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8年级上册第19课《苏州园林(1)》市优质课一等奖课件

合集下载

(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9课《苏州园林》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9课《苏州园林》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返回
美读课文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
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 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 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 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 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 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 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 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 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 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 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 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 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 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 画的一景。
品读课文,体味探究
文化美
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 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 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 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 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 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 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小组讨论,交流分享)

如 在 画
图 画 美
园林角落的配置—图画美 细 中
门窗雕琢的匠心—图案美 部

色彩选配的协调—色彩美
结语:当然不止以上写的这些
板书设计
地位及特点


具体介绍


总结全文
亭台轩榭的布局 假山池沼的配合 花草树木的映衬 近景远景的层次
角落的构图美 门窗的图案美 建筑的色彩美
明思路
总 分 总
苏州园林
语文 / 八年级上册 作者:叶圣陶
1、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 的条理和顺序,培养按事物本身规律组织材料,有条理地说明 事物的能力。 (重点)

(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9课《苏州园林》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9课《苏州园林》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课题:苏州园林
【教学目标】
1积累“轩榭、败笔、邱壑、嶙峋、镂空、蔷薇、明艳、因地制宜、重峦叠嶂”等词语,掌握其音、义,并用词造句。

2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特别是苏州园林的艺术成就,领会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3了解说明文常用的一些说明方法,初步学写说明文。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2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1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

2搞清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教学过程】
第2课时【教学目标】
1积累“轩榭、败笔、邱壑、嶙峋、镂空、蔷薇、明艳、因地制宜、重峦叠嶂”等词语,掌握其音、义,并用词造句。

2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特别是苏州园林的艺术成就,领会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3了解说明文常用的一些说明方法,初步学写说明文。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2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1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

2搞清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教学过程】。

(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9课《苏州园林》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9课《苏州园林》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苏州园林》教案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

2、学习多种说明方法,品味准确、简洁、生动的说明语言。

3、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特别是苏州园林的艺术成就。

领略中国园林的建筑美,激发对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2、学习多种说明方法,品味准确、简洁、生动的说明语言。

教学难点:学习多种说明方法,品味准确、简洁、生动的说明语言。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标导入导入:有人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苏州园林,名闻全国,誉满世界。

距今约二千四百年的夫差的馆娃宫,便是苏州第一座园林。

现存的园林近则四五百年,远则上千年,可谓源远流长。

苏州园林究竟有几处,尚无确切的统计,现存园林尚近二百处,无怪乎人们称苏州为“园林城市”。

让我们随着叶圣陶老先生去观赏那富有诗情画意的园林吧。

作者简介:现代作家、儿童文学作家、教育家。

原名叶绍钧,字圣陶,苏州人。

其早期小说有《潘先生在难中》、长篇小说《倪焕之》等,“九·一八”事变后,发表了《多收了三五斗》等著名的短篇小说。

他还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

有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二、让学反馈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轩榭(xuān xiè)池沼(zhǎo)邱壑(hè)模(mú)样重峦叠嶂(zhàng)相间(jiàn)嶙峋(lín xún)庸俗(yōng)镂(lòu)空蔷薇(qiáng wēi)2、解释下列词语。

鉴赏:对艺术品或文物的欣赏和评价。

因地制宜:根据具体地形,设计或选择适合的事物。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标本:指在同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代表的事物。

败笔:写字写得不好的一笔;绘画中画得不好的部分;诗文中写得不好的词句。

别具匠心: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的构思。

第19课《苏州园林》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第19课《苏州园林》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第19课《苏州园林》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苏州园林》是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二课,也是中学阶段第一次系统的学习说明文。

这一单元,从文体上看,是说明文单元;从题材上看,是有关中国文化题材的文章。

在单元教材的编选上虽兼顾文体,但更注重题材内容的相关性。

基于这样的认识,对此单元课文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对文本内容及内容所反映的文化的理解上,而不应该只局限于文体知识的把握。

【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

2.理清说明顺序,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

3.领略作者笔下的图画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师:上课!很高兴和同学们一起在这里走进《苏州园林》。

听说大家去年秋季的融合课程就是走进苏州园林,弱弱地问一句:回来后,老师让你们写《苏州园林》了吗?(随便聊两句)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叶圣陶先生写《苏州园林》的文章,因为这篇文章,老师觉得说明文竟然也可以这么美。

