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瓦格纳,罗西尼,威尔第的歌剧各有什么特点
莫扎特歌剧创作特点
![莫扎特歌剧创作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ad3b6d5dfc4ffe473368ab96.png)
莫扎特的两幕歌剧《唐·璜》初演于1787年。
剧中的主人公唐·璜是中世纪西班牙的一个专爱寻花问柳的胆大妄为的典型人物,他既厚颜无耻,但又勇敢、机智、不信鬼神;他利用自己的魅力欺骗了许多村女和小姐们,但他终于被鬼魂拉进了地狱;他本质上是反面人物,但又具有一些正面的特点。
所有剧情都是围绕唐·璜和为了保护自己的女儿而被唐·璜杀死的司令官这个中心而发展的。
歌剧《唐·璜》把生活和哲理的因素揉合在一起,着重于人物的心理刻划,为十九世纪大为发展的音乐心理戏剧开创了先例。
歌剧的中心思想,在它的序曲中已经有了具体的反映。
这首序曲用奏鸣曲的形式写成,其中的主题主要描写唐·璜那种玩世不恭的性格,充满生命力和火热的情绪,是乐观和愉快的形象。
莫扎特把序曲同歌剧直接联系在一起,这也是本剧的一大特色。
莫扎特的《唐璜》是一部喜歌剧,作于1787年,由蓬特撰写脚本。
蓬特根据贝尔塔迪的脚本《石客记》改编。
首次把唐璜这个人物写成戏剧的是莫利纳的《塞维利亚的淫棍和食客》和莫里哀的《石宴》。
14世纪西班牙传奇人物唐璜用意大利语称为唐.乔万尼。
蓬特在撰写此剧时,强调了唐璜追逐女性的失败。
时空背景:十六世纪,西班牙塞维里亚城序曲(第一幕)(第一场)在深夜里,唐璜的侍从Leporello独自在门外抱怨,他被留在门外看守,而唐璜则在屋内和女人调情。
这时,唐璜遮着脸而从屋里冲出来,屋里的骑士长之女安娜Anna则紧追在后,而安娜的父亲此时也出来拔剑和唐璜决斗,结果中剑倒地而亡,唐璜逃离现场。
这时候,安娜和未婚夫Ottavio上场,发现父亲已身亡,安娜昏倒,醒后哀痛父亲之死,并要未婚夫Ottavio为父复仇,两人合唱复仇誓言中结朿了第一场。
(第二场)黎明时分,唐璜和侍从Leporello谈话间,发现有女子走来,就躲了起来。
这个女子是曾受唐璜骗婚的贵妇Elvira,愤恨地唱着若是唐璜不回心转意,就要复仇,但唐璜以为又是别的女子而准备去诱引时,被Elvira认出而痛骂,只好在Leporello护驾之下逃走,而Leporello则向Elvira唱出唐璜勾引过二千多位女子的情人目录一曲之后下场,此时Elvira才了解唐璜的真面目。
歌剧的概念以及分类
![歌剧的概念以及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9725dd58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60.png)
歌剧的概念以及分类
歌剧是一种结合了音乐、戏剧和舞台表演的艺术形式,在歌唱、对白和舞台动作的基础上,通过音乐的表现力来传达故事情节和角色的情感。
它通常在大剧场中上演,由演员、歌手、乐团和合唱团共同呈现。
歌剧可以根据其时代、风格、主题和演出形式进行分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歌剧分类:
1. 古典歌剧:古典时期(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歌剧,以莫扎特的作品为代表。
它们遵循古典音乐形式和结构,通常以古代神话、历史故事或喜剧情节为题材。
2. 浪漫歌剧:浪漫时期(19世纪)的歌剧,以维尔第、普契尼和华格纳等作曲家的作品为代表。
这些作品注重个人情感和戏剧性,大量运用合唱和管弦乐的力量。
3. 威尔第歌剧:指意大利作曲家吉useppe威尔第的歌剧作品。
他的作品以浪漫情感、激烈的戏剧场面和优美旋律著称。
4. 空耳歌剧:指以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为背景的法国歌剧,由黎桑贝尔和德彪西等作曲家创作。
这些作品注重音乐的描述性和色彩,以及对声乐技巧的要求。
5. 德国歌剧:指以华格纳为代表的德国作曲家创作的歌剧,它们以强调文学和哲学背景、史诗般的规模和复杂的音乐结构而闻名。
6. 现代歌剧:指20世纪至21世纪的歌剧作品,具有更多的实验性和前卫音乐风格。
这些作品关注当代社会问题,以及音乐表达的新形式和技巧。
每种类型的歌剧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表现形式,以及其在歌剧史上的重要地位。
分析威尔第的歌剧特点
![分析威尔第的歌剧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86200ffb26fff705cc170a29.png)
分析威尔第的歌剧特点摘要: 威尔第是着名的意大利歌剧作曲家,举世公认的歌剧大师,他的歌剧将人们内心的激情戏剧化,给人一种悲欢交织中的美感。
本文以威尔第的歌剧为切入点,通过威尔第的阶级立场论述威尔第的思想及创作,并探讨其对意大利以及对整个世界歌剧史的影响。
关键词:威尔第;歌剧;特点一、前言歌剧是一种有音乐、戏剧、诗歌、舞蹈和舞台美术结合而成的综合艺术。
在19世纪,意大利歌剧进入了一个繁盛的时期,最杰出的意大利歌剧作曲家威尔第为自己民族的歌剧艺术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
威尔第一生创作了三十部歌剧作品,他在继承意大利歌剧传统的基础上,从艺术创作的源泉与动力的革命性出发,构建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取得了歌剧创作上的创造性的伟大艺术成就。
二、威尔第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威尔第,l813年10月10日出生于意大利小镇隆科莱,他从小热爱音乐,参加教堂的合唱团,随教堂的管风琴师学习音乐,并在乡村当管风琴手,显露了卓越的音乐才华。
