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结核病新药的进展
2024年结核病治疗方案

2024年结核病治疗方案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肺部,也可侵犯其他部位如淋巴结、肾脏等。
结核病的治疗十分复杂和耗时,传统的治疗方法也存在一些限制和副作用。
因此,2024年的结核病治疗方案将充分结合新的科技和研究成果,旨在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并加强病例监测和防控措施,最终实现结核病的全面控制和消除。
一、个体化治疗当前的结核病治疗方案主要依靠四种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
然而,由于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性和多药耐药性的增加,20%的结核病患者存在药物耐药问题。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个体化治疗将成为2024年结核病治疗的核心策略。
个体化治疗通过结合每个患者的病原学信息、药物敏感性和临床特征,制定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在2024年,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结核病的病原学检测技术,包括快速分子检测、基因测序和蛋白质组学分析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将大大提高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测灵敏性和准确性,帮助确定感染病原菌的种类和抗药性。
基于病原学信息,我们将选择合适的抗结核药物进行组合治疗,既包括传统的一线和二线药物,也包括新型的抗结核药物。
此外,针对多药耐药结核病和极耐药结核病,我们将探索新型抗结核药物和治疗方案,如庆大霉素、托布霉素等。
个体化治疗方案还将侧重于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响应。
我们将加强对患者的临床监测,包括症状、影像学变化、病原学检测结果等。
根据患者的反应和病情发展,我们将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最佳疗效和耐药性的管理。
二、联合治疗与定量服药为了增加治疗成功率,减少耐药性和复发,2024年的结核病治疗方案将更加强调联合治疗和定量服药的重要性。
联合治疗是指同时使用两种或多种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
联合治疗的优势在于它可以避免单一药物的药物耐药问题,并且可以通过不同药物的不同作用机制来增加疗效。
然而,联合治疗也存在一些挑战,如药物相互作用、副作用累积等。
因此,在2024年的治疗方案中,我们将加强对联合治疗的监测和管理,确保药物的合理组合和配比,以及良好的治疗效果和耐药性管理。
抗结核药物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综 述文章编号:100128689(2005)0420250204抗结核药物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Trends and advances i n an tituberculosis agen ts陆宇 段连山L u Yu and D uan L ian 2shan(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 北京101149)(Beijing T uberculo sis and T ho racic T umo r R esearch Institute , Beijing 101149) 摘要: 结核病是除A I D S 外引起死亡最高的感染性疾病,严峻的结核病回升形势要求加速新型抗结核药物的研究开发。
缩短疗程,提高M DR 2TB 疗效及对结核潜伏感染(L TB I )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是开发新抗结核药物要实现的目标。
口恶唑烷酮类、硝基咪唑并吡喃类等药物是近年发现的新药,利用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加速药物筛选、有效传递药物至靶位的药物载体、联合抗结核药物的免疫辅助治疗剂等也是抗结核病药物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结核; 抗结核药物; 药物筛选; 载体中图分类号:R 978.3 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04207227作者简介:陆宇,女,生于1971年,博士,助理研究员。
主要从事抗结核药物药理学研究。
结核病是除A I D S 外引起死亡最高的感染性疾病,是严重的全球性健康问题。
抗结核药物是结核病化学治疗的基础,结核病的化学治疗是人类控制结核病的主要手段。
结核病化疗的出现使结核病的控制有了划时代的改变,以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为核心的短程化疗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人类迈入新世纪的今天,现有的抗结核治疗方案还远远不够理想,严峻的结核病回升形势要求加速新型抗结核药物的研究开发。
目前,结核病治疗的两大难题在于结核分枝杆菌的持留性和耐药性,人们对结核分枝杆菌本质认识的逐步深入及新兴技术的发展,为抗结核药物的研究提供条件。
耐药结核病的治疗及其进展(2022)

耐药结核病的治疗及其进展耐药结核病指病原体对抗结核药物产生耐受性的疾病状态,已成为当前全球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根据当前流行性病学分析,全球结核病总耐药率高达20%,耐多药率达到5%。
2018-2019年全国对治疗结核病药物产生耐药性的调查结果表明,我国肺结核患者对多种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概率已经>8%。
故研究耐药结核病的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耐药结核病治疗新药速递1.PretomanidPretomanid 是一种口服硝基咪唑类药物,具有体外和体内抗结核分枝杆菌(MTB)活性。
它通过抑制分枝菌酸生物合成杀死活性MTB,阻断细胞壁的产生。
近期,《临床微生物学与感染》发表的一篇纳入8项有关pretomanid治疗利福平耐药结核病的Meta分析研究数据表明,Pretomanid在0-14天、0-2天、0-7天均有良好的早期杀菌活性(表1)。
表1含Pretomanid方案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早期杀菌活性2.DelpazolidDelpazolid是一种新型恶唑烷酮类药物,已在疗效和毒性的方面进行了非临床研究以及1期临床研究。
Delpazolid对革兰氏阳性菌(包括结核分枝杆菌)具有体外活性。
近期,《抗菌物和化学疗法》发表的一篇研究评估了Delpazolid在结核病患者中的杀菌活性、安全性和药代动力学。
79名年龄在19~79间的受试者被随机分配至各治疗组,应用delpazolid 800 mg QD,400 mg BID,800 mg BID,1200 mg QD和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HRZE)方案以及利奈唑胺600mg BID进行活性对照。
结果表明应用delpazolid 800mg QD, 400mg BID, 800mg BID,和1,200mg QD 后菌落形成单位(log-CFU)平均每天下降值分别为0.044±0.016,0.053±0.017,0.043±0.016和0.019±0.017:而应用HRZE和利奈唑胺(600mg BID)后1og-CFU平均每天下降值分别为0.192±0.028和0.154±0.023(表2)。
WHO耐药结核治疗最新指南及新药现状【20页】