【明确】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

零碎的,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

——张中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生齐读。

师:借助作家张中行的文字,我们知晓叶圣陶先生在写作上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因为追求完美,所以,他被誉为“优秀的语言艺术家"。

语言艺术家的魅力果真是不一样的,你看苏州园林众多: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狮子林等,每一个园林山水风景各不相同,但叶圣陶先生却从众多的不同中找到了一个共同点,这个共同点是?预设:生: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明确】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9课《苏州园林》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9课《苏州园林》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苏州园林》教案【预习提示】学生准备有关作者及苏州园林的资料,整理说明文的相关知识。

【课程标准】《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关于“语文教育特点”的这段阐述充分说明:在新课程改革中的语文课堂,学生是主体,教学的核心问题是解决如何端正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使学生逐步自主建构对语言文化的审美能力,形成高雅的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1. 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学习本文围绕说明对象的特征,先总后分,由整体到局部、条理清晰地说明事物的写作方法。

2. 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 领略苏州园林的建筑美,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

【教学重点】1. 理清课文的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2. 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1. 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

2. 找出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评价任务】1. 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

2. 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培养学生按照事物自身规律组织材料,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能力。

3. 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提高阅读说明文的能力,初步学写说明文。

4. 感受建筑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有一句话大家肯定不陌生——桂林山水甲天下。

谁能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学生回答)在课前,同学们了解了园林,在园林界还有这样一句话: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

我们可以想象苏州园林的美丽,今天我们将跟随作家叶圣陶,一同去游览苏州园林。

二、快速阅读,整体感知(一)展示预习成果,梳理基础知识(预习检测)。

学习任务:梳理基础知识。

(学生自主完成)1. 生字词。

2. 作家作品。

(二)学生精读课文,概括每段大意,划分结构层次。

(先同桌之间交流,再小组内部交流,最后全班交流,教师可作必要的点拨指导)明确:全文可分三部分。

(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9课《苏州园林》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9课《苏州园林》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苏州园林》教案【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清楚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培养学生按事物本身规律组织材料、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能力。

2.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初步学写说明文。

3.揣摩语言,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说明中糅合记叙、议论,表达方式灵活多变、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

【重点难点】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2.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3.掌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美在西湖,苏州美在园林。

苏州园林众多,风格不同,四大名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不同的园林风格。

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叶圣陶老先生一起来欣赏苏州园林,感受一下苏州园林的美。

(板书课题)【作者简介】叶圣陶(1894—1988),原名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编辑家。

他二三十年代的作品很多,短篇小说集《隔膜》《火灾》,散文集《脚步集》,童话《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长篇小说《倪焕之》等。

1925年“五卅”运动后,创作了《夜》《多收了三五斗》等小说。

他创作态度严谨,作品语言洗练优美,风格朴素自然,被称为“优美的语言艺术家”。

【新课讲授】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思考如下问题。

(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作者对它的总体印象是什么?明确: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2)作者抓住了苏州园林建筑上的什么特征(共同特征)来写?明确: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这些特征从整体上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说明的?局部又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说明的?明确:整体:四个“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

局部:每一个角落的图画美,门和窗的图案美,园内建筑的色彩美。

(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9课《苏州园林》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9课《苏州园林》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苏州园林》教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本课字词,品味准确生动的说明语言。

2、学习抓住事物特征,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

3、学习掌握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诵读和课前查资料体悟作者情感,把握文章内容。

2、通过讨论完成对文章结构和作者情感的把握,以及对5、6段的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苏州园林的美,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1、重点:⑴理解作者是如何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并突出这个特征的。

⑵学习抓住事物特征,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

⑶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

2、难点:⑴学习抓住事物特征,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

⑵了解文章严谨的结构层次,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特点。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苏州园林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设计巧妙,构思新颖,很有艺术性。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步入叶圣陶老先生的《苏州园林》,一起体会一下它的“美”吧。

二、文体及作者1.文体:说明文2.作者: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1988年2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三、字词学习1.给加点字注音轩榭xuān xi 嶙峋 lín xún 池沼zhǎo 模样mú阑干lán 鉴赏 jiàn shǎng 斟酌zhēn zhuó丘壑hè镂空 lòu2.词语解释⑴因地制宜:根据个地不同的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⑵自出心裁:出于自心的创造和裁断。

