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度十大医学突破
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解读——为细胞重新编程
获奖者简介---Shinya Yamanaka
1962年9月4 日出生于日本大阪府东大阪市。1987 年, 在神户大学获得医学学位,开始在国立大阪医院做整形外 科实习医生; 但由于觉得自己缺乏成为一名外科医生的天 才,最终决定转做基础研究。1993年在大阪市立大学医 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后,Yamanaka于1993 ~ 1996 年在美 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Gladstone 心血管疾病研究所从 事博士后工作,随后就职于大阪市立大学医学院及日本奈 良科技研究院。目前是日本京都大学诱导多能干细胞研究 和应用中心主任、Gladstone 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国际干 细胞联合会的现任理事长。
iPS的临床应用
目前已从多种退行性疾病的患者体内获得 iPS 细胞,包括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 (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 、脊髓 肌肉萎缩症( spinal muscular atrophy, SMA) 、帕金森病( Parkinson's disease, PD) 、脊髓损伤、黄斑变性等,用以进行细 胞替代疗法的研究。
回英国,就职于牛津大学动物学系,直至1972 年进入英国剑桥
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及后来的动物学系工作; 曾任剑桥麦格达伦学 院院长。1989 年他参与创办旨在资助细胞生物学和癌症研究
的剑桥( 后成为英国) 维康信托研究所,并任主席至2001 年。
2004 年该研究所更名为Gurdon 研究所; 目前79 岁的Gurdon 仍 工作于Gurdon研究所。
主要的科学贡献 ----体细胞核移植
193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德国科学 家Han Spemann 就曾在1938 年提出细胞核移植 的奇妙设想,即把分化细胞的细胞核转移到一个
从生命科学领域解读《Science》2012年度十大突破
( S c i e n c e } 2 0 1 2年度十大科学突破 :
1 )希格斯 玻色 子 的发现
了新 的 方 式 。然 而 , 与 目前 广 泛 应 用 的 活 组 织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N e u r o b i o l o g y , S c h o o l fB o a s i c Me d i c a l S c i e n c e s ,C a p i t a l M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B e i j i n g 1 0 0 0 6 9 ,C h i n a )
2 01 3正
2月
首 都 医 科 大 学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Ca p i t a l M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Fe b.201 3
Vo 1 .3 4 No .1
第3 4卷 第 1 期
[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6 - 7 7 9 5 . 2 0 1 3 . 0 1 . 0 3 0 ]
a r e a s .I n k e e p i n g w i t h t r a d i t i o n,S c i e n c e’ S e d i t o r s a n d s t a f h a v e s e l e c t e d a wi n n e r nd a n i n e un r n e r s - u p .I n t h i s r e v i e w,t h e f o l l o w i n g s i x b r e a k t h r o u g h s i n l i f e s c i e n c e w i l l b e e x p l a i n e d,i n c l u d i n g“ a h o me r u n f o r nc a i e n t DNA”,“ g e n o mi c c r u i s e mi s s i l e s ”,“ g e n o mi c s b e y o n d g e n e s ”,“ i f r s t p r o t e i n s t r u c t u r e f r o m a n X- r a y l a s e r ”,“ b r a i n — ma c h i n e i n t e r f a c e s s t a r t t o g e t a g ip r ’ ’ a n d“ ma k i n g e g g s ro f m s t e m c e l l s ” .
医学领域的重大发现和突破
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19世纪,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 出了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是生物体 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微生物学
1 2 3
微生物的发现与分类
