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华中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902《植物保护通论》

合集下载

植物保护通论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保护通论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保护通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30008课程名称:植物保护通论英文名称:General plant protection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 72学分:3.5适用对象:园艺专业考核方式:考试科目,为了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本课程的学习水平,在考试上既要重视理论知识的考核,还要加强实际能力的考核,二者评分的比例可采用7:3。

先修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农业微生物学、作物栽培学等。

二、课程简介《植物保护通论》主要讲授园艺植物病虫害的发生、流行规律及防治原理与方法的科学。

主要包括病虫的形态特征、生活(生理)特性,病虫害的分布、症状、发生规律和防治等。

结合实际介绍主要果树(以华南果树为主)和广东省主要蔬菜上的主要病虫害特征、特性、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植物保护通论》教学大纲是根据我院园艺专业本科教学计划制订的,是必修的专业课之一。

《植物保护通论》是一门农业应用学科。

在学习上既要重视有关理论的学习和掌握,更要强调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工作能力的培养。

为此,学生必须在“理论联系实际”和“重视培养能力”的原则指导下进行学习和实践,把教材和参考资料的自学、课堂理论学习、实验室操作和基本训练、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等各个学习环节有机地紧密结合起来。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倡独立思考和钻研创新精神。

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应达到以下要求:1、全面系统掌握本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能在有关的生产实际和科学研究中加以灵活运用。

2、了解果树病虫害(以南方果树病虫害为主)和广东省主要蔬菜的发生和为害情况;以重要病虫害和常见病虫害为重点,掌握各类病虫害的诊断、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措施。

3、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果树、蔬菜病虫害问题、实施防治措施、技术推广和进行的关科学研究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本课程总学时72学时,讲授48学时,实验24学时,分两部分讲授,第一部分为植物病理学部分,第二部分为昆虫学部分。

植物保护学通论

植物保护学通论


农作物在生长发育及其贮运过程中,都会遭受多种病、 虫、草、鼠的为害,使产量降低,品质变劣。据联合国粮 农组织统计,世界农作物因病虫危害而造成的损失,大约 粮食作物为20%、棉花30%、果树40%、一般杂草造成减 产10-15%。四川省位于长江流域地带,气候温暖,是全 国重要粮食和经济作物生产基地,而病虫种类和发生情况 复杂,因此,病、虫、草、鼠危害是农业增产的一大障碍, 没有植物保护,作物丰产就没有保证。所以加强病、虫、 草、鼠的防治工作对促进农业稳产高产,使植物事业适应 并服务好于可持续农业,为实现四个现代化有着重大的意 义。
虽然我国的植保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由于耕作制度的变动品种的更换不合理使用农药施肥水平提高不良的耕作栽培技术和人类的活动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农业生态系的稳定从而也就影响到病虫的消长和危害程度过去次要病虫上升为主要病虫偶发性病虫上升为常发性病虫过去没有发生的病虫通过人为活动及运输而传入并扩散传播这就给防治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
2013-8-5 15
一、昆虫的外部形态 昆虫种类多,分布广,生活场所和方式 千差万别,因此其外部形态也就千姿百态。 但万变不离其宗,其体态的基本结构是一 致的。昆虫成虫的体躯分为头、胸、腹三 体段。头部具有口器和一对触角,并有复 眼两个,通常还有单眼3个。胸部具有3 对足,一般还有两对翅。腹部末端着生外 生殖器,有的还有一对尾须。
2013-8-5 3
在农业防治方面,从农业生产全局出发、合理规划农 田和安排作物布局;改革耕作制度,实行合理轮作和间套 作;培育和推广抗病虫和丰产品种;合理施肥和灌溉,以 及加强田间管理等,综合应用一系列农业技术措施,有目 的创造有利于作物、天敌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虫发生的环 境条件,避免或减少病虫的发生和为害。 在生物防治上取得了很大进展。合理用药是保护和利 用天敌的一项关键措施,近年重视化学防治与保护利用天 敌相结合,并取得了防治作物病虫害良好的效果。 在广大科技人员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过去发生严重 的不少病虫已基本得到了控制,如小麦锈病、黑穗病、吸 浆虫、线虫病、飞蝗等。在果树方面,过去省内发生严重 的柑桔溃疡病已基本达到了控制,柑桔瘤壁虱已基本消灭 和控制发展等。

