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经典 寄语未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望经典寄语未来

——冯惠玲教授在第三届档案学博士论坛上的开幕式致辞

各位档案学博士朋友,各位与会领导、嘉宾,杨局长、吴书记,大家好!

作为档案学老博士,我非常欢迎各位前来参加第三届档案博士论坛;作为第一届档案学博士论坛的发起人之一,我非常高兴论坛的薪火得以传承。我从筹备组得知,这次论坛的倡议一出,反响热烈,我想其中主要缘由不外乎期待以会会人,识新叙旧;以会会思想,收获启迪。从论坛的议程可以推断,各位与会者在交流切磋碰撞中各取所需,一定会给未来留下一些有价值、可回味的东西。

在人们忙于匆匆赶路的时候,论坛组委会选择了一个不追风,不张扬,耐住沉静,留住书卷气的主题:“回望经典——中外档案学的比较与借鉴”,看起来并不宏大,却有万千蕴含,无限话题,诱发了学人们重温经典,放眼中外,思考各种基础问题。何为经典?顾名思义,经为信奉,典为文献或范例。经典是从历史中淘洗出来的不同凡响之作,具有经久魅力,每一个领域都有自己的经典,与大学科相比,目前档案学中称得上经典的思想文献或许不算丰厚,但同样是本学科精华或启蒙,占据档案学术一席,总有回望意味。

档案学经典是圭皋,厘清档案现象,洞彻背后本质和规律,提炼档案原理和思想,奠定档案学术根基。从早期的档案有机联系思想、来源原则、档案价值学说、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档案开放理论到现代的职能鉴定与分类,业务驱动文件与档案管理,档案后保管理论等,都凝聚了档案先贤深刻的思考和高超的智慧,对近几个世纪世界各国的档案管理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并因此塑造了档案的社会功能和职业发展。

档案学经典是台阶,与时共进地垒砌了档案的学术进路和事业地基。每一种档案学说、理论、观点都随时代而不断修正和丰富,以适应档案变化与社会要求。如档案功能从证据、情报到记忆、身份认同;档案开放理论从文艺复兴时期的学术利用、法国大革命的档案人权宣言、近代各国的封闭期限定到现代信息自由法、开放共享,都经历了成长的扬弃和蜕变,其中的每一个台阶都成为下一个经典的起步和铺垫。

因此,我们需要经典、崇尚经典。我知道目前我们学院有两个学生团组在读经典,一个是由学院发起、各年级学生自愿参与的兰台读书会,他们的特点是跨学科广泛阅读,以打开思维之窗。这个读书会的推荐书目涉及文史哲经法、政治、社会诸多领域,每三周一次的读书会已持续28期,学生们关于《论法的精神》、《社会契约论》、《国富论》、《国史大纲》、《吾国与吾民》等经典名著的读后感,满是知识收获与思想灵动。另一个读书小组是由5位思趣相投的博士生与硕士生组成的,他们把读书计划命名为“档案乌托邦的落地生根之路”,这个名字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和共鸣。一方面他们心中有个超越现实存在的档案理想国,这可以让他们的思想展翅飞翔。想起上世纪80年代末我和何嘉荪老师合写全宗理论新论,其中关于活动来源的观点也曾被商榷者指责为“一厢情愿的乌托邦”,颇为感慨,很想领略这一代年轻学子心中的“档案乌托邦”是哪番模样;另一方面,他们追求脚下有路,希望设想落地生根,为此他们设计了一个涵盖中外、追索前沿的阅读和研讨计划,其中若干选题表达了他们对经典的理解,对学术的追求,还有思维的深入和跃动,每看他们的读书笔记,都有一种分享青春、陪伴成长的快乐。我相信,除了我所知道的这两个读书小组之外,在人大,在其他学校还有类似的团组或活动,参与者一定会在与贤者、智者的对话中获益良多。

但是,必须承认,在这个快餐盛行、浅阅读成风的时代,经典并不真的那么被在乎,被尊重,在不少人那里不过是一种华丽的装饰。2011年人民大学学生工作部做了一个读书调查,发现学生们在有限的阅读中占据时间最多的是“专业教材”和“考试考证”类,大大超过了对经典理论、学术前沿类书籍的兴趣。又据报道,在某著名大学图书馆单册阅读排行榜上,排名前列的是《东方列车谋杀案》、《步步惊心》、《如何在大学里脱颖而出》之类的书籍,而四大名著及学术经典作品却几乎无人问津。如果在现场做一个读书调查,不知各位对对结果的预测是否乐观?我和一些博士生导师谈起指导博士论文的体会,大多感觉近些年精彩文章、闪光思想并不多见,我想其中重要原因是以题目为圆心的知识半径和思维半径过于局限和固化,缺少挑战的目标和突围的出口。如果多一些经典思想储备和先哲智慧滋养,研究成果的独到和深刻会自然而来的。在这个意义上,经典是每位博士生永远的博学导师,就看你是否愿意用心接受他的教诲。

档案事业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如果亲身接触各行各业、各个地区和国家的档案全流程,一定会发现无数新问题并不知如何找到答案,甚至对身处其中的这片天地感到陌生和疑惑:这还是不少人曾经不以为然的档案职业吗?昨天,我们一行从西班牙参加国际档案理事会2014年年会回来,41个分会场气氛之热烈,话题之新颖广泛显然超出了往届会议。我们饶有兴致地穿梭在各个会场之间,兴奋地感受着信息社会各种前沿思潮和技术浪潮的激烈冲击:档案既有的概念边界和实务边界正在破堤决口,档案职能正在多向扩展,广泛的实质性的跨界合作正在形成,一些全新的观念和方法正在生长。正如恩格斯所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档案领域丛生的新问题强力激发着档案细胞、组织乃至肌体的不断进化。

面对变化,档案经典也在经历新的生命历程,有的仍然熠熠生辉,有的逐渐破茧为蝶。可以说,这是一个弘扬经典的时代,也是颠覆或部分颠覆经典、创造新经典的时代,重要的问题是谁来承担这一使命?我们这个论坛就是希望唤起各位博士们对档案经典和中外档案理论与实践的关注,保持思维的沉静和创新的活力。据论坛组委会统计,目前中国的档案学博士和博士生大约200人出头,在全国百万计的档案大军中至多占万分之二,应当是一批最有理想、有思想、有作为

的人,我希望有一天在座的各位博士中有人成为新经典的创造者或代表人物,那时候我们会对他说:喂,还记得吗?2014年我们曾经一起回望经典。

谢谢各位参会,祝各位充分享受经典的启迪和思想碰撞的乐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