17世纪末至19世纪初,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等 人先后发现了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并开始了对 微生物的分类研究。
微生物与疾病的关系
19世纪中叶,法国科学家巴斯德等人证实了微生 物与疾病之间的密切关系,为预防和治疗传染病 提供了理论基础。
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的发展
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的发展为损伤组织和器官的修复和再生提供了 新的可能。
人工器官与再生医学的挑战
目前人工器官和再生医学仍面临许多挑战,如免疫排斥反应、技术 成熟度等。
2023
PART 04
医学领域的前沿技术
REPORTING
细胞治疗技术
细胞免疫治疗
利用患者自身的免疫细胞,经过 体外培养、扩增和激活,再回输 到患者体内,以清除体内的肿瘤
蛋白质组学数据分析
对蛋白质组学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以发现新的生物标志物 和药物靶点。
医疗大数据分析
整合和分析临床医疗数据、生物样本数据等多源数据,为精准医 疗和个性化治疗提供决策支持。
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
利用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对医学影像数据进行自动分析和诊 断,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THANKS
感谢观看
2023
医学领域的重大发现 和突破
演讲人:
日期:
REPORTING
2023
目录
• 引言 • 医学领域的重大发现 • 医学领域的重大突破 • 医学领域的前沿技术 • 医学领域的挑战与未来趋势 • 结论与展望
2012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2012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1. “好奇”号在火星成功着陆美国东部时间8月6日凌晨,远征5.67亿公里的美国“好奇”号火星车历经8个月飞行,在位于火星盖尔陨坑中心山脉的山脚下成功着陆,开始其探索火星生命痕迹的旅程。
登陆火星数分钟后,“好奇”号首次向地球传回火星图像,随后,分辨率更高的图像也将陆续传回地球。
“好奇”号长约2.8米,重900多千克,它共有6个轮子,每个均拥有独立的驱动马达,两个前轮和两个后轮还配有独立的转向马达。
“好奇”号的动力由一台多任务放射性同位素热电发生器提供,其本质上是一块核电池,设计使用寿命为14年。
“好奇”号被誉为人类在其他星球登陆的最精密移动科学实验室,是美国太空探索历史上又一重要里程碑。
2. 加拿大科学家开发出人造大脑加拿大滑铁卢大学一个科学家小组称,他们已经开发出迄今为止最接近真实大脑的机能大脑模型。
这个利用超级电脑运行的模拟大脑拥有的一个数码眼睛,可以用来进行视觉输入,它的机械臂能绘制出它对视觉输入做出的反应。
这个模拟大脑非常先进,它甚至能通过IQ 测试的基本测试。
这个名叫Spaun的大脑由250万个模拟神经元组成,它能执行8种不同类型的任务。
这些任务的范围从描摹到计算,再到问题回答和流体推理,可谓五花八门。
随后机械臂会描绘出任务输出。
该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杂志上。
3. 科学家设计出世界上最细的纳米导线澳大利亚和美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团队1月6日在《科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成功设计出迄今世界上最细的纳米导线,厚度仅为人类头发的万分之一,但导电能力可与传统铜导线相媲美。
这项技术有望应用于量子计算机研制领域。
科学家利用精心设计的原子精度扫描隧道显微镜,在硅表面以1纳米间隔只安放1个磷原子的方式制备了纳米导线,其宽度相当于4个硅原子,高度相当于1个硅原子。
通过这种方式设计的纳米导线可以使电子自由流动,有效解决了电阻问题。
这一新技术表明,计算机元件可以降低到原子尺度,这是个巨大突破。
陈其军 CRISPR-Cas-based toolkit
基因组编辑 (基于DSB) NHEJ HDR
基因干扰
基因激活
Elizabeth Pennisi. The CRISPR Craze. Science 23 August 2013; DOI: 10.1126/science.341.6148.833
CRISPR/Cas技术在植物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pHSN/BUN601
dCas9 (6)
AtU6-26 (01)
AtU6-26 (01) AtU6-26 (01) AtU6-26 (01) AtU6-26 (01)
pHSN/BUN6A01 dCas9-VP64 (6A) pHSN/BUN6B01 pHSN/BUN6C01 dCas9-VP16-ER (6B) dCas9-VP64-ER (6C)
ZmHKT1 genomic DNA (IDF0+IDR0=732bp/IDF+IDR=569bp)