植物保护通论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保护通论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保护通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课程名称:植物保护通论英文名称:plant protection introduction学时:60学分:3.0适用对象:农学科学专业考核方式:考试科目,平时成绩占30% ,考试成绩占70%先修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生化、草坪学、普通遗传学等。

二、课程简介中文简介:《植物保护通论》是农学学科的一门学科基础必修课,是阐述植物病虫害发生规律及其防治的一门应用科学。

本大纲根据农学专业的教学计划要求及培养目标制定。

内容包括认识植物病虫害在农业生产中的危害性及“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的重要性,掌握植物病理学和昆虫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主要植物病虫害的诊断方法、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倡独立思考和钻研创新精神。

英文简介:"Plant protection" is a discipline-based compulsor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which describing occurrence and control of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The outline of the professional teaching plans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and training objectives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includes the harm of plant pests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he principle of plant protection, which is the "prevention first,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master the basic theory, basic knowledge and basic skills of plant pathology and entomology, as well as the major plant pest diagnostic methods , the occurrence and control methods. During the learning process, students should give their full initiative and enthusiasm to promote independent thinking and delve into the spirit of innovation.三、教学内容及要求本课程总学时60学时,讲授36学时,实验24学时,分两部分讲授,第一部分为植物病理学部分,第二部分为昆虫学部分。

植物保护学通论课程考试大纲

植物保护学通论课程考试大纲

植物保护学通论课程考试大纲第一章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1.1 植物病害概述1.1.1 植物病害的定义和分类1.1.2 植物病原体的分类和形态学特征1.2 植物病害的病征和病因1.2.1 植物病害的病征及其原因1.2.2 不同病害的病因及其发生规律1.3 植物病害的传播1.3.1 病原体的传播途径及其生物学特性1.3.2 不同病害的传播方式及其控制方法第二章病原体与宿主相互作用2.1 病原体的生物学特性2.1.1 病原体与宿主的共生关系2.1.2 病原体的生长发育及其对宿主的影响2.2 宿主抗病性机理2.2.1 植物的天然免疫机制及其调控2.2.2 植物病害的免疫研究进展2.3 病原体侵染的分子机制2.3.1 植物-病原体相互作用的分子层面机制2.3.2 基因组学在植物病理学中的应用第三章植物病害的防治技术3.1 植物病害防治原理3.1.1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植物病害防治策略3.1.2 植物病害防治技术的选择和应用原则3.2 植物病害的物理防治技术3.2.1 温度、湿度、气氛等物理条件对植物病害的影响3.2.2 物理方法在植物病害防治中的应用3.3 植物病害的化学防治技术3.3.1 农药分类和化学结构3.3.2 农药使用方法、环境安全和药效限制3.4 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技术3.4.1 生物防治的基本原理和分类3.4.2 生物防治制剂的研制方法和应用实践第四章植物病害的诊断与监测4.1 植物病害的诊断方法4.1.1 病害诊断的基本方法和流程4.1.2 植物病害诊断的实验技术和操作流程4.2 植物病害的监测4.2.1 监测方法和指标的选择4.2.2 植物病害监测技术和实践应用4.3 植物病害防治策略的制定和实施4.3.1 植物病害防治策略的原则和方法4.3.2 植物病害防治实践案例解析结语通过学习植物保护学通论课程,了解了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病原体与宿主相互作用、植物病害的防治技术和植物病害的诊断与监测方法。

华中农业大学902植物保护通论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华中农业大学902植物保护通论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研究生入学考试《植物保护通论》
考试大纲
一、课程基本内容
植物保护通论通过讲授植物保护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主要作物病虫害的症状特点、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使学生系统掌握植物病理学、昆虫学、农药学的基本理论,主要作物重要病虫害的种类及鉴别要点,熟悉其发生规律,并能提出以生态学为基础的综合治理策略和配套措施。

二、考试基本要求
了解、认识与掌握作物病虫害种类和发生规律,具备运用相关知识解决作物栽培中病虫害综合防控的能力。

具体要求:
1. 掌握植物病虫害相关的基本知识,理解植物病虫害发生规律。

2. 掌握重要植物病害的病原种类、基本特性、基本检测及现代检测技术方法和基本原理。

3. 掌握昆虫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农业昆虫的主要类群及其危害等昆虫学基础知识,能分析不同昆虫形态结构与其功能的关系,能运用分类学知识进行害虫的鉴定识别。