PA-824:具有很强杀菌活性,对敏感和耐药菌均有效;红旗药业国内生产;正在进行1期临床,估计2019年初进行2期
国内研发
4-6家企业正在进行新抗结核药物研发或临床试验前所未有
临床试验
中国走向世界的敲门砖:国际发言权中国结核病临床试验合作中心CTCTC贝达喹啉和德拉马尼上市后研究未来2年CTCTC将承担2-3个1期和3-5个2期临床试验。
WHO耐药结核治疗最新指南及新药现状
近2年来WHO对耐药结核病方面的证据进行了收集,包括临床试验、队列研究、观察性研究等进行了分析
在2018年7月16-20日召开的新指南修订小组会议上,专家采用国际证据推荐分级的评估、制定与评价GRADE方法,系统评估了上述分析结果,并发布了“MDR-/RR-TB治疗重大变化”
新药合理使用
建立机制
积累经验
规范流程
培养人才
新药合理使用
THANK YOU
世界卫生组织于2016年10月发布耐多药或利福平耐药结核病治疗指南。
背景
原A组有加替沙星,此次将其除去添加了原来D2组的贝达喹啉和C组的利奈唑胺,说明二者具有很好的疗效,列为首选。
A组-首选药物:左氧氟沙星或莫西沙星贝达喹啉和利奈唑胺
B组-次选药物:氯法齐明环丝氨酸/特立齐酮
C组-是AB组药物不能组成有效治疗方案时可以添加的药物:乙胺丁醇、德拉马尼、吡嗪酰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罗培南、阿米卡星、(链霉素)、乙硫异烟胺或丙硫异烟胺、对氨基水杨酸。
联用药物多:治疗管理面临挑战;多药联合使用副作用增加,依从性难以保证。
药物品种少:核心药物均为60年 前研发;耐药患者难以组成有效方案
抗结核病新药研发进展

抗结核病新药研发进展抗结核病新药研发进展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影响肺部,但也可以影响其他部位。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2019年全球有10百万人患有结核病,其中有1.4百万人死亡。
结核病问题仍然是世界面临的健康挑战之一。
现有的结核病药物疗法需要长期治疗,并且长期的药物使用会导致耐药性出现。
本文将介绍一些新的抗结核病药物的研发进展。
BedaquilineBedaquiline是一种新型结核病药物,于2012年获得欧盟批准,并于2013年在美国上市。
它是第一个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结核病药物,用于治疗多药耐药结核病和广泛耐药结核病。
Bedaquiline通过抑制ATP合成降低菌体代谢,从而达到抗击结核菌的作用。
据研究表明,Bedaquiline治疗广泛或多药耐药结核病的疗效显著,获得了全球医学专家的认可。
PretomanirPretomanir是一种结核病新药,于2019年5月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
它与Bedauiline和Linezolid组合使用,三药联合治疗对于治愈多药耐药结核病的患者有很大的帮助。
Pretomanir通过抑制mycolic acid合成来杀死结核菌,并显著提高了治愈患者的疗效。
研究表明,Pretomanir联合使用Bedauiline和Linezolid,可以缩短治疗的周期,减少药物使用的时间和副作用。
SutezolidSutezolid是一种治疗结核病的新型药物。
它和生物反应修饰剂Liniskin组合使用,可以显著缩短治疗时间和副作用时间。
Sutezolid具有广泛的抗微生物谱,对多种微生物菌株具有杀菌作用,同时具有良好的组织渗透性,可以在肺部和外周组织中起到作用。
有研究显示Sutezolid可以在八周内治愈多重耐药结核病。
TBAJ-587TBAJ-587是一种针对结核病的新型药物。
它通过抑制蛋白质合成从而杀死结核菌,研究显示,TBAJ-587能够在低浓度下杀死菌体,减少治疗的时间和副作用。
浅谈抗结核药物的进展情况