CACCTGGTGCTGTTCCATGTGCACCCGTTCTGGATCCAAGTCCTGTACTTCCTTTTGATCTCCGTTTTGGGTTTCTTG ATGCTGA GAGTCCTGCCCATGAAGTCCAGCTCCGTGCCTAGGCCCTCGGCTCTGGACCTACTCTTCACGTCGGTGTCGGCGACGACAGTCT 5’-UTR CCAGCATGATCGCCGTCGAGATGGAATCCTTCTCTAACGCGCAGCTCCTCCTCATGACCCTCCTTATGCTCCTCGGGGGCGAGGT Exon highlighted by yellow IDF0 IDF GTTCACAAGCATGCTTGGTCTCCACTTCACCTGCACCAAGCTCAGAAACAAGAGAGAAACACCTCATAATAATCTCCATGGTAATA GCTTAGAGCAGAGTCGTCGTCGTCACCGTCCCATGGAGATGGAAGCCCAGGCCGCCGCCGTCCAAATGGAGCTTGCAGGGTTC AACAAGGACGGCCATGGCGATTTCGCATCCATGGCTAGgttgctaatgtttatcgtgctgggctacatcttggtc gtgcacatcgccggctacgcgctcattctaatctaccttagCGTGGTCGGCAGCGCGAGAGCAGTGCTTGTTAGGAAGAGGATCAGCCTGAGC intron ACCTTCTCCGTCTTCACGGTCGTCTCGTCGTTCGCAAACTGTGGCTTCGTGCCAACCAA^CGAGGGGATGGT GTCCTTCAAGTCCTTCCCGGGC^ATGCTCCTCCTGGTCATGCCACACATCCTGCTCGGGAACACGCTCTTCCCCAT 20bp target XcmI PAM CTTCCTCAGGCTCTCCATTACGGCGCTCGAGAGGGTCACAAGGTGGCGAGACCTCTGCGAGCTGCTGAGAGACAGAGGACCCG PAM SphI 20bp target GCGGCGGGCCAGCTGCGGCTGCCGCCGCCGCCGCTATAGGCTACGACCACCTGCTCCCGGGACCGCGCACATGGTTCCTTGCT CTCACCGTGGCGGTGTTCCTGGCGGTGCAGCTGGTGCTCTACTGCGCCATGGAGTGGGGCTCCGGTGGCCTTGGAGGGCTCAA
2012年十大医学突破
2012年十大医学突破作者:宝杰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版》 2013年第1期宝杰1.“垃圾基因”操控遗传。
人体基因组中98%未编码的基因,正是科学家们一直努力寻找的能控制、甚至能治愈某些疾病的开关。
2.微生物是人类朋友。
刚刚完成的“人体微生组计划”第一阶段发现,体内微生物在许多慢性疾病,如炎症、肥胖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3.“全能”抗艾滋药进一步推广。
结合了两种抗病毒药物的Tr u v a d a,是抗艾滋病毒的首款强大武器,未感染的人服用可降低感染艾滋病的风险,已经感染艾滋病的高风险人群也可以使用。
4 .干细胞技术发挥大作用。
干细胞技术能给需要的病人培养出自己的器官。
这项技术代表了再生医学的未来,所有类型的干细胞,都可以成为生长任意类型细胞或组织的基础,供病人替换或修复。
5 . 逆转自闭症曙光初现。
一项名为“早期起动丹佛模式”(E S DM)的计划,通过社交和语言训练,使得自闭症患儿的大脑在处理人脸及其他物体时前后反应会有改变。
改变后,他们看到活动的生物头像会更兴奋。
这种反应接近于正常的儿童。
6.打败乳腺癌成为可能。
通过对乳腺肿瘤的最新DNA分析得出的成果,将改变医生治疗乳腺癌的方式。
一项癌症基因组图谱项目,在510个乳腺肿瘤样本中发现了3万个突变,并归入4 个主要亚型。
其中,一个亚型与卵巢癌关联紧密,这意味着治疗卵巢癌也能有助于乳腺癌的治疗。
7.新生儿基因诊断“提速”。
50个小时是目前破译和解读一个新生儿基因组所需要的时间,比起过去的几周甚至几个月,这对抢救病危婴儿至关重要。
8.“ 解码”儿童肿瘤基因。
一项“小儿癌症基因组计划”能帮助人类了解了癌症的基因如何驱动,从而揭示不同类型癌症间的共同路径,使医生能在治疗某种癌症时,为治疗其他类型癌症提供借鉴,研制出一种全新药物阻断生长异常的细胞也成为可能。
9.人造小鼠卵细胞繁衍生命。
日本科学家用来自小鼠的干细胞再生卵子和精子,然后使两者成功受精,发育成健康幼鼠,并具备再生能力。
2012年诺贝尔奖得主
2012年诺贝尔奖得主2012年10月19日 10:04来源:内蒙古日报0人参与0条评论 原标题:2012年诺贝尔奖得主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分别是英国发育生物学家约翰·格登(右)和日本京都大学细胞研究中心主任长山中伸弥(左)。
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分别是法国科学家塞尔日·阿罗什(左)和美国科学家大卫·维因兰德(右)。
分享到:更多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分别是美国科学家罗伯特·莱夫科维茨(右)和布莱恩·科比尔卡(左)。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中国作家莫言。
201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分别是美国经济学家埃尔文·E·罗斯(右)和劳埃德·S·夏普利(左)。
杨振宁1957年获物理学奖获奖理由:李政道和杨振宁在1956年提出“李-杨假说”,简称“宇称不守恒定律”,推翻了守恒定律,成功挑战爱因斯坦理论,是现代物理学的重大突破。
李政道1957年获物理学奖获奖理由:1957年,他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们的这项发现,由吴健雄的实验证实。
丁肇中1976年获物理学奖获奖理由:1974年,丁肇中实验组发现了一个质量约为质子质量3倍的长寿命中性粒子。
J/ψ粒子具有奇特的性质,它的发现推动粒子物理学的发展。
李远哲1986年获化学奖获奖理由:以分子水平化学反应动力学的研究与赫施巴赫及约翰·波兰伊共获诺贝尔化学奖,是第一位获诺贝尔化学奖的台湾人。
朱棣文1997年获物理学奖获奖理由:因“发展了用激光冷却和捕获原子的方法”而获得该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崔琦1998年获物理学奖获奖理由:因发现逊电子在强磁场、超低温条件下互相作用,能形成某种特异性质的量子流体,诺奖表彰他发现并解释了电子量子流体这一特殊现象。
钱永健2008年获化学奖获奖理由:包括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在内的3名科学家获得200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度十大医学突破》