他是世界最负盛名的意大利作曲家,从18年的开始创作第一部歌剧,他的歌剧创作生涯长达54年之久,在他的音乐中,沿用意大利美声唱法的传统,并且非常注意作品的歌唱性,使管弦乐的戏剧发展和声乐的鲜明旋律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他的主要歌剧代表有《弄臣》、《游吟诗人》等,在晚期意大利歌剧史上留下了不可取代的作用。
三、威尔第歌剧的创作时期及其风格威尔第的歌剧作品洋溢着炽热的情感旋律,其成就代表了意大利浪漫主义歌剧的高峰。
他的歌剧创作历程犹如他坎坷不平的生命成长历程,他的作品在年代和创作思想上可划分为三个时期:19世纪四十年代是威尔第歌剧的早期创作, 19世纪的五十到七十年代是他歌剧的成熟时期,内容触及一定的社会问题,使他成为世界瞩目的大作曲家;19世纪的八十年代是其晚期的歌剧的创作时期,下面从三个时期来论述威尔第歌剧特点。
1、处于萌芽时期的早期创作19世纪四十年代是意大利人民努力推翻法国和奥地利的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统一的时期。
论威尔第的四部经典歌剧及其创作特点
![论威尔第的四部经典歌剧及其创作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6de61610bed5b9f3f80f1c09.png)
论威尔第的四部经典歌剧及其创作特点作者:马瑶来源:《大观》2014年第06期朱塞佩·福图尼诺·弗朗切斯科·威尔第(Giuseppe Fortunino Francesco Verdi,1813-1901)是西方音乐史上伟大的歌剧作曲家,他一生专注于歌剧,共写作了26部歌剧。
其中《弄臣》、《茶花女》、《阿伊达》、《奥赛罗》四部歌剧堪称其经典之作,在世界范围内不断上演,传唱极广,可以说是威尔第将意大利歌剧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峰。
本文将从他的四部经典之作入手,简单分析介绍威尔第及其创作特点。
一、创作分期威尔第一生共创作有26部歌剧作品,在这26部歌剧中除了《一日之王》和《法尔斯塔夫》两部喜剧外,其余均为严肃的正歌剧。
他钟爱这些名著所具有的强烈戏剧性和冲突对比,其中的人物和他们的命运在威尔第的构思中化成音乐展现出来。
威尔第的整个创作生涯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创作早期、成熟时期和创作晚期。
创作初期是在19世纪30代末到40年代末。
以《纳布科》、《伦巴第人》、《埃尔南尼》和《麦克白》为代表。
他的早期作品民族色彩浓厚,作品中饱含雄伟悲壮的气势、情感和振奋人心的精神,鲜明地反映出意大利民族要求独立自由的强烈愿望。
成熟时期是在19世纪50年代初到70年代末。
以《弄臣》、《茶花女》、《游吟诗人》、《阿依达》为代表。
这时威尔第的创作达到了高峰,作品题材由早偏重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转向现实生活和普通人的思想感情。
音乐技巧娴熟,刻画内在人物性格细致入微,丰富并保持了意大利歌剧在音乐表演上的优势,以及歌剧音乐中传统的分曲体结构,还注重发挥乐队的作用、声乐的写作和器乐的平衡。
创作晚期是在19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
威尔第在晚年创作了两部根据莎士比亚的剧本改编的歌剧作品:悲剧性的《奥赛罗》和喜剧性的《法尔斯塔夫》。
管弦乐队在这两部歌剧作品中起到了画龙点睛之效。
二、四部经典之作及其创作特点《弄臣》《弄臣》是一部作于1856-1857年的三幕歌剧,由皮阿维根据法国作家雨果的作品《国王取乐》撰写脚本。
十佳歌剧入门唱片收藏推荐
![十佳歌剧入门唱片收藏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229c1ffe04a1b0717fd5dd74.png)
有一段时间我几乎天天听《魔笛》,实在是太好听了,这是一部象征主义的巨型幻想作品。它和《后宫诱逃》使德国歌剧达到了一个顶峰。《魔笛》在歌剧中属于歌唱剧一类的,极富诗意。EMI的克莱姆佩勒版评价很高,但过于端庄,总感觉少了那么一点点美妙的童话色彩,而DG的伯姆和弗里乔伊版都是不二之选,大荷花中的伯姆版无论演绎还是录音都异常优秀,男声中有我最喜欢的温德里希和菲舍尔迪斯考,苛求的话,只是女声稍弱一点。弗里乔伊版虽然是单声道但54年的录音完全可以接受,关键是整体太好了,相比于克莱姆佩勒热情洋溢的厚重弗里乔伊就显得轻盈而抒情,那种华美的装饰风格和全剧太贴切了,演唱阵容也是超强,男声中贺夫利加的塔米诺,菲舍尔迪斯考的捕鸟人声音都美不胜收,女声中瑞士女高音斯塔德,德国女高音施特莱希的帕米纳和夜后至今仍让人难忘。以前是文献系列,现在是小双张,更划算。
�
7、普契尼:《托斯卡》
有人说这是普契尼的歌剧中最深刻的,也是悲剧性最浓烈的,戏剧性的场景和优美的唱段达到了最佳的平衡。喜欢音效的朋友可以买RCA的梅塔版,普赖斯演唱的托斯卡非常热烈狂放,多明戈和米尔恩斯的表现也堪称上佳。但提到《托斯卡》无论如何是躲不过卡拉斯的,卡拉斯三次录制过这部歌剧,53年由意大利歌剧大师萨巴塔指挥米兰斯卡拉歌剧院乐团和合唱团演出的录音评价最高,这是《托斯卡》的最佳版本选择。当时卡拉斯正值巅峰时期,演唱丝丝入扣,婉转而优美。而斯苔芳诺和戈比的表现也都让人难忘,作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托斯卡的卡拉斯在她剌死警察局长时诅咒地叫喊出的“Muori !Muori!Muori!”(死!死!死!),堪称绝唱,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但其魅力之所在,恐怕非仔细聆听不能领略其中的奥妙。其实64年的立体声版也不差,尽管卡拉斯已经过了艺术的高峰期。