医 药l I I I 与保健
浅谈抗结核药 物 的进展情 况
张丽 君 江 治武
药 集 团制 药 总厂 , 龙 江 哈 尔 滨 10 4) 黑 5 06
摘 要: 抗结核 药物是结核病化学治疗( 简称化疗) 的基础 , 而结核病的化学治疗是人类控制结核病的主要手段 。 结核病化疗的出现使结核病的
一
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6 8 ~
控制有了划时代的改变. 全球结核病 疫情 由此得 以迅速 下降。而随着科技 的不断进步, 抗结核 药物的研究获得 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 其中最引人注 目
的主要是利福霉素和 氟喹诺酮这两大类 药物, 尤以后 者更为 突出。 关键词 : 结核病 ; 化学治疗; 药物
1. d cl s ac u c .A l d cl — 在过去 的几十年当中, 肺结核( 痨病) 被认为 抑菌浓度。感染部位 的组织浓度对血药浓度的 『1Me ia Ree rh Co n i Me ia Re e rh u c ivs g t :Tr l i o at n 0 I_ I 是顽症 、不治之症, 然而, 随着近年 来科 学技术 比值较正常组织 中高, 在痰 、支气管粘膜 、肺 sac Co n i n et ain e me t f pl n r u eo e s n s i h te tmyi n 的不断进 步, 抗结核药物 的研究 得 到了迅 猛发 等组织的药浓度 / 血清浓度为 2 或更高, 显示了 mo ay tb r l i w t srpo cn a d aa a n sl l c c c d J . 展 。抗结核药物 也是 结核病化学 治疗f 简称 化 对肺结核的强大治疗作用。其代表性药物有氧 p r— mioaiyi a i. Br 9 0 1 7 —1 8 . 疗) 的基础, 而结核病 的化学治疗是人类 控制结 氟沙星 、环丙沙星 、司氟沙星和洛美沙星等 。 1 5 .O 3 0 5 2. ia Ree rh o n i Me l e l t l 0 " e 核病的主要手段 。 其 中氧氟 沙星的临床应 用 已有若干 报道. 尽管 f1 dc l sac C u c .Th l ameR f u mo a y u e o o i w t s a i n h n n ne - 但不论 p l n r t b r lss i ia iz a it r 结核病 化疗的 出现使 结核病 的控制有 了 人体耐受量 仅有 中等程度抗 结核作用 , l dc l sac Co n i I l v 划时代的改变, 全球结 核病疫情 由此得 以迅速 对 鼠实验结 核或人结核病 治疗均有 肯定疗 效, i rp r t te m e ot o l Me ia Reer h u c I l i u ruoi e tea y T il o l b t - 下降。最早出现的有效抗 结核药物是链 霉素, 有报道称将氧氟沙星与其它可供使用 的配伍药 terTl ec lss Ch moh rp ras C mmi e .B d J1 5 .3 — 46 而对氨基水杨酸被应用 于临床后发 现, 链霉素 起, 可常规用 于少数耐 多药的慢性肺结 核病 te r Me 。9 27 5 7 . F Mi s h c n hn o re 加对氨基水杨酸 的治疗效果 优于单一用 药, 而 人。司氟沙星和洛美沙星是现行氟喹诺酮类中 『1 o W。 t ia DA. S D c u¥ 3. x c 且 可以防止结核分支杆菌产生 耐药性Ⅲ 。发现 抗结 核分支 杆菌活性较高的品种。 因光毒性, c e tea y o p l n r tb ruoi. Am 但 h moh rp fr umo ay u e lss R v Repr Di. 1 7 1 :2 - 5 . e s i s 9 5.l 3 5 3 3 1 异烟肼 后。 有人单用异烟肼 和联用异烟肼 加对 使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 氨基水杨 酸或链 霉索进行对 比治疗试验, 再一 尽管上述氟喹诺酮类药物具有较好的抗结 [】 o 4. x W.Whte sotc岫 e ce o eay F i r hr 0 hm t rp ? h h e 次证 明了联合用药 的优 势日 0世纪 7 。2 O年代 核作用, 但无论如何仍 不能和利福霉相提并论, BLl I t Un o b r , 9 1 6 3 4 3 5 5 . d n i n Tu e 1 8 ,5 : - .2 —3 3 随着利福平在临床上的应用以及对吡嗪酰胺 的 由于氟喹诺 酮类 药物影 响 年幼动物 的软骨发 『1 meia h rcc S cey T e t e t o u 5. r n T oaJ o i . ram n ft— A c t ec iss n tb rue s net i s o dh 重新认识, 在经过大量的实验后, 短程化疗成为 育, 对儿童和孕妇 的安全 性至今尚无定论, 原则 b ruoi a d u ec l i ifcin n a u s a d c i rn. A J Repr n hl e m d s i Ct C r Me , i ae t d 结核病治疗 的最大热点 , 并取得 了令人瞩 目的 上暂不考虑用于这二类人群 。 9 41 91 5 . 成就i。当人类迈入 2 世纪 的今天, x 4 1 l 抗结核药 此外, 有氨基糖苷类抗结核药物 , 中的 1 9 , 4 :3 9 还 其 物的研究 已经获得 了更进一 步的发展 , 中最 阿米卡星在试管中对结核分支杆菌是一种高效 其 引人注 目的主要是利福霉素 和氟喹诺酮这两大 杀菌药, 阿米 卡星对年 老患 者的 肾脏和第八 但 类药物, 尤以后者更为突出。 对听神经的毒性较 大; 多肽类 中有结核放线 菌 利福霉素类: 在结核病的化疗史上, 利福霉 素 一 ; N氨硫脲 衍生物 中较引人 注 目的是 2 一乙 素类药物的研究一直十分活跃。随着利福霉的 酰喹啉 N 吡咯烷氨硫脲; 4 吩嗪类是一类用于麻 发现, 世界各国出现 了研制本 类新 衍生物 的浪 风病 的药物 , 近年来 也开始试用于耐药结核病; 潮, 相继 产生了数个具有抗结核 活性 的利福霉 B一内酰胺 酶抗 生素 和 B一内酰胺 酶抑制 剂 素衍生物, 但杀菌效果都不如利福平, 利福平仍 中, 核分 支杆菌也产生 p 结 一内酰胺酶, p 但 一 是利福霉素类药物 中最经典 的抗结核药物。其 内酰胺 酶抑制剂如克拉 维酸 、舒巴坦在单用时 衍生物有利福布丁, 它的亲脂性 、透 过细胞壁 并不能抑制结核 分支杆菌 的生 长。 而是通过 抑 和干扰 D A生物合成的能力高于利福霉, N 使之 制 B一内酰胺, 8一内酰胺 酶类抗生 素免遭 使 能够集 中分 布在巨噬细 胞 内而具 有较强 的活 破 坏, B一内酰胺 酶抑制剂 与不耐酶 的广谱 当 性; 但其也有不 足之处, 利福布 丁的早 期杀菌作 半合 成青霉素联合使 用时, 大大增 强这类青 能 用不如利福平 可能与其血浆浓度低有关 。其 霉素 的抗结核 分支杆 菌作用 ; 大环内酯类, 新 本 它 的衍 生物 还 有 苯并 嚅嗪 利 福霉 素 、利 福 喷 丁 类抗结核分支杆菌作用最强 的是罗红霉素 、甲 等, 其中利福喷丁是一种高效 、长效抗结核药 红霉 素和阿奇霉素, 主要 用于非结核 分支杆菌 物。 病的治疗 。 氟喹诺 酮类: 三代氟喹诺酮类药物 中有 第 以上仅仅是罗列 了部分药物在抗结核研究 不少具有较强的抗结 核分 支杆菌活性 , 对非结 方面的进展, 但应 该认识 到这 些只不过是抗结 核分支杆菌( 一胞内分支杆菌复合群除外) 鸟 亦 核药物研究重新开始 的序幕。因为开发一种新 有作 用. 为临床 治疗开 拓 了更 为广 阔的前景 。 的抗结核药物既需要 财力和 时问, 还要评估其 由于结核分支杆菌对氟喹诺酮产生 自 发突变率 在临床 使用的效果, 非~件 容易的事 。由于 并 很低, 与其他抗结核 药之 间无交叉 耐药性 , 目前 目前伴有 HI V感染 的结 核病发病率增 加和耐 这类 药物 已成为耐药结核病的主要选用对象 。 多 药结 核分支杆菌 的出现 , 以及预料今 后耐利 氟 喹 诺 酮 类 药 物 的 主 要 优 点 是 胃 肠 道 易 吸 收 . 福霉菌株 的发生率将会增 高, 以导致 急需迅 所 消除半衰期较长, 组织穿透性好, 分布容积大, 毒 速开发新的抗结核药物。抗结核药物研究除直 剐作 用相对较小, 合于长程给 约。这类化合 接开发新药外 , 适 还要认识 到随着靶 向释 药系统 物抗菌 机制独特, 通过抑制结核 分支杆菌旋转 的发展, 利用脂质体或单克隆抗体作 载体, 使药 酶而使其 D NA复制受 阻, 导致 D A降 解及细 物选择作用于靶位 , N 增加药物 在病变局部或细 菌死亡。氟喹诺酮在肺组 { 、呼吸道 粘膜组织 胞内的浓度, 以改进疗效 。 参考 文献 巾有蓄积性, 浓度均 超过 结核分支杆 菌的最 小
肺结核治疗进展

肺结核治疗进展肺结核(Tuberculosis,简称TB)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近年来,肺结核的治疗进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
本文将就肺结核治疗的新方法、药物和疫苗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新的治疗方法1. 全球核心抗结核药物联合治疗计划:此计划旨在提高耐多药结核治疗成功率。
通过联合使用包括里法布星、布达拉胺和异烟肼等在内的有效药物,从而减少药物耐药性。
2. 微生物组学:借助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索结核菌的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特征,以实现精准治疗和个体化治疗。
3. 快速诊断和检测技术:随着分子诊断技术的进步,如PCR和基因芯片技术的应用,肺结核的早期诊断和检测变得更加快速准确,为及时进行治疗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新的抗结核药物1. 利福平:这种新型抗结核药物可广泛应用于多种结核菌感染,特别是对多药耐药结核病的治疗效果显著。
2. 抗结核新药开发:研究人员正致力于开发更多种类、更高效和更安全的抗结核药物,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并应对药物耐药性的挑战。
三、肺结核疫苗研究进展1. BCG疫苗改良:BCG疫苗是目前最常用的预防结核病的疫苗,但其有效性存在一定限制。
研究人员正努力改良BCG疫苗,以提高保护效果和持久性。
2. 新型疫苗研发:目前,针对结核菌特定抗原的新型疫苗正在研发阶段,这些疫苗有望在预防肺结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上取得突破。
四、肺结核治疗策略1. 个体化治疗: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采取个体化治疗策略,包括选择合适的药物组合、给药时间和剂量等,以提高治疗效果。
2. 药物依从性:提醒病人按照医嘱规定规律服药,并监测药物治疗的依从性,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治疗的成功率。
3. 综合治疗:结合药物治疗、营养支持和健康教育,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恢复健康。
总结: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合作的加强,肺结核治疗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新的治疗方法、抗结核药物和疫苗的研究不断推进,为肺结核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和希望。
抗结核病药的研究进展

