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磁单极子的存在性问题解析

合集下载

磁单极子探究

磁单极子探究

磁单极子探究摘要:物理学中的大部分定理和推论美在它的对称性,而最为经典的麦克斯韦方程组却存在不对称性。

出现不对称的关键在于是没有证据表明存在磁单极子。

本文对磁单极子存在下的麦克斯韦方程组进行推导,定义磁荷密度、磁流密度和电化磁流矢量,并给出磁荷守恒定律。

若假设磁单极子存在,在静场条件下,我们分情况讨论了麦克斯韦方程组的求解方法,以及磁单极子存在时电磁波的传播与辐射,并推导出磁单极子存在下的由时谐波形式构成的亥姆霍兹方程和磁荷守恒定律,以及良磁导体的条件。

我们还提出了一个磁单极子模型,该模型基于激光冷却方法控制原子,设想重新按原子的固有磁矩方向排布。

最后我们通过建立一种的电子与磁子模型,在量子力学框架内重新解释电子与磁子,并说明二者是同种粒子的不同状态。

关键词:电单极子,磁单极子,麦克斯韦方程组,电磁波,磁矩,激光冷却,磁单极子模型,电磁关系。

一、引言物理学中的大部分定理和推论美在它的对称性,而最为经典的麦克斯韦方程组却存在不对称性,关键就在于是否存在磁单极子,为此我们做出一些假设磁单极子存在的推导。

历史上对于磁单极子有很多大家都进行过预言,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首先在理论上预言磁单极子的存在并推到其可能存在的性质,狄拉克提出的磁单极子不仅使麦克斯韦方程组就有了完整的对称性,而且可以解释电荷量子化现象。

设磁单极子的磁荷量为g ,根据狄拉克的电荷量子化条件,电荷e 与磁荷g 有定量关系()/(2)e n hc g =。

其中n 使任意常数,c 为光速,h 为普朗克常数。

但磁子与电子必然有着内在联系,也有人已经用用纤维从理论对其进行了证明。

本文将运用一种新的电磁子,并引入量子化的以太对一些电磁理论进行新的探索。

对于麦克斯韦方程组中,B 0∇⋅=,而e D ρ∇⋅=,这就说明在现实世界中只有电荷存在,而磁荷却不存在,电荷可以激发电场,却没有磁荷激发磁场。

即存在非对称性,而在运动的电磁学研究中,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在这一点上电磁学却满足完美的对称性。

磁单极子之谜

磁单极子之谜

磁单极子之谜马守田 在历史上,人们最初认为磁现象是正负磁荷产生的。

但是,长期以来,从没有人发现过单独的磁北极或磁南极。

因此,传统上认为磁是一种固有的双极现象,即任何一块磁体无论怎样细分,最后每一小块磁体总是显示出两个相反磁性区———磁北极和磁南极,这就是两磁极的不可分性。

在安培提出分子电流是物质磁性的基本来源之后,这种不可分性得到了完满的解释。

此后又断言,单独的磁荷或磁荷的基本单元———磁单极子是不存在的。

这一论断构成了宏观电磁理论的基础,例如磁场的高斯定理就是自然界不存在磁单极子的数学表述。

然而,这并不妨碍探索微观领域中是否存在磁单极子成为物理学家很感兴趣的一个课题。

自1931年狄拉克在理论上预言存在磁单极子以来,试图证实磁单极子存在的实验研究工作,一直都在进行。

一、磁单极子可能存在的依据汤姆孙的猜想 自1897年发现电子以后,特别是1909年密立根证实电子电量是电荷的基本单位之后,汤姆孙等人从电与磁之间存在着某些对称性考虑,猜测可能存在磁单极子。

既然有带正、负基元电荷的质子和电子,为什么不可能有带相反极性的基元磁荷———磁单极子呢?这是物质运动规律在很多方面表现出的高度对称性所要求的。

反映电磁运动基本规律的麦克斯韦方程组就揭示了电与磁的某些对称性:变化的电场要激发磁场,变化的磁场也要激发电场。

但是,它揭示出的电与磁的对称性却是不完全的,因为它说电荷激发电场,却没有说磁荷激发磁场;说运动电荷(电流)激发磁场,却没有说运动磁荷(磁流)激发电场。

假若磁单极子存在,将麦克斯韦方程组写成如下形式:・D=ρe、 ・B=ρm、×E=-9B9t-j m、 ・H=9D9t-j e。

(1)式中ρe和j e为电荷密度和电流密度、ρm和j m为磁荷密度和磁流密度,那么麦克斯韦方程组所反映的电与磁的对称性就完全了:电场可由电荷、变化磁场和运动磁荷激发;磁场可由磁荷、变化电场和运动电荷激发。

所以,从电磁理论对称性考虑,可能存在磁单极子。

磁为什么不能以单极存在呢?

磁为什么不能以单极存在呢?

磁为什么不能以单极存在呢?电荷可以正、负单独存在,单体相吸或相斥,,既然有理论说电场磁场是一对孪生姐妹,有磁场必有电场,它们互相依靠能量转化,但表像为什么不对称呢?是电荷单极被人们误解了,还是理论上有磁单极的物质存在?大家知道,电荷的移动会产生磁场,同样的,磁场的变化也会产生电场,这样,法拉第就发现了电磁场理论。

电荷分正电荷和负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很容易产生,比如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就带了正电荷,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橡胶棒就带了负电荷。

这样看来,正负电荷是可以分开,单独存在的。

那么,和电荷相关联的磁极,比如N极是否也可以单独存在呢?不能,至少到目前来说是不能,事实上也没有找到单独存在的磁极。

为什么?这可以从二个方面的理论来说明。

首先可以从磁畴理论来说明,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电子在围绕核运动,电子的运动产生磁场,所谓的磁畴是由n个原子组成的量子,磁体就是由能产生磁场的磁畴组成,磁畴我们可以想像成极小的磁体(量子化的),这些磁畴(想象成极小的磁体),如果排立是混乱的,那这个物体就不带磁,不是磁体,如果在磁场的作用下,磁畴能整齐排立,N极或S极都朝同一个方向,这个物体就成了磁体,比如磁铁,它的磁畴就能在磁场的作用下,排立成和磁场方向一致的,N极朝着同一个方向的磁体,组成一个大磁体。

这样,我们就明白了,为什么磁极不能单独存在。

比如上面那个磁体,我们从中间破开,红色的那部分还是由磁畴组成,左边还是N 极,右边还是S极,这样一分二,二分四,四分八,一直分到单个磁畴,它还是有N极和S极,磁畴就不能再分了,因为它是量子,物理方法是不能分割量子的(根据测不准原理,你都不能确定它的位置),只能用化学方法,比如用盐酸溶解磁铁,那就变成了氯化铁,氯化铁不是顺磁体,不可能带磁,这样磁体也就消失了,N极和S极同时消失了。

所以说单独磁极不能存在。

再从高深一点的理论来解释。

我们知道,19世纪最伟大的电磁场理论科学家麦克斯韦,统一了法拉第,高斯等等科学家的电磁场理论,提出了著名的麦克斯韦方程的微分形式和积分形式,指出电磁波速度和光波一致,光是电磁波的一种。

磁单极子

磁单极子

高能加速器是科学家实现寻找磁单极 子美好理想的另一种重要手段. 子美好理想的另一种重要手段.科学 家利用高能加速器加速核子(例如质 家利用高能加速器加速核子 例如质 子),以之冲击原子核,希望这样能够 ,以之冲击原子核, 使理论中的紧密结合的正负磁单极子 分离,以求找到磁单极子. 分离,以求找到磁单极子.美国的科 学家利用同步回旋加速器, 学家利用同步回旋加速器,多次用高 能质子与轻原子核碰撞, 能质子与轻原子核碰撞,但是也没有 发现有磁单极子产生的迹象. 发现有磁单极子产生的迹象.这样的 实验已经做了很多次,得到的都是否 实验已经做了很多次, 定的结果. 定的结果.
数十年来,科学家一直在寻找磁单极子: 一种不同于传统磁体的粒子,只具有北极... 磁单极子居然现身了.看来物理课本又要改 了~

1982年,美国物理学家凯布雷拉宣布,在他的实 年 美国物理学家凯布雷拉宣布, 凯布雷拉宣布 验仪器中发现了一个磁单极子. 验仪器中发现了一个磁单极子.他采用一种称为 超导量子干涉式磁强计的仪器, 超导量子干涉式磁强计的仪器,在实验室中进行 天的实验观察记录, 了151天的实验观察记录,经过周密分析,实验 天的实验观察记录 经过周密分析, 所得的数据与磁单极子理论所提出的磁场单极子 产生的条件基本吻合, 产生的条件基本吻合,因此他认为这是磁单极子 穿过了仪器中的超导线圈. 穿过了仪器中的超导线圈.不过由于以后没有重 复观察到类似于那次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 复观察到类似于那次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所 以这一事例还不能确证磁单极子的存在. 以这一事例还不能确证磁单极子的存在.
此次,德国亥姆霍兹联合会研究中心的乔纳 森莫里斯和阿兰坦南特在柏林研究反应堆中 进行了一次中子散射实验.他们研究的材料是 一种钛酸镝单晶体,这种材料可结晶成相当显 著的几何形状,也被称为烧录石晶格.在中子 散射的帮助下,研究人员证实材料内部的磁矩 已重新组织成所谓的"自旋式意大利面条", 此名得自于偶极子本身的次序.如此一个可控 的管(弦)网络就可通过磁通量的传输得以形 成,这些弦可通过与自身携带磁矩的中子进行 反应观察到,于是中子就可作为逆表示的弦进 行散射.

