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调解民事纠纷3800起——记十堰市郧阳区“最美郧阳人”、白桑司法所所长刘久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年调解民事纠纷3800起——记十堰市郧阳区“最美郧阳人”、白桑司法所所长刘久斌-法律
30年调解民事纠纷3800起——记十堰市郧阳区“最美郧阳人”、白桑司法所所长刘久斌
郧司宣
调解群众纠纷的贴心人
白桑关镇地处秦岭余脉,位于十堰市郧阳区东北端,现有24个行政村、86个村民小组、3.2万人,209国道穿境而过,距车城十堰仅70公里,是入豫(河南省)、通陕(陕西省)的咽喉,历史上这里是兵家必争之地,相传樊梨花曾在此结寨屯兵。由于地理位置特殊,人员结构复杂,这里是一个人杂、事多、矛盾纠纷多发的地方。
2014年4月5日是星期日,刘久斌打算进城一趟。镇政府值班室小田的一个电话把他从班车上“拉”到了白桑关镇柏营村五组王某与杨某家门口。
“权益受到侵害,要采取正当途径维护,不能因维权而违法!”人到声到,刘久斌“高八度”字正腔圆,正在推搡的王某与杨某不约而同的松开了手。
自2005年起,本是邻居的王某与杨某因道路出行问题产生纠纷,矛盾升级时,官司由区法院打到中院。二审判决后,案子虽然结了,但双方一直斗气斗狠,多次争执、谩骂、甚至推搡……
“办法总比困难多。有什么要求,书面写出来,司法所可以受理。”刘久斌的话简短有力。
趁双方分头讨论的间隙,刘久斌给柏营村书记、治调主任打了个电话,并向相关部门作了汇报。
为两家出行问题,刘久斌不知道花费了多少口舌,多少时间,多少心血.多少汗水,也记不清调解了多少次。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经过多方努力,2014年4月22日,两家握手言和,同意调解。签订协议时,杨某拉着刘久斌的手对王某说:“要不是刘司法,你想盖房子,门儿都没有!”
打开群众心扉的万能钥匙
“都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但他却是把万能钥匙,开启了村民的心扉,开启了困难工作的局面。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他就是最美郧阳人——被村民们誉为‘刘司法’的刘久斌。”这是“最美郧阳人”评委会送给刘久斌的颁奖词。
正如颁奖词中总结的一样,生活中的刘久斌用那把有灵性、有温度的“万能钥匙”打开了许多人的心锁,化解了许多矛盾纠纷。麻花铺村李某的住房在郧(阳区)十(堰)高速五标段规划区内,必须拆迁。镇村干部多次上门都吃了“闭门羹”。
白桑关镇党政领导听了汇报后问:“刘久斌到哪里去了?”于是,这个“瓷器活儿”就摊到了刘久斌头上。
面对困局,刘久斌没有退缩。他认为,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要找准契机,没有契机,就要创设契机。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天,刘久斌在麻花铺村一组王家庄地头上“碰”到了正在忙碌的李某。通过说法析理,李某欣然地同意了拆迁方案。
乡镇司法所长,既接待群众来访,又调解家庭纠纷,既为政府出谋划策,又为百姓提供法律服务,刘久斌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办法总比困难多.是刘久斌的法宝。办法总比困难多,源自他对司法所工作的热爱。因为热爱,方能品味出无穷乐趣:也因为热爱,他才把自己全部的心血、汗水和智慧都奉献给了自己忠爱的司法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