4. 掌握重要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为害特点、发生规律及寄主植物的抗性特征,掌握病虫害防治基本原理,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方案。

5. 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能够对作物学有害生物的复杂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或解决方案。

6. 能运用农药的基本理化性质及毒杀作用机理,针对主要农作物及其有害生物正确选用不同农药品种,并制定有效防控策略。

7. 能运用农药与环境安全的基本原理及农药的科学使用技术,针对生产实践中未知有害生物等复杂问题,合理选用不同农药品种,并制定科学有效的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策略。

华中农业大学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精都考研()——全国100000考研学子的选择。

植物保护通论提纲

植物保护通论提纲

一绪论二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 植物病害的定义植物由于致病因素(包括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作用,其正常的生理和生化功能受到干扰,生长和发育受到影响,因而在生理或组织结构上出现种种病理变化,表现各种不正常状态即病态,甚至死亡,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病害。

理解植物病害概念的基本点应是,有致病因素的影响,有一个持续的病理变化过程,并对人类的经济活动造成损失。

(二) 植物病害的症状1. 症状植物受病原物侵染或不良环境因素影响后,在组织内部或外表显露出来的异常状态,称为症状。

植物病害的症状均有一定的特异性和相对的稳定性,所以它是诊断病害的重要依据。

1.1 病状是指植物自身外部表现出的异常状态。

类型: 变色、坏死、腐烂、畸形和萎蔫.1.2 病征是指病原物在植物病部表面形成的构造。

类型: 霉状物、粉状物、锈状物、粒状物、索状物(真菌),脓状物(细菌)等.(三) 植物病害的分类按照病原分为:1. 侵染性病害由生物因素引起的植物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

这类病害可以在植物个体间互相传染,所以也称传染性病害。

2. 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因素,即由于不适宜的环境条件而引起的植物病害,称为非侵染性病害。

这类病害没有病原物的侵染,不能在植物个体间互相传染,所以也称非传染性病害或生理性病害。

三植物病害的发生与流行(一)病害发生的三要素及病害三角关系1.植物病害发生的三要素病原、感病植物和环境条件构成植物病害发生的三个基本要素。

2.植物病害三角关系寄主植物、病原之间的相互作用受环境条件影响,三个要素的关系称为植物病害的三角关系。

病原: 植物发生病害的原因。

可以分为两大类:➢生物的因素:病原物有真菌、细菌、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和线虫等。

➢非生物病原:指不适宜的物理和化学因子。

➢在传染性病害中,具有致病力的病原物的存在及其大量繁殖传播是植物病害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消灭或控制病原物的传播、蔓延是防治植物病害的重要措施。

寄主植物:被病原物所寄生的植物称该病原物的寄主。

2020年华中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902《植物保护通论》

2020年华中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902《植物保护通论》

研究生入学考试《植物保护通论》考试大纲一、课程基本内容植物保护通论通过讲授植物保护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主要作物病虫害的症状特点、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使学生系统掌握植物病理学、昆虫学、农药学的基本理论,主要作物重要病虫害的种类及鉴别要点,熟悉其发生规律,并能提出以生态学为基础的综合治理策略和配套措施。

二、考试基本要求了解、认识与掌握作物病虫害种类和发生规律,具备运用相关知识解决作物栽培中病虫害综合防控的能力。

具体要求:1. 掌握植物病虫害相关的基本知识,理解植物病虫害发生规律。

2. 掌握重要植物病害的病原种类、基本特性、基本检测及现代检测技术方法和基本原理。

3. 掌握昆虫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农业昆虫的主要类群及其危害等昆虫学基础知识,能分析不同昆虫形态结构与其功能的关系,能运用分类学知识进行害虫的鉴定识别。

4. 掌握重要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为害特点、发生规律及寄主植物的抗性特征,掌握病虫害防治基本原理,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方案。

5. 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能够对作物学有害生物的复杂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或解决方案。

6. 能运用农药的基本理化性质及毒杀作用机理,针对主要农作物及其有害生物正确选用不同农药品种,并制定有效防控策略。

7. 能运用农药与环境安全的基本原理及农药的科学使用技术,针对生产实践中未知有害生物等复杂问题,合理选用不同农药品种,并制定科学有效的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策略。

