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生命与安全》指导纲要及教材解读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
(五)管理评价
•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加强教育教学 管理,创造良好条件,确保“生活·生命与 安全”课程实施,同时把实施过程和实施 效果作为课程管理和评价的重点。
27
• 针对一至九年级学生心理特征、学习形式和 学习特点的差异,评价应采取多种方式。除 了选用书面形式的测验外,更重要的则应该 采用口头表达、小论文的撰写、依据案例材 料分析、社会调查报告等丰富多彩的评价形 式,也要注意通过观察学生在讨论、考察、 探究活动中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对本课程的学 习态度、方法和效果。
19
课程具体内容及基本任务
• 分别划分为四个水平(具体内容见纲 要):
• 水平一(小学1-2年级); • 水平二(小学3-4年级); • 水平三(小学5-6年级); • 水平四(初中7-9年级)。
20
课程内容的水平划分
水平一:
水平二:
小学1-2年级 小学3-4年级
水平三:
水平四:
小学5-6年级 小学7-9年级
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公共卫生等几 个领域
• 3、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 • 预防和应对意外伤害(安全应急与避
险)、社会安全、网络及信息安全、 自然灾害以及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 故或事件等。
16
• 4、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 • 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
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 认识心理异常现象,以及初步掌握心 理保健常识,其重点是学会学习、人 际交往、升学择业、生活和社会适应 及情绪管理等方面的常识。
9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通过动手与动脑的结合,使学生获得 积极劳动的体验,养成良好的劳动习 惯,形成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初步的技 术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帮助学生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 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使之学 会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自然、 关心社会。
10
三、课程性质及实施原则
• (一)课程性质 • 《生活·生命与安全》是一门综合
• 要重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教师、家长和辅 导员的综合评价等。充分关注学生行为方式 的变化,将学生在本课程学习中所形成的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评价的重点,并做好相 应描述性评价记录,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 密切结合起来。
28
六、教材特点
• (一)特点
• 《生活·生命与安全》课程是一门以学生的 社会生活为基础,帮助学生建立生命与自 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 学会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 心社会;培养学生的积极人生态度和健全 人格,提高自我生存和自我保护的素养和 能力的综合活动课程。全套教材分上、下 册,供1至9年级学生试用。
8
二、课程目标
• 本课程意在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生命的价值 和意义,热爱生命,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 度和健全的人格;
• 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心理 品质,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 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自我生存能力,使之 能科学、及时、有效地处理实际生活中的各 类安全问题,形成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态度 和技能;
18
• 6、劳动与技术教育学习和掌握常用的技术 基础知识和技能,树立劳动服务于社会、劳 动可以创造社会财富的思想观念;认识各种 常用材料和工具及其不同用途,体会材料和 工具对技术、对人类的意义;通过作品的设 计、制作及评价活动,了解简易手工制作的 一般过程,掌握相应的制作方法,体验劳动 的可贵和创造的愉悦;了解家乡人民创造的 优秀劳动成果,感受家乡劳动人民的勤劳和 智慧,激发热爱家乡、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 一、背景 • 二、课程目标 • 三、课程性质及实施原则 • 四、课程内容及基本任务 • 五、实施途径及保障机制 • 六、教材特点 • 七、教学建议
1
• 为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 要》、《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中 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 育指导纲要》、《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等 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命与安全教育, 培养中小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全人格,提高 中小学生的自我生存和自我保护能力,根据《四 川省地方课程实施方案(修订)》的有关要求, 结 合我省中小学生生活、学习状况和教育教学实际, 四川省教育厅制定了四川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 《生活·生命与安全》指导纲要(试行)。(《四 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四川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指 导纲要的通知》 川教〔2009〕82号 2009年8月23 日发)
