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特概论复习提纲
毛概
《毛特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最早是由毛泽东提出来的。
1938年,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在《论新阶段》的报告中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为什么要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呢?首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需要。
其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缘于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方面的实践经验。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进程,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
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重大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和两大理论成果,一是毛泽东思想,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第二节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特复习提纲
毛特复习提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题填空题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2.进入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集中全党智慧,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
3.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的报告上,首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4.第一次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是党的(七大)。
5.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和精髓是(实事求是)。
6.毛泽东思想的三个基本点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
7.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命题。
8.邓小平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9.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了“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并把它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
10.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11.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
12.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13.科学发展观在进一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
14.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著名讲话,为我们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5.(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16.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一是毛泽东思想,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7.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18.近代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就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民主,为中国社会的发展扫清障碍。
毛泽东概论复习资料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复习提纲【一】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答;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原因答:1、源于对中国革命进行中正反方面实践的科学总结,2、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3、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答,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答,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
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是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包含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五、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答,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虽然形成于不同时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历史任务,具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但在基本精神上都是一致的,都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这是它们的基本点,它们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六、什么是毛泽东思想答,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七、毛泽东思想什么时候写入党章答,1945年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八、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什么?答,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科学理论体系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有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完整word版)《毛中特概论》复习重点
《毛中特概论》复习重点第一章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P 4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1)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去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2)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去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使之提升为创新的理论。
(3)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让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最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3、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群众路线4、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现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1)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个对象;官僚资本主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无产阶级及其政党.(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抗战时期还包括部分大地主和大资产阶级。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性质:它既不是一般的旧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也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新式的特殊的由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前途: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及主要内容。
《毛特论》复习提纲 带答案.doc2
1.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在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那一次会议?答:党的十五大2.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包括哪些?答: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需求,代表中国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什么?答:发展。
4.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是什么?答: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5.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答:事实求是。
6.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有哪些?其中最主要的矛盾是什么?答:主要矛盾有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最主要的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名族的矛盾。
7.中国社会的性质是什么?答: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
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什么?答: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9.既然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那么新民主主义革命就应该坚决反对资产阶级吗?答: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性质不同。
新民主主义革命任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范畴,它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在政治上争取和联合民族资产阶级去反对共同的敌人;在经济上保护民主工商业,容许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发展。
它要建立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而不是无产阶级专政。
