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危机管理试题及答案案例分析911事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况
“事件”(又称“911”、“美国911事件”等)指的是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劫持的飞机撞击美国纽约世贸中心和华盛顿五角大楼的历史事件。
2001年9月11日,四架民航客机在美国的上空飞翔,然而这四架飞机却被劫机犯无声无息地劫持。
当美国人刚刚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之时,纽约世贸中心,连续发生撞机事件,世贸中心的摩天大楼,轰然倒塌,化为一片废墟,造成了3000多人丧生。
过程
8:45 :波音 767-B-223ER在飞离波士顿洛根国际机场不久后就被劫持,撞毁在世贸中心北楼,大楼随后坍塌。
机上人员:92,遇难: 92。
9:03:波音 B-767-222同样地在飞离波士顿洛根国际机场不久后就被劫持,撞毁在世贸中心南楼,大楼随后坍塌。
机上人员:65,遇难: 65。
9:45 :波音757-223飞离杜勒斯国际机场后不久被劫持,随后撞向五角大楼一角。
机上人员:64,遇难: 64。
10:20:波音 B-757-222飞离纽华克国际机场后不久被劫持,直向华盛顿飞去。
随后高速坠毁在宾夕法尼亚乡间,据猜测是乘客与劫机者搏斗阻止了这架飞机撞向目标。
机上人员:45,遇难: 45。
整个美国都为之震惊,人们陷入了极度恐慌之中引起了全世界的震惊,这是美国历史上遭遇的最为严重的灾难之一。
影响
1、〖对美国〗
“美国911事件”发生后,美国经济一度处于瘫痪状态,对一些产业造成了直接经济损失和影响。
地处纽约曼哈顿岛的世界贸易中心是20世纪70年代初建起来的摩天大楼,造价高达11亿美元,是世界商业力量的会聚之地,来自世界各地的企业共计1200家之多,平时有5万人上班,每天来往办事的业务人员和游客约有15万人。
两座直冲云霄的大楼一下子化为乌有,五角大楼的修复工作至少在几亿美元之上,人才损失难以用数字估量。
而且交通运输和旅游业造成严重损失。
美国国内航班一天被劫持了四架,并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确实是历史罕见。
无论对美国总统布什,对美国民众或者对美国政坛人士来说,9月11日所遭遇的恐怖分子攻击事件都是一次历史性的震撼。
在两小时之内,造成美国本土遭遇数以千计的伤亡,连白宫、总统的空军一号座机、国防部大楼、金融财务中心的世界贸易大楼,都成了恐怖分子攻击的目标。
事件发生后,布什立即采取适当行动,恢复政府、社会正常活动,为了显示他不受恐怖威胁,9月11日晚上,虽然白宫仍有受到攻击的威胁,他仍决定返回白宫,并在白宫向全国民众发表谈话,借此显示:恐怖分子并不能阻断美国行政中心的运作。
“美国911事件”的经济影响不仅局限于事件本身的直接损失。
更重要的是影响了人们的投资和消费信心,使美元相对主流货币贬值、股市下跌、石油等战略物资价格一度上涨,并实时从地域上波及欧洲及亚洲等主流金融市场,引起市场的过激反应,从而导致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经济增长减慢。
2、〖对中国〗
可以看到的是,“911事件”前的世界政治和国际关系和“911事件”后的情况已经明显不同,美国反对恐怖活动的战争将引起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的新变化,引发大国关系的互动。
国际政治、军事、外交形势的变化肯定会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政策选择,进而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
我国应根据事态的发展及时进行跟踪研究,相应调整经济政策。
所以,对于我国而言,为了尽量减少“美国911事件”对我国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应该有所准备,未雨绸缪。
不仅要关注“美国911事件”本身对我国的经济影响,更要研究美国和国际社会为对付恐怖活动所采取战略取向、策略取向和政策取向对我国经济的长期影响。
及时跟踪研究“911事件”后国际政治经济的变化。
作为一个大国,我国可以主要依靠国内的巨大市场把经济搞好,应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采取措施稳定人们的心理预期,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刺激民间的投资和生产经营活动。
利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机遇,加快利用外资的步伐,通过制度创新和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及蓬勃发展的经济来吸引外资。
3、〖对世界〗
对于全世界的人民而言,反恐怖活动将是人类社会一项长期、艰苦和复杂的斗争。
这次事件沉重地告诉我们,在今天的文明世界里, 我们还有一个共同的敌人——“恐怖主义”,它是现代的魔鬼撒旦, 它那阴冷的利爪, 随时会夺取我们身边亲人的宝贵生命。
