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无痕-精彩有痕-2019年教育文档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无痕精彩有痕
在科学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有些教师为了体现新课程理念,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片面追求教学风格和课堂气氛,课堂上动不动就布置学生“上网收集资料”,不管有没有必要;动不动就“分组讨论”,不管学生是不是真讨论,是不是有收获;老师一个问题刚出来,“唰唰”小手林立,大家争着发言,老师就高兴,也不想想学生不思考就急着回答问题好不好,学生不经过思考就能回答的问题有没有价值;评价学生时教师“虚情假意”,言不由衷“表扬他,啪啪啪”,让人浑身不自在……这种只追求表面热闹,忽视科学课程三维目标的落实与达成,忽视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教学岂不是把科学教学改革引入了误区苏霍姆林斯基
曾说过:“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

” “将教学置于无痕的状态中,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经历体验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

”“无痕的教学才是教学的至高境界。

”这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

那么在科学教学中该如何彻底屏弃灌输式教学和形式主义教学来实现教学
无痕,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无痕境界呢
一、关注“意外”,随机生成“智”无痕
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 在新课程的课堂中,教师精心设计的
预案,往往会被学生的一些节外生枝所干扰,从生成性资源的角度看,这些“奇谈怪论”正是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的生命信息。

可见,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而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生态和谐的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生成的信息往往是课堂教学中闪现的宝贵的教学资源。

所以教师应该正视这种现象,要善于捕捉教学以外的可利用因素,注重有效引领,泰然地迎接生成,并加以智慧的推进,使它变“废”为“宝”,常常会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未曾预设的精彩”。

但真正应对生成,需要敏锐的教育智慧和高超的教学艺术。

~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都惧怕意外,很少将有价值的意外当作宝贵的教学资源来加以智慧地利用的。

这不仅关系到我们的教育意识和教学理念,更囿于我们的教学智慧和教学艺术。

面对课堂教学中突如其来的意外情况,这种自然高妙、不留痕迹应对“意外”的艺术,是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和境界。

对课堂教学中不期而遇的林林总总的“生成”,我们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机智和教学艺术,高屋建瓴地对各种“生成”的信息加以甄别、筛选,并通过不断处理信息来提高自己的教育智慧,同时,以自己的教育智慧有效地推进“生成”,从而让课堂更加多姿多彩。

二、创设情景,情境感悟“趣”无痕
建构主义认为,儿童的学习活动不是学生被动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一个“同化”、“顺应”的过程,这是学习者认知结构发展变化的两个途径或两种方式。

也就是说,知识不是由教师被动地
传授给学生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构建的方式获得的。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的学习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下进行的。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艺术不仅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情景的创设,是实现激励、唤醒、鼓舞的良好手段。

尤其对于科学教学,情景的创设更显重要。

《科学新课标》指出:“科学教学应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趣味性,从学生生活中感兴趣的事情出发,大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科学学科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呢生动和趣味的学习材料是学习的最佳刺激,以趣引思,能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和积极思维状态。

学生在这种情景下,会乐于学习,且有利于学生对信息的贮存和对概念的理解。

兴趣是成就学业的沃土,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巨大动力。

兴趣能使人集中注意力,能促使人思考和解决问题。

教师设计的情景是否有情趣、有吸引力,是否使学生在生疑、解疑中获取知识,发展智能,能够体会积极思维的欢乐是情景创设优劣的标准。

三、捕捉细节,睿智高效“巧”无痕
课堂教学活动是由一个一个的细节构成的。

“教学细节”,形成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中,是构成教学行为的最小单位。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河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细节处理
好,课堂上教师才可能演绎精彩,师生才会奏响美妙的、华丽的乐章。

如有位教师在教学《热胀冷缩》的时候,由于缺少仪器,教师请每位学生自带一瓶娃哈哈果奶饮料用于实验。

插入吸管后,由于毛细现象,吸管里出现了一小截液柱。

当学生把果奶浸入热水后,大部分学生都观察到吸管内的液柱比原来升高了,教师也按部就班的在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该现象,这时仍有一学生自言自语、闷闷不乐,教师询问原因,学生回答:“果奶浸入热水后,我观察到吸管内的液柱不是直接上升反而是先下降后上升。

