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金砖国家之间的贸易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与金砖国家的贸易发展
————10国贸班1006411078刘友
金砖国家经济快速发展,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主要力量。作为金砖国家成员,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的贸易往来不断增多,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份额也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也在增加。有效解决贸易摩擦问题,已经成为中国进一步发展与其他金砖国家经贸关系的关键。
一、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经贸关系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经济复苏缓慢,欧元区各国深受主权债务危机困扰。与发达经济体经济总体低迷不同的是,金砖国家及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异军突起,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在2008-2011年四年中,金砖国家年均增长率均高于世界同期水平,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与此同时,中国与金砖国家的经贸关系日益密切。
(一)与其他金砖国家贸易持续扩大
近年来,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显著增加,这主要体现在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的贸易额不断增加以及在中国总体对外贸易中所占的份额不断扩大。截至2010年,中国已分别成为俄罗斯、巴西、南非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印度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是巴西和南非的第一大出口市场,印度的第三大出口市场和俄罗斯的第六大出口市场。
(二)与其他金砖国家的贸易额不断上升
2010年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之间的贸易额达2053亿美元,较2004年的532亿美元增长近4倍。除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贸易额有所下降以外,总体上保持稳定上升的趋势。其中,中巴贸易额由2004年的124亿美元上升到2010年的626亿美元,增长5倍;中印贸易额由136亿美元上升到617亿美元,增长4.5倍;中俄贸易额由212亿美元上升到554亿美元,增长2.6倍;中南贸易额由60亿美元上升到256亿美元,增长4.3倍。
(三)与金砖国家的贸易额在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中所占比率不断提高
2010年,中国与金砖国家之间的贸易额在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中所占比率为6.85%,较2004年的4.21%上升近3个百分点,并总体保持上升趋势。其中,中巴贸易额所占比率由2004年的0.98%上升到2010年的2.11%;中印贸易额所占比率由1.08%上升到2.10%;中俄贸易额所占比率由1.68%上升到1.88%;中南贸易额所占比率由0.48%上升到0.75%。
(四)对其他金砖国家直接投资数频不断增大
2010年,除对俄罗斯直接投资较少外,中国对巴西直接投资4.87亿美元,成为巴西第一大投资国;中国对印度投资4761万美元,较2009年增长近3倍;中国对南非投资4.11亿美元,较2009年增长近10倍,位列非洲国家之首。
二、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贸易摩擦分析
随着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之间经贸往来增加,贸易摩擦数量也呈现出上升趋势。2002-2010年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共发生贸易摩擦188起,占总体涉华贸易摩擦的23.1%。从贸易摩擦类型角度看,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以反倾销为主,占比达79.8%(见图1)。
(一)巴西对华反倾销诉讼不断
2010年中国成为巴西第一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达533.77亿美元,其中巴西向中国出口255.91亿美元,从中国进口307.86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达到46.0%和60.2%。目前,中国是巴西的最大出口目的国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国。同时,巴西也在2010年成为中国第九大贸易伙伴。作为两个重要的新兴大国,双边经贸往来日益频繁,贸易摩擦也在不断增加,巴西频繁针对中国商品采取反倾销措施。2002-2010年,巴西对中国发起贸易摩擦35起,其中反倾销调查34起,占比高达97.14%。