人体正常微生物的来源:出生时身体上没有微生 物,随后几小时微生物通过呼吸、母乳等渠道进 入人体。克服人体阻障(皮肤上分泌的油脂就能 杀伤一些微生物,唾液中除营养外也含有大量的 抗菌物质的微生物)的微生物才能在人体上定殖。
该计划公布了迄今最完整的人类癌症基因组数据库,通过与世界 各地科研机构共享数据来加快对癌症及其他疾病的研究进程。
大多数癌症基因组研究只针对某些特定基因,涉及基因组的极小 部分。儿童癌症基因组项目的研究人员则另辟蹊径,破译每一名 患儿肿瘤细胞中的所有脱氧核糖核酸(DNA)排序。
编辑ppt
“解码”儿童肿瘤基因
编辑ppt
“垃圾DNA”不垃 圾
人体基因组中98%是没有编码的基因,以往它们被当作无用的 “垃圾”。
事实上,它们才是真正地基因掌控者和新陈代谢开关!它们调 节着基因何时以何种方式发挥作用,怎样高效生产出不同的蛋 白质。
科学家正在探索这一新发现的生物信息宝库,以期找到能控制、 甚至治愈某些疾病的基因开关。
赵教授身高1.73米的他,体重最高曾达到90公斤。他用“菌 群养生法”调理自己的菌群,成功地将体重减少到70公斤,高 血压、脂肪肝和慢性疲劳症等亚健康状况也全部消失。他的 “减肥故事”登上了美国《科学》杂志。
编辑ppt
3.抗HIV药“包揽全程”
“特鲁瓦达”(Truvada):已经成为抗艾滋病(HIV)的强 大武器。
圣祖德儿童研究医院的儿童癌症基因组项目负责人詹姆斯·唐 宁说:“这项研究的发现超出我们预料。我们公开研究数据让 科学界共享,共同致力于儿童癌症治疗新方案的研究。我们还 希望其他研究人员利用这些丰富的资源研究其他儿童或成人疾 病。”
解读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解读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作者:赵荣华来源:《学生周报·教师版》2013年第10期2012年10月8日,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201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研究细胞核重编程和诱导多能干细胞的79岁的英国科学家约翰·格登和50岁的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他们的研究成果“成熟细胞可以被重新编程为多功能干细胞”彻底颠覆了人类对细胞和生物体发展的认识。
未来,人们将可能从自己身上采集细胞为自己治病,不停更新自己,在另一个意义上实现“返老还童”。
一、分化是否可逆所谓细胞重编程,就是将已经分化了的成年体细胞进行诱导,让其重新回到发育早期多能干细胞状态,重新获得发育成各种类型细胞的能力。
按照对生命孕育、生长和成熟的传统看法,在生殖细胞配子(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胚胎的孕育之初,胚胎中的所有细胞都是不成熟的细胞,它们可以分化发育为身体的各种器官和组织。
例如,从胚胎细胞可以分化为神经细胞,再生成大脑、脊髓和周围神经,形成神经系统。
但是,它们形成之后,就成为定性、定型的特化细胞。
当这些神经细胞、肝细胞等特化成熟后,就不能逆转回到过去的非成熟细胞,即意味着生命是不可以逆转的,就像时光无法倒流一样。
然而,约翰·格登和山中伸弥的研究却打破了这一固有观念,发现成熟细胞可以逆转回原始状态,被重编程为多功能的干细胞。
二、长寿依然是梦细胞重编程应用于医学彻底避免了从人体胚胎提取干细胞的伦理问题,但是应用到人体治疗,还有不少问题,最重要的风险是,移植到体内的干细胞总有那么一批干细胞不如我们所愿变成人们需要的细胞,反而成为肿瘤细胞。
山中伸弥的实验室发现,通过诱导获得的干细胞大概“只有”20%左右会发生癌变。
这虽是巨大的进步,但是从临床医生的角度来看20%的肿瘤发生率依然是太高了。
即使是在获得诺贝尔奖以后,山中也认为干细胞细胞用在临床上最大的障碍依然是安全性。
细胞重新编程用于临床的仍任重道远。
生物成果简介
生物成果简介本文主要介绍以下五个生物成果:1.基因编辑技术革命性突破基因编辑技术是对基因进行精准编辑、修饰和精准调控的技术,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2012年,由美国布劳德研究所的研究团队首次报道了利用CRISPR-Cas9系统进行人工基因组编辑的方法。
这项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拓宽了生物研究和生物工程领域的研究方向。
基因编辑技术不仅可以改进和加速研究进程,还可以提高生物的质量和产量,用于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基因编辑技术正快速发展,成为现代生物科学领域的重要突破。
2.肿瘤免疫疗法的发展肿瘤免疫疗法的发展可以非常适用于肿瘤的治疗和预防。
人体的免疫系统能够识别肿瘤细胞并消灭它们。
然而,肿瘤细胞能够发展出各种逃避免疫系统攻击的策略。
免疫疗法的目的是帮助人体免疫系统有效地攻击癌细胞。
目前,肿瘤免疫疗法的主要手段包括单克隆抗体、细胞治疗和疫苗疗法。
免疫疗法被认为是肿瘤治疗的潜在方法,在肿瘤治疗和疾病预防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3.人工智能在生物领域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在生物领域的应用是当前生物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生物学家快速处理和分析大数据,加速科学研究的进程。
例如,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分析遗传信息,预测疾病风险,并开发新的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法。
另外,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协助生物学家设计新的分子,如新药物或新酶。