⑶标本:这里指样本典范。

⑷败笔:写字中写的不好的一笔或绘画中画的不好的部分。

⑸嶙峋:枯瘦的样子。

四、阅读课文,思考并回答问题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2.苏州园林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3.是从哪些方面来具体介绍苏州园林的?讨论并归纳:1.说明对象:苏州园林。

(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9课《苏州园林》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9课《苏州园林》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苏州园林》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轩榭、败笔、邱壑、嶙峋、镂空、蔷薇、明艳、因地制宜、重峦叠嶂”等词语,掌握其音、义,并用词造句。

2.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特别是苏州园林的艺术成就,学习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3.了解说明文常用的一些说明方法,初步学写说明文。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2.划分结构层次,以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领略我国江南园林建筑的风貌,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并能够从中得到美的享受、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法制目标:渗透《文物保护法》教学重点: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把握文章描述的苏州园林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一、“先学”环节:(一)课前预习:1.了解作者。

2.借助字典解决课文中出现的字词。

(1)辨明字音:轩榭(xuān xiè)池沼(zhǎo)邱壑(hè)模(mú)样重峦叠嶂(zhàng)相间(jiàn)嶙峋(lín xún)庸俗(yōng)镂(lòu)空蔷薇(qiáng wēi)(2)辨明词义,并造句鉴赏:对艺术品或文物的欣赏和评价。

因地制宜:根据具体地形,设计或选择适合的事物。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重峦叠嶂:重重的山峰,层层的峭壁。

阅历:由经历得来的知识;亲身见过、听过或做过。

镂空: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

池沼:天然的水池子。

别具匠心: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

2.通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大意。

知识链接:1、叶圣陶(1894~1988),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

名绍钧,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

二三十年代的创作很多,短篇小说集有《隔膜》《火灾》等六本,散文集有《脚步集》,童话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长篇小说有《倪焕之》。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8年级上册第19课《苏州园林》精品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8年级上册第19课《苏州园林》精品课件
去不了,怎么办? 学习叶圣陶《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滥觞(开始)于春秋时期,形 成于唐五代,成熟于两宋,兴旺鼎盛于明清, 到清末苏州已有各处园林数百处,1958年普 查发现,当时尚存名胜174处,苏州园林是中 华园林文化的杰出代表,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在世界园林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解题
本文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 写的序,但本文不是介绍苏州某 处园林的特色,而是就苏州园林 的总体特征来说的,所以也是一 篇说明文。
既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趣味性, 又对苏州园林作出客观评价。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点题: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总说: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亭台轩榭的布局

假山池沼的配合



花草树木的映衬

图 画
分 近景远景的层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园说 林
园林角落的配置 门窗雕琢的匠心 色彩选配的协调
完成课后“思考探究”第三题
1、“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典范、样本的意思。说明苏州园林具
有广泛的代表性。
2、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 画,而园林是美术画……
图案画更类似数学中的“几何图形”, 看上去工工整整,大部分是对称的,比较刻板。 而美术画是艺术创造,更注重个性,不讲究对 称,有自然之趣和艺术之美。
1、本文的结构有何特点?
2、简析本文的说明顺序。
1、 总——分
2、逻辑顺序(先概括后具体 由主到次 由大到小)
第二课时
师生互动 合作探究
举例说明本文所使用的说明方 法。
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 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8年级上册第19课《苏州园林》市优质习题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8年级上册第19课《苏州园林》市优质习题课件