巴西对中国频繁发起反倾销调查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首先,双边贸易结构失衡。中巴之间的贸易互补性较强,在巴西的主要出口产品中,铁矿砂、原油、大豆等都是中国的主要进口产品,而中国出口的纺织品、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船舶等又是巴西的主要进口产品。由
于在劳动力成本、产业技术方面的差异,巴西在制成品加工领域很难同中国沿海的低端制造业展开竞争,逐步形成了巴西单纯出口资源、能源类产品,大幅进口产自中国的机电、轻工业产品的贸易格局。面对中国商品强大的竞争力,巴西对中国实施贸易保护措施,以保护其国内竞争力较弱的制造业。
其次,两国工业结构出现同质化趋势。巴西与中国同属发展中大国,又是具有代表性的新兴市场国家,工业经济结构趋同,特别是在服装、纺织、鞋帽等轻工业领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碰头相撞”现象。在制鞋业,巴西制鞋工业联合会的负责人表示,中国鞋类产品正在使巴西的相关工业逐渐萎缩。对于起步较晚的“巴西制造”而言,其轻工、纺织业的竞争力与中国相比还不强。正是“中国制造”的物美价廉令保护意识强烈的巴西业界不断动用反倾销等贸易救济措施。
再次,汇率问题成为巴西对华采取贸易救济措施的借口。2009-2010年,巴西雷亚尔对人民币升值30%以上,使人民币汇率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并刺激中国对巴西出口激增。巴西一贯利用汇率问题作为其发动贸易保护的挡箭牌,2010年,巴西将生产于中国的14种玩具的关税由20%提高到35%,期限至2011年年底。巴西外贸审议委员会表示,加税的决定是应巴西玩具制造商的请求做出的,以帮助他们“抵御”进口增长带来的冲击,巴西把自中国进口的增加归因于汇率问题。
(二)印度对华发起贸易救济措施持续增多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大环境明显走弱,印度对中国出口产品发起了包括反倾销、反补贴、特别保障措施等贸易救济调查。2009年是两国贸易摩擦的高峰,印度共发起涉华贸易摩擦25起,其中反倾销10起,占比40%;反补贴1起,占比4%;保障措施和特别保障措施共14起,占比56%。
与中巴贸易摩擦不同,中印贸易摩擦的涉案范围更广,涉及中国出口的钢铁、化工、纺织、玩具等多个领域。同时涉案形式也以保障措施和特别保障措施为主,这就有别于传统的反倾销、反补贴“先调查,后保护”的原则,其最大的作用在于使用方可以“先保护,后调查”,严重制约着中国对印度的出口。除了对华频繁发起贸易救济下的各类调查以外,2008年下半年以来,印度还不断推出对中国出口产品的贸易歧视措施,主要包括对一些中国出口产品采取不合理的进口限制措施和加征进口税等。
中印贸易摩擦频发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印度对中国商品的歧视性心理。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印度企业疑惧万分,担心廉价的中国产品会冲击其国内市场。印度媒体充斥着中国的服装、纺织品、打火机等企业挤垮本土企业的报道。长期以来,印度与欧美等国家一直把中国列为非市场经济国家,认为中国产品出口价格受国家干预,价格不能反映真实成本。由于长期缺乏有效的经济信息交流,印度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中国产品生产、成本状况缺乏足够的了解,总认为中国的产品在印度低价倾销,频繁发起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调查。
第二,中国长期处于顺差地位。近年来,中印贸易往来呈现不平衡状态。连年的对华贸易逆差使得印度国内对中国商品不满情绪增加。印度对华大量使用贸易救济措施,其根本原因还是要限制中国商品进口,保护国内相关产业,缩小贸易逆差。
第三,中国出口企业自相竞争。中国一些出口企业存在粗放经营、相互压价的无序竞争情况。一些出口企业在贸易过程中急于成交,在没有充分了解印度市场行情和价格水平的情况下,竞相削价销售。出口秩序的混乱,导致中国出口商品价格大幅下跌,对印度企业构成威胁,使印度产生中国产品倾销的印象,增大了对华使用贸易救济措施的概率。
第四,印度的贸易保护主义思想。印度贸易保护水平在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中位居前列。近年来,虽然印度关税已在不断下调,最高关税由400%降至50%,平均关税由87%降至27%,但比中国同期水平仍高出17个多百分点。为逃避高额的进口关税,印度进口商经常要求中国出口企业通关单据上的金额低于实际成交金额。采用这种方法对出口商无任何直接经济损失,通常情况下中国出口企业都会配合客户要求。这种高价格物品低价格通关的现象,使得印度关税流失,产品价格过低,形成倾销的印象,引发印度对华发起贸易救济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