有太多的害处了,比如人流、性病等等。 当事人:但我男朋友说我不同意就是我没有全心全意爱他,并
且··· 辅导员:你要学会保护好自己,谈恋爱时有些事情是一定不能
做的,不然你后悔都来不及。 (不是一味的说教和指导,这样不能帮助来访者)
2020/6/28
来访者1:我真蠢,我怎么会相信这样一个人? 辅导员: 嘿嘿,想不到你一向骄傲自大,如今也终于承认了
辅导员:你还有一年就毕业了,而且你怎么知道你就找 不到工作呢?你这样做对你和你父母都没有什么好处 呀,你父母养你实在太不容易了,你要争气哟。
(不只是给予忠告或建议, 这样不能帮助来访者)
2020/6/28
个案2:大二,感情上有困惑的女生
当事人:男朋友好几次都说我们应在外面租房,我好矛盾··· 辅导员:你千万不要做这样的傻事,同居对男的来说当然是好
2020/6/28
2020/6/28
2020/6/28
• 心理社会因素
–使血管阻力增加,便产生血压上升。同时,交感 神经的长期兴奋,使肾小球动脉持续收缩,久的 形成高血压。
• 不良行为因素
–与高盐饮食、超重、肥胖、缺少运动、大量吸烟 及饮酒等因素有关
• 人格特征
–具有雄心壮志,趋向好斗和过分谨慎、急躁易怒 、好奇任性、要求过高过急、敌意、好斗、A型 行为等特点。
心身疾病知识点总结
心身疾病知识点总结一、心身疾病的分类1. 消化系统心身疾病:包括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胃肠症状、肠易激综合征等。
2. 神经系统心身疾病:包括紧张型头痛、癔症性癫痫、植物神经紊乱等。
3. 呼吸系统心身疾病:包括心理性呼吸困难、气喘等。
4. 泌尿系统心身疾病:包括心理因素性尿频、非感染性尿路炎等。
5. 心脑血管系统心身疾病:包括心悸、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缺血性心肌病、心源性呼吸困难等。
二、心身疾病的病因1. 心理因素:心身疾病的病因主要与个体的心理因素有关,如焦虑、抑郁、创伤、压力、人格特点等。
2. 生理因素:生理因素也是引起心身疾病的重要原因,包括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的功能紊乱等。
三、心身疾病的症状1. 消化系统心身疾病的症状:包括胃部不适、腹胀、腹痛、食欲减退、排便不规律等。
2. 神经系统心身疾病的症状:包括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抽动、肌肉疼痛等。
3. 呼吸系统心身疾病的症状:包括气短、心悸、胸闷、咳嗽等。
4. 心脑血管系统心身疾病的症状:包括心悸、胸痛、头晕、呼吸困难等。
四、心身疾病的治疗1.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治疗心身疾病的重要手段,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放松训练等。
2. 药物治疗:对于心身疾病的治疗,有时需要辅助药物治疗,如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等。
3. 生活方式干预:调整生活方式对于心身疾病的治疗非常重要,包括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五、心身疾病的预防1. 良好的心态:保持乐观的心态,对待压力和困难更加积极。
2. 调整生活方式: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远离不良习惯。
3. 学会应对压力:学会合理的应对压力,包括寻求帮助、学会放松和减压等方法。
总之,心身疾病是一类由心理因素引起或加重的身体症状的疾病,它们的发病机制复杂,既包括心理因素,也包括生理因素。
重视心身疾病的认识和治疗对于保护个体的身心健康非常重要。
在预防心身疾病方面,保持良好的心态,调整生活方式,学会应对压力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医学心理学第6章 心身疾病
引起。
(六)支气管哮喘
• 1、概念 •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近年
来发病有增加趋势,在我国支气管哮喘的 患病率为1%-4%,它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 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嗜中性 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 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这种慢性炎症导 致气道反应性的增加,通常出现广泛多变 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 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 间和清晨发作、加剧。
• 2、病因 • 遗传因素:双亲之一——子女28%; 双亲均
患——子女45%
• 饮食因素:高盐、低钙、低钾、高蛋白质 摄入、饮酒过多