哚奎 宁唑酮生物碱 , 其对敏感或耐药结核杆菌活性均高于异烟 肼,其作用机制可能为 D A嵌入剂, N 并可能存在毒性问题【】 1。 0 2 利福霉素类 随着利福平的发现 ,各国研究机构相继开发 . 9 了数个具有抗结核活性的利福霉素衍生物 ,如利福喷丁、利福 拉齐、利福布丁等 。利福喷丁于 19 年在美 国获得批准用于 98 治疗结核病 。利福布丁为利福霉素的螺旋哌啶衍生物,对结核 杆菌的抑菌作用比利福平约强 4 。主要用于分枝杆菌的肺部 倍 感染,对利福平耐药的结核杆菌菌株亦有效。利福拉齐 比利福 平具有更强 的杀菌作用 , 口服吸收好 , 对结核分枝杆菌 的 MI C比利福平强 6 4倍 ,而半衰期长达 6h 1 0t。 6 21 新 大环 内酯类 新大环内酯类药物是内酯环大小或取代 . O 类型与红霉素不同的半合成衍生物 ,研究表明其具有抗结核杆 菌作用 ,用于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和耐多药结核病的治疗 。主 要衍生物以第二代的罗红霉素,克拉霉素, 阿齐霉素和第三代的 泰利霉素为代表,其中罗红霉素抗结核分枝杆菌作用最强[ 6 】 。 21 氨基糖苷类 氨基糖苷类中应用较多的有阿米卡星 ,异 . 1 帕米星 ,巴龙霉素等。阿米卡星是在卡那霉素结构 中的链霉胺 部分引入氨基羟丁酰链 , 其体外抗结核活性高于卡那霉素。异 帕米星是庆大霉素 B和卡那霉素 A的结合物 , 抗菌活性不如 阿米卡星, 但对耐阿米卡星的结核菌株有效。巴龙霉素是从链 霉菌培养液中获得的,主要用于多药耐药结核病的治疗[ 。 1 0 ] 2 2 喹诺 酮类 喹诺酮类药物属化学合成抗 菌药。其 中 . 1 第三 和第 四代有不少具有较强的抗结杆菌作用 ,而且与其他抗结核 药之间无交叉耐药性。 目前这类药物已成为耐药结核病的主要 选用对象。如第三代氟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 ,左氟沙星,氧 氟沙星 ,司帕沙星等具有较强的抗结核分枝杆菌活性【 。 四 1 第 l 1 代氟喹诺酮类药物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和加仑诺沙星等显示更
耐药结核病的治疗最新进展

耐药结核病的现状与挑战
现状
全球范围内,耐药结核病呈上升趋势,尤其是耐多药和广泛 耐药结核病,给全球结核病控制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
挑战
耐药结核病的出现与不规范的治疗管理、患者不依从治疗、 药物研发滞后等因素密切相关,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解决。
耐药结核病的治疗目标
01
02
03
治愈患者
通过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治愈耐药结核病患者,减 少疾病传播。
除了新药的研发,还有研究在现有药物的基础上进行重新组合,以产生协同作用并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
耐药结核病治疗策略的改进
除了药物治疗,耐药结核病的治疗还涉及 到诊断、预防和患者管理等方面的改进。 例如,采用更准确的诊断方法,如基因测 序技术,以更快速地确定病菌的耐药性。
在预防方面,加强疫苗接种和公共卫生 措施是关键。此外,对于患者的管理, 应采取综合治疗策略,包括药物治疗、 心理支持和生活方式的调整等。
耐药结核病治疗的社会和经济影响
耐药结核病的出现给社会和经济带来 了巨大的负担。由于治疗耐药结核病 的费用较高,许多患者可能无法获得 及时和充分的治疗。这不仅影响了患 者的健康状况,也增加了疾病传播的 风险。
VS
在经济方面,耐药结核病的治疗成本 不仅包括直接医疗费用,还包括因疾 病导致的生产力损失和家庭负担的增 加。因此,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和政策 制定,以确保所有患者都能获得可负 担和有效的治疗。
的风险。
在一些地区,直接观察治疗策略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功,有效
03
控制了耐药结核病的传播。
药物敏感性测试
01
02
03
药物敏感性测试是确定 结核病菌对特定药物的
敏感性的试验。
通过测试,医生可以了 解哪种药物对病菌有效 ,从而制定更精确的治
结核病药物研发的进展、挑战和展望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10 .7 12 1)30 l.4 0 1 5 (0 00 — 190 8
1 介 绍
结核 药物研 发 的主要 目标 是 :a敏感 药物对 活动 )
最 近 结核 病 社 团 庆祝 了De i Mi hs n 授 9 ns t i 教 c o O
性 结核 的 短程 和 简化 治疗 ;b )改 良耐 药性 活 动 性 结
流行 那 么 猖 獗 ?最 初 发 达 国家 和 国 际 组织 ( 世 界 如
面 临的 治疗 ;d 在 的结 核 感染 ( 药或 敏 感 ) 的 )潜 耐
短 程和 简化 治疗 。 成 功 完 成 上 述 目标 的 重 要 挑 战 需 要 考 虑 以下 因素 : 1结 核 分 枝杆 菌 生化 性 质 和 病 发机 制 的 复杂 ) 性 ,依 次 反 应 了 结核 病 治 疗 方案 的疗 程 长和 需求 多 种 药 物 复 合 ;2 结核 病 研 发 过 程 十 年 间 的 空档 期 到 ) 今 日的 再起 ,造 成 结 核 专 家 ,现 场 经 验 ,相 关 试 验 室 和 管理 机 构 的 不足 ;3 必须 建 立 短程 时 效和 简 )在 易结 核 病 治 疗疗 程 时 ,全 球 公共 健 康 危 机 一 结核 病 的遏止 ,有 限资源 限制 了药物继 续研 发 。 尽 管 面 对 这 些 重 大挑 战 ,但 是 结 核 药物 的研 发 能 力 取 得 了 实质 性 进 展 ,十年 时 间 ,几类 新型 结 核
国外 医 药 抗 生 素分 册 2 1 年 5 0 0 月第 3 卷 第 3 1 期
结核病 药物研 发的进 展、挑 战和展望
吴 小林 编 写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中国医药集 团总公 司 四川抗菌素工业研 究所,成都 6 0 5 10 2)
抗结核病新药研发进展