因此,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生物领域,可以提高科学研究效率和准确性,推动生物科学领域的发展。
4.再生医学的突破再生医学是一种新型医学,旨在恢复或代替有损伤或损坏的组织和器官。
再生医学有望提供新的疾病治疗方法,改善慢性疾病的治疗效果,并提高康复率。
再生医学的研究方向包括肝脏、神经系统、五官等领域。
例如,科学家可以通过使用干细胞技术和细胞培养技术,培育出具有不同功能的细胞和组织。
再生医学研究正不断展开,为人类的生命质量和健康带来新的广阔前景。
5.基因测序技术的突破基因测序技术是通过对DNA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来确定一个生命体的基因编码。
第一代基因编辑ZFN
ZFN应用实例2
• 2013年复旦大学朱焕章等首次利用ZFN技术证实一种HIV治疗策略的有效性。 研究人员设计并获得了一对能特异靶向多数HIV亚型基因保守区LTR的ZFN, 在多个HIV感染及潜伏细胞系上证实了ZFN能特异靶向HIV-1前病毒LTR并介导 整合的全长HIV-1前病毒的高效切除,获得了显著抗HIV感染的效果,提示了 该方法将可能为一个可选择的根除HIV的治疗手段。
染色体自发丢失;使用ZFN在
一条21号染色体上插入Xist基
因,使这整个染色体失去功能。
Hongmei Lisa Li, Takao Nakano, and Akitsu Hotta. (2014) Genetic correction using engineered nucleases for gene therapy applications. Development Growth Differentiation, 56(1): 63-77
+
非特异性 核酸内切酶
基因组编辑技术
简史
1993年前ZFN就已开始出现,为第一代基因编辑技术; 2009年底出现的TALEN短期内取代了ZFN,成为第二代基因编辑技术; 2012年CRISPR/Cas的出现,使得基因编辑大放异彩,基本取代了前两代基
因编辑技术,而且其系统还在进一步优化中。
荣誉
应用
定点突变,定点修饰(包括转基因),转录调控 基因治疗(如遗传病),中国、美国已经率先开启相关医学应用研究。 ……
第一代基因编辑技术——ZFNs
是一种常出现在DNA结合蛋白质中的一种结构基 元。锌螯合在氨基酸链中形成锌的指状结构。
盘点2012十大医疗新发现
盘点2012十大医疗新发现综合《时代周刊》《新科学家》等媒体评选结果,我们发现,干细胞和基因技术的发展在2012年仍然处于领导地位,微生物、神经、细胞学方面也有令人欣喜的突破。
瘫痪病人重新站起来在动物实验中,研究者持续性地用电来刺激动物受损的脊髓区域,能使瘫痪的动物重新站立并且有一些类似于身体移动的动作。
这是因为,电刺激能让关于本体感受(指身体空间运动和位置变更的感受)的信号从下肢发出后被脊髓接收到,而脊髓又会反过来让下肢的肌肉做出反应,从而支撑住身体的重量,这个过程中并不需要大脑的参与。
最近,美国路易斯维尔的研究者在人的身上做了相似的实验。
他们把电极植入一位颈部脊髓受伤的瘫痪病人(颈部以下完全瘫痪)体内,当电极打开时,在别人的帮助下,他能够成功支撑住自己的身体保持站立的姿势。
更不可思议的是,在7个月训练后,这位病人能够在电刺激之下有意识地移动自己的脚趾、脚踝和腿部。
这说明,有来自大脑的信号跨越了受伤的区域到达他的下肢,而这在动物实验中是不曾出现的。
而且,经过一段时间的电刺激治疗,有的瘫痪病人在电极关闭的情况下仍然能够移动自己的下肢。
目前使用的电极发明于30年前,适用于抑制痛感,在治疗瘫痪患者时似乎并不能够提供足够大的刺激,以至于有的患者的行动能力在训练中受到了限制。
如果技术和器材有了新的进步,也许瘫痪病人便能够真的重新没有障碍地移动自己的身体。
第一个全自体人造气管肝脏和肾脏等的器官供体不多,而气管、尿道等器官的供体则更少,于是能够人工制造那些供体稀少的人体器官是不少外科医生的期望。
瑞典卡罗林斯卡大学医院成功进行了首例自体人造器官植入手术。
首先,再生医学专家用一种聚合材料制成了Y形的人造气管支架,然后再把患者的干细胞裹在支架上,让这些干细胞分化成不同的细胞,最后形成了功能完整的气管。
之前,研究者曾用患者的干细胞制造过人造器官,但是支架却来自于一位捐献者,而此次的人造气管全部在实验室中“打造”而成,避免患者对捐献者的器官产生排异反应。
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据诺贝尔奖委员会官方网站报道,北京时间8日17时30分,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揭晓,英国发育生物学家约翰·格登、日本京都大学物质—细胞统合系统据点iPS(诱导多功能干细胞)细胞研究中心主任长山中伸弥因在细胞核重新编程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而获奖。
[3]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北京时间10月9日下午5点45分,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法国科学家塞尔日·阿罗什(Serge Haroche)与美国科学家大卫·维因兰德(David Wineland)获奖。
获奖理由是“发现测量和操控单个量子系统的突破性实验方法”。
二人将平均分享800万瑞典克朗奖金。
[4]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中新网10月10日电据外电报道,美国科学家罗伯特.勒夫科维兹(Robert J. Lefkowitz)与布莱恩·K·卡比尔卡(Brian K. Kobilka)因在G 蛋白偶联受体方面的研究获得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
莱夫科维茨于1968年采用放射现象追踪细胞受体,他将碘同位素附着于不同激素,在放射物的帮助下成功揭示了一些受体,其中包括肾上腺素的受体即β-肾上腺素受体。
他的科研团队将该受体从“藏身”的细胞壁中提取出来,对其运作机制有了初步了解。