• 环境因素:战争、社会动荡、自然灾害等
• 心理因素:情绪因素、压力 • 人格因素:A型性格 • 其他因素:肥胖、服用避孕药等
• 3、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特点
• 焦虑、紧张:病程长、病因复杂,期望过高,缺 乏相应知识担心发生严重并发症。、
四、临床常见心身疾病
• (一)原发性高血压 • 1、概念 • 原发性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或
不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临床综合征。 • 长期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并可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功能,最终可
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它是最常见的心血管 疾病,也是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身心疾病之一。
• ②争强好胜、暴躁:常常是雄心勃勃,目标 远大,措施强硬,行为刚毅、果敢勇猛,只 想到奋斗目标,不顾不良后果。有时甚至一 意孤行,独断专横。
• ③敌意:总是把周围的人看作自己的竞争 对手,把外界环境中不利因素比重看得大, 有很强的他人和环境控制欲。
• A型行为方式 • 做一件事总想一下子干完,不干完不踏实 • 总觉得时间紧张不够用,走路风风火火,
医学心理学-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综合评估
采用全面评估,包括心理测量和体格检查等, 以确定疾病的原因和严重程度。
药物治疗
根据具体症状和病因,采用药物治疗来缓解 疾病相关的生理和心理症状。
心理疗法
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心理教育和心理支持等 心理疗法,帮助患者调节情绪、改变不适应 的行为模式。
生活方式管理
改变生活方式,包括良好的饮食、规律的运 动、健康的睡眠和应对压力的方法,对心身 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很重要。
医学心理学-心身疾病
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身相互关系的学科,心身疾病是一类身体状况受心理因 素影响的疾病。
心身疾病的定义和概念
心身疾病是指身体疾病和心理因素之间存在密切关联的疾病,包括身体症状受心理因素影响、心理因素 导致身体健康恶化等。
心身疾病的发病原因
心身疾病的发病原因包括遗传因素、生物学变化、心理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 等,综合影响导致身体和心理的不平衡。
心身疾病防治的策略
1. 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增加公众对心身疾病的认识和理解。 2. 加强心身医学的研究,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和干预策略。 3. 建立心身医学团队,促进医生、心理学家和社会工作者的合作。
心身疾病的未来研究方向
1
基因与心身健康
探索基因、表观遗传和心身疾病之间的关系,为疾病预防和个体化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心身疾病的常见类型
• 功能性疾病:如紧张性头痛、肠易激综合征等。 • 身体化障碍:体验到身体症状但无明确医学解释。 • 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 • 疼痛性疾病:如慢性疼痛综合征、疼痛失调等。
心身医学模型的应用
心身医学模型将心理因素纳入临床实践,通过整合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为心身疾病 的治疗提供综合性的方法。
医疗卫生心理学重点考点: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考点总结
医疗卫生心理学重点考点: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考点总结在大部分的医学考试中,医学心理学中的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占到的分值较大,在考试中有不可忽视的比重,如果因为内容掌握的不全面,做题出错的概率较大。
现将此章节的内容为大家进行了提炼,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的掌握。
应激常常引起精神心理障碍,可分为三种:1.急性应激障碍:(1)概述:急性应激障碍,指遭遇了强烈的精神刺激后(如自然灾害、严重攻击、战争、亲人离丧、性侵犯)数分钟至数小时起病,出现短暂应激反应,大多历时短暂。