)琢磨功夫都
是工艺美术的上品。
雕镂
(12)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zhēn zhuó(
)着光和影,
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斟酌
(13)花开时节,更显得各种花míng yàn(
)照眼。
明艳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 远处,一座座山峰拔地而起,山上绿树成荫,又有花儿映. 衬. ,把整个山峰 打扮得分外妖娆。
②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 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 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 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 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 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 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 约·诺里斯
拓展阅读
1.《北京的园林》 2.《乔家大院——北方民居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3.下面两则材料体现了北京奥运的理念,请把它探究归纳出来,并从本 文中找出一则相应的材料补充在后面。(4分) 材料一:国家体育场是一个不完全封闭的“鸟巢”,这样的设计既能使 空气流通,又能为观众和运动员遮风挡雨。 材料二:在北京奥运会网球比赛上,网球运动员将可以使用“鹰眼”挑 战裁判员的判罚,这将是奥运会历史上首次引入这一技术。 理念: 科__技__奥__运___
7. 选文第1段中的最后一句引用了诗句“鱼戏莲叶间”,这样写有什么 作用?(4分) __①__更__好__地__表__现__了__苏__州__园__林__池__沼__的__布___置__合__乎__“__图__画__美__”__这__一__特__征__;_____ __②__引__用__诗__句__充__分__调__动__读__者__的__想__象__力___,__使__说__明__文__语__言__更__生__动__,__可__读_____ __性__更__强__;__③__将__生__动__说__明__与__平__实__说__明___相__结__合__,__体__现__了__说__明__文__语__言__的_____ __多__样__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9课《苏州园林》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9课《苏州园林》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苏州园林》教案11.整体感知内容,概括苏州园林的特征,体会苏州园林的美。

2.把握文本结构,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

3.学习课文对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赏析本文语言。

一、导入新课《中国石拱桥》让我们领略了我国桥梁事业的伟大成就,今天,我们从桥上走下来,进入另一种建筑物——园林。

在我国的园林中,苏州园林具有独一无二的特征和地位,它是中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现在,让我们去苏州园林游览一番,看看那儿的园林建筑。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赏析苏州园林图片,概括其特征播放苏州园林图片,请同学们赏析图片,说说:苏州园林美吗?美在哪里?它具有哪些令你难忘的特征?【教学提示】赏析园林,学生对苏州园林形成初步印象,有利于课文教学。

此外,学生在描述苏州园林的特征时,也会有一定的说明顺序,教师宜予以关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目标导学二:初读课文,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1.从第一自然段中找出最能说明苏州园林地位的词语,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明确:标本。

“标本”的意思是同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代表的事物,它表明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艺术中具有崇高的地位。

2.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是什么?明确:第二自然段中“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是贯穿全文的中心,也是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目标导学三:细读课文,明确说明结构1.课文第二自然段,作者围绕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写了哪几层内容?明确:四层内容:一、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二、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三、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四、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2.分组讨论:课文第三至六自然段的内容与第二自然段是什么关系?明确:第二自然段是总说,第三至六自然段是分说。

每一段与前面的一个“讲究”相照应,具体说明苏州园林某一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图画美。

上述四方面是重点,说明详细。

3.课文第七至九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明确:这三段从园林角落的布置,门和窗以及色彩方面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

这些是局部介绍,属非重点,写得简略。

(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9课《苏州园林》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9课《苏州园林》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师:我们来总结说明文段里的中心句的特征。
明确: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师:那么,综合起来说就是“中心句是一个能够体现说明对象特征的完整而简洁的句子”。把每一段的中心句串联起来,我们就可以了解到文章的基本内容了。请大家朗读每段的中心句,在心中描绘出苏州园林的初步印象。
投影:
课文主要内容
1、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2、释义:
重峦叠嶂
自出心裁
因地制宜
俯仰生姿
别具匠心
研判学习起点或思维障碍点
初二的知识点相对初一来说更加繁杂,学习对于他们来说意味着更大的挑战。部分同学会产生畏难情绪,感觉学习吃力,上课听不懂,容易丧失学习兴趣。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较差。但是,对于问题的思考常常有自己独立的看法。对于说明性文本这种相对较为枯燥的文本的学习,他们显得较为“麻木”,不排斥,但也不感兴趣,只是觉得可有可无,很枯燥无聊。
1、指出说明方法 2、分析说明效果 3、概说对象特征
这句\段话采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简明科学地说明了。
这句\段话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真切地说明了。
这句\段话采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鲜明生动地说明了。
这句\段话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
这句\段话采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楚地说明了。
明确:全文划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段为第一部分,第十段为最后一个部分,其余是第二部分。
师:大家有异议吗?没有,这是非常明显的“总—分—总”结构。重点在于第二部分,我们再把第二部分的内在顺序理一理。
明确:第二段为一层,其余第二层。因为第二段是说的苏州园林的总的特点,其余是分说。
师:这里也是一个明显的“总—分”结构,那么,第二段的第二层七段之间,是不是可以继续分出层次来呢。试试看,要说出分层的标准