9、威尔第:《弄臣》
西方音乐史
![西方音乐史](https://img.taocdn.com/s3/m/c2d7c8b9b8f67c1cfad6b88b.png)
名词解释法国大歌剧:19世纪法国歌剧体裁。
特点为规模庞大,风格宏伟,多采用历史题材,常有豪华的布景、壮丽的芭蕾和合唱场景。
梅耶贝尔的《恶魔罗勃》达到19世纪大歌剧的顶峰,其他大歌剧作品还有瓦格纳的《黎恩济》、威尔第的《唐•卡洛斯》、罗西尼的《威廉•退尔》等。
轻歌剧:19世纪法国歌剧体裁。
它规模较小,轻快活泼,以浪漫情节为题材,音乐写作常采用流行曲调,带有讽刺滑稽的性质。
代表作曲家为奥芬巴赫,他作有《地狱中的奥菲欧》、《美丽的海伦》等轻歌剧抒情歌剧:19世纪法国歌剧种类。
规模介于大歌剧与轻歌剧之间,常采用浪漫主义文学题材写作,讲求真挚情感的表达。
代表作有托马斯的《迷娘》、古诺的《浮土德》和圣桑的《参孙与达丽拉》。
瓦格纳的乐剧:德国作曲家瓦格纳革新后的歌剧种类。
他认为这种歌剧是音乐与戏剧的统一体,体现了“整体艺术”的观念。
他主张“乐剧”取材于神话,音乐连续发展,以“主导动机”贯穿发展音乐主题,人声演唱近似“诵唱”,四联剧《尼伯龙根的指环》反映出乐剧的全部观念。
无词歌:按照歌曲体裁风格写作的小型器乐曲,常由歌唱性旋律和音型化伴奏织体组成,由门德尔松创立。
他写有49首无词歌,有些带有标题,如“威尼斯船歌”、“春之歌”、“纺织歌”等夜曲:具有抒情气质的钢琴曲,旋律宽广婉转、优美如歌,创始人为爱尔兰作曲家约翰•菲尔德,他作有20首夜曲。
浪漫主义钢琴夜曲在肖邦手中发展到顶峰,他扩大了夜曲的规模,使之能够表现更加深邃的内容,情感表现也从单一的“夜间抒情曲”发展到戏剧性与思想性兼有真实主义歌剧:19世纪末意大利的歌剧流派。
规模小型,平铺直叙,强调真实地表现平凡生活中的琐事,情节激烈,具有民族特色。
代表作为马斯卡尼的《乡村骑士》和莱翁卡瓦洛的《丑角》。
标题交响曲:带有文字说明或者与文学或绘画作品相联系的交响曲。
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的各乐章都有作曲家亲自写作的文字说明,以指导听众正确地理解作品的内容,是标题交响曲的范例。
意大利三大歌剧作曲家
![意大利三大歌剧作曲家](https://img.taocdn.com/s3/m/4eff9542852458fb770b5632.png)
后人评价
罗西尼以创作喜歌剧而名垂青史,其喜歌剧既有反映贫民
生活的内容,又有对贵族浮华百态的描绘,内容生动、明快,
人物的刻划个性鲜明,戏剧情节十分紧凑,还有完全恰到好处
的管弦乐配器,始终保持着艺术的青春。而他正歌剧的音乐却
是宏伟而壮丽的,他的《奥赛罗》虽略逊于威尔第的同名杰作,
但仍有欣赏的价值。晚年写的两首宗教乐曲都是光辉之作,其
目录
1、生平简介 2、创作特点 3、社会贡献 4、后人评价 5、主要作品及介绍
生平简介
朱塞佩·威尔第意大利歌剧作曲家。生于意大 利北部布塞托附近的一个小酒馆经营者家庭, 13岁开始学音乐。18岁考米兰音乐院失败后 留在米兰向斯卡拉歌剧院的音乐家学习。威 尔第共写了28部歌剧,7首合唱作品,凭着其 杰出的才华和勤奋的写作逐渐在歌剧乐坛奠 定了无人可与之匹敌的地位。威尔第的歌剧 创作活动,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 40年代前后,成名期。第二时期,50年代, 创作的高峰时期,写了《弄臣》(1851)、 《游吟诗人》(1853)、《茶花女》(1853)、 《假面舞会》(1859)等七部歌剧,奠定了 歌剧大师的地位。第三时期,60年代至威尔 第去世。
社会贡献
生活描写的生动性,人物性格刻画的鲜明性,戏 剧情节发展的紧张性,旋律丰富,节奏敏捷,使罗西 尼的歌剧充满了活力。罗西尼的优秀创作使传统的意 大利正歌剧和喜歌剧重获新生。他在喜歌剧中掺入了 正歌剧的因素,又在正歌剧中加进喜歌剧的生活气息。 他的这些改革在当时令人耳目一新,对后世的歌剧创 作产生了影响。
目录
1、生平简介 2、创作特点 3、社会贡献 4、后人评价 5、主要作品及介绍
生平简介
罗西尼生于意大利的佩萨罗,
成长在一个音乐家庭里,自1806年起
莫扎特的歌剧特点
![莫扎特的歌剧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6ac1e30d7cd184254b3535dc.png)
一、莫扎特歌剧的音乐特点1.赋予每个人物以不同的特性且准确、鲜明,以歌剧《唐璜》为例,唐·奥塔维奥是纯粹的抒情性形象,采琳娜则是单纯的农村姑娘的活泼形象,莱波雷洛是喜剧人物,唐·安娜则是个处于戏剧性遭遇中的抒情性形象,司令官是个悲剧性形象,是道德、惩罚和复仇的象征。
以歌剧《魔笛》为例,塔米诺和帕米娜是抒情性的正派角色的形象,夜后的高难度的花腔演唱使人联想起那波里乐派歌剧的余风。
土耳其人奥期明的出现带来了异国情调、他的急口令般的咏叹调、典型的反映了喜剧角色的形象。
萨拉斯特罗则是正歌剧型的人物,代表了美德、善良、博爱和光明。
莫扎特除了赋予每个人物以不同的特征之外,还根据剧情的发展,使得每个人物在各个发展阶段和不同环境之中,有着不同的情绪和心情反映。
2.莫扎特还发展了重唱,并且以重唱来展开戏剧情节和作为音乐戏剧结构的基础,即强化矛盾冲突,营造戏剧高潮。
在他的作品中,有时重唱甚至比咏叹调、宣叙调的音乐还丰富,如《费加罗的婚礼》一剧中,凡是戏剧性高潮和剧情开展的关键之处,他都采用了重唱的形式。
比如第二幕的终场,音乐不间断地提供机会,让众多的角色进入剧情,使得伯爵和伯爵夫人的矛盾(二重唱),经过苏珊娜加入的三重唱,费加罗再进入的四重唱,一直发展成马切琳娜,医生巴尔托洛和教师巴西里奥上场的七重唱(中间还穿插了花匠过场的声部),从而把喜剧推向高潮。