恐怖分子可能随时随地用各种办法制造事端,打击世界金融和商品市场,瓦解人们的信心。
国际投机基金也会兴风作浪,利浪,利用恐怖活动提供的机会进行投机活动,通过制造恐怖事件牟取暴利,增加金融风险。
因此,一方面,要加强和国际社会的合作,严厉打击恐怖活动;另一方面,应研究增加对国际战略商品的储备特别是石油储备的问题,尽量减少恐怖活
动引发的金融动荡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打击“恐怖主义“,保护公民生命安全,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起码在这点上中美的利益是一致的。
据Wikipedia,除19名劫机者,包括24名失踪者,包括消防救援人员,911事件中共有2998人死亡.,死难者来自80多个国家.多是平民百姓
过程时刻表
美国东部时间9月11日上午(北京时间9月11日晚上),美国纽约和华盛顿及其他一些城市相继遭受恐怖袭击,下面是遭受袭击的大事记(以下时间为美国东部时间):8点45分:一架从波士顿飞往纽约的美国航空公司(American Airlines)的波音767飞机(航班号Flight 11)遭挟持,撞到了纽约曼哈顿世界贸易中心南侧大楼,飞机“撕开”了大楼,在大约距地面20层造成滚滚浓烟,并发生爆炸。
9点03分:又一架小型飞机以极快的速度冲向世贸中心北侧大楼。
飞机从大楼的一侧撞入,由另一侧穿出,并引起巨大爆炸。
两起爆炸可能造成了数千人伤亡。
9点21分:纽约市全部隧道及大桥关闭9点20分:美国总统布什发表讲话称,美国正遭到恐怖分子袭击,美国政府将对飞机失事原因展开全面调查。
另外他宣布世贸中心遭袭击是一个“国家灾难”。
在讲话中,布什表示美国政府不会姑息纵容任何恐怖主义行径,同时他对在此事件中遭受不幸的美国人民和家庭表示沉痛的哀悼。
9点40分:五角大楼发出最高国家安全警告。
美国联邦航空局下令关闭所有机场,命令所有国内航班停飞。
几乎与此同时,国会山也发生了爆炸,浓烟滚滚。
9点45分:位于首都华盛顿中心的美国国防部五角大楼遭飞机撞击,并发生大火。
10点:世界贸易中心南塔倒塌;
10点05分:白宫、财政部、国务院及其他主要政府机构内的人员开始撤离。
10点10分:五角大楼部分倒塌
10点10分:一架遭挟持的美国联合航空公司(United Airlines)的飞机在宾夕法尼亚州萨默塞特(Somerset)坠毁。
10点22分:美国国务院附近发生汽车爆炸事件;
10点25分:美国命令所有飞往美国的国际航班飞往加拿大;
10点29分: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北塔坍塌;
11点04分:联合国总部疏散;
11点18分:美国航空公司证实2架飞机被劫持并坠毁,机上共有150人; 11点59分:美国联合航空公司证实2驾飞机被劫持并坠毁,机上共有110人; 11点18分:美国航空公司证实2架飞机失踪,机上共有150人
11点59分:联合航空公司证实2架飞机失踪,机上共有110人
13点04分:布什发誓追寻并严惩恐怖事件制造者 13点27分:华盛顿特区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13点44分:2艘航空母舰开进纽约港,5架军舰驶入东海岸
16点25分:世界贸易中心7号楼起火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案例分析
—以2008年中国爆发冰雪灾害为例
学校、院系:重庆文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年级、专业:2010级行政管理
姓名:陈宗宇
学号:4034
2012年12月
摘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高度发展,公共安全的新问题不断涌现,这些问题将会对一个国家或社会乃至整个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也会给政府管理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所以政府
应更加重视公共危机事件的发生,并妥善进行公共危机管理。
什么是公共危机管理政府进
行危机管理的意义何在如何处理好公共危机事件,并对危机事件妥善管理这是政府值得深思的问题,并具有深远意义,因为进行公共危机管理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形象,也直接影响
着国家政治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进而关系到国家政权的生死存亡。
关键词:公共安全;公共危机管理;危机事件
引言:现阶段,我国目前处在突发公共事件的高发期,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社会进步,国民经济高度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社会复杂化和自然环境不断恶化的背景下,我国公共危
机事件不断发生,从2008年初中国大范围爆发的冰雪灾害到5月中旬震惊世界的“汶川大