(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9课《苏州园林》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9课《苏州园林》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6、这段文字说明的中心是:苏州园林假山池沼的配合着意于图画美。
7、“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
“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8、“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一句中“这”指代的内容是:放几块石头,或种些花草
教学
回顾
作业
批改
小结
领导
审阅
意见
第周2课时年月日制定


苏州园林
课型
新授课




1、体会苏州园林的美,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2、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3、学习课文对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重点
难点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苏州园林特点;
2、 理清行文思路,明确说明顺序,;
2、首句的“假山和池沼”能否换成“池沼和假山”?为什么?
不能这是一个段首中心句,它规定了下文展开的先后顺序。
3、苏州园林假山和池沼的共同特征是: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4、文中概括假山特点的句子是: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5、池沼的相同点不同点分别是:
相同点:高低屈曲任其自然;
不同点:有的宽畅,就作为全园中心,有的成河道,就安排桥梁。
(1)“……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概括指出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
(2)“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介绍体现这一特点的四个方面。
(3)他们唯愿……。”
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

第19课《苏州园林》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9课《苏州园林》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9课《苏州园林》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准确把握苏州园林的特点,理解文章的说明顺序。

2. 学习本文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的特点,品味准确、严谨的说明语言。

3. 领略苏州园林的图画美,激发学生对中国园林文化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

(2)学习本文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的特点。

2.教学难点(1)理解本文说明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

(2)体会苏州园林的图画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投影出示苏州园林的图片,让学生欣赏。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美丽的园林在哪里吗(苏州)3. 讲述: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它们以独特的艺术风格闻名于世。

今天,我们就跟随叶圣陶先生的脚步,一起走进《苏州园林》,去领略它们的魅力。

(二)作者简介1. 投影出示作者叶圣陶的相关信息:叶圣陶(1894 -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

我国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被誉为“优秀的语言艺术家"。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潘先生在难中》,童话集《稻草人》等。

2.让学生齐读,了解作者。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解决。

投影出示生字词:轩榭(xuān xiè) 丘壑(hè) 嶙峋(lín xún)镂空(lòu) 蔷薇(qiáng wēi) 重峦叠嶂(zhàng)斟酌(zhēn zhuó) 相间(jiàn) 池沼(zhǎo)2. 提问: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苏州园林)3.再问: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4. 接着问: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这一特征的(先从四个主要方面说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还注意了角落的修饰、门窗的图案、色调的处理等细节。

(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9课《苏州园林》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9课《苏州园林》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导入新课引发兴趣1、面对美丽的大自然,人们总会惊叹它的鬼斧神工古代诗人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当代诗人贺敬之:“云中的神啊雾中的仙,神姿万态桂林的山。

”世上还有许多人类的智慧构建的景观,它们巧夺天工,堪称人间奇迹。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叶圣陶先生介绍这类景观的说明文——《苏州园林》。

这是介绍江南第宅园林的名篇——《苏州园林》(板书)。

3、简介作者。

了解叶圣陶先生的其他方面(点击课件)步骤2自学课文出示自学要求:(点击课件)1、朗读课文,圈出生字,画出词语。

2、思考: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是什么?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3、提出有关课文的问题,写在作业本上。

步骤3师生互动合作探究讨论小结1、这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被说明事物——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是什么?引导学生找出本文说明事物特征的内容,即第二段中“务必使浏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这是贯穿全文的中心,“图画”成为介绍苏州园林的线索。

(总说)2、第2段课文,作者围绕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写了哪几层内容?(分说)四层内容:一、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二、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三、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四、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3、课文第3、4、5、6、段内容与第二段是什么关系?第2段是总说,第3、4、5、6段是分说。

每一段与前面的一个“讲究”相照应,具体说明苏州园林某一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图画美。

上述四方面是重点,作者详细说明。

课文第7、8、9段写了什么内容?这三段从园林角落的布置,门和窗以及色彩方面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

这些是局部介绍属使学生掌握本文先总说,后分说,再总结的结构方式。

学生上台表演。

(三人一组,自由结合)5请同学们找找本文运用词语的特点。

生:准确。

如第一段中“鉴赏”一词,运用非常准确。

周密。

如“务必..站在哪个..使游览者无论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精炼。

如第7段中的“栽”、“蔓”、“补”几个动词用得非常好。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9苏州园林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PPT课件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9苏州园林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PPT课件