3.莫扎特在使歌剧带有民族特点方面比格鲁克进了一步,他写作歌剧《魔笛》时采用了德文歌词,吸取了许多德国传统民歌和新教圣咏,创造性地借鉴了意大利正歌剧和喜歌剧中的成功因素来丰富德国的歌唱剧体裁,为以后的德国浪漫主义的大歌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莫扎特还创造性地发展了喜歌剧这种形式,使其获得前所未有的思想深度及丰富性。
当初意大利的喜歌剧只是一种滑稽、逗趣、杂耍式的剧种,所用的音乐只求轻快、华丽、热闹,有时还允许有点夸张。
莫扎特早年也曾想模仿意大利人那种无拘无束的开朗性格,他所作的《假园丁》一剧就作了这方面的尝试。
探讨瓦格纳歌剧与威尔第歌剧创作
![探讨瓦格纳歌剧与威尔第歌剧创作](https://img.taocdn.com/s3/m/9f970b2a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dd.png)
探讨瓦格纳歌剧与威尔第歌剧创作一、瓦格纳歌剧创作及特点19世纪初期,在西方诞生了两个伟大的人物,他们在音乐方面有着前所未有的影响,并且对自己生活时代的歌剧艺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人在19世纪歌剧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1813年5月,瓦格纳出生在德国莱比锡的有一个爱好艺术的警官家里。
出生不到半年父亲就去世。
第二年母亲就改嫁给一位多才多艺的戏剧演员,全家迁往德累斯顿,他的继父在德累斯顿的一家剧院工作在继父的熏陶下,对戏剧和音乐十分感兴趣。
瓦格纳在歌剧方面有着显著的贡献,其中创作自撰脚本的乐剧有十四部:代表作有《尼伯龙根的指环》、《漂泊的荷兰人》、《纽约堡名歌手》、《罗恩格林》等。
1842年《黎恩济》在德累斯顿宫廷剧院上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1843年宫廷剧场又公演了《漂泊的荷兰人》再度成功。
瓦格纳在早期创作歌剧中延续了格鲁克的歌剧改革,有着明显的大歌剧风格。
中期创作的的歌剧是收到了德国浪漫主义歌剧的影响。
晚期他发表关于乐剧的理论:未来的艺术应以古希腊悲剧为榜样,成为理想的整体艺术,这种新型的歌剧可称之为“乐剧”。
他对于乐剧的改革主要是对于歌剧的体裁,歌剧的体裁应选择神话为主。
他认为将音乐与戏剧相结合才会更好的展现出音乐的连贯。
同时他也更加注重在前奏或序曲中出现管弦乐队,大量的运用管弦乐队进行展开与演化。
这样的音乐风格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西方音乐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有着巨大的作用。
同时也使瓦格纳成为了历史上重要的人物。
瓦格纳歌剧创作有以下特征:第一,剧本与音乐的紧密结合,众所周知,瓦格纳的乐句是诗歌,音乐和戏剧紧密结合为一个整体的综合艺术。
为了结合得更好,他不因循大多数歌剧作曲家用别人写的剧本进行谱曲的老传统,而是自己动手编剧本,写曲子。
这样,就使剧本与音乐天衣无缝地结合起来。
这是绝大多数作曲家办不到的突出特征。
第二,充分运用“主导动机”。
瓦格纳不仅是指导动机贯穿整部歌剧,而且用多种“动机”刻画人物,物件与自然景象,甚至把主导动机当标签与符号使用。
谈威尔第与瓦格纳歌剧在创作思想上的差异
![谈威尔第与瓦格纳歌剧在创作思想上的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0f6b3449a98271fe910ef986.png)
谈威尔第与瓦格纳歌剧在创作思想上的差异摘要:威尔第和瓦格纳是西方歌剧史上最伟大的歌剧作曲家。
威尔第是意大利歌剧传统的继承者,经过他的不懈努力,使得意大利歌剧更加完美和精致;而瓦格纳则是歌剧的改革者,代表着新的发展方向。
本文以两位歌剧大师的创作思想为探讨文本,通他们在题材、音乐与戏剧、声乐与器乐以及歌剧结构等方面的分析和观察,试图为演绎作曲家的作品提供帮助。
关键词:威尔第瓦格纳创作思想歌剧差异“当贝里尼壮年逝世,罗西尼在三十七岁写完歌剧《威廉退尔》之后就此搁笔,多尼采蒂也已进入创作暮年的时候,威尔第像一颗灿烂的巨星出现在地平线上,继承并发扬了意大利歌剧的优秀创作传统。
”①威尔第在贝里尼、多尼采蒂、罗西尼等作曲家的创作基础上,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使意大利歌剧更加完美,更加精致,并取得了辉煌的成果。
可以这样说:“他的艺术生涯本身就是一部19世纪下半叶的意大利歌剧史”。
②如果说瓦格纳以前的浪漫主义作曲家的创作只局限于某一方面或在某一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的话,那么瓦格纳就是一个在全方位取得杰出成就、一个集大成者的作曲家,他对19世纪歌剧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是浪漫主义和真实主义的分水岭。
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歌剧改革家和音乐家,而且他还是一位社会活动家和著名的思想家。
“他在政治思想、音乐戏剧美学上的著述,对当时的社会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起过重要的影响,是任何一位杰出的音乐家无法比拟的。
”③可以这样说,威尔第和瓦格纳是音乐史上最伟大的歌剧作曲家,威尔第是意大利歌剧传统的忠实继承者,而瓦格纳则代表了歌剧新的发展方向,是歌剧改革者。
但两位作曲家在有关歌剧的创作思想等方面存在着完全不同的看法。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威尔第和瓦格纳两位歌剧大师的创作风格,为演唱者演绎两位作曲家的作品提供帮助,有必要把两位歌剧大师在歌剧创作思想方面的差异简单地梳理一下。
