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校园恶性事件看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对策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医科大学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从校园恶性事件看当代大学生
心理健康现状与对策
学生姓名刘威
学号 200805031026
院系外国语学院
专业 2010级公共(卫生)事业
管理专业双学位班
指导教师段莉敏
二O一二年六月五日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一、当代大学生不良心理现状表现 (1)
(一)对大学环境的不适应 (2)
(二)无法承担巨大的求职和就业压力 (2)
(三)厌学心理严重 (3)
(四)持有错误的恋爱观 (4)
二、当代大学生心理障碍症状产生的原因 (4)
(一)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4)
(二)我国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误区和盲区 (4)
(三)受网络等不良信息的影响 (5)
三、大学生健康心理培养途径 (5)
(一)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5)
(二)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6)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6)
(四)加强学校、家庭与社会的沟通,全方位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6)
(五)学生应积极加强自身心理品质修养和锻炼 (7)
ABSTRACT (9)
从校园恶性事件看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对策
刘威
内蒙古医学院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呼和浩特 010059
摘要:本文归纳了当代大学生心理现状及产生原因,并对此做出了剖析。提出了加强对当代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使大学生成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才。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对策;分析
2006年2月19日,杭州萧山区发生一起校园惨案。被害者阿红,17岁,就读于萧山某大学。因一点小矛盾,阿红与同学阿洁发生吵架。2月17日那天,怀恨在心的阿洁,纠集其他4人,将阿红骗至阿华宿舍中,用围巾将阿红勒死,并肢解,随后弃尸野外。
2010年 3月6日,大通县某大学三年级学生张某某到大通县公安局自首,称其将同学王某某捅伤。3月6日11时许,张某某在教室里写信,王某某在旁边看了一下,张某某随即回头骂了一句脏话,引起王某某的不满,两人遂发生争吵。张某某回家取了一把匕首,在校门口伺机进行报复。13时许,张某某拦住从学校出来的王某某并持刀向其左肋处猛刺一刀,王某某经抢救无效死亡。
2004年6月17日,原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在昆明中级法院一审被判死刑。案发前的某一天,马加爵和邵瑞杰等几个同学在打牌时,邵瑞杰怀疑马加爵出牌作弊,两人发生了争执。马加爵一直十分看中这个好朋友,受不了邵瑞杰和龚博用讽刺的语气污蔑他。这些话使马加爵动了杀邵瑞杰和龚博的念头。6月13日晚,为了清理障碍,马加爵用石工锤杀死暂住进他们宿舍的唐学李。14日晚,邵瑞杰遇害。15日中午与晚上杨开红和龚博惨遭马加爵毒手。
近年来,校园恶性事件、暴力事件频频发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来自社会、家庭以及自身发展等方面。恶性事件对学生、学校、家长以及社会都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其中存在着相当一部分由家庭经济、性格发展偏差等各种因素引起的心理弱势学生。他们表现为心理脆弱、情感偏激,耐挫折能力、自主自立能力欠缺,偏狭固执,消极应付,嫉妒心强,自暴自弃,生理与心理发展不平衡等。这些有心结的学生如迷路的羔羊,在自我困惑的深渊中独自挣扎。长此以往,必将形成不良的心理状态,直至恶性事件的产生。
一、当代大学生不良心理现状表现
我国大学生多数处于青年中期(18~24岁)这一年龄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的生理发展已接近完成,已具备了成年人的体格及种种生理功能,但其心理尚未成熟。如何促使大学生心理日益成熟,使其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成年人,是人们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因为,青年中期是走向成熟的关键期,此时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很容易造成心理冲突,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竞
争与求职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在高中阶段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入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使这些学生心理比较脆弱,缺乏挫折承受力。进人大学后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随着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也加剧了大学生内心的冲突,使他们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再加上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大学环境的不适应
进入大学后,发现成绩优异的同学有很多,他们在高中时代作为佼佼者的优越感消失了。巨大的心理落差使一部分学生无法适应。
1.在思想上的不适应
大学生往往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认识不清。学生在考大学前往往被灌输了考上大学就万事大吉、一生无忧等片面的观念。但进入大学后,他们感到学习考试的压力还是那么大,竞争更加激烈,还要面对就业的压力。这种现实与美好理想之间的差距,使很多大学生无法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
2.在生活上的不适应
大学生要自己解决生活中的一切问题,如何与同学室友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更是摆在大学生,尤其是大一新生面前的一大难题。
3.在学习上的不适应
学习方法的改变同样困扰着一部分大学生,他们习惯了以往中学里老师手把手的教育方式,对于大学老师的教育方式很不习惯,以致课业落后,自尊心受到打击,出现焦虑、甚至对学习失去信心等心理问题。
(二)无法承担巨大的求职和就业压力
就业的双向选择,使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这在高年级学生中表现尤为显著,许多大学生在大四毕业前或毕业后都没有找到合适工作,心理问题也就随之凸现出来。但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