急性应激障碍是一种精神障碍,主要特点为分离、再现、回避和过度警觉。
急性应激的发生不仅与患者经历的生活事件有关,还与人格特征、认识评价(包括文化背景、教育程度及智力水平)、社会支持有关。
(2)症状特点:①核心症状:创伤性重现体验、回避与麻木、高度警觉状态。
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相似,详细症状描述见创伤后应激障碍章节;②分离症状:是急性应激常见症状,表现为麻木,情感反应迟钝、意识清晰度下降、不真实感、分离性遗忘、人格解体或现实解体。
这些症状常在应激源刺激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出现,并在2~3小时缓解或消失,少数患者可达1月余,对发作可有部分性或完全遗忘;③一般表现:早期常表现为茫然状态,并伴有一定程度的意识障碍,如意识清晰度下降,意识范围缩小,注意力狭窄,可出现定向力障碍。
2.创伤后应激障碍(1)概述:创伤后应激障碍,指个体受到异常威胁性或灾难性事件所引发的强烈无助、恐惧、焦虑、厌恶等心理反应,常延迟出现并长期持续,通常延迟在事发1月后,有些则在创伤后数月至数年延迟发作。
创伤后应激反应最初被认为是战争创伤所引起的,现在已经扩展至更多的生活事件如暴力、性侵犯虐待、重大交通事故,以及洪水、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
创伤后应激障碍特征为事件发生后长期的焦虑反应,主要症状包括持续的反复闯入性体验、持续的警觉性增高、对创伤事件持久的回避及对一般事物的麻木。
(2)症状特点:①反复体验:不需刺激和相关引发物,患者即可再次发生动体验创伤情绪,表现为在意识中创伤性事件反复闯入性,伴随痛苦记忆,被称为侵入性回忆或闪回;②回避与情感麻木:是创伤后应激核心症状,个体试图在生理和情感上远离伤痛;③过度警觉:在创伤事件发生后早期此症状最为普遍,个体出现过分警觉、易激惹或易怒、惊跳反应、坐立不安注意力不集中。
医学心理学心身疾病
十心身疾病一心身疾病1.概念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
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
2.分类:心身反应心身障碍心身疾病3.心身疾病的特点1)以躯体症状为主,有明确的病理生理过程;2)某种个性特征是疾病发生的易患素质;3)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心理社会应激(如生活事件等)和情绪反应有关;4)生物或躯体因素是某些心身疾病的发病基础,心理社会因素往往起“扳机”作用;5)心身疾病通常发生在自主神经支配的系统或器官;6)心身综合治疗比单用生物学治疗效果好。
4发病机制1>心理动力学理论:未解决的心理冲突身体器官的脆弱易感性自主神经系统的过度活性2>心理生理学理论心理神经中介途径心理神经免疫途径心理神经内分泌途径是心身发病的重要机制3> 学习理论某些社会环境刺激已发个体习得性心理和审理反应身心疾病的诊断原则和治疗原则诊断原则:1、疾病的发生包括心理社会因素,其与躯体症状有明确的时间关系。
2、躯体症状有明确的器质性病理改变,或存在已知的病理生理学变化。
3、排除神经症性障碍或精神病。
治疗原则:1、消除干预目标对心身疾病实施心理干预主要围绕以下三种目标:①消除心理社会刺激因素②消除心理学病因③消除生物学症状2、心、身同治原则常见疾病:A型行为模式患者表现出:较高的成就欲望,富于挑战和竞争精神、争强好胜、不耐烦、有时间紧迫感等,容易发货、激动、发怒。
此类型人易患冠心病。
冠心病(a型人格)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支气管哮喘消化性溃疡癌症(c型人格)十一异常心理问题1正常心理活动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各个心理过程之间互相联系、相互影响,协调一致地在实践活动中发挥作用。
是具备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
2功能(1)能保障人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地生存发展;(2)能保障人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正常地肩负责任,使社会组织正常运行;(3)能使人类正常、正确、创造性地认识客观世界、改造世界。
3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区分和判断1>.常识性的区分即非专业人员对正常与异常心理的区分,主要依据日常生活经验。
医学心理学3_心身疾病
医学心理学——第三单元心身疾病一、心身疾病的概述(一)心身疾病的特点心身疾病又称心理生理疾患,是一类在发病、发展、转归和防治等方面都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的躯体疾病。
心身疾病有以下主要特征:主要是由心理-社会因素刺激,通过情绪和人格特征等作用而发病;必须具有躯体症状和与症状相关的体征,有明确的器质性损害;损害往往涉及的是植物神经所支配的组织或器官;区别于神经症和精神病。