磁单极子是否存在

磁单极子是否存在

万方数据去,也依然可以保留一部分磁性。

总而言之,这一切都说明,磁性并非物质的基本属性。

磁是由电生的,现代物理学可以解释电生磁的机制。

N极和S极无法分开磁和电比起来,还有一个重要区别。

对于电荷来说,有正负之分,正负电荷可以独立分开;比如在原子里,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它们是完全分开的。

可是磁虽然有N极和S极,两极却总是连在一起,不论怎么也分不开。

你把条形磁铁从中间切开,切开的两段依然具有自己的N极和S极。

这就好比《匿游记))里的孙悟空,你把他剁碎、烧成灰,但仙气一吹,每一块肉、每一撮灰又会变出一个个孙猴子来,你根本拿他没办法。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很简单。

我们前面说过,物质的磁性是分子、原子中电子做圆周运动的结果。

比如当电子做顺时针运动时,根据右手定则,圆周的上方对应N极,下方对应S极。

有上方必有下方,所以有N极必有S极。

当磁铁切成两半时,虽然●最先用磁单极子解释电荷量子化的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材料里所包含的分子数变少了,但产生磁极的机制没变,所以依然还有N极和S极。

假如存在磁单极子……不过想像力丰富的物理学家还是设想,或许存在一种粒子,这种粒子只有一个磁极,他们把这样的粒子称为磁单极子。

物理学家并不是凭空瞎想的。

首先,他们注意到在现有的电磁场理论中,电和磁并不对称,里面有电荷,却没有磁荷。

如果引进一个产生磁场的磁单极子,那么电和磁就完全对称了。

这对物理学家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诱惑。

而最重要的是,磁单极子的存在能为电荷的量子化提供一个合理的解释。

我们知道,自然界中电荷所带的电量并不是任意的,而是存在着一个最小的基本电荷单位,即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

所有电荷都必须是一个电子电荷的整数倍,这一现象叫电荷的量子化。

虽然后来在基本粒子中出现了带113和213电子电荷的夸克,但只要我们把113电子电荷定义为基本电荷单位,那么夸克就带有1个和2个基本电荷,电子带3个基本电荷,其它的依次类推……所以电荷量子化的结论依然成立。

磁单极子存在否的一点设想

磁单极子存在否的一点设想

磁单极子存在否的一点设想
何志刚
【期刊名称】《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9(21)6
【摘要】对磁单极进行了讨论,说明在实物世界中磁单极子是不存在的,设想在真空世界中磁单极子是存在的.
【总页数】4页(P37-40)
【作者】何志刚
【作者单位】湖州师范学院物理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441
【相关文献】
1.电弱磁单极子的存在唯一性 [J], 祖定利
2.‘t Hooft磁单极子的存在唯一性 [J], 祖定利;蔡谋全;刘兵;杨洋
3.关于磁单极子的几种设想 [J], 陆晶金
4.磁单极子存在时的Maxwell方程组的初边值问题 [J], 王治蓉;杨丕文;李又超
5.同体对偶变换与不存在磁单极子的理论分析 [J], 文钦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磁单极子存在的可能性及其物理意义是什么

磁单极子存在的可能性及其物理意义是什么

磁单极子存在的可能性及其物理意义是什么在物理学的广袤领域中,磁单极子一直是一个神秘而令人着迷的概念。

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磁现象,往往都是由磁偶极子产生的,比如磁铁总是有南北两极。

然而,磁单极子——即孤立的、只有一个磁极(北极或南极)的粒子,其存在与否一直是科学界长期探讨的问题。

要探讨磁单极子存在的可能性,首先得回顾一下电磁学的基本理论。

麦克斯韦方程组完美地描述了电场和磁场的行为,但在这些方程中,电和磁的表现并不是完全对称的。

电荷可以单独存在,而磁极总是成对出现。

这就引发了一个思考:如果自然界是高度对称和优美的,那么磁单极子是否也应该存在,以使得电磁现象在某种程度上达到更完美的对称?从理论物理学的角度来看,一些大统一理论预言了磁单极子的存在。

大统一理论试图将电磁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和强相互作用统一在一个框架下。

在这些理论中,磁单极子的出现与早期宇宙的相变过程有关。

据说在宇宙诞生的极早期,温度极高,各种相互作用是统一的。

随着宇宙的冷却和膨胀,发生了一系列的相变,就有可能产生磁单极子。

然而,尽管有理论的支持,实验上却一直没有确凿的发现。

这使得磁单极子的存在仍然处于假说的阶段。

但科学家们并没有放弃寻找的努力。

在实验方面,人们设计了各种精密的实验装置来探测磁单极子。

比如,利用超导量子干涉器件(SQUID)来检测极其微弱的磁信号,或者在高能加速器实验中寻找可能产生的磁单极子。

那么,如果磁单极子真的被发现存在,它将具有极其重大的物理意义。

首先,磁单极子的存在将完善我们对电磁学的理解。

电磁学理论将会得到修正和扩展,使其更加对称和优美。

这将不仅仅是对现有理论的小修小补,而是一次根本性的变革,可能会引导我们发展出全新的电磁学理论。

其次,它对于粒子物理学的发展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磁单极子的性质和相互作用将为我们揭示更多关于物质基本构成和相互作用的奥秘。

它可能成为一种新的基本粒子,与已知的粒子相互作用,从而改变我们对粒子世界的认识。

磁单极的若干方面研究

磁单极的若干方面研究

磁单极的若干方面研究磁单极子既磁铁的单独N极或S极,也即自由磁荷。

对于磁铁它的磁极总是成对出现的,无论我们怎样分割它总是存在两个磁极,直到无限小。

1931年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狄拉克首先从理论上预言了磁单极的存在。

这个预言引起了科学家极大的兴趣,从而开创了磁单极研究的新的时代。

这种物质的存在性到目前为止还是个谜,人们在实验中还没有发现以基本粒子形式存在的磁单极,但是人们从理论上对磁单极作了各种详尽的探讨。

1 磁单极子的特性(1)质量大。

在真空磁场中,磁单极子的能量增加率为:2.06×104(g/go)ev/G.cm两个磁荷相等磁单极的相互作用能为≈5000WE(为两个点电荷的相互作用能),在麦克斯韦理论中,电子的质量类似地,可以根据磁单极子的相互作用能估计磁单极子的质量,最小的磁单极子的质量mg=5000me这样表明磁单极子的质量是很大的。

磁单极子的质量是质子质量的1016倍,达到20毫微克。

如果我们用加速器来产生磁单极子,它们就会成对出现,一个是正的,另一个是负的。

到目前为止,加速器的能量远小于上述能量,故不可能在加速器中找到磁单极子。

(2)具有极强的游离能力。

在较高速下,其游离能力是电子的18000倍,在低速下更大。

所以磁单极子在通过物质时,将迅速损失能量。

如通过乳胶时,会留下一条径迹。

(3)非常稳定。

因磁单极子强度守恒,它不会自行消灭。

若要湮灭,一定存在大小相等符号相反的另一磁单极子,并与其发生作用,同时释放出某种形式的能力。

(4)在磁场中加速。

H=103Oe( ),则磁单极子在磁场中每前进一厘米,将得到41兆电子伏特的能量。

(5)被抗磁质所排斥,被顺磁质所吸引。

如把磁单极子嵌进抗磁质石墨中,需要作功十分之几电子伏特,而把它从顺磁质如铬的晶体中拉出需要作功几十电子伏特。

2 研究磁单极的重大意义(1)如果确实探测到磁单极子,那么带相反极性的北单极子和南单极子就恰好与带正负电荷的质子和电子相对应。

磁单极子

磁单极子

关于磁单极子的存在性下面一首词做了很好的描述,词名叫《少年游》:
磁石南北,如莲并蒂,难分难舍。

切磨化齑粉,两极还纠葛。

理论磁单极子设,百年寻、未曾观测。

纵掘地三尺,外星勘丘壑。

理论上早已被证明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实验室还是自然环境乃至外太空中科学家尝试了各种方法去发现磁单极子存在的痕迹。

