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料作物害虫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为害: ➢ 豆荚螟寄主仅限于豆科植物。在豆科植物中,幼虫主要为害大豆,
其次为绿豆、豌豆、扁豆、豇豆、刺槐及豆科绿肥植物。 ➢ 豆荚螟对大豆的危害与大豆食心虫对大豆的危害很相似,但豆荚
螟幼虫的蛀入孔和脱荚孔多在豆荚中部,而大豆食心虫的脱荚孔 多在豆荚的侧面近合缝处。
(二)形态特征
(三)生活史和习性
(5)越冬:幼虫老熟后,在大豆收获前,在荚的边缘咬一孔由荚内脱出,幼 虫脱荚后,便潜入土中结茧越冬。
(四)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1. 气候 喜中温高湿 土壤含水量在10%~30%间能正常化蛹和羽化,20%最适。 9月间幼虫脱荚,7月上中旬越冬幼虫由地下层向地表转移化蛹,为大 豆食心虫发生量的两个关键时期。
(五)防治方法
1. 农业防治: (1)选用抗虫品种:选择毛少、荚皮组织木质化程度高的品种。 (2)合理轮作:采取远距离轮作,在距前一年大豆田1000m以外
的地块种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可显著降低当年的蛀荚率。 (3)收获后及时翻耕豆茬地:可降低害虫的越冬率,减轻下一年
的发生与危害。
2. 生物防治: (1)释放赤眼蜂:卵高峰期,每公顷释放30~45万头,可降低虫
➢ 有荚毛的品种着卵多,裸大豆(无荚毛)上着卵少;
➢ 一般毛少、毛弯的着卵少,毛多、 毛直的着卵多;
➢ 一般豆荚上产卵1粒卵,少数产2~3粒,4粒以上的极少。 (4)幼虫为害:初孵幼虫行动敏捷,在豆荚上爬行时间一般不超过8小时。
选择豆荚边缘合缝处蛀入。入荚前先吐丝结成细长的丝网。
入荚的幼虫先蛀食豆荚组织,后蛀食豆粒,将豆粒食成沟状或吃去大半。 幼虫期一般20~30天,可咬食约两个豆粒,并在荚内为害直达末龄,正值 大豆成熟时,幼虫逐渐脱荚入土作茧越冬。
➢ 喷雾:用25%快杀灵乳油或其它菊酯类药剂,每亩25~30毫升。 (2)在幼虫入荚前防治 ➢ 幼虫孵化后,在豆荚上爬行的时间一般不超过8小时。 ➢ 当大豆荚上见卵时即可打药。菊酯类药剂。
(3)在大豆收获后防治 ➢ 大豆一般进入9月份收获,此时还有部分食心虫未脱荚,如果不及时
脱粒,食心虫在荚内还可继续为害,并陆续脱荚入土。
➢ 在大豆收获期进入场院前,用灭杀毙乳油1500倍液或其它杀虫剂浇湿 大豆垛底土,湿土层深3厘米左右,然后用木磙压实,再将收回的大 豆垛在上面,这样可将后期脱荚的食心虫杀死在垛底的药土层中。
二、豆荚螟
豆荚螟俗称红虫、豆蛀虫 (一)分布与为害 1. 分布:
豆荚螟分布很广,国外在亚洲、美洲、澳洲、非洲和欧洲均有 分布;国内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大豆产区,尤以华南、华中、华东 等地受害最重,是我国大豆产区的主要害虫之一。
才作短促飞翔。15~16时开始活动,日落前2小时活动最强,20时后停止活 动。出现“打团现象”即是成虫盛发期。
(2)趋光性:成虫有趋光性,黑光灯下可大量诱到成虫。 (3)产卵习性:成虫产卵对豆荚部位、大小、品种特性等有明显的选择性。 ➢ 以3~5厘米的豆荚上产卵最多,2厘米以下的很少产卵; ➢ 幼嫩绿荚上产卵较多,老黄荚上较少;
大豆食心虫
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