三、复习考试内容第一章绪论植物保护、有害生物和生物灾害的概念;化学农药的3R问题。

第二章植物病害植物病害的病征、病状;病害三角;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寄生性和致病性;真菌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的种类;真菌的生活史;真菌五个亚门的特征及典型的病害;原核生物的形态特征、重要的原核生物及引起的农业病害;病毒的特征及常见的病毒病;病害循环;柯赫法则;病原物的致病性机制;寄主的抗病性机制。

植物保护通论

植物保护通论

植物保护学通论病害第一章绪论植物对人类的贡献:1、提供必需的基本生活品及工业原料;2、改善土壤肥力、控制水土流失,实现农业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3、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居所,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4、改善人类生存环境-调节气候,净化空气;5、传承人类文明和文化的载体,有重要的观赏价值。

第一节植物保护的概念植物保护是综合利用多学科知识,以经济、科学的方法,保护人类目标植物免受生物危害,提高植物生产投入的回报,维护人类的物质利益和环境利益的实用科学。

一、植物保护的对象保护人类的目标植物。

二、植物保护的目的采取适宜的措施和策略,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避免生物灾害,最终提高植物生产的回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有害生物与生物灾害四、植物保护的方式第二节植物保护与人类的关系一、植物保护与农业生产有害生物对农业生产的危害:ⅰ.产量降低。

仅1845年马铃薯晚疫病在爱尔兰造成数十万人饥饿死亡;1943年水稻胡麻斑病引起孟加拉邦饥荒。

死亡人数超过200万人。

ⅱ.品质下降。

ⅲ.产生有毒物质,引起人畜中毒。

麦类麦角病使人畜中毒流产(促进子宫收缩)。

麦类赤霉病引起的中毒现象也很严重。

ⅳ.限制一种植物在某一地区继续种植。

锈病使当时斯里兰卡广泛种植的咖啡改种茶树。

二、植物保护与生态环境正面作用负面作用-农药造成的3R问题第三节植物保护学的研究内容一、有害生物的生物学二、有害生物发生规律与灾害预测三、有害生物防治对策与措施第二章植物病害的概念一、定义在一定时空条件下,植物遭受病原pathogen因素(生物的或非生物的)的袭击,从而使植物发生病变,不同程度的偏离健康状态,轻者可以恢复,重者死亡。

这种现象(过程)称之为植物病害。

植物病害是人为的概念,植物被有机物侵染后,被侵染的植物向着不利人们生活和生产方向发展的称之为病害,而被侵染的植物向着有利人民生活和生产方向发展的就不叫病害。

如一些观赏植物受病毒侵染之后,叶片非常鲜明的颜色或形成花叶。

植物保护学通论

植物保护学通论

昆虫学部分名词解释1,植物保护:保护目标植物免受生物灾害2,孤雌生殖:又称单性生殖,卵不经过受精就可以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经常性孤雌生殖:蜜蜂偶发性孤雌生殖:家蚕周期性孤雌生殖:蚜虫,3昆虫的世代:昆虫由卵到成虫性成熟并开始繁殖的个体发育期4,年生活史:是指昆虫在整个一年中发生的过程,包括发生的代数,各代的发生时期及各寄主植物发育阶段的配合,各虫态的历期以及越冬的虫态和场所等。

5,休眠:由于不利环境引起的昆虫生命活动暂时停滞的现象,当环境条件变好时能立即恢复生长发育6;滞育:由于生物学特性所决定的生长发育暂时停滞,停滞期过后,要求一定的刺激因子,才能恢复生长发育7,种:是生物中具有统一的构造和一定的地理分布,能够交配,产生可育后代,与其他种存在生殖隔离的群体8,内禀增长率:具有稳定年龄组配的种群最大瞬时增长速率9,植物检疫:依据国家规定,对调出或调入的植物及其产品等进行检疫和处理,以防人为传播的危险性病,虫,杂草等传播扩散的一种带有强制性的防护措施10,年龄组配:指一个昆虫种群中昆虫各发育阶段(卵,幼虫蛹成虫等虫态和虫期)的数量比例或所占百分率11种群生命表:12:净生殖率:13:K对策:14:农药允许残留量:农场品上常有一定数量的农药残留,如果残留量不超过某种程度,就不至于引起对人的毒害,这个标准叫做农药允许残留量15:农药的安全间隔期:某种农药在某种作物收获前最后一次使用的日期和作物上的农药残留量不超过标准可以收获的日期,这两者相隔的日期称为安全间隔期16:经济损害允许水平:(ETL)指作物因害虫为害造成的产值损失17;经济阀值ET:指必须开始防治的虫口密度,否则,害虫的种群数量会发展到经济损失允许水平填空1,3R问题:不合理使用农药所造成的问题,农药残留,有害生物再猖獗,有害生物抗药性2:昆虫纲的基本特征:(1)体躯由若干环节组成,环节分别集合成头,胸,腹三个阶段(2)头部具有口器和触角,通常还具有复眼和单眼,是昆虫取食和感觉的中心。