一、威尔第和瓦格纳的歌剧在创作题材上的差异威尔第的歌剧创作生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9世纪40年代是他的第一创作时期。
浅谈莫扎特喜歌剧的创作特点
![浅谈莫扎特喜歌剧的创作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3ee32a0b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ed.png)
浅谈莫扎特喜歌剧的创作特点莫扎特是欧洲古典音乐历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喜歌剧被誉为文艺复兴时期以来最美好的艺术形式之一。
莫扎特喜歌剧的创作特点不仅仅是指音乐风格、调性、曲式等音乐方面,更体现出莫扎特对于戏剧、文字、舞台表现的深刻理解及其在音乐中的自然融合。
以下我们从几个方面来探讨莫扎特喜歌剧的创作特点。
一、音乐风格轻松明快莫扎特喜歌剧的音乐特色主要体现在轻松明快、调子优美、旋律悠扬。
在曲风上,莫扎特创造了一种轻松明快的音乐风格,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容易被普通听众所接受。
他的旋律优美而多样,有些出现在某个处所时就能瞬间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有些则需要深入品味才能感受到其内涵及情感表达。
二、人物形象鲜明莫扎特喜剧中的人物形象无论是主角还是从角,形象刻画都非常鲜明。
其中常见的形象包括:魁梧、有力的青年男子;勇猛、开朗的自由战士;富家公子;才华出众的男女青年等。
此外他还善于运用人物对比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比如马斯金鬼与弗格里奥,贝希特尔与道纳弗林等,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鲜活。
三、音乐与舞台剧情的融合莫扎特提交喜歌剧音乐与舞台剧情的融合,运用音乐语言巧妙地表达戏剧性格,从而使剧情得到了加强和延伸。
同时他的喜剧中充满了大量幽默的插曲,使观众在接受深刻思考的同时,也可以得到欣赏性的享受。
四、音乐与歌词的紧密结合莫扎特的喜歌剧中音乐与歌词的紧密结合也是他独特的创作手法之一。
他善于运用音乐的语言,能将情感表达与音乐完美结合,使其更加生动鲜活。
莫扎特的喜歌剧是人类音乐文化宝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在音乐创作领域取得了空前的成就。
他的创作特点不仅体现在音乐方面,更是融合了戏剧、文字、舞台表现等多重因素,这样的完美结合,使得莫扎特的喜歌剧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和赞誉,并在很长时间内影响着后世音乐家的创作。
考研题库莫扎特的歌剧特征
![考研题库莫扎特的歌剧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df53c95a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9c.png)
考研题库莫扎特的歌剧特征莫扎特是18世纪末期的奥地利作曲家,他的歌剧作品以其旋律优美、结构严谨、情感丰富而著称。
以下是对莫扎特歌剧特征的分析:旋律性莫扎特的歌剧以其流畅、优美的旋律而闻名。
他的旋律线条清晰,具有很高的歌唱性,能够很好地表达角色的情感和性格。
和声与节奏莫扎特在和声运用上非常大胆,经常使用不寻常的和声进行,创造出新颖而富有表现力的音乐效果。
同时,他在节奏上的处理也非常灵活,能够通过节奏的变化来加强戏剧性。
角色刻画莫扎特的歌剧角色刻画细腻,他能够通过音乐来展现角色的内心世界。
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莫扎特都赋予了他们鲜明的个性和深刻的情感。
戏剧结构莫扎特的歌剧结构严谨,他善于运用传统的歌剧形式,如序曲、咏叹调、二重唱等,同时又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使歌剧的戏剧结构更加紧凑和完整。
音乐与戏剧的结合莫扎特的歌剧作品在音乐与戏剧的结合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他能够根据戏剧情节的需要,创作出与之相匹配的音乐,使音乐成为推动剧情发展的重要力量。
代表性作品莫扎特的歌剧代表作包括《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和《魔笛》等。
这些作品不仅在音乐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在戏剧表现上也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影响与评价莫扎特的歌剧对后世的音乐家和歌剧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不仅在音乐上具有创新性,而且在表现手法上也具有启发性,被后世的音乐家广泛学习和借鉴。
莫扎特的歌剧作品是古典音乐宝库中的瑰宝,它们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人文内涵,至今仍然受到世界各地音乐爱好者的喜爱和推崇。
浅谈威尔第的歌剧特点
![浅谈威尔第的歌剧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23c532e676eeaeaad1f3306b.png)
浅谈威尔第的歌剧特点作者:杨柳琴来源:《黄河之声》2017年第22期摘要:威尔第是意大利著名作曲家,在他的创作生涯中不仅有对bel canto时期歌剧的传承,也不断的发展与推动着意大利歌剧,影响着世界歌剧的发展进程。