抗结核病新药研发进展肺结核仍是全球最常见和最严重的感染性疾病之一。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每年新诊出肺结核病例数约达880万人,每年有近160万人死于该病。
肺结核的发生率逐年上升,而多药耐药(特别是泛耐药)肺结核的发生率也在全球许多地区持续升高,由此成为全球一大严重公共卫生问题。
相比之下,新药的开发却滞后于肺结核的治疗和预防需求。
自40多年前利福平(rifampin)上市后,全球范围内仅批准了利福布丁(rifabutin)和利福喷丁(rifapentine)两个新药治疗肺结核。
为控制肺结核的流行趋势,临床迫切需要有新的抗结核病药物,尤其是能用于潜伏性结核杆菌感染患者化学预防及对难治性肺结核即多药耐药和泛耐药肺结核治疗有效的抗结核病新药。
开发抗结核病新药的主要目标包括寻找快速作用药物,以期能够缩短现行肺结核长治疗期,及开发对耐药结核杆菌有活性药物、开发对持续性和休眠性结核杆菌均具活性药物等。
尽管目前抗结核病药物开发管线有限,但还是有一些新型结构类别化合物如硝基咪唑类、二芳基喹啉类、噁唑烷酮类、乙二胺类和氟喹诺酮类等化合物正在进行临床研究。
1 硝基咪唑类化合物许多硝基咪唑类化合物(特别是咪唑并噁唑和咪唑并噁嗪衍生物)都已经体内、外试验证实具有强力的抗分枝杆菌活性,它们对结核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0.015~1.95 μg/mL。
不过,这些物质的致癌性和致突变性水平相对较高,因而阻碍了它们进入临床研究。
值得注意的是,常用于治疗厌氧菌感染的抗菌药甲硝唑(metronidazole)已显示其在MIC时对处于厌氧条件下的休眠性结核杆菌存活有显著活性,同时对多药耐药肺结核株也具活性。
近期一项研究还指出,甲硝唑联合利福平治疗休眠性结核杆菌患者有效。
甲硝唑目前正在进行用作抗多药耐药肺结核药物的Ⅱ期临床研究,但此类化合物中最有希望获准治疗肺结核的可能还是两个在研药物——PA-824和OPC-67683。
1.1PA-824PA-824为硝基咪唑并吡喃衍生物,对多药耐药肺结核株呈高度活性且对休眠性结核杆菌具杀灭作用。
现代抗结核药物的研究进展

2 抗结核药物 的研究进展
21 蛋 白质组学的应用加速药物 的筛 选 :中 国科学 院微 生物所张立 . 新实 验室使用带 有绿色荧 光蛋 白( F ) G P 表达 载体 的牛型结核 分支杆 菌 My oatr m b vs 毒 株 bcl sC l t — u r . B G 菌 株 cb c i oi 减 eu aiu ame e G 6i 即 C l t n 作为测试菌株 .建 立了 B G高通量筛选模型作 为抗 结核病活性成分 C 的筛选 。本研究进 一步通过细胞 水平 的实 验验证 了 aysmii 在 b so cnJ B G细胞 内会 自发转变 为 a o - b s m e C t p ay o i nC而发挥其 抗结核 活性 r s i 的初步假设 . 并揭示了该类化合物可 以克服 arp a ysminC不稳定 t - bso c o i 的缺点 .本论文 的发现这为将此类化合物开发成成为新一代稳定 的抗 结核前体药物提供了理论依据 这些研究成果首次揭示了ays i n bs mc o i 类化合 物的硫醚迈克加 成产物是 更加稳定 的且具 有定高反 应活性 的 Mihe cetr具有更 高 的生 物利用率 和药效 潜力 . c al cpo. a 为研制新 一类 抗 T 的 临床 药 物 奠 定 了基 础 B 22 结核分枝杆 菌抗药机制 : . 氟喹诺酮类 药物具有半衰期长 、 杀菌活 性强 、 可与其他抗结核药联合使用等特点 . 成为缩短疗程 的候 选药物 , 同时还有杀伤持 留菌 的功效 .其通过抑制 D A促旋 酶活性来抑制细 N 菌生长 管如此 . 尽 临床大量应用也 导致很 多耐药 菌的形成 最新研究 发现 , 结核分枝 杆菌五肽重复蛋 白 MfA可 以模 拟 D p NA结构 , 能直接 与促旋酶互作从而阻断氟喹诺酮的结合 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米 中 凯霞课题组研究解 释了 M p f A体 内和体外实验结果差 异性的原 因 , 并 首次表 明了小 G P酶在 结核分枝杆菌氟喹诺酮抗性 调控 中非 常重要 T 的功能 . 为进一步了解氟喹诺酮抗性形成的机制和开 发新 的氟喹诺酮 药物和药物靶标提供 了理论基础 2 阻断结 核杆菌二氢 叶酸还原酶 : WT _ 3 在 O的支 持下 , 中国 、 印度 、 肯尼亚 、 日利 亚和美 国的科 研人员组成 合作 团队, 尼 对结核分枝 杆菌 的二氢叶酸还原 酶开展 了高通 量筛选 和药效学评价 结果发现 了一 .
抗结核新药研究进展

引导公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身体免疫力,降 低感染结核病的风险。
加强学校健康教育
将结核病知识纳入学校健康教育课程,从小培养青少 年的健康意识和预防能力。
06
实际应用与案例分析
成功案例分享
案例一
某抗结核新药在全球范围内成功治愈 了数万例耐药结核病患者,显著降低 了结核病的复发率和死亡率。
知情同意权
确保受试者充分了解试验目的、风险和权益,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 书,避免任何形式的强迫或诱导。
隐私保护
确保受试者的个人信息和健康状况得到严格保密,防止数据泄露和 滥用。
确保药物可及性与公平性
降低药物价格
通过技术创新和规模化生产,降低抗结核新 药的成本,使更多患者能够获得可负担的药 物。
完善药品采购机制
探索新的药物作用机制,以克服现有抗结核药 物的局限性,提高疗效和降低副作用。
联合用药方案
研究更加有效的联合用药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政策与资金支持的重要性
政策引导与激励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制药企业、研究机构和高校投入抗结核新药的研究。
资金投入
加大对抗结核新药研究的资金投入,提供稳定和可持续的经费支持,吸引更多的人才和 资源参与研究。
抗结核新药研究进展
目录
• 抗结核新药研究背景 • 抗结核新药研究进展 • 抗结核新药的潜在突破 • 抗结核新药的未来展望 • 抗结核新药的挑战与对策 • 实际应用与案例分析
01
抗结核新药研究背景
结核病现状与挑战
1
全球范围内结核病发病率居高不下,每年约有 1000万人感染结核病,其中约150万人因结核病 死亡。
2
耐药性结核病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耐多药结核 病和广泛耐药结核病,给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结核病防治进展

