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忧患意识-2019年精选文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的忧患意识
一.忧患意识的"昨天"
文化心态是一个具有整体性特征的完整的表现形式。

尽管我们将文化心态剖析为一系列的元素,但是其产生和发展都是包围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的。

"忧患"一词产生于先秦时期,战国中期以前,"忧""患"是单独使用的,中期之后二字连用,最早见于《易经》和《孟子》。

徐复观先生认为"忧患意识"产生的时间早于"忧患"一词产生的时间,认为中国古代的忧患意识发端于殷末周初。

在中国,"以礼入法,礼法结合"而礼的很重要一部分即为道德。

牟宗三先生曾说过:"中国哲学之重道德性是根源于忧患的意识。

中国人的忧患意识特别强烈,由此种忧患意识可以产生道德意识。

"
佛说万事皆有因,忧患意识在中华民族文化心态中根深蒂固,那么忧患意识是如何产生的呢?
从经济上来看,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百姓靠天吃饭,在古代变幻莫测的各种自然天气面前,没有发达的科技水平,百姓只能万事提前准备,做到留有余地、有备无患,方可保一年的好收成,保证全家温饱。

就像《舌尖的中国》一样,渔夫们把网孔拉大,只打捞大鱼,将小鱼有意放生,以保证明年的好收成。

从制度上来看,中国长期处于封建制国家中,宗法制、分封制、嫡长子继承制等一系列制度维系起以血缘
为纽带的政治统治秩序,家国天下的政治格局使大多数人不满,忧患随之而来。

从阶级层面来看,孔子作为"士"阶层的创始人和代表,身处逆境,际遇不顺,深处礼崩乐坏的大变动时代,虽四处奔走,却没有得到国君的信任,但却成为了杰出的政治家。

如孔子般怀才不遇的"士"阶层萌发了精神上的跃动,蕴蓄着一种坚强的、奋发的精神。

从哲学方面来看,《周易》强调"无平不陂,无往不复",强调事情无论再顺利也会有起伏,也会有坎坷。

"
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

"《周易》豫卦中雷地豫着重强调很多事情就像箭在弦上,在发射之前,一切皆如往常,但是一旦发射就会有突如其来危险,这样的危险早已出现,只是没有察觉。

从现实来看,古人相信轮回转世说,相信"人有悲和离合,约有阴晴月缺",在名著《红楼梦》也呈现了"登高必跌重"的人间常态,那么"忧患意识"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深入中国人的骨髓中,融入在了生活的点滴。

二.以"今天"的视角看中国文人的忧患意识
古往今来,中国文人的忧患意识都是在儒家文化的浸染中得以培养,"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由此看来,修身、齐家、治国是在中国文人心目中的三个主要层面的事情。

中国的"文人们"或者是"士人们"到底在忧什么?
首先,忧国。

文人的忧国情怀缘于儒家积极的入世观,学而优则仕,儒家提倡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博施
于民而能济众",个人奋斗的目的是为了国家的安定和兴盛。

范仲淹高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小刻苦读书的范仲淹发出以天下苍生为重的人生抱负,以家国天下为自己人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诗经》中说"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国破家亡,土地沦陷,我心忧的是国,求的是安。

唐朝诗史杜甫作了三吏三别,"木昏沉告别,无奈太匆忙!"刚刚结发的夫妻不能在家体验新婚的幸福美满,却要匆忙从军远征,即便不是文人士大夫,却也有着济世救国的情怀。

"无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刚刚迈出闺阁大门的新娘也能为国忧患,以国家为重,愿在家乡与君相望!在国家危亡时刻,接受了忧患意识的小女子也能心怀天下,以国家为重。

那么像杜甫这样的文人大夫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心声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次,忧民。

李绅在寻访故友时,登上观稼台,看到烈日下的农夫随即吟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民为邦本,如果说忧国是文人士大夫的情怀的话,那么忧民则是理所应当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孟子对梁惠王说,"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儒家的仁政思想再次体现在忧患意识上,"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主张"孝悌忠信",做到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一起抓,才能实现"仁者无敌"。

再次,忧自己。

许多文人在忧患的同时,常常伴随着一种自愧的心态。

在现实的黑暗面前,他们责备自己不能济世安民,由
此发出愧对国家、愧对百姓的肺腑诗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当学有所成,想要报效祖国的时候,无奈已是白发苍苍了,李白只能感叹"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

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

"人生苦短,知音难觅,寻得一知音,成就高山流水的永恒佳话是每个人渴求的,可事事难料,最后也只能想女词人朱淑贞一样"独行独坐,独倡独酬还独卧"。

那么对于女性来说有《长命女》里"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建,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常相见"的幻想和祝愿是多么的美好呀!忧自己,忧的是生,忧的是仕,忧的是孤独。

三.我们怀着忧患意识展望明天
忧国忧民的社会责任感是忧患意识产生的内在动力。

忧患意识不仅仅是一种居安思危的预见感,更是一种责任感。

《易传》说过:"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
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首先应该有高度清醒的危机意识。

"忧患意识"可以有很多的引申义,在21世纪的今天,机遇与挑战并存,事物总是在曲折中发展进步,历史发展的进程中随时有机遇,但也随时存在危机。

特别是在表面光明的时候,更应意识到潜在的危机。

其次,还应有责任意识。

周恩来在读书时就有"为国家兴亡而读书"的志气,意识到众人在建,才能够树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承担意识。

虽"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温家宝也曾在答记者问中说他们将"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黎明,威望实际绝学,为万盛开太平。

"再次,我们需拥有理性的超前意识。

古人云,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

未雨绸缪,早作准备,抢的先机,或许就拿到了成功大门的钥匙。

另外,还应当保持思维开阔,学习新知识,积蓄新能量。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与时俱进,永葆学习和奋进的活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