31
• 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自我生存能力, 使之能科学、及时、有效地处理实际 生活中的各类安全问题,形成适应现 代社会生活的态度和技能;通过动手 与动脑的结合,使学生获得积极劳动 的体验,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形成 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初步的技术意识,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3、综合性原则
• 充分利用生命教育、健康教育、安全教育、 劳动与技术教育、环境教育等专项教育,构 建学生生命活动的综合性实践能力;重视学 生生活、生存等生命历程质量的全面提升。
13
四、课程内容及基本任务
• “生活·生命与安全”教育涵盖了生命 教育、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劳动与 技术教育、环境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有序地贯穿于九年义务教育的各个年 级。
3
(二)从教育的现实问题及学生生 活、生命与安全存在的问题看
• 实施素质教育,所追求的就是青少年的身 心健康,人格健全,一生幸福平安。然而, 由于诸多原因,我们做得不尽人意,导致 学生在生活、生命与安全方面困惑很多, 问题突出。主要表现有:如生命的意义在 哪里?涉及幸福感、快乐感及自杀等问题; 意外伤害,涉及溺水、车祸等;健康生活, 涉及肥胖、吸毒、艾滋病等;心理困惑, 涉及自卑、叛逆、厌学、早恋、网瘾等, 这些话题全社会都非常关心。
29
1、凸显综合性
• 生活本身是综合的、是丰富的,这是 教材内容综合化的基础。本教材以学 生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生命教育为 主旨,有机融合了生命教育、人身安 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劳动技能、 生存环境等方面的内容,具有很强的 综合性。
30
• 学生发展是整体的,其情感、态度、 价值观、能力、知识是有机融合,不 可分割的。因此,本课程教材目标具 有综合性,旨在帮助学生学会关心自 我、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 强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生命的价值 和意义,热爱生命,形成积极向上的 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引导学生养 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23
(三)资源开发
•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多方面地开展 和利用校内外丰富的“生活·生命与安全” 教育资源,积极开发图文资料、教学课件、 音像制品等教学资源;利用网络、影视、 博物馆、图书馆、自然和人文景观、爱国 主义教育基地等社会资源。
24
• 各级学校应该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 充分体现本课程的实践性和实用性,利用社 会、社区、各相关部门优势条件,搞活“生 活·生命与安全”课程教育内容。
6
• 意外伤害的发生地: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公布 的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地调查数据显示,前 三位依次是家里/宿舍、学校/幼儿园和街道 /公路;
• 意外伤害的发生频次:按发生频率高低排序 依次是跌倒/跌落、碰伤/挤压伤、扭伤、割 /刺伤、交通事故、烧/烫伤。
• 对四川省城市监测点1998~2000年三年意外 伤害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城市居民意外 伤害致死的前三位死因是交通事故、自杀、 淹死,死亡率分别为14.1 5/10万、7.60/10万、 5.36/10万。
• 另外,学校应在校外聘请一批与课程内容相 关的专业人员,如心理专家、医生、计划生 育干部、警察、社会学工作者、记者等作为 校外辅导员,加强学生与专家的直接对话、 交流、咨询的机会,使之能更全面地了解社 会,了解自我,切实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实 现本课程的目的。
25
(四)师资建设
• 搞好“生活·生命与安全”教育,学校必须 逐步建立在校长领导下,以班主任和专兼 职“生活·生命与安全”教师为骨干,全体 教师共同参与的“生活·生命与安全”教育 工作机制。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 把“生活·生命与安全”教育师资培训作为 师德建设和教师业务培训的重要内容,纳 入工作计划,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生活·生 命与安全”教育的意识和实施能力。
2
一、背景
• (一)从教育改革政策走向看
• 开展《生活·生命与安全》教育是切实落实 科学发展观,实施素质教育,构建和谐教育 的需要。
•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 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 法是统筹兼顾。因此,要遵循中小学生身心 发展规律和现代教育教学理念,贯彻党的教 育方针,注重课程均衡性、综合性,促进学 生全面发展。重新认识和审视“什么知识最 有价值?”这一古老的话题。
5
• 一项数据显示,上海市每年约有25万名学生 发生意外伤害,意外伤害已成为0-14岁学生 的第一“杀手”。每100名前往学生专科医 院急诊的病人中,就有14名是缘于意外伤害; 超过40%的学生意外伤害发生在家中;每年 约有25万名学生发生意外伤害,相关医疗救 治费用高达6250万元;每10万个上海学生中, 有3.45人因溺水死亡;每10万个上海学生中, 有1.93人因交通事故死亡;跌落是学生意外 伤害最高的发生原因,占所有伤害的34.7%。
17
• 5、环境教育
• 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社区、国家和全球 面临的环境问题,正确认识个人、社会和自 然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帮助学生获得人与 环境和谐相处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养成有 益于环境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鼓励学生 积极参与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决策与行动,成 为有社会实践能力和责任感的公民。主要内 容包括自然生态 、社会生活 、经济与技术、 参与与决策等内容。