(二)心身疾病的诊断要点躯体诊断和心理诊断(三)心身疾病的治疗原则心身疾病的治疗要兼顾病人的生物学和心理-社会诸方面,不仅要采用有效的生物医学手段在躯体水平上处理实在的病理过程,而且必须在心理和社会水平上加以干预或治疗。
治疗达到消除心理-社会刺激因素、消除心理学病因和消除生物学症状三个目标。
二、临床心身相关问题(一)临床典型的心身疾病1.消化性溃疡2.神经性厌食3.原发性高血压4.冠心病5.肥胖症6.支气管哮喘7.偏头痛8.肿瘤(二)睡眠障碍与疼痛心理1.睡眠障碍睡眠障碍既可见于正常人,也可以是各种疾病的伴随症状。
睡眠障碍分为4大类: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主要指失眠)、白天过度瞌睡、睡眠中的行为异常和睡眠节律紊乱。
2.疼痛心理疼痛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生理现象,疼痛的程度与损害程度不一定一致,心理-社会因素对疼痛的影响较大。
(三)妇科和儿科心身疾病1.妇科心身疾病心理-社会因素在妇科疾病发病、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妇科病人的心理问题许多是由月经、妊娠、分娩等这些女性特有的生理现象所引起的。
这些心理问题有时候还会引起强烈的心身反应,转化为心身障碍。
妇科常见的心理问题干预有以下几方面:(1)大力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医疗卫生知识。
;(2)对不良情绪严重的病人,可通过心理支持疗法、认知心理疗法改善不良认知和不良情绪。
(3)通过心理指导,帮助患者改善不良个性,提高心理素质,从而改善心身反应,促进心身健康。
2.儿科心身疾病儿童期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由于大脑结构和相关功能的发育正在完善之中,大脑缺乏对植物神经和情绪活动的有效调节,极易受到体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心身疾病。
医学心理学重点:心身疾病的自我调节
医学心理学重点:心身疾病的自我调节今天今天与各位考生分享一下心身疾病的自我调节,帮助考生温习医学心理学常见只是考点,希望能够帮助到考生!加拿大病理生理学家塞里(SelyeH,1936)提出的应激学说。
塞里认为,每一种疾病或有害刺激都有这种相同的、特征性的和涉及全身的生理生化反应过程。
他将其称作一般适应综合征。
认为全身适应综合征(GAS)与刺激的类型无关,而是机体通过兴奋腺垂体一肾上腺皮质轴(后来发展为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轴)所引起的生理变化,是机体对有害刺激所作出的防御反应的普遍形式。
他将GAS分为警戒、阻抗和衰竭三个阶段。
①警戒期:是机体为了应对有害环境刺激而唤起体内的整体防御能力,故也称动员阶段。
②阻抗期:如果有害刺激持续存在,机体通过提高体内的结构和机能水平以增强对应激源的抵抗程度。
③衰竭期:如果继续处于有害刺激之下或有害刺激过于严重,机体会丧失所获得的抵抗能力而转入衰竭阶段。
塞里的应激理论主要是从医学或病理生理学的角度提出来的。
皇帝内经之情志养生中就提到,人的健康分为两大部分,形和神。
中医学认为,神不能离开形而独立存在,形也不可一日无神,形神统一,才能身心健康,益寿延年。
这就类似于我们西医所说的健康,健康不仅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心理、生理、社会适应良好以及道德健康。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
近些年身心疾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如高血压、应激性溃疡、冠心病、抑郁症,躁狂症等等,这些人之所以会出现心理疾病,大部分原因是不会自我调节,遇到事情不会冷静分析,对于一件事耿耿于怀,越想越多,最后出现病理现象。
作为学生,学习是最重要的,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在面对坎坷时要正确的认识困难,学会理智的分析,采取最佳的措施。
在面对问题时我们除了要解决问题,我们还要学会适当的放松,可以打篮球、踢足球、击剑等,也可以跳舞、听音乐、跑步、看小说、适当的玩游戏,让自己从那种紧张的氛围里暂时的脱离,长期压抑自己的情绪容易产生一些不良的心理情绪。
心身医学重点笔记
心身:单选30,简答4*8',论述8',案例2*15'【简1】、什么是心身疾病?以及其特点、诊断和治疗的原则?心身疾病,亦称心理生理疾病。
指一组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的躯体疾病或病理生理过程。
狭义上即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
而广义则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
特点:1、发病原因主要是心理社会因素的刺激,或者心理社会因素在其发病中是重要诱因。
情绪通常起引发作用。