但很遗憾从未成功过。

在物理学上,寻找新粒子通常有两条途径:一条途径是通过“守株待兔”的办法观测从宇宙空间中飞到地球的粒子。

对于“守株待兔”的办法来说,困难在于磁单极子即使存在,其磁场也是极其微弱的,而我们的地球具有一个相当强的地磁场。

磁单极子的磁场比起地磁场来,无异于滔天巨浪里的一滴小水珠,需要对磁场变化极其敏感的仪器才能探测到它。

但科学家的才智是无止境的,
这张图就是他的实验装置。

磁单极子的物理特性与应用

磁单极子的物理特性与应用

磁单极子的物理特性与应用磁单极子是指只具有一个磁极,而没有相对应的另一个磁极的磁子。

磁单极子从理论上来说是存在的,但是至今还没有直接的观测到。

然而,在物理领域中,磁单极子的概念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了。

本文将对磁单极子的物理特性以及应用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一、磁单极子的物理特性1. 理论上的存在在理论物理中,磁单极子被认为是存在的。

事实上,从热力学计算中得到的有效磁荷证明了存在磁单极子的可能性。

但由于在实验中没有发现任何单独的磁荷,所以称之为“假象”物理学,但是人们相信它将会在未来的实验中被观测到。

2. 奇异性磁单极子具有奇异性,这意味着磁场与磁荷之间存在类似电荷和电场的关系。

同样类似于电学中电荷和电荷之间存在电场相互作用的情况一样,磁荷和磁荷之间也存在磁场相互作用。

3. 磁单极子和电测量单位之间的关系磁单极子和物理电学单位之间存在着关系。

单位电流等于单位电荷流经物理电学中的单位电阻,而单位磁荷等于单位磁单极子在磁场力作用下移动所需的单位力。

二、磁单极子的应用1. 磁单极子作为天然磁体在磁学中,我们知道,磁体是谁与带电粒子的相互作用来获得能量的磁场。

磁单极子可以作为天然的磁体,由于磁单极子具有奇异性,可以对周围环境中的磁场强烈的引导和加强作用,可以提高磁体的强度,提高其性能。

2. 用于制作超导磁体超导磁体是一种主要用于物理学中的重要仪器,常见于核磁共振、粒子加速器等领域。

现在的超导磁体中常常需要利用超导材料抵抗电阻,以防止电流损耗和热产生。

而这类材料中,磁单极子的存在对电性能的影响较大。

因此,磁单极子也被广泛地应用于制作超导磁体。

3. 应用于计算机存储器传统的计算机存储器通常是基于磁性操作,而基于磁单极子技术的计算机存储器被认为将大大提高计算机的运行速度。

这是因为,磁单极子具有偶极磁矩和垂直磁域特性,可以更加灵活地实现存储。

结语虽然我们目前还没有发现单独的磁荷存在,也即磁单极子,但是由于其在物理学中的广泛应用,磁单极子理论研究的深入,对于磁学领域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于磁单极子的研究和讨论 物理学院 朱彬 PB12203082

关于磁单极子的研究和讨论   物理学院  朱彬 PB12203082
2013-6-15
寻找磁单极子的艰苦历程
曾经在2009年,德国和法国的两个科学家小组在9月4日出版的《科学》 杂志上报告他们在一种特殊的晶体中观察到了 “磁单极子”的存 在!!!但是事实证明这只是一个美丽的“误解”。 在两篇论文中,德国亥姆霍兹材料与能源中心的乔纳森· 莫里斯 (Jonathan Morris)领导的团队和法国 Laue-Langevin研究所汤姆· 芬内 尔(Tom Fennell)领导的团队分别报告在自旋冰晶体中观察到了类似 磁单极子的“准粒子”。之前的一些研究中已经有迹象显示这种准粒 子可能存在,此次两个团队的发现首次确凿地证实了这一点。
莫里斯和同事则用磁场将自旋冰里的弦进行扩展,然后 用中子散射来证明这些弦真的存在,进而证明弦的两端 分别有北极和南极。狄拉克曾经预言过“狄拉克弦”, 那是一条假想的连接两个磁单极子的一维曲线。莫里斯 等人的确探测到了弦的存在,但狄拉克弦理论上是无法 观测到的,所以二者仍有区别。莫里斯等人获得的磁单 极子也非真正的粒子。
2013-6-15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WPS方微博 @kingsoftwps
寻找磁单极子的艰苦历程
是在197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物理学家布拉斯· 卡布雷拉(Blas Cabrera)用电线建造了一个仪器,来探测宇宙射线中的磁单极子。假 如有磁单极子从仪器中通过,仪器就会得到一个8磁子(磁子是一个 常数)的信号。他确实得到了一些信号,但都是一两磁子而已,从来 没有超过3磁子。 1982年的情人节,卡布雷拉没有到实验室工作。而当他再次回到 办公室的时候,惊讶地发现仪器恰恰在情人节这天记录到了一个8磁 子的信号。此后,卡布雷拉建造了更为大型的探测器,想要寻找更多 这样的信号,却再也没有找到。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 温伯格在1983年 的情人节还专门写了一首诗送给卡布雷拉:“玫瑰是红色的,紫罗兰 是蓝色的,是时候找到单极子了,第二个!” 可是直到今天,并没有人再次找到过磁单极子,卡布雷拉当年的 发现也因此令人生疑。物理学家们尝试过在月面物质样本中寻找,也 尝试过在粒子加速器的碰撞实验中寻找,但都一无所获。

磁单极粒子

磁单极粒子
实际上,自 20 世纪 30 年代以来至今,磁单极粒子一直是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的热门 话题,同时也引起了广大科学爱好者的极大兴趣,对它们的寻找就一直没有停止过。这是因 为磁单极粒子复杂的相互作用过程,与目前我们所了解的一般电磁现象截然不同,磁单极子 问题不仅涉及物质磁性的一种来源、电磁现象的对称性,而且还同宇宙极早期演化理论及微 观粒子结构理论等有关。磁单极子的引出对同性电荷的稳定性、电荷的量子化、轻子结构、 轻子和强子的统一组成、轻子和夸克的对称等难题等,都能给以较好的解释。
有意思的是,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还曾有科学家用以太学说来否定磁单极粒子的 存在:在人们能够用光学方法探测到的太空中,弥漫着一种被称为以太的物质。由于以太的 特殊性质,它们在太空中是以一种涡旋的状态分布的,很明显,宇宙中存在着大大小小的以 太旋涡。因为旋涡是一种转动,这种旋涡不论大小,转动的东西一定有一个转轴。以太的旋 涡实质上就是磁场,一个转轴有必定有两端,也就是有两个极,不存在只有一个端的转轴, 所以就不存在磁单极粒子。但是,这一说法随着以太学说的被抛弃而归于销声匿迹。
进展
在对磁单极粒子进行寻找的过程中,人们“收获”到的总是一次又一次地失望。不过,在 一次又一次沉重、浓郁的失败的晦暗中间,也曾不时地闪现过一两次美妙的希望曙光。
有一些物理学家认为,磁单极粒子对周围物质有很强的吸引力,所以它们在感光底板 上会留下又粗又黑的痕迹。根据这一特点,1975 年,美国的一个科研小组,用气球将感光 底板送到空气极其稀薄的高空,经过几昼夜宇宙射线的照射,发现感光底板上真的有又粗又 黑的痕迹,他们欣喜若狂,于是迫不及待地在随后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声称,他们找到了 磁单极粒子。但是,对于那是否真的是磁单极粒子留下的痕迹,会上争论很大,大多数科学 家认为那些痕迹很明显是重离子留下的,但试验者还是坚持认为那是磁单极粒子留下的“杰 作”。双方为此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谁也说服不了谁。所以,到目前为止,这些痕迹到底是 谁留下的,还是桩难以了断的“悬案”。

六磁单极子的存在性问题

六磁单极子的存在性问题

六、磁单极子的存在性问题《自然杂志》19卷4期的‘探索物理学难题的科学意义'的97个悬而未决的难题:93.自然界手征不对称起源的关键是什么?69.磁单极是否存在?关于科学美的层次和分类,哈奇森认为,科学家感知的美的对象分别处于抽象程度不断增加的三个层次中。

位于最低层次上的对象是构成科学题材的那些实体和现象,例如星星在夜空中以高度的多样性中的一致性排列。

第二个抽象层次上的对象是自然定律,它在现象中不能直接看到,但是在理论提出的模型或阐明中变为明显的对象。

第三个是数学定理和科学理论本身。

在这里,他实际上区分了现象美和理论美。

杨振宁建议,存在三种美:现象之美,理论描述之美,理论结构之美。

当然,像所有这一类讨论一样,它们之间没有截然明确的分界线,它们之间有重叠,还有一些美的发展,人们发现很难把它们归入哪一类。

科学美主要体现在实验美、理论美和数学美三个方面。

实验美包括实验现象之美、实验设计之美、实验方法之美、实验结果之美。

理论美分为描述美、结构美和公式美。

数学美包括理论的数学表达的质朴美、和谐美和涵盖美。

引用一下迪昂对于结构美的描绘:秩序无论在那里统治,随之都带来美。

理论不仅使它描述的物理学定律更容易把握、更方便、更有用,而且也更美。

追随一个伟大的物理学理论行进,看看它宏伟地展现了它从初始假设出发的规则的演绎,看看它的推论描述了众多的实验定律直至最小的细节,人们不能不被这样的结构之美而陶醉,不能不敏锐地感到这样的人的心智的创造物是真正的艺术品。