14
• 1、生命教育是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 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 能,提升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
• 生命都会经历三个阶段: • 源头、过程、归流。我从哪里来?我来干什
么?我要到哪里去? • 三个问题概括了生命的三个阶段:源头、过
程、归流。
15
• 2、身体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 • 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预防、生
21
五、实施途径及保障机制
• (一)课程计划
• 四川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生活·生命与安全”课 程周课时安排如下表:
年级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周课 时数
3
3
3
3
3
3
2
2
1
22
(二)教材编写
• 编写者应依据本课程指导纲要,在内容的 安排、知识的呈现、图像的运用、活动的 设计、案例的选择等方面遵循学生身心发 展规律,贴近学生实际,关注学生的自身 体验、反思、改进和适应,进而将本课程 的探究技能与方法落实在“认识与思考、 咨询与调查、调整与适应、防止与预防、 观点与态度”方面,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奠 定基础。
7
• 以年龄标为指标,淹死为意外伤害死亡的第 一死因,其次分别为交通事故和自杀。0~10 岁组死因顺位以淹死为主,10岁以下学生淹 死总数占该组死亡总数的51.04%;10~、 20~、40~、60~岁各组死因顺位皆以交通 事故为主。
• 和谐社会,不仅仅是社会的和谐,人和自然 的和谐,也是人的自我的和谐,开展“生 活·生命与安全”教育,大力提升学生的生 活品质和生命质量,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 重要意义。
性很强的实践性课程。 • 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11
(二)实施原则
• 1、体验性原则 • 积极引导学生的体验、实践和经历,
通过学生自主的学习和体验,获得有 益的生命经验,形成关于生活与生命 的积极态度和情感,习得生存的良好 习惯和技能,促进生命的健康发展。
12
• 2、主体性原则
• 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并培育学生参与学 习活动的能动性、独立性和主动性。重视学 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以及学生间的相互 教育、合作学习。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4
{数据惊心}
• 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 相当多的学生因考试或学业压力而心情不好 (76.2%)、郁闷(55.4%)和烦躁(54.2%),部分 学生因此睡不着(38.2%)、不想学习(25.1%)、 自卑(24.5%),还有少数学生甚至对生活绝 望(9.1%)。
• 调查还表明,升学考试激烈(66.9%)、考不 上好大学(41.2%)、学习压力大(38.2%)、找 不到好工作(37.4%)、学费高(30.0%)是中小 学生认为他们未来生活将会面临的主要困难。
(五)管理评价
•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加强教育教学 管理,创造良好条件,确保“生活·生命与 安全”课程实施,同时把实施过程和实施 效果作为课程管理和评价的重点。
27
• 针对一至九年级学生心理特征、学习形式和 学习特点的差异,评价应采取多种方式。除 了选用书面形式的测验外,更重要的则应该 采用口头表达、小论文的撰写、依据案例材 料分析、社会调查报告等丰富多彩的评价形 式,也要注意通过观察学生在讨论、考察、 探究活动中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对本课程的学 习态度、方法和效果。
19
课程具体内容及基本任务
• 分别划分为四个水平(具体内容见纲 要):
• 水平一(小学1-2年级); • 水平二(小学3-4年级); • 水平三(小学5-6年级); • 水平四(初中7-9年级)。
20
课程内容的水平划分
水平一:
水平二:
小学1-2年级 小学3-4年级
水平三:
水平四:
小学5-6年级 小学7-9年级
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公共卫生等几 个领域
• 3、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 • 预防和应对意外伤害(安全应急与避
险)、社会安全、网络及信息安全、 自然灾害以及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 故或事件等。
16
• 4、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 • 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
康意识,了解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 认识心理异常现象,以及初步掌握心 理保健常识,其重点是学会学习、人 际交往、升学择业、生活和社会适应 及情绪管理等方面的常识。
9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通过动手与动脑的结合,使学生获得 积极劳动的体验,养成良好的劳动习 惯,形成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初步的技 术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帮助学生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 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使之学 会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自然、 关心社会。
10
三、课程性质及实施原则
• (一)课程性质 • 《生活·生命与安全》是一门综合
• 要重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教师、家长和辅 导员的综合评价等。充分关注学生行为方式 的变化,将学生在本课程学习中所形成的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评价的重点,并做好相 应描述性评价记录,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 密切结合起来。
28
六、教材特点
• (一)特点