2、心理社会因素在存在与心身疾病的发生有时间上的相关性,病程的发展和转归与心理社会刺激因素成平行关系。
3、多具有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躯体症状和体征,该躯体症状有明确的器质性病理改变,或具有已知的病理生理变化。
4、通常涉及的是植物神经系统所支配的器官或系统、内分泌系统支配的器官。
5、在发生上和遗传、个性体征有一定的联系。
6、有反复发作的倾向。
7、不是神经症、精神病及心因性精神障碍。
诊断原则:1、疾病的发生包括心理社会因素,明确与其躯体症状有时间关系。
2、躯体疾病有明确的器质性病理改变,或存在已知的病理生理变化。
3、排除神经症或精神病。
诊断程序:病史采集(心理社会方面)、体格检查(心理行为反应方式)、心理行为检查、综合分析治疗原则:1、心理干预目标:A、消除心理社会刺激因素;B、消除心理学病因;C、消除生物学症状。
2、心、身同治原则: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治疗五阶段:1建立治疗的信赖关系,和自觉的治疗动机;2从应激状态下解脱,获得安定与症状消失的体验;3帮助患者对心身疾病相关的致病因素的理解;4学习掌握新的适应模式;5治疗和治疗关系告一段落。
【简2】心理应激常见的心理行为反应?心理应激,在某种刺激因素的作用下,个体觉察(认知评价)到客观需求与应对能力不平衡而做出适应或应对时所产生的心理紧张状态。
包括:应激源(客观环境的变化)、中介(个体觉察的结果)、应急反应(包括:生理反应、心理行为反应)。
归纳医学心理学心身疾病
案例二:焦虑症与消化系统疾病
总结词
焦虑症与消化系统疾病之间存在显著关联,焦虑症状可能导致功能性胃肠病和肠易激综合征等消化系 统疾病。
详细描述
焦虑症患者常出现胃肠道不适症状,如胃痛、腹泻、便秘等。这些症状可能与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异常有关。焦虑情绪还可能影响肠道微生物平衡,导致肠道炎症和肠黏膜屏 障功能障碍,进而引发消化系统疾病。
长期患有慢性疾病或遭受身体损伤,可能导致心身疾病的出现。
CHAPTER 03
心身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观察法
通过观察患者的行为、 言语、情绪等表现,判 断其是否存在心理问题
。
心理测验法
利用心理测验量表对患 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
,如焦虑、抑郁等。
访谈法
通过与患者进行深入的 交流,了解其心理状态 、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
关注心理健康
家庭和社会应关注个体的心理健康,提供必 要的支持和关爱。
CHAPTER 04
心身疾病案例分析
案例一:抑郁症与心血管疾病
总结词
抑郁症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密切关联,抑郁症患者更易患心血管疾病,且心血管疾病患者也易出现抑郁症状。
详细描述
抑郁症患者常伴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等,这些风险因素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进而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此外,抑郁症还可通过影响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 疫系统等,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杂性。
探索心身疾病的早期干预策略
针对心身疾病的早期阶段,开展预防性和干预性研究,制定有效的早期干预措施。 结合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心身疾病的认知和自我保护能力,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医学基础知识重点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
医学基础知识重点: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2)医学心理学属于医学基础知识需要掌握的内容,中公卫生人才招聘考试网帮助大家梳理知识-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
应激反应1.应激的心理反应(1)积极的心理反应适度的心理应激是人成长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早年的心理应激经历,可以丰富个体应对资源,提高在后来生活中的应对和适应能力,更好地耐受各种紧张性刺激物和致病因素的影响。
是维持人正常功能活动的必要条件。
人离不开刺激,适当的刺激和心理应激。
有助于维持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
(2)消极的心理反应是指过度唤醒、紧张,过分的情绪激动或低落,认识能力降低,自我概念不清等。