地震”,从苏丹红一号到三鹿毒奶粉,再到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范围内的蔓延等。
这些危机
事件的发生给我国政府带来严峻考验,并且这种形势还在加剧,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我
国都将面临突发公共事件所带来的严峻考验。
因此,政府的公共危机管理具有深远意义,政
府要不断发展完善公共危机管理的相关措施,积极预防应对危机事件的发生,妥善处理好危
机事件发生后的相关事宜。
一、公共危机管理的含义
公共危机管理是政府或其他社会公共组织通过监测、预警、预控、预防、应急处理、评估、
恢复等措施,防止可能发生的危机,处理已经发生的危机,以减少损失,甚至将危险转化为
机会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和财产,维护社会和国家安全。
公共危机管理的的主体是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公共危机管理的重点在预防,其功能是防范
危机、化解危机。
其主要工作是研究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其目的在于恢复社会秩序,
保障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
二、加强公共危机管理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一)加强公共危机管理是政府提高危机事件处理能力的需要。
作为一个合格的政府、称
职的政府,迫切需要增加公共危机管理方面的知识,探索如何预防、应对危机的方
法,因此需要加强公共危机管理。
(二)加强公共危机管理,使政府树立良好的形象,提高其公信力。
政府作为公共事务的
管理者,有责任、有义务并且要有能力处理突发性危机事件。
政府处理危机事件的
效率和效果直接体现了政府的治理水平,也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公信力和国内形象。
(三)公共危机管理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政权的存亡。
三、政府积极应对2008年初冰雪灾害危机事件,并及时作出反应,进行危机
管理
(一)2008年初冰雪灾害危机事件概述
2008年年初,我国爆发了大规模的冰雪灾害。
此次灾害造成21个省(区、市)超过1亿人
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亿元。
电煤紧缺、电网中断、房屋倒塌、农业受灾、企业停
产、通信中断、火车停运、机场关闭、高速公路封道、大量旅客滞留等。
此次雪灾刚好与春运高峰相叠加,引起了一系列不良连锁反应。
对经济、电力、交通、电信运营、农林业造成巨大影响。
(二)雪灾发生后政府所作出的危机管理
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
雪灾发生后,政府相关部门立即作出反应,派出精锐的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冲锋在前,向灾区作出支援,在最艰难的地方,最艰难的时刻体现最强战斗力,积极支援,营救受灾群众,抢救各类基础设施,并向灾区发放救灾物资,以保障群众。
基本生活。
2、快速反应,协同应对。
雪灾造成大量道路受阻,电网中断,大量旅客滞留,政府快速做出反应,全面疏通道路。
铁道部开行专列,急运发电工电设备,抽调员工,支援灾区。
及时对受阻的道路疏通,加大力度,输送滞留旅客,并迅速抢运物资,运送电煤,使得群众基本的生活资源得到保障。
3、积极供应各种能源,效率优先,打响能源保卫战。
煤、石油行业迅速行动,大型中央企业和其他相关企业共同发挥起保护煤、石油等各项能源的行动,一方面努力保护各种能源不受其破坏,另一方面,发挥自身实力,保障正常供煤供油。
4、及时沟通,协调一致。
受灾地区政府发挥带头领导作用,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各受灾省市纷纷启动应急预案,做好应急响应、应急保障、应急处置、抢险救援和后期处置工作,使其危机事件后损失达最小化。
此次雪灾中各地方政府相应应急方案做得较好。
如江西财政部门迅速下拨800万省级自然灾害生活补助专项资金到38个受灾严重的县市区,四川提供新鲜农产品等。
(三)对于此次雪灾危机事件中政府危机管理的不足之处
1、事前预防工作机制不完善。
虽然此次雪灾属自然灾害,具有不可避免性,但我们可以做好提前预防,预警工作。
应做好提前预警,预报工作,紧急疏散群众,保护好相应相关电力,通信基础设施,尽量减少直接的经济损失。
因此,政府提前预警预报工作,做得不够,在以后公共危机管理过程中需加强,完善各项预防措施。
2、后期处置力度不够。
政府在对灾后重建的相关事宜,执行力度不够,政府应正确树立责任意识,积极做好本职工作,不仅在危机事件发生后作出相应应急工作,而且,在后期重建过程中更要发挥政府的职能,保护好各方权益,做好危机管理后期处置工作。
(四)经历此次雪灾,我们应如何建立一个更有效的公共危机管理体系
1、政府应加强预警机制,完善应急预案,健全应急管理的组织体系,制定行之有效的应急预案。
