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发展简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的品饮沿革:宋代
• 北苑贡茶与龙凤团茶
茶叶专著
• 几部重要的茶学专著
• 唐 茶圣陆羽《茶经》 • 宋 蔡襄《茶录 》 • 宋 赵佶《大观茶论》 • 明 朱权《茶谱 》 • 许次纾《茶疏》 • 田艺蘅《煮泉小品》 • 清 陆廷灿《续茶经》
陆羽生平

陆羽(公元733—804年),字鸿渐,一名疾,
习清风生。
茶与文学艺术(茶诗)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茶与文学艺术(茶诗)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唐·皎然)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芽爨金鼎。 素瓷雪色漂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 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 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 崔侯啜之意不己,狂歌一曲惊人耳。 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三国《广雅》:“荆巴间采茶作 饼,成以米膏出之。若饮,先炙 令色赤,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 复之,用葱姜芼之。”
茶的品饮沿革:隋唐时期
• 茶叶多加工成饼茶。唐代蒸青作饼已经逐渐完善,陆羽 《茶经》记述:“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 穿之,封之,茶之干矣。”
• 煮水,当有像鱼目的小泡,有轻微的响声时,称作“一 沸”。锅的边缘有泡连珠般的往上冒,称作“二沸”。水 波翻腾像波浪一样翻滚时,称作“三沸”。开始沸腾时, 按照水量放适当的盐调味,第二沸时,舀出一瓢水,再用 竹夹在沸水中转圈搅动,用"则"量茶末沿旋涡中心倒下。 过一会,水大开,波涛翻滚,水沫飞溅,就把刚才舀出的 水加进去,使水不再沸腾,保养精华。
温度同人体温,以免焙焦。 炙茶 陈年茶应重新焙干 碾茶 先用只纸包上再碾压。 罗茶 罗孔细小,茶浮水上;罗孔粗大,水浮茶上。 候汤 煮水掌握火候,不可沸过头。 熁盏 砌茶时先将茶盏烘热。 点茶 详细讲解点茶的步骤。
宋 蔡襄《茶录 》
• 下篇 论茶器 • 茶焙 茶焙用竹子编制,内衬箬叶。 • 茶笼 保存茶叶的箬叶茶笼。 • 砧椎 茶砧用金或铁制造,茶椎用木制造。 • 茶钤 烤茶的茶钤用金或铁制造, • 茶碾 用银或铁制造。 • 茶罗 茶罗必须极细。 • 茶盏 茶色白,宜用黑茶盏。 • 茶匙 茶匙要重,金制茶匙最好。 • 汤瓶 金制汤瓶为上。
陆羽《六羡歌》 不羡黄金罍, 不羡白玉杯, 不羡朝入省, 不羡暮登台; 千羡万羡西江水, 曾向竟陵城下来
茶与文学艺术(茶诗)
•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唐•卢仝)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
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
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
茶与文学艺术(茶联)
• (1)坐 请坐 请上座

茶 敬茶 敬香茶
• (2)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

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倒一碗酒来
• (3)茶亦醉人何须酒 书能香我不须花
• (4)扬子江中水 蒙山顶上茶
• (5)九曲夷山采雀舌 一溪活水煮龙团
• (6)奇乎?不奇,不奇亦奇!