这类反应妨碍个体正确地评价现实情境、选择应对策略和正常应对能力的发挥。
长期的或强烈的应激反应会引起心身疾病和心理障碍。
较强烈的消极反应,可加重一个人已有的疾病,或造成复发。
2.应激的生理反应过程是通过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相互间联系和调节作用实现的。
整个调节过程从三个方面进行。
(1)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调节:当机体遭遇特殊紧急情况或应激状态时,由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反应灵敏;血液重新分配,内脏血管收缩、肌肉血液增多,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肝糖原及脂肪分解,使血糖升高,游离脂肪酸增加,为机体适应和应对紧急情况或应激反应提供充足的能量。
(2)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调节:腺垂体和肾上腺皮质都属于人体重要的内分泌腺。
当应激源作用于人体感官时,引起神经冲动,通过脑干的感觉通路传递到下丘脑,引起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分泌,CRF通过脑垂体门脉系统再作用于腺垂体,促使腺垂体合成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再刺激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与释放,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反应。
(3)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相互调节作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一方面神经系统直接支配胸腺、淋巴结、骨髓、脾等免疫器官,通过5-羟色胺等递质作用于免疫细胞上的受体,另一方面,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也可通过与淋巴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发挥调节作用。
医学心理学第八章心身疾病
生理因素
01
02
03
内分泌失调
长期的心理压力可能导致 内分泌失调,进而影响身 体的生理功能,引发心身 疾病。
免疫系统异常
长期的心理压力可能导致 免疫系统异常,使身体更 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
神经系统异常
心理压力可能导致神经系 统异常,影响身体的生理 反应和调节能力。
遗传因素
基因遗传
某些心身疾病可能与特定的基因遗传有关,个体可能因为携带这 些基因而增加患病风险。
04
CHAPTER
常见心身疾病及其案例分析
抑郁症
总结词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表现为 持续的情绪低落、兴趣丧失和思维迟缓 等症状。
VS
详细描述
抑郁症可导致患者失去对日常活动的兴趣 和乐趣,产生强烈的无助感和绝望感。严 重时可能出现自杀念头。案例分析:某中 年女性因长期工作压力和家庭问题,出现 情绪低落、失眠等症状。经过心理评估, 诊断为抑郁症,经过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后,症状得到缓解。
系列躯体症状。
心身疾病的分类
总结词
心身疾病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如病因 、症状表现、发病部位等。
详细描述
根据病因,心身疾病可以分为原发性心身疾病和继发 性心身疾病。原发性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为主 要病因,而继发性心身疾病则是由于其他躯体疾病导 致的心理生理反应。根据症状表现,心身疾病可以分 为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症、紧张性头痛、功能性消化系 统疾病等。根据发病部位,心身疾病可以分为神经系 统心身疾病、心血管系统心身疾病、呼吸系统心身疾 病等。
创伤后应激障碍
总结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由于经历创伤事件而 导致的心理障碍。
详细描述
患者常常出现对创伤事件的反复回忆、噩梦、 逃避行为等症状,并可能出现情感麻木、焦 虑和抑郁等情绪反应。案例分析:某年轻男 性因亲身经历车祸事故,出现持续的噩梦和 恐惧。经过心理评估,诊断为创伤后应激障 碍,经过心理治疗后,症状得到缓解。
医学心理学常见考点——心身疾病