加强我国政府应急管理能力建设,首先,需要健全应急体制,加强专业协作,建立健全各级政府的应急管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把应急能力评价纳入政府和部门工作绩效考核体系,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的应急管理职责。
2、健全协调机制,建立应急体系,提高应对能力。
突发公共事件产生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其处置需要多个部门和地区的密切协作配合。
因此,需要建立统一高效的应急协调联动机制。
3、全面整合资源,加强应急保障。
在此次雪灾中充分体现,由此可见,政府必须做到整合资源,加强应急保障,合理调整公共财政支出范围,做到专项专用,确保有效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
4、加强宣传教育,构建社会应对网络。
加强对应急预案和应急救灾知识的宣传教育,有利于有效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和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高度重视突发公共事件中公众的社会心理行为的预测、疏导和控制,及时帮助社会公众梳理各种复杂信息,预防和克服危机中的恐慌心理。
四、健全完善公共危机管理建设
(一)完善公共危机管理体制建设
建立公共危机管理的统一指挥体制,便于快速高效的决策和调动资源,减少管理环节,提高管理效率。
明确政府的职权划分和责任机制,是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能够切实履行职责,负起责任,各首其位,各尽其职,协调发展。
并建立完善监督机制,促进危机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完善公共危机管理机制建设
1、建立预警机制。
建立预警监测网络,全面开展公共危机的监测工作,制定预测信息管理制度,开展预测预报工作,设置功为己的警戒线,并制定好应急预案。
2、建立决策指挥机制。
建立公共危机应急指挥中心,启动并修订应急预案。
建立公共危机管理的责任制,严格实行公共危机防范和应急处理责任制,切实履行好各自的职责。
3、建立执行机制、检查监督机制、社会动员和参与机制及物质保障机制等。
(三)完善公共危机管理的法制建设
在现代法治社会,守法、依法是政府一切行为的准则,政府在危机状态下享有更大的权力,对于有效、及时组织和运用国家各种资源,采取强有力措施尽快消除危机、渡过难关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
但这种权力也可能会对国民的基本人权、法治造成威胁,因此,需要法律进行规范。
通过危机状态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确定政府紧急权力的范围和边界,并明确规定政府的职责和行使紧急权力的条件、程序。
结论:在当今经济日益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的今天,公共危机管理具有很深刻的现实意义,它不仅能帮助政府处理好各种突发危机事件的发生,而且也能帮助政府维持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
因此,我国要积极发展,建立健全公共危机管理体系,政府应积极做好公共危机管理,努力做好危机事件发生前的预警预报工作和危机事件发生后的应急预案工作,妥善做好后期处置工作。
随着社会的复杂化,政府应更加意识到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性,并积极完善危机管理的相关体系,维护社会稳定,促使我国的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丁文喜. 突发事件应对与公共危机管理[M].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王敬波. 公共危机管理案例[M]. 北京:研究出版社,
公共危机管理中需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以人为本,依法管理。
而在公共危机管理中,以人为本就是把保障公民生命安全作为公共危机管理的首要任务,增强公民居安思危的意识和自救互救的能力。
当危机发生后,要通过应急处理程序,最大程度地保护、挽救最大多数人的生命安全,哪怕这样做要付出较大的成本也在所不惜。
公共危机会影响社会大众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对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构成威胁。
为了把危机造成的影响控制在最小限度内,迅速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公共危机管理部门必须采取有效的紧急应对措施,迅速地调动一切人力和物力来应对紧急事件,从而担负起维护公共安全、公共事务的责任。