破。
治疗方案优化
抗结核新药研发
全球有28种治疗结核病的药物处于临床试 验阶段,包括18种抗结核新药。
治疗方案优化
针对耐药结核病的治疗,短疗程全口服治 疗方案的研发正在进行中。
预防性治疗药物研究
目前全球有至少29项研究在评估结核病预 防性治疗的药物方案和给药模式。
疗效评估研究
结核病新诊断技术
目前正在评估的包括新一代靶向测 序技术和即时检测技术等。
新结核病疫苗的研发
全球共有18种疫苗正在临床开发中,包括 预防结核感染和结核病的候选疫苗,以及 帮助改善结核病治疗结果的候选疫苗。
诊断设备研发
结核病新诊断技术
目前,正在开发的测试、产品或方法的数量而言,结核病诊断研发管线已经 大幅扩展。
结核病新药和新治疗方案
围绕新药和新治疗方案的研究方向为进一步缩短治疗时间、安全、全程口服 。
新结核病疫苗
有效的疫苗对于实现全球结核病发病 率和病亡率的下降至关重要,WHO也 将重点关注加速疫苗开发高级别行动 。
研究动态
1 2 3
结核病新诊断技术
目前,正在开发的测试、产品或方法的数量而言,结核病诊断研发管线已经大幅扩展。
抗结核新药和新治疗方案
围绕新药和新治疗方案的研究方向为进一步缩短治疗时间、安全、全程口服。
结核病防治进展
汇报人:小冰 2024年06月06日
全球结核病现状 结核病诊断技术 抗结核新药与方案 结核病疫苗研发
全球结核病现状
疫情概况
结核病新诊断技术
目前,即时检测技术、基于核酸 扩增技术检测的POCT、低复杂程 度自动化NAAT等新技术和新策略 正在开发中。
抗结核新药和新治疗方案
目前有28种治疗结核病的药物处 于Ⅰ期、Ⅱ期或Ⅲ期临床试验中 ,其中18种为抗结核新药。
抗结核新药研发进展

2 45
i sa d r g l t n o e e e p e s o r f e b s t ie — c n e u a i fg n x r s i n p o l y io h o y o i
n t ufmp a e i te r t J h r c l p T r ae s lo h n n h a. P ama o Ex he 。
f x cn 加 替 沙 星 , l a i( o GATI ,G)
及 全球 的合作 研 究机 构 ,其 总部 设在 纽 约 。
开普 敦 和布鲁 塞尔 设分 部 。 B联 盟 的运 作 得 T
到 了 比尔 及 梅林 达— — 盖茨 基 金会 、 克 菲 洛 勒 基 金 会 、 国 国际 开 发 署 、 国 国际 开 发 美 英
起, 容易 获 取 和被普 遍 采用 。合 作伙 伴 的成
员 包 括 学 院研 究 所 、 府 研 究 实 验 室 、 共 政 公 卫 生机 构 和 非政 府性 组 织 、 营 制 药公 司 以 私
册, 陆续 上市 。
1进入 临床试 验 的 T B候 选 药物
11 Mo io a i ( 昔 沙 星 , F M) 和 G t . xl c fx n 莫 MX , ai -
2 04 3 0: 3 7 . 0 , 1 26 -2 1
hbi itn e c tls ciiy i H - ,n P,n i t hso e d a eya e a tvt n BP s 1L Ca a d
P - r s t e i ei e s C cn g n s ,0 62 () C 3 po t e p t l l l . a io e e i 2 0 ,74 : a h ac l r s
抗结核新药研发进展

抗结核新药研发进展肺结核是一种传染性疾病,通常情况下仅影响肺部,但约25%患者的结核分枝杆菌(以下简称“结核杆菌”)会通过血液进入并感染身体的其他部位,如胸膜、脑膜、淋巴系统、泌尿生殖系统、骨骼和关节等。
结核病可治愈、可预防。
有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结核病患者中有78%的患者为耐多药患者;61%的结核病患者被检测出对利福平耐药,而此比率在2017年为51%,在2012年为7%;约9.5%的耐多药结核病患者实为广泛耐药的患者。
因此,临床上迫切需要有对耐药结核杆菌感染有效的新药。
事实上,人们也确在积极研究与开发新的抗结核药物:截至2020年8月,除已获准上市的贝达喹啉(bedaquiline)、德拉马尼(delamanid)和pretomanid外,还有19种抗结核新药处于不同临床研究阶段,其中包括13种新化合物和6种意欲增加抗结核新用途的已上市药物。
本文就新化合物类抗结核新药(表1)的研发进展作一简要介绍。
表1 临床研究中的新化合物类抗结核新药1 已上市的抗结核新药1.1 贝达喹啉贝达喹啉是美国FDA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批准上市的第一种抗结核药物,其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为结核杆菌三磷酸腺苷合成酶抑制剂。
研究显示,使用贝达喹啉治疗的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痰菌培养转阴率高达65% ~100%;贝达喹啉与利奈唑胺联用可能会提高贝达喹啉的疗效,与德拉马尼联用可将治疗2个月后的痰菌培养转阴率从29.6%提高到40%以上[4]。
在耐多药结核病治疗中,加用贝达喹啉能显著改善治疗效果[5]。
贝达喹啉是抗结核联合疗法的一个组分,其最终消除半衰期明显长于其他抗结核药物,达5 ~6个月,加之具有较强的肝毒性,故临床上缩短治疗时间和保障用药安全非常重要。
需指出的是,贝达喹啉与口服降糖药具有相同的肝脏代谢途径,所以它们同服可能发生相互作用。
其中,贝达喹啉与二甲双胍的相互作用较弱,但同服时的严重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仍可能增高。
新型强力抗结核药物问世.docx