20世纪80年代,该领域研究又有了跨越式发展,科比尔卡通过巧妙的实验方法将β-肾上腺素受体的基因信息从庞大的人类基因组中分离出来。
科研人员发现,β-肾上腺素受体与眼中能捕获光线的受体相似,他们并意识到,一定存在一个看起来相似且功能模式相同的受体家族。
如今,人们把这些受体称为“G-蛋白偶联受体”,其中包括光受体、味道受体、肾上腺素受体等,这类受体拥有上千个基因编码。
目前,约有一半药物都是通过“G蛋白偶联受体”而实现药效的,因此研究和了解“G 蛋白偶联受体”至关重要。
[5]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10月11日电 11日下午17时,诺贝尔奖五个奖项中最具悬念的诺贝尔文学奖揭晓,中国作家莫言获此殊荣。
201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是2012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解读
2012中国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办公厅、中国科学报社承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评选的瀚霖杯201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2013年1月19日揭晓。
此项年度评选活动至今已举办了19次。
评选结果经新闻媒体广泛报道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使公众进一步了解国内外科技发展的动态,对宣传、普及科学技术起到了积极作用。
201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是:1. “神九”载人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6月29日10时03分,在经过近13天太空飞行后,神舟九号载人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神舟九号飞船于6月16日18时37分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先后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轨成功进行了两次交会对接。
在轨飞行期间,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按计划开展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取得了丰富成果。
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又一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战略目标取得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要进展。
2. “蛟龙”号下潜突破7000米6月3日,“蛟龙”号再次出征,向7000米发起冲击。
6月24日上午9时许,“蛟龙”号成功在7020米深海底坐底,再创我国载人深潜新纪录。
作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台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方案设计和关键核心技术,像耐压结构、生命保障、远程水声通讯、系统控制等,以及总装联调和海上试验都是由我国独立完成。
“蛟龙”号7000米的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具备载人到达全球99.8%以上海洋深处进行作业的能力,体现了我国在深海技术领域的重大进步。
3. 世界首条高寒地区高速铁路突破三大技术难题12月1日,哈(尔滨大(连客运专线正式开通运营。
据参与设计的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专家介绍,哈大高铁是我国目前在高纬度严寒地区设计的标准最高的一条高速铁路,也是世界上首条高寒地区建成运营的高速铁路。
美国公布2012年十大成果
美国公布心血管研究领域十大进展美国心脏学会(AHA)联合美国卒中学会(ASA)公布了2012 年心脏病和脑卒中研究领域的十大进展,延长心肺复苏(CPR)时间、细胞再生和肾去交感神经支配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等名列其中。
(AHA官方网站)延长CPR 时间可挽救生命该报告指出,一项利用遵循指南- 复苏质量改善项目数据开展的研究显示,对于心脏骤停患者,延长CPR 时间可改善患者的生存率。
与中位复苏时间为16 min 者相比,中位复苏时间长达25 min 的住院患者的存活率升高12%。
复苏时间较长者的神经功能并未恶化。
“不跳动”心脏细胞变成“跳动”心肌细胞生肌技术(产生新的心肌的方法)使在受损或丢失的心肌细胞有了“活替身”。
两项研究显示,生肌技术能让“不能跳动”的非心肌细胞转变为“可跳动”的心肌细胞,从而替代非心肌细胞或修复心脏瘢痕。
活检心脏细胞提纯“回炉”可改善心功能两项研究表明,从心脏活检标本中分离出的细胞通过提纯后置入患者的心脏,可改善心功能和减少心脏瘢痕。
高血压治疗有新法报告指出,交感神经系统高度激活可能是高血压的重要机制。
包括Symplicity HTN-1 在内的4 项研究提示,在顽固性高血压患者中,肾脏去交感神经支配降压效果显著,安全性较好。
该方法的优点在于:不需要外科手术,通过导管进行射频消融或减少与肾脏相连的交感神经即可。
儿童心脏移植和川崎病治疗新进展以前,儿童心脏移植需要体外膜肺氧和(ECMO)支持,在心脏不能供血时确保向全身输送富含氧气的血液。
来自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比ECMO 更小的心室辅助装置(VAD)能显著延长等待心脏移植的患儿的生命。
来自日本的RAISE 研究表明,对于川崎病患儿,免疫球蛋白和泼尼松龙联用可预防冠脉异常。