电磁一元论的历史比较短,H.C.Oersted先生在1820年7月21日发表了《关于磁针上电碰撞效应的实验》,1864年J.C.Maxwell先生发表了《电磁场的动力学理论》,为确立电磁一元论的统治地位奠定了理论基础。

1892年H.A.Lorentz先生发表了《Maxwell电磁学理论及其对运动物体的应用》一文,创立了电子论的基础。

J.J.Thomson 先生在1892 年测定了电子的荷质比,证实了Lorentz先生的电子假说。

磁单极子:物理学的未解之谜

磁单极子:物理学的未解之谜

磁单极子:物理学的未解之谜磁单极子是指只有一个磁荷的粒子,类似于电荷的概念。

然而,在物理学中,我们至今还没有观测到磁单极子的存在。

这一现象引发了科学家们的兴趣和好奇心,他们一直在努力寻找磁单极子并解开这个物理学的未解之谜。

磁单极子的定义与性质磁单极子是指具有磁荷但没有磁偶极矩的粒子。

与电荷不同,我们可以分离出正负电荷,但是至今为止,我们还没有观测到可以分离出正负磁荷的磁单极子。

根据麦克斯韦方程组,如果存在磁单极子,那么磁场的散度将不再为零,这将对电磁学理论产生深远影响。

理论预言与实验探索早在19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亨利·皮尔斯曼提出了磁单极子的概念,并预言了它们的存在。

然而,尽管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实验探索,但至今为止还没有观测到磁单极子的存在。

这一现象引发了科学家们对磁单极子的研究兴趣,并推动了相关领域的发展。

在实验探索方面,科学家们使用了各种方法来寻找磁单极子。

例如,他们通过在高能粒子加速器中进行碰撞实验,希望能够产生出磁单极子。

然而,迄今为止,这些实验都没有观测到磁单极子的存在。

此外,科学家们还通过研究天然磁体和磁性材料来寻找磁单极子的迹象,但也没有取得明确的结果。

理论解释与挑战对于为什么我们还没有观测到磁单极子的存在,科学家们提出了一些理论解释。

其中一个解释是磁单极子可能不存在,这意味着麦克斯韦方程组是完整且准确的描述了电磁现象。

另一个解释是磁单极子可能存在,但它们的质量非常大,以至于我们无法在当前的实验条件下观测到它们。

还有一种解释是磁单极子可能存在,但它们的寿命非常短,以至于我们无法观测到它们。

这些理论解释都面临着挑战。

首先,如果磁单极子不存在,那么为什么我们观测到了电荷的存在?为什么电荷可以分离成正负两种?其次,如果磁单极子的质量非常大,那么为什么我们在高能粒子加速器中还没有观测到它们?最后,如果磁单极子的寿命非常短,那么为什么我们还没有观测到它们的衰变产物?磁单极子的应用前景尽管我们还没有观测到磁单极子的存在,但科学家们对其应用前景充满了希望。

磁单极子的存在

磁单极子的存在

磁单极子magnetic monopole理论上预言的带单极性磁荷粒子。

在经典电磁理论中,磁是由电流和变化的电场产生的,磁南极和磁北极总是同时存在的,不存在磁单极子。

1931年P.A.M.狄拉克从分析量子系统波函数相位不确定性出发,得出磁单极子存在的条件,可用以说明电荷量子化这个理论上无法说明的事实。

20世纪70年代以后建立起来的大统一理论以及早期宇宙的研究都要求存在磁单极子,磁单极子的质量重达1016吉电子伏特/库仑2(GeV/C2)。

实验上探测磁单极子成为检验粒子物理大统一理论和天体物理宇宙演化理论的重要依据。

曾经作过广泛的探查,而且每当粒子加速器开拓新能区或发现新的物质源(例如从月球上取来岩石)都要重新进行磁单极子的的搜索。

1982年采用超导量子干涉器件磁强计探测到一起磁单极子的事例,但还不足以肯定其存在。

这是一种到目前为止还基本上只是存在于理论之中的物质,如果找到了它们,不仅现有的电磁理论要作重大修改,而且物理学和天文学的许多基础理论也都将得到重大发展。

但是十分奇怪的是, 量子场论告诉我们, 在基本粒子的理论中(准确地讲是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 磁单极的出现是十分自然的. 这也是基本粒子物理实验想证实的一件事: 测量非阿贝尔磁单极.磁单极子作为物质的基本构成,它的单独存在可能非常困难,或者可能极其微弱以致无法测量,从二元论的角度分析可能会更合理些,如纯的吸引性粒子和纯的排斥性粒子。

电磁疑云篇电磁,在许多人的印象里,电和磁就像是一对相生相成、形影不离的孪生兄弟,也像是一对亲密无间、夫唱妻随的美满佳偶。

说到电,必然也会说到磁;提到磁,自然也离不开电。

如充满宇宙中的电磁波,它们对于我们来说简直就是如雷贯耳,因为它们对宇宙天体和生命物质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们就是电性和磁性的统一体。

电和磁确实有许多相似之处:带电体周围有电场,磁体周围也有磁场;同种电荷相斥,同名磁极也相斥;异种电荷相吸,异名磁极也相吸;变化的电场能激发磁场,变化的磁场也能激发电场;用摩擦的方法能使物体带上电,如果用磁铁的一极在一根铁棒上沿同一方向摩擦几次,也能使铁棒磁化——物理学家法拉第和麦克斯韦为此创立了“电生磁、磁生电”的电磁场理论。

8.磁单极子的存在性问题解析

8.磁单极子的存在性问题解析

8、磁单极子的存在性问题《自然杂志》19卷4期的‘探索物理学难题的科学意义'的97个悬而未决的难题:93.自然界手征不对称起源的关键是什么?69.磁单极是否存在?关于科学美的层次和分类,哈奇森认为,科学家感知的美的对象分别处于抽象程度不断增加的三个层次中。

位于最低层次上的对象是构成科学题材的那些实体和现象,例如星星在夜空中以高度的多样性中的一致性排列。

第二个抽象层次上的对象是自然定律,它在现象中不能直接看到,但是在理论提出的模型或阐明中变为明显的对象。

第三个是数学定理和科学理论本身。

在这里,他实际上区分了现象美和理论美。

杨振宁建议,存在三种美:现象之美,理论描述之美,理论结构之美。

当然,像所有这一类讨论一样,它们之间没有截然明确的分界线,它们之间有重叠,还有一些美的发展,人们发现很难把它们归入哪一类。

科学美主要体现在实验美、理论美和数学美三个方面。

实验美包括实验现象之美、实验设计之美、实验方法之美、实验结果之美。

理论美分为描述美、结构美和公式美。

数学美包括理论的数学表达的质朴美、和谐美和涵盖美。

引用一下迪昂对于结构美的描绘:秩序无论在那里统治,随之都带来美。

理论不仅使它描述的物理学定律更容易把握、更方便、更有用,而且也更美。

追随一个伟大的物理学理论行进,看看它宏伟地展现了它从初始假设出发的规则的演绎,看看它的推论描述了众多的实验定律直至最小的细节,人们不能不被这样的结构之美而陶醉,不能不敏锐地感到这样的人的心智的创造物是真正的艺术品。

电磁一元论的历史比较短,H.C.Oersted先生在1820年7月21日发表了《关于磁针上电碰撞效应的实验》,1864年J.C.Maxwell先生发表了《电磁场的动力学理论》,为确立电磁一元论的统治地位奠定了理论基础。