俗称蛀荚蛾、蛀荚虫、小红虫,属鳞翅目,小卷叶蛾科。 (一)分布与为害 1. 分布:
国外分布于亚洲的东北部日本、朝鲜、蒙古、俄罗斯远东地区。 国内分布于华东、华北、西北、东北,以东北三省受害最重。
2. 为害: 大豆食心虫为单食性害虫,主要食害大豆,也为害野生大豆及 苦参。 幼虫蛀入豆荚,咬食豆粒,虫食粒因地区、年度、大豆品种差 别很大,常年虫食率10~20%,严重时可达30~40%。
油料作物害虫
大豆、花生、向日葵和油菜
➢ 取食大豆的昆虫和螨类多达240种,分属9目,49科。

➢ 北方春大豆产区(以东北三省为主,并包括华北北部及西部各省、自 治区)主要害虫有: 大豆食心虫、大豆蚜、豆根蛇潜蝇、黑绒金龟甲、大黑鳃金龟、蒙古 灰象甲和草地螟,其中以大豆食心虫和大豆蚜为主。
➢ 黄淮流域夏大豆产区(以黄河淮河中、下游为主,并包括河北、山东 等省中部)主要害虫有: 豆秆黑潜蝇、银纹夜蛾、大豆小夜蛾、豆天蛾、大豆食心虫、大豆蚜、 二条叶甲、华北大黑鳃金龟、暗黑鳃金龟、油葫芦和豆荚螟等。其中 以豆秆黑潜蝇、银纹夜蛾和豆天蛾为主。
2. 作物品种 (1)非选择性:豆荚有荚毛 (2)抗生性:荚皮组织结构坚硬程度 (3)生态抗性:青荚期,培育极早熟或较晚熟品种,或调节播种期
3. 耕作制度和栽培条件 大豆重茬、邻茬发生重 实行远距离轮作,可降低虫食率 大豆与其它作物(如玉米)混间作一般比单作轻
4. 天敌 赤眼蜂、胡蜂、小茧蜂、白僵菌等。
1. 生活史 ➢ 发生代数因地而异,随地区和气候条件的不同一年可发生2~8代。 ➢ 各地主要以老熟幼虫在寄主植物附近土表下5~6厘米深处结茧越冬,
也有少数地区以蛹越冬,也可在晒场周围表土下结茧越冬。
➢ 山东一年可发生3~4代 ➢ 越冬幼虫于第二年4月开始化蛹,5月上旬第l代成虫陆续羽化出土。 ➢ 第一代幼虫主要危害冬天种下的豆科绿肥作物、刺槐; ➢ 第二代幼虫危害春播大豆或绿豆等豆科作物; ➢ 第三代危害晚播春大豆; ➢ 第四代危害夏播大豆等。 ➢ 在秋大豆成熟前,老熟幼虫在荚上咬孔爬出落至地面,潜入植株附近
食率43%左右。 (2)撒施白僵菌制剂:临近幼虫脱荚期,洒入田间或或垄台上,
增加对幼虫的寄生率,减少幼虫化蛹率。
3. 化学防治: (1)在成虫发生盛期防治 ➢ 敌敌畏薰蒸:每亩用80%敌敌畏乳油100~150毫升,将玉米穗轴或向
日葵秆瓤截成约5厘米长段,浸足敌敌畏药液,按每隔4垄前进5米1个 药棍的密度。
➢ 在华北地区,越冬幼虫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咬破茧壳,上升到土表重 新结茧化蛹,8月上、中旬为化蛹盛期,8月中、下旬成虫羽化出土, 产卵盛期在8月下旬,8月末至9月初为卵孵化高峰期。幼虫阶段约有1 个月时间在豆荚中为害,约10个月在土壤中度过。
2. 生活习性 (1)活动规律:成虫飞翔力不强。上午多潜伏在豆叶背面或荚秆上,受惊时
(二)形态特征
(三)生活史和习性
1. 生活史 ➢ 大豆食心虫每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作茧越冬,豆田、晒场
及附近土内均可作为越冬场所。
➢ 各虫态发生期北部偏早,成虫发生期东北三省相似,7月中旬到8月初 化蛹,成虫7月末至8月初始见,8月中旬成虫盛期,雌虫多在有毛豆 荚上产卵,幼虫孵化后蛀入荚中食害豆粒。9月上旬老熟幼虫脱荚入 土越冬,越冬期长达10个月之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