开,这么就使游览者在心理上以为园林中景致
繁复,有层次了。
41/51
表示方式
依据表示内容需要,文章融说明、记叙、议 论于一体,以概括说明介绍园林,以生动描述 形容景物,以通俗议论来分析原理。
文章既眉目清楚、生动形象,又耐人寻味, 启人兴趣。请同学们在文章中找出除说明之外 其它表示方式句子,说说其表示效果。
45/51
课堂检测
1、苏州园林主要特征是
_务__必__使__游__览__者__不__论__站__在__哪__个__点___上__,_____
眼前总是一幅完美图画

文章是从 亭台轩榭布局 、 假山池沼配合 、 花草树木映衬 、_近__景_远__景_层__次________。 几个角度详细说明了这一特征。
2、假山堆叠,能够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但是 技术。(“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 分?·)·
“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活动,其结 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而且无法被复制; “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程序和手法, 其结果是含有实际效用东西,普通能够 大量复制。
40/51
3、可是墙壁上有砖砌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 两边无所依傍,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
2/51
注音
轩榭(xuān )xiè 重峦叠嶂( luán zh)àng 丘壑(qiū h)è 嶙峋(lín x)ún 镂空( lòu) 蔷薇(qiáng )wēi 池沼( zhǎ)o 相间( jiàn) 着眼( zhu)ó
3/51
词语解释
阅历:由亲自体验、经历而得来知识。 雷同: 不该相同而相同。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37/51
请结合详细语句说说本文语 言准确严密特点。
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往往”是通常意思,表明苏州园林中水面假如