1892年H.A.Lorentz先生发表了《Maxwell电磁学理论及其对运动物体的应用》一文,创立了电子论的基础。

J.J.Thomson先生在1892 年测定了电子的荷质比,证实了Lorentz先生的电子假说。

试析磁单极子

试析磁单极子

1 磁单极子的提出1.1 电磁对称性的要求磁的产生总是与电息息相关.电荷的运动产生磁场,而物质磁性的产生也是和电荷相联系的.我们都有这样的常识,一条磁铁总是同时拥有南极和北极,即便你将它分成两半,新形成的两块磁铁又会立刻分别出现南极和北极,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亚原子水平.看上去,南极和北极似乎永远不分家,或者说,磁性粒子通常总是以偶极子(南北两极)的形式成对出现,这同物质的电性有着明显的区别,因为正负两种电荷是可以单独存在的.这样就造成了磁和电的不对称,使描述电磁现象的麦克斯韦方程组也显得不对称.在麦克斯韦方程组中,0∇⋅B = ,而e D ρ∇⋅= ,这意味着和电荷相对应的磁荷(磁单极)不存在.因此在经典的电磁理论中,电和磁并不处在完全对称的地位.对这一点,人们不很满意.如果自然界有磁荷存在,只要假定所有粒子的磁荷与电荷的比值是同一常数,总能通过适当的数学变换使麦氏方程组仍具有目前的这种形式.在电磁运动中,麦氏方程组一方面告诉我们,电与磁有对称性,即变化的电场要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要产生电场;另一方面又告诉我们电与磁的对称性是不完全的,即有电荷激发电场,却没有磁荷激发磁场;有运动电荷激发磁场,却没有运动的磁荷激发电场.假如磁荷存在,那么产生磁场的方式可以有三种:磁荷、运动电荷、变化电场.产生电场的方式也可以有三种:电荷、运动磁荷、变化磁场.两者完全对称,相应的麦氏方程组也完全对称.正是这种对称性的思想,使汤姆逊等人在20世纪初就萌发了磁荷可能存在的猜想.为了使麦克斯韦方程组具有更高程度的对称性,物理学家们都希望自然界存在着磁单极.1.2 狄拉克的预言1931 年,英国物理学家保罗·狄拉克(P.A.M.Dirac )对电磁场理论做了研究后认为:电磁场应当对称,“如果大自然不应用这种可能性,简直令人惊诧”.他认为出现不对称的原因是电磁场只有磁矩,没有分离的磁单极子,如果存在磁单极子,静磁场就会与电场一样,电磁现象的完全对称性就可以得到保证.根据对电动力学和量子力学的合理推演,分析了量子系统波函数相位的不确12π定性后,他指出理论允许只带一种磁极性的粒子(磁单极子)单独存在,论证了以磁单极子为基础“对称量子电动力学”存在的可能性.狄拉克提出一种新粒子(磁单极子)后,不仅使麦克斯韦方程具有了完全对称的形式,而且可以解释电荷的量子化现象.狄拉克研究了一个电子在磁单极子的磁场中的运动,认为磁单极子磁荷量g 与电荷的电荷量q 关系为:(1,2,3,...)2qgnn c == (1.1)这个关系式被称为狄拉克量子化条件,式中 为普朗克常量的.狄拉克量子化条件指出:任何带电粒子的电荷必须是单位电荷的整数倍,任何带磁粒子(磁单极子)的磁荷必须是单位磁荷的整数倍.狄拉克量子化条件中的n 为整数,揭示了磁荷和电荷的不连续性,解释了物理学中一直悬而未决的“电荷量子化”难题.根据磁单极子的理论,电和磁之间的相似将更加完美.著名的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于1983年5月在北京所作的一次学术报告中,盛赞狄拉克的磁单极子假设是他的“神来之笔”.当1n = 时,所对应的最小电荷0q 和最小磁荷0g ,分别称为单位电荷和单位磁荷.将,,c π 的数值带入狄拉克量子化条件,可以得知最小磁荷0g 比基本电荷0q 大得多,这是磁单极子的一个重要特性.这意味着异性磁荷之间的吸引力,起异性电荷之间的吸引力要强得多,必须在很强的外力作用下才能把成对的相反磁荷分开.狄拉克认为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电子早已发现,而磁单极子却难以找到.狄拉克的预言启发了许多物理学家开始了他们寻找磁单极子的工作.2 磁单极子存在的理论探索2.1 大统一理论允许存在磁单极子1974年荷兰的特胡夫特和苏联的玻利科夫各自独立地证明,在带有自发破缺的规范场理论中,要求存在磁单极子.这个结论可以任意推广到基本粒子的大统一理论(即认为电磁、弱和强三种相互作用有同一来源的理论),因为在大统一理论中,也有所谓真空自发破缺机制,因此也应该有磁单极子.而且,对称性自发破缺之后,可能存在许多不同的真空态,从而空间分割成许多区域,这些区域交界处的场可能就是磁单极子存在的场.它的磁荷g 也遵从狄拉克的量子化条件,并可得到磁单极子的质量为1016GeV(或约为20ng ).即约为质子质量的1016倍,又即16212210/()g m G eV c c he ε=≈ (2.1)式中ε是大统一理论的能量尺度.这样一个超重的磁单极子将只能在宇宙诞生时的大爆炸发生后的10-35秒钟内产生.只有在那时才有足够的热量(几乎达到1030K)来产生磁单极子.北磁单极子和南磁单极子都将形成.它们之中的一小部分将合到一起湮没掉,物理大部分则将免于湮没的命运.2.2关于磁单极子存在的理论探究2.2.1狄拉克的理论论断1931年狄拉克在寻求电荷的量子化的解释时,预言了单个磁极的存在,并给出了电荷与磁荷的关系:/2(137/2)g n c e ne ng === (2.2)其中 是约化普朗克常数;n 是一个非零的整数;c 是光速;e 表示电荷;g 表示磁荷; 068.5g e =是单位磁荷.Dirac 的论断对磁单极的理论研究和实验寻找工作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许多年里没有一个实验物理学家找到磁单极子存在的证据.2.2.2 从麦氏方程进行理论推导如果从电荷的正、负性质考虑到磁极的“同斥异吸”而引入磁荷、体密度,则麦氏方程Ⅰ可写为Ⅱ(2.3)可见引入磁荷密度m ρ,及磁流密度m j 后,场方程形式完全对称,如果我们作对偶变换:'cos 'sin E E H ϕϕ=+ 'cos 'sin D D B ϕϕ=+'sin 'cos H E H ϕϕ=-+ 'sin 'cos B D B ϕϕ=-+场源也以同一方式变换:'cos 'sin e e m ρρϕρϕ=+ 'cos 'sin e e m j j j ϕϕ=+'sin 'cos m e m ρρϕρϕ=-+ 'sin 'cos m e m j j j ϕϕ=-+直接代入麦氏方程组Ⅱ,可证明方程组的形式不变.由电动力学方程在对偶变换下的不变性表明,粒子具有电荷而不具有磁荷是不完整的.如果我们选择ϕ角,使00m m j ρ== ,,这时得到的电动力学方程就是通常的麦氏方程组I,加果从44e m D B πρπρ∇⋅=∇⋅=与分析,可见m e ρρ与的对称性相反,即(,')(,)e m m e ρρρρ→-,这就说明空间反演电磁矢要改号:(',')(,)E H H E →- 加果依量子力学的观点,电磁场的量子用波函数表述:123123()()x x x t A x x x t ρ ,,则引i e γϕΦ=入(微观粒子运动波函数位相改变与相因子i e γ有有关).从而,(1,2,3,...)i i i i i i e i i x x x γγπϕπ⎛⎫∂Φ∂∂=+== ⎪∂∂∂⎝⎭其中 (2.4) 而波函数的位相决定于动量和能量.4440121242212412422m m e e m j m e e D D B B B B E E j C t C t C D D H j H j C t C C t C ρπρπρπρπππ±⎧⎧∇⋅=∇⋅=⎪⎪∇⋅=∇⋅=⎪⎪⎪⎪⎪⎪I −−−−→II ⎨⎨∇⨯=-∇⨯=+⎪⎪⎪⎪⎪⎪∇⨯=+∇⨯=+⎪⎪⎩⎩引入如果123(,,,)x x x t ϕ对应的算符i p ,则123(,,,)x x x t Φ对应的动量算符为:将(2.5)式与(2.6)式比较,i i eA π=,这意味着引入不可积相因子123(,,,)x x x t γ 和引入电磁势一样.当我们绕闭合回路一周时,2()i i L dx n ππγ=+∆⎰回路 (2.7)而i i i i L Ldx e A dx e B d s π==⋅⎰⎰⎰⎰(2.8)将(2.7)式与(2.8)式比较可知,磁通量与绕回路一周时相位的变化相关.0ϕ=当时,γ是完全不确定的.0ϕ→当时,γ应有明显的变化.这样沿着一条线的端点,如果我们包围这个端点,此时()=0γ∆回路,则 可见,这一通量不为零,说明该闭合曲面内有磁单极子存在.2.3 存在磁单极子的理论假设狄拉克提出磁单极子的预言后,还有许多科学家提出了其他学说,它们各有其特点和根据.比较著名的有:全对称磁单极子学说(应用磁荷和电荷完全对称并具有新的量子化条件);量子力学磁单极子学说(应用纤维丛新数学方法);规范磁单极子学说(应用统一规范场理论);相对论性耦合场磁单极子学说(应用爱因斯坦- 麦克斯韦耦合场);超弦磁单极子学说(应用超弦理论和四维规范模型);超对称和超弦磁单极子学说等.著名的美籍意大利物理学家费米曾经从理论上探讨过磁单极子,并且认为它的存在是可能的.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等一些著名的科学家,也从不同方面和不同程度地对磁单极子理论做出了补充和完善.它们弥补了狄拉克理论中的一些缺陷和不足,给磁单极子的存在以更坚实的理论根据.一些寻求统一电、弱与强相互作用的理论也预言了磁单极子的存在.但这些所谓大统一理论预言的单极子的质量大约为质子质量的 1016倍对于实验来说太i i i i i p p eA ieA x x →+⎧⎪∂∂⎨→+⎪∂∂⎩(2.5) (2.6)2s e B d s nπ⋅=⎰⎰大了.欧洲核研究中心(CERN)的zrides等人的理论研究给出了磁单极子与质子的比率的极限约为1:1020.预期每平方公里的面积上每年约有200个磁单极子通过.这个理论第一次对磁单极子的质量和通量同时作出了估计.这些估计为实验工作者指出了新的探索领域.综上所述,多年理论研究结果表明,磁单极子是存在的,当然,最后还有待于实验去证明.