”老师没有放过这一细节,而是让所有学生重新实验,果然大家观察到吸管内的液柱不是直接上升反而是先下降后上升。

于是老师特意安排时间让学生分析刚才实验中的这一细节。

原来,当果奶刚浸入热水时,外层的塑料瓶首先受热胀大而增加瓶的容积,所以液柱下降;过一会儿,等瓶内的果奶受热膨胀,液柱才又上升。

通过对这细节问题的讨论,学生对物体的热胀冷缩的认识内容更加丰富和深刻了,不但没影响教学效果,还让学生得到了意外的更大的收获。

如果在科学教学中时时处处关注细节,课堂里少一些拨算盘珠般的知识灌输,少一些喝白开水似的情感体验,从细节处多一些语言的灵动、思维的敏捷、情感的抒发、体验的锤炼、智慧的启迪、思想的升华。

让听课的学生除了感受到老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更可以感受到他的睿智――细节之处的睿智,铸就了课堂的精彩。

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细节是艺术,需要我们
去追求,让我们立足平淡,捕捉细节,在润物细无声中静听花开的声音,在水到渠成中领悟细节的魅力。

四、赏识学生,点拨激励“情”无痕
科学教育十分需要情感教育,情感是科学课教学的灵魂所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以情动人,是否充分调动学生的感情,让学生融入到科学的情感之中,是评价教师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科学课程评价充分体现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贯彻《标准》的基本理念,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特别强调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和肯定性的评价。

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激励性的赏识。

教师的赏识可以点亮学生内心的火花,随时捕捉学生的一些闪光点,帮助他们增强自信心。

教师对学生的赏识要发自内心的鼓励和赞扬,要用真诚的语言对学生进行充分肯定。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同样一个“好”字,可以说得平淡如水,让人感到有勉强应付之嫌,也可以说得激情满怀,让人感受到你发自内心的赞赏。

有时教师一个赏识的眼神、鼓励的话语、满意的点头、会心的微笑、亲切的手势,恰似一场春雨,滋润着孩子们求知的心灵,给孩子们带来无比的欢乐和鼓舞。

&
古人云:“良言一句三冬暖”。

不用说学生,就是我们老师,也希望得到别人的给自己鼓励,对自己的赞美。

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激励性语言,给学生以肯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以往在课堂上经常会听到“不错”、“很好”、“再想想”、“你能比她还好”等等这样的评价语言。

的确,这些语言有一定的激励性,
但久而用之,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无法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认为课堂上的评价语言不应拘于一种形式,它应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因时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教师要有创造性的对学生进行评价,使被评价的学生都能得到学习成功的满足,都能提高学习的兴趣,都能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真正让课堂评价语言发挥应有的魅力。

而这种评价的前提是赏识学生,热爱所有学生并把满腔的“情”隐含在自己的每堂课、每一言、每一行中。

五、精心设计,浑然天成“美”无痕
在初中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方法、场地不失时机地渗透美育,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科学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

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使他们在愉悦的情境之中轻松地全面地认识自然规律、掌握并能正确地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对提高科学教学质量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常言道:备课花功夫,上课显神通。

为了有效地上好科学课,教师必须精心地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在于使新的教学理念内化为教师的理解并化为有效的教学行为,而教学设计正是实现这一转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富有个性的鲜活的学生,要与学生沟通,教师不能只注重教育的技巧,更应注重教育的智慧,把学生置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因学生而动,因情境而变,为学习而展开。

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充分挖掘科学公式、定理、规律的简
约美;科学调查、制作、实验的实践美;科学严密逻辑推理语言的文学美;科学里众多大家无穷的人格美;科学教材中图象丰富、内容生动活泼的形象美;科学无限想象空间的想象美;科学中微观结构、模型的形式美;科学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美……要想使科学课堂在不显山露水中让学生感受到意犹未尽,美不胜收,就在于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善于发现和挖掘科学教材的审美因素,将自己的科学审美体验积极地融入对教材的分析、处理之中,激发学生形成强烈而浓郁的科学审美动力和审美渴望,在看似随意实则环环相扣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的达成水道渠成,学生的科学素养也在无意识中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回顾教学中的点点滴滴,细细品来,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教学无痕精彩有痕。

可见,“不露痕迹的教育是最有效的教育”。

这种“不教而教”的无痕的教学手段妙不可言,它正体现了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把自己的教育意图隐蔽起来”的“无为”而教的教育境界,亦是教育的最高的境界。

那么,对于课堂教学者而言,这种“不露痕迹”的无声教学――无痕教学,亦应是我们所不懈追求的教学的理想境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