《植物保护通论》考研华中农业大学考研真题

《植物保护通论》考研华中农业大学考研真题

《植物保护通论》考研华中农业大学考研真题在考研的征程中,选择华中农业大学的《植物保护通论》无疑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这门学科涵盖了丰富的知识体系,对考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以下将对部分真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名词解释1、植物病害植物病害是指植物在其生命过程中受不良环境因素或病原生物的影响,在生理、细胞和组织结构上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的过程,从而表现出不正常的状态,如变色、畸形、腐烂等。

2、病原物病原物是引起植物病害的生物因素,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等。

它们通过各种方式侵入植物体内,导致植物发病。

3、农业防治农业防治是通过合理的农业生产管理措施,如轮作、合理密植、合理施肥、清洁田园等,创造有利于植物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从而达到控制病虫害的目的。

4、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来控制有害生物的方法,如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昆虫信息素等。

5、化学防治化学防治则是使用化学农药来防治病虫害的方法。

虽然其见效快,但也存在着容易产生抗药性、污染环境等问题。

二、简答题1、简述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

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包括病原物的越冬或越夏、病原物的传播、初侵染和再侵染。

病原物在一定的场所度过寄主休眠期,成为下一生长季节的侵染来源,这就是病原物的越冬或越夏。

病原物通过气流、水流、昆虫等媒介进行传播。

初侵染是指病原物在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对植物的第一次侵染,再侵染则是由初侵染产生的病原物在同一生长季节内经传播引起的多次侵染。

了解侵染循环对于制定有效的病害防治策略至关重要。

2、比较昆虫的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其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生活习性上有显著差异。

例如蝴蝶,幼虫多以植物为食,形态与成虫差别较大,经过蛹期的变态后成为具有飞行能力和生殖能力的成虫。

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则经过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若虫与成虫在形态和生活习性上较为相似,只是若虫的性器官未成熟,翅发育不全。

植物保护通论重点

植物保护通论重点

1指在特定时间和地域范围内人们认定有价值的不同目标植物(广义);指人类的栽培作物(狭义)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2偶发性有害生物、常发性有害生物、3农药残留(Residue)、有害生物抗药性(Resistance)、有害生物再猖獗(4基础理论、应用技术、植保器材、推广技术。

1植物由于致病因素(包括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作用,其正常的生理和生化功能受到干扰,生长和2+人类干扰为四角)。

3(1)成因:病害:寄主植物、病原、环境、人类干扰;伤害:虫伤、雹伤、风灾、电(2)变化动态:病害:植物会出现一系列的病理变化过程;伤害:没有一个逐渐外部症状可分为:(1(2霉状物、粉状物、锈状物、粒状物、索状物、脓状物。

(2)根据致(17(1)侵染性病害具传染性;田间有明显的发病中心,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有89是一类营养体通常为丝状体,具细胞壁,异养型,以吸收的方式从外界获取营养,通过产生孢子进行繁10闭囊壳、子囊壳、子囊盘、子囊座。

1112(1)细菌细胞壁由肽聚糖、脂类和蛋白质+。

菌原体无细胞壁,无革兰氏染色反应,无鞭毛;(2)多裂殖方式繁殖,菌原体还可以进行芽殖繁殖;(3)原核生物界下分四门,7纲,与植物病害相关的是薄13病毒为非细胞结构的分子寄生物,核酸()+(1病毒的遗传信息存在于两条或两条以上核酸链上,包被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粒体中。

(2(3一种无外壳蛋白,对植物有侵染性、环状、RNA外,14(1DEP):(2(TIP)(3LIV):15(1)结构:头部、颈部、腹部、尾部(交配繁殖,小但完整);(3、内寄生(线虫全部进入寄主内吸食移动)。