含糖饮料有害儿童健康今年公布的两项临床研究证实,含糖饮料与超重和肥胖的确有关联。
两项研究均表明,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减少含糖饮料摄入量可降低体重增加风险。
这两项随机对照研究也首次显示,含糖饮料有害儿童健康。
美《时代》评出2012年度十大医学突破
美《时代》评出2012年度十大医学突破
佚名
【期刊名称】《黑龙江科技信息》
【年(卷),期】2012(000)036
【摘要】美国《时代》杂志评选的各领域年度“十大”排名已于近日陆续出炉,
医学领域“十大”突破也深入人心。
涵盖了生命基础研究、艾滋病与癌症治疗突破、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青少年健康等多方面公众关心的热点。
【总页数】2页(PI0006-I000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813
【相关文献】
1.美《时代》评出2011年度十大医学突破 [J], 常丽君
2.《时代》杂志评出2007年度十大医学突破 [J],
3.美国《时代》周刊评出本年度10大医学突破 [J], 无
4.美国《时代》周刊评出2010年十大医学突破 [J], 陈丹
5.《时代》杂志评出2012年十大医学突破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2年的十大医学突破
2012年的十大医学突破2012年的十大医学突破近日,美国《时代》杂志评选出2012年医学领域的“十大”突破。
这些创新的医学技术涵盖了生命基础研究、艾滋病与癌症治疗、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青少年健康等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这十大医学突破是:1.治愈乳腺癌成为可能乳腺癌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可由遗传因素、不良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诱发。
近年来,研究人员通过分析乳腺癌的DNA,发现其构造比预想中的更为简单。
在开展“癌症基因组图谱项目”研究期间,科研人员对数十种癌症进行了基因组测序,结果在其中的510个乳腺癌样本中发现了3万个突变。
但这些乳腺癌基因的突变都可归入4个主要亚型,其中1个亚型解释了乳腺癌女性患者对某些药物(如赫赛汀等)有个体疗效差异的原因。
另1个亚型则显示出乳腺癌与卵巢癌之间有紧密的联系。
这意味着,治疗卵巢癌的有效方法也可用于治疗乳腺癌。
这些研究成果将改变临床医生治疗乳腺癌的方式,使此病从“不治之症”转变为一种不会危害生命的疾病。
2.利用人体内的微生物攻克健康难题很少有人知道,人体内最多的成分不是自身的细胞,而是微生物。
人体内的微生物超过了100万亿个,约为人体自身细胞总数的10倍。
有些微生物已经和人类融为一体。
为了广泛而全面地了解人体内微生物的种类和作用,研究人员开展了“人体微生组计划”研究项目,并在2012年顺利完成了第一阶段的研究。
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人员发现人体内所含的有益菌具有合成营养成分、消炎、抗氧化、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癌症等关键性的作用。
它们非但不是令人讨厌的入侵者,甚至还能帮我们攻克某些健康难题。
3.预防艾滋病的强大武器被应用于临床近年来,由两种抗病毒药物制成的“特鲁瓦达”已逐渐成为人们抵抗艾滋病的强大武器。
现在,此药已进一步成为首个预防健康人群感染艾滋病病毒的药物。
研究发现,未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在使用特鲁瓦达后,能显著降低感染此病毒的几率。
男同性恋者在使用此药后发生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几率可降低42%~75%。
《时代》评选2013年“十大医疗突破”
快乐养生 2014.01《时代》评选2013年“十大医疗突破”1.感染HIV的新生儿获得功能性治愈一名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的孕妇生下的婴儿,在美国密西西比大学医学中心,经过两年的治疗之后似乎摆脱了病毒,即使在停止用药之后,病毒也没有重新出现。
这名感染HIV的婴儿,被认为获得功能性治愈。
2.胆固醇治疗的重大变革美国心脏病协会和美国心脏病学会,联合发布新版胆固醇治疗指南。
除了胆固醇的浓度指标之外,修订后的建议还把重点放在了导致心脏病的众多因素,以及对它们进行治疗的最佳办法上。
如果你从未有过心脏病史,那么这意味一种新的计算方法——它考虑了年龄、性别、性取向、吸烟史、糖尿病、血压和胆固醇水平等因素——将帮助你和你的医生确定你是否可以通过服用他汀类降胆固醇药物而获益。
3.第一种能显示怀孕多久的家用验孕棒怀孕检测技术刚刚获得了升级。
具有周数显示功能的Clearblue高级验孕棒是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的第一种此类测试装置。
它不仅能够测出怀孕与否,还能依照排卵后的时间推测已经怀孕多长时间。
4.将成熟的皮肤细胞植入卵子美国俄勒冈卫生科学大学教授舒赫拉特·米塔利波夫利用人类皮肤细胞,完成了这一称作核转移的过程。
1996年,首只克隆羊多利就是这么产生的。
之前韩国研究者的实验被证实作假,因为他们利用了试管受精的胚胎,而不是用核转移来制造所谓的克隆人。
米塔利波夫成功地将一个成熟的皮肤细胞注入一个空的人类卵子中,用化学和电击的方法刺激卵子开始分裂,产生胚胎干细胞。
5.“1针”足以预防人乳头瘤病毒人乳头瘤病毒疫苗是预防生殖器疣和宫颈癌的最佳方法之一,但在11岁和12岁的女孩与男孩中,有大约一半人注射了全部3针疫苗。
幸运的是,如果一个国际小组的最新研究得到证实,那么他们以后可能不必挨3针。
科学家们研究发现,1针疫苗足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人乳头瘤病毒感染。