• 《生活·生命与安全》课程是一门以学生的 社会生活为基础,帮助学生建立生命与自 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 学会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 心社会;培养学生的积极人生态度和健全 人格,提高自我生存和自我保护的素养和 能力的综合活动课程。全套教材分上、下 册,供1至9年级学生试用。
8
二、课程目标
• 本课程意在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生命的价值 和意义,热爱生命,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 度和健全的人格;
• 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心理 品质,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 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自我生存能力,使之 能科学、及时、有效地处理实际生活中的各 类安全问题,形成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态度 和技能;
18
• 6、劳动与技术教育学习和掌握常用的技术 基础知识和技能,树立劳动服务于社会、劳 动可以创造社会财富的思想观念;认识各种 常用材料和工具及其不同用途,体会材料和 工具对技术、对人类的意义;通过作品的设 计、制作及评价活动,了解简易手工制作的 一般过程,掌握相应的制作方法,体验劳动 的可贵和创造的愉悦;了解家乡人民创造的 优秀劳动成果,感受家乡劳动人民的勤劳和 智慧,激发热爱家乡、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 一、背景 • 二、课程目标 • 三、课程性质及实施原则 • 四、课程内容及基本任务 • 五、实施途径及保障机制 • 六、教材特点 • 七、教学建议
1
• 为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 要》、《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中 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 育指导纲要》、《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等 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命与安全教育, 培养中小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全人格,提高 中小学生的自我生存和自我保护能力,根据《四 川省地方课程实施方案(修订)》的有关要求, 结 合我省中小学生生活、学习状况和教育教学实际, 四川省教育厅制定了四川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 《生活·生命与安全》指导纲要(试行)。(《四 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四川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指 导纲要的通知》 川教〔2009〕82号 2009年8月23 日发)
31
• 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自我生存能力, 使之能科学、及时、有效地处理实际 生活中的各类安全问题,形成适应现 代社会生活的态度和技能;通过动手 与动脑的结合,使学生获得积极劳动 的体验,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形成 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初步的技术意识,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3、综合性原则
• 充分利用生命教育、健康教育、安全教育、 劳动与技术教育、环境教育等专项教育,构 建学生生命活动的综合性实践能力;重视学 生生活、生存等生命历程质量的全面提升。
13
四、课程内容及基本任务
• “生活·生命与安全”教育涵盖了生命 教育、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劳动与 技术教育、环境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有序地贯穿于九年义务教育的各个年 级。
3
(二)从教育的现实问题及学生生 活、生命与安全存在的问题看
• 实施素质教育,所追求的就是青少年的身 心健康,人格健全,一生幸福平安。然而, 由于诸多原因,我们做得不尽人意,导致 学生在生活、生命与安全方面困惑很多, 问题突出。主要表现有:如生命的意义在 哪里?涉及幸福感、快乐感及自杀等问题; 意外伤害,涉及溺水、车祸等;健康生活, 涉及肥胖、吸毒、艾滋病等;心理困惑, 涉及自卑、叛逆、厌学、早恋、网瘾等, 这些话题全社会都非常关心。
29
1、凸显综合性
• 生活本身是综合的、是丰富的,这是 教材内容综合化的基础。本教材以学 生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生命教育为 主旨,有机融合了生命教育、人身安 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劳动技能、 生存环境等方面的内容,具有很强的 综合性。
30
• 学生发展是整体的,其情感、态度、 价值观、能力、知识是有机融合,不 可分割的。因此,本课程教材目标具 有综合性,旨在帮助学生学会关心自 我、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 强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生命的价值 和意义,热爱生命,形成积极向上的 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引导学生养 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23
(三)资源开发
•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多方面地开展 和利用校内外丰富的“生活·生命与安全” 教育资源,积极开发图文资料、教学课件、 音像制品等教学资源;利用网络、影视、 博物馆、图书馆、自然和人文景观、爱国 主义教育基地等社会资源。
24
• 各级学校应该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 充分体现本课程的实践性和实用性,利用社 会、社区、各相关部门优势条件,搞活“生 活·生命与安全”课程教育内容。
6
• 意外伤害的发生地: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公布 的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地调查数据显示,前 三位依次是家里/宿舍、学校/幼儿园和街道 /公路;