园耶?是园,是园非园!
• 全书共约5000字, 分十部分
即“源泉”,“石流”、“清寒”、 “甘香”、“宜茶”、“灵水”、 “异泉”、“江水”、“井水”、 “绪谈”,记述考据并举。
陆廷灿《续茶经》
• 陆廷灿,清代人,江苏嘉定人。
• 此书对唐之后的茶事资料收罗宏 富,并进行了考辨,虽名为 “续”,实是一部完全独立的著 述。《四库全书总目》称此书 “一一订定补辑,颇切实用,而 征引繁富”
茶文化发展简史
1
茶的历史
2
茶叶专著
3
茶与文学艺术
4
茶与茶具
• 1.茶字的演变
茶的历史
• (1)荼:本意为“苦菜”,后引申为“茅秀”。以荼借 指茶,不晚于西汉。西汉王褒《僮约》记载,“烹荼尽具, 武阳买荼”。唐前对茶的主要称呼。
• (2)槚:即楸即梓,美木、木王。槚借指茶,不晚于西 汉。
• (3)茗:茶芽也。早取为荼,晚取为茗。
朱权《茶谱》(1440年前后撰)
• 全书约2000字,分十六则 即品茶、收茶、点茶、熏香茶法、 茶炉、茶灶、茶磨、茶碾、 茶罗、茶架、茶匙、茶筅、 茶瓯、茶瓶、煎汤法、品水。
田艺蘅《煮泉小品》
• 田艺蘅,约生活在明嘉靖、隆 庆和万历初这段时间内。 《煮泉小品》撰于嘉靖三十三 年(1554年),《四库全书》存 目。书前有嘉靖甲寅(1554)赵 观“叙”及田氏“引”,书后 有蒋灼“跋”。
• (4)荈:茶叶老者,不甘而苦。
• (5)蔎:香草也。仅蜀西南这样用。
茶的历史
2.人类利用茶的三种形式 (1)食用: (2)药用: (3)饮用: 3.饮茶的演变:
(1)煮茶法:唐中期前 (2)煎茶法:陆羽式煎茶法 (3)点茶法:斗茶法,茗战 (4)泡茶法:
制茶和茶类发展史
• 1、采食茶树鲜叶 • 2、从生煮羹饮到晒干收藏 • 3、从蒸青团茶到龙凤团茶 • 4、从团茶饼到散叶茶 • 5、从蒸青到炒青 • 6、从绿茶发展到其他茶类 • 7、从素茶到花香茶 • 8、从手工制茶到机械制茶
• 宋徽宗
宋徽宗 赵佶《大观茶论》
• 大观茶论
首为绪论,次分地产、 天时、采择、蒸压、制造、鉴 辨、白茶、罗碾、盏、筅、瓶、 勺、水、点、味、香、色、藏 焙、品名、外焙等20目,依据 陆羽《茶经》为立论基点,结 合宋代的变革,详述茶树的种 植、茶叶的制作、茶品的鉴别。
《大观茶论》中所 创制的“七汤”点茶法
茶与茶具
• 茶具的种类 • 1.陶土茶具:首推宜兴紫砂 • 龚春,又称(供春) • 明代“四大名家”:董翰、赵梁、文畅、时朋 • 明代“三大妙手”:时大彬、李仲芳、徐友泉
• 清代:陈鸣远、杨彭年、杨风年、邵大亨、黄玉麟 • 清代“曼生壶”:陈曼生设计,杨彭年制作,再由陈氏镌

• 近代:顾景舟、朱可心、蒋蓉
• 全书分上中下三卷,目次也依照 《茶经》,分为十目
周高起《阳羡茗壶系》
该书一卷,除序言 外,分为创始、正始、大 家、名家、雅流、神品、 别派,以品系人,列制壶 家及其风格品鉴,并论及 泥品和品茗用壶之宜。后 附有周伯高诗二首,林茂 之,俞仲茅诗各一首。该 书是研究宜兴紫砂茶具有 重要著作。
茶与文学艺术(茶诗)
字季疵,自号桑苎翁,又号竟陵子。生于唐玄宗
开元年间,复州竟陵郡人(今湖北省天门县)。
据传陆羽是个弃儿,自幼无父母抚养,被龙盖寺
和尚积公大师所收养。陆羽自幼得积公和尚的教
悔,深明佛理。积公好茶,所以陆羽很小便得煎
茶之术。陆羽十一、二岁时离开寺院。此后曾在
一个戏班子学戏,陆羽口吃,但很有表演才能,
经常扮演戏中丑角,正好掩盖了生理上的缺陷。
茶的品饮沿革:两汉
• 西汉,王褒《僮约》: “烹荼尽具”“武阳买荼”
• 吴理真,西汉人,据《四 川通志》中记载:“汉时 名山县西十五里的蒙山甘 露寺祖师吴理真,修活民 之行,种茶蒙顶
茶的品饮沿革:三国时期
❖ 《三国志·吴书》记载:孙 “皓每飨宴,无不竟日。 坐席无能否,率以七升为 限。……曜素饮酒不过二 升,初见礼异时,常为裁 减,或密赐茶荈以当酒。
陆羽还会写剧本,曾“作诙谐数千言源自。• 一之源 • 二之具 • 三之造 • 四之器 • 五之煮 • 六之饮 • 七之事 • 八之出 • 九之略 • 十之图
宋 蔡襄《茶录 》
宋 蔡襄《茶录 》
上篇 论茶 色 茶色贵白,其中青白胜黄白。 香 主张茶贵真香,不宜加入龙脑等香料。 味 茶味注重甘滑,北苑风黄山茶最上。 藏茶 茶宜干燥, 收藏时用箬叶包裹,两三天焙一次,
• 2。瓷茶具: • 青瓷、白瓷、黑瓷、彩瓷 • 3.漆器茶具:始于清代,主要产于福建福州。 • 4.竹木茶具:隋唐以前,民间多用。 • 5.搪瓷茶具:起源埃及,后传入欧洲,元代传入我国。 • 6.玻璃茶具:质地透明、光泽夺目,容易破碎、烫手。 • 7.金属茶具:金、银、铜、铁、锡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