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种群和群落知识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

群 J 型 增 长
(“S”型曲线) 时间 种群数量
2、种群Leabharlann Baidu长的“S”型曲线
在自然界中,环境条件是有限的,因此,种群不可能按照“J”型曲 线无限增长。当种群在一个有限的环境中增长时,随着种群密度的上 升,个体间对有限的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的种内竞争必将加 剧,以该种群为食的抗食者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会使这个种群的出 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从而使种群数量的增长率下降。当种群数量达 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时,种群数量将停止增长,有时会在这 个水平保持相对稳定。这种增长方式用坐标图表示出来就会呈“S”型曲 线(见上图所示)。
类型 种群构成特点
发展趋势
图示
增长 幼年个体很多, 种群密度会越来
型 老年个体很少
越大
稳定 型
各年龄期的个 种群密度在一段
体数目比例适 时间内保持稳定

衰退 老年个体很多, 种群密度会越来
型 幼年个体很少
越小
性别比例:指一个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性引诱剂(信息素)诱杀某害虫雄性个体 破坏性别比例 密度下降
为N0,年增长率(指第二年的种群数量除以第一年的种群数量所得的倍 数)为λ,该种群每年的增长率都保持不变,那么,一年后该种群的数 量应为:
N1=N0λ; 二年后该种群的数量应为 N2=N1λ=N0λ2;
n年后则应为Nn=N0λn。 如果绘成曲线图,种群的增长就会呈“J”型曲。当种群迁入一个新 环境后,常常在一定时期内出现“J”增长。但更多的时候,它并不是种 群增长的实际状况,而是反映了种群增长的潜力。
5、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 年龄组成 种群数量 种群密度 性别比例
出生率和死亡率 预测变化方向
直接影响 影响数量变动 决定大小和密度
害虫的种群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 化
1、种群增长的“J”型(又称指数增长)曲线 在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
件下,种群的数量往往会连续增长。以某种动物为例,假定种群的数量
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垂直结构:森林植物群落的分层自下而上分别有草本植物,灌木和乔 木。这种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 水平结构:由于地形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 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不同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因素,使不同地段分布 着不同的种群。
第4节 群落的演替
1.演替的类型 ①初生演替: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
五点取样法 法
等距取样
标志重捕法 许多动物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不宜用样方法来调查它们的 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标志重捕法。也就是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 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 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 估计种群密度。 假定在调查区域中,捕获M个个体进行标记,然后放回原来的自然环 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重捕的个体数为n,其中已标记的个体 数为m,根据总数N中标记比例与重捕取样中标记比例相等的原则,可通 过公式:N:M=n:m,计算出种群密度N。 黑光灯诱捕法 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可用此方法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 2、出生率和死亡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 的比例是出生率。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是死亡率。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的重要因素。 3、迁入率和迁出率: 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占该种群个体种数的比率,分别称为迁入率 或迁出率。 4、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年龄组成分为三种类型: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
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所能维持的 种群最大数量。 3、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等 因素。 4、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 对野生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害虫的防治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第3节 群落的结构
1、群落的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3、种间关系: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①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不能分 开,如分开,则至少有一方不能存活。举例:豆科植物和它根内的根瘤 菌,白蚁和多鞭毛虫,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 ②寄生:一种生物生活于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并从后者获得养物及 生活条件的现象。
第4章(种群和群落)复习提纲 第1节 种群的特征
1.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 度。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样方法 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 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 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某种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 等,可用样方法。 例如,假设随机抽取样方n个,每个样方的生物个体数为X1,X2,X3, …Xn,则样方的平均数X=(X1+X2+X3+…+Xn)∕n。 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不掺入主观因素。 取样的方法是: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
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例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 泥上进行的演替。
②次生演替:在原来有生物群落存在,后来由于多种原因使原有群 落消亡或受到严重破坏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例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 砍伐的森林、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2.演替的过程
(1)裸岩上发生的演替: 裸岩→地衣→苔藓→草本植物→灌木→森林 (2)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 l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灌木→乔木林 3.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毁林开荒、围湖造田的危害:水土流失,是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重 要原因。
寄生的特点是对寄生生物有利,而对宿主有害。 如:噬菌体与受其侵染的细菌;体内寄生虫:蛔虫,绦虫,血吸虫,疟 原虫等。体表寄生虫:跳蚤、螨虫等。 ③竞争: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争夺资源、空间以及其他生存条件 的现象。
如: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水稻和稗草 ④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物的现象。 4、群落的空间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