10.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包括哪些?答: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1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什么?答:新民主主义社会。
12.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的经济成份有哪些?其中处于领导地位的经济成份是什么?答: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形成的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居于领导地位。
13.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答: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14.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答: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复习提纲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资源节约型社会文化民族区域自治依法治国环境友好型社会政体新型工业化道路一国两制二、简答题1、简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在积极稳妥的前提下,抓紧时机,加快步伐,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
主要任务是: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协调区域发展,完善加快重点地区建设的机制;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普遍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为本的现代市场体系;健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和行政管理体制,加快地方经济立法;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2、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领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树立和时间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3、简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这一构想和国策包含的基本内容是:(1)一个中国。
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由中央人民政府行使国家主权。
毛特论提纲完整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一章马克思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第一节马克思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第一,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际问题;第二,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第三,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优秀文化之中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两次飞跃、两大理论成果(1)两次飞跃:第一,毛泽东思想(1945年七大);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后者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的成果第二节毛泽东思想1、简述毛泽东思想的含义和科学体系及灵魂。
(简答题)答案:科学内涵:1)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2)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3)毛泽东思想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主要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7)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活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2、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时间。
1945年七大上第三节邓小平理论1、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简答题)答案:邓小平理论产生的:1)时代背景:和平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2)历史前提:我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和教训3)实践依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活动2、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第一阶段: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2年党的十二大,是提出理论命题的阶段第二阶段:从1982年党的十二大到1987年党的十三大,是构建理论轮廓阶段第三阶段:从1987年党的十三大到1992年党的十四大,形成理论体系第四阶段:从1992年党的十四大到1997年党的十五大以来是丰富理论阶段最后在十五大上提出第四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完整版)毛概复习提纲
考试复习提纲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有什么相互关系?(第5-8页)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选择: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a.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b.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c.独立自主:把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方针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
2、毛泽东思想包括哪些主要内容?如何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第10-17页)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的灵魂,贯穿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有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包含着丰富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
5.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3】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3、“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什么?为何提出?它们相互之间有何关系?(第26-27页,也可参考专题课件)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我国的发展实际,顺应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从破解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出发,在深入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毛特概论复习提纲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现概论》复习提纲本次期终考试试题涉及的内容分布在第一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十章、第十一章。
除论述题外,材料分析题和材料评论文都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尤其是关注理论的实际意义。
现将复习要点总结如下:1、什么是科学发展观?2、什么是“三农问题”?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我国现阶段怎样才能改变农业落后的现状?进行农业的现代化建设?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一、我国在农业上的投入根本上说是为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体现第一要义。
二、我国重视对农民利益的保护,体现以人为本。
三、我国大力发展两高一优生态安全农业,工业反哺农业,用第三产业(科技)发展农业,体现全面协调可持续。
四、发展农业的同时注重农村建设和农民生活水平、素质的提高,说明在统筹兼顾。
2、科学发展观,就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不会有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树立人的全面发展观。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坚持科学发展观,必然要求树立和贯彻科学的农业发展观,科学的农业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树立和贯彻科学的农业发展观,也就谈不上坚持科学发展观3、要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坚持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
人是生产力系统中最活跃和最革命的因素,在农业发展目标、发展道路、发展政策和战略措施等重大决策上,只有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要出发,按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考虑问题,才能充分调动和发挥一切可以调动和发挥的力量,最大程度地促进社会主义农业生产力的不断向前发展。
4、要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坚持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坚持走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毛中特复习提纲(含答案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讲课、复习提纲答案整理:马吉骁第一章1、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三方面)。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四大理论成果、两次历史性飞跃。
四大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
两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3、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态度。