医学心理学常见考点——心身疾病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心身疾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出题率也是在攀升,但是很多的考生往往重视医学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的知识的复习,对医学心理学敬而远之,认为分值少还枯燥难记,就放弃了。
其实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竞争力是很大的,要想取胜,细节是关键。
我们要关注医学心理学常见考点,不能轻言放弃,特别是心身疾病,那么心身疾病有哪些内容,哪里又是考点呢?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1.心身疾病的定义心身疾病或称心理生理疾病,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
心身疾病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含义。
狭义的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如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和肠道易激综合征等。
广义的心身疾病范围要广些,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功能性障碍。
以前有人将心身关系分为三类:①心身反应,指精神性刺激引起的生理反应,当刺激除去,反应也就恢复;②心身障碍,指精神刺激引起的功能障碍,但没有器质性变化;③心身疾病,指精神刺激引起的器质性病变,但是一般都将心身疾病和心身障碍混合使用,因为这种区分在理论上易理解,但实践中难以明确界定。
2.心身疾病的特点(1)以躯体症状为主,有明确的病理生理过程。
(2)某种个性特征是疾病发生的易患素质。
(3)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心理社会应激(如生活事件等)和情绪反应有关。
(4)生物或躯体因素是某些心身疾病的发病基础,心理社会因素往往起扳机作用。
(5)心身疾病通常发生在自主神经支配的系统或器官。
(6)心身综合治疗比单用生物学治疗效果好。
3.常见心身疾病(1)原发性高血压(2)冠心病(3)糖尿病(4)支气管哮喘(5)消化性溃疡(6)肠道易激综合征(7)经前期综合征主要的考点是心身疾病的特点,容易出多选题,常见的心身疾病多选题,单选题都可以出现。
医学心理学-心身疾病
第六章心身疾病第一节概述一、心身疾病的概念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 diseases )又称心理生理疾患( Psychophysiological diseases ),是一类在发病、发展、转归和防治方面都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
目前对心身疾病的认识一般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
广义的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转归和防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疾病和躯体功能障碍。
狭义的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转归和防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一类躯体组织损害性疾病。
例如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溃疡病等。
心身疾病和心身障碍在目前文献中有时被混合使用,心身疾病和心身障碍之间本身也存在交叉和重叠。
一些著作中提到的心身障碍有时还会笼统包括一部分心身疾病和一部分神经症,故广义的心身障碍和广义的心身疾病有时几乎是同义语。
心身障碍( Psychosomatic disorders )是一组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功能性障碍,例如神经性呕吐、偏头痛。
现已被越来越多的心身医学工作者所重视,目前美国精神病学及心理学著作中逐渐改用( DSM-IV)的分类,以及世界卫生组织( WHO制定的《国际疾病分类一一第十版》(ICD-10)的分类,对经典的“心身疾病”名称已不再使用。
但日本心身医学会仍然有心身疾病的分类。
目前所指的心身障碍是从引起躯体疾病的心理社会因素及由躯体疾病产生的心理障碍两个方面来考虑。
这样,目前的心身障碍显然要比原来的心身疾病广泛得多。
因为它不仅是指疾病,而还指患者体验的心身不适。
但这要被更多的人们所认识,还需要一个过程。
本章讨论的心身疾病主要以狭义的概念进行,归纳起来,心身疾病有以下主要特征:①主要是由心理社会因素刺激,通过情绪和人格特征等作用而发病;②必须具有躯体症状和与症状相关的体征,有明确的器质性损害;③损害往往涉及的是植物神经所支配的组织或器官;④区别于神经症和精神病;⑤大多数病人不了解心理社会因素在自身发病中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心理学——第三单元心身疾病
