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贵讲座:怎样用好《文言趣读入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用好《文言趣读入门》

怎样用好《文言趣读入门》,怎样学好文言文,温晓宏老师要我就这二个话题,写一个演讲稿,登在“中小学文言阶梯趣读群”。我想先谈谈第一个话题。

购买了《文言趣读入门》向我复信的家长中,有许多人说“孩子读得津津有味”。如果能读懂,读到最后也会津津有味,这一点我有自信,写此书选材时我定下一条原则:“无趣不选”。我讲了一个前提:“如果能读懂”。现在的家长大多是大学毕业,读懂此书当然不会成问题,而对一个小学四、五、六年级以及刚升上初中的孩子却不是这样。因为作为全书基础的527个知识点(详见附在“上编”后的“基础知识索引一”),是按“上编”中的每个小单元为顺序,分成153次“分批”出现的,一旦出现了,就只有提示而不再注解,前面的记不住,后面的就读不懂了。所以我在博客“告购书者”中谈到:学习本书一定要“循序渐进”。什么是“序”——就本书来说,《基础知识索引一》中列出的527个“知识点”就是序,今天学到(并设法记住)10个,明天学到(还是要设法记住)20个,后天学到(仍旧要设法记住)30个......这就是“序”。这是作者为读者铺设的阶梯,如果前面空了几级,后面的就攀登不上——你的孩子就会失去阅读此书的兴趣。

曾经有朋友劝我说:不断地注解,可以降低学习难度,每个“知识点”注解他四、五次就能记住了,但我不以为然。所以坚持“只是在最初出现时加注解”,有二个原因:一是凭我自己的教学经验。我未退休

前,文言文教学颇受学生欢迎,学生说:“陈老师教文言文好懂”。其中一个原因是:在教授新课时,我都要同学生一起把已经学到过的,学习文言文时必须记到基础知识(不包括之、乎、者、也等虚词)找出来。譬如在《出师表》里读到“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一句,我就说:这个“简”字,是常用词,是“选找”的意思,我们曾经学到过。于是与学生一起找出答案:在《核舟记》中“盖简桃核修长者为之”;有的常用词出现时,出现的义项没有学过,但其中的一个义项曾经学过,也同样与学生一起寻找。譬如《陈涉世家》“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的“间”,我就会对学生讲:这个“间”是“暗地里”的意思,新学到,另外一个义项作“夹杂”讲,我们曾经学到过,于是一起找到答案:在《口技》中“中间力拉崩倒之声”。这种回忆式的教学法,虽然费了一些时间,但从帮助学生记忆上来说效果很好。所以在写《趣读》时我坚持:只注解一次,后面出现时加提示,想用这个办法逼使读者记住。这样做我写作时增加了不少麻烦,读者读起来也增加了麻烦,但容易记住我要求记的“知识点”,不记到这些知识点,文言文怎能“入门”呢?另外,我还想把《趣读》写成一本能培养孩子静心阅读的教科书。现在能静下心来仔细阅读的人越来越少,而要成就大材潜心阅读,掩卷三思的习惯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建议家长:如果你有时间督促,书最好你自己收藏,每次给你的孩子学二三个小单元,学完后就让他把一则则故事讲给你听听,再根据《基础知识索引》中的提示查查这几个小单元中的基础知识是否记住。学完后就把书收起来:下次学下次再给,以免失去新鲜感。

今年(2013年)暑假,我教上五年级的小孙子(还找来一个同样是五年级的小姑娘来伴读),我用的办法是:把附文也去掉标点,把一个个小单元打印出来,让他们先断句,再按“几点说明”中提到的要求,作好笔记,再查知识点。每天用三小时(中间休息半小时)学五则,学了二十则就用一段时间复习。书,我没有给他们看,效果自己认为很好——当然,如果是一个已经是初二的学生,只要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没有老师或家长的指导或督促,也能自己看懂全书的。

我现在考虑书稿正式出版时,把“上编”分成15个小阶梯(每过10个小单元为一阶梯),在每个小阶梯中都按排“自测或查问”专栏。如第一阶梯,这一栏的内容如下:

“自测或查问”

乃①、及、子、止、父、毋、书①、予①、予②、尔①、执、而已、则、因、

负、会、向①、汝、亦、设、吾、但、何、何如、何......之有、余、状、初

君、耶、其、奈何、奈......何、觅、径①、甚、皆、故①、故②、故③、是

俄、俄而、俄尔、俄倾、说①、恸、恒、顾①、索①、赧、焉①、得无

得毋、着、欲、堕、堪、惠、詈、喟然、辈、等①、囊

这样把出现在前面十个小单元中应该掌握的60多个知识点罗列在一起。只要逐个查查,就可以知道是否掌握。等我全部弄好后,这一栏的内容,会在博客上公布。有兴趣的家长或老师,可以下载,作为督查的依据。

第二个问题:怎样学好文言文?我以前为了说明自己写作《文言趣读入门》的动机,曾写过一篇论文,里面谈到我对改革初中段文言文教学的一些建议,也谈到这个问题,今把这则论文附在后面,作为我的答案。

附:

明确目标,抓住重点,以长补短,造梯助攀

——改革初中段文言文教学的建议

初中段文言文教学所花的时间与精力已在语文教学中占了三分之一(每册六单元,文言文占了两个单元),教学效果却远远不如人意,究其所以,我认为教学目标不具体、没有抓住重点、教学中反客为主,应该是主要原因。

先说教学目标不具体。中学段文言文教学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但是要使学生具备这一能力,到底该分几步走:先学什么,再学什么,后学什么?到底该让学生掌握哪些具体知识(指词法与句法知识)才算是具备了阅读

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这些问题至今也没有一个具体的答案。而这些问题不明白,“培养学生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也成了空中楼阁,况且在初中阶段,入选的文言课文有限,如果就限于课文,即便是“字字落实,句句清楚”了,也不可能具备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初中段文言文教学,必须拟定一个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

再说教学重点。文言文中词法与句法知识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与白话文相同或相近的,二是与白话相差较大会给学生造成阅读障碍的。现代学生用于学习文言文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我们应该把有限的时间用在刀口上。在初学阶段(指初一与初二),第一类知识就不能占用宝贵时间。但是现实如何呢?“字字落实”!即便是一些与白话文差异甚微,不会成为阅读障碍的知识,也作为教学重点。举个例子吧,初一册第一课文言文是《童趣》,一本有权威性质的辅导用书在设计的课后作业中,在“解释词语”一栏,选了六个词,其中五个分别是“果如鹤唳云端”的“果”,“以丛草为林”的“林”,“兴正浓”的“兴”,“方出神”的“方”;把“果、林、兴、方”等作为重点强调要学生牢记,不是在浪费宝贵的时间吗?有人会说“这只是教辅用书而已”,不错,这是教辅用书,但是多少教师,多少练习卷,多少试卷,都是在配合教材的教辅用书的。第二类知识中又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出现频率极高的近二十来个文言虚词。二是在叙事述意中经常用到但是不加注解或详细讲解就成为阅读障碍的知识(为了方便叙述,我把这类知识称为A类知识)。譬如“吾、汝、渠”,“吾侪、汝曹”等用来表示人称的代词,“咸、悉、亟、会”等各类副词,“俟、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