• 意外伤害的发生频次:按发生频率高低排序 依次是跌倒/跌落、碰伤/挤压伤、扭伤、割 /刺伤、交通事故、烧/烫伤。
• 对四川省城市监测点1998~2000年三年意外 伤害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城市居民意外 伤害致死的前三位死因是交通事故、自杀、 淹死,死亡率分别为14.1 5/10万、7.60/10万、 5.36/10万。
• 另外,学校应在校外聘请一批与课程内容相 关的专业人员,如心理专家、医生、计划生 育干部、警察、社会学工作者、记者等作为 校外辅导员,加强学生与专家的直接对话、 交流、咨询的机会,使之能更全面地了解社 会,了解自我,切实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实 现本课程的目的。
25
(四)师资建设
• 搞好“生活·生命与安全”教育,学校必须 逐步建立在校长领导下,以班主任和专兼 职“生活·生命与安全”教师为骨干,全体 教师共同参与的“生活·生命与安全”教育 工作机制。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 把“生活·生命与安全”教育师资培训作为 师德建设和教师业务培训的重要内容,纳 入工作计划,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生活·生 命与安全”教育的意识和实施能力。
2
一、背景
• (一)从教育改革政策走向看
• 开展《生活·生命与安全》教育是切实落实 科学发展观,实施素质教育,构建和谐教育 的需要。
•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 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 法是统筹兼顾。因此,要遵循中小学生身心 发展规律和现代教育教学理念,贯彻党的教 育方针,注重课程均衡性、综合性,促进学 生全面发展。重新认识和审视“什么知识最 有价值?”这一古老的话题。
5
• 一项数据显示,上海市每年约有25万名学生 发生意外伤害,意外伤害已成为0-14岁学生 的第一“杀手”。每100名前往学生专科医 院急诊的病人中,就有14名是缘于意外伤害; 超过40%的学生意外伤害发生在家中;每年 约有25万名学生发生意外伤害,相关医疗救 治费用高达6250万元;每10万个上海学生中, 有3.45人因溺水死亡;每10万个上海学生中, 有1.93人因交通事故死亡;跌落是学生意外 伤害最高的发生原因,占所有伤害的34.7%。
17
• 5、环境教育
• 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家庭、社区、国家和全球 面临的环境问题,正确认识个人、社会和自 然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帮助学生获得人与 环境和谐相处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养成有 益于环境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鼓励学生 积极参与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决策与行动,成 为有社会实践能力和责任感的公民。主要内 容包括自然生态 、社会生活 、经济与技术、 参与与决策等内容。
14
• 1、生命教育是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 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 能,提升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
• 生命都会经历三个阶段: • 源头、过程、归流。我从哪里来?我来干什
么?我要到哪里去? • 三个问题概括了生命的三个阶段:源头、过
程、归流。
15
• 2、身体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 • 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预防、生
21
五、实施途径及保障机制
• (一)课程计划
• 四川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生活·生命与安全”课 程周课时安排如下表:
年级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周课 时数
3
3
3
3
3
3
2
2
1
22
(二)教材编写
• 编写者应依据本课程指导纲要,在内容的 安排、知识的呈现、图像的运用、活动的 设计、案例的选择等方面遵循学生身心发 展规律,贴近学生实际,关注学生的自身 体验、反思、改进和适应,进而将本课程 的探究技能与方法落实在“认识与思考、 咨询与调查、调整与适应、防止与预防、 观点与态度”方面,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奠 定基础。
7
• 以年龄标为指标,淹死为意外伤害死亡的第 一死因,其次分别为交通事故和自杀。0~10 岁组死因顺位以淹死为主,10岁以下学生淹 死总数占该组死亡总数的51.04%;10~、 20~、40~、60~岁各组死因顺位皆以交通 事故为主。
• 和谐社会,不仅仅是社会的和谐,人和自然 的和谐,也是人的自我的和谐,开展“生 活·生命与安全”教育,大力提升学生的生 活品质和生命质量,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 重要意义。
性很强的实践性课程。 • 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11
(二)实施原则
• 1、体验性原则 • 积极引导学生的体验、实践和经历,
通过学生自主的学习和体验,获得有 益的生命经验,形成关于生活与生命 的积极态度和情感,习得生存的良好 习惯和技能,促进生命的健康发展。
12
• 2、主体性原则
• 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并培育学生参与学 习活动的能动性、独立性和主动性。重视学 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以及学生间的相互 教育、合作学习。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4
{数据惊心}
• 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 相当多的学生因考试或学业压力而心情不好 (76.2%)、郁闷(55.4%)和烦躁(54.2%),部分 学生因此睡不着(38.2%)、不想学习(25.1%)、 自卑(24.5%),还有少数学生甚至对生活绝 望(9.1%)。
• 调查还表明,升学考试激烈(66.9%)、考不 上好大学(41.2%)、学习压力大(38.2%)、找 不到好工作(37.4%)、学费高(30.0%)是中小 学生认为他们未来生活将会面临的主要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