(4)滑刃线虫属:松材线虫;异皮线虫属:大豆根部胞囊线虫;根结线虫属:16(1;(2没有叶片或叶片17(1指病原病原物直接穿透寄主角质层和细胞壁的;菌原体、病毒:伤口侵入;湿度是病原物侵入的必要条件,高湿度使叶面形成水膜,通常有利(3病原物侵入寄主后,长期处于潜18指侵染性病害从寄生植物的前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

植物保护学通论题纲仲恺

植物保护学通论题纲仲恺

植物保护学通论*植物检疫: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国家的地方政府利用法律力量,禁止或限制危险性病虫,杂草认为地通过种,苗木以及有关的包装材料等传入或传入后限制其传播,并采取有效措施消灭或防止蔓延。

*休眠:常是由不良的环境条件引起的生长发育停止,不食不动,如果将不良条件消除,就可以恢复生长发育的正常状态。

*孤雌生殖:卵不经过受精而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雌雄二型现象:*经济损害水平:EIL是一个临界的害虫密度,在这处密度防治时实施的防治成本刚好等于由于防治而得的经济效益。

*趋性:昆虫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趋向或背向的行为活动。

*渐变态:幼虫和成虫在形态,习性等方面相似的不完全变态。

*两性生殖:绝大多数昆虫为雌雄异体,通过两性交配后,精子与卵子结合,雌性产下受精卵,每粒卵发育成一个子代个体的生殖方式。

*多胚生殖:指一个卵发育成2个或更多的胚胎,每个胚胎发育成一个正常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胎(卵)生:指在母体内成熟后,并不排出体外,而是停留在母体内进行胚胎发育,直到孵化后直接产下幼虫。

*胚胎发育:在卵内进行直到幼虫孵化为止的发育阶段。

*胚后发育:幼虫孵出,直到成虫的性成熟的整个发育期。

*孵化:在卵内完成胚胎发育后,幼虫破壳而出的过程。

*脱(蜕)皮:自卵中孵出的幼虫,随着虫体的增长,经过一定的时间,要重新形成新表皮,并将旧表皮蜕去的现象。

*蜕:脱下来的皮称蜕。

*羽化:成虫从它的前一个虫态蜕皮而出的过程。

*多型现象:有些昆虫除成虫期有性二型现象外,同一性别还分化成不同的形态,具有不同的生活习性。

*滞育:某些昆虫在一定的季节,一定的发育阶段,不论环境条件与否,而出现生长发育停止,不食不动的状态。

*变态:昆虫在胚后发育过程中,从幼期转变为成虫过程中形态发生变化的现象。

*完全变态:昆虫一生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阶段,幼虫和成虫在外部形态,内部器官,生活习性等方面有显著的差别。

*命名法:按照{国际动物命名规律}以及林奈的双命名法的命名。

植物保护学术型硕士入学考试大纲

植物保护学术型硕士入学考试大纲

植物保护学术型硕士入学考试大纲(科目:植物保护学)一、考查目标全日制攻读植物保护硕士学术学位入学考试植物保护综合科目考试内容包括普通植物病理学、普通昆虫学、植物化学保护三门植物保护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植物保护生产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普通植物病理学约35分普通昆虫学约35分植物化学保护约3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简答题: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分析论述题:3小题,10+15+15分三、考查范围普通植物病理学(一) 考查目标考核内容为植物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病原的形态特征和分类系统,植物病理学的实验技术和基本研究方法。