本文以威尔第的生平经历为切入点,简单论述威尔第的歌剧特点。
关键词:威尔第;发展;生平;歌剧特点威尔第出生于1813年意大利北部,当时的意大利处于内忧外患的时期。
据记载当时俄国人到村里迫害法国支持者,把村里的教堂砸了,并在教堂里找到了妇女和儿童残忍的杀害了他们,当时威尔第的母亲把还是婴儿的小威尔第藏在了教堂的钟塔里,保住了他的性命。
也正是这混乱的政治局势给了威尔第一个戏剧性的人生开端。
威尔第的音乐训练就开始在这救了他一命的教堂里。
他跟随村里的管风琴师学习,9岁时就出任了该教堂的管风琴师。
随后被送到布塞托学习管风琴,得到了当地一位喜爱音乐的富商的赏识与资助,鼓励他创作各种音乐,以用于富商家里的各种音乐会和音乐沙龙,并且娶了富商的女儿玛格丽特。
18岁时,他申请了米兰音乐学院,但是被拒之门外。
这对威尔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但也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威尔第有很多作品被赋予同情和压抑的情绪。
不过讽刺的是现在的米兰音乐学院确是以威尔第的名字命名为“米兰朱塞佩威尔第音乐学院”。
一、威尔第歌剧中的爱国主义虽然威尔第没有进入米兰音乐学院学习,但他在米兰欣赏到当时最流行的以罗西尼、贝里尼、多尼采蒂为首的意大利美声时期bel canto时期的歌剧。
这使今后威尔第对于意大利歌剧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特别是多尼采蒂的歌剧《拉美摩尔的露琪亚》中,女主人公露琪亚在自己的新婚夜刺死自己的丈夫后,产生了幻觉,进入发疯的状态的那一段,这是一段具有高度浪漫主义特征的唱段,在这个唱段中多尼采蒂用了具有诡异音色的玻璃琴,来加强这种哥特式的气氛,玻璃琴和露琪亚的花腔旋律互相辉映,露琪亚用他极端的情感和原汁原味的激情,表现出了奔溃、绝望、疯狂的情绪。
浅谈莫扎特喜歌剧的创作特点
![浅谈莫扎特喜歌剧的创作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e76c2b28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f9.png)
浅谈莫扎特喜歌剧的创作特点莫扎特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一位杰出的作曲家,他的喜歌剧创作成就卓著,无论是音乐、剧本还是剧情,都具有独特的创作特点。
本文将从音乐、剧本以及剧情三个方面浅谈莫扎特喜歌剧的创作特点。
莫扎特的喜歌剧在音乐上有着极高的艺术水平。
他善于运用丰富多变的旋律来表达人物情感和剧情发展,在音乐中富有激情、抑扬顿挫,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
他的音乐构思独特,旋律婉转动听,给人以美的享受。
莫扎特在曲式运用上也有着独特的手法。
他常常采用双唱法(Duett),将两个角色的动机、情感以及宣扬具有共同性思想的时候安排二重奏唱段,在音乐上达到双人合唱的效果。
莫扎特的管弦乐编配也十分细腻,不仅能凸显音乐的表现力,还能有效地与剧情融为一体。
莫扎特的剧本创作具有独特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他对剧本文字选择十分慎重,能够体现人物的性格和心理状态,并用诙谐幽默的台词来塑造角色形象,使得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
莫扎特的剧本结构严谨,剧情连续自然,情节转折巧妙,通过各种角色的冲突和爱情纠葛,展现出人性的复杂性和世间的喜怒哀乐。
他的剧本还深入思考了人生的意义和社会的问题,尤其是对爱情、自由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等主题有着深刻的思考和表达。
莫扎特的喜歌剧在剧情上追求真实性和情感的表达。
他的喜歌剧情节平衡,通过细腻描写人物的情感冲突和心理变化,展现出真实的人物形象和丰富的情感内涵。
莫扎特擅长处理人物关系和情感的纠葛,通过角色之间的互动和对白来推动剧情发展,使得戏剧有了紧凑的逻辑性和张力。
莫扎特的喜歌剧还注重对社会现实的揭示,通过对维也纳贵族社会的讽刺和批判,展现出社会的丑陋和伪善,表达出对社会不公和个人追求自由的愿望。
莫扎特的喜歌剧在音乐、剧本和剧情上都具有独特的创作特点。
他的音乐旋律优美,构思独特,剧本文字深思熟虑,剧情真实感人,展现出深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莫扎特的喜歌剧创作不仅在当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且至今仍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和推崇。
莫扎特式男中音与威尔第式男中音之歌剧角色的比较分析
![莫扎特式男中音与威尔第式男中音之歌剧角色的比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870240b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cf.png)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缮旌厦>日期:多_/7.,.,多.