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墓园植物景观设计的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墓园植物景观设计的方法
中国传统的墓园中之所以给人们的印象是阴森、断肠、悲哀的情绪。

很大程度上是园中的植物景观造成的。

大多数的传统要墓园植物品种单一,基本只是松柏类植物,配置方式陈旧,基本只是简单的列植,没有景观可言,生态效应也比较差。

因此在现代城市园林公墓的建设中应依墓园的布局和特点,以特色带全面,从园林绿化与公墓环梅的协调与配合来加以艺术的设计,达到“公墓如公园”的效果。

城市墓园的生态建设重要的措施就是植物造园,以植物为主体,遵循生态园林美学的原则,形成多层次的绿化体系。

从单一品种、单一植株的美转移到追求植物群体美。

采取乔、灌、草相结合的立体配置,充分体现出植物群体的立体效果和效益。

从而体现保护完整的自然,再造自然,里现出以自然笑为主的朴素的园林美。

1 创建植物景观
从总体上看公墓园林树种应以常绿的松、柏科树种为基调。

这此树种树形优美、四季常青、高大挺拔,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象征永恒和万古长青,寄托了亡者生前的凤愿及生者对死者的怀念和哀悼。

在殡葬区可以成组种植松柏类观赏常绿树木,可造就墓园庄严、肃穆的气氛,也能体现出人类精神的不死。

同时根据不同季节、特殊地形、气候适当配置一些藤本植物和其他开花植物,可以给扫墓者及游客提供一个阴凉舒适的环境,另外还可种植果树以便在不同季节结出崇崇硕果,以此象征丰收吉祥,既可促进生态经济效益,美化净化环境,又与扫墓者及游客的心理相吻合。

以改变公墓草园林区以往一片寂静凄凉和伤感的情调。

在墓区,根据不同的埋葬方式可以配合不同的植物配置方式。

在碑葬区主要突出的是墓碑文化和雕塑文化,植物造景起到衬托气氛,多是体现在生态效应上,配置方式可以采用行列式规则栽植或是配合雕塑做自由搭配。

而在树葬、草坪葬及花坛葬这样的生态葬区,更加突出的就是植物景观了,主要的原则就是在统一中寻求变化,采取灵活多变的配置方式。

修剪的流线龙柏组合、蜀桧垂直造型等极具时尚型;把地坪看作一张绿色的画纸,在其上用植物材料作立体画,由色彩斑驳的花灌木组合成立体景观,其体态、线条的设计所构成的空间体积可
表现出随意和浪漫,其艺术魅力是用大自然提供的植物材料来创作的空间艺术,芳草如茵的底丽,色彩斑斓的花丛,伴随着作响的音乐喷泉等等;在边缘设计上,不宜用硬质栏杆或植物树篱分隔,在边缘局部散植灌木花丛,以示空间的分隔,标志着园区的平易亲切。

在墓园的其他功能区可以建立如观赏型、环保型、知识型、文化型、环境型、文化娱乐型等多种植物群落模式,形成乔、灌、草结合的立体配置方式营造良好的植物景观。

城市墓园树种选择原则有:(1)符合本城市所处的自然气候带森林植物的生长规律。

(2)选择乡土树种或多年来适应本市自然条件的外来树种。

(3)选择抗逆性强的树种。

(4)选择具有能反映殡葬文化、地方特色的树种。

2 建立植物群落
作为具有生态、旅游功能的城市墓园应该营造良好的自然环境。

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建立稳定的植物群落,从而强化生态效益,起到保护生态环境、改静环境小气候、净化空气、保持水土等综合作用,达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植物群落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组合体,它构成的自然空间和环境能提供休憩、观赏等生活得求,而人工植物群落就是模拟自然的多居次生态群落。

公墓大多是利用荒山癖地建立的,更应充分利用植物建立人工群落按生态学原理,根据不同植物的生物学和生态特性组成垂直型混交或梯度型混交形式,采取多层次(上层、中层、下层、地被)种植法,以乡土树种为主,达到乔、灌、草相结合,阳生与阴生相综合,常绿与部叶相结合运用生态原理模拟自然植物群落,有效地调节植物的生态关系,提高植物群落单位叶面积系数,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和生物能的转化率。

建立出较强的生态性、抵御性、保存性、观赏性、多样性的稳定人工植物群落。

植物群落景观分类表
3 营造墓区风景林
墓区的绿化是墓园绿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重头戏。

墓区的绿化涉及到每一个墓穴,影响到墓志的保存和人们的殡葬活动。

目前,大多数城市公墓采取两种植物配置方式:(1)在墓区间隔一定地段预留、设置绿化带,扩大专用绿地面积。

(2)在墓区内栽种小灌木、草坪或草本花卉以增加绿地率。

虽然这两种方法能有效的改善墓区环境,但是对于满足园林化和生态效益还有一定的差距。

因此,在墓区中营造风景林的做法是很可取的。

它能充分发挥森林在墓园造景和维护生态环境中不可代替的作用,使公墓与森林融为一体,而且还可以作为骨灰林来安葬骨灰,缓解殡葬用地与园林用地之间的矛盾。

墓区风景林营造的成败主要由初期设计和后期管理两方面决定的。

在造林设计上要注意以下几个技术问题(1)墓区风景林的树种应选择主干性强,深根性、分支度较小,抗性强,生长较缓慢的用材、风景两用树种。

松柏类树种就是很好的墓区风景林树种。

(2)应以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立地条件和墓碑的尺寸为依据合理安排造林密度,一般墓碑占地1-1.5m2,墓坎可建2.5m宽,这样如设计一坎一行树,一墓或二墓一株树,即可达到普通林初植密度要求,可以创造最高的土地利用率和最佳的景观效果。

(3)墓区造林应按墓园建设的总体规划,分片分年度进行,一般造林时间比墓碑建造时间至少提前1-3年。

在后期的管理上要尽量做到:加强墓碑建设的施工管理,避免对树木的损坏,避免对土壤的污染;加强对殡葬活动者安葬、祭奠的管理,严禁在墓区燃炮、烧纸等活动;做到及时修枝整形,调整树冠结构;做到提高间伐作业质量等。

4 体现文化内涵
中国园林的植物配置要特别注重植物的物质特性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赋予的文化意蕴。

讲究的是意境的创造“借景生情”或“托物言志”的“君子比德”思想的体现。

将人的思想感情寓于园林景观和花草树木中。

松柏常被人赋予坚贞、崇高、不朽的品格。

梅令人疏,令人高。

梅向为文人所喜爱,被视为坚贞和圣洁的化身。

松、竹、梅被誉为“岁寒三友”;荷花的“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被认为是脱离庸俗而具有理想的象征;竹的刚直不阿;海棠的娇艳、芭蕉的洒脱、杨柳的飘逸、秋菊的傲霜、兰花的幽雅等等赋予不同的品格具有了人化的意义,园林景观也拥有了情感,文化和推理的内涵。

城市墓园的植物景观是“形”,而殡葬园林文化是“神”。

墓园内的植物景观应做到形神兼备的设计,使其人文特点、行业特点通过绿化的外部表现体现出来。

殡葬园林文化可以借鉴传统的造园手法借助植物的“比德”思想来创造意境。

例如殡葬园区以教师为主的的安葬区,可以配以人性化的桃、李等植物进行合理配置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