(二) 考查内容0 绪论植物病害的概念;生物病原和非生物病原;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的概念及特点;植物病害症状(包括病状和病征)的概念和类型;1 植物病原菌物(1)菌物的主要特征;营养体的类型;真菌菌丝组织体的类型;真菌无性繁殖的概念及产生无性孢子的类型;真菌有性繁殖的概念及产生有性孢子的类型;真菌生活史的概念和类型;真菌五个亚门的分类系统和命名;真菌分类单位的基本概念;(2)卵菌门菌物的主要特征;霜霉目分科及主要科的特征;重要属(腐霉属、疫霉属、霜霉属、假霜霉属、单轴霉属、盘梗霉属、白锈属)的特征及引致的主要病害;(3)子囊菌门菌物:门的特征;重要属(白粉菌属、布氏白粉菌属、钩丝壳属、球针壳属、叉丝壳属、叉丝单囊壳属、单丝壳属、长喙壳属、的特征及引致的主要病害;(4)担子菌门菌物:门的特征;分纲依据;冬孢菌纲的特征;锈菌目和黑粉菌目的特征、分类及致病特点;锈菌的生活史类型;重要属(柄锈菌属、胶锈菌属、单孢锈菌属、多胞锈菌属、黑粉菌属、轴黑粉菌属、腥黑粉菌属)的特征及引致的主要病害;(5)半知菌类菌物:主要目(无孢目、丝孢目、束梗孢目、瘤座孢目、黑盘孢目、球壳孢目)的特征;重要属(丝核菌属、轮枝孢属、梨孢属、链格孢属、镰孢属、炭疽菌属)的特征及引致的主要病害;2 植物病原原核生物原核生物的一般概念;什么是原核生物,原核生物的形态大小及革兰氏染色,原核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原核生物的侵入途径、传播方式、侵染源,原核生物引起的病害症状特点,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分类依据及重要属(土壤杆菌属、欧文氏菌属、假单孢菌属、黄单孢菌属)的特征及引致的主要病害,以及原核生物病害的诊断方法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生入学考试《植物保护通论》
考试大纲
一、课程基本内容
植物保护通论通过讲授植物保护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主要作物病虫害的症状特点、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使学生系统掌握植物病理学、昆虫学、农药学的基本理论,主要作物重要病虫害的种类及鉴别要点,熟悉其发生规律,并能提出以生态学为基础的综合治理策略和配套措施。

二、考试基本要求
了解、认识与掌握作物病虫害种类和发生规律,具备运用相关知识解决作物栽培中病虫害综合防控的能力。

具体要求:
1. 掌握植物病虫害相关的基本知识,理解植物病虫害发生规律。

2. 掌握重要植物病害的病原种类、基本特性、基本检测及现代检测技术方法和基本原理。

3. 掌握昆虫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农业昆虫的主要类群及其危害等昆虫学基础知识,能分析不同昆虫形态结构与其功能的关系,能运用分类学知识进行害虫的鉴定识别。

4. 掌握重要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为害特点、发生规律及寄主植物的抗性特征,掌握病虫害防治基本原理,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方案。

5. 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能够对作物学有害生物的复杂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或解决方案。

6. 能运用农药的基本理化性质及毒杀作用机理,针对主要农作物及其有害生物正确选用不同农药品种,并制定有效防控策略。

7. 能运用农药与环境安全的基本原理及农药的科学使用技术,针对生产实践中未知有害生物等复杂问题,合理选用不同农药品种,并制定科学有效的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策略。

三、复习考试内容
第一章绪论
植物保护、有害生物和生物灾害的概念;化学农药的3R问题。

第二章植物病害
植物病害的病征、病状;病害三角;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寄生性和致病性;真菌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的种类;真菌的生活史;真菌五个亚门的特征及典型的病害;原核生物的形态特征、重要的原核生物及引起的农业病害;病毒的特征及常见的病毒病;病害循环;柯赫法则;病原物的致病性机制;寄主的抗病性机制。

第三章植物虫害
昆虫纲的特征;昆虫的形态结构与功能;昆虫的内部器官与功能;昆虫的生物学特性;重要昆虫目的主要特点及其常见害虫;螨类的分类地位及主要特征;植物抗虫性。

第四章农田草害
杂草的概念及其生物学特性;杂草种子库;杂草与作物的竞争;他感作用;常见恶性杂草。

第五章农业鼠害(此章内容不在考试范围之内)
第六章农业有害生物的发生规律与预测
植物病害流行的概念;病害流行的因素;种群的特征;害虫的生长和消长类型及因素分析;昆虫的种群动态生命表;病虫害常用调查方法;病虫害预测预报。

第七章农业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与策略
有害生物的防治基本原理;各种常用技术的特点及其利弊;作物抗害品种原理及利用;农药的定义、农药的毒力与药效;农药的剂型和使用方法;不同杀虫杀螨剂、杀菌剂和除草剂的性质、活性作用特点和毒杀作用机理;针对主要农作物及其病、虫、草等,正确选用适合的农药品种,并制定有效防控策略;经济损害水平;经济阈值;IPM;TPM;EPM;植保方针。

第八章主要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
水稻、小麦、棉花、果树、蔬菜、油料作物重要病虫害识别、发生危害特点及其综合防治。

第九章植物保护技术推广
植保保护技术推广形式;植物保护技术的推广体系;农药产品管理的三证,农药产品管理的重要性。

四、参考教材
韩召军主编. 植物保护学通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