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心身疾病考点总结

医学心理学—心身疾病考点总结
医学心理学—心身疾病考点总结

医学心理学——第三单元心身疾病

要点一心身疾病的概述

心身疾病的概念:是一类在发病、发展、转归和防治等方面都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的躯体疾病。

主要特征:

A.主要是由心理-社会因素刺激,通过情绪和人格特征等作用而发病;

B.必须具有躯体症状和与症状相关的体征,有明确的器质性损害;

C.损害往往涉及的是植物神经所支配的组织或器官;

D.区别于神经症和精神病;

E.大多数病人不了解心理-社会因素在自身发病中的作用。

要点二心身疾病的诊断要点

对心身疾病的诊断要重视病因中的心理社会因素,对心身疾病的诊断不仅要通过体格检查做出躯体诊断,还要尽量发现病人的心理社会因素刺激,根据心身相关的概念,作出全面正确的诊断。心身疾病的诊断包括躯体诊断和心理诊断两个方面。

要点三心身疾病的治疗原则

心身疾病的治疗要兼顾病人的生物学和心理-社会诸方面,不仅要采用有效的生物医学手段在躯体水平上处理实在的病理过程,而且必须在心理和社会水平上加以干预或治疗。

治疗达到消除心理-社会刺激因素、消除心理学病因和消除生物学症状三个目标。

临床心身相关问题

要点一临床典型的心身疾病

1.消化性溃疡。

2.神经性厌食。

3.原发性高血压。

4.冠心病。

5.肥胖症。

6.支气管哮喘。

7.偏头痛。

8.肿瘤。

要点二睡眠障碍与疼痛心理

1.睡眠障碍分类

分类特点备注

失眠分为入睡困难型、保持睡眠困难型和早醒型

治疗包括:

①端正对睡眠的认识;

②养成良好的睡眠习

惯;

③创造美好环境;

④安抚扰乱心理

白天过多瞌

白天出现无法克制的睡意,可有无意识动作、认知功能降低

等表现

睡眠中的异

常行为

与睡眠有关的发作性躯体异常和行为

异常,

如梦游症、梦呓、睡行症、夜惊、梦魇、磨牙

和机体不自主跳动等

睡眠节律紊

睡眠模式与常规的作息不同,表现为

入睡和觉醒时间后移

首先排除精神性疾病和癫痫等器质性病变,然

后消除影响睡眠不良因素

2.疼痛心理

疼痛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生理现象,疼痛的程度与损害程度不一定一致,心理-社会因素对疼痛的影响较大。

(1)社会学习:疼痛从某种意义上与社会学习过程相关。

(2)对处境的认知评价:对疼痛刺激的含义理解不同,疼痛体验也不同。

(3)注意力:如果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痛觉上,疼痛就会更加剧烈。相反,把注意力集中在疼痛以外的事物上,对疼痛的感觉就会处于抑制状态。

(4)情绪状态:恐惧、生气、内疚等情绪是疼痛的催化剂,人的情绪状态在痛知觉中起到重要作用。

(5)人格特征:自尊心强的人常常表现出较高的疼痛耐受性,具有疑病、抑郁、癔症、紧张等特征的人对疼痛更敏感。

(6)暗示:暗示对疼痛影响很大。

此外,宗教、文化、信仰等因素也能影响疼痛的感受和耐受。

要点三妇科和儿科心身疾病

1.妇科心身疾病

心理-社会因素在妇科疾病发病、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妇科病人的心理问题许多是由月经、妊娠、分娩等这些女性特有的生理现象所引起的。这些心理问题有时候还会引起强烈的心身反应,转化为心身障碍。

干预措施

(1)大力开展健康教育

(2)对不良情绪严重的病人,可通过心理支持疗法、认知心理疗法改善不良认知和不良情绪。

(3)通过心理指导,帮助患者改善不良个性,提高心理素质,从而改善心身反应,促进心身健康。

2.儿科心身疾病

儿童期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由于大脑结构和相关功能的发育正在完善之中,大脑缺乏对植物神经和情绪活动的有效调节,极易受到体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心身疾病。

儿科心身疾病的心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和心理治疗两方面。

女,18岁,某大学一年级新生,入学后对新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模式不适应,出现情绪焦虑,失眠等情况。该生的辅导员,老师及同学们给予其热情的帮助,疏导和安慰,使该生逐渐走

出适应不良的状态,这种应对应激的方法属于

A.催眠心理治疗

B.运用自我防御机制

C.专业思想教育

D.取得社会支持

E.回避应激源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该生是获得了老师们及同学们的帮助来应对应激反应,所以属于取得社会支持。

布雷迪曾作过这样的实验,两只猴子各坐在自己被约束的椅子上,每隔一定时间通一次电,其中一只(A)猴子能自己断电而避免电击,另一只猴子(B)则不能,最终

A.A得了溃疡病

B.B得了溃疡病

C.AB均得了溃疡病

D.AB均未得病

E.AB均得了高血压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由于A候子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所以A猴子得了溃疡病。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