(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9课《苏州园林》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名师整理)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9课《苏州园林》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逻辑顺序:由整体到局部,由总到分,由主到次,由大到小。
五、品析语言
1、准确严密的语言风格。
(1)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允许欠美伤美的败笔。
“一切”“决不”表示十分肯定,是为了突出苏州园林的特色。
(2)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
强调“大多安排桥梁,但并不全是”,用词非常准确。
点题: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①
总说:完美的图画。②
分说:
大处讲究:亭台轩榭布局的自然美③
假山池沼配合的艺术美④
花草树木的映衬美⑤
近景远景的层次美⑥
细部注意:每个角落布置的图画美⑦
门窗图案美⑧
园内建筑的色彩美⑨
结语:当然不止以上写的这些。⑩
5、为了说明这幅美丽的“图画”,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说明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征的?
列数字: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
引用:引用文献资料、诗词、俗语、名人名言说明事物特征。
做诠释:对事物的性质和特征进行解释。
摹状貌:描写事物的形状或面貌。
(4)说明顺序: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
①从原因到结果 ②从结果到原因
③从主要到次要 ④从简单到复杂
⑤从整体到局部 ⑥从概括到具体
败笔:某件事中做得不完美的部分,或泛指某个物件中不好的部分。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运用得是否适当。
因地制宜:根据具体地形设计或选择适合的事物。
重峦叠嶂:重重的山峰,层层的峭壁。
3、文体知识:
(1)什么是说明文?说明文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
说明文是以说明这种表达方式为主,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事物的特征、结构、用途等或解说事理的文章。
(2)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 表程度修饰;“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 多”“有余”等表数量。
(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 的意思了,与实际不符,太绝对了。
(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 。
及时演练(3分钟 ) 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
3.赏析句子。 “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中两个“多”是否可以删去?(考点:语言的准确性) 不可以。“多”表数量。若删去,就变成了苏州园林只 有一百处,“我”到过的只有十处,与实际不符。两个 “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
4.(选做题)拟写一副对联,表达对苏州园林的赞美。 上联:桂林山水甲天下
第一部分(1-2):
第二部分(3-10):
第三部分(11):
自学检测一(5分钟)
快速浏览课文,并完成以下问题:
1、根据拼音写汉字。
雕镂(diāo lòu)(qiū hè) (丘lín壑xún) . 嶙峋
(qiáng wēi) 蔷(薇chóng luán diézhàng)
.重峦叠嶂
2、请分别概括文章内容。(基本方法:说明对象+特征)
C.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
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
D.我们必须持之以恒,一步一个脚印地勤奋学
习,绝不能有半点虚假和骄傲
呕心沥血:比喻用尽心思。多形容为事业、工作、文艺创 作等用心的艰苦。事倍功半:指工作费力大,收效小。因 地制宜: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持之以 恒:长久坚持下去。
原名叶绍钧,江苏苏 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 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 术家”之称。
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倪 焕之》。
他原籍是江苏苏州,所 以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 有深刻的研究。
作者简介
自学指导一(5分钟)
朗读课文,并完成以下问题: 1、圈划并识记下列字词,注意读音及字形。 榭(xiè) 池沼(zhǎo) 丘壑(hè) 嶙(l ín) 峋(xún) 雕镂(lòu) 蔷(qiáng) 薇(wēi) 重峦叠嶂(zhàng) 2、请分别概括文章内容。(基本方法:说明对象+特征)
不可以,“据说”一词,表明这不是作者亲自考察的,体现 (了2)说“明我文觉语得言苏的州准园确林性式,我科国学各性地园林的标本。”中“标本”的 含义?
“标本”原意是动植物的尸体或其他材料造出的动植物的模 型,这里意思是有代表性的事物,典型的范本。写出了苏州园 林的重要地位。
点拨运用(2分钟)
说明文阅读题型之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考点) 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
第一部分(1-2):写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说明苏州园 林在园林艺术中的重要地位,总领全文。
第二部分(3-9):作者从园林建筑设施的各个方面,说明了苏州园 林图画美的总的特征。
第三部分(10):指出苏州园林的美还不止以上这些,总结全文, 激起读者的观赏愿望。
自学指导二(5分钟 ) 阅读第一部分(1-2)内容,思考问题:
下联: 苏州园林冠江南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引子——各地园林的标本(点题)
总说——一幅完美的图画 亭台轩榭的布局
苏 州 园 特征 林
分说
大处讲究
细处注意
假山池沼的配合 花草树木的映衬 近景远景的层次
园林角落的配置 门窗雕琢的匠心
色彩搭配的协调
结语——不止以上这些(总结)
,或者是
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重匠峦师叠们嶂生平多
阅历
4.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 。
俯仰生姿
2.下列标红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B ) A.为了筹建南极长城站,他呕心沥血;长城站
落成以后,这位钢铁汉子也流泪了。
B.这些很好的学习方法一旦融会贯通,定会收
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 约·诺里斯
1、掌握重点字词,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理清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描绘的苏州 园林的总特征,初步了解课文说明的顺序。
3、领略作者笔下的图画美,激发热爱祖国 灿烂文化的感情。
苏州四大园林
沧浪亭(宋代 )拙政园(明代)
狮子林(元代) 留园(清代)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分钟)
1.朗读课文,积累生字新词。 2.理清文章结构。
苏州园林
课堂小结(1分钟 )
地位--- 各地园林的标本 总 领 全 文
特点--- 一副完美的图画
当堂训练(10分钟)
一.根据拼音写词语。
1.他们讲究亭台(xuān xiè) 沼的配合。
轩的榭布局,讲究假山池
2.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diāo lòu)琢磨功
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
雕镂
3.或者是(chóng luán dié zhàng)
园 林 精 巧 主美 丽 , 园 艺 水 平 高 超 次
板书设计

苏州园林
总体特征: 完美的图画
亭台轩榭的布局——自然之趣
假山池沼的配合——自然美
花草树木的映衬——图画美 分 近景远景的层次——景致美
局主 部
述 角落的布置——图画美 门窗的雕琢——图案美 油漆的调配——色彩美
细 部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 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1、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2、赏析句子。 (1)“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中“据说”一词是否可以删去?(考点:说明文语言 的准确性) (2)“我觉得苏州园林式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中“ 标本”的含义?(考点:字词理解)
自学检测二(5分钟)
阅读第一部分(1-2)内容,思考问题: 1、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图画美 。 2、赏析句子。 (1)“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中“ 据说”一词是否可以删去?
的环境问题之一。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
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不能去加掉点。的“词之“一之”一表”数能量否,去当掉今?为人什类么面?临的最严重的 环境问题,除了人口剧增、资源短缺外,还有水质污染 、大气污染等,如果删去,“人口剧增,资源短缺”就 变成唯一的问题,与实际不符。“之一”体现了说明文 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