新型镇痛药Prialt获批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最近批准通过一种名为Prialt的新型镇痛药。
Prialt是一种新型N型钙通道阻滞剂,可阻断痛觉神经信号传导,预计于1月底正式上市。
长期以来,肿瘤、艾滋病、截肢等所致剧痛主要依靠吗啡来镇痛。
但临床上,吗啡的止痛作用随着连续使用而逐步减弱,必须不断加大剂量以提高疗效。
不少患者初期虽仅需口服或静注吗啡即可止痛,但最后却不得不通过植于皮下的微量输液泵给药将吗啡注入脑脊液。
目前有3.5万-5万美国人要依靠微量输液泵止痛。
FDA要求Prialt限用于已经使用微量输液泵止痛但无效,或者无法忍受其他止痛治疗的病人。
Prialt是近20年来获批的经微量输液泵给药的惟一一种止痛新药。
它的问世源于对南太平洋一种被称为Conusmagus的蜗牛的研究,此种蜗牛在捕捉猎物时用毒液使猎物麻醉,研究人员通过复制这种毒液的氨基酸序列来研制出Prialt。
在临床试验中,Prialt主要用于治疗因肿瘤、艾滋病、以及其他疾病所致慢性疼痛,如痛背等。
Prialt的副作用包括头晕眼花、困倦以及一些精神状态改变,例如,患者有时可能发生意识混乱。
因此,FDA在批准Prialt的同时也发出了“黑框”警告。
不过,FDA药物评估办公室的负责人认为,尽管Prialt有副作用,但权衡其疗效与风险,由于此类正承受剧痛的患者没有其他治疗选择,因此FDA最终批准Prialt通过。
Prialt禁用于有精神病史的病人,所有接受Prialt治疗的患者均须进行认知损伤监测。
网址: 第 1 页,共 1 页。
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性机制与新药研发

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性机制与新药研发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是引起结核病的致病菌,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且具有高传染性。
然而,近年来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的不断增强给结核病的控制带来了巨大挑战。
本文将探讨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性机制以及新药研发的进展。
一、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性机制1. 抗结核药物的作用机制结核病的治疗通常采用四种主要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
这些药物通过不同的机制抑制结核分枝杆菌的生长和繁殖,包括抑制酶的活性、破坏细胞壁和抑制蛋白质合成等。
2. 耐药突变的产生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性主要通过两种机制产生:突变和水平基因转移。
突变是指结核分枝杆菌染色体中的基因发生突变,导致耐药性的产生。
这些突变通常与抗生素靶标相关基因的突变有关,使得抗结核药物无法有效作用。
3. 耐药基因的表达调控结核分枝杆菌通过表达和调控一系列耐药基因来保证自身对抗结核药物的生存能力。
其中,转录因子是重要的调节因子,能够调控耐药基因的表达。
这些转录因子的过度表达或突变都可能导致结核分枝杆菌对抗药物的耐药性增强。
4. 多重耐药结核菌和极耐药结核菌当结核分枝杆菌对四种主要抗结核药物都出现耐药情况时,称为多重耐药结核菌(MDR-TB)。
当结核分枝杆菌对至少两种抗结核药物还同时对三种或更多的类别抗结核药物耐药时,称为极耐药结核菌(XDR-TB)。
MDR-TB和XDR-TB的治疗更加困难,仅有少数有效的抗结核药物可以使用。
二、新药研发的进展1. 分子靶向药物的研发针对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机制的研究已经为新药研发提供了方向。
一些针对结核分枝杆菌特定靶点的分子靶向药物已经进入临床试验,如靶向结合蛋白B的抗结核药物。
2. 新药物的发现和筛选利用高通量筛选技术,科学家们正在努力寻找新的抗结核药物。
通过筛选大量化合物库,发现了一系列潜在的抗结核活性物质,并进行了进一步的优化研究。
3. 联合治疗方案的研究耐药性是结核病复发和传播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联合治疗方案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抗结核药物的研究开发进展