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本人完全了解山东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论文作者签名霆丝络师签名:缒日期:_夕店J2乡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被世人誉为音乐神童、音乐天才的著名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WolfgangAmadeusMozart)和被世人誉为歌剧之王的意大利伟大的、革命的作曲家威尔第(GiuseppeVerdi)二人均为世界歌剧发展史上极富盛名的作曲大师,在歌剧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莫扎特和威尔第的咏叹调在我国的高校艺术类声乐教学和演唱中被列为丰要的演唱作品之一,莫扎特和威尔第虽不是同时代的作曲家,(莫扎特是18世纪古典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威尔第是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但就音乐本身而言,并不受时间和空间性的制约,因此,二位大师在歌剧男中音角色的创作上有相似之处,以莫扎特的代表作《费加罗的婚礼》和威尔第的代表作《麦克白》为例,二者都是以男中音为主角的歌剧;歌剧脚本都是取材于前人所创作的剧本(《费加罗的婚礼》取材于法国剧作家博马舍的同名喜剧,《麦克白》取材于莎士比亚1606年创作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塞罗》、《李尔王》和《麦克白》)之一的《麦克白》):但基于二位作曲家所牛活的时代、家庭环境、社会背景等方面存在不同,因此,在男中音角色的塑造上又有截然的区别:如《费加罗的婚礼》中主人公费加罗是以喜剧人物跃然剧本中的,而麦克白却是以悲剧人物呈现出来的,除此之外,还存在有诸多的异同;我国著名作曲家、钢琴家、音乐理论家与教育家,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牛导师赵晓牛教授曾说:“中围的音乐史就是一部中国的文学史”,对于世界性的歌剧来说也不例外,著名的作曲家莫扎特和威尔第的作品如同其牛活时代的历史再现,堪称史学巨著,折射着社会牛活的各个方面,因此,文章试通过总结前人对莫扎特和威尔第男中音角色的研究成果并结合自身的演唱体会,从二位作曲家笔下的男中音角色上对其进行声部划分体系、人物的角色形象和性格刻画、咏叹调的二度创作以及歌剧木身产牛的历史背景及作曲家的社会性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和探究,在笔者即将走向工作岗位之时,希望通过此次研究和学习机会,对欧洲、乃至世界乐坛有重要影响力的两位音乐大师的歌剧男中音(Bassbaritono)这一角色进行仔细分析和探究,找出莫扎特式的男中音与威尔第式的男中音各方面的异同,进而利J}j研究成果来指导舞台实践和课堂教学:使得歌者在进行男中音咏叹调的二度创作时能够更准确、更细致的领会作曲家歌剧创作的木质和创作意图,把舞台上的人物演绎的更加真实、客观、形象;使得声乐教师在讲授二位大师的歌剧作品时把人物诠释的更形象、更深刻,让学牛能够把握角色的灵魂;最终获得较好的舞台演出效果和课堂教学成果。
十九世纪意大利歌剧及威尔第和瓦格纳的歌剧创作特征
![十九世纪意大利歌剧及威尔第和瓦格纳的歌剧创作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f4d08a85ec3a87c24028c4db.png)
十九世纪意大利歌剧及威尔第和瓦格纳的歌剧创作特征07级1班裘欣鑫20071142020017十九世纪上半叶,意大利歌剧开始走向复兴道路。
但是作为歌剧的故乡和发源地,意大利歌剧在十九世纪开始振兴歌剧的同时,仍保持着他原有的雄厚的歌剧传统。
深深根植于自己的传统创作基础之上,进行改革与创新。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意大利歌剧更加重视戏剧的真实性,从神秘主义逐渐走向现实主义。
在创作上还注意将歌唱家演唱技巧与戏剧角色、个性特色相结合。
宣叙调更有表现力。
并进一步加强了管弦乐的作用。
在罗西尼、贝里尼、唐尼采蒂等人手里,意大利歌剧开始复兴,并通过威尔第再次走向繁荣。
从某种角度说,威尔第的歌剧创作史等同于意大利19世纪下半叶的音乐发展史。
他的歌剧创作使意大利歌剧创作达到了顶峰。
威尔第与前辈们最显著一个区别是,他的歌剧作品显现着更为深刻的民族主义和爱国热情。
既区别与法国歌剧辉煌宏大的气质,又不同于德国歌剧的重视理念和浪漫精神。
他强调歌剧应该是体现人性的戏剧,哪怕这种人性是不以事实为依据的。
他创作总的特征是:不像瓦格纳那样革新多于继承,而是深深的根植于意大利传统歌剧的土壤之上而不断创新。
他的歌剧创作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创作早期,约1839-1850年,这一时期的作品大多以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题材为内容,反映意大利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愿望,此时期在风格上带有罗西尼和贝里尼的痕迹。
第二阶段,成熟时期,约1851-1871年。
这一时期在内容上大大加强了现实主义的因素。
以《游吟诗人》、《茶花女》和《弄臣》为代表,并以《阿依达》为高峰,这一时期创作在声乐方面着力对人物个性进行细腻描绘和刻画,并以这些描绘和刻画作为构成戏剧情节的重要环节,推动整个戏剧连续不断、层层发展。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阿依达》中,歌剧的分曲结构被打破,并系统使用主导动机手法,从而加强了音乐形象的贯穿发展。
这一时期,威尔第还改变了以往管弦乐队在歌剧中的从属地位,使乐队直接担负起推动戏剧发展的作用。
莫扎特歌剧的特点是什么
![莫扎特歌剧的特点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fe501e1b8e9951e79b892795.png)
