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南大学网络教育《美学概论》课程考试练习题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从美学学科的角度评价鲍姆嘉通在美学上的贡献。

答:美学标志性的起点是1735 年鲍姆嘉通在他的博士论文《关于诗的若干前提的哲学沉思录》中提出美学的学科概念;1742 年他在法兰克福大学开设了一门“美学”课;1750年出版了《美学》第一卷,故美学史上通常把这一年称为美学学科开端年。

只有两百六十多年。因此也有人称鲍姆嘉通为“美学之父”。

我们认为鲍姆嘉通的贡献很大,但担不起美学之父的称号。第一,美学学科的历史并不是从他开始的;也就是说从学科命名来说,他是第一个提出来的,但是,美学在几千年之前,已经有研究、有思考。从西方来看,毕达哥拉斯学派、柏拉图这些思想界家就已经在思考、讨论美这个问题,我们中国老子、孔子、庄子等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两千多年前就开始讨论美这些问题。从命名来看,确实与他相关。在鲍姆嘉通时代,美学学科有三个名字,一是艺术哲学,一个是美的科学,另一个是美学。在他开设了美学这个课程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并没有称为通用的标准名字。过了很长一段时间,费舍尔才正式把这个学科命名为美学。所以,他的贡献是提出了这个词,后来采用了这个词,我们沿用了这个词。因此,从命名的角度看,他是有贡献的。第二,他对美学学科的理论贡献非常有限。他与同时期的美学家相比,其思想理论上的进展非常小,他讲的美学内容都是一些旧的东西,没有新的东西。甚至与以前的一些美学家入柏拉图、中世纪的一些美学家相比,也相形见绌。所以,美学家这个称号,他可能担当不起,但有人这么称呼他,从历史的角度看,也未尝不可。

2.意象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答: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意象通常是指自然意象,即取自大自然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许多古诗名句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秋风吹不尽,落叶满长安”、“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其中的意象,都是自然意象。

3.美感的创造性表现在哪些地方?举例说明之。

答:美感过程就是意象的产生过程,而意象不是实有之物,是创造之物。所以,美感必有创造性。我们平时说文学艺术是创造、创作,而我们平时生产是用制作。我们人类在实体世界基本不能创造,只能制作;但在文学艺术领域可以大肆进行创造、创作。文学家、艺术家在进行创作时,有审美活动,会创造出一个意象。读者在观赏艺术作品时会将意象还原出来,这一还原出来的意象带有读者的创造,也具有创造性。所以,美感过程也是一个创造过程。

4.以审美风尚的理论分析“盛唐气象”。

答:审美风尚是一个社会在一定时期中流行的审美趣味。审美风尚又称为时尚,在某种程度上,时尚体现了一个时期,社会上多数人的生活追求和生活方式,并且形成为整个社会的一种精神的气氛。比如说我们现在当下,人追求的基本上是两个东西,一个是钱,一个是权,这个就是我们时代的风尚。世界上很多人称我们为经济动物。当某个人因为钱、权出事时,大家异口同声的谴责,但当我们身处其境时,又象他一样不择手段。这个就是时代文化、时代追求所造成的。

我们以唐代的审美风貌为例,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鼎盛时期,疆域辽阔,国威强盛,气势恢宏,是个开放的时代。那种时代、那种环境,那种博大的辉煌的气象,那种声威,那种兼容并包的伟大的气魄,那种自由的精神,对唐代人的理想志趣,行为方

式,审美追求,都不可避免地要产生深远的影响,特别是盛唐时期,是名副其实的青春盛世,展示一个雄浑博大、五彩缤纷的意象世界。这个就是学者所说的盛唐气象。盛唐气象这个概念,是对盛唐时代审美风貌的极好的一个概括。唐代的雕塑艺术就是这种盛唐气象的典型的表现。譬如顺陵(武则天母亲墓),它有两个狮子,一个是坐在那儿的狮子,一个是走的狮子,其气象之雄浑,无与伦比。

5.休闲中怎样追求审美?

答:所谓休闲,并不是无所事事,而是在职业劳动和工作之余,人的一种以文化创造、文化享受为内容的生命状态和行为方式。休闲的本质和价值,在于提升每个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世界,拥有休闲是人类最古老的梦想,就是从无休止的劳作中摆脱出来,随心所欲,以欣然之态做心爱之事,与各种社会境遇随遇而安,独立于自然及他人的束缚,不受束缚,以优雅的姿态自由自在地生存。

休闲文化的核心是一个“玩”字,玩儿就是自由的,玩儿是没有功利的,没有目的的。比如小孩子玩儿,小孩子喜欢玩水、玩泥土,他是没有功利的,他没有目的。玩儿很容易过渡到审美的形态,所以,在休闲文化中往往包含有审美意象的创造和欣赏,休闲文化活动所展现的意象世界往往是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的交叉和融合。

“人莫若于闲,非无所事事之谓也。闲则能读书,闲则能游名胜,闲则能交益友,闲则能饮酒,闲则能著书。天下之乐,孰大于是。”——清·张潮

“京城第一玩家”(王世襄)把玩当成了人类文化的极致,把“玩”字琢磨到家了,玩出了品味,玩出了情趣,玩出了德行,玩出了人生的快意和别致。有了这种情趣,玩就成了一种高洁的审美活动,在玩的活动中,玩家就能体验到一个意象世界,获得一种审美享受。

旅游文化也是休闲文化的重要内容。旅游就是从人的功利化的日常生活中超脱出来,

是日常生活的隔离和中断。

6.简要概括“意境”这一范畴的发展过程。

答:一、意境的形成与发展:“意境”最早出现于盛唐诗人王昌龄的《诗格》;晚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描述了各种意境的意在言外的旨趣;宋代诗歌推崇风格平淡、意味不尽的艺术形象,实质上是对意境的具体描述。宋代佛教、禅宗兴盛,流行以禅喻诗,严羽《沧浪诗话》举出“妙悟”,标举“羚羊挂角”、“空中之音”,其实质便是用禅理直接说明诗歌中的意境理论。王国维《人间词话》对意境理论有重大发展。

二、意境的基本内涵:〔一〕意境就是人在审美活动中,用心灵去观照外界对象(包括艺术形象),在把握和领会对象的基础上,充分展开想像,在自己的思想意识领域创造出新的意缊和境界。(佛家用语,境,心所攀缘的外物;境界,人的自我意识所达到的觉悟境地)〔二〕意境的审美内涵包括以下四个层面:1、主客统一,2、情景交融,3、时空转换,4、有无相生。

三、意境的审美特征:主客统一、情景交融、时空转换、有无相生,在一定意义上可视为意境的基本审美特征。

7.在中西美学思想史上,中国发展出“沉郁”、“飘逸”、“空灵”等审美范畴,西方发展出“优美”、“崇高”、“悲剧”、“喜剧”等审美范畴,它体现了文化上的哪些差异?

答: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孕育出不同的审美文化,也孕育出不同的美学范畴。西方传统美学的审美范畴主要有:优美、崇高、悲剧、喜剧等。中国传统美学主要有:沉郁、飘逸、空灵等。

中西方美学思想的差异的产生有诸多方面的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中国和西方在思维方式上的不同。哲学思维方式的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西方审美思想的差异,西方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