根据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所通过的历史决议,它在六个方面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的理论。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科学态度:a.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b.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c.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4、邓小平的理论贡献。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呢?第一,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第二,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第三,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第四,总起来说,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一个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
毛概考试题型及复习提纲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期末考试题型及复习提纲一、考试形式:闭卷二、考试日期:5月25日——6月初,具体时间等待教务处通知。
三、考试时间:120分钟四、考试题型、分值:1、辨析题(共2题,每题5分,合计10分)2、简答题(共2题,每题10分,合计20分)3、材料分析题(共2题,每题20分,合计40分)4、论述题(共2题,每题15分,合计30分)五、复习提纲辨析题提纲:1、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辩证否定。
(第1章)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2)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智慧成果,是被实践证明过的正确的理论思想和经验总结。
3)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财富,不能否定也不容否定。
4)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一脉相传,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邓小平理论否定了毛泽东晚年的某些错误的理论观点,但不是否定毛泽东思想5)因此命题是错误的2、人权高于主权。
(第9章)1)这个说法是错误的2)首先,由于各国情况有异,对人权的认识和实施也各有不同,各国的内部问题,应该由各国自己解决。
人权问题本质上是国家的内政问题3)而人权高于主权的说法是否定了国家主权的说法。
在当今国际形势下,人权急需主权来维护,没有主权就没有人权,主权就是最大的人权。
4)人权高于主权是西方打过反人权作为国际政治斗争的工具,是强权政治的借口。
5)因此命题是错误的3、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可以由中国共产党以外的民主党派来领导。
(第15章)1)这个说法是错误的2)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中国能够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实现这个宏伟目标的政治力量,只有中国共产党。
3)坚持中国现代化的正确方向,需要共产党的领导。
4)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提纲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复习提纲2010《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复习要点第一部分:选择题知识点第一章导论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3-5)2、改革开放积累的宝贵经验:十个结合。
(10)3、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回答了哪些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四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10)4、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统筹兼顾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主要指: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8、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分别是在哪一次党的会议上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七大、十五大、十六大)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1、毛泽东、邓小平对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贡献是什么?毛确立,邓重新确立并发展2、毛泽东在哪篇文章中第一次对实事求是进行了科学解释?(44,《改造我们的学习》)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是什么?(48-52)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5、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上,最根本的就是:一切从本国实际出发,敢于和善于走自己的路。
)(59)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近代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
(65)2、毛泽东论述中国革命三大法宝的著作是:《〈共产党人〉发刊词》。
(81)3、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是: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开创及其理论的形成。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动力是什么?(69-72)5、中国革命能够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6、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内容是什么?(81)7、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
《毛特概论》复习提纲
《毛特概论》复习提纲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什么?2.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方法是什么?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和基本要求?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是什么?4.在我国,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被消灭的标志是什么?5.邓小平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什么?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什么?7.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全面改革的重点是什么?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什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9.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主要法宝是什么?10.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是什么?11.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做的科学概括是什么?1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什么?13.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经验教训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什么?14.什么是全方位开放?15.如何理解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16.为什么要不断地推进理论创新?怎样科学地理解理论创新?17.如何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论断?18.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是什么?1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问题?20.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是什么?21.1949年新中国建立,我国的社会性质属于是什么?22.中国共产党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是什么?23.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4.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什么?2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主要内容是什么?26.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什么?为什么说毛泽东思想是不是毛泽东的全部思想的总和?如何认识它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27.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什么?28.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29.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目标是什么?30.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是什么?如何认识改革是是一场新的革命?课后作业:要求:1、二选一作答;2、要求800--1000字,可打印,但不要全盘COPY网上的资料,需要同学自己签名,6月30日交到班长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现概论》复习提纲本次期终考试试题涉及的内容分布在第一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十章、第十一章。
除论述题外,材料分析题和材料评论文都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尤其是关注理论的实际意义。
现将复习要点总结如下:1、什么是科学发展观?2、什么是“三农问题”?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我国现阶段怎样才能改变农业落后的现状?进行农业的现代化建设?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一、我国在农业上的投入根本上说是为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体现第一要义。
二、我国重视对农民利益的保护,体现以人为本。
三、我国大力发展两高一优生态安全农业,工业反哺农业,用第三产业(科技)发展农业,体现全面协调可持续。
四、发展农业的同时注重农村建设和农民生活水平、素质的提高,说明在统筹兼顾。
2、科学发展观,就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没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不会有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树立人的全面发展观。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坚持科学发展观,必然要求树立和贯彻科学的农业发展观,科学的农业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树立和贯彻科学的农业发展观,也就谈不上坚持科学发展观3、要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坚持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