美国《时代》周刊网站盘点了2013年十大医疗突破,具体如下: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度十大医学突破
1. “垃圾DNA”有大作用
“
以往认为,人体内98%的基因组序列都是无用的垃圾基因,如今看来这一观点已经过时。
事实上,这些DNA才是遗传的中心,它们可以调节基因何时以何种方式发挥作用,以及如何高效生产出不同的蛋白。
没有这些DNA,基因组就如同没有意义的混乱语句。
科学家正在探索这一生物信息学的新领域,试图找到治疗某些疾病的“基因开关”。
2. 体内微生物作用机理
人体内最丰富的组成部分是什么?细胞?基因?都不对,是包括多种细菌在内的微生物,它们与人体细胞的比例是10:1。
目前,科学家刚刚完成了人体微生物群系项目的第一阶段工作,该项目旨在认识人体内微生物的种类和作用。
大部分微生物是人类的朋友,它们能帮助我们消化食物,或提高免疫系统功能。
随着研究深入,科学家发现它们在人类多种慢性疾病,如感染发炎、肥胖症等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或许能为我们攻克这些健康难题提供帮助。
3. 新型艾滋病药物
Truvada已经成为对抗艾滋病的有力武器,不过现在,这一含有两种抗病毒成分的药物已经成为健康人群中预防艾滋病的有效方法。
经过一系列突破性的实验,科学家发现使用该药物的未感染人群,其患上艾滋病的概率大大降低。
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扩大了Truvada的批准范围,使具有感染艾滋病高风险的健康人也可以使用该药物。
研究显示,未感染HIV的男性同性恋者以及HIV阳性患者的性伴侣,使用该药物之后其感染风险降低了42%至75%。
不过也有批评者认为这种药物将导致无保护性行为的增加。
4. 实验室生成人体组织
与肾脏或肝脏不同,气管并不在通常的器官移植名单之列。
不过,随着干细胞技术的发展,病人可以自己来生长新的气管。
卡罗林斯卡学院的研究者刚刚造出了第二个人造气管。
利用合成微纤维和从病人骨髓采集的干细胞,研究者在实验室里生成了新的气管,并成功连接了患者的鼻子、口腔和肺部。
在第一个病例中,一位死者捐献的气管为另一位西班牙妇女的干细胞提供了生长支架。
而在最新的实验中,研究者利用生物工程矩阵来培养干细胞,这项技术在未来具有广阔的前景,几乎所有类型的干细胞,都可以以此为基础生长出各类型的器官。
5. 自闭症逆转的新希望
对自闭症儿童的父母来说,这无疑是振奋人心的消息。
研究者称早期行为疗法能够帮助自闭症儿童恢复正常的大脑模式。
患有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儿童,通过参与“早期介入丹佛模式”(ESDM,Early Start Denver Model),其大脑显示出对人面孔和其他物体等处理方式的改变。
这种模式包括了大量与儿童有关的社交和语言活动。
通常,自闭症儿童在观看无生命物体,如玩具的图像时,会具有比看到人物图像更活跃的大脑活动。
但在经过两年的ESDM疗法之后,自闭症儿童出现了相反的反应,并接近正常儿童中发现的情况。
这项研究表明,中止甚至逆转与自闭症有关的大脑变化是可能的。
6. 乳腺癌治疗突破
乳腺癌无疑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其致病原因包括多种遗传和生活方式的因素。
不过令研究者欣慰的是,最新的DNA分析表明,乳腺癌可能比原先想象得要简单一点。
癌症基因组图谱项目对数十种癌症进行了基因组测序,发现在510个乳腺癌病例中出现了3万个突变,不过这些突变都可以归入4个主要的亚型。
其中一个亚型显示出乳腺癌与卵巢癌的紧密联系,意味着对后者的治疗方法可能有助于乳腺癌的治疗;另一种亚型很好地解释了为何患有HER-2受体肿瘤的女性对某些药物,如赫赛汀具有更有效的反应。
这些新突破将改变医生对乳腺癌的治疗方法,有时候甚至是生存和不治之症的区别。
7. 新生儿快速DNA诊断
50个小时,这就是解码并解读一个新生儿基因组所需要的时间,而过去常常这一过程需要数个星期甚至数个月。
对于一个严重患病的婴儿来说,这短短两天时间可能就意味着生和死的差别。
基因组分析的加速要感谢测序技术的发展,加上连接了3500种儿童疾病遗传缺陷的新型软件,医生可以快速决定使用何种方案来拯救婴儿的生命。
每年在产后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婴儿中,大约有30%患有遗传疾病,而新兴的基因组分析技术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大大提高对他们的治疗水平。
8. 解码儿童肿瘤
近几年来,小儿癌症的存活率已经提高到了80%到90%,不过这其中大部分要归功于肿瘤的早期诊断,以及一些成熟的治疗方法,包括外科手术、化疗和放疗等。
因此,医生们希望为期三年,耗资6500万美元的“小儿癌症基因组项目”能够提供更多新的疗法。
这一项目旨在了解常见小儿癌症的基因组序列,并进一步研究癌症的发病机制。
如果能发现不同类型癌症之间的共同途径,将使医生在治疗相关癌症时更游刃有余。
此外,基因研究也将推动研发抑制细胞异常生长的药物。
9. 人造小鼠卵细胞
干细胞已经创造了众多看似不可能的医学奇迹,包括糖尿病的治疗、帮助瘫痪病人重新行走、修复受损的心脏组织等。
然而,就算是干细胞技术,在如何再生精子和卵子这方面,也是巨大的挑战。
目前日本的科学家已经开始尝试,他们利用来自老鼠的两种干细胞——一种采自刚发2天的胚胎,一种来自重新编码的成年老鼠皮肤细胞——成功生成了具有活力的卵细胞。
之后,这些由干细胞获得的卵细胞受精发育成了健康的幼鼠。
该成果有望为患不育症的人类夫妇提供新的疗法。
10. 青春痘切换病毒
我们常说“以毒攻毒”,如今医生也开始运用这一理念来对付青春痘了。
他们利用一种相对不那么活跃的病毒来对抗引起青春痘的细菌。
实际上,这种病毒在毛孔深处早已存在,它们具有感染细菌的能力,现在要做的就是快速提高病毒的数量。
你可以通过涂抹携带有病毒的药膏来实现这一目的,当然,也可以提取病毒产生的杀菌物质来制成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