要点一心身疾病的概述
心身疾病的概念:是一类在发病、发展、转归和防治等方面都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的躯体疾病。
主要特征:
A.主要是由心理-社会因素刺激,通过情绪和人格特征等作用而发病;
B.必须具有躯体症状和与症状相关的体征,有明确的器质性损害;
C.损害往往涉及的是植物神经所支配的组织或器官;
D.区别于神经症和精神病;
E.大多数病人不了解心理-社会因素在自身发病中的作用。
要点二心身疾病的诊断要点
对心身疾病的诊断要重视病因中的心理社会因素,对心身疾病的诊断不仅要通过体格检查做出躯体诊断,还要尽量发现病人的心理社会因素刺激,根据心身相关的概念,作出全面正确的诊断。
心身疾病的诊断包括躯体诊断和心理诊断两个方面。
要点三心身疾病的治疗原则
心身疾病的治疗要兼顾病人的生物学和心理-社会诸方面,不仅要采用有效的生物医学手段在躯体水平上处理实在的病理过程,而且必须在心理和社会水平上加以干预或治疗。
治疗达到消除心理-社会刺激因素、消除心理学病因和消除生物学症状三个目标。
临床心身相关问题
要点一临床典型的心身疾病
1.消化性溃疡。
2.神经性厌食。
3.原发性高血压。
4.冠心病。
5.肥胖症。
6.支气管哮喘。
7.偏头痛。
8.肿瘤。
要点二睡眠障碍与疼痛心理
1.睡眠障碍分类
分类特点备注
失眠分为入睡困难型、保持睡眠困难型和早醒型
治疗包括:
①端正对睡眠的认识;
②养成良好的睡眠习
惯;
③创造美好环境;
④安抚扰乱心理
白天过多瞌
睡
白天出现无法克制的睡意,可有无意识动作、认知功能降低
等表现
睡眠中的异
常行为
与睡眠有关的发作性躯体异常和行为
异常,
如梦游症、梦呓、睡行症、夜惊、梦魇、磨牙
和机体不自主跳动等
睡眠节律紊
乱
睡眠模式与常规的作息不同,表现为
入睡和觉醒时间后移
首先排除精神性疾病和癫痫等器质性病变,然
后消除影响睡眠不良因素
2.疼痛心理
疼痛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生理现象,疼痛的程度与损害程度不一定一致,心理-社会因素对疼痛的影响较大。
(1)社会学习:疼痛从某种意义上与社会学习过程相关。
(2)对处境的认知评价:对疼痛刺激的含义理解不同,疼痛体验也不同。
(3)注意力:如果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痛觉上,疼痛就会更加剧烈。
相反,把注意力集中在疼痛以外的事物上,对疼痛的感觉就会处于抑制状态。
(4)情绪状态:恐惧、生气、内疚等情绪是疼痛的催化剂,人的情绪状态在痛知觉中起到重要作用。
(5)人格特征:自尊心强的人常常表现出较高的疼痛耐受性,具有疑病、抑郁、癔症、紧张等特征的人对疼痛更敏感。
(6)暗示:暗示对疼痛影响很大。
此外,宗教、文化、信仰等因素也能影响疼痛的感受和耐受。
要点三妇科和儿科心身疾病
1.妇科心身疾病
心理-社会因素在妇科疾病发病、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妇科病人的心理问题许多是由月经、妊娠、分娩等这些女性特有的生理现象所引起的。
这些心理问题有时候还会引起强烈的心身反应,转化为心身障碍。
干预措施
(1)大力开展健康教育
(2)对不良情绪严重的病人,可通过心理支持疗法、认知心理疗法改善不良认知和不良情绪。
(3)通过心理指导,帮助患者改善不良个性,提高心理素质,从而改善心身反应,促进心身健康。
2.儿科心身疾病
儿童期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由于大脑结构和相关功能的发育正在完善之中,大脑缺乏对植物神经和情绪活动的有效调节,极易受到体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心身疾病。
儿科心身疾病的心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和心理治疗两方面。
女,18岁,某大学一年级新生,入学后对新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模式不适应,出现情绪焦虑,失眠等情况。
该生的辅导员,老师及同学们给予其热情的帮助,疏导和安慰,使该生逐渐走
出适应不良的状态,这种应对应激的方法属于
A.催眠心理治疗
B.运用自我防御机制
C.专业思想教育
D.取得社会支持
E.回避应激源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该生是获得了老师们及同学们的帮助来应对应激反应,所以属于取得社会支持。
布雷迪曾作过这样的实验,两只猴子各坐在自己被约束的椅子上,每隔一定时间通一次电,其中一只(A)猴子能自己断电而避免电击,另一只猴子(B)则不能,最终
A.A得了溃疡病
B.B得了溃疡病
C.AB均得了溃疡病
D.AB均未得病
E.AB均得了高血压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由于A候子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所以A猴子得了溃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