同时,作为管理部门在采取任何措施的时候,必须依照最高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依法管理,否则就难以保证依法行政原则的贯彻和实施。
第二、居安思危,未雨绸缪。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居安思危就是要求管理人员和普通民众树立危机意识,积极预防,做好预警预报工作,做好危机预案。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通过深入细致的观察和研究,防微杜渐,提前做好各种防范准备工作,这样才能真正在危机来临时不慌不忙。
在做好应急预案之后,还要经常性地开展应急救援的培训、训练与演习,使个人、企业和政府主管部门有效地对实际发生的公共危机做出响应。
经验表明,如果危机管理人员不能充分理解应急预案中所规定的每项职责和步骤,在对危机进行应急救援时,就会出现严重问题。
因此,为了执行危机管理的应急预案,政府官员和相关参与单位还必须就预案的整个理念、他们在其中的职责以及执行程序进行培训。
同时,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重要突发性事故,还需要组建分工明确、训练有素的专业救援队伍。
第三、分级管理,适度反应。
根据危机程度以及涉及的范围等,公共危机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和级别,有涉及一个地区的公共危机,也有涉及几个地区甚至全国范围的公共危机。
因此,在应对危机时应该根据不同级别的危机采取适度的反应方式。
否则,不但不会消解危机,反而有可能使危机升级,尤其是处理情况十分复杂的群体性事件更是如此。
第四、协调联动,保障有力。
协调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有效的协调可以把个体的力量转化为整体的力量,从而发挥出整体的最大优势。
由于各个危机管理主体以及所辖部门工作性质不同、职责不同,各自的利益取向也会有差异,各自需要介入的方式和程度也不相同,因此,如果没有协调就有可能出现自行其是的状况,不利于有效地开展公共危机管理。
在这个意义上也可以看出,协调可以把无序转化为有序,优化整合各种资源,发挥整体功效,最大限度地减少危机造成的损失。
第五、沉着冷静,果断决策。
作为管理公共危机的领导人需要具有不同于常人的心理素质,能够做到临危不惧,沉着冷静。
只有这样才能既保持清楚的头脑正确决策,指挥得当,也才能给群众以信心,稳定人心,稳定局势,从而赢得群众的配合和支持,使危机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在紧急情况下,容不得太多的讨论和协商,否则就会贻误良机,不利于危机局势的控制。
第六、信息畅通,反应快捷。
信息畅通是正确决策的前提,也是迅速采取行动的前提。
及时、客观、全面、准确地了解公共危机发生发展的有关信息,对于管理人员而言特别是领导人员而言是正确决策的前提,对于社会公众而言则是配合、参与危机管理的必要前提一旦得到公共危机发生的信息,公共管理机构就应该迅速做出反应,立即开展调查研究,研究对策,采取行动,防止危机的进一步扩散。
公共危机管理机构在第一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反应,有利于危机的及时化解。
反应得越早,就越主动,否则就会十分被动。
第七、群策群力,共渡危机。
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
公共危机管理是为了群众,因此,在管理实践中要做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现代政府要从以往无所不包的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更多地依靠公民和社会的自身力量来实行社会的管理活动,应急管理也是如此。
只有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齐心协力地参与公共危机管理,才能迅速有效地战胜危机,转危为安。
我国历次抗洪、抗震等救灾活动也都是充分依靠广大群众的支持才取得最后的胜利。
应对危机决不是政府一家可以包打天下的,必须广泛发动群众,群防群治,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取得胜利。
第八、善于学习,总结提高。
公共危机管理是一个包括日常防范、危机处理和事后学习等诸多环节的一个完整过程,而不仅仅是当危机来临之时的应急处理。
从已经发出的公共危机中汲取有益的经验教训是整个公共危机管理中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个重要原则。
911危机过后、洪水过后,我们不仅需要弘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更需要理智地分析事件的缘由、工作中的不足。
各国在应对突发的、超出日常处理能力的自然灾害或人为灾难所造成的社会危机过程中都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提升应对紧急状况的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