莫扎特歌剧的特点是什么莫扎特是著名的音乐家和作曲家,莫扎特的歌剧作品有着独特之处,那么莫扎特歌剧特点是什么?下面是为你搜集莫扎特歌剧特点,希望对你有帮助!莫扎特歌剧着重于打造不一样的人物形象,他利用音乐演绎出颇具特色的歌剧。
在众多因素的渲染下,使得他创作的歌剧更有影响力,另外添加的音乐特色,为歌剧增加了戏剧的氛围,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就入迷了。
莫扎特的歌剧创作有许多的特点,首先他在每一个人身上,都赋予了明确的特征,而且在他的创作下,这些特征与人物都十分相符。
另外在这些与人物对应的特征下,加之不同的环境,使得每个人物在剧情的发展中,都演绎出了自己的特色,完美地诠释了每个人物的内心变化。
其次莫扎特利用特有的方法,以此来渲染歌剧里剧情的发展,让歌剧跌宕起伏。
在情节的变化中,营造了起伏,而这些起伏又推动了高潮的到来。
利用这一方法,使歌剧不似流水那样静静地流淌,而是像一本高潮、有平和情节的小说。
最后一点,在歌剧创作里莫扎特吸收了一些不同的特色。
同时莫扎特还关注管弦乐为歌剧带来的影响,通过音乐的转换,营造故事发生的危急情况,为歌剧剧情的发展起到一个奠定基础的作用。
这也使得人们能通过音乐的变化,感受歌剧带来的不一样的感觉。
莫扎特全名叫什么大家通常所说的莫扎特,都是指的全名为沃尔夫冈;阿玛迪乌斯;莫扎特的莫扎特,可是殊不知,叫莫扎特的人数不胜数,就连莫扎特本人的妻子后来也是这个姓氏,这也是为什么大家会这么关注一个人的全名的原因所在,如果不记住这个的话,下次出现许许多多的莫扎特的时候,当然是不容易区分的。
现在大家通常所说的莫扎特,出生在维也纳萨尔茨堡的市中心,他是音乐神童,可以说给维也纳音乐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功劳,也正因为如此,他的全名一直被是各个博物馆或者是音乐爱好者心目中记忆尤深的,当然,他因为少年时期对音乐执着的热爱,也成为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全名,同样如此。
现在来看,恐怕音乐界无人不知全名为沃尔夫冈;阿玛迪乌斯;莫扎特的这号人物,他的墓碑上,也雕刻下了他的全名,成为后人人们经常会去拜访的地方,对后来可以说影响非常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莫扎特,瓦格纳,罗西尼,威尔第的歌剧各有什么特点?
莫扎特——
歌剧是莫扎特最重要的创作领域,一生所作的20余部歌剧包涵了各种体裁类型。
德语歌唱剧《后宫诱逃》、意大利正歌剧《伊多梅纽》、《蒂托的仁慈》,意大利喜歌剧中最优秀的是《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女人心》,德语歌唱剧《魔笛》为德国民族歌剧树立了不朽的丰碑。
他在剧中采用德语对白,蕴含著德国文化传统的哲理性。
他的歌剧善於用不同的音乐塑造不同的人物,他把重唱形式作为戏剧性冲突,造成高潮的重要手段,加强了序曲的预示和渲染戏剧氛围和剧情的作用。
瓦格纳——
浪漫主义时期德国歌剧改革家,歌剧作曲家。
他把自己对於歌剧改革的见解写成论著,主要有《艺术与革命》、《歌剧与戏剧》等。
并完成了体现其改革理想的歌剧四部作《尼伯龙根的指环》,创作了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
瓦格纳在歌剧史上延续了格鲁克的歌剧改革。
早期创作的《黎恩济》有明显的大歌剧风格;音乐亦受到迈耶贝尔等大歌剧作曲家的影响。
中期的三部歌剧是德国浪漫主义歌剧的杰作。
他们都有著“拯救”情节:《漂泊的荷兰人》、《汤豪塞》、《罗恩格林》。
晚期他在苏黎世发表了关於乐剧的理论:未来的艺术必须以古希腊悲剧为榜样,成为理想的整体艺术,这种新型的歌剧可称之为“乐剧”。
他提出歌剧应选择神话为题材,认为以往的“分曲”结构破坏了戏剧的连贯性,应取消宣叙调、咏叹调、合唱等固定套式的段落,代之以“无终旋律”。
他的歌剧的声乐部分常用“念唱旋律”,随著剧情发展的需要自然地进入和消失。
瓦格纳在歌剧中有意识地运用主导动机,成为求得音乐统一的有效手段。
此外,他的音乐具有很强的交响性。
他的作品中最能体现他乐剧理论的就是《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
而其集大成之作是根据古代北欧神话“尼伯龙根之歌”写成的四部作《尼伯龙根的指环》。
罗西尼——
浪漫主义意大利歌剧作曲家。
1810年起,作有正歌剧《奥塞罗》、《威廉退尔》,喜歌剧《灰姑娘》、《塞维利亚的理发师》。
19年间写了38部歌剧。
罗西尼具有天生的喜歌剧感觉和舞台意识。
以《塞维利亚的理发师》最为优秀,剧目节奏活跃,高潮处常用重唱作结。
他在遵循意大利歌剧传统的同时,作了些细微而有效的创造,他为宣叙调配上弦乐伴奏以增强表现力,讲歌剧的炫技部分明确地记在谱上,罗西尼的歌剧序曲显示了他卓越的管弦乐技巧,常作为独立的乐曲在音乐会上演奏。
威尔第——
浪漫主义意大利歌剧作曲家,一生的创作代表了意大利19世纪下半叶歌剧发展的历史。
26部歌剧中,两部喜歌剧,其余为正歌剧。
他不进行改革,而是通过创造来发展意大利歌剧。
早期创作代表作有《伦巴第人》、《欧那尼》、《麦克白》。
威尔第所采用的歌剧素材,寄寓了人民要求拜托奥地利统治的愿望。
他的歌剧包涵4幕,采用分曲歌剧的形式。
中期代表作有《弄臣》、《游吟诗人》、《茶花女》,题材转向现实生活,对於人物性格内心描绘更加细致,大歌剧《阿伊达》是他顶峰之作,华丽壮观,气势宏伟,创作以”场“为主,插进”分曲“结构。
晚期代表作有《奥塞罗》、《法尔斯塔夫》,前者每幕音乐连续发展,剧中
人声与管弦乐达到前所未有的融合,后者是意大利喜歌剧的顶峰,也为这一体裁划上了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