结核新药 。随后 , 有学者对莫西沙星的抗结核活性做 了更 为深 入和 系统 的研 究 , 经 过严 密 的动 物实 验 之 在 后, 将该化合物稳步推进到临床试验[ m 。特别值得 ]
莫西沙星是德国拜耳公司研发第 4代喹诺酮类药
物 ,20 年 上 市 J 早 在 19 年 ,英 国 的 01 。 97 WO D O K等 就 已经发现 该 化合 物 在 体 外有 与 利 OCC
福平 相 当 的抗 结 核分 枝 杆 菌活 性 [ 小抑 菌 浓 度 最 ( C ≤0 5I mL ] 9 8年 , 等 对该 化合 物 MI ) . g・ 。 。19 x J I 的体外和体内抗结核活性进行 了详细研究 , 发现与其 他 两种 喹诺 酮类 化 合物 ( 巴沙 星 和克 林 沙 星 ) 比 , 斯 相 莫西沙星尽管在体外抑菌活性 ( C 方面没有明显优 MI)
据显示 , 在为期 8 周的抗结核化疗后 , 用莫西沙星分别 替代 异 烟肼和 乙胺 丁醇在 患者痰 液 的结核 菌培养 阴性 的比例方面都有不同程度提高 , 其中替代 乙胺 丁醇的
效 果 更 为 明 显 ( 烟 肼 为 5 5 , 胺 丁 醇 为 异 .% 乙 1.% ) J 72 。但 英 国 的 R S O JE 等 … 所 得 到 的 UT ME
2 g・ g类似的杀菌效果 。从 而首次提出, 5m k。 该化合
物有 可能 成 为 重要 的 可整 合 入 化 学 治 疗 ( 化疗 ) 的抗
没有任 何新 的抗结 核药 物被批 准应用 于结 核病 临床治 疗 。直 到 19 93年 , 界 才 重新 认 识 到 , 了应 对 日益 世 为 严重 的结核分 枝杆 菌 耐药 性 问题 , 发新 的抗 结 核药 开 物 已经 迫在眉 睫 。经过接 近 2 0a的不 懈努 力 , 渐开 逐 发 了一些 潜在 的抗结 核新 药 。笔者选 取其 中有代 表性 的几 种化 合物 , 简述 其 研 发历 程 , 以期 从 中获 取 经 验 , 从 而促进新 药 的研究 开发工 作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核病化疗的出现,使结核 病控制有了划时代的改变,全 球结核病疫情由此得以迅速下 降。近10多年来耐药结核病的 增加,特别是耐多药结核病和非 结核分支杆菌感染的增多,给 结核病控制造成了很大影响。 为更好的控制结核病,一些新
的抗结核的新药被研制和开发, 现将近年来的一些抗结核新药 作简单介绍。
它们中抗结核菌作用最强的是 罗红霉素(roxithromycin,RXM, RU-28965),与RFP或INH有协调 作用,口服吸收好,能广泛分 布于全身各组织及体液中,每 天给药2次,每次150mg。
七、硝基咪唑类
甲硝唑、替硝唑等在治疗 厌氧菌、滴虫病中发挥很大作 用。近几年来用来治疗幽门螺 杆菌。印度等也试用于治疗 MDR-TB。近年来的研究认为5硝基咪唑衍生物作为新的抗结 核药物具有相当好的开发前景。 有关研究目前仍在进行中。
研究的较多的主要有氧氟沙 星、环丙沙星、左氟沙星、司 巴沙星、莫西沙星等。)
近几年来,继三代喹诺酮类药 之后,又开发出数十种第四代 药物,如曲伐沙星,格帕沙星, 克林沙星,莫西沙星等,其中 莫西沙星有抗结核分支杆菌活 性,已受到大家的瞩目。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利福霉素类
1. 利 福 喷 丁 (rifapentin , RPE,RPT)
一、氟喹诺酮类药物
氟喹诺酮类药物具有较强 的抗结核分支杆菌活性,其主 要作用于细菌DNA复制过程中的 DNA旋转酶(gyrase),干扰细菌 DNA的合成,导致DNA降解及细 菌死亡。由于结核分支杆菌对 氟喹诺酮产生自发突变率低 (1/106~107),与其他抗结核
药之间无交叉耐药,目前这类 药已成为耐药结核病的主要选 择对象。这类药物胃肠道易吸 收,消除半衰期较长,组织穿 透性好,分布容积大,毒副作 用较小,适合于长程给药。
RFT是一种高效、长效抗结 核药物。每周1~2次服药5O0mg ~60Omg。
国外动物实验证明,每两 周1次用药的疗效与每周1次相 似,近年来我国进行了二周1次 的临床研究,已得到证实。国 外强调脂肪餐,例如早晨食用2 个油煎荷包蛋后服用,有利于 吸收。
对HIV感染者,用本品1周1 次,给药6个月,可作为对结核 病的化学预防用。
RFP、EMB、PZA等多巴耐药,二 线药物亦差不多都已用过,其 中有相当部分也已耐药,所剩 下来的可供用的药物太少了, 于是便把注意力转移到CFM。 用 于 MDR-TB 的 剂 量 为 200 ~ 30Omg/日,或2OOmg,2~3次/ 周。
CFM的不良反应:主要为皮 肤染色,大多出现于暴露面如 面部、手背,是由于CFM结晶沉 积引起皮肤变红,停药后可缓 慢消退,有的病人尚可有皮肤 痊痒或有皮肤鱼鳞症样改变。 其他反应可有胃肠道不适,严 重者可有威胁生命的腹痛和器 官损害等。
因此对耐SM、KM、AMK的病例可 以应用ISM。本药已开始应用于 临床,成人250~40Omg,l/日, 肌肉或静脉注射,不良反应与 AMK相似。
3.巴龙霉素(paromomyein, PRM) 本品抗菌谱与新霉素 相似,同属于新霉素的氨基糖 苷类。本品为口服药,临床应 用不多,但有研究认为它具抗 结核作用。Kanyok等作了体内、 外实验表明PRM对MDR一TB有效, 但对SM、KM有交叉耐药。
其他的复合剂如卫肺特 (Rifater,HRZ),卫肺宁(HR), 这些复合剂只是物理性混合药 物,本质上和组合药型类似。
目前结核病耐药临床对策: 二线药物 联合用药 免疫治疗 开发新药
四、吩嗪类
这是一类用于麻风病的药 物,近年来也试用于耐药结核 病,其中以氯苯吩嗪的研究最 多。
氯苯吩嗪(氯法齐明, clofadmine , CFM , B663) CFM的第二次应用:90年代初, CFM东山再起,试用于复治肺结 核,由于二线药物如丙硫异烟 胺、CS、KM、CPM等存在药物副 反应大或药源缺乏,使得CFM得 以略占一席之地。尤其是耐多 药结核病,对一线药物INH、SM、
八、氨硫脲衍生物 近年来国外先后合成了几 种氨硫脲衍生物,其中2-乙酰 喹啉N4砒咯烷氨硫脲引人注目, 其有高度抗结核杆菌活动,优 于氨硫脲。
九、其他类 结核放线菌素、三氟拉嗪、 氯丙嗪、硫乳霉素。力排肺疾 (较同剂量INH的效果高5倍, 也明显高于以物理方式混合的 INH加PAS,而且毒性低,耐受 性好,容易服用,耐药发生率 低,目前应用于耐药结核病及 轻型儿童结核病)。
2.利福布丁(rifabutin, RFB,RBU)
血清半衰期为16h,血浆蛋 白结合率低,仅为RFP的25%, 在人体组织中分布良好,肺组 织浓度比血浆浓度高5~10倍。 临床上已将RBU试用于不同类型 的结核病人。
三、氨基糖苷类
1.丁氨卡那霉素(阿米卡 星,amikacin,AMK) 国内 常用的二线药为卡那霉素(KM), 主要用于复治结核病,如果耐 KM或用KM无效,则用AMK,AMK 是MDR一TB方案申有效的常用药 物之一。美国胸科协会介绍的
肌注和静脉滴注的剂量均为 l5mg/kg,并将AMK列人治疗MDR 一TB的主要药物中。
2.异帕米星(isepamicin, ISM) ISM与AMK同属第三 代氨基糖背类,其化学结构是 轻氨丙酌庆大霉素B,实际上它 是庆大霉素B和卡那霉素A的结 合物。本品的抗结核活性不如 AMK,但对部分耐AMK菌株有效,
五、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剂
结核分支杆菌能产生β内 酰胺酶。有抗结核作用的有安 美汀即奥格门汀(augmentin), 优立新(unasyn),特美汀等。
由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很 难穿透哺乳动物的细胞膜而进 人细胞内,有可能限制这类药 物抗结核治疗的效果。
六、新大环内酯类
新大环内酯类药为第二代 红霉素,其抗菌机理、体外抗 菌谱和抗菌活性均与红霉素相 似,为红霉素的半合成衍生物。 这类药物主要用于非结核分支 杆菌的治疗,有甲红霉素(克拉 霉素),阿齐霉素和罗红霉素等,
RPT为我国自行研制、最先 投产、最先试用、最早总结推 广,疗效与RFP相比拟的长效利 福霉素。其在试管中的抗菌活 力比RFP高2~10倍,口服吸收 良好,4h即达血浓度高峰。可 分布到全身组织中,以肝脏为 最高,其次为肾、脾、肺及心
脏,在脑组织中也有分布。蛋 白结合率可达98%~99%,组织 停留时间长,半衰期较RFP延长 4~5倍。本品有粗细二种结晶, 细结晶型吸收快,生物利用好, 临床多采用细结晶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