在这方面人们也作了不少的工作.3 通过实验探究磁单极子的现状3.180多年的努力不见踪迹自从1931年狄拉克大胆地预言磁单极子的存在以来,有些人对各种岩石、土壤、陨石,包括从海底和月球上得到的样品,企图用强磁场抽吸可能残存在这些样品中的磁单极子或者找寻磁单极子在其中留下的径迹,有些人用宇宙射线、高能加速器甚至人造卫星作实验,结果都丝毫未发现磁单极子的痕迹.于是,许多物理学家对磁单极的假设持怀疑态度,但也有很多物理学家在继续探索这个问题.3.2一次没有得到肯定的实验结果1975年,美国加州大学的一个科研小组宣布,他们用一个装有探测宇宙射线仪器的气球在距地面40KM的高空,记录到一条电离性能很强的粒子留下的径迹.他们认为这是磁单极子的事例.这件事曾一度轰动了物理学界.但不久以后,有些物理学家提出质疑,认为这条径迹并不具有确定性,它可以是一个很重的原子核留下的,也可以是一个很重的反粒子留下的.而且该科研小组的解释在统计学上也不合理.因此,这个结果最后没有得到物理学界的承认.3.380年代初出现的希望198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茨勃兰(Cabrera)作了一个实验.他把一个直径为5cm的铌线圈降温到9K,使之成为超导线圈,并把它放在一个超导的铅箔圆筒中.该圆筒可以屏蔽掉一切带电粒子的磁通量,只有磁单极进入铌线圈后可以引起磁通量的变化.2月14日下午,他的仪器测到磁通量突然跳高了8个刻度,这正好是一个磁单极进人线圈引起的变化.到3月11日止,该实验共做了151天.茨勃兰非常谨慎,他没有宣布发现磁单极子,只是报道了实验结果,与理论上的预言符合,尚不能用磁单极子以外的其他事件作出满意解释,因而受到广泛重视.当然怀疑茨勃兰实验结果的也不少.自1982年以来,包括茨勃兰在内的世界物理学家尚未能重复这个结果.3.4 国内学者对磁单极子的研究2004年12月,一组来自中国、日本、瑞士的科学家,报告了发现磁单极子存在的间接证据.他们在铁磁晶体中观察到两个反常霍尔效应,认为只有假设存在磁单极子才能解释这种现象.一本美国出版的《科学》杂志,报道了中科院物理研究所证明了磁单极子存在的消息.该所的研究员详细分析了晶格倒空间(动量空间)中的势能奇点问题,提出其实质上相应于晶格倒空间的一种磁单极存在形式.这种磁单极并非存在于实际空间,而是存在于晶体的动量空间中,具有很低的能量并且能够在实验中很容易观测到.最直接的方法是测量磁性晶体中的反常霍尔效应.他们基于以上理论,直接计算出了钙钛矿型钌氧化物中的反常霍尔系数,并与日本著名实验科学家十仓好纪实验小组测量实验结果一致.3.5 自旋冰里的发现2008年1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物理学家希瓦吉·颂提(Shivaji Sondhi)等人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文章指出,“自旋冰”里可能包含磁单极子.自旋冰是一种奇特的物质,它的磁性离子的排列方式与水冰中氢离子的排列方式相近,因而得名.自旋冰的结构是一个一个四面体顶点相接,每个顶点上有一个磁性离子.在接近绝对零度的时候,这些磁性离子的排列遵循“冰法则”,在每个四面体里,必定有两个离子将北极指向内部,另外两个指向外部.如果四面体里的某个磁性离子因为某种原因发生了转向,那么情况可能就变成,这个四面体里有三个离子指向内部,与它相邻的四面体里则只有一个离子指向内部.这样一来,这两个失去平衡的四面体就像是磁铁的南极和北极了.接下来,如果邻近的四面体中的离子也发生转向,那么这种不平衡性就会传递下去,这样的话,就相当于南极和北极只由一条由离子构成的弦连接,弦中的离子一个指着一个,这就形成了类似磁单极子的人造物.芬内尔等研究人员为了观察这种磁单极子,利用中子去测量自旋冰晶体内离子的散射模式.结果发现,散射的结果与假设磁单极子存在的计算机模型预测的一致.德国亥姆霍兹研究中心的学者们在德国德累斯顿大学、圣安德鲁斯大学、拉普拉塔大学及英国牛津大学同事的协作下,在柏林研究反应堆中进行了一次中子散射实验.他们研究的材料是一种钛酸镝单晶体,这种材料可结晶成相当显著的几何形状,也被称为烧录石晶格.在中子散射测量过程中,研究人员对晶体施加一个磁场,利用磁场就可影响弦的对称性和方向,将晶体里的弦进行扩展,从而降低弦网络的密度以促成磁单极子的分离.结果,在0.6K到2K温度条件下,这些弦是可见的,并在其两端出现了磁单极子.研究人员也在热容量测量中发现了由这些单极子组成的气体的特征.这进一步证实了磁单极子的存在,也表明它们和电荷一样以同样的方式相互作用.研究人员认为,此项技术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它标志着人们首次在三维角度观察到了磁单极子的分离.在此项工作中,研究人员首次证实了磁单极子以物质的非常态存在,即它们的出现是由偶极子的特殊排列促成的.莫里斯对此结果进行了进一步的解释,他认为此项工作正在书写新的物质基本属性.一般来说,这些属性对于具有相同拓扑结构(烧录石晶格上的磁矩)的材料来说都是适用的.另外,一组日本物理学家在2009年5月召开的国际中子散射大会上,也曾报告在自旋冰中观测到了磁单极子类似物存在的证据.科学家们什么时候能找到真正的磁单极子,乃至真正的磁单极子是否存在,仍然是个神秘的问号.4 研究磁单极子的意义4.1 磁单极子对物理学发展的理论价值由于磁单极子问题不仅涉及物质磁性的来源和电磁现象的对称性,而且还同宇宙极早期演化理论及微观粒子结构理论等有关,因此研究磁单极子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磁单极子已成为解决一系列涉及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重大问题的突破口,磁单极子问题与物质磁性的来源、电磁现象的对称性、同性电荷的稳定性、电荷的量子化等有关.如果磁单极子确实存在,电荷的量子化就能得到合理解释,现有的电动力学和量子电动力学就需要进行必要的修改.磁单极子问题与宇宙极早期演化理论及微观粒子结构理论等有关,磁单极子的引出对轻子结构、轻子和强子的统一组成、轻子和夸克对称等难题等,都能给以较好的解释,物理学以及天文学的基础理论也将有重大的发展,人们对宇宙起源和发展的认识会再深入一步.在对磁单极子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半个多世纪中,采用了量子论、相对论和统一场论的复杂理论手段,联系到最广袤的宏观世界和最细微的微观世界,涉及到极漫长的和极短暂的时间尺度,不仅给物理学带来了活力,促进了物理学特别粒子研究技术如加速器的发展,而且也向两极不可分离的哲学信条提出挑战.4.2 存在磁单极子时麦氏方程组的对称性如果在实验上真的找到了磁单极子,它将对物理学产生重要的影响.首先,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将得到进一步修正.现在的麦氏方程组将只是一种特殊情形,它不包含磁单极子.而普遍情形下的电磁场方程将是完全对称的.相应地,电动力学和量子力学也要作必要的修改.目前麦克斯韦方程组为:,e t ρε∂B ∇⋅E =∇⨯E =-∂ (4.1) 0210,e j c t μ∂E ∇⋅B =∇⨯B =+∂(4.2)e ρ为电荷密度,e J 为电流密度.这组方程隐含着电流连续性方程,只要对磁场的旋度方程求散度,而()0∇⋅∇⨯B =,并由电场的散度方程,得到0e m j t ρ∂∇⋅+=∂ (4.3) 假若磁单极子存在,设其密度为m ρ,磁场的散度方程便应改写为m ρ∇⋅B = ,但这时若对电场的旋度方程求散度,左边给出()0∇⋅∇⨯E = 而右边给出mt ρ∂-∂,因此这方程也必须修改.设磁荷运动形成的磁流密度为m J ,它也应当遵从连续性方程(即磁荷守恒),即0m m j tρ∂∇⋅+=∂ (4.4) 因而电场旋度方程应当修改成m j t ∂B ∇⨯E =--∂ ,考虑到真空中00,D H εμ=E B = ,麦克斯韦方程组可修改成,e m D j t ρ∂B ∇⋅=∇⨯E =--∂(4.5) ,m e D H j tρ∂∇⋅B =∇⨯=+∂ (4.6) 从源和场两方面看,这组方程都显示出十分优美的对称性.总结综上所述,磁单极子的存在及其集体激发行为已经成为解决一系列重大物理问题的必然要求.电磁理论的完美对称同样期待着这一神秘粒子的出现.然而,磁单极子到底存在与否,却是一个未解的谜.有些人对此产生了怀疑,即使是狄拉克本人到了晚年也对磁单极子的存在变得不那么肯定.当然,同时也有许多人坚信磁单极子是存在的,没能找到它们,是由于异性磁荷结合得太过紧密,以至于现有的高能粒子尚不能轰开它们.例如,著名的弦论学家Polchinski就认为,磁单极子的存在是物理学中一个可打的前所未有且最为可靠的赌,同时他也承认要预言具体何时能发现磁单极子是非常困难的.人们最不愿看到的尴尬情形是,理论物理学家预言了某事物的存在,而同时又认为该事物可能永远也见不到.假如磁单极子的质量真的处在大统一理论的尺度的话,就远远超出了加速器所能达到的范围.宇宙的不断膨胀把大爆炸可能产生的磁单极子大大稀释了,这又增加了在宇宙射线中进行捕获的难度.由于磁单极子的存在不仅对电磁理论而且对天文学乃至整个物理学的基础理论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仍然值得物理学家不遗余力地去寻找它们.致谢:在此真诚的感谢段马威老师在我做论文过程中对我的指导和帮助.参考文献:[1]郭硕鸿. 电动力学[M].3.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29[2]王忠亮. 电磁学讨论[M].成都: 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3] 叶禹卿. 磁单极子浅析[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06(1),15~19[4]张登玉. 试谈磁单极子[J].大学物理,1994(12),33~35[5] 张登玉. 磁单极子与电磁对称性[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6),30[6] 张之翔. 磁单极强度的单位与电磁对称性[J].大学物理,1988(11),5[7] 刘光华. 磁单极子进展概述[J].大学物理,2010(11),29。