人是生产力系统中最活跃和最革命的因素,在农业发展目标、发展道路、发展政策和战略措施等重大决策上,只有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要出发,按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考虑问题,才能充分调动和发挥一切可以调动和发挥的力量,最大程度地促进社会主义农业生产力的不断向前发展。
4、要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坚持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坚持走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大自然和生态环境不仅是人类经济活动的自然基础,也是人类生活质量的重构成要素。
传统工业化道路“石油农业”所带来的环境恶化、生态失调、自然资源枯竭,不仅使工农业自身的发展到达某种黔驴技穷的地步,而且给整个社会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昔日的工业文明强调的是技术效率和和资本增殖,而很少考虑工农业生产和城乡建设对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的影响,人类为此已付出了惨重的代。
5、要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坚持科学发展观,就必须走城乡统筹、区域统筹的协调发展道路。
过去,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产前影响和科学发展观的缺失,我们在城乡关系、产业关系上违背城乡统筹发展的科学规律,错误地推行城乡分治、重工轻农的“二元结构”发展政策,严重制约了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和农业产业化进程。
工业化、城市化是建国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两大中心任务。
4、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如何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5、简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以及其现实意义。
现今我们允许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存在和发展,这是否意味着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否定?1、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已经基本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为生产力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2、实现了马克思、列宁提出的以和平赎买方法解决资产阶级问题的伟大设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的学说;3、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创举,也是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一个重要发展。
4、为我们以后的改革改制等举措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积累,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经验是党和国家宝贵的财富6、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是什么?为完成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党的四代领导集体分别提出了怎样的发展观?7、为什么说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8、如何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9、改革也是一场革命,在改革中,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10、为统筹区域经济发展,四代领导集体分别提出了怎样的战略构想,请分别叙述之?10、何谓民族精神?何谓时代精神?在当代如何理解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现实意义?11、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是什么?12、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和谐社会建设,具体包括哪些方面?13、在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面对收入差距悬殊,面对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大学生应做何理性的思考?弱势群体,也叫社会脆弱群体、社会弱者群体,在英文中称social vulnerable groups[2]。
它主要是一个用来分析现代社会经济利益和社会权力分配不公平、社会结构不协调、不合理的概念。
在社会学、政治学、社会政策研究等领域中,它是一个核心概念[3]。
社会学关于社会问题的研究、社会学的分支学科社会工作和社会福利的发展和普及,可以说是推动弱势群体概念成为社会科学主流话语之一的重要因素。
2002年3月,朱镕基总理在九届全国人大5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使用了“弱势群体”这个词,从而使得弱势群体成为一个非常流行的概念,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目前我国弱势群体在整体上具有以下5个重要特征:(1)弱势群体的主体是社会性弱势群体。
学术界一般把弱势群体分为两类:生理性弱势群体和社会性弱势群体。
前者沦为弱势群体,有着明显的生理原因,如年龄、疾病等;后者则基本上是社会原因造成的,如下岗、失业、受排斥等。
从我国弱势群体的整体情况看,主体是社会性弱势群体,主要是由于社会原因导致其陷于弱势地位的,因此,应当侧重从社会支持的角度考虑问题;(2)现有弱势群体中的很多人是在原体制下做出贡献的人。
特别是一些早年退休者和国有集体企业的失业、下岗职工,社会应当考虑对其实施补偿;(3)目前弱势群体是在社会分化加剧的情况下出现的,很多人有较强的相对剥夺感。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人民的整体生活水平是提高了,但是地区之间、群体之间和个人之间很不均衡,我国已经由改革开放前的平均主义盛行的社会转变为一个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社会,基于经济分化的社会分化也越来越大,一些人的相对社会地位下降了,引发了比较严重的相对剥夺感,必须引起高度重视;(4)目前的全球化进程有可能对国内弱势群体造成更加不利的影响,并且有可能使弱势群体的规模继续扩大。
在全球化进程中,那些接近资本、接近权力或者受过良好教育的强势群体有可能得到更多的利益,而普通的劳动者不仅获利机会少,而且可能降低福利,成为全球化成本的承担者。
在我们关注国内弱势群体问题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全球化这一背景;(5)目前我们对于弱势群体的支持还很有限,难以有效地改变其弱势地位。
前文已述,党和政府一直重视保护弱势群体的基本权益,但是,由于我国毕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不高,发展经济的压力还很大,导致实际工作中对于弱势群体的保护和支持还不是很有力,相关制度建设滞后,保障措施跟不上。
弱势群体的具体构成大体上说,弱势群体包括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精神病患者、失业者、贫困者、下岗职工、灾难中的求助者、农民工、非正规就业者以及在劳动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的人。
当然,这里只是简单地列举,各个群体之间实际上存在交叉。
我们认为,有必要确定优先支持的若干原则:(1)对于不能解决温饱问题的人群应当给予优先支持;(2)对于不能享受任何社会保障的人群应当给予优先支持;(3)对于失去劳动能力以及虽有劳动能力,但因缺乏就业机会而长期无法就业或在劳动力市场中处于明显弱势的人群应当给予优先支持;(3)对于经济改革和社会转型成本的主要承担者应当给予优先支持。
明确了优先支持对象,才能有效地开展社会支持工作。
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也只能逐步地创造消灭弱势群体的条件。
对于支持弱势群体而言,从需求的简单分类看,有衣食需求、住房需求、教育需求、医疗需求、就业需求、安全需求、社会交往需求、社会参与需求,等等;从需求的性质看,有生存需求、发展需求和享受需求之分。
根据我们的研究,保护和支持弱势群体,应当优先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特别是其基本的衣、食、住需求。
在此需求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应当注意保障其就业需求、医疗需求,然后逐步保障其他需求,促进弱势群体的全面发展,最终改变其弱势地位。
对于做好弱势群体工作,其基本原则是:关心、支持、自助、增权。
所谓关心,就是全社会都应当关心弱势群体。
关心弱势群体不只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更是社会强势群体的责任。
只有高度关心弱势群体,才会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才能促进社会不断进步,不断地走向更加公正。
一个真正公正的社会是所有人都受益的社会。
在这种意义上,关心弱势群体也就是关心强者自身。
关心弱势群体意味着要平等地对待弱势群体,要注意倾听弱势群体的声音,而不能怀着救世主的心态,居高临下地怜悯弱势群体,更不能片面宣传、强化强势群体的价值观,并把这种价值观强加给弱势群体。
如果这样的话,是难以真正改变弱势群体的弱势地位的。
所谓支持,就是我们这个社会应当建立健全相关社会政策,为弱势群体提供有效的制度性支持。
一个社会要保证良性运行,就必须有适当的社会政策,有必要的制度安排,满足弱势群体的客观需要。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就更有理由和义务不断调整和完善社会政策,为弱势群体提供制度性保障。
必须指出的是,目前我们保障弱势群体的工作做得还不够,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健全,不能有效覆盖全体社会成员,公民的很多社会权利还没有得到普遍有效的保障,支撑社会政策的社会基础(比如社区及其他民间组织)还很薄弱,一些弱势群体还缺乏制度性的社会支持。
因此,弱势群体支持的制度化急需加快、加强和落实。
所谓自助,就是使弱势群体走向自立、自尊、自强。
必要的社会支持固然十分重要,但是,最终摆脱弱势地位还是要靠弱者自身的努力,外部支持的重要作用在于增强弱者改变其弱势地位的能力。
俗语云,“惟自助者天助之”,完全依赖外部支持,是无法彻底改变一个人、一个群体的弱势地位的。
作为一门学问的社会工作,其核心观念就是“助人自助”,社会工作者试图运用各种技巧激发救助对象的自助潜能。
我们的社会政策和社会工作,应当遵循这个出发点,侧重培育、动员和增强弱者的自助能力。
所谓增权,实际上可以看作弱势群体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呼吁,应当尊重和保障弱势群体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权利,特别是要加强民主制度建设,保障弱势群体的参与权利,尤其是保障其参与与其有关的各项决策的权利,使其能够表达和维护自身的权益。
如果弱势群体被排斥在社会进程之外,不能参与相关决策的进程,他们的声音就无法表达,更谈不上有效维护其权益。
在建设法治社会的进程中,我们不仅要保障弱势群体对于有关立法的参与权,而且要增强弱势群体利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
为此,我们不仅要加大法律宣传的力度,使更多的弱势群体增进对于法律的了解,而且还要加强法律援助工作,确保弱者也能使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权利注释:[1] 英文中关于脆弱、弱势的相近说法还有disadvantaged,disabled,weak,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