磁单极子存在的麦克斯韦方程组

磁单极子存在的麦克斯韦方程组

磁单极子存在的麦克斯韦方程组:探索磁学中的奥秘引言:在物理学中,麦克斯韦方程组是电磁学的基础理论。

然而,尽管它们在描述电场和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方面非常成功,却没有包括磁单极子的存在。

磁单极子是一种只具有南极或北极的磁现象,这意味着它们可以像电荷一样存在。

然而,对于磁单极子而言,我们仍然面临着许多未解之谜。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磁单极子的存在,并探索磁学中的奥秘。

第一部分: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现状麦克斯韦方程组是电磁学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

它们由四个方程组成,分别描述了电场和磁场的产生和相互作用。

这些方程在描述电磁波传播、电磁感应和电磁辐射等现象方面均得到了验证。

然而,麦克斯韦方程组却没有包含磁单极子的概念。

第二部分:磁单极子的定义和性质磁单极子是指只具有南极或北极的磁现象。

与电荷相似,它们可以单独存在,并且可以产生类似于磁场的效应。

与电荷不同的是,迄今为止我们尚未观测到磁单极子的实际存在。

虽然一些理论模型和数学推导表明磁单极子的存在及其与磁场的相互作用,但我们仍然需要更多的实证证据来验证这一概念。

第三部分:对麦克斯韦方程组的扩展许多学者试图扩展麦克斯韦方程组以包括磁单极子的概念。

其中一种尝试是引入具有单磁极磁荷的新方程。

这些方程试图揭示磁单极子与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的行为规律。

然而,这些尝试仍然是理论性的,并且需要进一步的实验验证。

第四部分:实验的挑战和未来的展望尽管科学家们进行了许多实验来寻找磁单极子的证据,但目前还没有得到令人信服的结果。

观测和分离磁单极子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它们没有被证明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

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未来的实验可能更有希望。

结论:磁单极子的存在是电磁学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虽然麦克斯韦方程组是电磁学的基础理论,但它们没有包括磁单极子的概念。

我们需要进一步的实验和理论工作来验证磁单极子的存在,并深入研究它们与电荷和磁场的相互作用。

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磁学中的奥秘,并推动科学在这一领域的发展。

磁单极子

磁单极子

南极和北极了,接下来,如果邻近的四面体中的离子也发生转向,那么这种
不平衡性就会传递下去,这样的话,就相当于南极和北极只由一条由离子构 成的弦连接,弦中的离子一个指着一个,这就形成了类似磁单极子的人造物
。芬内尔等研究人员为了观察这种磁单极子,利用中子去测量自旋冰晶体内
离子的散射模式。结果发现,散射的结果与假设磁单极子存在的计算机模型 预测的一致。
一度的Rb原子构成。在这种条件下,原子开始失去独立时的特征并开始转变
为一种被称为玻色-爱因斯坦设想 3 研究进展
4 我们的观点
磁单极子是存在的,只是以目前的科技水 平,我们还没有办法观测到而已。
Just find it!
他们寻找磁单极粒子的工作。
1 磁单极子的提出 2 两种设想 3 研究进展 4 我们的观点
不存在
1 在电现象中,有电荷,并且正、负电荷可以单独存在,
而在磁现象中,人们并没有发现“磁荷”,一块磁体,无论
你怎样细分,分得再小,它总有N极和S极
2磁现象的电本质:运动起来的电荷可以产生磁场
分子电流假说:产生磁场的原因是因为有小磁体,也就是 说产生磁的本质是由于电流表的运动,电流的运动产生的 磁场必有“N”、“S”极
2 课题总结 3 实验方案 4 实验进度
电磁学的开创人麦克斯韦在计算他的方程的时候,曾经因 为对称性考虑过磁单级子的存在,不过最后还是放弃了。
现代物理学基石狭义相对论也认为,我们所知的磁场只是 电场的相对论效应,考虑磁单级子存在,是不现实的。
2 课题总结 3 实验方案 4 实验进度
早在1931年英国物理学家保罗· 狄拉克(Paul Dirac)利 用数学公式预言了磁单极粒子的存在。当时他认为既然 带有基本电荷的电子在宇宙中存在,那么理应带有基本 “磁荷”的粒子存在。从而启发了许多物理学家开始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磁单极子的存在性问题《自然杂志》19卷4期的‘探索物理学难题的科学意义'的97个悬而未决的难题:93.自然界手征不对称起源的关键是什么?69.磁单极是否存在?关于科学美的层次和分类,哈奇森认为,科学家感知的美的对象分别处于抽象程度不断增加的三个层次中。

位于最低层次上的对象是构成科学题材的那些实体和现象,例如星星在夜空中以高度的多样性中的一致性排列。

第二个抽象层次上的对象是自然定律,它在现象中不能直接看到,但是在理论提出的模型或阐明中变为明显的对象。

第三个是数学定理和科学理论本身。

在这里,他实际上区分了现象美和理论美。

杨振宁建议,存在三种美:现象之美,理论描述之美,理论结构之美。

当然,像所有这一类讨论一样,它们之间没有截然明确的分界线,它们之间有重叠,还有一些美的发展,人们发现很难把它们归入哪一类。

科学美主要体现在实验美、理论美和数学美三个方面。

实验美包括实验现象之美、实验设计之美、实验方法之美、实验结果之美。

理论美分为描述美、结构美和公式美。

数学美包括理论的数学表达的质朴美、和谐美和涵盖美。

引用一下迪昂对于结构美的描绘:秩序无论在那里统治,随之都带来美。

理论不仅使它描述的物理学定律更容易把握、更方便、更有用,而且也更美。

追随一个伟大的物理学理论行进,看看它宏伟地展现了它从初始假设出发的规则的演绎,看看它的推论描述了众多的实验定律直至最小的细节,人们不能不被这样的结构之美而陶醉,不能不敏锐地感到这样的人的心智的创造物是真正的艺术品。

电磁一元论的历史比较短,H.C.Oersted先生在1820年7月21日发表了《关于磁针上电碰撞效应的实验》,1864年J.C.Maxwell先生发表了《电磁场的动力学理论》,为确立电磁一元论的统治地位奠定了理论基础。

1892年H.A.Lorentz先生发表了《Maxwell电磁学理论及其对运动物体的应用》一文,创立了电子论的基础。

J.J.Thomson先生在1892 年测定了电子的荷质比,证实了Lorentz先生的电子假说。

1927年G.E.Uhlenbeck先生和S.Goudsmit先生发现了电子自旋,随即磁本质被诠释为电子自旋。

1928年P.A.M.Dirac先生创立了相对论性量子力学,同年W.Heisenberg先生以1927年Heithler先生和London 先生提出的电子波交换作用能为出发点创建局域电子自发磁化理论模型。

1936年 F.Bloch 先生开创了自旋波理论。

1951年C.Herring等人提出了无规近似方法,创立了RPA理论。

1973年T.Moriga等提出了比RPA理论更进一步的自洽的重整化的SCR理论。

至此, 电磁一元论取得了绝对优势的统治地位。

电磁二元论要比电磁一元论源远流长。

早在1780年C.A.Coulomb先生就断言电与磁是完全不同的实体,并在1787年的《论电和磁》的论文中发表了静磁作用和静电作用两个形式相同的数学定律。

而电磁二元论关于磁荷模型历来存在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

第一种是磁单极子(北磁子或南磁子)模型,由Coulomb 先生于1787年正式提出来。

但是,由于这种模型不能解答为何一个条形磁棒不论碎成多少段,每一段均还能保持南北两极,便被他抛弃了,转而选择了磁偶极子模型。

1843年W.E.Weber 先生发表《单极感应和磁流体存在假说》一文。

1931年Dirac 先生提出了磁单极子的量子假说。

1974年以来发展起来的M 理论, 再次预言了磁单极子的存在性。

1982年5月,Blas Cabrera 先生宣布他用20cm直径的超导线圈和超导量子干涉仪组成的磁强针发现了一个可能的磁单极子的事例。

这一事件促使IBM 实验小组,神户大学实验小组,Tokyo,Bologna 和Kamioka 等实验小组做了大量相同和相似的观测实验,最终一概否定了Cabrera 等人的实验结果。

第二种则是磁偶极子(磁双极子或最小磁针)模型,也是由Coulomb 先生于1787年提出。

尤其是1961年B.Deaver 和W.Fairbank 这两位先生在纯锡管状样品的冻结磁通的实验中发现了量子化的磁通量──即磁通量子Φ0。

促使笔者认为Φ0正是磁偶极子模型的基元,我们称它为“磁子”——即最小磁针或最小磁荷,并认为只有建立在这种最小磁偶极子基础上的一切相关的唯象的或量子的理论,才是正确的磁-电学理论。

实验上确认的量子化的磁通量Φ0的存在性,宣告了电磁二元论的真实性和正确性的同时,也宣判了磁单极子假想模型的死刑!Coulomb 先生1787年提出的真空中宏观的电相互作用定律和磁相互作用定律分别为0121,2201,214e q q r πε=F r (1) 0121,2201,214m r φφπμ=F r (2) 对于任何一对各携带一个基本电荷e 且相距一定距离r 的粒子,根据(1)式,令12q q e ==,我们可得电相互作用能为2014e e w rπε= (3) 类似地,对于任何一对各携带一个基本磁荷Φ0且相距一定距离r 的粒子,根据(2)式,令120φφφ==,我们可得磁相互作用能为20014m w rφπμ= (4) 如果任何一对各携带一个基本电荷e 的粒子之间的距离和任何一对各携带一个基本磁荷Φ0粒子之间的距离相等,那么由(1)、(2) ;(3)、(4)式可得2302001101174e e m m w e w μεφ-==≈≈F F (5) 这就是说,一对各携带一个基本磁荷Φ0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约是一对各携带一个基本电荷e 的粒子之间的相互力的1174倍,相互作用磁力比相互作用电力大103数量级;静磁能远远大于静电能,相互作用磁能比相互作用电能大103数量级。

所以,我们可以说静电力相对静磁力;静电能相对静磁能而言,仅仅是一个微扰力而已。

这一结果物理意义极其深远。

右手坐标系中的经典电动力学中, 波动性的Maxwell 方程组:e t m m t e 0ρ⎧∇⋅=⎧⎨⎪∇⨯-∇=⎪⎩⎨∇⋅=⎧⎪⎨⎪∇⨯+∇=⎩⎩r r r rD H D j BE B 0其中,e t m m ϕ=-∇-∇⎧⎨=∇⨯⎩r r E A B A 粒子性的Lorentz 方程:e mq q N q =+⨯⎧⎨=⋅⎩F E u B u E 我们在上述方程中采用下标e 和m 来表示一个物理量的电性或磁性。

在经典电动力学方程中,总是电-磁二元方程组为一个独立整体方程,上述的这样的三个独立二元方程组构成了经典电动力学的核心方程集。

有趣的是,当我们把波动性的Maxwell 方程组和粒子性的Lorentz 方程结合的时候,表示一个物理量的电性或磁性的下标e 或m 就自动消失的同时,得到了一个普遍适用的波粒二象性的动力学方程:()()()()t t t t w p w=∇⋅+∇⨯=∇+∇⎧⎪⎨=-∇⋅⨯-∇⋅=-∇⋅-∇⎪⎩r r r r D E D B E H D E S F N 左手坐标系中的经典磁动力学中波动性的Maxwell 方程组:m t m e t m 0ρ⎧∇⋅=⎧⎨⎪∇⨯-∇=⎪⎩⎨∇⋅=⎧⎪⎨⎪∇⨯+∇=⎩⎩r r r rB E B j D H D 0其中,m t e e ϕ=-∇-∇⎧⎨=∇⨯⎩r r H A D A粒子性的Lorentz 方程:m m m e m N φφφ=+⨯⎧⎨=⋅⎩F H u D u H 同样,在经典磁动力学方程中,也是磁-电二元方程组为一个独立整体方程。

类似地,当我们把波动性的Maxwell 方程组和粒子性的Lorentz 方程结合,就能得到如下的普遍适用的波粒二象性的动力学方程:()()()()t t t t w p w =∇⋅+∇⨯=∇+∇⎧⎪⎨=-∇⋅⨯-∇⋅=-∇⋅-∇⎪⎩r r r r B H B D H E B H S F N 如果选择四维时-空几何模型重新描写上述经典电动力学和经典磁动力学方程就会显得更自然了。

波动性的Maxwell 方程组和粒子性的Lorentz 方程联合起来才能完整阐述电磁理论——表明了经典电磁理论是一种凸现了电荷或磁荷的波粒二象性唯象的理论。

经典电磁理论内蕴的Einstein 相对论也是一种包含了波粒二象性的理论。

相形之下,经典Newton 动力学则是没有波粒二象性的典型的粒子理论。

这就是为何经典电磁理论以及相对论可以自然地和量子力学结合,产生出量子电动力学和量子磁动力学等等;而经典Newton 动力学则和量子力学格格不入,除非经过根本改造否则和量子力学在本质上无法相容。

当两个粒子之间的距离和粒子本身的波长在同一个数量级的时候r λ,微观的量子力学就取代了宏观的经典电磁力学。

任凭何人,只要利用r λ,就能巧妙地逃避了量子电动力学和量子磁动力学无穷大发散的恶魔。

这个时候,粒子对携带的的Planck 能量为 hc c w rγωλ=== (6) 分别把(3)、(4)式和(6)式结合,则可得电相互作用常数e α和磁相互作用常数m α分别为电(磁)相互作用常数 204e e w e w cγαπε== (7) 磁(电)相互作用常数 2004m m w w cγφαπμ== (8) 由(7)、(8)两式,我们可得e α和m α的关系为2302001101174e m e αμαεφ-=≈≈ (9)由(5)、(9)两式,我们可得2302001101174e e e m m m w e w αμαεφ-===≈≈F F (10) 可见,e m αα≠ (11)电-磁相互作用常数e α和磁-电相互作用常数m α并不相等这一事实,充分必要地展现了“电磁的二元独立性”,(11)式从理论上进一步地论证了这种电磁二元论的正确性。

此外, (10)式令人惊异地看到:经典电磁理论和量子理论竟然给出了完全相同的比值——即电相互作用和磁相互作用的比值相同!这无疑说明了经典电磁理论和量子理论在本质上是相容的。

一个携带一个基本电荷e 且质量为m 的粒子的磁矩为:2m e mμ= (12) 一个携带一个基本磁荷Φ0且质量为m 的粒子的磁矩为:202m m μφ=(13) 一个携带一个基本磁荷Φ0且质量为m 的粒子的电矩为:02e m φμ=(14)一个携带一个基本电荷e 且质量为m 的粒子的电矩为:22e me μ= (15)量子电动力学可以给出(12)式;量子磁动力学可以给出(13)、 (14)、 (15)式。

光子是传播电磁相互作用和磁电相互作用的唯一粒子。

从1931年开始,物理学界又面临着新的困惑,当时英国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狄拉克根据对称理论,论证有磁单极子(磁荷)存在。

虽然当时麦克斯韦电磁方程组已经否定了磁单极子存在,但人们认为:麦克斯韦的理论毕竟是对麦克斯韦时代之前的实验总结,而过去的实验,是否有遗漏而有待于新的发现呢?谁也不敢断定!况且,狄拉克曾预言正电子存在、并在宇宙线中观察到,因而震惊物理学界,而其磁单极子的新预言看来又持之有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